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机械毕业设计1335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机械部分设计说明书

机械毕业设计1335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机械部分设计说明书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设计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机械部分设计DESIGN OF DOUBLE HORIZONTAL CONCRETE MIXER’SMECHANICAL PARTS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及班级:指导老师及职称: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前言 (2)2总述 (2)2.1 搅拌的作用 (2)2.1.1 混凝土的组成 (2)2.1.2 搅拌的任务 (3)2.1.3合理的搅拌机理 (3)2.2 混凝土搅拌机的类型 (4)2.3 国内外混凝土搅拌机的发展状况 (5)3 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及动力元件选择 (5)3.1 总体设计 (5)3.2 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作原理 (9)3.3 电动机的选型 (6)3.4 减速器的选型 (6)3.5 联轴器的选择与计算 (7)4 搅拌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8)4.1 总体方案的拟定 (8)4.2 方案的分析和确定 (9)4.3叶片主要参数的设计 (11)4.4 主轴转速的确定 (12)4.5 螺旋叶片的加工 (13)4.5.1 叶片螺旋面的成形 (14)4.5.2坯料形状的选择 (14)4.5.3 整圆坯料尺寸的确定 (14)4.5.4 压模主要尺寸的确定 (14)4.6 螺旋叶片的校核 (16)5筒体和搅拌轴的简要设计 (21)5.1 筒体的主要参数 (21)5.2 搅拌轴的主要参数 (21)6轴的设计与计算 (22)6.1左轴的校核 (22)6.1.1 初步估算轴的直径 (22)6.1.2 轴的结构设计 (22)6.1.3 轴承的校核 (23)6.1.4轴的校核 (25)6.2 键的校核 (26)6.3 销轴的校核 (26)6.4 右轴的校核 (27)6.4.1初步估算轴的直径 (27)6.4.2 轴的结构设计 (27)6.4.3 轴的强度校核 (28)6.4.4 轴承的校核 (29)6.5 搅拌轴套筒的校核 (30)7结论 (31)参考文献 (31)致谢 (33)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机械部分设计学生:邓彪指导老师:吴彬(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摘要:混凝土搅拌机是施工机械装备中的重要设备,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和建筑施工进度。

混凝土搅拌站方案

混凝土搅拌站方案

混凝土搅拌站方案混凝土搅拌站是一种用于生产混凝土的设备,它通过将水泥、骨料、水和控制剂等原料进行混合,从而生产出具有一定强度和适用性的混凝土。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材,因此混凝土搅拌站的方案设计非常关键。

首先,在混凝土搅拌站的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是指搅拌站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出的混凝土的量。

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可以确定需要建设的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能力。

一般来说,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能力会根据项目的规模和要求进行调整。

其次,在混凝土搅拌站的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搅拌设备的选择。

搅拌设备是混凝土搅拌站的核心设备,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搅拌设备有间歇式搅拌机和连续式搅拌机两种。

间歇式搅拌机适用于小型的混凝土搅拌站,而连续式搅拌机适用于大型的混凝土搅拌站。

另外,在混凝土搅拌站的方案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原料的供应和储存。

水泥、骨料和水等原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原料供应系统。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设置料仓、皮带输送机和卸料机等设备来实现原料的供应和储存。

此外,在混凝土搅拌站的方案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

可以通过设置搅拌机和称量设备等设备来实现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最后,在混凝土搅拌站的方案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混凝土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废气,为了保护环境和降低污染,可以设置噪音隔离设施和废气处理设备等设施。

综上所述,混凝土搅拌站的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生产能力、搅拌设备的选择、原料的供应和储存、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满足项目需求的高效、可靠和环保的混凝土搅拌站方案。

HZS180混凝土搅拌站配置说明书--中联重科

HZS180混凝土搅拌站配置说明书--中联重科

HZS180混凝⼟搅拌站配置说明书--中联重科HZS180混凝⼟搅拌站配置说明HZS180是我公司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多种机型的优点和先进技术,结合本公司多年⽣产混凝⼟搅拌设备的经验⽽开发的系列混凝⼟搅拌站。

该系列混凝⼟搅拌站是制备新鲜混凝⼟的成套专⽤设备,适⽤于各类⼤中型建筑施⼯,如⽔电、公路、港⼝、桥梁、机场、⼤中型预制件⼚和商品混凝⼟⽣产⼚等。

HZS180配有我公司⾃⾏研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动控制系统,操作简单、⽅便。

