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护理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

护理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蛋白质化学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在某一pH值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或两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的序列,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二硫键,一级结构也包括生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置。

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是:肽键。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蛋白质二级结构形式:主要是周期性出现的有规则的α-螺旋、β-片层、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包括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主链和侧链所形成的全部分子结构。

因此有些在一级结构上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经肽链折叠在空间结构上可以非常接近。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各具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再以各自特定形式接触排布后,结集所形成的蛋白质最高层次空间结构。

3..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的破坏。

4.蛋白质沉淀:蛋白质从溶液中聚集而析出的现象。

二.填空题1.不同蛋白质种含氮量颇为接近,平均为 16%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3. 蛋白质能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主要靠两个因素:水化膜和电荷层 .4.碱性氨基酸有三种,包括精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

5.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肽键,蛋白质变性时一级结构不被破坏。

6.蛋白质最高吸收峰波长是 280nm .7.维系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化学键是氢键。

8.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形式有α-螺旋、β-片层、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9.在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的氨基酸为酪氨酸、色氨酸第二章核酸化学一、填空题1.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主要依赖氢键。

《生物化学》复习题

《生物化学》复习题

13成人护理《生物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互补链3.氮平衡4.黄疸5.非竞争性抑制6.竞争性抑制7.酶原激活8.同工酶9.糖的无氧氧化10.糖的有氧氧化11.糖异生12.血糖13.必需氨基酸14.脂肪动员15.酮体16.生物氧化17.氧化磷酸化18.电泳19.一碳单位20.生物转化二.填空题1.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糖酵解在细胞内的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同时生成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3.三羧酸循环有次脱氢反应,次受氢体为,次受氢体为。

4.高血糖是指: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mmol/L;低血糖是指:空腹时,血糖浓度低于mmol/L。

5.一分子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6.脂肪酸β-氧化是在中进行的,氧化时第一次脱氢的受氢体是,第二次脱氢的受氢体。

