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第一单元孝悌先教学目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孝悌为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并知道如何去做。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
课文讲了什么?7、全班交流①师解题目:孝悌为先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品质。
②课文提到了古时候非常著名的两个孩子,黄香和孔融。
他们的经典孝顺故事感动所有人。
(三)学习课文,自读自悟1、播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视频。
2、看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3、全班交流4、师小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第一章:《三字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三字经》的开头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三字经》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三字经》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家庭礼仪。
3.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弟子规》的开头部分:“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见闻。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弟子规》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弟子规》中的家庭礼仪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第三章:《百家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背景介绍和编写目的。
2. 《百家姓》中的部分姓氏及其含义。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编写目的,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教案目标:1.延续一年级上学期的朝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朝读的习惯和意识。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优秀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优秀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准确率和流利度。
3.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1.制作朗读练习材料:包括课文、古诗词、优秀作品等。
2.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图片、小黑板等。
3.教师准备备课资料。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
2.可以采用体操操或齐跑等形式。
二、课前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古代画作或古代文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进行简要交流,询问学生对图片的理解和感受。
三、朗读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一篇课文,与学生逐句进行朗读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速和韵律,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四、阅读理解(25分钟)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教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教师给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特点等。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朗读和阅读的重要性。
2.教师激励学生继续坚持朝读并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或朗诵活动,增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2.学生可以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准确率和流利度。
2.教师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之间互评互助,提供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朝读展开,通过朗读练习和阅读理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出示古代文物和优秀作品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朝读经典好学三喻教案周萍

课题
好学三喻
备课教师
周萍
教学
目的
1理解意思
2能够背诵
教学
准备
图片,相关故事
教
学
过
程
一、简介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二、注释。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的意思“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作业设ຫໍສະໝຸດ 计背诵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解了意思,知道了要从小好好学习;再进行诵读,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翻译: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
2、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的意思“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的意思“老年好学,像燃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
4、补充。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
三、理解诵读。
板书设计
好学三喻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欣赏《春晓》(唐孟浩然)《静夜思》(唐李白)《悯农》(唐李绅)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画龙点睛》《掩耳盗铃》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小兔子乖乖》《狼和七只小羊》4. 第四单元:传统节日《春节》(唐王之涣)《端午节》(唐杜甫)《中秋节》(宋苏轼)5. 第五单元:美德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王戎不取道旁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美。
2. 教学难点:古诗、成语、民间故事等文化内涵的理解,美德故事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表演、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朗读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书写规范等。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古诗欣赏(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春晓》、《静夜思》,了解诗歌的韵律美。
第二课时:学习《悯农》,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亡羊补牢》,懂得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学习《画龙点睛》,明白做好事情的细节。
第三课时:学习《掩耳盗铃》,认识自欺欺人的后果。
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老鼠嫁女》,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第二课时:学习《小兔子乖乖》,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朝读经典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朝读经典”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集体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活动内容1.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了《论语》、《弟子规》、《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
2. 制定朗读计划:每周安排一节朝读经典课,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体朗读经典文学作品。
3. 朗读形式多样化:采用集体朗读、分组朗读、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 举办经典诵读比赛:每学期末举办一次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朗读成果。
5. 开展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组织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备课,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内涵,设计朗读环节和活动方案。
2. 课堂实施: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朗读,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活动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朗读技巧、情感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
4. 活动总结:每学期末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为下一学期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效果1. 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阅读量明显增加。
2. 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
3. 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增强,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
4.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朝读经典课教案3

3、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
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
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
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
”驴愕然:什么是目标?
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萧伯纳曾言:“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
”可见高远的志向使我们收获人生价值。
何况古人尚有报国立功的伟大志向,何况今天的我们呢?志存高远,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山峰?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诸葛亮自比管乐》
2、谈感受。
朝读经典教案一年级第8课

《朝读经典》8 读书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使学生知道读书要专心,写字要认真。
待人接物要讲究规矩礼仪。
诵读内容:
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
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
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
译文解释:
读书一定要专心致志,写字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写正楷。
书桌一定要摆放整齐,房间一定要整洁。
见面是要按年龄大小来称呼别人,待人接物一定要讲究规矩礼节
故事导行:
1. 教师讲故事:《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2. 问:从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觉得自己在读书写字方面,我班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联系实际:
1. 课上当有同学找你讲话,你该怎么办?
2. 书写时,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课后延伸:
你知道吗?读故事“入学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过能改
教学目标:
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5课时择善而从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
学生谈感受
七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第16课时知过即改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诫子书》
第17课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颜氏家训》
第18课时改过之人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朱子家训》
第五单元勤且俭
教学目标: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介绍《白兔记.牧牛》
八知识拓展:《春耕的习俗》
第21课时物来不易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节用》
第22课时训俭示康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苏轼房梁挂钱》
第23课时克勤克俭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季文子以节俭为荣》
第六单元赤子心
教学目标:
理解楚典故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24课时池上二绝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荡秋千的由来
第25课时小儿垂钓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全唐诗》
八讲述“踏青”的由来。
第26课时古朗月行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全唐诗》
八介绍“空竹”,以及怎样抖空竹。
第27课时春场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帝京景物略》
八讲述“放风筝的来历”。
第28课时幼女词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全唐诗》,讲述孔李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