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临终关怀”有感

合集下载

人间世临终关怀观后感1000字

人间世临终关怀观后感1000字

人间世临终关怀观后感1000字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似乎总是在追逐着什么,忙碌得像个不停转的小陀螺。

而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就像是一阵突然吹来的清风,让我停下脚步,去思考生命的尽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那些接受临终关怀的患者,他们的眼神里有无奈,有不舍,但也有对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感激。

他们就像即将燃尽的蜡烛,生命的火光在一点点地变弱。

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就像是守护这微弱火光的使者,用他们的爱和耐心,让这最后的时光多了一些温暖。

我记得里面有个患者,他特别乐观。

虽然身体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但他还总是和周围的人开玩笑。

他说自己这一辈子没白活,只是还想再多看看这个世界。

他的那种豁达,让我特别佩服。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到了那个时候,能不能有他这样的心态呢?可能我会哭得稀里哗啦的吧,毕竟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我舍不得的东西,比如我最爱吃的小吃,还没看够的美丽风景。

还有那些医护人员,他们真的是天使。

他们不仅仅是在治疗患者的身体,更是在关心患者的心灵。

他们陪着患者聊天,听患者讲过去的故事。

有个护士姐姐,她在患者因为疼痛而发脾气的时候,一点也不生气,还轻声细语地安慰。

我想啊,这得有多大的耐心啊。

我自己有时候对身边的人都没有这么好的脾气呢。

志愿者们也很棒。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但是他们都怀着一颗善良的心。

他们给患者唱歌,给患者带自己做的小点心。

这就像是黑暗中的点点星光,虽然微弱,但是足够照亮患者心中的某个角落。

从这个节目里,我也看到了生命的脆弱。

不管你以前是多么强壮,多么厉害,在病魔面前,有时候就是那么无力。

这让我觉得,我们在健康的时候,真的要好好珍惜每一天。

不能总是把想做的事情往后推,说什么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做。

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我还想到了我的家人。

我想我要多陪陪他们,多听听他们的唠叨。

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就再也听不到了。

我可不想在最后的时候,留下太多的遗憾。

这个关于临终关怀的节目,就像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

临终关怀护理心得

临终关怀护理心得

临终关怀护理心得在从事临终关怀护理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许多令人感慨万千的时刻,也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临终关怀护理,不仅仅是一项医疗工作,更是一份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当患者走到生命的尽头,身体和心灵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

我们作为临终关怀护理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减轻他们身体上的痛苦。

这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比如熟练掌握疼痛管理的方法,合理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在最后的时光里能够尽可能舒适。

然而,身体上的痛苦或许还能通过药物来缓解,心灵上的折磨却更加难以抚平。

很多临终患者会感到恐惧、孤独、无助和绝望。

他们害怕死亡,担心被亲人遗忘,对未完成的心愿耿耿于怀。

这时,我们就需要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和支持。

倾听,是我们能给予的最温暖的礼物。

让患者尽情地倾诉他们的内心感受,无论是恐惧、遗憾还是对亲人的牵挂,我们都要耐心地聆听,给予他们回应和理解。

一个简单的点头,一句温柔的安慰,都能让他们感到被关注和在乎。

陪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患者孤独无助的时候,我们陪在他们身边,握着他们的手,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独自面对死亡。

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仅仅是默默的陪伴,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力量。

还记得有一位老人,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日无多的时候,情绪非常低落,拒绝与任何人交流。

我每天都会去他的病房,静静地坐在他身边,一开始他对我不理不睬,后来慢慢地开始和我说话。

他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那些未曾实现的愿望让他满心遗憾。

我鼓励他把这些遗憾写下来,或者和家人分享。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他的家人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听他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老人走的时候,脸上是安详的。

除了倾听和陪伴,我们还要帮助患者完成未了的心愿。

这可能是一次家庭聚会,也可能是一封写给亲人的信。

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少一些遗憾。

在临终关怀护理中,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合作也非常重要。

观看“临终关怀”有感

观看“临终关怀”有感

观看“临终关怀”有感“临终关怀”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说,本人还真不怎么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不过自从看了那个视频后,本人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临终关怀|”故名思议,就是对那些即将离开人世的老人的一种关怀。