7.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储存形式是。

8.血钙在体内是以和两种形式存在。

9. 食物中含量最多的糖是,消化吸收进入体内的糖主要是三.选择题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L-α-氨基酸B.D-α-氨基酸C.L-β-氨基酸D.D-β-氨基酸2.维持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A.酯键B.二硫键C.肽键D.氢键3.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B.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C.蛋白质溶液黏度大D.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4.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氨基酸B.核苷酸C.核苷D.碱基5.在DNA中,A与T之间存在有( )A.一个氢键B.两个氢键C.三个氢键D.四个氢键6.如果双链DNA的胸腺嘧啶含量为碱基总量的20%,则鸟嘌呤含量为( )A.30%B.10%C.20%D.40%7.下列关于肾脏对钾盐排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吃多排B.不吃也排C.不吃不排D.易缺钾8.对于不能进食的成人,每日的最低补液量是( )A.100mlB.350mlC.1500ml D、2500ml9.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酶是生物催化剂C.酶具有专一性D.酶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会失活10.酶不可逆抑制作用的机制是( )A.与酶的催化中心以共价键结合B.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C.与酶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D.与活性中心的次级键结合11.酶原激活的实质( )A.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B.酶蛋白的变构效应C.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酶的活性中心D.酶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改变而一级结构不变12.同工酶的特点:A.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B.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C.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D.催化相同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13.α-螺旋是( )A.蛋白质二级结构B.蛋白质三级结构C.DNA二级结构D.RNA二级结构14.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A.A TPB.磷酸肌酸C.GTPD.AMP15.下列哪种激素可以降低血糖(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素D.糖皮质激素16.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 )A.组织中的葡萄糖利用降低B.肝糖原分解C.肌糖原分解D.肝中的糖异生作用17.三羧酸循环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A TPB.GTPC.UTPD.CTP18.糖异生最强的器官是( )A.肾B.小肠粘膜C.肝D.肌肉19.类脂不包括以下哪种物质( )A.三酰甘油B.磷脂C.胆固醇D.胆固醇酯20.脂肪酸β-氧化四步连续的反应依次是( )A.加氢,脱水,再加氢,硫解B.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C.脱水,加氢,再加氢,硫解D.加水,脱氢,再脱氢,硫解21.体内氨的主要运输、储存形式是( )A.尿素B.谷氨酰胺C.谷氨酸D.胺22.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运转至肝内代谢的是( )A.CMB.LDLC.HDLD.VLDL23.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从正极至负极依次为( )A.CM,LDL,HDL,VLDLB.LDL,CM,HDL,VLDLC.HDL,LDL,CM,VLDL D,HDL,VLDL,LDL,CM24.呼吸链存在于( )A.细胞膜B.微粒体C.线粒体内膜D.线粒体外膜25.促进氧化磷酸化作用的重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26.心肌和骨骼肌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B.氧化脱氨基C.嘌呤核苷酸循环D丙氨酸-葡萄糖循环27.AL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B.骨骼肌C.肝D.肾28.尿素在哪个器官合成( )A.脾B.肝C.肾D.脑29.下列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的是( )A.甘氨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酸D.色氨酸30.一碳单位的载体是()A.叶酸B.四氢叶酸C.生物素D.焦磷酸硫胺素31.下列过程不能脱去氨基的是()A.联合脱氨基作用B.氧化脱氨基作用C.嘌呤核甘酸循环D.转氨基作用32.肝炎时血清中酶活性明显增高的是( )A.LDHB.ALTC.ASTD.ACP33.体内能转变为胆汁酸的物质是( )A.葡萄糖B.脂肪酸C.胆固醇D.氨基酸34.可进行肠肝循环的物质有( )A.胆素原,胆汁酸B.胆固醇,胆汁酸C.胆红素,胆固醇D.胆素,胆汁酸35.生物转化最主要的器官是( )A.肾脏B.肝脏C.小肠D.肺36.溶血性黄疸时,血中哪种物质含量升高( )A.未结合胆红素B.结合胆红素C.胆素原D.都不是37.生物氧化第二相反应是( )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38.下列物质中,递氢体是( )A.铁硫蛋白B.CytcC.FADD.Cyta39.蛋白质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 )A.260nmB.280nmC.240nmD.220nm40.下列属于非必需脂肪酸的是( )A.亚油酸B.亚麻酸C.软脂酸D.花生四烯酸41.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水平是()A.3.9~6.1mmol/L B.4.4~6.7mmol/L C.5.8~7.8mmol/L D.3.3~4.4mmol/L42.剧烈运动后发生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是()A.局部乳酸堆积 B.局部丙酮酸堆积 C.局部CO2堆积 D.局部ATP堆积43.在NAD+或NADP+中含有哪一种维生素( )A.维生素B1B.维生素PPC.维生素B12D泛酸44.某肺心病患者近日感觉疲倦乏力,血乳酸增加,血浆pH值下降,引起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下列哪种代谢途径加强了?()A.糖的有氧氧化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酵解 D.糖异生45.某遗传病患者,进食蚕豆或伯胺喹等氧化性药物后,易发生溶血性黄疸,又称蚕豆病,关于这种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中还原性谷胱甘肽增加 B.红细胞中磷酸戊糖途径障碍C.蚕豆使红细胞破坏 D.红细胞中NADPH增加46.含2n个碳原子的饱和脂酸需要经多少次β-氧化才能完全分解为乙酰CoA()A.2n次B.n次C.n-1次D.n+1次47.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A.20g B.40g C.60g D.80g48.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A.CMB.VLDLC.LDLD.HDL49.下列是竞争性抑制剂的药物是()A.糖类药物B.磺胺类药物C.脂类药物D.核酸类药物50.测得10g样品中蛋白质含氮量为0.08g,该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为:A.1.0 B.3.25 C.5.0 D.6.2551.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可出现()A 血氨下降B 血中尿素增加C 有出血倾向D 血中性激素水平降低52. RNA逆转录时碱基的配对原则是()A. A配CB. U配AC. C配UD. G配A53.生物体的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联合脱氨基作用 B 还原脱氨基作用 C 直接脱氨基作用 D 转氨基作用54.不会影响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因素有( )A ATP/ADPB 甲状腺素C 体温D 药物55.糖异生是指()A. 非糖物质转变为糖B. 葡萄糖转变为糖原C. 糖原转变为葡萄糖D. 葡萄糖转变为脂肪56.氰化物造成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由于()A、抑制磷酸化B、解偶联作用C、抑制脂肪酸氧化D、抑制呼吸链电子传递57、镰刀型红细胞贫血其β链有关的突变是()A、断裂B、插入C、缺失D、点突变58、严重肝疾病的男性患者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主要是由于()A、雌激素分泌过多B、雌激素分泌过少C、雌激素灭活不好D、雄激素分泌过少59、钙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肝脏B、肠道C、肾脏D、胆道60、维生素B1严重缺乏可引起()A、口角炎B、佝偻病C、脚气病D、坏血病四.简答题1.影响酶促反应因素有哪些?2.必需氨基酸有哪些?3.按顺序写出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成。

