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中积水探测及处理

合集下载

采空区积水巡查管理制度

采空区积水巡查管理制度

采空区积水巡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采空区积水的巡查管理,确保工作安全和生产环境的良好,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采空区积水巡查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矿山企业、监督管理部门、执法机构等。

二、管理责任1. 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采空区积水巡查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负责人和各岗位职责。

负责人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确保采空区积水巡查工作顺利开展。

2. 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按照相关规定开展采空区积水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执法机构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采空区积水巡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罚。

三、巡查管理流程1. 制定巡查计划。

矿山企业应每月制定采空区积水巡查计划,明确巡查时间、人员和路线等内容,报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 巡查准备工作。

巡查人员应按照计划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装备,包括安全帽、手套、防护镜等。

同时应根据采空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特殊准备工作。

3. 巡查过程。

巡查人员应按照计划的路线,逐一查看采空区积水情况,记录水位、水质等重要信息。

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4. 巡查记录。

巡查人员应将每次巡查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巡查路线、时间、人员、发现问题和处理情况等内容。

5. 巡查总结。

每次巡查结束后,负责人应对巡查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并根据总结结果完善巡查管理制度。

四、巡查安全1. 巡查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穿着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具,避免发生事故。

2. 巡查过程中,发现危险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巡查人员的安全。

3. 巡查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巡查考核1. 矿山企业应定期对巡查人员进行考核评估,评价其工作表现和效果。

2. 巡查考核结果应作为重要依据,确定巡查人员的晋升、奖惩等事项。

3. 巡查考核结果应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矿山企业负责解释和修订。

探放老空区积水设计

探放老空区积水设计

探放老空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本矿回采工作面9105、9107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工作面东南方向存在老空区,根据生产技术科技术人员调查和我矿有关地质报告等资料考证,确定9105回采工作面和9107进回风顺槽附近有老空区距积水。

为了加强本矿9105、9107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确保9105、9107工作面回采时的安全。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矿安全生产领导组决定在9105、9107工作面回采前,对该老空区的积水进行探放。

为确保探放水工作正常有序,特编制本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探水区地质概况1、概况本工作面所属区域位于鄂尔多斯断块、兴县~石楼南北向褶带的东侧,与离石~中阳菱形复向斜相邻,地层总体倾向南西,呈一单斜构造,由东向西出露地层依次有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和新生界松散岩层。

区域地貌可划分为:剥蚀构造中、低山区、剥蚀堆积黄土丘陵区和侵蚀堆积的河流谷地三种地貌形态。

区域深部奥陶系岩溶地下水属柳林泉域水文地质单元。

柳林泉出露于吕梁市柳林县城东约3km的薛家湾-寨东村三川河河谷中,为侵蚀溢流泉,泉域面积6080.54km2,其中灰岩出露面积1238km2,由大小近百个泉点组成。

泉区东西长2.4km,南北宽0.8km,分布面积约2km2,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中统。

泉水出露标高790~801m,单泉流量最大为60L/s,小者泉流量呈流线。

群泉流量 1.27~4.69m3/s,多年平均3.19m3/s(1956~2003),20世纪90年代以后,泉水流量衰减明显,1991~2003年的年平均流量仅1.97m3/s。

泉水温度15~21℃,水质类型复杂。

溶解性总固体为370~1850mg/L。

本井田位于该泉域的径流区(见柳林泉域图)。

区域地表水属黄河流域的三川河水系,季节性沟谷地表水由南向北汇入三川河,三川河由东向西径流,于柳林城西注入黄河,年平均流量2.88亿m3。

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

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

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背景和意义煤矿采空区是指煤矿开采中所留下的空洞区域,随着采煤的进展,煤矿采空区的体积会逐渐增大。

在开采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煤矿采空区会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可能引起矿井灾害。

煤矿采空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积水问题。

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煤矿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煤矿采空区积水问题。

这篇文章将介绍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

疏放措施1.自然疏放法自然疏放法是指通过自然地引流或渗漏来实现煤矿采空区的疏水。

这种方法需要选用地形落差较大,地下水位高的地段进行排汇,并通过对采空区域周边岩体的强化治理,利用岩层的分层结构和地质构造形成地下水自然向下流动的通道。

此方法具有成本低、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受地质条件和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2.人工疏放法人工疏放法是指通过人工开挖疏管、挖防渗沟等手段来疏通、排放采空区的积水。