采⽤Windows2000操作系统,全中⽂菜单显⽰,各设备状态全过程模拟显⽰并配有声光报警。

在搅拌站⼯作时,只需操作少量的按钮后,整个⼯作过程就全部转交计算机控制。

搅拌主机选⽤SICOMA双卧轴强制式搅拌主机,主要电⽓元件采⽤进⼝产品。

使HZS180系列搅拌站的配置具有:搅拌性能优良、计量精确稳定、可靠性⾼、保养维修⽅便、⾼环保性能、模块化程度⾼等特点。

是混凝⼟施⼯及商品混凝⼟⽣产的理想和⾸选设备。

⼀、技术参数1、⽣产能⼒:180m3/h;2、搅拌主机:MAO4500/3000SDSHO仕⾼玛双卧轴搅拌主机;3、密实混凝⼟出料:3000L;4、⾻料粒径:≤80mm;5、出料⾼度:≥4m;6、配料机:料仓容积30m3,秤⽃容积2.5m3,共4个仓,单独计量;7、计量范围及精度:⾻料: 0~4500Kg±2%⽔泥: 0~1500Kg±1%粉煤灰/矿粉:0~700Kg±1%⽔: 0~650Kg±1%外加剂(液):0~50Kg±1%说明:在动态时,以上各种配料精度为计量范围从等于或⼤于满量程30%到满量程以内。

8、装机总功率约:260kW;9、执⾏标准:GB/T 10172-2005混凝⼟搅拌站(楼)GB4477 混凝⼟搅拌机性能试验⽅法GB/T 9142 混凝⼟搅拌机GB/14902 预拌混凝⼟GBJ107 混凝⼟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7 钢结构设计规范JB/T834 热带型低压电器技术条件GB10595 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GB14249·1 电⼦衡器安全要求JG/T5093 建筑机械与设备产品分类及型号⼆、配置说明1、配料站(4×30m3)*⾻料仓总容积:120m3,分为4个相同的料仓,每个料仓容积为30 m3。

混凝土搅拌站建筑设计说明

混凝土搅拌站建筑设计说明

混凝土搅拌站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本混凝土搅拌站位于_____,占地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

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各类混凝土,以满足周边建筑工程的需求。

二、设计依据1、相关的国家和地方建筑设计规范及标准,如《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 10171-2005)等。

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和相关要求。

3、场地的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资料。

三、场地规划1、搅拌站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原材料的运输便利性和成品混凝土的配送距离,尽量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2、场地布局合理,分为生产区、办公区、原材料储存区和运输车辆停放区等。

各个区域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保证了生产流程的顺畅。

3、场地内设置了环形道路,便于运输车辆的通行,道路宽度满足大型车辆的转弯半径要求。

四、建筑设计1、搅拌楼搅拌楼采用钢结构框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外观简洁大方,符合工业建筑的特点。

内部布置了搅拌机、配料机、控制系统等设备,空间利用合理,便于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操作。

2、办公区办公区为一栋多层建筑,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等功能房间。

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内部装修简洁舒适,满足办公人员的工作需求。

3、原材料储存区建有多个大型的原材料储存仓,分别储存水泥、砂石、粉煤灰等原材料。

储存仓采用密封式设计,防止原材料受潮和扬尘污染。

4、运输车辆停放区设有专门的运输车辆停放场地,能够容纳多辆搅拌车和运输卡车。

地面进行了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完善,确保场地的整洁和干燥。

五、结构设计1、搅拌楼和储存仓等主要建筑物采用钢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以满足承载要求。

2、办公区等建筑采用砖混结构,基础采用条形基础。

3、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因素,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给排水设计1、给水系统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水源,满足搅拌站的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需求。

生产用水设置了计量装置,便于控制用水量。

2、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放,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5000吨水泥厂生料车间工艺设计参考说明书

