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重金属钝化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重金属钝化技术修复污染土调研报告

重金属钝化技术修复污染土调研报告

重金属钝化技术修复污染土调研报告一、原位钝化修复技术简介原位钝化修复,指利用化学、生物等措施改变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和赋存状态,从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主要以化学固定法和微生物修复为代表。

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常常涉及面积很大,各种工程修复措施的成本过高,因此发展原位钝化方法是目前中轻度污染土壤修复的较好选择。

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包括固化和稳定化两个概念,其中原位化学钝化修复是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加入一种或多种物质,通过发生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赋存状态,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因土壤环境的微小变化或土壤生物活动而活化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能力和生物有效性。

钝化剂的添加并不能将重金属污染从土壤中去除,但是可以影响其形态分布,通过将可提取态的重金属转化为残渣态,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

图1 农田重金属污染钝化重金属钝化现在是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的主要技术,近年来研究迅速,专利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 重金属钝化专利分析二、技术原理不同的钝化过程和反应机制将直接影响钝化修复效果。

如果钝化修复材料,如石灰等,仅通过改变土壤pH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这种钝化是不稳定的,一旦土壤pH通过缓冲或其他因素降低,那么环境风险又将重现;如果钝化材料通过提高土壤pH和增加吸附量两种作用,土壤重金属的这种钝化作用则相对稳定,其稳定性依赖于土壤及钝化修复剂的缓冲容量和钝化修复剂的吸附容量;如果修复材料通过矿物晶格层间吸附或形成沉淀,钝化效果则依赖于重金属污染物的固液平衡动力学特征及沉淀的溶度积Ksp,其钝化效果也相对持久稳定。

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过程与添加材料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用机理: 吸附、沉淀、络合、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等。

(1)沉淀作用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施入石灰等碱性物质,随着pH值的升高,更易于使重金属水溶态形成氢氧化物或者碳酸盐结合态沉淀,并且随着土壤pH值提高,土壤表面负电荷也会增加,增强了土壤对重金属的亲和性,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迁移性和毒性。

矿物质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益研究进展

矿物质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益研究进展

矿物质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益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个难题。

其中,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人类健康、农作物生产、生物多样性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其中,矿物质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益备受关注。

矿物质钝化剂可通过化学稳定或物理阻隔等方式减缓或防止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浓度,并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

常见的矿物质钝化剂包括石灰、磷酸钙、磷酸铝钙等。

这些矿物质钝化剂具有如下特点:(1)具有低毒性和低成本;(2)可在灌溉或撒播等过程中与土壤快速反应,提高重金属的稳定性和复合性;(3)不易分解和挥发,适用于长期治理。

研究表明,矿物质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土壤性质、重金属种类和污染程度等。

一般而言,矿物质钝化剂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效态钙离子浓度,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结合物,从而限制重金属的迁移性。

例如,石灰可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难溶的碳酸盐沉淀,从而降低重金属浓度。

磷酸铝钙则可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磷酸盐沉淀,从而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尽管矿物质钝化剂具有一定的修复效益,但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矿物质钝化剂存在初始反应速度慢的问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理,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受污染土壤。

其次,矿物质钝化剂不同的应用方式和含量对治理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需要仔细考虑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

此外,对于某些具有高毒性和难降解的重金属污染,矿物质钝化剂的修复效益可能有限。

综上所述,矿物质钝化剂是一种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可通过化学稳定和物理阻隔等方式减缓或防止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浓度并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

但是,使用矿物质钝化剂的修复效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具体分析其修复效果和适用范围,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钝化剂的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钝化剂的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钝化剂的研究进展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来自于工业活动、废弃物处理和农药施用等多种途径,严重威胁到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

钝化剂作为一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材料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钝化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钝化剂主要通过吸附、离子交换、沉淀结合和胶体稳定等机制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常见的钝化剂包括石灰、膨润土、粉煤灰、氧化铁和氧化铝等。