在人工疏放方法中,首先需要挑选适宜的放水区域,通过开挖、钻孔等手段在煤矿采空区域的高处,修建集水井、放水沟等排水设施,将采空区内的积水收集到集水井内,通过封闭式水封进行自流式放水,也可使用泵站将积水输送到地面对其进行集中处理。

此方法方式较为灵活,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形状的采空区,但是施工和设备投入成本较高,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3.储煤废弃采空区技术对于已有储煤废弃采空区的煤矿,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储煤废弃采空区技术是将高机能储煤和采空区治理有机结合,为积水处理提供空间。

通过煤矿采空区的深度挖掘充填和加固,形成废弃采空区储煤,利用储煤动态平衡原理达到储煤的效果,同时疏通排放采空区积水。

此方法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可以与煤层气开发相结合,可谓一举多得,但是需要高超的填筑技术和资金投入大。

结论在采煤过程中,必须对煤矿采空区积水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以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根据煤矿所处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拱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煤矿的疏放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采空区积水三线管理规定

采空区积水三线管理规定

**********煤业有限公司采空区积水“三线”管理规定山西昔阳安顺乐安煤业有限公司2014年1月1日采空区积水“三线”管理规定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和集团公司文件精神,对本矿采空区积水实行“三线”管理,从而进一步完善我矿防治水工作中的不足,为我矿发展提供安全保障,特制订本规定:一、老空水害防治1、矿长是本单位老空水水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矿总工程师和分管副矿长负分管责任,地测副总工程师负责日常技术管理责任。

我矿已制定老空水水害防治实施细则,明确主管单位、施工单位、监管单位的任务和职责。

2、地测防治水科是老空水害监管的职能部门,负责老空水害防治的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和服务监管等;防治水科负责监管老空水害防治的地质、测量资料;安全科负责监察老空水水害防治工作。

3、坚持老空水害防治原则。

各矿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切实把老空水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4、抓住老空水害防治的核心工作。

老空积水隐患区域和积水量的预测是老空水害防治的核心,对老空积水隐患区域、积水量要准确预报。

老空水害是我矿主要防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强化老空水害的防范意识,认真落实防治责任和措施,消除水害隐患。

二、老空水害防治的基础管理1、采掘工作面、各类巷道、盲巷、封闭墙等要全面调查、测绘、建账和填图。

2、提交新施工巷道、回采工作面等水文地质资料时,必须详细分析老空区积水隐患,并将探放水“三线”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明确标出。

3、地测防治水部门要为老空水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探放水设计编制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4、及时对排查出的老空积水区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按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认真标注“水害三线”,避免采掘工作面冒然接近或揭露老空区。

三、老空水害预测预报1、各单位要建立和坚持采掘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和预测预报制度。

每年、月度末,要根据生产接替计划和矿井采掘工程的平面及空间关系,对各采掘工作面受老空区水水害威胁情况进行逐头、逐面分析排查和预报。

疏放采空积水总结

疏放采空积水总结

疏放采空积水总结1. 引言疏放采空积水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面塌陷形成的采空区导致地下积水被困在采空区内。

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我们需要及时疏放采空积水。

本文旨在总结疏放采空积水的方法、流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2. 疏放采空积水的方法2.1 自然疏放自然疏放是指利用地下水自然下渗的方式来降低采空积水的水位。

这种方法不需要人工干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自然疏放的优点是简单、经济,但疏放效率较低,不适用于紧急情况。

2.2 机械疏放机械疏放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采空积水抽离到地面。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水泵等设备,能够快速将采空积水排除,适用于急需疏放的情况。

2.3 人工疏放人工疏放是指人工开凿疏放沟渠,将采空积水引流至外部环境。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但可以有效控制疏放水位和疏放速度,适用于较大规模的采空区。

3. 疏放采空积水的流程3.1 前期准备在进行疏放采空积水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以便及时掌握采空积水的水位情况。

其次,需要评估采空积水的疏放需求和疏放能力,确定疏放的方法和流程。

最后,需要做好安全措施,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2 疏放操作根据前期准备的结果,选择适当的疏放方法进行操作。

如果采用机械疏放,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机械设备,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如果采用人工疏放,需要组织人员进行疏放沟渠的开凿和引流工作。