5000吨水泥厂生料车间工艺设计参考说明书

湖南工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0湖南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检查表 (6)湖南工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 (7)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评语表 (8)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 (9)湖南工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最终成绩评定表 (11)摘要 (12)ABSTRACT (13)第一部分:总体设计 (14)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简述 (14)1.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 (14)1.2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发展 (15)2配料方案的确定 (16)2.1熟料率值的确定 (16)2.2熟料热耗的确定 (16)2.3矿渣、石膏加入量的确定 (17)3物料平衡的计算 (18)3.1配料计算 (18)3.1.1原料及燃料化学成分 (18)3.1.2煤灰掺入量的确定 (19)3.1.3计算干燥原料的配合比 (19)3.1.4 计算湿物料的配合比 (20)3.2物料平衡 (20)3.2.1工厂生产能力 (20)3.2.2原料消耗定额 (21)4.全厂工艺流程的确定 (24)4.1物料的储存与均化 (24)4.1.1物料的预均化的确定 (24)4.1.2物料破碎 (24)4.1.3生料的制备系统 (25)4.1.4生料粉均化系统 (27)4.1.5熟料烧成系统的确定 (27)4.1.6包装与散装系统 (29)4.2全厂主机设备的选型 (29)4.2.1各种主机小时产量(周平衡法) (29)4.2.2主机平衡表 (34)4.2.3全厂堆场及储库计算 (35)4.3全厂总平面布置图的设计 (44)第二部分:生料粉磨车间设计 (47)1车间工艺流程的确定 (47)1.1生料粉磨车间流程的确定 (47)1.2流程选择 (49)1.2.1配料系统的确定 (49)1.2.2配料设备的确定 (49)1.3 喂料设备的选型 (49)1.4磨机系统 (50)1.5输送设备 (51)1.6通风和收尘 (52)1.7车间安全设施的设计 (52)2提高生料粉磨系统产质量的措施 (54)结论 (55)谢辞 (56)结束语 (57)参考文献 (58)湖南工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 指导教师 李坦平 学生姓名|刘磊课题名称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生料立磨车间工艺设计一、 设计题目与内容1、 设计题目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生料立磨车间工艺设计2、 设计内容(1) 完成全熟料生产线到熟料储库的物料平衡、主机平衡计算; 完成全 熟料生产线主机选型与堆场、储库选型;(2) 完成“生料立磨车间”的主机与附属设备的选型计算; (3) 完成“生料立磨车间”工艺布置设计,制图。

混凝土生产水资源论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混凝土生产水资源论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混凝土生产水资源论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过程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可忽视。

随着全球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混凝土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对水资源的消耗进一步加剧。

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生产对水资源的论证变得极为必要。

本篇文章将重点讨论混凝土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

首先,我们将探讨混凝土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这一产业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

随后,我们将介绍一些节水技术,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有效减少水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些节水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然后,我们将对混凝土生产对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混凝土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我们可以评估其对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影响,并为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水资源管理的建议,旨在提高混凝土生产行业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这些建议可以包括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企业的自觉节水行为以及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等方面,努力实现混凝土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对混凝土生产水资源的论证和分析,我们希望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混凝土生产行业对水资源的认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实现混凝土生产与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逻辑思路。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即混凝土生产水资源论证。

首先介绍混凝土生产的重要性和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强调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接着,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明确文章的写作意图。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混凝土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混凝土生产中的节水技术。

在混凝土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一节中,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对水资源的需求量。

混凝土拌合系统

混凝土拌合系统

混凝土拌合系统第八章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施工及运行治理规划8.1 概述〔1〕本标段混凝土生产系统供应泄洪系统标全部混凝土和大坝标、引水发电系统标部分混凝土以及环保水保及施工辅助标段混凝土。

总混凝土供应量为141.8万m3,均为常态混凝土,最大级配为四级配〔0.98万m3〕,以二级配为主。

混凝土骨料为人工骨料。

〔2〕依照招标文件,在可尔因沟沟口上游邻近C3-E场地,建2#混凝土生产系统,要紧供应泄洪系统标的2#及3#导流洞、深孔泄洪洞、放空泛、竖井泄洪洞、洞式溢洪道上游侧混凝土,该场地使用期为2021年9月-2021年9月;在飞水岩沟口C3-F场地建5#混凝土生产系统,要紧供应泄洪系统标的2#及3#导流洞、深孔泄洪洞、放空泛、竖井泄洪洞、洞式溢洪道下游侧混凝土,以及大坝工程标、引水发电系统标部分混凝土,该场地使用时段为2021年2月至2024年10月;外供混凝土由本标装车,用料标负责运输。

〔3〕招标文件提供的气象资料据金川县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2.2℃,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10.7℃;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多年平均蒸发量1659.9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33.4mm、降水日数139.3d,最大一日降水量56.2mm;多年平均风速0.8m/s,历年最大风速17m/s,相应风向NNE。