这些钝化剂能够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物质,减少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从而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近年来,钝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钝化剂材料的开发和改进。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钝化剂的成分、结构和表面性质,以提高其对重金属的吸附和固定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膨润土的层数、引入功能基团等方法来改善其吸附性能。

2.钝化剂修复的机制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调查等手段,探究钝化剂作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机理。

例如,通过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可以观察钝化剂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过程。

3.钝化剂修复技术的优化和应用。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研究钝化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以优化修复技术的操作参数和方法。

例如,可以研究不同钝化剂用量、施用方式和修复周期等因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4.钝化剂与其他修复技术的结合应用。

研究人员将钝化剂与其他修复技术结合应用,以提高修复效果和降低成本。

例如,可以将钝化剂与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电动导致修复等技术相结合,形成多种修复体系,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

综上所述,钝化剂作为一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材料,其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开发和改进、修复机制的研究、技术的优化和应用、以及与其他修复技术的结合应用等方面。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进一步的应用探索,钝化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趋势

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趋势

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趋势农田重金属土壤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值的土壤。

由于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冶炼和焚烧过程产生的废料等原因,农田重金属土壤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解决农田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土壤健康钝化技术,并逐渐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本文将对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趋势进行探讨。

首先,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

物理处理包括旋耕、覆盖和堆肥等方法,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含量来减少重金属的有效性。

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添加剂如磷酸盐、石灰等化合物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

生物处理则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修复农田重金属土壤。

这些处理方法已经在实验室和田间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一定的修复效果。

其次,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的应用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物处理将成为农田重金属土壤修复的主要手段。

生物处理具有修复效果好、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次,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新的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功能菌剂等新技术进行修复,将有助于提高修复效果。

此外,多种修复技术的综合应用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不同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修复农田重金属土壤。

最后,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修复成本高和周期长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需要进一步降低修复成本、缩短修复周期,提高修复效率。

其次,农田重金属土壤的净化标准仍然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标准。

此外,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农田重金属土壤差异较大,需要针对性地制定修复方案。

综上所述,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在农田重金属土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改进现有的修复技术,开发新的修复方法,并探索不同技术的综合应用。

施用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施用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施用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作者:韩云昌张乃明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第10期摘要:随着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已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

对于中轻度污染的土壤而言,化学钝化剂由于其使用便利、见效快等优点而广泛使用。

本文结合最近的研究将钝化剂分为无机钝化剂和有机钝化剂2类,包括石灰性物质、黏土矿物、含磷材料(无机钝化剂)以及腐殖质物质、生物炭材料(有机钝化剂),总结了几种常见钝化剂的单施及配合施用对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修复的机理和技术,介绍了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铅修复的效果和注意事项,并对钝化剂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无机钝化剂;有机钝化剂;修复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0-0052-05收稿日期:2019-05-08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惠民计划(编号:2014RA018);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编号:2015HC018);云南省科技合作计划-院士專家工作站项目(编号:2015IC022)。

作者简介:韩云昌(1992—),男,山东济南人,硕士,主要从事土壤环境污染与监测研究。

E-mail:2441701088@。

通信作者:张乃明,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土壤质量演变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领域研究。

E-mail:zhangnaiming@。

我国工农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对于农耕地来讲,重金属污染会降低土壤肥力,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并且重金属会随着降雨而污染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破坏水体环境,可能直接毒害植物或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及其他动物健康。

铅是环境中优先控制的重金属,其毒性大,不会通过化学反应或被微生物降解,并且易在土壤和生物体内富集[1]。

铅通常存在于含有铜(Cu)、锌(Zn)、银(Ag)的矿石中,并作为这些金属的共同产物而被提取。

贵州毕节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研究

贵州毕节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研究

贵州毕节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研究贵州毕节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研究摘要:本文以贵州毕节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阐述了土壤钝化修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效果。

论文首先从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入手,介绍了土壤钝化的意义和钝化剂的类型、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

