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统计总复习题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总复习 统计-章节测试习题(3)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总复习 统计-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某地区2015~2019年各年的降水量分别是870毫米、950毫米、800毫米、1000毫米、940毫米,为表示降水量的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图比较合适.A. 折线B. 条形C. 扇形【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选用条形统计图;既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要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时,选用折线统计图;要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选用扇形统计图.【解答】由分析可知,为表示降水量的变化情况,采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选A.2.【答题】证券公司要统计两只股票上个月走势变化情况,应选用().A. 单式条形统计图B. 单式折线统计图C. 复式折线统计图D. 复式条形统计图【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答】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因此比较股票的走势变化情况要采用折线统计图,而题目是统计两只股票的走势变化情况,因此应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选C.3.【答题】下表是三(4)班同学体重情况:(单位:千克)体重在21-25千克的女生比男生多().A. 13人B. 10人C. 7人D. 5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解答】由统计表可知,体重在21-25千克的男生有3人,女生有10人,所以体重在21-25千克的女生比男生多:10-3=7(人).选C.4.【答题】欢欢不小心把墨水溅到了成绩单上.已知她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96,那么她的英语成绩是().A. 90分B. 94分C. 96分D. 99分【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应用.【解答】欢欢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96,要求她三科的总得分是多少,用乘法,列式计算为:96×3=288(分);又知道她的语文95分,数学94分,要求她的英语多少分,用减法,列式计算为:288−95−94=99(分).选D.5.【答题】在学校举办的庆“六一”儿童歌曲演唱比赛中,评委老师给欢欢的评分如下表.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欢欢演唱所得的平均分是().A. 89B. 90C. 91【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均分的实际应用.欢欢的得分中最高的是94分,最低的是83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还剩下89分、91分、93分,求这三个分数的平均数即可.【解答】欢欢演唱所得的平均分是:选C.6.【答题】下图是某商店2019年营业额情况统计图.由图可知,下半年平均每月营业额是()万元.A. 12.5B. 15C. 30D. 60【答案】B【分析】求下半年平均每月营业额是多少用下半年的总营业额除以6个月即可解答.【解答】(40+50)÷6=15(万元),所以下半年平均每月营业额是15万元.选B.7.【答题】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近五次训练成绩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如图,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 乙的第二次成绩与第五次成绩相同B. 第三次测试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C. 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2分D. 五次测试甲的总成绩比乙的总成绩高【答案】D【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即可作出判断.【解答】A、从统计图可以看出,乙的第二次成绩与第五次成绩相同,A正确;B、从统计图可以看出,第三次测试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B正确;C、从统计图可以看出,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14-12=2(分),C正确;D、五次测试甲的总成绩是10+13+12+14+16=65(分),乙的总成绩13+14+12+12+14=65(分),65=65,所以五次测试甲的总成绩等于乙的总成绩,所以D的说法不正确.选D.8.【答题】下图是根据淘气家上个月各项支出分配情况绘制的统计图.如果他家的生活费支出是750元,那么教育支出是().A. 2000元B. 900元C. 3000元D. 600元【答案】D【分析】把总支出看成单位“1”,它的25%对应的数量是750元,由此用除法求出总支出,然后用总支出乘20%就是教育支出.【解答】所以教育支出是600元.选D.9.【答题】表示某个月的气温变化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答案】✓【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表示某个月的气温变化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故本题正确.10.