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锦屏一级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阶段经济分析

锦屏一级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阶段经济分析

关键 词 : 屏 一级 水 电站 ; 锦 混凝 土 生产 系统 ; 计 阶 段 ; 济 分析 设 经
d i 03 6 /i n 1 0 - 5 42 1 . . 8 o 1 .9 9 . s . 6 8 5 . 1 40 : js 0 0 0 0
1 项 目概 况

次风冷调节料仓 内的各种粗骨料 ,采用4 条独立的胶带机 向 拌和楼供料 ,2 ~2 供 1拌和楼 ,1 ~2 供2 拌和楼 。 J3 J6 # J9 J2 #
技 术 与 市 场
技 术 研 嚣
孬两
锦屏 一级 混凝 土 生产 系统 设 计 阶段 经 济分 析
覃在云, 国原 兰
( 葛坝 集 团第二 工程 有 限公 司 , 四川 成 都

609 ) 10 1
要: 通过 分 析锦 屏 一级 混凝 土 生产 系统在 投 标 阶段 和 设 计方 案 的 经济 性 , 掌握 该 系统设 计 方 案 的 经济 指标 和 建设 成 本 。
料 。通 过 四条 胶带 机将 两种 骨料 送 至布 置在 高 程 1 1 风 冷骨 7m 9
料仓上面的筛分机进行二阶筛分 ,二阶筛分 由两座单层筛组成 ,
把粗 骨 料分 级 为4 ~ O/3 8 ~ 5 /1 O 8 /1 0 10/ 1 级 配 和2 . 0m 5 /、 1 1 两种 / 0. m、~ - 4 2 r 种级 配分 别送进 一 次 风冷 骨料 仓 。一 次风 冷调 节料 仓 内 0mn 两
二次 冲洗 筛分 ,一阶冲洗筛分配 l Y R 6 0 台2 K 3 6 型园振动筛分 机, 二阶筛分配2 K 3 6 型园振 动筛分机 , 台Y R 0 0 二次筛分 系统 的 处理能力为 1 0 h 0t 。一 阶筛分选用双层筛 ,把骨料分成4 ~ 4 / O 10mm、 5 和≤4 m的两种 骨料 。 0m 二阶筛分 由二座单层筛组成 , > 0m 4 m的骨料通过溜槽直接送至二 阶筛分 ,把粗骨料分级为

plc电气控制在混凝土生产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plc电气控制在混凝土生产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廷曼登飒PL C电气控制在混凝土生产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黄秋敏王雪飞.,(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2)I}商要】随着水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生产系统规模和要求日益提高,相应的对电气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减少运行成本并保证设备正常、可靠、高效的运转,现结合P LC控制系统在多个水电站混凝士生产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浅谈混凝土生产系统中自动控制的设计与应用方案。

饫j建词PL C电气控制;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应用1概述混凝土生产系统是为电站建设配套服务的临时性生产设施,为了节省系统投资,刚}嫩备投入费用,控制系统在设计中按照通用的混凝土生产系统模式进行设计(一般包括骨科运输线子系统、胶凝材料输送子系统、制冷子系统、骨料上楼子系统、混凝土生产子系统等),确保编制的控制软件通用性强,便于修改,所配置的控制器配置灵活,连接方便,工作环境适应性强。

实践证明通过采用PL C控制系统,可使使系统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运行人数减少45%,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控制系统的组成混凝土自动控制系统是以工业计算机为核心的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主要包括凋度上位管理机和五组控制单元——骨料储运系统控制、搅拌楼上料控制和搅拌楼生产、制冷系统温度和压力、胶凝材料(含空压)运行状态数显监视和工业电视监视等,各子系统都有独立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并可联结在当地以太网上。

生产管理中心通过以太网可以实时监视各子系统的生产状况,获取生产报表,并向各子系统管理者发布工作指令。

各种骨料料位由超声波料位计检测,各种胶凝材料科位由重力式料位计检测,各温控测点的温度由热电偶温度计检测,各类开关量信号来自主设备控制箱口的继电器或行程开关等。

控制站一般设在系统配电室周围,控制站内布置控制台(1面)、反映全系统状况的大马赛克模拟显示程控屏(1面)(约32m X1.5m)、P LC程控屏(2面)、E位计算机、附近设备的启动屏柜等。

