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概论第二讲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文字传播阶段-1
语言是人类的证明,文字是文明的标志。经历了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契刻、图画、文字的演变。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 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
东汉(《说文解字》)
南朝梁代(《玉篇》) 宋真宗(《广韵》)
9353字
16917字 26194字 32200余字 47043字 49888字
明洪武(《洪武正韵》) 清康熙(《康熙字典》) 20世纪(《中文大辞典》)
《咏怀古迹》之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史:文字传播阶段-2
文字传播克服了口语传播的缺点,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 建立和文明的承继,但却造成了“话语垄断”,掌握文 字典籍的人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在东方造就了读书人 的官僚体系,即绵延千年的以儒家为思想正统的文官制 度;在西方造就了宗教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等级 制度。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 朽。”——发展成为社会价值观
《周易·系辞》:言行,君子之机枢,机枢之发,荣
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说苑》: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
伤也。
人类传播的历史:口语传播时代-3
口语传播时代,除了语言媒介以外,人们还要使用 非语言手段或媒介进行传播与交流。如结绳、烽火、 篝火、实物、原始图画等。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 李鼎祚注: “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 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亦足以相治也。” 历史上,印加古国大小城镇都设有专职的结绳官, 掌握着一套结绳的规则与技巧,记载军国大事,同 时可以根据需要向人们宣布和解释相关情况。就像 现代报务员精通电码一样。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趋势: 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人体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日 益独立。
14
2. 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
• 从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具体传播内容,而 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 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
9
二、文字传播时代 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 文字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 文字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
8
第二节 人Leabharlann 传播的发展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重要意义:1.口语具有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
号系统。2.口语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促进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 展的进程。
• 局限性:近距离传递和交流 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差
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两个方面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d.1电2 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 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 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13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5
二、人类的传播现象
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 劳动中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产生了语言的需要。 •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 器官的进化,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14
2. 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
• 从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具体传播内容,而 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 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
9
二、文字传播时代 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 文字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 文字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
8
第二节 人Leabharlann 传播的发展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重要意义:1.口语具有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
号系统。2.口语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促进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 展的进程。
• 局限性:近距离传递和交流 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差
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两个方面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d.1电2 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 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 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13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5
二、人类的传播现象
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 劳动中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产生了语言的需要。 •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 器官的进化,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2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电视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座电视台。于11月2日开始正式播送节目 。 1958年9月2日正式开播的北京电视台,现CCTV 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 彩色电视广播的新阶段。
电影
1894年美国爱迪生和托马斯·阿麦特研究的放映系统— 1894年美国爱迪生和托马斯·阿麦特研究的放映系统— 年美国爱迪生和托马斯 维太放映机(Vitacopes) 维太放映机(Vitacopes) 。 1895年3月法国卢米埃尔发明了具有现代意义电影机。 1895年 月法国卢米埃尔发明了具有现代意义电影机。 电影机 1926年 美国的电影业与汽车业、罐头业、石油业、 1926年,美国的电影业与汽车业、罐头业、石油业、钢 铁业、烟酒业并驾齐驱, 铁业、烟酒业并驾齐驱,为六大产业之一 l927年,艾尔·乔尔森主演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乐 l927年 艾尔·乔尔森主演了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手》 歌手》。 1905年 中国人自己尝试性地拍摄了第一部电影《 1905年,中国人自己尝试性地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 山》,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 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电子传播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电子传播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有线: 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 有线: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1844年发出 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 年发出 第一份电报。 上帝,你究竟创造了什么! 第一份电报。“上帝,你究竟创造了什么!” 无线:地上波传输和卫星传输。 无线:地上波传输和卫星传输。意大利人马克尼 1895年的无线电通信实验成功 年的无线电通信实验成功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标志人类进入卫星 年 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 传播时代
传播学(第二版)人类传播的历史与

tml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 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 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 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 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 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 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在这个阶段,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 到了高度普及,个人用的媒介也日趋多样化 。 高度信息化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直到今天。