【答题】要表示甲、乙同学几次数学成绩的对比变化情况,最好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答】成绩的变化是增减变化,因此选择折线统计图,而题目比较的是两个同学的成绩变化情况,所以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好.故本题正确.11.【答题】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解答】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故本题正确.12.【答题】晶晶家5月份食品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30%,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表示食品支出的扇形的圆心角是30°.()【答案】×【分析】把整个圆看作一个圆心角是360°的大扇形,晶晶家5月份食品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30%,那么它的圆心角的就是360°的30%.【解答】360°×30%=108°,所以表示食品支出的扇形的圆心角是108°.故本题错误.13.【题文】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6,将其中一个数改成40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2.改动的这个数原来是多少?【答案】改动的这个数原来是52.【分析】根据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6,可求出这三个数的和是56×3,再根据其中一个数改成40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3可知,改动一个数后这三个数的和是52×3;进而用原来的和减去改动一个数后的和,求出相差的数,这个数是减少的数,再用这个数加上40可求出原来的数.【解答】56×3=16852×3=156156-40=116168-116=52答:改动的这个数原来是52.14.【题文】四(一)班全体同学为希望小学捐献图书情况如下表: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答案】平均每人捐书5本.【分析】先把所有同学捐的本数相加求得全班捐书的总本数,再除以全班人数求得平均每人捐书的本数即可.【解答】答:平均每人捐书5本.15.【题文】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单位:人)(1)根据以上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2)喜欢哪个项目的男生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女生最少?(3)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少?(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答案】(1);(2)喜欢足球的男生最多,喜欢足球的女生最少;(3)喜欢乒乓球的人最多,喜欢跑步的人最少;(4)答案不唯一,如:喜欢乒乓球的比喜欢足球的多多少人?(17+13)-(18+4)=8(人),答:喜欢乒乓球的比喜欢足球的多8人.【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解答】(1)见答案;(2)喜欢乒乓球的男生有17人,喜欢足球的男生有18人,喜欢跑步的男生有8人,喜欢游泳的男生有14人,喜欢跳绳的男生有7人.因为18>17>14>8>7,所以喜欢足球的男生最多.喜欢乒乓球的女生有13人,喜欢足球的女生有4人,喜欢跑步的女生有6人,喜欢游泳的女生有13人,喜欢跳绳的女生有16人.因为16>13>6>4,所以喜欢足球的女生最少.(3)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7+13=30(人),喜欢足球的人数:18+4=22(人),喜欢跑步的人数:8+6=14(人),喜欢游泳的人数:14+13=27(人),喜欢跳绳的人数:7+16=23(人).因为30>27>23>22>14,所以喜欢乒乓球的人最多,喜欢跑步的人最少.(4)答案不唯一,举例见答案.16.【题文】上个月某市体育锻炼达标抽测,其中某校五年级60米短跑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该校五年级得优秀的人数是150人.(1)这个学校五年级参加抽测的一共多少人?(2)达标(不含优秀和良好)的有多少人?(3)针对这次抽测结果,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会有什么想法?【答案】(1)这个学校五年级参加抽测的一共600人.(2)达标(不含优秀和良好)的有60人.(3)如果我是该校校长,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适当增加锻炼的强度.【分析】(1)把五年级参加抽测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该校五年级得优秀的人数除以得优秀人数占的比率,即可得五年级参加抽测的一共多少人.(2)把五年级参加抽测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用单位“1”减优秀的人数和良好的人数占的比率,得到达标的占的比率,再乘五年级参加抽测的总人数即可得达标(不含优秀和良好)的多少人.(3)如果我是该校校长,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适当增加锻炼的强度.【解答】(1)答:这个学校五年级参加抽测的一共600人.(2)答:达标(不含优秀和良好)的有60人.(3)如果我是该校校长,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适当增加锻炼的强度.。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附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附答案解析