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全年为1.7天,最大积雪深度为4cm。

据马尔康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4.8℃,极端最低气温-17.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多年平均蒸发量1514.3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68.8mm、降水日数154d,最大一日降水量53.5mm;多年平均风速1.2m/s,历年最大风速22m/s,相应风向w。

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全年为13.5天,最大积雪深度为14cm。

〔4〕材料运输储存。

1〕成品骨料供应:1#砂石加工系统为2#混凝土生产系统提供骨料,木足渡砂石骨料加系统为5#混凝土生产系统提供骨料。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普通水泥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结材料,通过水、骨料、粉煤灰和外加剂等组成一定比例的混合物,经过搅拌、浇注、养护形成的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

其组成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等因素。

以下是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要点。

1.水泥:水泥是水泥混凝土的胶结材料,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成分。

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用途,选择适当的水泥种类和牌号。

常见的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等。

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的数量要根据计划使用的骨料和外加剂来决定,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水:水是混凝土的基本成分之一,用于与水泥反应形成胶状物质,并填充骨料中的间隙。

水的用量要根据水胶比、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水的用量占混凝土总质量的30%~35%之间。

3.骨料: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颗粒成分,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的粒径一般为5mm~20mm,细骨料的粒径为0.075mm~5mm。

骨料的选择要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施工性能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常见的骨料有河砂、山石、碎石和砂石等。

4.外加剂: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添加的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增稠剂、延缓凝结剂、早强剂和防冻剂等。

外加剂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粉煤灰:粉煤灰是一种煤炭燃烧后的副产品,可用于替代部分水泥或作为骨料的填料。

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使用粉煤灰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决定添加量。

6.控制适应性:在混凝土的组成设计中,需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来选择材料和确定配合比。

要做到水、胶凝材料、骨料和外加剂之间的适应性,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需要考虑到水泥、水、骨料、粉煤灰和外加剂等材料,根据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来确定配合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1.1 概述(1)工程概况锦屏一级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双曲拱坝、水垫塘和二道坝、右岸无压泄洪洞、右岸进水口、引水系统、右岸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

右岸高线混凝土生产系统位于大坝右岸坝肩1885m高程附近,主要供应大坝混凝土、垫座混凝土以及导流底孔封堵混凝土。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本系统承担混凝土供应总量约576万m3,需满足混凝土月高峰浇筑强度20万m3。

右岸高线混凝土生产系统主要由二座拌和楼(各配2×7.0 m3强制式搅拌机)组成,系统生产能力600m3/h,配置骨料二次筛分和预冷设施,制冷系统容量为1100万kcal/h。

混凝土预冷系统需满足预冷混凝土浇筑高峰期月平均强度约16万m3的供应,预冷混凝土设计生产能力480m3/h。

全部预冷混凝土生产量约566万m3,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为7℃及10℃,要求系统7℃混凝土生产能力为480m3/h,三班制生产。

混凝土拌制后,卸入9.6m3运输车运至缆机给料平台。

1.2 气象和场地条件(1)气象条件雅砻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地带,属川西高原气候区,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坝址区干湿季分明。

根据洼里(三滩)水文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3℃。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7%,多年平均水温12.2℃,最大风速13m/s。

部分气象要素特征见表1-1。

表1-1坝址区气温、水温、地温统计表(2)场地条件高线混凝土系统布置于右岸坝肩下游的1885~1975m高程岸坡,三个台阶顺河长约270m,根据施工布置,高线混凝土系统分为三个平台,包括1975m高程骨料竖井平台、1917m高程冲洗筛分平台及一次风冷平台、1885m高程拌和平台。

场地为1885m高程以上的第6层大理岩形成的层面坡上,自然坡度约35~40°。

场区内岩体强卸荷、弱风化带下限水平深度一般10~20m,弱卸荷带下限水平深度一般25~40m。

前期地质调查和勘探揭示,高线混凝土系统区自然岸坡中未发现变形迹象,自然岸坡整体稳定。

发包人已委托其他承包人对该区域进行坝肩开挖已形成了1885m高程、1917m高程和1975m高程三个平台并对开挖边坡进行了永久锚索支护。

本标还承担与混凝土生产系统有关的地下洞室开挖,包括出骨料输送洞、地下骨料调节料仓(竖井)、骨料输出洞、交通洞洞等地下工程的开挖。

在筛分平台山内侧125~130m,沿S33°W的方向,按间距24m,依次分布4个直径12m、2个直径10m的骨料竖井,开挖高程1975~1917m。

右岸1975m高程平台位于大坝右岸坝肩约1969m~1975m高程,平台总长约420m,宽度约22m。

上游侧为缆机平台,下游侧为右岸坝肩的35kv施工变电站,中间留有约130×22m(长×宽)的空余场地,其中一部分可用作本工程的部分胶凝材料库及空压机房的布置场地。