在疏放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疏放水位和流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3 后期评估疏放采空积水后,需要进行后期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疏放效果、疏放水位的稳定性以及疏放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疏放效率和安全性。

4. 疏放采空积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1 疏放效率低问题自然疏放方法疏放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急需疏放的情况。

建议在需要急速降低采空积水水位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机械疏放或人工疏放的方法。

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

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

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背景介绍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煤矿采空区也相应增加。

在采空区的存在下,容易形成大量积水,给矿井生产和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为了保障矿井的安全和正常生产,推行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采空区积水的危害影响矿井生产采空区的积水极易进入到矿井的井下,堵塞通风机、流水线等设备,阻碍煤炭生产,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增加矿井的生产成本。

威胁矿工生命安全采空区积水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为采空区的积水一旦达到一定程度,不但会影响到地面建筑,还可能对地下工具和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危及矿井工作人员的业务和生命的安全。

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为了避免上述风险发生,推行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至关重要。

在这里,介绍以下三种疏放措施:重力疏水法重力疏水法是通过设立疏水立管,利用重力作用使积水流进立管内,以达到减轻井下积水压力和减少积水量的目的。

重力疏水法适用于积水量不大的采空区。

管道疏水法管道疏水法与重力疏水法类似,其工作原理也是通过在地面上设置好的管道将采空区积水引出,避免采空区的大规模积水发生。

但管道疏水法需要有有效的排水系统和高强度管道进行支撑。

因此,其适用于大规模采空区和积水量较大的地方。

抽水疏水法抽水疏水法是通过将井下积水抽出来进行处理,可分为卧井抽水和立井抽水两种方式。

卧井抽水是将积水抽往不同方向的卧井中去,而立井抽水则是将积水抽到地面,再进行处理。

抽水疏水法适用于井下积水量大、井型合适的地方。

结论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采空区积水也成为矿井生产和安全的一项重要问题。

推行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重力疏水法、管道疏水法、抽水疏水法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采空区积水造成的危害,维护煤矿的正常生产和矿工的安全。

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田采空区积水中的应用

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田采空区积水中的应用

1 勘探区地质概况勘探区地表全部被上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

现结合钻孔揭露及邻区资料,将井田赋存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奥陶系(O)、石炭系(C)、二叠系、上第三系(N)、第四系(Q)。

本次勘探地质任务为查明勘查区内太原组4号、9+10号煤层采空区及采空区内的积水情况。

4号煤层,平均1.36m,埋深范围110-270m;9+10号煤层,平均3.27m,埋深180-340m。

本次勘探采用瞬变电磁法,在解释的采空积水异常区进行直流电测深和活性炭测氡法进[1-2]行验证。

2 瞬变电磁法试验工作瞬变电法采用IGGETEM-30A 型瞬变电磁仪,采集参数如下:时基:40ms;采样道:48道;关断时间:90us;2延时:300us;接收面积:80m;发射框:2×2m(10匝);取道时间:L o g 20;叠加次数:256次;发射电流:7A;1)经试验,勘探区内的游散电流噪音电平在0.1uV左右,干扰不大。

高压线30m左右的范围内干扰较强,噪音电平可达0.5uV以上;2)试验对线试验进行了反演,反演深度最大可达500m 以上,能满足煤层的深度要求。

3 资料处理3.1 瞬变电磁数据的处理[3-4]瞬变电磁处理流程如下:1)原始数据整理,数据格式整理;2)绘制初始多测道断面图;3)选择处理视窗范围、滤波系数、剔除畸变数据;4)绘制多测道断面图、视电阻率断面图;5)满足要求后进行约束反演;6)绘制水平电阻率、顺层切片电阻率等值线图;7)综合分析。

3.2 直流激电测深的处理方法与技术1)圆滑处理;2)按规范删除测试偏离数据;3)编制激电测深法视极化率、视电阻率剖面图。

3.3 活性炭测氡资料处理1)标准化处理;2)归一化处理;3)仪器校正;4)实测γ强度修正;5)均滑处理;6)剖面分析;7)从剖面找到异常区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4 TEM 电阻率剖面分析解释实例图1为1220线视电阻率拟断面图,横坐标为点距(单位m),纵坐标为高程(单位m),从已有资料得知测区可采煤层底板标高9号煤层800-920m。