2022年12月16日小学数学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体育馆在学校的北偏西30°方向600米处,下面能正确表示体育馆与学校位置关系的图是()。

A.B.C.D.2.如图是根据淘气家上个月各项支出分配情况绘制的统计图。

如果他家的生活费支出是750元,那么教育支出是()A.2000元B.900元C.3000元D.600元3.某校六年一班有学生48人,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A.5∶2B.7∶8C.6∶11D.9∶7 4.修一段6千米的路,7天可以修完。

4天可修()。

A.27B.37C.47D.675.雨山湖里有一个圆形广场,其直径是300m,要在广场边缘每隔3m栽一棵树,可以栽()棵。

A.314B.315C.316二、填空题6.摆一摆,找规律。

由上图可以看出,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要增加( )根小棒,如果摆15个三角形要( )根小棒,摆n个三角形要( )根小棒。

7.“双十一”运动服专卖店促销,一件阿迪达斯运动服原价800元,先降价10%,再返还售价5%的现金。

小林买这件运动服实际花了( )元。

8.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宽为103米,长应为( )米;教室里黑板上方挂的国旗长为90厘米,宽应为( )厘米。

9.在()里填上“>”“<”或“=”.2 3÷310( )2378÷32( )56×7879÷45( )45÷7910.从20里面连续减去________个后,结果是.三、判断题11.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 12.观察规律:2、4、6、10、16,接下去是24。

( )13.73是倒数,37也是倒数。

( )14.111113535⨯÷⨯=。

( )15.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是丙数的65,则甲、丙两数的比是4∶5。

2022年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数学广角、位置与方向》期末专项复习(附参考答案)

2022年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数学广角、位置与方向》期末专项复习(附参考答案)

2022年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数学广角、位置与方向》期末专项复习一、选择题(共36小题)1.北京在昆明北偏东42°方向986千米处,那么昆明在北京()处。

A.北偏东42°方向986千米B.南偏西42°方向986千米C.西偏南42°方向986千米D.东偏北42°方向986千米2.亮亮的学校到公交车站有1000米,亮亮放学后去公交车站,他已经走了298米,距离十字路口还有401米。

十字路口的位置大约在图中()处。

A.①B.②C.③D.④3.与南偏西30°方向相同的是()A.北偏东60°B.西偏南60°C.北偏西60°D.西偏南30°4.学校在奥体中心的南偏西35°方向上,则奥体中心在学校的()方向上。

A.南偏东65°B.西偏北35°C.北偏东35°D.西偏南35°5.如图是甲、乙两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小组的人数一样多B.甲组的女生人数比乙组女生人数少C.乙组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0%D.甲组的男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356.植树节当天,六(2)班学生共植树200棵(见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松树植了45棵B.杨树比松树少植9棵C.桂花占植树总数的19%棵D.桂花占植树总数的19%7.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数学竞赛中的成绩情况如图,已知成绩为及格的有16人,那么成绩为优良的有()人。

A.40B.10C.148.某养殖场养的鸡、鸭、鹅的情况如图所示,若养鹅315只,则养鸡()只。

A.2100B.1365C.735D.34659.有一个圆形菜地,分别种了10m2的土豆、20m2的茄子、10m2的辣椒和40m2的青菜,下面能正确反映四种蔬菜种植面积情况的是()A.B.C.D.10.如图是两个厂男、女职工人数的统计图,甲厂和乙厂的女职工人数相比,()。

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练习题(含答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练习题(含答案)

7.1统计【基础训练】一、填一填1.常用的统计图有()、()和()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和()的关系。

3.某班有40人,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有10人,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后,音乐兴趣小组所在的扇形百分比是()。

4.如图,是某农场饲养三种家禽情况的统计图,这是一个()统计图,用()表示家禽的总数,用()表示各种家禽与总数的关系。

如果三种家禽共有300只,则鸡有()只,鸭有()只,鹅有()只。

5.要反应果园里各种果树的具体数量,最好选择()统计图。

6.要反应股票的涨跌情况,最好选择()统计图。

7.已知西湖公园实际占地120公顷,请根据以下西湖公园占地分布情况统计图填写下表。

占地类型湖面山丘路面其他占地面积面积(公顷)(1)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数的()%(2)喜欢()节目和()节目的人数差不多。

(3)喜欢()节目人数是最少的,喜欢()节目人数是最多的,有()人。

二、选择题1.某小学六年级男、女生人数如图所示,则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 )。

A 4%B 48%C 92.3%D 52%2.要表示某学校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同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关系,应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B 扇形C 折线3.永辉超市共运来水果320千克,其中橘子运来120千克,香蕉60千克,橘子约占运来水果的( )A 37.5%B 18.75%C 42.5%D 11.9%4. 六(5)班有40名学生,选举班长的得票数为:小简20票,小何10票,小邓7票,小李3票,下列四幅图中( )图准确的表示了这一结果。

