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学考集市】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答∶语言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它的产生是人类传播摆脱动物状态的决定性的一步。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其原因分析如下∶(1)劳动中的相互协作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它使互相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这种相互协作需要凭借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由此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
(2)劳动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正是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而在这个过程中,脑髓和感觉器官也不断趋于发达。
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
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的推动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的。
综上所述,正是劳动产生了对语言的需求并促进了语言产生所需要的人类器官的发达。
因此是劳动创造了语言。
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答∶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日本著名生物学家水野为武曾经对人类的语言与动物发出的声音信号进行过详细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人类语言的5个特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3)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4)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5)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是能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来说,人类语言具有以下一些根本的特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动物的信息传播只是一种本能行为或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他们只能理解具体的和眼前的事物,无法表达抽象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事物。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电子传播时代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国际通讯社“环形联盟”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1929年彩色电影出现。 1899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第一家电台, 1930s,美国建立全国商业广播网,欧洲公共服务广播(BBC) 1929年机械-电子电视 1930年电子电视 1939年黑白电视 1940年彩色电视 1965年彩色电视的普及 二次大战后电视的普及开辟了大众传播新时代
大众传播的特点
传播者:专业化的媒介从业者,把关(gate-keeping) 传播方式:先进的媒介技术,大量复制生产、迅速、公 开地向社会传播 媒介组织:产业化和制度化,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 响,各国均有不同的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 传播对象:广泛而分散的社会大众(mass) 内容性质: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过程性质:单向性,反馈延迟、非直接、非人格化
印刷传播时代
唐代雕版印刷,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11世纪) 1456年“古登堡革命”:铸字装置,金属合金字模,机械印刷机,印 刷油墨 15世纪末,欧洲各大城市印刷业发展: 书籍:保存——传播,出版商+“专业作者” →商业出版 书面语言标准化、大众扫盲 定期邮路,商业新闻信(newsletter),官方报纸 1665年创刊《牛津报》,1690年美洲第一份报纸:商业化、都市化 政党报刊——“观点纸(view paper)” 便士报与大众传播时代:1833年纽约《太阳报》,蒸汽驱动印刷机 “严肃新闻”——职业化——新闻教育 印刷媒介的黄金时代:1890-1920s,整行铸造排字机 印刷垄断的结束:在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发展 计算机排版和新的印刷技术:1960s末 商业化浪潮和趋势 中国报刊史:传教士—改良派—政治家—无产阶级党报—改革开放
传播学2009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发展

文化传播学院 王群英
本章内容
一.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区别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1.
口语
2.
文字
3.
印刷
4.
电子
5.
网络
三 . 信息社会和信息传播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以传播的媒介作为划分的依据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网络传播
相互关系:依次叠加的进程
Five mileston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
口语传播时代---oral communication age
口语的局限性:
第一,传递距离有限; 第二,记录性差。
体外化媒介:结绳记事、擂鼓燃放烟花——
使信息传播的更久、更远
作用:不再单纯依赖体内 信息系统来传播信
息——形成了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的体外信息 系统
人类传播进程——文字传播时代
书 画 同 源
印 第 安 人 的 图 画
※
文字传播时代---literal communication age
文字产生的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 文字传播的媒介:符号和符号的载体
文字的地位: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文字大
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的进程。
文字产生的意义:
1、突破了传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局限。 2、产生了确切可靠的文献资料,使人类文化 得以传承;
literal communication
Sign writing (pictograph) versus phonetic writing (alphabet):
Origin of writing: 3000 B.C. or 6000, Chinese pictograph (probably 5000, p. 30
02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 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 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 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 息的媒介,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 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在这一类系统中,对 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 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 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三、印刷传播时代
蔡伦造纸术 毕昇印刷术
三、印刷传播时代
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 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 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 元。 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 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 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全新的数字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和 速度上的突破。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发展的角度来 看,电子媒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 统。 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 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 离快速传输。 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 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 电报机。 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发出了世界 第一封电报。 1858年,大西洋海底电缆宣告竣工,实现接近于实 时速度的远距离信息传递。
概论第二讲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文字传播阶段-1
语言是人类的证明,文字是文明的标志。经历了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契刻、图画、文字的演变。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 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
东汉(《说文解字》)
南朝梁代(《玉篇》) 宋真宗(《广韵》)
