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

合集下载

(整理)《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与设计

(整理)《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与设计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与设计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生物化学是生物类、医学类、农学、环境、食品类等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能力系统训练的重要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生物活性、酶促反应、生物转化等生物技术的基本思维观念,从而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糖、蛋白质、核酸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和有关生物化学性质的分析技术,酶活性测定、动力学分析”等生化技术原理及操作手段,从而熟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产物积累过程及其调控,为后续课程打下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并通过严格的实验要求和管理,使得学生能够胜任生物技术类企业专业岗位需求,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渗透到社会实践及业务创新能力中去,培养务实创新的专门技术人才。

(三)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掌握三大物质的生命活动规律及蛋白质的转录、复制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能正确应用生物化学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3)具有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有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2.知识目标1)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的基本理论、生物学功能及与临床应用的相关联系。

掌握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等内容的临床相关知识。

2)熟悉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代谢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途径及生理意义。

3)了解物质的结构及代谢调节的过程。

3.素质目标1)理论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
实验一、基本操作及氨基酸、蛋白质一般理化性质
实验内容
教学要求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实验室其它常规仪器的应用
2.实验室安全、急救知识
3.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4.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2.点样
3.电泳
4.染色与干燥.




实验十四、蛋白质的浓度测定(双缩脲法)
实验内容
教学要求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样液的测定.



实验十五、蛋白质的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法)
实验内容
教学要求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样液的测定.



实验十六、微量凯氏定氮试验
实验内容
教学要求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消化
2定氮仪的洗涤
3蒸馏
4滴定
5.计算





实验十七、酶的活力测定
实验内容
教学要求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样液的测定.



实验十八、DNA的定量分析(定磷法)
实验内容
教学要求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健康与养老照护课程标准

健康与养老照护课程标准

《健康与养老照护》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表1课程信息表2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名单二、课程性质与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定位《健康与养老照护》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现代养老服务以及健康理念,熟练掌握老年疾病康养知识能力,面向岗位群有医养、机构、社区、家庭养老市场,本课程主要针对医养、机构、社区、家庭养老中的养老照护服务、老年膳食、食品安全控制等岗位开设。

主要培养学生健康与养老照护的基础能力,学生学习后能够学会健康养老护理的基本生活护理技能、基础护理技能、康复功能训练护理等,能适应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及家庭从事老人健康保健、护理、康复工作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并能够树立为老年人实施身心照护的整体护理理念,树立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为了天下一切老人的服务理念,尽心尽责为老人完成所需各项护理技能。

本课程以《老年照护》、《人体解剖学》、《基础护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先导课程,后续课程为《急救护理》、《社区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技能》(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及家庭从事老人健康保健、护理、康复工作等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老年照护员(师)、失智老年人照护员(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立足于健康与养老照护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坚持课程思政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强化标准与规范,将课程内容确定为基本生活护理技能、基础护理技能、康复功能训练护理等多个学习任务。

课程内容结构体系是根据养老护理员岗位工作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确定学习任务顺序,按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课程总学时和学时分配。

课程建议总学时数为64学时。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学会养老护理技术的各项操作技术,学会并能运用养老护理技术的各种知识于工作实际,灵活运用常用养老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毕业后能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及家庭从事老人健康保健、护理、康复工作同时需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并有群体合作观念。

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课程标准

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课程标准

《外科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外科护理》是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临床必修课程,是一门从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到临床治疗的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专业核心课程。

其开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及实施护理措施,为日后从事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外科病人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了解外科护理学的新动向、新进展。

培养学生扎实的外科理论基础、熟练的外科操作技能,应用外科护理知识和技术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以便运用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于临床,为临床培养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护理专业工作者。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本课程以《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护理导论》《人际沟通与礼仪》《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为基础,与同期的《妇产科护理》为护理专业的专业临床课程。

也为进一步学习《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还为《护理岗前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能正确的运用护理评估方法,针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能够运用外科护理学知识和技术,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外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学生能在护理理论指导下能独立设计及完成外科护理操作,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外科临床护理需要。

1.知识目标掌握:外科常见病的护理措施及外科常见危重症患者的救护原则和方法。

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实现路径范文

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实现路径范文

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实现路径范文在医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应注重培养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加强职业素养培养。

近年来,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医学教育当中,从而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护理学生的重要目标要求[1-3]。