A B C D5.某校对300名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进行了调查,最喜欢乒乓球的有( )人,喜欢足球的有( )人。

A 90 75B 90 60C 60 75D 75 54三、计算题12%+14%= 200%+150%= 8%+16%=80%—15%= 190%-160%= 11%+22%=43×8= 32÷3= =÷53109四、应用题1.下面是某省地形情况分布图,这个省的总面积为16万平方千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扇形统计图(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扇形统计图(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扇形统计图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填一填。

(19分)1.下图是某村种杨树、柳树、松树这三种树的统计图,已知这三种树共有1200棵。

(1)杨树有( )棵,柳树有( )棵,松树有( )棵。

(2)杨树、柳树、松树的棵数比是( )。

(3)柳树比杨树少( )%,柳树比松树多( )%。

2.气象员记录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况,选用( )统计图较为合适。

3.小伟家去年各项支出如统计图所示。

(1)小伟家( )支出最多,( )支出与( )支出相差不大。

(2)去年小伟家教育支出约是4200元,请计算出去年旅游和服装支出( )元,饮食支出( )元。

4.向阳小学六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请你根据下图计算。

(1)不及格的占六年级学生的( )%。

(2)得优和良的同学共有( )人。

(3)得优的同学比得良的少( )%。

5.下图是根据广场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课间活动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绘制成的统计图。

(1)剩下部分用其他表示,这部分占了总人数的( )%,将条形图补充完整。

(2)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是( )。

(3)若喜欢打篮球的有40人,那么喜欢打乒乓球的有( )人。

(4)喜欢跳绳的人数是喜欢踢毽子人数的( )%。

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1.统计我国五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绘制( )统计图最合适。

A.条形 B.折线 C.扇形2.某校对六年级的300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作了一次调查,得分情况如图,在60分以下的有( )人。