其次,针对毕节市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钝化修复技术的适用性、优劣势和局限性。

然后,通过田间实验和室内模拟试验,评估了不同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及其生态环境风险。

最后,结合当前环保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钝化修复技术的建议和方向。

关键词:毕节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生态环境风险目录一、引言二、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和影响三、土壤钝化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四、贵州毕节市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存在问题五、不同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评估1.实验设计2.实验结果3.探讨与分析六、土壤钝化修复技术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七、结论与建议二、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和影响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等。

它们对人体和环境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累积性,一旦进入土壤和水体中,会长期存在并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人类活动、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和废弃物处理等因素。

例如,农田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的过量施用和不当处理,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超标。

此外,农田周边的工业废气、废水以及城市垃圾填埋场等也会进一步加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土壤肥力和农产品质量。

重金属会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

2. 残留在农产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例如,铅、镉等重金属会积累在农产品中,长期食用会导致中毒和疾病。

3. 污染周边水体和环境。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钝化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钝化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化学钝化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手段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材料经过吸附沉淀络合离子交换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因其具有原位性经济性操作的便捷性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实践中
74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7,23(05)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生态与水安全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8039);国家科技支撑计 划课题(2015BAD05B01)。
作者简介:刘创慧(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壤污染修复与防治。*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7-01-1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材料,经过吸附、沉淀、络合、离子交换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
环境风险,因其具有原位性、经济性、操作的便捷性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实
践中。该文通过对近年来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钝化材料进行分类概述,总结了各类钝化材料钝
化重金属的效果、机理和应用情况,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5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6 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 330096;
7 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江西鹰潭 335211)
摘 要: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直接和潜在毒害,以及它的不可降解性,使得重金属
污染土壤的修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化学钝化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手段,是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钝化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钝化剂的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钝化剂的研究进展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3期翻挖整平;如场地为现填土时,为防止将来大面积下陷,整平后要对土壤先实施洒水,让土壤下沉后再实施草皮铺设工作。

12)播籽草坪表面土壤要求较为细致平整,不得出现积水现象,土壤应配相应比例的有机肥,如是粘性土应对土壤进行改良。

13)播完籽后要用无纺布盖住,盖无纺布时要求平整,在铺盖的同时要用铁丝钩插入土内,将无纺布均匀地固定住,不得被风吹乱或被风吹走。

14)无纺布铺设时严禁乱踩、乱踏,应从前往后顺序铺设。

浇水时不得乱踩踏,应在草坪周边有顺序均匀地喷洒。

禁止水管对草坪直冲、乱喷。

参考文献[1] 周兴元,李晓华.园林植物栽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杨自云.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J].现代园艺,2013,(16):163.摘要:总结了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钝化剂类型,对其修复机理、效果与局限性进行了阐述,讨论了钝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钝化剂;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0 引言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污水灌溉及农业投入品的过量施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

重金属污染不仅使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不断恶化,而且会导致农产品质量的下降,危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目前,国内外修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

围绕这两种途径,已研究提出了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等治理方法。

其中化学钝化修复技术在修复成本、修复效率、稳定性及可操作性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而且便于实现“边生产边修复”,适用于大面积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治理。

1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征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反应,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影响它的活性和对植物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重金属钝化剂研究进展作者:孙翠平李彦张英鹏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第08期摘要:农田重金属污染原位钝化修复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钝化剂来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浓度和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土壤—作物系统的危害。

