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岳》教学设计
五岳课程设计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华五岳课件设计:陈露指导教师:朱晶所属系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学班级:0917241班教学时间: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名称】《五岳名山》【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授课学时】 1课时(课时45分钟)【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初中的学生,他们地理知识懂得一些但不全面,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都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游玩也非常喜欢。
所以这节课我们通过讲解五岳的风景,地理,旅游入题。
2.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仅接触了唐诗宋词的学习,还接受了一些地理知识,知识只是处于记忆和初步赏析的阶段,所以这节课我们要系统的讲解中国的五大名山。
【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领域目标(1)了解中国的五岳名山是指哪五岳。
(2)掌握五岳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特点。
(3)上网搜索更多的关于五岳的知识,如风景旅游等。
2.情感领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对五岳名山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名山大川,对祖国的大好江河更生爱慕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五岳的详细地理位置及特点【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演示法作为辅助,中间加以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教学材料及教学媒体】地理课本、教案和投影。
【教学内容分析】五岳的由来五岳的文学气息五岳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和特点【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明代徐霞客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请同学们欣赏古人以下描写五岳的优美诗句:【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嵩山】吴融三十六峰危似冠,晴楼百尺独登看。
高凌鸟外青冥窄,翠落人间白昼寒。
不觉衡阳遮雁过,如何钟阜斗龙盘。
始知万岁声长在,只待东巡动玉鸾。
【望岳】杜甫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 中华五岳》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中华五岳》教材分析一、引言《中华五岳》是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旨在通过介绍中华五岳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历史,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本课内容既具有教育性,又富有实践性,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
二、教材内容分析1. 知识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中华五岳(泰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展开,介绍了五岳的地理位置、特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五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2. 技能培养在技能培养方面,本课主要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通过制作关于五岳的演示文稿,学生可以掌握使用WPS Office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图片、设置文字格式、添加超链接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搜集、整理、呈现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五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然之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对五岳的初步认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演示文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制作五岳宣传册”的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四、评价与反馈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检查他们的演示文稿作品、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山岳景观—五岳》教学设计

旭日东升 黄云 河海 金玉 带盘
晚霞夕照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有眼不识泰山”的解
释是:形容见识浅陋,认不出有身份、有地位和本领 大的人。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并非是山, 而是鲁班的一名弟子,其名为泰山。据传,泰山为鲁 班的一名弟子,此人心灵手巧,做活别出心裁,但常 常耽误师傅的事儿,所以被鲁班逐出师门。斗转星移, 一次鲁班到集市一走,看见有人摆着精巧别致的竹器 出售,非常惊愕,一打听,原来是泰山所作,惊喜不 已,赞叹不已,鲁班不禁自愧感叹说:“我真有眼不 识泰山。”
五岳中哪座山地位最高?
华 山 论 剑
请同学们当导游,介绍 自己家乡的一座山。
练一练
五岳 泰山
所在位置
特点
主要景点(特色)
1、 课外搜集名山的图片
2、 五岳中,最喜爱那座山?为 什么?
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五岳
请同学们找一找口袋里的人民 币,看看它们背面的图案分别是什 么?
第五套人民币
三 潭 印 月
泰 山 观 日 峰 桂 林 山 水
夔 门
布 达 拉 宫
人民大会堂
第四套人民币
南 天 一 柱
巫
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珠 穆 朗 玛 峰
黄河口瀑布
井冈山
1.五岳是指那五座山? 2.五岳分别有什么特色? 3.五岳分别在什么位置? 4.下列图片是哪座山的?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中华五岳|冀教版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十七课《中华五岳》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说句实话由于涉及到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太好讲,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能很好的来借鉴,信息技术课到底该怎么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些都成了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找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来看,各种形式的分层次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成为解决这种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中,只有四年级教材涉及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内容,而《中华五岳》一课的动作按钮教学,一方面是对超链接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拓展;另一方面为学习插入媒体剪辑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在本教材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科学安排授课内容,使学生切实掌握演示文稿的操作要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本课主题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凸显德育特色。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因为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一部分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软件的操作方法,但还有部分学生在应用时会遇到困难。
课标指出要关注全体学生,因此本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相关体验,使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达成更为均衡,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动作按钮”,并将此设置超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只有跳转。