A.60B.75C.903.峻熙从家出发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后回家。

下面( )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峻熙的行为。

A. B. C.4.如图是三种蔬菜的产量情况统计图,已知黄瓜的产量是700kg,则西红柿黄瓜马红柿的产量是( )kg。

A.2000B.900C.400三、张超向40位同学了解他们最喜欢的运动,然后用得到的数据制成下面的扇形统计图。

六年级数学统计试题

六年级数学统计试题

六年级数学统计试题1.(2012•咸安区)如图是实验小学图书馆的故事书、科技书和连环画类图书的统计图,已知这三类图书共有1680本,看图回答问题(1)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各有多少本?(2)故事书比科技书少多少本?连环画比故事书少多少本?(3)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比是多少?【答案】(1)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各有504本、756本、420本;(2)故事书比科技书少252本,连环画比故事书少84本;(3)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比是6:5.【解析】(1)把三类图书的总本数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2)科技书的本数减去故事书的本数即可,故事书的本数减去连环画的本数即可;(3)用故事书的本数和连环画的本数相比即可.解答:解:(1)故事书:1680×30%=504(本),科技书:1680×45%=756(本),连环画:1680×25%=420(本),答: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各有504本、756本、420本.(2)756﹣504=252(本),504﹣420=84(本),答:故事书比科技书少252本,连环画比故事书少84本.(3)故事书的本数:连环画的本数=504:420=6:5,答: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比是6:5.点评: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三种图书的具体的本数.2.(浙江)某学校为了了解全校1600名学生到校上学的方式,在全校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给出了五种上学方式供学生选择,每人只能选一项,且不能不选,将调查得到的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均不完整).(1)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2)补全条形统计图;(3)估计全校所有学生中有多少人乘坐公交车上学?【答案】(1)16人;(2)(3)全校所有学生中有520人乘坐公交车上学【解析】我们运用骑自行车的人数求出总人数,运用总人数再求出步行的人数,再运用总人数减去步行、骑自行车、其他、私家车的人数就是公交车的人数,从而求出公交车的人数占抽查人数的几分之几,进一步求出全校做公交车的人数.解答:解:(1)24÷30%,=24×,=80(人);(2)80×20%,=16(人);(3)坐公交的人数;80﹣24﹣16﹣10﹣4=26(人),全校所有学生中乘坐公交车上学的学生人数:1600×,=520(人);答:全校所有学生中有520人乘坐公交车上学.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填补问题,考查了学生分析观察的能力.3.(如东县)下边是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播出各类节目的时间统计.(1)“校园快讯”每星期播出48分钟,红领巾广播站一星期播出多少分?(2)“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多少分?【答案】(1)红领巾广播站一星期播出120分;(2)“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12分【解析】(1)把广播站每星期播出的总时间看做单位“1”,“校园快讯”每星期播出的48分钟对应的分率是40%,用具体的数量除以分率即得单位“1”;(2)先求出“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的分率,进而用单位“1”的量乘上分率即可.解答:解:(1)48÷40%=120(分);答:红领巾广播站一星期播出120分.(2)120×(25%﹣15%),=120×10%,=12(分);答:“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12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如何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计算解答即可.4.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5.小丽用50元钱购买A、B、C三种物品(如图)她购买B物品比购买C物品多用了()元.A. 5 B. 10 C. 2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购买C物品用了钱数的1﹣50%﹣30%=20%,由此即可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从而选择正确答案.解答:解:1﹣50%﹣30%=20%,50×(30%﹣20%),=50×10%=5(元),所以她购买B物品比购买C物品多用了5元,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从而进行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6.元旦假期,张明一家外出旅游,回来后把旅游费用支出情况制成了如下统计表:(单位:元)交通食宿门票购物合计(1)分别算出各部分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2)把上面的信息填入扇形统计图中.【答案】(1)交通占总支出的15%,食宿占总支出的47%,门票占总支出的13%,购物占总支出的25%.(2)【解析】(1)把总支出看作单位“1”,用各项支出分别除以总支出即可分别求出交通、食宿、门票、购物所占的百分率.(2)根据计算出的各项支出所占的百分率,及这幅扇形统计图中各扇形的大小,即可把各信息填入扇形统计图.解答:解:(1)交通:600÷4000=0.15=15%食宿:1880÷4000=0.47=47%门票:520÷4000=0.13=13%购物:1000÷4000=0.25=25%答:交通占总支出的15%,食宿占总支出的47%,门票占总支出的13%,购物占总支出的25%.(2)把上面的信息填入下面的扇形统计图中: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信息填写扇形统计图.绘制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求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率,360°乘这个百分率求出表示该部分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7.如图是某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情况统计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回答下面问题.(1)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2)参加文娱活动组和美术活动组各有多少人?【答案】(1)这个班一共有50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2)参加美术活动组的人数有5人.【解析】(1)把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用单位“1”分别减去美术小组、文娱小组占的百分数就等于体育小组占的分数,1﹣30%﹣10%=60%,再用体育小组的人数除以60%等于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2)根据题意,因为参加文娱活动组的人数占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总人数的30%,所以等量关系式是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总人数×30%=参加文娱活动组的人数.因为参加美术活动组的人数占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总人数的10%,等量关系式是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总人数×10%=参加美术活动组的人数.把数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1)1﹣30%﹣10%=70%﹣10%=60%30÷60%=50(人)答:这个班一共有50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2)文娱活动组的人数:50×30%=15(人)答:参加文娱活动组的人数有15人.美术活动组的人数:50×10%=5(人)答:参加美术活动组的人数有5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从图中读出数据,找出单位“1”,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8.7个学生要分到5个班,至少有个人要分进同一个班.【答案】2【解析】把5个班看作5个“抽屉”,把7个人看作“物体的个数”,根据抽屉原理进行解答即可.解:7÷5=1…2(人);1+1=2(人);答:至少有2个人要分进同一个班.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抽屉原理习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出把谁看作“抽屉个数”,把谁看作“物体个数”,然后根据抽屉原理解答即可9.要表示某病人体温的变化的情况,用()统计图较合适.A.扇形 B.条形 C.折线【答案】C【解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要表示某病人体温的变化的情况,用折线统计图较合适;故选:C.【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10.有8个小球,其中7个合格,另有1个为次品,从中任意取一个,取到()的可能性大。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试题及答案三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试题及答案三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试题及答案三套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试题及答案三套总复(一)数与代数一、填一填。