人都免不了一死,毛主席说: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是毛主席从政治的角度阐释的“人死”,不过我个人从人生的角度对死有我自己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人死,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安乐死”即生前对自己的人生很满足,死前没有什么遗憾,没有什么牵挂。

另一种就是“痛苦死”即生前对自己很不满足,死前很多牵挂,带着很多遗憾离开人世。

前一种是很理想很“完美”的死,但是现实中占的比例很少,而是后一种居多,但是程度没有那么极端罢了。

所以在现实中还是很多人害怕死亡的,所以很多老人都会谈死色变。

一谈到死,他们就会焦虑和不安。

我们对临终老人的关怀无非就是希望老人临走前能开心的度过最后的时光,不要死前太痛苦。

那我就想对于怎样让老人走的安心这个话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路和看法。

在讲我个人看法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老奶奶。

有一位绰号“哭婆婆”的老人家,无论晴天雨天,她都哭个不停。

原来,老婆婆是为了两个女儿。

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卖步鞋的。

下雨天时,老婆婆想起小女儿,一定没有客人光顾,晴天时又担心大女儿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

于是一年四季,晴天雨天,老婆婆都是泪眼汪汪,好不凄凉。

有人对她说:“你应该晴天时想起小女儿,雨天时想到大女儿,两个女儿都有不错的收入。

”从此哭婆婆不再哭了,无论天气怎样,她总是笑口常开。

所以其实从不同角度想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

从情绪角度而言,就是从不同的情绪角度看问题,你的情绪体验就会不一样的。

所以人是不是真的快乐,与外在的东西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只与其对事物的解释定义有直接关系,同样的遭遇,对其进行不同的定义,就会对当事人的产生不同的感觉,所以,其实我们一生不必向外去追求荣华富贵,只需不断的修正自己内心对外相的定义就可以。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作为人类,我们都希望能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尊重、关爱和安慰。

这就是临终关怀的重要性所在。

经历过亲人的离世,我深深体会到了临终关怀对患者和其家人的意义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临终关怀的感想,并强调它的重要性。

首先,临终关怀对患者非常重要。

面对死亡的临近,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恐惧。

在这个时刻,他们需要得到专业医疗团队的重视和关心。

临终关怀提供了身体、心理和灵性方面的支持,使患者能够以尊严和安详地面对生命的终结。

当患者感受到关怀和理解时,他们会感到安心和宽慰,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临终关怀对患者的家人同样至关重要。

亲人的临终是一个让人痛苦和难以接受的事实。

家人常常面临照料和支持患者的巨大压力。

临终关怀不仅关注患者的需求,也致力于支持和指导家人。

这种支持可以减轻家庭的压力和焦虑,让他们更好地面对亲人的离世。

临终关怀还提供了患者家庭与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患者和家人的意愿得到尊重。

此外,临终关怀对医疗团队来说也非常重要。

医疗护理人员是关怀患者的第一线,他们不仅需要提供有效的医疗治疗,也需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临终关怀强调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和共同决策,以确保患者和家人的愿望得到充分尊重和实施。

通过培训和教育,医疗团队能够提供优质的临终关怀,以满足患者和家人的需求。

然而,在现实中,临终关怀的推广和实施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是社会文化观念的限制。

在一些文化中,死亡和临终仍然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话题,讨论它可能被视为犯忌。

这使得人们不愿意考虑临终问题,也不愿意接受相关的服务。

其次是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

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有限,临终关怀的优先级可能不高。

这导致许多患者和家人无法享受到合适的关怀和支持。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和宣传方面下手。

提高社会的临终关怀意识,打破文化禁忌,积极推动人们参与临终关怀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另外,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确保临终关怀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临终关怀活动感想

临终关怀活动感想

临终关怀活动感想在我的工作中,我常常参与临终关怀活动,这些活动让我对生与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每一次和濒临死亡的患者相处,都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身边每个人的存在。

在临终关怀活动中,我们首先需要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确保患者的身体能够得到最大的舒适和缓解。