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高度信息化阶段的特点是: ✓ (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 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 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 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 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
息的媒介,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
媒
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html
四、电子传播时代
❖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 离快速传输。
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 电报机。
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发出了世界 第一封电报。
1858年,大西洋海底电缆宣告竣工,实现接近于实 时速度的远距离信息传递。
四、电子传播时代
❖ 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 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 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 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 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 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 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 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 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在这个阶段,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 到了高度普及,个人用的媒介也日趋多样化 。 高度信息化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直到今天。
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高度信息化阶段的特点是: ✓ (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 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 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 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 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
息的媒介,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
媒
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html
四、电子传播时代
❖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 离快速传输。
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 电报机。
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发出了世界 第一封电报。
1858年,大西洋海底电缆宣告竣工,实现接近于实 时速度的远距离信息传递。
四、电子传播时代
❖ 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 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 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PPT课件

(1)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2)记录性较差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传 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 里程碑。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 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 领域上都发生了重大 变革。
散氏盘 西周历王时期重器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1)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加大了建设信息社会的力度美国1993全国信息高速公路美国1995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中国1997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三网合一四小结?人类传播史就是一个人类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不断创造和使用新的传播媒介使社会信息系统不断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2)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 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 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3. 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1045年 北宋毕升 泥活字印刷 1450年 德国工匠古登堡 金属活字印刷
五、知识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
M·麦克卢汉
不同的传播媒介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 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
体外化的媒介系统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本章重点
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区别:人类传播的能动 性和创造性
人类传播的四大历史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 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程碑似的事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子 时代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传 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 里程碑。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 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 领域上都发生了重大 变革。
散氏盘 西周历王时期重器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1)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加大了建设信息社会的力度美国1993全国信息高速公路美国1995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中国1997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三网合一四小结?人类传播史就是一个人类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不断创造和使用新的传播媒介使社会信息系统不断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2)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 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 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3. 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1045年 北宋毕升 泥活字印刷 1450年 德国工匠古登堡 金属活字印刷
五、知识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
M·麦克卢汉
不同的传播媒介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 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
体外化的媒介系统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本章重点
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区别:人类传播的能动 性和创造性
人类传播的四大历史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 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程碑似的事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子 时代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第二讲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使用目的:
新媒介环境下大众传播的特点
以前截然分开的印刷和广播技术出现融合 媒介由“稀有资源”转为“丰富资源” 从大众化的广播转向对群体或个人需求量身订做的 “窄播” 从单向传输变为互动 信息社会 网络社区
媒介形态变化
是思考有关传播技术进 化的一种统一方法。它 不是孤立地研究每一种 形式,而是去注意存在 于过去、现在和新出现 的各种媒介之间的相似 之处和相互关系。 媒介形态变化原则: 共同演进 传播技术的汇聚: 复杂性: 媒介系统日趋复杂并具 有适应性。
政治英雄降为普通百姓:权威的衰落 高低身份场景的融合:神秘性的丧失 后台的可见性使权威失去控制 新的场景产生新的规则和新的角色行为
媒介的逻辑与传播的偏向性
不同种类的媒介按一定方式 编排报道和解释事物。包括 如何组织材料,以什么样的 风格来表现事物,突出强调 什么,以及媒介传播的规则 等等。 “媒介事件” 新闻通稿