矿坑积水排查报告模板

矿坑积水排查报告模板

矿坑积水排查报告模板概述本报告旨在记录对矿坑积水情况的排查情况及处理结果,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切实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

背景矿坑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较大水体,存在矿坑积水是矿山安全运营的一大隐患,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对矿坑积水进行排查和处理。

排查过程及结果一、排查范围本次排查的矿坑为位于矿山区域的A矿坑,排查时间为2022年1月1日至1月5日。

排查的范围涉及矿坑周边区域、水位监测点等位置。

二、排查方式1.人工巡视:对矿坑周边区域进行人工巡视,发现水位偏高或者水流异常的地点及时记录并标注标识码。

2.水位测量:通过水位监测点的水位监测仪器,及时记录不同时间段矿坑水位及水量变化情况。

三、结果分析通过对矿坑积水情况的排查和分析,发现如下问题:1.在矿坑区域内存在多处积水较深的区域,其中标识码为001、002、003的区域水位较高,需要及时加强排水处理。

2.矿坑底部出现开裂现象,水从裂缝处渗出,形成积水。

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问题处理1.标识码为001、002、003的区域需要加强排水处理,采取安装排水管或增设排水泵的方式,及时将积水排除;2.对于底部渗水严重的区域,采取加固措施,如注浆、灌浆、扩大裂缝等措施,以确保矿坑底部的稳定性。

五、处理效果经过实际处理操作,矿坑积水问题得以得到解决,各标识区域的水位降低,水流正常,矿坑底部的稳定性得到保证,实现了安全运营的目的。

总结本次对矿坑积水情况的排查及处理,为矿山正常运营提供了保障,也为今后的排查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对矿山的正常运营和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采中积水的探测1.1瞬变电磁法(采空区积水探测方法的研究何学明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西安)1.1.1综合探测技术原理综合利用瞬变电磁法和电阻率剖面法探测采空区分布范围及积水的物理基础是采空区或富水区相对于周围地层都有明显的电性差异。

在正常情况下,各层位电性在横向上是相对均一的。

当存在局部异常体,如岩溶洞穴、煤矿采空区、断层、裂隙带等并有导电性水体存在的区段则出现局部低电阻率异常区;若采空区等没有充水时,表现为相对高阻异常区。

1.1.2探测准备工作1)探测仪器的选取。

瞬变电磁仪采用TEM-6瞬变电磁仪,直流电剖面法采用DZD-6A 多功能直流电法仪。

2)测区范围的选定。

测区范围应根据工作任务和测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工作程度合理确定,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探测目标的大小、埋深及与围岩的电性差,为了保证所得异常的完整性,周围要有一定范围的正常背景场,以便分析对比;测区范围应尽可能覆盖部分已知区。

3)测网布置。

①井下测点布置。

瞬变电磁法测点布置:在已知的一层采空区布设试验线,选取了4个试验点(段),分别为S1、S2、S3、S4,工作量同时覆盖采空区和正常地层。

选用测区内人为干扰小、具有代表性的测区中部已知钻孔DB1作为试验点S1和东南部已知钻孔DB4作为试验点S2。

选用跨过已知采空区的S25线1号点-32号点作为试验段S3和S29线1号点-32号点作为试验段S4。

电阻率剖面法测点布置:电剖面在跨过已知采空区的P25线做了一条试验线。

②野外测点布置与检测。

野外定点定线测量是地面瞬变电磁勘探野外施工的基础工作,目的是为电法勘探布设合格的测点测线,及时提供设计测点实地位置及高程。

测点分布见图1。

瞬变电磁测线方向为NE40.5°。

布置测线77条,坐标点为1 875个,检测点为104个,试验点工作量132个,计物理点2 111个。

测线总长度35.96km,实际控制面积1.42 km2。

电阻率剖面测线77条,坐标点3 673个,检测点164个,试验点63个,计物理点3 900个。

通过对整个测区实地踏勘,确认东坡矿工程部提供的3个已知点标石保存完好。

经过检测,其纵向误差最大5 mm,最小4 mm;横向误差最大6 mm,最小误差5 mm。

在这些已知点的基础上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点。

本次施工要严格按《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 -2000)及本区《设计》进行,严格按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要求施工:全区瞬变电磁物理点,甲级率达到80%以上,合格率为100%;电阻率剖面物理点甲级率达到80%以上,合格率为100%。