其次,我们也需要给予他们心理与精神上的支持,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感到踏实和安稳。

最后,我们也要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关怀、经济援助等方面的帮助。

在临终关怀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给予患者尊严和温暖。

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孤独,甚至是绝望,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我常常和患者聊天,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回忆,给他们带去一丝温暖和快乐。

有时候,我也会给患者唱歌、朗诵诗歌,用一种美好的方式让他们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

在临终关怀活动中,我经常感受到力量和希望。

有一次,我照顾了一位年迈的患者,他已经病入膏肓,但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我和他聊天,他给我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对生命的理解,他告诉我,虽然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更多的痛苦,但他依然对生活充满感激和热爱。

他说他不想留下遗憾,他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持着笑容和快乐。

这位患者的乐观和坚强深深打动了我,我为他的勇气和坚持感到钦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更加努力地为他提供关怀和帮助,希望能够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临终关怀活动不仅仅是给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患者尊严和尊重,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到安心和满足。

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他们家庭支持,让他们的家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帮助。

只有这样,临终关怀活动才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在临终关怀活动中,我常常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每一位患者都是那么的可贵和珍贵,在他们的躯体里蕴藏着无尽的故事和回忆。

临终关怀的理解和思考心得

临终关怀的理解和思考心得

临终关怀的理解和思考心得临终关怀,听起来可能挺沉重的,尤其是咱们生活中总是想着“生死离别”,这话题一提起来就让人心头一紧。

可是呢,仔细想想,它其实也不全是那么沉痛,反而,能让人对生活和死亡有个更深的理解。

像是人生的“下半场”,虽然已经快结束了,但却是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

你要知道,临终关怀并不是简单地等死,而是在临终的那一刻,给人最好的陪伴,给他们一个无忧的离开,带着尊严,带着安宁,带着平和。

很多时候,人们一提到临终关怀,脑袋里就会跳出一些白白净净的病房,医生护士忙得团团转,但患者早已神志模糊,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

这种画面让人心里发酸。

可是,临终关怀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让你感觉“死气沉沉”,而是让人在临终时,有机会去整理自己的心情,去和家人和解,甚至去面对那些遗憾和未了的心结。

人这一生,总会有些遗憾对吧?你没能当上自己想当的那个人,错过了那些心动的瞬间,甚至与亲友闹别扭。

临终关怀就是在这个时候,给你一个机会,放下那些心里的重担,轻轻松松地走完这一程。

我不得不提一个小插曲。

前不久,我有个朋友的外公因病住院,大家都知道他年纪大了,情况也不太好。

结果,家里人每天都在病房里走来走去,个个都是愁眉苦脸的。

可就快临终那一刻,外公突然笑了,跟大家说:“我这辈子,啥也没留下,不过心里有些话是时候说了。

”然后,他就开始慢慢地,慢慢地跟每个人说了些自己心里话,甚至还和亲戚们化解了曾经的一些矛盾。

那一刻,大家的眼睛都湿了,外公虽然已经气息奄奄,但大家都看到了他内心的安宁和释然。

临终关怀并不只是给病人缓解痛苦,更多的是让他们有个机会去“活得完整”,无愧此生。

咱们很多时候都忽略了死亡的意义,想着死就死了,反正也是必然的嘛。

可是临终关怀的真谛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能让死亡变得“温柔”一点。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死亡就像是最后一站,你可以不想停下,甚至想逃避,但你终究要面对。

临终关怀,就是给你提供了一些旅行的配套设施,让你能够安稳、舒服、自在地抵达终点,不带着遗憾、不带着痛苦,也不带着任何负担。

4篇观看临终护理视频学习心得与感受与学校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措施

4篇观看临终护理视频学习心得与感受与学校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措施

4篇观看临终护理视频学习心得与感受与学校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措施观看临终护理视频学习心得与感受前段时间观看了临终患者护理技术视频,听着视频里老师讲临终患者的状态及护理过程,脑海中也呈现了相应的画面。

