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学考集市】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答∶语言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它的产生是人类传播摆脱动物状态的决定性的一步。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其原因分析如下∶(1)劳动中的相互协作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它使互相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这种相互协作需要凭借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由此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
(2)劳动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正是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而在这个过程中,脑髓和感觉器官也不断趋于发达。
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
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的推动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的。
综上所述,正是劳动产生了对语言的需求并促进了语言产生所需要的人类器官的发达。
因此是劳动创造了语言。
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答∶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日本著名生物学家水野为武曾经对人类的语言与动物发出的声音信号进行过详细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人类语言的5个特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3)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4)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5)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是能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来说,人类语言具有以下一些根本的特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动物的信息传播只是一种本能行为或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他们只能理解具体的和眼前的事物,无法表达抽象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事物。
02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 ,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是空白 ,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 一天的最后7分钟。”
2
托夫勒的
“第800代人”比喻
从智人算起,人类历史有5万年 62年=一代,迄今共 800代 前650代人,生活在山洞中 第730代人,开始使用文字 第794代人,掌握了印刷术 第798代人,发明了电动机
?
网络传播
电子传播 印刷传播 文字传播 口语传播
约4万年前 BC 3000 AC 1045 19世纪中 20世纪末
T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 用电报机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 底电缆建成使用 „„
印刷传播 文字传播 口语传播
约4万年前 BC 3000 AC 1045 19世纪中 20世纪末
– 美国物理学家H· 艾什在巴西发现,当地的热带蜂群 能用单音长短来传递食物场所的远近。
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
1.气味 2.发光 3.超声波 4.声音 5. 动作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与人类传播的区别:
– 先天的本能行为,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 基于条件反射,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小结
动物传播到人的传播:两者的区别 人类传播发展演进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依据媒介产生和发展脉络,人类传播可分为:
网络传播
电子传播 印刷传播 文字传播 口语传播
约4万年前 BC 3000 AC 1045 19世纪中 20世纪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口语的产生是人类彻底的摆脱了动物的状态, 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口语传播也是人类最 基本、最常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局限: 网络传播 传输距离有限。
概论第二讲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文字传播阶段-1
语言是人类的证明,文字是文明的标志。经历了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契刻、图画、文字的演变。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 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
东汉(《说文解字》)
南朝梁代(《玉篇》) 宋真宗(《广韵》)
9353字
16917字 26194字 32200余字 47043字 49888字
明洪武(《洪武正韵》) 清康熙(《康熙字典》) 20世纪(《中文大辞典》)
《咏怀古迹》之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史:文字传播阶段-2
文字传播克服了口语传播的缺点,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 建立和文明的承继,但却造成了“话语垄断”,掌握文 字典籍的人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在东方造就了读书人 的官僚体系,即绵延千年的以儒家为思想正统的文官制 度;在西方造就了宗教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等级 制度。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 朽。”——发展成为社会价值观
《周易·系辞》:言行,君子之机枢,机枢之发,荣
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说苑》: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
伤也。
人类传播的历史:口语传播时代-3
口语传播时代,除了语言媒介以外,人们还要使用 非语言手段或媒介进行传播与交流。如结绳、烽火、 篝火、实物、原始图画等。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 李鼎祚注: “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 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亦足以相治也。” 历史上,印加古国大小城镇都设有专职的结绳官, 掌握着一套结绳的规则与技巧,记载军国大事,同 时可以根据需要向人们宣布和解释相关情况。就像 现代报务员精通电码一样。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本章梳理了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两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本章的重点包括: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四个阶段、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见表2-1)★表2-1 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考点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可以区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见表2-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见图2-1)。
表2-2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四个阶段发展阶段意义局限性图2-1 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考点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1)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见表2-3)表2-3 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媒介类型具体内容(2)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①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
其核心思想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②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社会由此产生。
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1)信息爆炸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
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全新的信息社会。
(2)信息社会(见表2-4)表2-4 信息社会要点具体内容2.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答:语言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它的产生是人类传播摆脱动物状态的决定性的一步。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14
2. 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
• 从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具体传播内容,而 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 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
9
二、文字传播时代 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 文字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 文字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
8
第二节 人Leabharlann 传播的发展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重要意义:1.口语具有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
号系统。2.口语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促进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 展的进程。
• 局限性:近距离传递和交流 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差
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两个方面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d.1电2 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 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 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13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5
二、人类的传播现象
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 劳动中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产生了语言的需要。 •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 器官的进化,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语言具有超越时空的作用。 可以表现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类语言具有灵活性。 表达具体的、抽象的、虚构的。
发音具有经济性。 最小的体能消耗
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新的词语、新的概念、新的含义。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 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形成,是一个体内 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发光
动物依靠发光繁衍后代;有的海洋动物依靠发光来狩猎
超声波
海豚蝙蝠等动物依靠声波定位来确定物体位置
动作
动物依靠动作传递丰富的信息
声音
动物依靠声音传递丰富的信息,如杜鹃啼血。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被动适应。