龙滩大坝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

龙滩大坝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

1 概 述 龙滩 水 电站是 以发 电为 主 , 兼有 防洪 、 改善 航 运
混凝 土浇 筑 高峰 月强 度 约 3 . i .设 计 生产 能力 0万 n 9 /, 0m3 配置 2 1 h x . i 强制式 搅 拌楼 1 , 系统均 5n 座 两 采用 白卸 汽 车 出料 。左岸混 凝 土 系统 由 中标单 位 自 带方 案设计 施工
3 3
段 预冷 碾压 混凝 土 生产 能 力 为 6 0m /( 6 3  ̄机 口温度 h
为 1  ̄) 预 冷 常态 混 凝 土 生 产 能 力 为 10 m / f 2 , C 5 3 出 h
料线 长 度 比“ 中布置 方 案 ” 5 0 可 节 约工 程 投 集 少 4 m,
资约 20 0万元 。 0 33混 凝 土生产 工 艺 .
机 口温 度 为 1 ℃) 系统 能 生产 多 种级 配 的碾压 混 凝 0 ,
等综 合效 益 的大 型水 电枢纽 工 程 。电站 大 坝为 碾 压
混 凝 土重 力 坝 , 计 最 大 坝高 2 65 m, 期 建设 时 设 1.0 初
最 大坝高 为 1 2 O 是 目前世 界上 在建 的最 高碾 压 9 . m. O
混 凝土重 力坝 。
3 右 岸 混 凝 土 系统
左 、右岸混 凝 土系统 所需 成 品骨料 均 由距 坝址
上 坝 转塔式 布 料机 为 主 . 压溜槽 、 负 缆机 为辅 ” 其 中 .
4 m( k 直线距 离) 的大法坪砂 石加 工系 统供应 。
2 左岸 混 凝 土 系统
左岸设 有 高程 3 2 8 m、高 程 3 5 两个 混凝 土 系 4m
中大 坝右岸 混凝土 量约 5 8万 i 碾压 混凝 土量 约 3 n (

混凝土泵车泵送系统设计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泵管固定方案

混凝土泵车泵送系统设计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泵管固定方案

混凝土泵车泵送系统设计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泵管固定方案泵送混凝土,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

在这其中,泵送系统的设计以及泵管的固定方案,更是决定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为大家详细阐述一下这个方案。

一、设计泵送系统在设计泵送系统时,我们要考虑的是泵车的选型。

泵车的选型要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如泵送高度、泵送距离、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来说,泵车的泵送能力要大于实际需求,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泵车选型(1)泵送能力:泵车的泵送能力要满足工程需求,同时要留有一定的余量。

(2)泵送高度:泵车的泵送高度要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3)泵送距离:泵车的泵送距离要满足现场布局。

(4)泵送速度:泵车的泵送速度要适应混凝土的坍落度。

2.泵送系统设计(1)泵送管道:泵送管道的选择要考虑其承压能力、耐磨性、抗腐蚀性等因素。

(2)泵送泵站:泵送泵站的设计要考虑其稳定性、操作方便性以及安全性能。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其智能化程度,实现泵送过程的自动控制。

二、泵管固定方案泵管的固定是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泵管的固定方案要确保泵管的安全、稳定,同时要方便施工。

1.泵管固定方式(1)地锚固定:在地面上设置地锚,将泵管固定在地锚上。

(2)抱箍固定:使用抱箍将泵管固定在支架上。

(3)焊接固定:将泵管与支架焊接在一起。

2.泵管固定方案设计(1)固定位置:泵管固定位置要选择在混凝土浇筑区域附近,方便施工。

(2)固定间距:泵管固定间距要根据泵管的长度、直径等因素确定。

(3)固定方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4)安全防护:在泵管固定过程中,要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护网、警示标志等。

三、施工注意事项1.泵送前的准备:检查泵车、泵送系统、泵管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泵送过程中的监控:实时监控泵送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泵送过程稳定。

3.泵管维护:定期检查泵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泵管损坏。

例谈水电站混凝土拌和与制冷系统设计

例谈水电站混凝土拌和与制冷系统设计

例谈水电站混凝土拌和与制冷系统设计1、概述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混凝土总量约451万m3,其中RCC 250万m3,常态混凝土201万m3。