这种方法因操作简便、见效快、适合大面积修复而被广泛应用,且不同类型钝化剂具有不同的修复效果和修复机制。

本文从无机类、有机类、新型材料三个方面对钝化剂进行分类,并从修复机理、修复效果、影响因素以及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分析钝化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针对实际环境中存在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利用复合钝化剂进行修复,今后需进一步研究钝化剂修复机理以及探寻新的修复材料,并通过长期田间试验监测修复效果稳定性。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钝化剂;农田;修复中图分类号:S156.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8-0147-07AbstractIn situ 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ontaminated farmland is adding passivant into soil to reduce the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thereby reduce the hazards of heavy metals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il-crop system. This method is widely used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operation, quick effect and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restoration. Different kinds of passivant have different remediation effects and mechanisms. In this paper, the passivant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of inorganic, organic and new materials, then the statu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was analyzed in terms of remediation mechanisms, remediation effects, affecting factors and the notices. And the composite passivant was used aiming at the combined contamination of multiple heavy metals in actual environment.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storation mechanism and new passivants, and the stability of remediation effects needed to be monitored through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KeywordsHeavy metal pollution; Passivant; Farmland; Remediation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采矿、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合金制造等行业产生的“三废”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和污泥施肥进入土壤环境,加重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为增加作物产量,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也会人为地增加土壤中重金属污染[1, 2]。

每年因土壤重金属污染而造成的粮食减产达1 000万吨,重金属含量超标粮食达1 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3]。

而且,土壤中重金属也会通过淋溶和径流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思路已由将重金属完全去除转变为实行基于风险控制的策略[4]。

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主要通过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总量值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来评定,但真正影响土壤风险性的是污染物的有效值。

因此,通过钝化剂原位修复技术来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且我国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面积大、以中轻度污染为主的特点,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因操作简单、见效快且适合大面积污染治理而被广泛关注。

1农田重金属污染钝化剂分类目前,污染农田重金属钝化剂主要包括磷酸盐类、石灰类、黏土矿物、工业废渣等无机类、有机类以及新型材料等。

不同类型钝化剂的修复机理、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及后续影响等不同。

1.1无机类1.1.1磷酸盐类磷酸盐类钝化剂主要包括磷酸、磷矿粉、羟基磷灰石、磷肥、磷石膏和磷酸盐等,其修复机理主要是通过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沉淀以及其对重金属的表面吸附作用。

有研究表明,磷矿粉、羟基磷灰石、磷石膏和磷酸盐等对土壤中重金属均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尤其是对Pb的固定效果更显著[5]。

磷酸盐的施用会微弱降低土壤pH值,磷氯铅矿类沉淀的形成导致铅的有效性降低,而某些重金属的离子形态反而增加。

培养试验中单一添加磷肥,发现其仅对Pb有明显钝化效果,稳定效率达94.57%,而Zn浓度高于原来浓度[6]。

在土壤中加入nano-HAP后能明显增加土壤对重金属Cu、Cd、Pb、Zn的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解吸百分数,对4种重金属钝化能力排序为Pb(Ⅱ)>Cu(Ⅱ)>Cd(Ⅱ)>Zn (Ⅱ)[7]。

有研究者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对Pb的钝化机理是先溶解后沉淀,而对Cd和Zn的钝化机理是表面络合和内扩散[8]。

王林等通过盆栽试验表明海泡石和磷酸盐联合修复在增产作用、降低作物Cd、Pb吸收以及土壤Cd、Pb可迁移性上均具有最佳效果,原因是海泡石可以提高土壤pH值,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磷酸盐矿物沉淀,另一方面可增强土壤物理化学吸附作用[9]。

磷酸盐类钝化剂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不仅与重金属种类有关,土壤性质、含水量、修复时间等也会对修复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污染红壤中施入磷酸盐,铜的有效性显著降低,但磷酸盐对污染黄泥土中铜的固定效果不显著,可能与红壤含有较多的黏土矿物和铁铝氧化物所带的可变电荷有关,而黄泥土中丰富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使土壤本身吸附铜较多,导致磷酸盐的加入对铜的吸附没有显著增加;红壤和黄泥土中磷酸盐的加入对锌的固定效果均显著[10]。

土壤中的水分能改变土壤的基本化学性质,进而引起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变化。

有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一般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修复效果最好,羟基磷灰石21天后随着时间延长有效态Cd钝化去除率小幅提高,而磷酸二氢钙相反[5]。