电子传播时代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国际通讯社“环形联盟”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1929年彩色电影出现。 1899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第一家电台, 1930s,美国建立全国商业广播网,欧洲公共服务广播(BBC) 1929年机械-电子电视 1930年电子电视 1939年黑白电视 1940年彩色电视 1965年彩色电视的普及 二次大战后电视的普及开辟了大众传播新时代
复习题
1)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特性 2)信息社会的定义及其经济结构特点。 3)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4)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步骤 5)简要分析媒介技术在社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013-12-22
• 文字的収明及其应用是人类传播叱上的一 大创丼,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一斱 面引导人类由“野蛮时代”迈步迚入“文 明时代”,另一斱面仅时间的丽进和空间 的广阔上实现了对语言传播的真正超越。
2013-12-22
3、印刷时代(第三次传播革命)
2013-12-22
25 •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収明纸张,7世纨唐 代,出现了雕版卤刷。 • 1045年,宋代的毕升収明了活字卤刷术。
38
2013-12-22
第二瞬间:越南戓争是CBS的凯旋门 历叱事件:越南戓争 • 代表人物: 沃尔特· 兊朌凯特 (Walter Cronkite)
2013-12-22
• 经典场景:越南戓争的空中直播 • 诞生巨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2013-12-22
第三瞬间:水门事件中的华盛顿邮报和CBS • 历叱事件:水门事件 • 代表人物: 华盛顿邮报两名实习记者
•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座电规台。亍11月2日开始正式播送节目。 • 1958年9月2日正式开播的北京电规台,1978年5 月1日更名为CCTV。 • 20世纨40年代末,世界电规事业的収展迚入了 彩色电规广播的新阶段。 • 1962年,开始运用通讯卣星越洋转播电规节目。
(4)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进行社会互动的中介,是维系社会成员关系的基本 纽带。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13
网络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
2013-12-22
1、口语传播时代(第一次传播革命)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 推动力,也是猿不人的分界线。 •语言不思维是丌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 维就是内向操作语言。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ppt课件

四、语言的特性: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无限的灵活性;
发音的经济性;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 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
2019 6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第一次传播革命)
大约距今35,000年前,语言开始形成。克罗马农人最早开始说话, 这是人类生理成熟和实践丰富的结果。随着人类语言能力的成熟, 以及实践的需要,人类的语言越来越丰富、完善,创造出了更多 的表现方式。口语传播方式的到来,对人类传播的发展和社会的 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也是猿与人 的分界线。其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远祖第一次直立行走和离开森 林。因为有了语言,人类个体的经验才能得以交流,为社会成员 所共享;上一代的知识才能传授给下一代,成为子孙万代的精神 财富。 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就是内向操作语言。 同时,开始借助体外化媒介,进行传播。
2019
-
5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从猿到人的转变,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转变。从 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所以,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类传播的开始。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 据考古发现,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最先出现的尼安德特 人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竟奇怪地绝种了,而后起的克罗马农 人却成了人类最直接的祖先。一个十分有力的推论是:前者没有 语言,而后者创造了语言。 直立行走 制造工具 分节化语言
2019
-
10
二、文字传播时代(第二次传播革命)
人类学会将声音和所指对象分离开来,产生了语言。之后人们又学 会了将声音同发出声音的人分离开来,就产生了文字。 人类早期的壁画、雕刻都可以看作是文字的前身。但是用图画传递 信息过于复杂化和非规则化,因此,便产生了系统的文字。 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的重 要标志。它一方面引导人类由“野蛮时代”迈步进入“文明时代”, 另一方面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语言传播的真正超 越。中国汉字有5000年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人类传播
通过后天学习扩展传播能力,伴随思维活动, 对环境的能动改造,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
(一)口语传播时代(第一次传播革命)
❖ 1、语言的产生 ❖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传播手段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语言产生的相关理论 ❖ A汪汪理论 B感叹理论 ❖ C唱歌理论 D哟-嗨-嗬理论 ❖ E约克-约克理论
第三次浪潮: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巨大变革。电子传播科 技、遗传工程、太阳能等新的高科技的发展。
❖ 信息爆炸
表现:新闻信息飞速增加;娱乐信息急剧攀升; 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个 人接受严重超载
❖ 地球村
1967年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哈特的媒体介质分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 ❖3、机器媒介系统
❖ 三类媒介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累积出现,人类传播媒 介手段日益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 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
❖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新媒介的 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 重要意义: ❖ 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 大大展的进程 ❖ 局限性 ❖ 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空间) ❖ 转瞬即逝 (时间)
(二)文字传播时代(第二次传播革命)
❖ 重要意义 ❖ 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 ❖ 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 ❖ 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
❖ 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子传播 ❖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运输的束
缚 ❖ 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
的影象信息系统
(五)网络传播时代(第五次传播革 命)
❖ 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 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 辑、存贮、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 信息传播活动
❖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
前工业社会:多数劳动力从事农林渔矿业等采集作业,生活 主要是对自然的挑战。
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生活是对加工的自然的挑战。 技术化、合理化得到了推进。
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 力劳动或能源,而是信息。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从原始的渔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变革。 第二次浪潮: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
❖ 信息社会特点
❖ 1. 产业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 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 主体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 者和传播者; 3. 交易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 贸易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 成为主流。
造的。
人类传播媒介发展的规律:
❖ 人类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革新呈加速度发展 ;
❖ 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 ;旧媒 介的新功能。
❖ 叠加性发展带来了各种传播媒介之间相互整合的发 展趋势 ;
❖ 人类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 化的过程,90年代以来,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三、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关系
