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7《走进丽江》语文S版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3j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3j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7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 生字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洋槐树学名:Sophora japonica L.英文名:Japan Pagodatree科名:豆科 Leguminosae落叶乔木,高15~25米。

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

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

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果期9~12月。

为深根性喜阳光树种,适宜于湿润肥沃的土壤;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可作行道树,并为优良的蜜源植物;花蕾可食,为清凉性收敛止血药;槐花可作黄色染料;槐实能止血、降压;根皮、枝叶药用,治疮毒;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花蕾与花含芸香苷、甾醇,果实含刺槐素、槲皮素等多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5、指名说三、练习朗读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默读课文思考: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

(神奇而美丽)(2)默读课文。

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 7 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 种子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同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 5 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 8 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下册)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下册)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下册)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法:讲授、启发与讨论结合学法:自主、探究、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城指的是我国的哪座城市吗?导语: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水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就是有着东方威尼斯美称的云南丽江。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继续走进丽江,去领略那里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走进丽江)二、小组自学第二部分自学提示:1、课文分哪几个部分介绍了丽江古城?2、找出描写丽江古城的句子说说给了你哪些体会。

3、小组讨论+展示小结:翠色山峦下,商居掩古城。

花香迎曲巷,岁月久悠增。

神奇而又古朴的丽江古城,静静的伫立在哪里,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神韵。

过渡语: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丽江古城外,就是他神奇而壮丽的自然风貌了。

自学提示:1、介绍丽江的自然风貌,说说你的体会。

2、读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三、句子解析1、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丽江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2、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3、小组讨论+展示教师指导:句1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示时间的过渡词有首先、其次,表示原因的过渡词有因为、所以。

句2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了描写了夜晚丽江的美丽风光。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二句改写成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体会不同的感受。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走进丽江》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走进丽江》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走进丽江》语文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走进丽江》语文教案教学分析:《走进丽江》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总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句话统领全文;接下来,分别写到丽江的历史地位、古城街道、精巧布局、玉龙雪山等景色的美丽和神奇之处;接着简要介绍丽江的其他景观: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处处都显得那么神奇,充满了魅力;最后写作者陶醉于月色溶溶下的古城景色。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两个词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

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

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丽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

并让学生把主要描写的两个景点用书上的句子连起来,这样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学时,我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i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i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巴斯德在治疗孩子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 体会巴斯 德高度负责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
1. 课件。 2. 搜集有关巴斯德和狂犬病的资料。
1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课时安排:
2
字头。
3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旁的办法记忆。
4 5
理解词语。 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的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的不 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 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如果人被疯狗咬了,你们知道应该怎 查找资料,引导学生 设计说明
么办吗?你知道狂犬疫苗是谁发明的吗?结合“学习 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 链接”或根据自己预习时所搜集、查找的资料说说。 空间。 (展示课件第三屏)
1 2
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引导学生发现、 探究, 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 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学习课文 5、6 自然段。
走出古城,我们继续去欣赏丽江神奇而美 丽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自读第 5 自然段,画 出能够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通过过渡句你读懂了什么? 玉龙雪山是否也同丽江古城一样神奇而美 丽? 四人一个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合作学 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 5 自然段,细读本段
1.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3o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3o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 7 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长着“大额头”的鲸类——大吻领航鲸大吻领航鲸体长5~7 米,体重3600 千克。

主要特征是前额圆,上颌额部膨隆,向前突出,吻部特别短,没有明显的吻突。

从侧面看,头与躯干部的界限极不明显,头显得很大,因而得名巨头鲸。

嘴巴极大,口裂由头部前下方斜往后下方切入。

由于颈椎极短,鳍肢就好像长在颈部一样。

身体短粗,但肛门以后很细。

背鳍小,宽大于高,位于身体的前1/3 处,向后屈,后缘凹进。

鳍肢的位置较靠后,狭而长,末端尖,尾鳍不大。

由于颈椎极短,鳍肢就好像长在颈部一样。

背侧和腹侧的棱状皮肤嵴不明显。

身体大部分为黑色,腹面颜色略淡,两个鳍肢的基部之间有十字形或锚形的白斑。

喷气孔短而宽。

牙齿较少,上下颌每侧有7~9 枚。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3g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教学设计)3g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 7 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犀牛中文名称:犀牛英文名称:Rhino拉丁学名:Dicerorhinus犀牛是陆生动物中最强壮的动物之一。

约 6 千万年前犀牛就已出现,现在世界上共有黑犀牛、白犀牛、印度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和爪哇犀牛等5 种。

