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朝读经典,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周:《三字经》选段2. 第二周:《弟子规》选段3. 第三周:《千字文》选段4. 第四周:《大学》选段5. 第五周:《中庸》选段三、教学方法:1. 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2. 讲解:对经典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引导学生就经典中的故事和道德观念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4. 实践:将经典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40分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
2. 学生对经典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经典故事和道德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日常行为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是否将经典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材》2. 辅助材料:经典故事绘本、相关视频资料、课堂活动道具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对经典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三字经》选段,了解经典背景,进行朗读和讲解。
2.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第三周:学习《千字文》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结合相关绘本进行教学。
4. 第四周:学习《大学》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5. 第五周:学习《中庸》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将经典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九、教学活动设计:1.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纪上《朝读经典》内容

二上朝读经典内容:1、《弟子规》【《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共1080个字,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诵读提示】⑴在学生诵读同时,老师要通读钱文忠的《<弟子规>解读》一书(也可在网上赏阅钱文中所讲的《弟子规》视频);⑵弄清每部分的大致内容;⑶结合《<弟子规>解读》开展诵读与讲故事活动。
【二年级上学期诵读内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2、古诗3、成语:40个不合时宜面授机宜权宜之计事不宜迟因地制宜轻歌曼舞四面楚歌引吭高歌莺歌燕舞载歌载舞欢天喜地欢欣鼓舞皆大欢喜握手言欢不欢而散将信将疑信誓旦旦轻诺寡信信口雌黄信口开河两袖清风旁观者清水清无鱼清心寡欲山清水秀夜不闭户安家落户家喻户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慢条斯理强词夺理日理万机伤天害理顺理成章出神入化春风细雨光天化日化险为夷千变万化。
二年级朝读经典(上册)唐诗宋词100首、三字经必背

目录(二年级上学期)一古诗选读1﹑《夏日绝句》…………………………………………………(宋)李清照2﹑《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3﹑《登乐游原》…………………………………………………(唐)李商隐4﹑《易水送别》…………………………………………………(唐)骆宾王5﹑《问刘十九》…………………………………………………(唐)白居易6﹑《赠刘景文》…………………………………………………(宋)苏轼7﹑《山行》………………………………………………………(唐)杜牧8﹑《回乡偶书》…………………………………………………(唐)贺知章9﹑《赠汪伦》……………………………………………………(唐)李白10﹑《终南望余雪》………………………………………………(唐)祖咏1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1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13﹑《枫桥夜泊》………………………………………………(唐)张继14﹑《早春》………………………………………………………(唐)韩愈15﹑《暮江吟》…………………………………………………(唐)白居易16﹑《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二《三字经》选读17三字经(一)18三字经(二)19三字经(三)20三字经(四)21三字经(五)1.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2.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二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二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 王昌龄
2、《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 孟浩然
3、《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 王维
4、《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 贾岛
5、《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 李白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 王维。
一二年级诵读内容精选

一二年级诵读内容精选一、《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门外小雨儿,淅淅沥沥。
快请小兔子,请你进来。
二、《捉迷藏》小伙伴儿们,一起来玩捉迷藏。
你躲在房子后,我数一、二、三。
我来找你啦,不在房子后。
是不是躲在树后面,让我继续找。
三、《小白菜长得真好》小白菜,你真好。
秧苗儿绿绿,叶儿嫩嫩。
阳光哥哥给你照,泥土姐姐给你喝。
小白菜,你真好。
四、《数数歌》一、一只小黑鸭,黑鸭黑鸭,一只小黑鸭,嘎嘎叫。
二、两只小红鸟,红鸟红鸟,两只小红鸟,叽叽喳喳唱歌。
三、三只小黄鱼,黄鱼黄鱼,三只小黄鱼,哼哼哈哈游泳。
四、四只小棕熊,棕熊棕熊,四只小棕熊,哼哼唧唧玩闹。
五、《小猫捉老鼠》小猫咪,咪咪咪,它是捉老鼠的好手。
老鼠哥哥,跑啊跑,可怜巴巴逃不掉。
小猫咪,咪咪咪,老鼠被你体力耗。
六、《小鸟飞啊飞》小鸟飞啊飞,翅膀很努力拍。
它飞过山,飞过海,飞过森林绿绿草。
小鸟飞啊飞,飞到我家树上来。
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告诉大家它飞行。
七、《小狗汪汪叫》小狗汪汪叫,汪汪叫个不停。
听它叫,知道是要吃饭;看它叫,知道是要玩。
小狗汪汪叫,汪汪叫个不停。
陌生人来了,它更努力叫,保护好家园。
八、《种菜歌》小土豆,种在土地里,长大了十万倍。
小黄瓜,快快长成大葫芦,一天变两尺。
小西红柿,变红了还甜甜的,让我品味。
我们都是勤劳的农夫,看我们的成果。
总结:以上是一二年级诵读内容的精选,通过这些简短的儿歌和小故事,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并通过情节中的小动物和农耕生活,让他们对自然和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些内容既生动有趣,又易于记忆。
希望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1.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秋天的图画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6.黄山奇石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7. 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羊有脚,鸟有翅膀,植物靠的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给孩子全身武装,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走到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也有办法,它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仔细细地观察。
完整版)二年级《朝读经典》学生读本全册