混凝土拌和设左、右岸两个系统。

2、设计规模左岸制冷系统按2座HL320-2S4500L型强制式搅拌楼配置设计,要求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为12℃。

每座楼预冷RCC产量按150m3/h计,系统总制冷量(标准工况)9084kW。

右岸制冷系统按1座HL320-2S4500L型强制式搅拌楼、1座HL240-4F3000LB 型自落式搅拌楼配置设计,预冷混凝土产量分别按RCC 150 m3/h、常态混凝土150 m3/h计,要求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分别为12℃、10℃。

系统总制冷量9790kW,其中:标准工况制冷量9528kW,设计工况制冷量262kW。

系统布置的生产设施有:砂石骨料受料仓、骨料中转料罐、一次风冷料仓、搅拌楼(含二次风冷)、制冷车间、水泥、粉煤灰储料罐、空压机车间、外加剂车间、前方试验室、值班室检修间、地磅等。

3、拌合系统温度控制方案设计大坝混凝土拌和系统分左、右岸有2个,共配置4座拌和楼。

合计可生产12℃低温混凝土能力为600m3/h,生产常温混凝土能力为1200m3/h。

混凝土拌和系统配置见下表。

为控制夏季拌和楼出机口温度为7℃的预冷混凝土而配置的一整套预冷设施,简称7℃工程。

80年代我国曾在葛洲坝用过7℃工程,采用的是水冷—风冷—加冰的制冷工艺(简称“三冷法”工艺),金安桥水电站工程采用二次风冷12℃工程。

“三冷法”工艺的基本流程为骨料通过皮带时喷淋2℃~4℃的制冷水,再经过脱水后进入拌和楼的储料仓进行风冷,在拌和混凝土時再加冰拌和。

“三冷法”工艺虽在葛洲坝取得了成功,但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首先,水冷骨料在运行中脱水效果较差,经脱水筛分后骨料表面含水(含水率为2%~4%),进入拌和楼风冷时极易被冻结,小石不冷,其他粗骨料需提高风冷温度,风冷主要是起保冷作用,进一步深冷的能力受到限制;其次,水冷骨料时需修建一条200~3OOm长的洒水廊道,制冷设施占地面积大,系统布置困难;第三,水冷设备多,管理复杂,回收的制冷水含有大量泥沙,需建废水处理厂。

基于PLC的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设计
screen
PLC plus touch
and display instrumen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structure of
to
the requirement,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and designed.
At first,the background paper
论文成果归广东工业大学所有。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特此声明。
指导教师签字:
论文作者签字:
周秀善
z卯窘年多月么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混凝土搅拌站最初是以单机的形式出现,各工地自拌自用,随着基础设施建 设大规模的开展,商品混凝土的销售逐渐增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控技术的发 展,高可靠、高自动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便成了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方向。 在混凝土搅拌站自动控制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数据采集处理的精确性直 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搅拌站自动控制系统的 性价比也与企业的生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 新型搅拌站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混凝土搅拌站包括贮料、配料、物料称量、搅拌及卸料等过程,是一个受多 环节制约的复杂系统,物料的配比和称重精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由于PLC运算速度高、指令丰富、功能强大、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编程灵活及 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如今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要控制设备,始终处于工业自 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安全可靠和比较完 善的控制应用;但由于其本身不具备人机交互功能,在工艺参数较多,需要人机 交互时,使用具有触摸操作功能的触摸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通过触摸屏和PLC 结合使用,可以在触摸屏中直接设定目标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并可实时监控到 系统实际值的大小,实现报警等功能;配料控制器性能可靠、性价比高,可方便 地利用通信接口扩展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综上所述,本系统采用“PLC+触摸屏+ 显示仪表"这样一种控制方式的搅拌站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适应当今技术发展

混凝土生产系统组织设计方案

混凝土生产系统组织设计方案

1、概述本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位于大坝右岸下游251m高程平台,距大坝约2.0km,系统设有4X3m s拌和楼一座、胶凝材料储罐、制冷车间(预设)、外加剂车间、供风、供水、供电及其它附属设施组成。

系统供应混凝土主要部位有: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基础缺陷处理及导流洞封堵等,总方量30.68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 23.35万m3,常态混凝土 5.62万m3,变态混凝土1.71万m3。