(每空1分,共20分)1.一个数十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千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100,057),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10万,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57.2.如果A=0.25B(A、B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则(A,B)=(1,4),[A,B]=1.3.上个月,爸爸领取工资3500元,记作+3500元,购买自行车用去588元,记作-588元。

4.XXX同时被2、3、5整除,个位上填6,百位上最大能填7.5.XXX把2.4×(+5)错写成2.4×(-5),他得到的结果比正确答案小了12.6.工地上有a吨水泥,每天用去2.5吨,b天后,还剩水泥(a-2.5b)吨。

7.把0.73、-15、73.3%、-7.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15,-7.3,0.73,73.3%。

8.明明在读一个一位小数时,把小数点看漏了,结果读成二万零四百零八。

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零,原来这个小数是0.2048.9.一种钢筋长7米,重3吨,这种钢筋1米重0.4286吨,1吨有2.3333米。

10.一个机器零件长2.5毫米,画在设计图上长2厘米,这是按1:80的比例尺画图的。

11.一本定价9元的字典,八折出售仍赚20%,这本字典的进价是6元。

12.甲、乙两人爬楼房,两人同时开始,当甲爬到7楼时,乙正好爬到5楼,照这样的速度,当甲爬到16楼时,乙爬到11楼。

13.同学们排成一排做游戏,XXX左边的同学占总人数的1/5,右边的同学占总人数的1/3,从右往左数,XXX排在第3个。

14.观察数字规律,在括号中填写空缺数:1,2,4,7,11,(16)。

二、辨一辨。

(每题1分,共5分)1.连续四年中,一定有一年是闰年。

正确。

2.3900÷200=39÷2=19……1.错误,3900÷200=19.5.3.一件商品,先涨价12%,又降价12%,现价比原价低。

六年级数学统计试题

六年级数学统计试题

六年级数学统计试题1.(2014•西藏)三(1)班第一小组跳高测试成绩表(单位:米).姓名顿珠扎西平措索朗次白米玛达珍成绩 1.28 1.24 1.48 1.28 1.02 1.26 0.98(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2)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答案】(1)1.22,1.26,1.28;(2)中位数【解析】(1)①先求出这组数的和,然后根据“所有数据之和÷数据个数=平均数”进行解答即可;②先把这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因为数的个数是奇数个,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进行解答即可;③众数即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进而得出结论.(2)用中位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解答:解:(1)平均数:(1.28+1.24+1.48+1.28+1.02+1.26+0.98)÷7=8.54÷7=1.22;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0.98,1.02,1.24,1.26,1.28,1.28,1.48;中位数为第4个数1.26;有2个1.28最多,所以众数为:1.28;(2)用中位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故答案为:1.22,1.26,1.28;中位数.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意义与求解方法,中位数的求法: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的求法: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平均数的求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2.(2013•黎平县)下面是华江果品店上星期5天卖出苹果和橘子的数量.(1)哪两天卖出的苹果同样多?哪一天卖出的苹果和橘子同样多?(2)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答案】(1)星期二与星期四卖出的苹果同样多,星期四卖出的苹果和橘子同样多(2)平均每天卖出苹果8箱,橘子5箱(3)这5天卖出的苹果多,还是橘子多?多多少箱?【解析】两幅条形统计图都是用纵轴上的数据表示卖出的数量,单位是箱,每格代表1箱,横轴上数据表示天数.(1)根据华江果品店上星期5天卖出苹果和橘子的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哪两天卖出的苹果同样多,哪天卖出的苹果和橘子同样多.(2)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分别求出这5天卖出的苹果、橘子的总箱数除以5即可.(3)能提出的问题有很多,如,这5天卖出的苹果多,还是橘子多?多多少箱?解答:解:(1)答由统计图可以看出:星期二与星期四卖出的苹果同样多,星期四卖出的苹果和橘子同样多.(2)苹果:(6+7+9+7+11)÷5=40÷5=8(箱)橘子:(4+8+6+7+10)÷5=35÷5=5(箱)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8箱,橘子5箱.(3)这5天卖出的苹果多,还是橘子多?多多少箱?苹果:6+7+9+7+11=40(箱)橘子:4+8+6+7+10=35(箱)40﹣35=5(箱)答:这5天卖出的苹果多,多5箱.点评:本题是考查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关计算.3.