右岸1917m高程平台,位于大坝右岸坝肩。

可用作本工程施工场地、混凝土拌和系统的二次筛分车间、一次风冷预冷设施及水处理设施的布置场地。

右岸1885m高程平台位于大坝右岸坝肩约1885m高程,平台总长约500m,宽度约18~40m。

可用作本工程施工场地、混凝土拌和楼、制冷楼及其它辅助设施的布置场地;大坝混凝土浇筑时,该平台同时又是大坝混凝土的供料线。

此外,该平台下游为锦屏一级水电站的出线场,因此位于出线场范围内布置的本卷合同的一切设施必须在2011年4月前全部拆除。

招标文件允许,在1885m 高程平台的设施布置有困难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酌情进行补充开挖(尾部或下部)。

混凝土生产系统全部占地,包括三块台地及台地间的护坡,共约24000m2,但实际有效利用面积不足其一半。

1.3 大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的混凝土参考配合比见表1-2。

表1-2 混凝土参考配合比表1.4 对外交通从5#公路和相连的混凝土运输回驶洞,可到达高程1885m的拌和楼平台;由7#公路通过骨料竖井底交通洞,可来到骨料竖井底廊道,再经过1#交通隧洞就能到达高程1917m的二次筛分平台;通过7#公路可到达高程1969~1975m的35kv施工变电所平台和竖井平台,在此平台上再通过5#隧洞即可到达骨料竖井顶交通洞;成品混凝土由混凝土运输车,通过高程1885m的拌和楼平台向缆机供料,再经过混凝土运输回驶洞回到拌和楼下。

1.5 大坝混凝土出机口温度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大坝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按表1-3控制。

表1-3 大坝混凝土约束区和非约束区出机口温度参考表1.6 大坝混凝土浇筑工程量常温混凝土和预冷混凝土生产方量见表1-4。

表1-4 常温混凝土和预冷混凝土产量统计表大坝各种级配混凝土工程量见表1-5。

表1-5 大坝混凝土工程量汇总表1.7 混凝土拌制设备的选型根据对单座拌和楼小时产量不小于300m 3/h 、最大骨料粒径150mm 、混凝土出料用9.6m 3运输车的技术要求,可以选用二座各配置2×7m 3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楼。

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搅拌强烈,混凝土中水泥的分散性和均匀性均较好。

本工程由于配合LDC 9.6 m 3运输车,每次只拌制4.8 m 3混凝土,为了节约设备投入成本和便于于平面布置,拌和楼可选用HL340-2S5000L 型二座,配用4台DKX 7.00 的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此楼原配置的DKX 6.00搅拌机总长4790mm ,现在应用的 DKX 7.00搅拌机总长5290mm ,二者宽均为3180mm ,布置得下DKX 7.00搅拌机,每楼总功率约800kw ,楼底层钢管柱轴线尺寸选用10m ×10m (由于受场地限制,不能选用另一种10m ×12.5m 的柱轴线尺寸),混凝土出料设计为双斗双线,出料口离地净高5m ,可满足9.6m 3混凝土运输车(高4.1m )等的装车要求。

经过二次风冷计算,料仓隔板需要重新调整,拌和楼特大石、大石和中石、小石的料仓容积,分别设计为200m 3(断面尺寸:5m ×4m )和160m 3(断面尺寸:5m ×3.3m),砂仓140m 3(断面尺寸:5m ×2.7m),直仓段高10m。

拌和楼骨料仓均配备超声料位计,砂仓和小石仓配含水率测定仪,并与称量工控机接口相连,根据含水率的变化,自动增减水(或冰)称量值。

拌和楼三座胶凝材料外加仓,配备重力式料位计。

1.8 混凝土拌和系统布置和工艺设计(1)骨料储运系统和二次筛分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所需的粗骨料,由左岸印把子沟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供给,料源为砂岩,在加工系统成品料仓出线处进行计量,由胶带输送机运输至右岸高线混凝土系统1922m高程的4个直径12m的粗骨料地下竖井的侧上方,经胶带输送机卸料小车分级储存。