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总结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职业素养和学科教育融合的实践案例,取得了较好教学成果,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生物化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生物化学课程自2020年开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逐渐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和PPT等教学内容中。

教师将符合护理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目标进行整合总结,并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与具体的案例相融合,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使学生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生物化学课程的思政点主要围绕其生命科学的本质。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本质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并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的科学。

因此,生物化学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4-5]。

围绕着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挖掘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和能量代谢、肝脏血液生物化学等方面的思政元素,整合成合适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

2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实现路径展示2.1思想政治在讲授糖代谢的概况时,介绍民族英雄杨靖宇的事迹。

1932年,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他牺牲时胃里都是枯草、树皮和棉花,让人肃然起敬。

英雄杨靖宇在与敌人周旋的时候,体内糖的代谢不断改变:在还有干粮的时候,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食物殆尽时,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当饥饿多天时,糖的来源为非糖物质。

护理教育的课程(护理教育学)(课堂PPT)

护理教育的课程(护理教育学)(课堂PPT)
18
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 主干学科是根据培养目标所确定的本专业所必须 具备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体系。
• 主干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达到知识和能力结 构必须开设的有关课程。
• 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在教育部制定的专业基本规 范中有明文规定。主干课程全部列为必修课,不 得任意删减。
19
教学进程表
• 将课程设置根据总体安排、时间分配、设 计成表
程的学时数为依据,以每周上课1学时学满 一学期,通过考试,记1学分
30
学分统计方法
• 绩点(grade point)计算方法
绩点表示学生学习的质量数。一般按百分制分为 5个等级,并折合成相应的绩点
我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体制—— 平均学分绩点 (grade point average, GPA)
学分制优点 1、教学管理难度大 2、选修盲目性 3、凑学分
33
第三节 护理学的课程标准与教材
Syllabus and Subject Materials of Nursing Teaching
34
护理学的课程标准
Syllabus of Nursing Teaching
35
课程标准(syllabus) ★
• 开设课程的类型、门数、具体科目的时间 安排
• 每门课程在整个教学周期内的位置和开设 的先后顺序
• 总学时数和周学时数 • 考试、考查的安排等
20
21
22
培养目标是制定计划的依据 课程体系是计划的核心 各门课程学时分配和各教学环节安排是 计划的表现形式
23
编制护理学课程计划的原则★
Principles of Formulating Nursing Instructional Program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作业的巧布置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作业的巧布置

的理解和掌握, 有利于其健康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
【 l 】 王建平. 学校健康教育概论【 . 北京 : 人 民教育出版社, 2 0 1 0 .
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和控制着人的各种活动, 个体最常见的情绪 反应是焦虑、 抑郁。长期的、 超过人的适应能力的心理应激会
损 害健康 , 甚 至导致 高血压 、 冠心病 、 消化性溃 疡等 疾病 。因 此, 良好 的心理 、 精神状态 , 情绪及人际关系是预防心身疾病的
管 如此 , 药护教材中药物数量 庞多, 药物作用 、 不 良反应及用药
监护仍是学生记忆 的难点 。在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
比较 , 条理 清楚 , 突 出重 点 , 加 强了学生 对课 堂教学 内容 的记
忆。 1 . 2 设 计 表格
导致综合考试成绩优 良 率较低。 笔者通过长期 的药 护教学认识
有关生化 、 医用化学 、 无机化学等相关知识 , 强 化了临床用药时
不 良反应 的观察及用药监护 ,部分药理学学习难点减少 了 , 成 为更适合初 中毕业 , 化学知识 薄弱 的中职护生学 习的课程。尽
分类
代表药 抗菌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主要不 良反应 备注
学生要完成表格 内容的填写 , 必须反复复习 、 熟读教材 , 才 能把教材上分散的、 零碎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 填入 表格 。通过
关键词 : 护理专业 : 生物化学 ;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 号: C , _ 4 2 3 — 1 2 4 6 { 2 0 1 3 ) 1 3 - - - 0 0 8 9 - 0 2
生 物化 学是一门理论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 作为护理专业
和学生未来 的岗位 需求 、 任职特点 , 我 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 在 教学活动 中重点突出对学生 职业能力 的培养 , 而课 程标 准是教 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 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础 , 因此 , 制定科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护理适用专业:护理总学时数:54学时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护理药理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传染病护理。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