2、过程和发展:通过演示和实践,掌握动作按钮的操作要领,能够对中华五岳的相关素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展示,完成幻灯片网状结构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美好向往,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使用“动作按钮”,并将此设置超链接到“结束放映”。
2、学会通过动作按钮的“动作设置”来设置动作按钮的声音,以及双击按钮来改变其颜色大小等调整。
精编四年级信息技术《中华五岳》教学设计

精编四年级信息技术《中华五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回忆超链接的定义与添加方法;(2) 学会使用“动作按钮”,并将此设置超链接,可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自由跳转,使幻灯片的演示更加灵活,体现了信息的网状联系。
(3) 掌握动作按钮与超链接在实际问题中的配合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微课学习动作按钮实现超链接的功能,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2)利用任务驱动法,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搜索、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2)体验自学获取知识得过程,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勇于尝试,激发求知欲。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性格活泼好动,对与电脑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兴致高涨,课堂上对电脑的操作使用充满了好奇心,但自我调节以及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
在powerpoint知识方面,己经了解超链接的基础知识,并能够按要求添加超链接,需要更多的机会来一展身手,在不断的应用实践中将所学应用的游刃有余。
基于以上思考,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超链接的定义并会添加教学难点:利用动作按钮设置超链接得功能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情境导思(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中华五岳》板书: 中华五岳师: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己经掌握了幻灯片设计的很多技能,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呢?在展示之前,老师需要提醒大家,我们对幻灯片的评价可以从色彩布局、动画效果、文字效果、是否正确使用超链接几方面来评价。
(作品欣赏,边点评)师:这个作品设计的很好,符合要求,如果能……就更好了。
(点评作品可以采取师评,生评,自评等形式)师:谁还能愿意把你的作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不过这次形式我们换一下,你上来当一次教师,老师来当学生,你们来教教我好吗?师:我想知道中华五岳的由来生操作……师:我想看看泰山有哪些美景?生操作……师:刚才是什么内容着,我想再看看前一页生操作……此时学生操作肯定是比较慢的,而且不能及时的出现想要的幻灯片,这正是所要的。
2022年教学教材《五岳简介》优秀教案

五岳简介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所继承,被视为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西岳华山〔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岳衡山〔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岳恒山〔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中岳嵩山〔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岳泰山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
“山以岳遵,岳为东最〞。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封禅典礼,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欣赏,吟咏赞叹。
到泰山,既可以饱览历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异峰突起在华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势突兀挺拔,气势磅礴,颇有“擎天捧日〞之势,通常被人们看做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
泰山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鲁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内,外围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历城、长清、肥城和济南等地,起伏绵延达2021公里,总面积为426平方公里。
人们通常把泰安境内的泰山主峰及其邻近的山地称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围的低山丘陵总称为“泰山山区〞,它是鲁中山地的重要组成局部。
按地质构造分类来看,泰山属于“断块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壳断裂上升作用形成的。
从红门宫以南的一天门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仅5000米的距离,垂直升高竟达1300多米;其间形成了三个明显的阶梯,一个在一天门,一个在中天门,另一个在南天门。
泰山是我国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的标准地区之一。
它的古老岩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变质沉积岩层,以及各种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基入岩体和岩脉等,它们统称为“泰山杂岩〞。
泰山杂岩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据同位素测定,泰山群的年龄在25亿年以上,杂岩中的岩体的年龄也在22亿年至17亿年之间。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
名为“玉皇顶〞,又称“天柱峰〞,其相对高度为1391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大陆口的第一高山。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中华五岳》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中华五岳》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中华五岳》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图片展示,了解中国的五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岳的名称、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景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搜索能力和图片处理能力,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和图片处理能力,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岳的名称和历史背景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五岳及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景观。
2.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和图片处理能力。
3.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五岳的名称、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景观的记忆和理解。
2.如何在网络中搜索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五岳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准备网络搜索工具和图片处理软件。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五岳作为研究对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五岳的壮观景色,引导学生关注五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五岳的名称、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景观,让学生对五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网络搜索,寻找关于五岳的更多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处理,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进行展示和交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五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五岳文化。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五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深入了解自己所在小组研究的五岳,撰写一篇关于五岳的短文。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中华五岳(一)教案冀教版