(2013•泰州)某校七年级(1)班为了在王强和李军同学中选班长,进行了一次“演讲”与“民主测评”活动,A,B,C,D,E五位老师为评委对王强,李军的“演讲”打分;该班50名同学分别对王强和李军按“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进行民主测评.统计结果如下图,表.计分规则:①“演讲”得分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分”;②“民主测评”分=“好”票数×2分+“较好”票数×1分+“一般”票数×0分;③综合分=“演讲”得分×40%+“民主测评”得分×60%.解答下列问题:演讲得分表(单位:分)评委姓名 A B C D E王强 90 92 94 97 82李军 89 82 87 96 91(1)演讲得分,王强得分,李军得分.(2)民主测评得分,王强得分,李军得分.(3)以综合得分高的当选班长,王强和李军谁能当班长?为什么?【答案】:(1)92,89;(2)87,92;(3)李军当选班长,因为李军的综合得分高【解析】(1)只要运用求平均数公式:总数÷个数=平均数,即可求出;(2)王强“好”票40张,“较好”票7张,“一般”票3张,李军“好”票44张,“较好”票4张,“一般”票2张,分别代入即可求得民主测评分;(3)把(2)的结果代入即可求得综合得分.解答:解:(1)王强演讲得分=(90+92+94)÷3=92分,李军演讲得分=(89+87+91)÷3=89分;(2)民主测评,王强:40×2+7×1+3×0=87分,李军:44×2+4×1+2×0=92分;(3)综合得分,王强:92×40%+87×60%=89分,李军:89×40%+92×60%=90.8分.李军当选班长,因为李军的综合得分高.故答案为:92,89,87,92.点评:此题把平均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结合求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4.表是蓓蓓的期末测试成绩记载,其中有两个数字不清,分别用字母A、B表示.那么字母A代表数字,B代表数字.【答案】9,7.【解析】可用平均分×科目数=总分数,然后再用总分数减去语文的成绩就是数学和英语的成绩之和,然后再用数学成绩的个位数字加上英语成绩的个位数字的和等于成绩和的个位数字,进而确定B表示的数字,然后再用成绩数学和英语的成绩之和减去英语的成绩就是数学的成绩,进而确定A代表的数据即可.解:三科的总成绩是:87×3=261(分),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和是:261﹣79=182(分),因为5+7=12,所以B表示7,即英语考试成绩是87,数学的考试成绩为:182﹣87=95(分),即A表示数字9.故答案为:9,7.【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数学成绩的个位数字加上英语成绩的个位数字的和等于成绩和的个位数字确定B代表的数据,然后再计算A代表的数据即可.5.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三种统计量综合起来去分析,才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事物的基本情况.(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中要用到每一个数据,因而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量,代表了中等水平.众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解: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通常有三种统计量,它们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中位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往往更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有时可能没有,有时不止一个,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所以“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三种统计量综合起来去分析,才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事物的基本情况”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常用的统计量.掌握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6.小红期末考试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5分,其中语文92分,数学96分,则英语是分.【答案】97.【解析】根据“平均成绩×科目的数量=总成绩”算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进而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分别减去数学和语文两门功课的成绩即可求出英语成绩.解:95×3﹣92﹣96=285﹣92﹣96=193﹣96=97(分);答:则英语是97分.故答案为:97.【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三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分别减去数学、语文的成绩即可.7.在一次英语测试中,小敏得了98分、小强得了96分、小华得了94分,这三名同学的英语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答案】96分【解析】根据题意,把三个人的英语成绩相加,再除以3即可求出这三名同学的英语平均成绩是多少分,列式解答即可.解:(98+96+94)÷3=288÷3=96(分)答:这三名同学的英语平均成绩是96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8.下表是小明的田径考试成绩,他跳高的成绩是()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总复习(3)统计与可能性综合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一填1、常用统计图有( )、( )、( )三种。