9353字
16917字 26194字 32200余字 47043字 49888字
明洪武(《洪武正韵》) 清康熙(《康熙字典》) 20世纪(《中文大辞典》)
《咏怀古迹》之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史:文字传播阶段-2
文字传播克服了口语传播的缺点,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 建立和文明的承继,但却造成了“话语垄断”,掌握文 字典籍的人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在东方造就了读书人 的官僚体系,即绵延千年的以儒家为思想正统的文官制 度;在西方造就了宗教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等级 制度。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 朽。”——发展成为社会价值观
《周易·系辞》:言行,君子之机枢,机枢之发,荣
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说苑》: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
伤也。
人类传播的历史:口语传播时代-3
口语传播时代,除了语言媒介以外,人们还要使用 非语言手段或媒介进行传播与交流。如结绳、烽火、 篝火、实物、原始图画等。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 李鼎祚注: “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 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亦足以相治也。” 历史上,印加古国大小城镇都设有专职的结绳官, 掌握着一套结绳的规则与技巧,记载军国大事,同 时可以根据需要向人们宣布和解释相关情况。就像 现代报务员精通电码一样。
第二章人类的传播行为总结

群体意识的形成是群体传播作用的结果。 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
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群体
规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制约作用 (2)对来自群体外部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 果,群体规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例:
3、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 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
第二章
人类的传播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的传播活动
第一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从媒介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传播的历程分为五 个阶段: 一、非语言传播时代
人类进化早期:
后期: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较为复杂的传播
交流场景:
特点:信息简短和单一,且缓慢进行
二、口语传播时代 1、语言大约产生于9万年前到4万年前之间。
活动,也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
层次。群体传播通常范围较小,不限于个人交往的狭窄范 围,而是纳入了社会系统。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都包含着
能动的相互关系。往往会因传播而形成一种凝聚力。
群体意识包括群体归属、群体感情、关于群体目标和 群体规范的合意等方面的内容,群体意识的形成对群体来 说非常重要,它形成以后,会对群体成员的个人态度和行 为产生制约作用,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 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
忆、思维和言语、想象等内容。人的内向传播同样 也有这样几种形式。 (2)人内传播的异常形式 人的意识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着充分的连续性和规 律性,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有些时候,人可能处 于一种异常的交流状态。
1)睡眠状态和做梦
2)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本章梳理了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两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本章的重点包括: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四个阶段、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见表2-1)★表2-1 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考点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可以区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见表2-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见图2-1)。
表2-2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四个阶段发展阶段意义局限性图2-1 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考点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1)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见表2-3)表2-3 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媒介类型具体内容(2)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①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
其核心思想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②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社会由此产生。
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1)信息爆炸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
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全新的信息社会。
(2)信息社会(见表2-4)表2-4 信息社会要点具体内容2.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答:语言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它的产生是人类传播摆脱动物状态的决定性的一步。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1、气味。(分泌特定气味的荷尔蒙。一般草食和 气味。(分泌特定气味的荷尔蒙。 。(分泌特定气味的荷尔蒙 肉食动物都普遍具有这种能力。) 肉食动物都普遍具有这种能力。) 2、发光。(如萤火虫发光是雌雄求偶的重要信号) 发光。(如萤火虫发光是雌雄求偶的重要信号) 。(如萤火虫发光是雌雄求偶的重要信号 3、超声波。(蝙蝠能够在漆黑的岩洞里快速飞行 超声波。(蝙蝠能够在漆黑的岩洞里快速飞行 。( 而不至于撞上岩壁、在黑暗的夜空中准确地捕捉昆 而不至于撞上岩壁、 虫,靠的是它们能够发出一种振动频率极高的超声 波,通过声波的反馈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声波的反馈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人类的起源 人类是由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类人 人类是由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类人 猿进化而来的。恩格斯提出了两个观点: 猿进化而来的。恩格斯提出了两个观点: 他认为森林古猿处于从猿到人的第一个阶 攀树的袁群” 腊玛古猿( 段,即“攀树的袁群”;腊玛古猿(距今 1400万年 800万年 1400万年---800万年)已经能够初步直立行 万年--万年) 称它们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走,称它们为“正在形成中的人”;直立 猿人出现在约300万年以前 万年以前, 猿人出现在约300万年以前,他称他们为 完全形成了的人” 从猿到人的转变, “完全形成了的人”。从猿到人的转变, 同时也就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 转变。 转变。
语言产生之前, 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原始 传播时代(前语言传播时代), ),我们的 传播时代(前语言传播时代),我们的 祖先只能靠动作,表情, 祖先只能靠动作,表情,吼叫或其他简 单的动作来传递信息, 单的动作来传递信息,协调采集和狩猎 活动,或表达喜怒哀乐。 活动,或表达喜怒哀乐。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摆脱动物状态的决定 性一步
传播学理论
概括: 概括: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区别
1:动物传播是基于本能,是一种先天性为,而人类传 动物传播是基于本能,是一种先天性为, 播需要后天的学习; 播需要后天的学习; 2:人类传播能够表达更抽象的,过去和未来的事物, 人类传播能够表达更抽象的,过去和未来的事物, 比如表达人的思想,而动物传播只能表示一些表面的; 比如表达人的思想,而动物传播只能表示一些表面的; 3: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相比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 的能力; 的能力; 4:人类传播更经济; 人类传播更经济; 5:人类传播更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可以不断地创造 人类传播更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 出新的传播方式; 出新的传播方式; 6: 动物传播受得局限性较大,比如人类可以通过一 动物传播受得局限性较大, 些方式干扰动物传播; 些方式干扰动物传播;