右岸三滩砂石料加工系统供应的砂,料源为大理岩,经5#路用自卸汽车运至5#路-4#隧洞口处的受料坑,再经过胶带输送机运至高线混凝土生产系统的二个直径10m的细骨料地下竖井中间的上方,在竖井进料口计量,经可逆式胶带输送机进仓储存。

作为骨料仓的各竖井高53m ,每个粗骨料仓有6个下料口分二列,单仓活容积5500m3,总容积为:4×5500=22000m3;每个细骨料仓有4个下料口分二列,单仓活容积4000m3,总容积为:2×4000=8000m3,特大石和大石仓內各设骨料缓降器二个。

全部骨料储量可满足生产高峰期2天的需要量。

粗骨料竖井底骨料廊道采用二条B=1000MM胶带机出料,为了控制筛分混合比,粗骨料仓下面设变频惯性振动给料机,根据一次风冷调节料仓的料位,控制各种骨料的给料量,生产过程中调整混合料的最优配比。

为了控制混凝土成品骨料的质量要求,改善粗骨料性能,减少骨料逊径量,设置二次冲洗筛分车间。

按比例混合放料后的粗骨料,经3#隧洞的廊GJ4-1,GJ4-2胶带机出料,把粗骨料输送至高程1917m的筛分平台进行二次冲洗筛分,一阶冲洗筛分配2台2YKR3060型园振动筛分机,二阶筛分配4台YKR2460型园振动筛分机,二次筛分系统的处理能力为2*700t/h。

一阶筛分选用双层筛,把骨料分成40~150mm、和≤40mm的两种骨料。

二阶筛分直接设在预冷仓顶,每座预冷仓上设二座单层筛,通过筛分后的骨料直接进入预冷仓。

冲洗筛分2YKR3060型园振动筛分机分为冲洗和筛分两部分,前1/3部分筛面为冲洗、后2/3部分筛面为脱水,下面设螺旋洗砂机(一台FG15),一次筛分剔除的<5mm的弃料,经过螺旋洗砂机提砂后,通过QJ1弃料胶带机最终进入弃料堆,由汽车定期运走。

砂仓竖井上方设有可逆式胶带机,向二个砂仓供料,每个竖井砂仓下面设4台700×700气动弧门给料机,分别从6#隧洞通过SJ4和SJ5、SJ6-SJ7胶带机把砂输分别送至二座拌和楼砂仓,实现细骨料的连续输送进楼。

一次风冷调节料仓內的各种粗骨料,分别采用1条共用胶带机向各拌和楼供料,一次风冷调节料仓下用惯性振动给料机放料,生产过程中应确保拌和楼料仓始终处于最佳料位状态,以获得最优的冷却效果。

一次风冷调节料仓和拌和楼中的特大石仓和大石仓,为防止骨料破碎逊径,都设有缓降器。

骨料储运系统共有19条胶带输送机,详见拌和系统工艺流程图。

(2)胶凝材料储运系统水泥、粉煤灰由业主提供,全部为散装,本标负责现场验收卸车。

水泥储量按高峰期7天的使用量进行设计。

水泥、粉煤灰由散装汽车运输。

通过7#公路可到达高程1975m的平台,该平台布置4个粉料罐,储存粉煤灰。

粉煤灰储量1000*4T。

4台储存罐呈一字形布置,并由工地附近7#公路边专设的地磅站计量,按不同品种、厂家、规格及到货时间分罐贮存,通过气力输送至1885M 平台的搅拌楼。

在胶凝材运输洞设置专用的地磅计量站。

高程1885m的平台上设置6台同规格的粉料储存罐,该组储罐储存水泥,直接通过气力输送向两座楼供应水泥。

(3)压缩空气站和供风系统为满足拌和楼操作用风、散装粉料罐车卸载及胶凝材料输送(按同时卸4辆罐车和4台喷射泵同时工作考虑,卸车用风量每辆10m3/min,喷射泵每台耗风20m3/min)、外加剂搅拌、砂罐放料气动弧门等用风,在高程1975m平台建一压缩空气站。

为节约用水,空压机的冷却水,经水泵和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

压缩空气站安装5台40m3/min空压机和两台20m3/min,均为无油润滑型空压机。

供风系统可向系统分别提供0.7MPa和0.5MPa二种压力的压缩空气,分别用于系统控制和粉料输送,总产风量为240m3/min。

在供风系统中与空压机配套提供的还有高效冷却分离器、储气罐、无热再生干燥器、高效过滤器,输送用风与操作装置用风分开以确保供风和送灰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