系统计划于2006年10月1日进场开工,2006年12月31日前完成土建与设备安装,2007年1月15日前通过验收试运行,并正式投产使用。

2、系统生产规模及设备选择2.1生产能力确定根据混凝土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本标段碾压混凝土月高峰强度为6.0万m3/月,出现于2007年10月,常态混凝土月高峰强度为2.1万m3/月,出现于2008年2月。

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小时生产能力:Q h=K h• Q m/ (M • N)式中:Q —混凝土系统所需小时生产能力m3/h;hK 一小时不均匀系统取1.5;hQ —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m3;mM一月工作天数,取25d;N一日工作小时数,取20h;经计算小时生产能力为180m3/h,主要由碾压混凝土强度控制。

2.2拌和设备选型根据混凝土最大小时生产能力要求,本系统配置1座型号为HL240-4F3000LB的混凝土拌和楼,其碾压混凝土生产能力为200m3/h (常态混凝土为240m3/h,制冷混凝土为180m3/h),能满足混凝土浇筑强度要求。

HL240-4F3000LB型混凝土拌和楼采用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可在骨料仓安装冷风机和片冰等温控措施。

拌和楼采用双线出料,可以同时生产两种不同标号的混凝土。

管理系统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运行状态检测,具有打印生产日记、配比调整存储、落差自动补偿等功能。

拌和楼系统主要由:骨料供给计量系统、水泥和粉煤灰供给和计量系统,水供给和计量系统、外加剂供给计量系统、电控系统、气动系统等组成。

(完整word版)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

(完整word版)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

第3章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3.1 概述本标工程现浇混凝土211677m³。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高峰期浇筑强度不低于1.6万m³/月。

根据招标文件本混凝土系统设在本标左岸。

系统承担全部混凝土生产任务,混凝土生产系统按3班制生产,每天工作20小时。

系统生产三级配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80mm。

系统由拌和站、净骨料堆、水泥储罐(库)、供水、供电及外加剂车间等组成。

本系统2010年4月~2011年12月布置在左岸施工场地,2012年1月~2012年12月布置在右岸施工场地。

3.2 生产规模的确定和生产设备的选择根据月浇筑最高强度按以下计算公式计算:P=Qm×Kn/(M×N)其中:Qm=16000m³/月 M=22天/月 N=20h/天,Kn=1.5 由此计算出混凝土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为55m³/h。

根据上述计算,本标混凝土生产系统实际生产强度大于55m³/h即可满足要求,按类似工程经验,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设备的可靠性,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本标采用一台HZS90型拌和站,设计产量90m³/h,按设备生产率65%计,其生产能力也能达到55m³/h,可以满足本标混凝土高峰期生产的需要。

3.3 系统工艺流程设计为提高拌和系统设备的可靠性,本标计划采用在国内拌和系统有名的郑州水工厂生产的拌和系统,现以HZS90拌和站进行混凝土生产系统流程设计,⑴砂石料输送流程:本标混凝土生产系统的成品骨料仓独立设置,采用装载机从成品料仓中取料,直接送至拌和系统的配料仓,经配料系统计量后,通过胶带机输送至拌和站预加料斗,进入拌制流程,砂石系统输送流程见下图。

图3.3-1 水泥输送流程图⑵水泥、粉料输送流程:本标水泥主要采用散装水泥,发包人提供的散装水泥通过散装水泥车自带的汽动输送系统至拌和站水泥罐内,再通过拌和站自带的螺旋输送机至拌和站水泥称量系统,进入拌制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
3.1 概述
本标工程现浇混凝土211677m³。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高峰期浇筑强度不低于1.6万m³/月。

根据招标文件本混凝土系统设在本标左岸。

系统承担全部混凝土生产任务,混凝土生产系统按3班制生产,每天工作20小时。

系统生产三级配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80mm。

系统由拌和站、净骨料堆、水泥储罐(库)、供水、供电及外加剂车间等组成。

本系统2010年4月~2011年12月布置在左岸施工场地,2012年1月~2012年12月布置在右岸施工场地。

3.2 生产规模的确定和生产设备的选择
根据月浇筑最高强度按以下计算公式计算:P=Qm×Kn/(M×N)
其中:Qm=16000m³/月M=22天/月N=20h/天,Kn=1.5 由此计算出混凝土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为55m³/h。