以儿科医学理论和护理理论知识为向导,为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坚持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及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理实一体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护理程序编排教学内容,融合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裂痕,逐步摆脱“医疗+护理”的传统模式,并充实和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对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并能正确处理。

(2)能够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

(3)能进行学习和更新儿科护理学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知识目标:(1)掌握小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健康教育。

(2)熟悉小儿各系统疾病的护理。

(3)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监测须知。

3、职业素质目标:(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约占考试内容比例的20%。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课程概述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作者:————————————————————————————————日期:ﻩ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护理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护理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

护理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测定常用临床生化项目,并能分析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及医疗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序号模块任务领域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包含技能、知识与素质目标)教学任务(情景、境设计执考点(考点)课时1 基础理论模块生物化学绪论1.能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2.熟悉生化与医学的关系。

3.熟练掌握用于测定临床生化指标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4.了解生化的发展简史。

任务1:生物化学概念。

任务2:生物化学研究内容。

任务3: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课堂讲授:通过病例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白生化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热情。

生物化学概念。

1(理论)2 基础理论模块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掌握蛋白质各级结构的特点及理化性质;能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来分离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并根据电泳图谱的类型对临床疾病进行诊断。

2.熟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及其特点、氨基任务1:氨基酸结构。

任务2: 氨基酸分类。

任务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任务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任务5:蛋白质变性。

任务6:蛋白质的变性在医学中的应用。

1.课堂讲授:病例1.氨基酸与多肽:(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2)肽键与肽链。

2.蛋白质的结构:(1)一级结构概念。

(2)二级结构—α螺旋。

(3)三级和四级结构概念。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3(理论)2(实验)酸的分类。

3.能理解蛋白质分子的正常结构,并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

导入,多媒体展示。

2.模型展示:观察氨基酸和肽链的基本结构;动画展示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成及彼此的关系。

3.案例:疯牛病讨论蛋白质结构与空间的关系,高压灭菌导出蛋白质变性的基本概念。

的关系。

(2)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变性。

3 基础理论模块酶1.掌握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的活性中心及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能根据酶的结构与功能,解释酶原的激活以及酶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如胃溃疡、急性胰腺炎。

2.能用同工酶谱对疾病进行诊断。

3.熟悉同工酶、变构酶、酶原激活及其生理意义。

任务1:酶促反应特点。

任务2:酶的结构与功能。

任务3:Km概念及意义。

任务4: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1.课堂讲授:有机磷农药中毒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2.教学内容:模型展示,了解酶的基本结构,动画演示酶的基本特点。

3.案例:有机磷中毒,磺胺药的使用等,了解影响酶促1.酶的催化作用:(1)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

(2)酶促反应的特点。

(3)酶-底物复合物。

2.辅酶与酶辅助因子:(1)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2)辅酶作用。

(3)金属离子作用。

3.酶促反应动力学:(1)Km和Vmax的概念。

(2)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

4.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4(理论)4.能理解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并能依此解释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因及救治方法、高温灭菌机理等。

反应的因素。

用:(1)不可逆抑制。

(2)可逆性抑制。

5.酶活性的调节:(1)别构调节。

(2)共价修饰。

(3)酶原激活。

(4)同工酶概念。

6.核酶核酶的概念。

4 基础理论模块生物氧化1.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及影响因素。

2.熟悉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和作用;胞液中NADH的氧化;能理解呼吸链各组分的作用,并说出呼吸链组分提取物作为临床缺氧治疗的机理。

3.能根据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解释CO、氰化物中任务1:生物氧化的概念。

任务2:呼吸链的组成及功能。

任务3:ATP的生成1.课堂讲授:病例导入,多媒体展示。

2.教学内容:动画演示呼吸链的形成及彼此的关系,及ATP的产生过程。

3.案例:鱼藤酮、氰化物、CO中毒,理解呼吸链彼此的关系。

1.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 (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

(2)ATP的利用。

(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2.氧化磷酸化:(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3)ATP合酶。

(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4(理论)毒以及减肥药的机理。

5 基础理论模块糖代谢1.掌握糖分解代谢和糖异生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过程、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能说出糖酵解的大致过程及导致机体产生大量乳酸的生理和病理因素。