3.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在批改学生撰写的短文时,重点关注内容是否积极向上、情感是否真挚、语言是否流畅。对于存在问题的短文,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如调整结构顺序、优化语言表达、强化情感共鸣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业: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五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五岳的感悟和思考。要求短文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感情色彩。
作业反馈:
1. 对知识巩固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在批改学生制作的PPT演示文稿时,重点关注内容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图文是否搭配得当。对于存在问题的演示文稿,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如增加或删除某些内容,调整结构顺序等。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五岳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五岳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九.板书设计
1. 知识点一:五岳简介
- 泰山:五岳之首,位于山东,海拔1532.7米。
- 华山:位于陕西,以险峻著称。
- 嵩山:位于河南,少林寺所在地。
- 衡山:位于湖南,以秀美风景闻名。
- 恒山:位于山西,悬空寺位于此处。
2. 知识点二:五岳历史文化
- 泰山:封禅文化,历代皇帝在此封禅。
- 华山:道教文化,道教名山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五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以“模拟导游讲解”的活动形式作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将中华五岳的知识学习融入到各个小组活动中,深化知识学习,强化知识向应用的迁移。
二、教材处理
内容选自由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写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旅游文化》的项目四任务一:风景地貌的“骨骼”——山岳景观的部分内容。
中华五岳是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
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
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
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教材用较少的篇幅介绍了中华五岳的泰山,其他几座山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出现,知识的概括性较强。
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过于简单和笼统,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较全面的了解五岳的知识,了解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座山岳景观,故对教材作此处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把握中华五岳的内涵和讲解的要点,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2、初步了解导游讲解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小组学习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组长的协调、组织能力。
2、培养知识拓展和自学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归纳、学会应用。
3、培养运用“旅游文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旅游文化基础知
识,针对不同的游客提供不同的导游讲解。
情感目标:1、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课前活动、课堂学习、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均强调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2、培养专业意识—课堂始终以“导游”角色贯穿,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处理
问题。
四、学情分析
1、本课授课对象为职高旅游专业的学生,没有导游讲解的经验,缺乏带团实务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课设计“模拟导游讲解”的尝试活动来简单介绍中华五岳的相关知识,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导游角色,明确学习旅游文化知识的目的。
2、本班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前活动的完成情况较好,学会了多途径搜集知识,了解中华五岳,达到了课前活动的预期目标:以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学习目标明确。
六、教学重点:掌握中华五岳的概况(地理位置、特征、景观等)。
七、教学难点:掌握关于五岳的相关知识,并能融入到讲解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并
能够针对不同的游客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导游讲解方法来讲解内容。
八、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准备
九、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十、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活动内容:为“中华五岳”的讲解作准备。
2、活动形式:7-8人一组,总共分成5个小组,每组代表一座山(泰山、衡山、华山、恒
山、嵩山),为课堂的讲解作准备。
3、活动准备:学生分组分工,相关导游知识教师指导。
4、活动步骤:(1)假定自己是某旅行社的导游,正值旅游旺季,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好几个
团(小朋友、老年团、年轻人等)要游览中华五岳,作为一名导游现要提供
关于中华五岳的讲解服务,你将如何做好此次讲解的准备工作?
(2)分析任务—充分的准备是成功讲解的前提。
为谁讲讲什么怎么讲分析游客需求选择讲解内容运用讲解技巧
(3)任务实施:A、熟悉游客情况B、知识准备C、心理准备D、物质准备
熟悉游客情况小朋友、老年团、年轻人
知识准备途径……
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物质准备讲解计划、扩音设备、导游旗等
(二)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目的
导入
课前活动点评
预习情况反馈,引导学生多途径获取学习信息,鼓励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1、看课件,讲概况
利用ppt(视频、图片)讲解中华五岳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深化内容,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
介绍中华五岳的概况,以书本知识为主,了解预习效果。
新课1、选方法,议讲解
(1)分析客人需求(求异、求新、求
知)
(2)快速选择导游讲解方法,选择有
效素材,整合。
(3)运用合理的导游技巧。
求异—突出“中华五岳”的特
点,也是授课的重点;
求新—突出讲解的技巧;
求知—引导游客领略五岳的
风光。
其中“针对客情,提供讲解”
体现了导游的最终目的“满足客
人需求”。
1、荐代表,试发言
(1)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和所搜
集的材料,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出
一位代表上台讲解。
(2)各小组讨论、交流意见,大家一
起来对各组讲解的同学进行点评。
(课
前下发评价表)
通过小组学习,让同学尝试
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给不同的游
客进行讲解。
让一名同学以导游的身份进
行讲解,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
参与其中。
总结1、课堂知识的总结:表格。
2、导游能力的总结:教师点评。
梳理课堂内容,总结课堂知识。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整体思路清新,学生课堂参与积极。
不足的地方是教材分析时目的不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论知识是重点,而不是讲解的方法,因此,上课的重点有点偏掉。
这个是主要的问题,也是此次课要改进的地方放,更是上其他课同样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