第一感慨刹那芳华,红颜弹指老;人生如梦,醒时万事空。

时光如白驹过隙,所谓我们拼命的长大,您们却老去,在此时此刻真正的感受到了那种离别。

第二是学到了很多详细的临终患者临床知识及护理技术。

第三是联想到了未来以后我们在临床中实习或者工作,反思如何做一个合格优秀的白衣天使。

从新生命的迎接到人生中最后一站的陪伴,在每个过程中我们如何认真的照顾病人,面对死亡,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让每个生命带着尊严谢幕。

更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让临终者家属积极面对,陪伴临终者共同享受生命的最后一缕阳光。

很喜欢葛文德作家《最美的告别》中的一段话:“人生的最后一道考题就是如何面对死神的召唤,恐惧、沮丧、忧伤是人之常情,再坚强、豁达的人在死神面前也无法高傲、从容起来。

”在临终阶段,患者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

那么对于我们即将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的接班人十分重要学会临终关怀病人。

首先我们要建立好护患关系,具备亲切温柔自然的表情,镇定自若的眼神,这样患者才会无戒备心理容易接近,使患者具有安全感,不会感到慌乱。

我们需动作灵敏轻柔的操作,以降低噪音,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对于不同心理阶段的也应采取不同方式的护理。

如对于否认期的护理,我们要坦诚,理解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最后尸体的护理,我们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适当遮挡,减少惊扰;妥善处理遗物遗嘱;消毒隔离;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

总之,做好临终老年患者的关怀护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也让患者有尊严而无悔的安详地度过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为临终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

3篇学校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措施范文为全力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_市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临终关怀观后感

临终关怀观后感

临终关怀观后感引言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刻画临终关怀的电影。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我们在面对死亡时应该如何关怀他人。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和对临终关怀的认识。

电影概述电影以一个终末期癌症患者的故事展开。

他面临末日的窘境,而家人和医生们也在为他提供最后的照顾和关怀。

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场景,展现了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和挑战。

临终关怀的重要性临终关怀是指在人们生命即将结束之际提供的专业照顾和心理支持。

电影中的医生和护士们为患者提供了各种物理和心理上的关怀,这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们需要感受到关爱和安慰,以帮助他们平静地面对死亡。

临终关怀不仅对患者重要,对家属和他们的社会支持者来说也非常关键。

在电影中,家人们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陪伴患者度过最后的日子,给予他们爱与支持。

这种关怀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安慰,也让他们的家人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临终关怀的挑战尽管临终关怀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但实施起来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医疗系统的压力和资源不足。

在电影中,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尽力提供最好的关怀,但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无法完全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这需要我们关注和改善现有的医疗体系,以更好地满足临终关怀的需求。

另一个挑战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不接受的心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长寿、健康和成功的社会,死亡往往被视为一个禁忌话题。

因此,很少有人愿意直面死亡并与他人讨论临终关怀。

这需要我们改变对死亡的态度,鼓励社会对临终关怀进行深入讨论,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

从电影中得到的启示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临终关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生命是宝贵而有限的,我们应该珍惜和享受每一天。

电影中的患者在面对死亡时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开始关注自己过去忽视的事物,并与家人和朋友共同分享珍贵的时刻。

其次,我明白了临终关怀的重要性。

在我们面临死亡的时刻,我们需要的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关怀,更是心理上的支持和陪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临终关怀”有感
“临终关怀”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说,本人还真不怎么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不过自从看了那个视频后,本人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临终关怀|”故名思议,就是对那些即将离开人世的老人的一种关怀。

人都免不了一死,毛主席说: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是毛主席从政治的角度阐释的“人死”,不过我个人从人生的角度对死有我自己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人死,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安乐死”即生前对自己的人生很满足,死前没有什么遗憾,没有什么牵挂。

另一种就是“痛苦死”即生前对自己很不满足,死前很多牵挂,带着很多遗憾离开人世。

前一种是很理想很“完美”的死,但是现实中占的比例很少,而是后一种居多,但是程度没有那么极端罢了。

所以在现实中还是很多人害怕死亡的,所以很多老人都会谈死色变。

一谈到死,他们就会焦虑和不安。

我们对临终老人的关怀无非就是希望老人临走前能开心的度过最后的时光,不要死前太痛苦。

那我就想对于怎样让老人走的安心这个话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路和看法。

在讲我个人看法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老奶奶。

有一位绰号“哭婆婆”的老人家,无论晴天雨天,她都哭个不停。

原来,老婆婆是为了两个女儿。

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卖步鞋的。

下雨天时,老婆婆想起小女儿,一定没有客人光顾,晴天时又担心大女儿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