2.熟悉高血糖与低血糖的原因。

3.能理解糖有氧氧化是机体获能的主要方式,并能说出若糖有氧氧化异常而导致的疾病。

4.根据磷酸戊糖途径,能解释蚕豆病的机理及注意事项。

5.理解糖异生的意义,能说任务1:糖酵解。

任务2:糖的有氧氧化。

任务3:磷酸戊糖途径。

任务4:糖异生。

任务5:糖原的合成。

任务6:糖代谢与医学的关系。

课堂及案例:以剧烈运动肌肉酸痛和乳酸酸中毒引入糖酵解的过程、特点及意义;以蚕豆病引出磷酸戊糖途径,并介绍蚕豆病的症状,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预防措施。

先出示糖原累积病的病人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再讲授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过程,解释糖原累积病的机理和分型,最后总结糖原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1)糖酵解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2)糖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径及供能。

(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肝糖原的合成。

(2)肝糖原的分解。

3.糖异生:(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和关键酶。

(2)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3)乳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1)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重要的产物。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5.血糖及其调节:(1)血糖浓度。

(2)胰岛素的调节。

(3)胰6(理论)2(实践)出糖异生不能进行的原因和后果。

6.能根据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解释糖原累积病的机理。

7.能根据糖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解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8.能够熟练运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糖浓度,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出现的偏差,并能说出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的掌握要点。

以糖尿病导入血糖这部分内容,在阐明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的同时,复习糖代谢的所有内容。

高血糖素的调节。

(4)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6基础理论模块脂类代谢1.掌握血脂的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合成部位及生理功能,甘油三酯的分解及胆固醇的合成;根据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任务1:血脂的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功能。

任务2:甘油三酯的分解。

任务3:酮体的生成及意义。

任务4:甘油三酯的合成。

任务5:胆固醇代1.脂类的生理功能:(1)储能和供能。

(2)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脂类衍生物的调节作用。

2.脂肪的消化与吸收:(1)脂肪乳化及消化所需酶。

(2)一脂酰甘6及代谢,解释高脂蛋白血症产生的原因。

2.熟悉甘油的代谢,理解甘油三酯的代谢,能说出在营养过剩或不足时机体变胖或变瘦的的过程,并能解释酮症酸中毒的机理。

3.了解甘油磷脂的代谢、鞘磷脂的知道磷脂的分子组成,能理解其在血浆脂蛋白构成中的作用。

4.了解胆固醇的酯化,根据胆固醇合成的过程,能理解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用药机理。

谢。

任务6:高血脂症1.课堂讲授:病例导入,多媒体展示。

2.课堂教学:病例展示,对脂类代谢有个初步的了解,动画演示,了解脂类代谢的过程。

3.案例:以高脂血症引入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各种脂类的代谢就此展开,最后在和学生一起分析高脂血症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油合成途径及乳糜微粒。

3.脂肪的合成代谢:(1)合成的部位。

(2)合成的原料。

(3)合成的基本途径。

4.脂肪酸的合成代谢:(1)合成的部位。

(2)合成的原料。

5.脂肪的分解代谢:(1)脂肪动员。

(2)脂肪酸β-氧化的基本过程。

(3)酮体的生成、利用和生理意义。

6.甘油磷脂代谢:(1)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2)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

7.胆固醇代谢:(1)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和关键酶。

(2)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3)胆固醇的转化。

8.血浆脂蛋白代谢:(1)血脂及其组成。

(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3)高脂蛋白血症。

7 基础理论模块蛋白质分解代谢1.掌握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的类型及氨的来源、转运和去路。

2.熟悉蛋白质营养作用、氨基酸的特殊代谢途径;能根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说出混合氨基酸输液应用于术后病人的原因。

3.能说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游离氨在肝内合成尿素的大致过程,并能解释高血氨导致肝昏迷的发病机理。

4.根据芳香族氨基酸的正常代谢,说出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任务1:蛋白质的营养。

任务2:氨基酸的脱氨基。

任务3:氨的代谢。

任务4:个别氨基酸代谢。

1.课堂讲授:病例导入,多媒体展示。

2.课堂教学:多媒展示,讨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特点。

3.案例:以肝性脑病导入新课,以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为授课重点,最后再总结三大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1)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2.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1)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

(2)氨基酸的吸收。

(3)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转氨酶。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3)α-酮酸的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