护理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护理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生物化学》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糖类的化学1、糖、异头物的概念2、记忆β-D-葡萄糖Haworth结构式3、糖苷键的种类有哪两种第二章脂类和生物膜1、皂化反应、皂化值、脂质体的概念2、皂化值的计算(作业)3、试述生物膜的结构4、膜脂的运动方式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什么?除了脯氨酸外,左右的氨基的a碳上都连接结构?2、蛋白质中的含氮量为定值,是多少?3、氨基酸等电点定义,会判断高于或者低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电荷情况4、酸性氨基酸及碱性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5、含巯基氨基酸、含羟基的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分别是哪些6、决定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氨基酸有哪些7、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的颜色变化8、蛋白质α-螺旋的基本特点(各个参数)9、蛋白质变性作用、盐溶、盐析的基本概念10、维持蛋白胶体溶液稳定性的两个因素11、变性蛋白质有哪些变化。

第四章核酸化学1、DNA变性、DNA熔点的定义,影响DNA熔点高低的因素2、构成DNA的基本结构单位、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核苷酸三个组分(磷酸、核糖及碱基)之间的连接类型3、tRNA二级及三级结构的形状4、tRNA的二级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5、RNA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第五章酶化学1、米氏方程、米氏常数意义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3、酶、同工酶基本概念4、酶活性中心的结构5、可逆性抑制剂的种类6、蛋白质的辅因子有哪两类7、决定酶专一性的2个机制的具体内容: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第八章糖代谢1、糖酵解、糖异生的概念;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发生的部位2、糖酵解中有哪几步不可逆反应,各由什么酶催化,产物是什么?整个过程能量产生情况3、糖酵解与糖异生过程的差异4、糖的有氧氧化过程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及能量产生情况?5、三羧酸循环中的催化3个限速步骤的酶各是什么第九章脂类代谢1、脂肪酸的转运蛋白、脂肪酸合成的多酶复合体的构成、脂肪酸β氧化定义2、β-氧化包括哪几步反应3、以软脂酸为例,其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是多少4、脂肪酸氧化分解及生物合成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哪里,在这两个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分别是什么第十一章核酸代谢1、半保留复制、复制原点的概念2、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组成和功能3、DNA复制的方式有哪些4、原核生物复制叉上发生的反应有哪些5、DNA复制过程中,需要哪些酶类,这些酶先后作用的顺序。

生化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本科护理专业复习要点

生化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本科护理专业复习要点

第五章 维生素与无机物
1、B族维生素,作为辅助因子与代谢关键酶的联系,及 其缺少诱导哪些相关疾病发生
第六章 糖代谢
1. 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
•定义/概念 •场所 •起始物/终产物 •重要中间物代谢
•关键步骤 •关键酶 •能量利用与产生 •还原力利用与产生 •生理意义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掌握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嘌呤环、嘧啶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掌握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概念及关键酶。 •掌握嘌呤、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了解痛风症的原因及治疗原则。 •嘌呤或嘧啶分解代谢及合成代谢中的共同中间产物
第十一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
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的类型、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初级、次级胆汁酸的概念。 胆汁酸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及胆汁酸的功能。
第十九章 细胞信息传递
1、受体、配体的概念及分类。 2、 G蛋白偶联型受体及G蛋白分类 3、细胞中的第二信使的种类,作用的靶蛋白 4、胰高血糖素受体介导的cAMP-PKA途径
第二十一章 重组DNA技术
1.何谓基因重组技术,简述其基本过程。 2.何谓目的基因,有哪些来源? 3. 解释基因载体,哪些DNA 可作为基因载体? (质粒) 4.键酶、辅酶 胆色素、未结合型胆红素、结合型胆红素的概念。 胆红素在血中的运输,在 肝脏、肠道中的代谢转变及胆 红素的肠肝循环。 黄疸的分类
第十二章 代谢调节的联系和调节
1、乙酰辅酶A(分子式)的来源与去路 2、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3、机体存在的三级水平代谢调节 4、细胞内酶活性调节的二种方式及概念(酶的化学修饰、 酶的别构调节)。
第二十章第二节 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PCR的含义及其概念 2、 RT-PCR的概念 3、 PCR的基本原理 4、 PCR的反应体系包含哪几种物质