于是一年四季,晴天雨天,老婆婆都是泪眼汪汪,好不凄凉。

有人对她说:“你应该晴天时想起小女儿,雨天时想到大女儿,两个女儿都有不错的收入。

”从此哭婆婆不再哭了,无论天气怎样,她总是笑口常开。

所以其实从不同角度想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

从情绪角度而言,就是从不同的情绪角度看问题,你的情绪体验就会不一样的。

所以人是不是真的快乐,与外在的东西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只与其对事物的解释定义有直接关系,同样的遭遇,对其进行不同的定义,就会对当事人的产生不同的感觉,所以,其实我们一生不必向外去追求荣华富贵,只需不断的修正自己内心对外相的定义就可以。

其实老人不是对死恐惧,而是觉得生前还有很多为了的心愿还没完成,死了,这些心愿也就完成不了了,最后就要痛苦的带着遗憾离开。

而当一个人死前心愿也多,他就越惧怕死亡。

所以我们要想让老人走得安心,就要让老人减少“心愿”,让他坦然面对死亡。

本人觉得,当一个人无欲无求时,会很坦然面对一切的。

所以必要时,给老人做一些心里辅导和咨询。

根据老年人心理学可知,老年人最惧怕孤独,其实不仅仅是老人,人都惧怕心灵上的孤独。

所以对于一个孤独的老人而言,特别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临终的老人特别需要在“临走”前有家人在身边陪伴。

这也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统:“家人送终”。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的,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还要充当他们的家人,让他们走的安心。

有些临终老人心里总还有那么一个想法:“我还不能死,我还要心愿未了呢。

”这样的想法是把双刃剑,它既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惧怕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这样的老人,我们要理解他们,但是我们也要说服他们,因为这样他们会活的更痛苦。

必要的时候,如果那些老人的心愿比较容易实现的话,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让他们没有遗憾。

有的人相信有“轮回转世”之说,所以他们往往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按我们现实的说法就是,这种想法是消极的,是不可取的。

但是本人觉得对于临终老人
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出路。

让临终之人带着希望离开总比带着遗憾而去好吧?所以可以让他们相信有前世今生和来世之说。

临终老人还有一个出路,就是让他们产生信仰,产生对死后去向的良好信仰,让他们相信,死后不是消亡,而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宗教里面无非是两种去向:上天堂,下地狱。

佛教说的是去西天或者下地狱。

而去向决定于信者的个人行为,如果他不肯放下心中对世间的执着,那么他就无法去西天极乐世界,只有他放下心中对世间的执着,并且从此后修善,时时刻刻念佛,就能感应到佛,临终时就能由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而西方极乐净土没有我们这个五浊恶世那样痛苦,在那里永远是快乐的,而且寿命无量。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信仰的时候,他的整个生命便改变了,他的内心就不再恐惧不再焦虑,并且能放下所有的恩怨情仇,解除心中的缠缚,得到解脱,临终的时候也会含笑而去。

很多学佛者在临终时都呈瑞相,而且身体几天都是很柔软的,不象死鱼那样僵硬,更有些化灰后可以找到舍利子。

如果能让临终老人从此开始学佛,或者信仰其它宗教,给他们一个灵魂的出路,他们就能快乐的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遭遇不幸,人就能坦然的面对死亡,这也将会使他们在死前活得轻松去得安心。

本人觉得,方法之好坏,看看用的对与不对,事物都有两面,而且两面的可以互相转化。

对于世俗的一些消极看法,用在临终老人身上,发挥好的作用的话,难道不是一个好方法吗?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怎样让临终老人安心离去的一些个人看法和观点,本人认为只要对于临终老人有用的、有意义的方法,不管其本身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可取而用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