完整版)二年级《朝读经典》学生读本全册1、《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羊有跪XXX,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说,羊妈妈曾经跪下喂奶,所以小羊长大后会回报母亲;XXX曾经把食物喂给小鸟,小鸟长大后也会回报母亲。
这告诉我们要感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唐代诗人XXX写了一首《游子吟》,诗中说,母亲用手中的线为儿子缝制衣服,儿子离开时密密缝好,怕回来晚了。
寸草虽小,但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这告诉我们要珍惜母爱,感恩母亲的付出。
3、《三字经》中讲述了XXX三次迁居的故事,为了让儿子能够研究,她不断地搬家,直到找到了一个好的邻居和环境。
这告诉我们要重视教育,为子女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
4、唐代诗人XXX写了一首《燕诗示刘叟》,诗中说,XXX在背上背着母亲飞翔,当时父母想念它,现在XXX也应该知道父母的心情。
这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5、清代XXX写了一首《岁暮到家》,诗中说,父亲心中无限爱儿子,儿子回家让他非常高兴。
儿子的衣服针线很密,家信的墨痕也很新。
见到儿子瘦了,父亲关心他的辛苦。
儿子感到惭愧,不敢抱怨生活的艰辛。
这告诉我们要关心家人,回家看望家人,关心家人的生活。
6、汉代XXX写了《好学三喻》,告诉我们,年轻时好研究,就像早上的太阳;中年时好研究,就像中午的阳光;老年时好研究,就像明亮的蜡烛。
这告诉我们,研究是一生的事情,不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好好研究。
7、唐代XXX写了《焚膏继晷》,告诉我们要像烛光一样,不断地燃烧自己,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进步。
8、宋代XXX写了《观书有感》,诗中说,半亩方塘可以照出XXX和云影,问这个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因为有源头的活水流入。
这告诉我们,研究要有源头,要找到好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9、《三字经》中有一句话:“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XXX,家虽贫,学不辍。
”这告诉我们,要自己努力研究,不要依赖他人,不要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研究。
10、唐代XXX写了一首《劝学》,告诉我们,敲打石头才能生火,没有敲打就没有烟。
二年级经典诵读篇目(三字经+古诗)

二年级经典诵读篇目班级:二(3)班姓名:(一)国学经典:《三字经》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二部分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第三部分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第五部分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二十首
1、反哺跪乳《增广贤文》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2、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孟母三迁《三字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4、燕诗示刘叟(节选)(唐)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5、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6、好学三喻(汉)刘向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名。
7、焚膏继晷(唐)韩愈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8、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俳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勤学苦读《三字经》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10、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1、养身莫善于习动(清)颜元
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12、徐霞客传(节选)(清)钱谦益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
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凌绝壁,冒丛箐,攀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
13、营州歌(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14、减字花木兰竞渡(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5、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6、保善从教《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7、高山仰止《诗经小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8、新竹(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9、从师敬师《幼学琼林》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20、弟子不必不如师《幼学琼林》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