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二段作者说到生物学界对“人与动物相似”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也就是说,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课题:
主备课人:
二次备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⑦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2.课堂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见证了生物界生物们的智慧以及他们极似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很强的团队精神,这也是我们人类最应该学习的。并让我们在本文的学习及四组同学的精彩表演中看到了动物们的可爱,所以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善待自然、善待生命、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大家都看得兴高采烈,是什么让你如此高兴?
鲱鱼群的变化。
鲱鱼作为一个群体,是有智慧的,他们可以分工合作,这多像我们的人类社会,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还有哪些生物有这种分工合作的社会行为呢?
提示:蚂蚁群的各成员之间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比如搬家;狼群在捕获猎物时,战术和作战纪律都很严格,每头狼都有任务,不能擅离职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终捕猎成功;马没羚羊跑得快,但是却很少被狼捕获,原因就在于马群特别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袭击的时候,强壮的马会尾巴朝外围成一圈,用后蹄踢来袭击的动物,被踢到的动物非死即重伤。
4.作者摆了一个怎样的事实与观点?
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所以描述昆虫行为的人,唯恐被指斥为“违反科学”,都不遗余力地从“有异于人类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说它们“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而作者却不从众从俗,敢于向传统观念发起冲击,他指出“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以幽默的语言,列举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养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毫无二致。“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在这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社会行为的语言来描述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恰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①蚂蚁组:我们蚂蚁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庭。我们培植真菌,喂养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我们的同类织巢蚁属还会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我们利用智慧觅食,结合集体的力量搬动食物。在建造蚁穴时,我们会集体搜集树枝,作好统筹规划,通力合作,先砌墙,再盖顶,遇到障碍时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明确: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⑤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明确: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⑥第四段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就来了这样两句“最让我们不安的是”“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明确:作者这样说,是模仿传统生物学家的语气,按他们的逻辑来说的。传统生物学家们不愿意承认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这一事实,作者这样的叙述充满了调侃与讽刺。
②蜜蜂组: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工蜂会外出寻找花蜜,通过形态各异的优美舞姿向同伴传递信息。工蜂在筑巢时会共同协作,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当我们的家庭成员壮大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处动分化成两支数量相等的团队,一支追随老蜂王,一支跟随新蜂王,组建成两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③细胞组:别看我们是微生物,我们的力量可不小!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阿米巴状细胞,我们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不相往来。可是当我们的长官——一些特殊细胞放出聚集素后,我们会闻令赶来,聚成一个星状细胞,彼此融合,构成一个动作迟缓而又结实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实体,由它负责繁衍后代,此后,我们的子孙继续重复我们的生活方式。
2.分组合作探究: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读课文,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复述你们的生活。
将学生分为四组:蚂蚁组、蜜蜂组、鲱鱼组和粘菌细胞组,各组分别思考自己应当进行的社会行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从文中归纳出答案。
3.各小组选出几位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答案:
8.明白了本文的主旨之后,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该怎样相处,才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共存?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人类要多向生物学习。比如人类向蝙蝠学习,发明了超声波技术;中国古人早就说过人要有大爱,所以我觉得我们不仅要爱亲人,还要善待动物,甚至所有生物;人类要保护生存环境,和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明确: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③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明确: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④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5.第十一段作者指出了人类其实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但是我们人类却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明确:“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也就是说,我们人类虽然比动物更具社会性,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与才能。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
自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创设情境
1.同学们平常一定很喜欢看动画片,也常常被好看的动画片吸引得五迷三道,我们先看一段截取自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视频。
2.事实上,生物界的很多物种和我们人类很相像,都有其社会性。那么生物具有怎样的社会,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托马斯·刘易斯的科学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为我们做了生动有趣的解答。
二、初读文本,理清思路
1.了解作者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2、这是一篇科学散文,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哪些段落重在写生物的社会?其余段落在写什么?
④鲱鱼组:我们和其他鱼群一样,集体行动,共同抵御处敌入侵。当我们聚在一处时,我们的功能胜似一个多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教师小结:通过文中介绍的这四种生物实际上生物界还有很多这样像人类一样有着家族生活模式和社会活动的动物,如:狒群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出等级秩序,首领具有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的权利,可以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同时负起指挥和保卫狒群的义务。看守羊群时只需看好威猛的羊头,羊队会自动追随首领而不会丢失。鸡的首领是一只漂亮的大公鸡。
五、鉴赏阅读,品味语言
1.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①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明确:这不无讽刺与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②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四、总结主旨,人文提升
1.结合这些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这些事例都说明,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等级有秩序,有很多社会行为,它们进行群体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经营起一个大家庭,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动的。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2.既然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有如此巨大的相似性,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生物社会呢?
9.总结: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关于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一就是相互结成友谊,形成一个整体。张载提出的这一重大而先进的哲学命题,体现了中国先辈“万物同源,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德国哲学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是完全错误的,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类与其他生物才能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从而更好推动社会进步。
明确:二者是互相比照,并非水火不相容,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它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聪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是需要联合,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6.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7.小结:请同学由以上六个问题总结归纳本文主旨。
教师总结归纳:本文通过对四个事例的说明,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等级有秩序,有很多社会行为,它们进行群体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经营起一个大家庭,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动的。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而我们通过本文学习也应该从动物的身上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2.问题讨论:哪些段落重在写生物的社会?其余段落在写什么?
明确:第3段至第10段重在写作为生物的社会,剩下的段落重在写人类,也就是说,文章开头和结尾主要写人类社会,中间部分重在写其他生物的社会。
三、合作探究,角色置换
1.提问: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的 鲱鱼Baidu Nhomakorabea敌


教学反思
六、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中第11段说:“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其中“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这句话的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为 蚂蚁搬家
生 蜜蜂跳舞
物 细胞聚集 主旨:团结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