2、为了表示某地区一年内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可以把月平均气温制成( )统计图。

3、4、7.7、8.4 、6.3、7.0、6.4、7.0、8.6、9.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 )。

4、在一组数据中,( )只有一个, 有时( )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

(填众数或中位数)5、某地5月上旬的每日最高气温是:28℃、27℃、26℃、30℃、28℃、31℃、25℃、28℃、30℃、2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平均数是( )。

为了表示出气温变化情况可画成( )统计图。

6、口袋里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的4个红球,2个黄球,在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 )的可能性较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 )。

7、我国已成功申办2008的第29届奥运会,按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第50届奥运会将在( )年举行,这一年共有( )天。

8、小亮妈妈今年元月1日购买了20000的国债,年利率为3.14%到期是她可获本息( )元。

9、有一个正方体其中三个面涂成红色,两个面涂成黄色,剩下一个面涂成绿色,将其抛出,绿色的一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黄色的一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10、某商店出售新旧两款运动鞋,售价都是84元,一双新款运动鞋可赚20%,一双旧款运动鞋要赔20%,就这两双运动鞋而言,商店( )(填“赚”或“赔”)了( )元。

11、小明的教室在三楼,每上层楼要走22级台阶,他从一楼走到三楼要走( )级台阶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1、下面几个节日中,属于第三季度的是( )A、儿童节B、元旦C、教师节D、国庆节2、清楚地表示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关系的是( )统计图A、扇形B、折线C、条形3、小明今年a岁,小东
今年(a-4)岁,再过5年,他们相差( )A、5岁B、(5+4)岁C、4岁D、(5-4)岁4、学校篮球队的队长刚完成一组投篮练习,投进38个球,投失12个球,投篮的命中率的正确算式是( )A、38÷12×100% B、12÷38×100% C、38÷(38+12)×100%5、投掷3次硬币,有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那么投掷第4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A、1/4 B、1/2 C、2/3 D、1/3 6、从下面( )中任意选两个数,这两个数的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大。

A、2. 3. 5 B、1. 3. 5 C、2 . 5. 6 对于数据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分别为( )。

A 4, 4, 6 B 4, 6, 4.5 C 4, 4, 4. 5 D 5, 6, 4.5 三、解决问题1、期中考试,王亮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5分,如果加上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1分,那么英语考了多少分?2、育英小学六年级一班第一小组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有3人得100分,4人得96分,其余5人共得348分。

第一小组这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3、六年二班第一组有6名男同学,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48厘米、139厘米、146厘米、153厘米、156厘米、149厘米。

这组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一段上坡路,往返路程共120千米,小林骑车上坡每小时行10千米,下坡每小时行15千米,求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5、15个学生给树苗浇水,平均每人要浇7棵,这时又来了几个同学,大家重新分配任务,平均每人浇5棵,又来了几个同学?
6、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为184,丁数为64,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7、在一分钟跳绳比赛中,小丽两次跳的平均数数是120下,要使三次跳的平均数数是125下,她第三次应跳多少下?
8、5个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

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分为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66分。

最高分和最低分各是多少分?
四、六年级一班第一组男、女生体重情况如下表。

(单位:千克)男生42 54
44.5 43 42.5 59 43 45.5 42.5 44 女生37.5 40 38 34.5 41.5 38 37 40.5 39.5 (1)这个组男生体重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女生呢?(2)你认为表示这个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中位数哪个更合适?五、小刚和小强赛跑情况如下图(1)( )先到达终点。

(2)请用“快”、“慢”来描述他们的比赛情况:小刚是( )后( )(3)开赛初( )领先,开赛( )分后( )领先,比赛中两人相距最远约是( )米。

(4)两人的平均速度分别是每分多少米?(保留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