护理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

护理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蛋白质化学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在某一pH值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或两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的序列,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二硫键,一级结构也包括生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置。

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是:肽键。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蛋白质二级结构形式:主要是周期性出现的有规则的α-螺旋、β-片层、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包括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主链和侧链所形成的全部分子结构。

因此有些在一级结构上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经肽链折叠在空间结构上可以非常接近。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各具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再以各自特定形式接触排布后,结集所形成的蛋白质最高层次空间结构。

3..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的破坏。

4.蛋白质沉淀:蛋白质从溶液中聚集而析出的现象。

二.填空题1.不同蛋白质种含氮量颇为接近,平均为 16%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3. 蛋白质能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主要靠两个因素:水化膜和电荷层 .4.碱性氨基酸有三种,包括精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

5.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肽键,蛋白质变性时一级结构不被破坏。

6.蛋白质最高吸收峰波长是 280nm .7.维系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化学键是氢键。

8.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形式有α-螺旋、β-片层、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9.在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的氨基酸为酪氨酸、色氨酸第二章核酸化学一、填空题1.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主要依赖氢键。

生化期末考试题库护理学

生化期末考试题库护理学

生化期末考试题库护理学一、选择题1. 细胞内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是:A. 糖原B. 脂肪C. ATPD. 磷酸肌酸2. 以下哪项不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A. α-螺旋B. β-折叠C. 多肽链D. 亚基3. 酶的催化作用机制中,底物结合到酶的哪个部位?A. 活性位点B. 非活性位点C. 调节位点D. 结合位点4. 以下哪种维生素是水溶性的?A. 维生素AB. 维生素DC. 维生素B群D. 维生素E5. 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发生在哪一部分?A. 糖酵解B. 柠檬酸循环C. 电子传递链D. 糖原合成二、填空题6.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特点是含有一个______和一个______。

7. DNA复制过程中,双链DNA分离后,每条单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8. 在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尾部朝向______,头部朝向______。

9. 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______。

10. 核酸根据其分子结构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细胞呼吸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能量释放情况。

12. 描述一下酶的活性如何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

13. 阐述一下核酸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14. 解释一下什么是基因表达调控,并简述其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15. 描述一下细胞凋亡的过程及其在生物体中的生理意义。

四、论述题16. 论述脂质在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脂质的特定功能。

17. 讨论一下代谢途径中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及其在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中的重要性。

18. 阐述一下基因突变对生物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讨论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19. 论述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20. 讨论一下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以及细胞周期异常可能导致的疾病。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题库,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生化(护理)期末复习题(无答案).doc

生化(护理)期末复习题(无答案).doc

生化(护理)期末复习题(无答案)第一章导言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_ _ _ _ _ _。

2.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含量通常被称为分子生物学。

它们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答1。

生物化学和医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章蛋白质化学名词解释。

蛋白质2的等电点。

蛋白质变性2.选择题1。

存在pI为4的混合蛋白质溶液。

6、5.0、5。

3、6。

7、7.3 .在电泳过程中,它们中的四个会游向正极。

缓冲溶液的酸碱度应为a.5.0b.4.0c.6.0d.7.0e.8.02。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a .蛋白质一级结构变化b .蛋白质空间构象变化c .亚基脱落d .蛋白质水解e。

以上都不是3。

保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a .氢键b .肽键c .盐键d .疏水键e .范德华力4。

血浆蛋白p。

我的大部分是ph5 ~ 6。

它们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兼性离子b带负电荷c带正电荷d非极性分子e疏水分子5。

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和β片层属于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结构域结构e四级结构6。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l-α氨基酸b-D-α氨基酸c 1,β-氨基酸D 1,D-α氨基酸E-D-β-氨基酸7。

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疏水键、盐键、肽键、氢键、二硫键。

蛋白质中含量恒定的元素是腺苷酸。

世界卫生组织,FE9。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由分子e亚基10内的氢键、盐键、氨基酸组成和序列决定。

对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是错误的。

a .天然蛋白质分子共有的结构b .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活性c .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归因于保持d的二级键。