而这五种犀牛都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类保护动物。

有17500 只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亚洲的野外,1200 只在动物园养殖。

现存的5 种犀牛中,其中3 种处于绝种的边缘,其余2 种也将绝种。

非洲犀牛黑犀牛黑犀牛:3100 只在野外(1800 年有100 万只),250 只在动物园。

白犀牛白犀牛:11670 只在野外,780 只在动物园。

亚洲犀牛印度犀牛印度/尼泊尔犀牛:2400 只在野外,140 只在动物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走进丽江》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走进丽江〉〉是作家姜刚杰写的,课文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层清楚过渡自然;通过对丽江神奇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石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雄伟、纯朴、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读自悟,从而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设计理念
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文本语言为载体,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本文寓情于景,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中感悟丽江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桂林美景,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轧云南的丽江,去领略那里特有的风光,想去看看吗?(多媒体播放神奇美丽的丽江)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1、我看到了一座特别的古老的城市。

2、每家每户门口有小河、小桥、柳树。

3、还有连绵起伏的白雪皑皑的群山。

4、我感受到雪山美丽极了像一条龙。

师:谁能用一个词说说丽江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美丽、奇特)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走进丽江〉〉一课,美美的读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预设出现的问题:1、我想知道丽江有哪些美丽的景观?2、我想知道丽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欲望,培养读书习惯。


二、初读感知全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提示“我会自己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纯朴、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文中丽江景色给了你什么印象?
4、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学生据要求自学课文)
二、交流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

媒体出示,正音)
2、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1)、我读懂了丽江是个古老的城市,古城街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通道。

(2)那儿城市和我们这儿的很不一样布局奇巧、风貌奇特。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3)我读懂了玉龙雪山很美。

师: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

……
3、谁说说整个丽江给了你什么印象?(生:神奇、美丽。

师板书)能把文中概括写丽江神奇美丽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多媒体出示中心名: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多形式指导读出喜爱、惊喜之情。

(设计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主动求知。

通过初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多媒体出示“我会合作”内容)师:怎么说它布局奇巧呢?(生:八卦型放射状)指名读句子,媒体播放八卦图。

能用画简笔画把古城的布局画出来吗?古城还给了你什么印象?生3:古城街道多,小桥多,柳树多,小桥两边有人家,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师:“城依水存、水随城在”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发表观点。

这样的景色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可以怎么说?生风貌奇特。

请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喜欢这样的景色吗?谁来读?
师:作者喜欢吗?哪里可以看出?多媒体出示:“好一幅家家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指导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师:过渡拓展小桥、流水,人家、杨柳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古城风貌图,看到你会说什么,怎样赞美?作者呢?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

指导读
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

师:也难怪作者这样赞美丽江。

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设计理念:对古城风貌奇特、布局奇巧,学生认识较少,利用多媒体声像显示从而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什么“八卦型放射状”,再画简笔画,感悟到古城的神奇美丽,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触景生情,感情得到升华,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汇报玉龙雪山
师:丽江古城多美,作者的描写多精彩啊﹗还有让你喜欢的景点吗?多媒体播放玉龙雪山图片。

看了图片,玉龙雪山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山峰多,奇、美、高,像一条长龙。

师:哇,多美呀,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写具体形象的?哪些句子写法很特别?
生:1、“最前面的山峰……好象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写的好,把雪山写活了,把雪山的美写出来了。

指导读。

2、还用了列举具体数字的方法把雪山之多、高写出来了。

……师:看到这玉龙雪山,又读了课文,喜欢吗?作者呢?哪里可看出?媒体出示:丽江最吸引入的,除了有“高原古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指导读句
默读课文,用“~”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最能体现丽江“神奇美丽”的句段。

在旁边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和体会,有不懂的可以标厂出来在小组中讨论。

四、精读课文,感悟神奇美丽
师: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把你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一)汇报古城
多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再播放古城声像图,指导按顺序观察。

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1:古城很美、历史悠久。

师:说说它美在哪里?(用五花石铺砌而成)指导读句,理解历史悠久。

生2:布局奇巧。

(请学生板书)
过渡:玉龙雪山真美,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其它景观
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喜欢吗?有这么多迷人景观,又这么迷人,所以作者高声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运用多媒体声像结合,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妙,三次聚焦中心句的朗读很具特色加深了学生体念,增强了感悟。


五、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师:时间已是傍晚时分,要回家了,此时,你的表现会怎样?你的心情会怎样?作者呢?生:我想多看一儿。

我真不想走。

……
师:多美的地方啊,老师看了也很不想走,作者呢?指导读出留恋,读到这我会对丽江、对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呐喊,回读中心句: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体会前后呼应写法的作用。

(设计理念:课文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朗读开头,结尾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情感价值得到提升)。

六、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丽江这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你会怎样召唤你的亲朋好友或周围的人来这儿游玩,请设计一则广告词或按一定顺序写一段导游解说词,向周围的人介绍一下这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七、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写到采集本上。

2、课后收集丽江其它景观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家人或朋友听,进一步感受丽江神奇美丽的风光。

3、依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设计理念:关注个体差异,读写结合,让学生感悟生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