献依据 ❖ 局限性: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三)印刷传播时代(第三次传播革命)
❖ 15世纪40年代德国的古登堡创造了金属活字 排版印刷
❖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 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 产的观念。
❖ 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 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第四次传播革命)
媒介的进化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 改变了人类交往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 使信息及其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加。 ❖ 拓展了人类传播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 增强了社会信息系统的独立性,从而加大了
控制的难度。
四、信息社会
❖ 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 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 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1957年) ❖ 因此,施拉姆说:
❖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 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 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
❖ 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只 有5万年。
❖ 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 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
❖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
❖ 除了具有其他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 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 网络传播,人们有很高的个人参与性,主动 地选择、寻找、索要、输送信息
❖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 如果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 1天=100万年 ❖ 1小时=41666.67年 ❖ 1秒钟=11.57年 ❖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 人类传播
通过后天学习扩展传播能力,伴随思维活动, 对环境的能动改造,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
(一)口语传播时代(第一次传播革命)
❖ 1、语言的产生 ❖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传播手段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语言产生的相关理论 ❖ A汪汪理论 B感叹理论 ❖ C唱歌理论 D哟-嗨-嗬理论 ❖ E约克-约克理论
第三次浪潮: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巨大变革。电子传播科 技、遗传工程、太阳能等新的高科技的发展。
❖ 信息爆炸
表现:新闻信息飞速增加;娱乐信息急剧攀升; 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个 人接受严重超载
❖ 地球村
1967年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哈特的媒体介质分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 ❖3、机器媒介系统
❖ 三类媒介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累积出现,人类传播媒 介手段日益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 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
❖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新媒介的 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 重要意义: ❖ 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 大大展的进程 ❖ 局限性 ❖ 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空间) ❖ 转瞬即逝 (时间)
(二)文字传播时代(第二次传播革命)
❖ 重要意义 ❖ 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 ❖ 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 ❖ 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
❖ 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子传播 ❖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运输的束
缚 ❖ 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
的影象信息系统
(五)网络传播时代(第五次传播革 命)
❖ 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 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 辑、存贮、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 信息传播活动
❖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
前工业社会:多数劳动力从事农林渔矿业等采集作业,生活 主要是对自然的挑战。
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生活是对加工的自然的挑战。 技术化、合理化得到了推进。
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 力劳动或能源,而是信息。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从原始的渔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变革。 第二次浪潮: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
❖ 信息社会特点
❖ 1. 产业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 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 主体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 者和传播者; 3. 交易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 贸易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 成为主流。
造的。
人类传播媒介发展的规律:
❖ 人类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革新呈加速度发展 ;
❖ 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 ;旧媒 介的新功能。
❖ 叠加性发展带来了各种传播媒介之间相互整合的发 展趋势 ;
❖ 人类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 化的过程,90年代以来,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三、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关系
献依据 ❖ 局限性: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三)印刷传播时代(第三次传播革命)
❖ 15世纪40年代德国的古登堡创造了金属活字 排版印刷
❖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 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 产的观念。
❖ 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 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第四次传播革命)
媒介的进化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 改变了人类交往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 使信息及其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加。 ❖ 拓展了人类传播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 增强了社会信息系统的独立性,从而加大了
控制的难度。
四、信息社会
❖ 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 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 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1957年) ❖ 因此,施拉姆说:
❖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 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 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
❖ 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只 有5万年。
❖ 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 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
❖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
❖ 除了具有其他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 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 网络传播,人们有很高的个人参与性,主动 地选择、寻找、索要、输送信息
❖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 如果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 1天=100万年 ❖ 1小时=41666.67年 ❖ 1秒钟=11.57年 ❖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