亲水基团主要聚集在三级结构e的表面上。

决定卷曲和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11。

血清白蛋白(pI=4.7)在下列溶液中带正电,H4.0b,ph 5.0c,ph 6.0d,ph 7.0e,ph 7.412。

维持蛋白质亲水胶体的因素是a .氢键b .水合膜和表面电荷c .盐键d .二硫键e .肽键13。

2019年医科大护理专业本科期末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9年医科大护理专业本科期末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细胞水平调节:主要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的活性及含量进行调节,这种调节称为原始调节或细胞水平 代谢调节。
名词解释酶含量调节:除通过改变酶分子的结构来调节细胞内原有酶的活性外,生物体还可通过改变酶的合成或降解速度以控 制酶的绝对含量来调节代谢。
名词解释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 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单选题与乳酸异生为葡萄糖无关的酶是丙酮酸激酶 单选题脂酸进行β-氧化时,不产生下列哪种物质H2O 单选题软脂酰CoA进行一次β-氧化的产物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生成的ATP分子14单选题用于合成酮体的乙酰CoA主要 来自脂酸 单选题乙酰CoA羧化酶的辅基是生物素 单选题催化血浆胆固醇酯化的酶是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CAT) 单选题胆固醇是下列哪种物质的前体辅酶A 单选题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的是VLDL 单选题Apo C II可激活LPL 单选题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体内最重要的电子传递链为线粒体NADH电子传递链 单选题氰化物中毒是由于阻断了哪个部位的电子传递Cytaa3→O2 单选题不是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成分为铁硫蛋白 单选题胞质中苹果酸脱氢酶的受氢体是FAD 单选题真核细胞降解外来蛋白质的场所是溶酶体 单选题AST活性最高的组织为心肌 单选题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不包括S-腺苷蛋氨酸 单选题从IMP合成AMP需要ATP 单选题HGPRT(次黄嘌呤-鸟嘌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列哪种反应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单选题Lesch-Nyhan综合症(表现为 自毁容貌征)是因为缺乏HGPR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氨基酸的等电点: 在某一PH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量相等,分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肽腱: 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β-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腱。

3.亚基(subunit): 每一条具有完整结构的多肽链。

4.蛋白质的等电点: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空间构象受到破坏,从而改变其理化性质,并失去其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6.核酶: 具有高效、特异性催化作用的核酸。

7.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酶分子表面能够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特定空间结构。

8.酶原: 无活性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9.同工酶: 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10.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抑制酶的活性,称为竞争性抑制。

11.核酸: 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12.核小体(nucleosome): 由DNA和组蛋白构成,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13.DNA的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间的氢键断裂,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14.溶解温度: DNA在260nm处的吸光度值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

15.维生素(vitvmin): 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

16.增色效应: DNA变性时其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度值增高的现象。

17.全酶: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18.糖酵解(glycolysis): 机体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成乳酸的过程。

亦称糖的无氧氧化。

19.有氧氧化: 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20.糖原合成: 有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糖原合成。

21.糖原分解: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过程。

22.糖异生作用(gluconeogenesis): 各种非糖化合物(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23.葡萄糖耐量: 人体对摄入的葡萄糖具有很大的耐受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糖耐量。

24.低血糖: 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0mmol/L时称为低血糖。

25.高血糖: 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7.78mmol/L时称为高血糖。

26.肾阈值: 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mmol/L,即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尿中可测出葡萄糖,称为糖尿,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阈值。

27.必需脂肪酸: 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植物油)中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8.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 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成游离脂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运输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9.脂蛋白: 血浆中血脂的主要运输形式,由血脂和载脂蛋白组成。

30.酮体(ketone bodies): 是脂肪酸在肝脏内进行β-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脏能量输出的一种形式,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31.血脂: 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物质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磷脂(PL)、胆固醇(CHOL)、其酯(CE)以及游离的脂酸。

32.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33.呼吸链(oxidative respiratory chain): 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由一系列递氢体和递电子体组成,将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能量释放的链式反应过程。

34.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35.底物水平磷酸化: 细胞内还有一种直接将高能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ADP(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

36.氮平衡: 指机体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代谢概况。

37.必需氨基酸: 指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

甲硫、缬、赖、异亮、苯丙、亮、色、苏。

38.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将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使用,则营养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称为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39.腐败作用: 肠道细菌对未消化的蛋白质或蛋白质消化产物所引起的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40.转氨基作用: 指在氨基转移酶或转氨酶的催化下,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至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α-氨基酸的过程。