磷酸盐类钝化剂在改善重金属污染的同时也要注意其过量施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较高的施用量可能会造成磷的积聚从而引发一些环境风险,如磷淋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营养失衡造成作物必需的中量和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土壤酸化等。

所以应该谨慎选择磷肥种类和用量,最好是水溶性磷肥与难溶性磷肥配合、磷肥与石灰物质等配合施用[11]。

1.1.2石灰类石灰类钝化剂会提升土壤pH值,进而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有效性的变化。

pH值升高,土壤有机质、黏土矿物和水合氧化物以及钝化剂表面的负电荷增多,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增强[12]。

另一方面,pH值升高可以通过形成重金属的氢氧化物沉淀降低其有效性,且在硫酸根、碳酸根、羟基化合物和磷酸根存在时,在较高pH值和重金属浓度下会通过沉淀作用固定重金属[13, 14]。

还有研究证明,石灰类钝化剂在土壤中可以形成水化硅酸钙和铝酸钙水合物,使土壤形成一个相对不透水层从而降低重金属的移动性[15]。

盆栽试验表明,石灰钝化效果甚至优于腐殖质+石灰组合处理,可见,石灰在重金属钝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6]。

利用高剂量石灰(石灰土壤比重为0.4%)和高剂量磷灰石(磷灰石土壤比重为2.32%)钝化污染土壤中Cu和Cd,交换态Cu下降96%以上,而交换态Cd下降20%左右,Cu钝化效果明显优于Cd,其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都有所增加,其修复效果均优于蒙脱石和凹凸棒石,主要与土壤pH值的提高有关[16]。

Ok等[17]对照研究了天然牡蛎壳(主要成分是CaCO3和CaO)和700℃下煅烧的牡蛎壳对污染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果,煅烧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天然牡蛎壳的固定效果,利用XRD、XRF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发现,煅烧后的牡蛎壳减少了Na含量,同时部分低活性的CaCO3转化成了高活性的CaO,从而增强了牡蛎壳的钝化能力。

经形态分级试验发现,腐殖质+石灰组合处理的稳定化效应与单一石灰相比较强,前者有利于形成更稳定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且腐殖质的增加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土壤改良方面考虑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与土壤的持续利用[6]。

且石灰类物质的大量施用会引起土壤结构变差、板结,甚至导致石灰化田的形成[18]。

因此,石灰类钝化剂的选择要考虑添加量的大小以及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等后续的影响。

可考虑通过改性或与有机物组合的方法,减少石灰用量,改善土壤结构。

1.1.3黏土矿物黏土矿物是一些含铝、镁等为主的含水硅酸盐矿物,具有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和价格低廉等优势,主要包括海泡石、沸石、凹凸棒石、膨润土、高岭土、硅藻土等。

其机理主要包括:吸附作用、离子交换、配合反应和共沉淀。

较大的比表面积决定了黏土矿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离子交换即黏土矿物层间域的离子与重金属离子发生交换作用;有的黏土矿物表面含SiO44-、AlO45-等阴离子基团,重金属离子可以与其发生配合反应;还有的黏土矿物可通过自身溶解作用产生阴离子与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而达到钝化重金属的目的[19]。

殷飞等[4]利用磷矿粉、木炭、坡缕石、钢渣4种不同类型钝化剂修复复合重金属(Pb、Cd、Cu、Zn、As)污染土壤,结果发现,坡缕石降低Pb、Cd、Cu、As的最高比例可分别达54.3%、48.8%、50.0%、35.0%,能同时修复几种重金属污染且效果较好。

高岭石作用于Cu2+、Pb2+的吸附时效果明显,当pH值在5~6之间时,以离子交换为主,表面配位吸附占次要地位;而当pH值>6.5时有利于表面配位的进行,此时离子交换和表面配位都起重要作用[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