1.1.3瞬变电磁法试验及数据处理瞬变电磁法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①在同一点用同样参数进行2次重复观测,比较所得数据的一致性,判断仪器稳定性;②通过实验选择瞬变电磁仪上不同的发送电流值、采样时窗和数据叠加次数,以得出正确的数据;③在已布置好的井下测点S1、S2、S3、S4位置分别进行试验,工作量同时覆盖采空区和正常地层。

TEM -6型瞬变电磁仪的发送电流有75A、100A、125A、150A、200A、250A等6种选择模式;采样时窗有19.41 ms和41.08 ms两种选择模式;数据叠加次数有1次叠加、2次叠加、4次叠加和8次叠加4种叠加方式。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如下。

1)S1位置试验。

在S1点(DB1孔)进行仪器稳定性测试,该测点上各采样道总的平均均方相对误差12.798 4%,小于《煤炭电法勘探规范》限差要求(总的平均均方相对误差小于15%),说明仪器稳定性良好。

通过对比不同对比试验,根据电流衰减曲线稳定性情况选择发送电流为300A,采样时窗为41.08ms,叠加次数为4次叠加。

S1点实验所得电阻率分层图见图2。

从图2 S1点实验所得电阻率分层图中可以看出,反演曲线主要电性标志层和钻孔主要标志层大体一致,只是反演深度比实际钻孔深度偏大,经过计算,在此孔的解释系数为0.85。

2)S2位置试验。

在S2点(DB4孔)同样选择发送电流为300A,采样时窗为41.08 ms,叠加次数为4次叠加。

S2点实验所得电阻率分层图见图3。

进行仪器稳定性测试,该测点上各采样道总的平均均方相对误差12.381%,,说明仪器稳定性良好。

从图3中可以看出,反演曲线主要电性标志层和钻孔主要标志层大体一致,只是反演深度比实际钻孔深度偏大,经过计算,在此孔的解释系数为0.92。

通过S1试验点(DB1孔)、S2试验点(DB4孔)对不同参数进行的试验,可以看出,选择供电电流为300A,叠加次数为4次叠加,采样时窗为41.08 ms的参数,不仅能达到勘探深度的要求,并且目的层(煤系地层)电性分层明显(见图2、图3),因此采用以上施工参数即可满足本次电法野外施工的需要。

3)S3位置试验。

①不同地质条件下单支曲线电性特征。

依据二次电位值的变化,间接分析地下地质体的电性特征。

从理论上讲,二次涡流场的衰减速度与岩石的电阻率有关,电阻率高,衰减速度快,对应的二次电位值相对低;电阻率低,衰减速度慢,对应的二次电位值相对高。

含水岩层的电阻率低,因而含水区域对应的二次电位相对高于不含水的区域。

并且由于水的激发激化影响和低阻集流效应,在含水部位的二次电位值,可能出现负值或后一测道的二次电位值等于甚至高于前一测道的电位值。

图4是S3位置不同地质条件下单支衰减曲线的对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煤层采空区不积水条件二次电位最低,煤层采空区积水条件二次电位最高,煤层未开采条件下二次电位居中。

②采空区电性特征。

根据矿方提供的已知采空区,分别在S25线和S29线布设了二条试验线,试验线均跨越采空区延伸到正常地层。

图5是S25线多测道剖面图。

图6是抽取的S25测线25-26测道归一化二次电剖面图。

根据资料处理解释,25-26测道为9#煤层的电性反映,两测道在24号测点相交,根据已知资料,在24号点即为采空边界。

图7是S25线1号点—32号点归一化二次电位多测道剖面图,从图中可看出,S25线1号点—24号点之间二次电位出现明显的异常反映。

经视深度转换,第25—26测道为9#煤层的电性反映,见图7。

结合矿方调查的已知资料,分析为采空异常区。

4)S4位置试验。

①不同地质条件下单支曲线电性特征。

图8是S4位置不同地质条件下单支衰减曲线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煤层采空区不积水条件二次电位最低,煤层采空区积水条件二次电位最高,煤层未开采条件下二次电位居中。