四 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日本生物学家永野为武从外部现象总结 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 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
⑴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 系; 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 ⑵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 上具有逻辑性; 上具有逻辑性; 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⑶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⑷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⑸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本质: 1、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2、 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 具有无限的灵活性, 有任何限制。 有任何限制。 3、 具有发音的经济性。 具有发音的经济性。 4、 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造出 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 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 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它符号体系 加以记录和保存。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 加以记录和保存。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 而且创造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手语、 而且创造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手语、计 算机语言等人工语言。 算机语言等人工语言。
总结: 总结: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 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人类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形 成,也是一个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 会化的过程。 会化的过程。 人类能够将对自然和环境的认识作为经 知识、文化, 验、知识、文化,利用以文字为主体的 各种体外化媒介加以记录、 各种体外化媒介加以记录、保存和积累 起来,并通过教育和学习传授给后代。 起来,并通过教育和学习传授给后代。 而不像动物那样主要靠遗传。 而不像动物那样主要靠遗传。
呼伦贝尔学院计算机系
原始化:
一、音讯数量少、分散、片面、静止、方式上 音讯数量少、分散、片面、静止、 无序性和 不断简单地重复、呈明显的无序性 部落化。 不断简单地重复、呈明显的无序性和部落化。 传播动机单纯,主要为觅食、 二、传播动机单纯,主要为觅食、防卫及满足 好奇心。 好奇心。 没有意识对抗,思想控制, 三、没有意识对抗,思想控制,人人均可以成 为传播者和受众。传播的需求是自发的,传播 为传播者和受众。传播的需求是自发的, 是无所不在的、必需的活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人类摆脱野蛮状态——文字的出现 人类摆脱野蛮状态——文字的出现
早期的口语:用不同的声音为周围的事物“命名” 早期的口语:用不同的声音为周围的事物“命名” 时间:——原来混沌的世界在人类的眼前边的清晰 时间:——原来混沌的世界在人类的眼前边的清晰 我们可以对万物进行归纳和总结, 了,我们可以对万物进行归纳和总结,把握它们的 性质和规律,意味着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加深。 性质和规律,意味着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加深。 口语最初是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 号——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促进了人类 ——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思维的发展 总之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
口语传播和口语传播时代的局限性、特性 和原始化
局限性和特性:
一、从空间角度看,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空间角度看,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角度看 因为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 因为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受到人体的能 量的限制;因此口头传播是在生活情景中发生的, 量的限制;因此口头传播是在生活情景中发生的,多发生 于熟人之间,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彼此熟悉、 于熟人之间,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彼此熟悉、相互信 因此提高了接受者对信息的可信度。 任,因此提高了接受者对信息的可信度。 二、从时间角度看,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 时间角度看, 角度看 的事物,记录性较差, 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 人脑的记忆力, 人脑的记忆力,口头传播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信息发送者对 信息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编码能力。 信息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编码能力。因此会表现出较大的个 体差异性,信息的标准化比较差, 体差异性,信息的标准化比较差,常常在传播过程中会发 生变异的现象。 生变异的现象。 。
人类特有的劳动的产物
直立行走(从猿到人的根本性一步) 直立行走 从猿到人的根本性一步) —— 从猿到人的根本性一步 制造工具 —— 分节化语言
总结: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 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 跃的根本标志 。 语言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 造性活动——劳动 造性活动——劳动 劳动中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 期人类发音器官的进化,经过漫长的进 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区别 别 2:口语传播时代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信息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 信息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 凡是有物种和 生命存在的地方都会有传 播。人类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 的产物, 的产物,它是在动物传播的基础上发展 而来的,但与动物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来的,但与动物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第一.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 第一.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 更多的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 更多的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 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第二, 第二,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 反射原理的过程, 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 活动。 活动。 —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 句话. 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 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 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受过训练的黑猩猩也无法表达抽象的、 受过训练的黑猩猩也无法表达抽象的、过去的 和未来的事物。 和未来的事物。
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语言产生的推测 施拉姆四种理论: 旺旺理论” 模仿自然声音)、 施拉姆四种理论:“旺旺理论”(模仿自然声音)、 感叹”理论(偶然的表达情感产生)、 唱歌” )、“ “感叹”理论(偶然的表达情感产生)、“唱歌” 理论(原始歌声)、 )、“ 理论( 理论(原始歌声)、“吆-嗨-嗬”理论(用力时的呼 噜声)。 噜声)。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语言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 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 劳动
4、动作
如右 图灰雁的不同 动作信号 。
灰雁的不同动作信号
5、声音(汉语中常说的鸟语花香,鸟的啼鸣也是一种 声音(汉语中常说的鸟语花香, 交流的手段) 交流的手段)
每种动物中的各个群体和个体都 有都有独自的信息传递、接受、 有都有独自的信息传递、接受、 和反馈系统。 物竞天择, 和反馈系统。在“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的自然规律面前, 者生存”的自然规律面前,只有 具备相当发达的信息系统才能够 有效适应环境变化, 有效适应环境变化,能够生存直 至今天。 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