根据上述计算,本标混凝土生产系统实际生产强度大于55m³/h即可满足要求,按类似工程经验,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设备的可靠性,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本标采用一台HZS90型拌和站,设计产量90m³/h,按设备生产率65%计,其生产能力也能达到55m³/h,可以满足本标混凝土高峰期生产的需要。

3.3 系统工艺流程设计
为提高拌和系统设备的可靠性,本标计划采用在国内拌和系统有名的郑州水工厂生产的拌和系统,现以HZS90拌和站进行混凝土生产系统流程设计,
⑴砂石料输送流程:
本标混凝土生产系统的成品骨料仓独立设置,采用装载机从成品料仓中取料,直接送至拌和系统的配料仓,经配料系统计量后,通过胶带机输送至拌和站预加料斗,进入拌制流程,砂石系统输送流程见下图。

图3.3-1 水泥输送流程图
⑵水泥、粉料输送流程:
本标水泥主要采用散装水泥,发包人提供的散装水泥通过散装水泥车自带的汽动输送系统至拌和站水泥罐内,再通过拌和站自带的螺旋输送机至拌和站水泥称量系统,进入拌制流程。

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同时为简化温控系统,在混凝土采用双掺工艺(即掺加粉煤灰、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达到减少水化热的目的,购置的散装粉煤灰通过运输车自带的汽动输送系统至拌和站粉料钢仓,再通过拌和站自带的螺旋输送机至拌和站粉料称量系统,进入拌制流程,水泥及粉料输送流程见下图3.3-2、图3.3-3。

螺旋输送机
图3.3-2 水泥输送流程图
图3.3-3 粉料输送流程图
⑶外加剂输送流程
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按规范的要求,混凝土内需掺加引气剂、减水剂等外加剂,本标采用液态外加剂式,液态外加剂需兑水调至设计比重后,通过耐酸泵抽至拌和站外加剂存料斗,通过计量后进入拌制流程。

外加剂输送流程见图3.3-4。

图3.3-4 外加剂输送流程图
⑷水输送流程
本标拌制用水取自3#水池,经计量系统抽至拌和站水箱,经计量后进行拌制流程,水输送流程见图3.3-5。

图3.3-5 水输送流程图
⑸拌制流程
经计量后,水泥、粉料、骨料、外加剂、水进入拌和机,搅拌合格后,通过出料斗进入水平运输、垂直运输环节,最后到浇筑仓面。

拌制流程见图3.3-6。

图3.3-6 拌制流程图
HZS90型混凝土拌和站工艺流程见《混凝土拌和站工艺流程图》
3.4 材料储存
3.4.1 砂石骨料
本工程不设砂石加工系统,工程所需砂石料由业主指定的宝丰县大营砂石加工系统供给,承包人自行提取。

采购的粗骨料应满足混凝土高峰期1.5万m3的要求,储量按高峰强度3天的用量考虑,拌和时用3m³装载机上料至拌和站配料仓。

HZS90站设置5个骨料仓(砂、小石、中石、大石),储量2500m³。

在各骨料仓之间用浆砌石隔墙隔离以防混料,外侧修建排水沟。

3.4.2 水泥
本标工程所需水泥由发包人提供,承包人负责卸货和保管。

按招标文件的要求,水泥的储存量按混凝土浇筑7d的需用量设计。

故在本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统的水泥设计储存量。

其公式计算如下:
C n=Q max Nq/M
Q=16000m³/月,M=25天,N=7天,q=0.173t/ m³。

其中:max
计算结果为C n=775.04t
配备2座500t水泥罐作为水泥储存装置。

散装水泥罐车将水泥运抵工地后,通过每台500t水泥罐下安装一台气力喷射泵将水泥送入拌和楼水泥罐中。

3.4.3 粉煤灰
粉料掺加量按水泥所需量的25%左右计算,故配备1个300t钢仓即可满足粉煤灰贮存需要。

散装粉煤灰罐车将粉煤灰运抵工地后,接入现场风源将粉煤灰卸入粉煤灰罐中。

在300t粉煤灰罐下安装一台气力喷射泵将粉煤灰送入拌和楼的钢制粉煤灰罐中。

3.4.4 外加剂储存
混凝土外加剂的储存,将根据实际需用的外加剂的品种(由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定品种)、使用量(由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定每立方混凝土用量结合混凝土的总量、浇筑强度确定)、采购的途径、运输的方式、运距等因素确定实际储存量,暂按一个月的使用量储存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储存仓库面积60m²。