②采空区电性特征。

图9是S26线多测道剖面图。

图10是抽取的S29测线25—26测道归一化二次电剖面图。

根据资料处理解释,25—26测道为9#煤层的电性反映,两测道在21号点测点相交,据分析,在21号点即为采空边界。

图11是S29线1号点—32号点归一化二次电位多测道剖面图,从图中可看出,S29线1号点-21号点之间二次电位出现明显的异常反映。

经视深度转换,第25-26测道为9#煤层的电性反映,见图9。

结合矿方调查的已知资料,分析为采空异常区。

1.1.4电阻率剖面法试验及数据处理电剖面在跨过已知采空区的P25线做了一条试验线,完成试验点63个。

1)仪器稳定性试验。

利用DZD-6A直流电法仪在同一点多次重复观测的数据,其相对误差均在0.5%以内,说明仪器稳定性良好。

2)直流电剖面试验是在跨越已知采空区的P25线对2个目的层(4#、9#煤层)极距已知采空区进行不同极距对比试验表明,选择供电极距300 m和400 m目的层(煤系地层)电性特征相对比较明显,因此供电极距能满足要求,实验结果见图12。

1.1.5小结结合本测区钻孔资料分析,通过电测法试验能根据电性差异和电阻率变化分析出地下煤层局部采空后采空区积水情况,并将采空区范围及采空积水范围绘制在4#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上,见图13。

结论1)在本区利用瞬变电磁法对采空区范围及积水情况进行探测是可行的,并且效果比较明显;采用电阻率剖面法受地形起伏影响较大,勘探效果不太明显,但对瞬变电磁具有参考价值。

2)通过综合分析电勘探法的结果和矿上已掌握的资料,基本查明了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积水情况:采空区分布在西部测区,而东南部测区内不存在煤层被采空的现象。

3)本次勘探对采空积水的分析解释均为静态和定性解释,随着开采采空塌陷的影响范围和积水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

为保证井下采煤的安全,应加强采掘前的矿井水文物探工作,特别是在生产场地接近异常部位时应边探边掘,随时观察记录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情况,以便实施针对性更强和更有效的防治水技术措施。

1.2老空积水区的确定方法(煤矿采空积水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张中华)1.2.1资料调查分析法在分析、预测采掘工作面可能遇到的采空积水问题时,要结合上部煤层开采的实际水文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了解现采掘区域的情况,当发现有突水隐患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测及防治方法。

在采掘上下 2 个煤层时,详细记录上层煤开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并填绘到矿井充水性图上,这样,在采掘下部煤层时能够参照并分析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及时地预测、预报,采取井下或者地面探放方法消除积水隐患。

在实践中,煤层采空区的低洼处易形成老空区积水,可利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探放上层煤的积水区,消除开采下层煤时的突水隐患。

1.2.2物探法利用现有的物探手段,主要有瞬变电磁法(TEM)、直流激电测深、高密度电法勘探等,针对物探异常区初步预测积水区位置、边界、积水量。

对老空水探测,还有地质雷达、三维地震、电阻率法等探测方法。

①上部采空区有积水的情况下,利用地质雷达方法探测出下部采空区采动裂隙带的范围,从而设计出合理的保护煤柱宽度,预防下部工作面突水的发生。

②利用三维地震方法解释老窑采空区,一方面是从己知资料出发,在反射波对比的基础上,选择显著性的主干剖面;另一方面在剖面上,分析反射波同相轴的消失、扭曲、突变等异常现象,最后圈定出老窑采空区。

③为了探查出矿区地下水地质体的分布及其导含水条件,可以采用地磁探测技术观察地下地质体中的电性分布规律。

阳泉矿区采用频率测深(CSMT) 技术和瞬变电磁场(TEM) 勘探技术对采空区的积水边界进行了探测;神华集团活鸡兔矿利用自动电阻率法成功探测出12205 工作面采空区溃沙溃水通道;河北金牛能源公司东庞矿采用直流电探测技术探测某个工作面积水小煤窑采空区。

三维地震和瞬变电磁场能够确定采空区的积水边界。

另外,煤层及采空区等地质条件探测一般应用三维地震探测技术,而采空区和煤层上下地层积水范围的探测应用电磁探测技术。

1.2.3钻探法钻探技术,作为最基础的采空积水区探查手段,曾经受到了极大地限制,但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钻探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出适用于各种工作场合的钻机。

因此,应用钻探技术,不管在地面用钻机还是井下坑道钻机,均可实现“随钻测斜,自动纠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