41.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 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经过转移参与体内某些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42.S-腺苷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在ATP参与下可转变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又成活性甲硫氨酸。

43.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机体将一些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或水溶性,使其容易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44.胆色素: 体内铁卟啉化合物分解代谢的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胆素。

45.未结合胆红素: 未经肝细胞转化,脂溶性,有毒,在血液中与清(白)蛋白结合而运输,是血液中主要的胆红素。

46.结合胆红素: 在肝细胞内产生,经肝细胞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无毒,又称为肝胆红素。

47.黄疸: 血液中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加超过34μmol/L,可扩散入组织,造成组织黄染,称为黄疸。

48.km(米氏常数):km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49.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亲代DNA双螺旋解开成为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一条与模板互补的新链,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

每一个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有一条来自亲代DNA的链。

这种DNA复制的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50.转录:在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51.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cDAN的过程。

52.基因表达(gene exprssion):即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产物。

53.血糖(blood glucose):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血糖水平相当恒定,空腹血糖浓度维持在3.89~6.11mmol/l之间。

54.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DNA的体外酶促扩增反应,是指在体外通过DNA 聚合酶反应模拟体内DNA复制来合成DNA的过程1.Km与Vmax的意义①Km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②Km值可以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m值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Km值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③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

2.用竞争性抑制作用原理解释磺胺类药物抑菌机制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能够催化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氢叶酸,再还原成四氢叶酸,参与DNA合成,而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非常相似,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使细菌的DNA 合成受阻。

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⑴能迅速提供能量,供机体急需,以骨骼肌收缩为甚,心肌糖酵解较弱;⑵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①无线粒体细胞:成熟红细胞;②代谢活跃的细胞:白细胞、骨髓细胞等。

4.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和生理意义特点:每一次三羧酸循环,2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4次脱氢,生成3分子NADH和氢离子和1分子FADH2,一分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生成10分子ATP意义①是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及主要产能阶段;②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5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⑴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磷酸戊糖⑵NADPH作为多种物质代谢反应的供氢体①是体内多种合成代谢中氢原子的来源;②NADPH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③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谷胱甘肽(GSH)的正常含量起重要作用。

6.用生化原理解释蚕豆病的发病机制先天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NADPH生成减少,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接触氧化剂后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

7.糖异生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血糖浓度稳定;②恢复肝糖储备;③调节酸碱平衡。

8.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来源:①食物中淀粉消化吸收入血;②肝糖原分解;③非糖物质糖异生去路:①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原合成,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③脂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生成脂肪和氨基酸;④尿糖(大于肾糖阈)9.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的生化机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减少,胰岛素功能障碍,不能有效的分解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当超过肾糖阈,即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也就出现葡萄糖。

10.剧烈运动导致肌肉酸痛,进而缓解的生化机理剧烈运动肌肉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肌肉通过糖酵解供能,产生大量乳酸,乳酸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异生为葡萄糖,即通过乳酸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11.严重糖尿病或长期饥饿(营养不良),为什么会出现酮血症、酮尿症、酮症酸中毒以及呼吸的烂苹果气味?严重糖尿病患者,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在肝内进行β-氧化时,会产生大量的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入血,导致酮血症。

随尿排出导致酮尿症。

丙酸通过呼吸排出,导致烂苹果气味。

12.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并解释原因低密度脂蛋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高密度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肝合成的胆固醇(CHOL)运输到肝外利用,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表明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含量增加或肝外利用的胆固醇含量减少,导致LDL-CHOL堆积在血中,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反,高密度脂蛋白将肝外的胆固醇返回肝内排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可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3.氨的来源和去路来源:①肠道尿素分解;②肾脏谷氨酰胺分解;③肠道蛋白质腐败;④组织中氨基酸脱氨。

去路:①合成尿素;②肾脏谷氨酰胺分解以胺盐形式排出;③合成营养非必需氨基酸;④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

14.严重肝功能障碍出现高血氨、氨中毒、肝性脑病甚至肝昏迷的发生机理严重肝功能障碍,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不能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氨入血,导致高血氨;氨气进入大脑,抑制三羧酸循环,减少ATP生成,导致大脑的功能障碍,称为肝性脑病,甚至出现昏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