(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 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 ,而不是靠后天的学习。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前言
认识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认识人类社 会的发展过程本身。
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自 身的传播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 不断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程碑似的事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子 时代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1837年,美国画家莫尔斯受电磁理论的启发,研制成了 有线电报,1844年又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第一条电 报线路上,成功拍发了第一封电报,内容是《圣经》里的 一句话:“上帝,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58年,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成,沟通 了欧美两大洲的电讯联系;
传播学第二章

在口语传播时代,人们使 用一些早期的体外化媒介 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如 结绳、图形、擂鼓、烟火 等。这些原始媒介的传播 功能接近于文字,意味着 人类传播不再单纯依赖体 内信息系统,而开始向一 个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的 体外化信息系统迈进。 显然,这些体外化媒介打 破了口语传受双方必须 “共时”的局限,其“历 时”性使信息得以记载而 保存久远。从图画传播媒 介中我们可以窥视出早期 文字的影子。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马克思认为,人类最早的传播媒介--语言的产生与 人类的劳动是分不开的。 首先,劳动产生了语言出现的社会需要。 “随着手的发展,随着劳动,人开始了对自然的统 治,……。另一方面,劳动的发达必然帮助各个社 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 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这种共同协作的 好处对于每一个人都一目了然了。简单来讲,这些 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来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 步了。”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公元前1700年,居 住在波斯湾以北的 苏美尔人,发明了 楔形文字 。 公元前1200年左右, 希腊发展出了人类 第—套完整的字母 文字系统。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明了莎草纸,它们可以被 成卷地制造出来,用于创制很长的文献。 从早期的石壁、石器、陶器、青铜器,到甲 骨、竹简和木简,再到汉代蔡伦发明的纸张, 中国文献记录的材料不断趋于轻便和廉价易 得。 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在与中国通商的过 程中掌握了造纸术。13世纪,阿拉伯人又把 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欧洲。
第二章
第三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 与发展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是 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 座里程碑。 1045年 北宋毕升 泥活字印刷 1450年 德国工匠古登堡 金属活字印刷
印刷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已见端倪,至北宋毕升发 明活字印刷而臻于成熟。
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 刻字,一字一印,用 为烧硬后,便成活字。 排版前,先在置有铁 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 和纸灰的松脂蜡,活 字依次排在上面,加 热,使蜡稍溶化,以 平板压平字面,泥字 即因着在铁板上,可 以象雕板一样印刷。
3、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关于语言诞 生过程的几种猜测: “汪汪”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模仿自然声音而 形成的。 “感叹”理论。由偶然的表达感情或感情而产生。 “唱歌”理论。由传播感情和欢庆事件的原始歌 声中产生。
恩格斯认为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 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 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而在这个过程中, 脑髓和感觉器官也不断趋于发达。脑和为它服 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 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
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时空的作用。 可以表现过去现在和未来。 (2)人类语言具有灵活性。 表达具体的、抽象的、虚构的。 (3)发音具有经济性。 最小的体能消耗 (4)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新的词语、新的概念、新的含义。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 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形成,是一个体内 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1885-1889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在实验室证明了电磁波 的存在,并且计算出磁波理论成功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因而被 誉为“无线电之父”; -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人 德福雷斯特又发明了“无线电心脏”-三极管,解决了无 线电通讯上德关键性技术问题; -1906年圣诞节前夕,美国人费雷登首次用自己的实验电 台播出了一段广播节目;
3、高度信息化社会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1)初级信息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 年代中期):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 媒高度普及,私人媒介日趋多样
(2)高度信息化阶段(20世界80年代末至 今)
高度信息化阶段的特点:
(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 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 (2)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行综合信 息处理的媒介; (3)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 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
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美国学者A· 哈特对传播媒介的分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 口语、表情、动作、眼神 (2)再现的媒介系统:传播者使用工具或机器、接收者不 需要 绘画、文字、印刷、摄影 (3)机器媒介系统:双方都使用机器 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
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 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 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约翰·古登堡
生于1400年,逝于1467或1468年,是一名德 国酒类鉴赏家和冶金学家,他的印刷机的设计 借用一个制酒业中使用的类似机械。古登堡通 常被认为是第一个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的人, 1453年他印刷出了著名的《圣经》,并且他的 印刷方法很快传遍了欧洲。
广播产生 (23:57) 印刷产生 (22:38)
语言产生 (0:00)
文字产生 (20:00)
1. 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口语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局限性。 口语传播的局限 (1)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2)记录性较差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1、“信息爆炸”——弗莱德里克 第一次倍增:1500年 第二次倍增:250年 第三次倍增:150年 第四次倍增:50年 10年、7年、5年
2、信息社会
(1)D·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2)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第一次:原始的渔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变 革 第二次: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 第三次: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革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1、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1)气味; (2)发光; (3)超声波; (4)动作; (5)声音。
气味
动物借助气味进行沟通,寻 找选择食物、区分个体、划 分领地、识别同类。
发光
动物依靠发光繁衍后代;有的海洋动物依靠发光来 狩猎
超声波
海豚蝙蝠等动物依靠声波定位来确定物体位置
动作
动物依靠动作传递丰富的信息
声音
动物依靠声音传递丰富的信息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 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 ,而不是靠后天的学习。 (2)动物遗传和接受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 原理,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传 播媒介的演进史。
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传播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依 次叠加的过程。
F.威廉斯在其《传播革命》传播史表盘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传 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 里程碑。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 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 领域上都发生了重大 变革。
散氏盘 西周历王时期重器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 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 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 (2)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 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 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4. 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了空间距离和速度上 的突破 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 体外化的影响信息系统。 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大脑的这一信息处理 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过程。
在整个电子媒介的发展历程中,里 程碑似的事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子 时代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1837年,美国画家莫尔斯受电磁理论的启发,研制成了 有线电报,1844年又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第一条电 报线路上,成功拍发了第一封电报,内容是《圣经》里的 一句话:“上帝,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58年,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成,沟通 了欧美两大洲的电讯联系; -1865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的研究基础上, 确立了现代电磁波理论; -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研制的电话获得专利,成为电 话问世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