3.5 系统温控措施
工程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度,在夏季主要采取仓内喷雾、遮阳、快速平仓振捣等措施降低浇筑温度,加强表面保护控制混凝土温升;冬季在遇到较短的寒潮天气时,暂停混凝土浇筑,同时对浇筑后的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3.6 排水、废水处理措施
根据总体规划,拌制系统布置区域内合理布置排水沟,平面内各排水设施相连接,构成区域整体的排水系统,产生的污水集中通过防渗水渠收集到骨料生产系统的污水沉淀池内中,经过沉淀池沉淀过滤后,能直接利用的采用水泵抽至骨料生产系统回收使用,沉淀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固体废渣采用反铲装车运于弃渣场。

3.7 噪音、粉尘处理措施
拌和系统产生的噪音主要来自于骨料上料及搅拌机工作时发生的噪间,对其处
理措施主要采取及时上料,避免骨料直接与钢仓接触产生较大噪音,同时及时对搅拌机调速器、叶片等设备进行检查,减少噪声的产生,拌和楼内设减震措施和加装隔离板,通过综合措施,将噪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拌和系统的粉尘主要来自于水泥、粉煤灰和骨料上料时产生的粉尘,为减少粉尘的影响,尽量采用散装水泥,密闭输送水泥,同时做好钢仓过滤罩的检查,可有效减少粉料对环境的影响,骨料上料时,要及时均匀,避免与钢仓碰撞产生粉尘,此外,对场内定期洒水除尘。

3.8 系统平面布置
3.8.1 布置原则
拌和系统布置在河流左岸倒虹吸出口西侧,占地面积为7000 m²。

3.8.2 系统组成
混凝土生产系统由一个HZS90拌和站(含粉料钢仓、螺旋输送系统、配料系统、胶带机输送系统)、成品骨料仓、外加剂仓库、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组成。

3.8.3 系统机械设备和技术指标
混凝土生产系统机械设备配置见表3.8-1,主要性能指标见表3.8-2。

表3.8-1 混凝土拌和系统机械设备表
表3.8-2 混凝土拌和系统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3.9 系统修建
3.9.1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采用推土机推运,凸出部位利用反铲进行开挖,低洼部位利用开挖土回填并反复碾压密实,保证地基的抗压强度符合系统要求,弃料用PC300液压反铲装20t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指定的弃渣场。

3.9.2 混凝土工程施工
在基础开挖达到设计要求时经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拌和采用JDY350移动式拌和机现场拌制,手推车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并洒水养护。

3.9.3 设备安装与调试
⑴设备运至施工场地后,按存放要求分别进行防震,防潮、恒温等措施处理存放。

根据平面布置图,先进行基础开挖、预埋件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在土建基础施工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设备的安装。

设备安装采用20t汽车吊就位。

混凝土系统设备安装均需调整水平,其水平度误差为小于1%。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配管和电器、电线的安装工作。

安装程序:起吊→就位→找平→固定。

⑵试运转:在设备安装完成后,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试运转,试运转程序是先空负荷后逐渐增大到设计负荷,先单台试运转、后系统联合试运转,上一步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步。

⑶试生产:在各台(套)设备装置和子系统试运转合格后,方可进行试生产,并且选定合适的工艺流程参数,使生产各环节相互协调、匹配直至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稳定,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3.9.4 设备运行及维护
混凝土拌和系统运行期间,经常对系统设备、机械进行检查维护,如发现由于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设备质量不合格,影响混凝土系统正常运行或混凝土的质量、产
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经监理人确认需要对混凝土系统进行局部返工处理、更换部分设备或对混凝土生产线进行重新调试。

3.9.5 设备拆除
混凝土拌和系统运行完毕,将其进行拆除。

混凝土拌和站利用20t吊车进行拆除。

3.10 混凝土拌和系统临建工程量
混凝土拌和系统临建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回填12000m³,砌石800m³,混凝土120 m³,钢筋16t。

3.11 混凝土拌和系统修建施工机械配置
表3.11-1 拌和系统建设、运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