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整形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面部烧伤畸形诊疗指南(全文)

2 床分型
面部烧伤畸形的分型建立在面部美学分区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常见情况,将面部美学分区简化为额部、颊部、口周、鼻及眼周5个区域。根据畸形范围不同,将面部皮肤软组织畸形与缺损分为4型:Ⅰ型,单个分区的部分烧伤畸形;Ⅱ型,单个分区的全区或累及邻近分区的烧伤畸形;Ⅲ型,累及多个分区的烧伤畸形;Ⅳ型,亚全面/全面部的烧伤畸形。见表1。
1.3 辅助检查
除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外,还应作如下检查:①严重面部烧伤畸形患者应行MRI和CT三维重建检查,估计软组织和骨骼缺损量。②口周瘢痕挛缩和颏颈粘连患者,可行X线片检查骨性张口程度和骨性颏颈角;严重的颏颈粘连患者,应行颈部气管X线呼吸相或气管CT三维重建等,评价有无插管困难,必要时麻醉科会诊。③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受区和供区血供进行评估,为皮瓣选择和手术设计提供客观依据[4-5]。④具备相应设备的单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面部软组织三维影像数据,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打印出人体组织器官的表面轮廓三维模型,为修复手术提供准确直观的参考。
4 治疗时机
面部烧伤瘢痕畸形的整复时机应根据患者身心恢复状况、瘢痕稳定情况和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定,一般在烧伤6个月~1年瘢痕软化后进行。在等待期间,可应用弹力套压迫治疗、硅胶封闭治疗、外用抗瘢痕药物治疗、类固醇激素瘢痕内注射及激光治疗改善瘢痕挛缩,加速瘢痕软化。对于严重的眼睑外翻、鼻孔闭锁、小口畸形等影响功能的情况,应尽早手术。
医疗美容诊所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医疗美容诊所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一、引言当前,医疗美容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医疗美容诊所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为了确保医疗美容行业的安全与规范,本文将为医疗美容诊所提供一份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以满足患者的需求,确保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与患者的健康。
二、医疗美容疾病的诊断1. 首次就诊医疗美容诊所在患者首次就诊时,应进行全面的疾病诊断。
首先,医生应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疾病的发作时间、症状的表现等。
其次,医生应进行全身体检,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最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
2. 病情评估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应包括疾病的类型、程度以及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医生应根据病情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医疗美容疾病的治疗1. 治疗原则医疗美容诊所在治疗疾病时,应始终坚持以下治疗原则: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明确治疗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2. 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1)面部瑕疵的治疗:对于面部的瑕疵,可以采用化妆品、填充物或激光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提供相应的解释与指导。
(2)体态问题的治疗:对于体态问题,可以采用健身锻炼、饮食调控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医生应与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制定相应的减重或塑形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四、医疗美容疾病的注意事项1. 患者教育与沟通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与沟通,详细解释疾病的原因、治疗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副作用。
同时,医生还应向患者提供预防与护理的建议,以帮助患者提高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2. 设备与药品的选择与管理医疗美容诊所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设备与药品,并进行规范的管理与维护。
医生应对设备与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指导,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
3. 定期复诊与随访医生应制定复诊与随访计划,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复查与随访。
整形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整形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前言整形外科是一门复杂而又精细的手术技术,涵盖了多个子学科。
而在实践中,整形外科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编制了本指南及规范,希望对医生们在进行整形手术时提供辅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风险和并发症。
诊疗指南术前评估在整形手术前,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药物过敏以及曾经接受过的手术经历等;- 患者的手术期望值;- 术后效果评估标准。
术中操作在整形手术中,医生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操作规范:- 术前准备:包括实施局部麻醉和消毒等;- 切口:切口应该符合美容要求,而且应该在最低程度上影响正常皮肤功能;- 手术方式:应根据手术的具体需要进行选择,比如动静脉、组织瓣、自体组织等;- 结构修复和重建:应该严格按照手术方案进行,确保手术效果最佳;- 术后处理:包括缝合、切口包扎、修复和护理等。
术后评估整形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及效果评估。
操作规范整形手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对于每一例手术都非常关键。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守以下规范:- 严格遵守手术操作流程和术式选择要求;- 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类型选择不同的器械和药品;- 尽可能降低手术操作和麻醉对患者的创伤和弊端;-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严格遵循医疗废弃物处置要求,保证手术环境整洁。
结论整形手术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手术技术,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的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整形手术的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从而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患者风险。
烧伤诊疗指南

烧伤诊疗指南【入院处置】⒈了解伤因、伤情;全面体检,特别是注意生命体征(>5岁且创面>10%者需测血压)、神智反应、末梢血循环情况,以及有无复合伤。
⒉诊断按照伦勃氏法、“三度四分法”、烧伤严重度分类法明确具体的伤情诊断:⑴轻度烧伤:Ⅱ0<5%TBSA;本类型烧伤可在门诊治疗。
⑵中度烧伤:Ⅱ0≥5%TBSA,Ⅲ0<5%TBSA;⑶重度烧伤:Ⅱ0≥15%TBSA,Ⅲ0≥5%TBSA;⑷特重度烧伤:Ⅱ0≥25%TBSA,Ⅲ0≥10%TBSA。
⒊同时安排适宜的病床或急送诊疗室抢救。
⒋常规检查项目:血分析及C反应蛋白,小便常规,大便常规,主要病毒感染的免疫标志物,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X光片,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⒌有吸入性损伤表现者,按《吸入性损伤诊疗指南》治疗。
⒍电烧伤者,特别注意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变化,并急行相应检查。
⒎化学烧伤者,特别注意肾脏情况,急查小便,观察有无异常⒏烦躁、哭闹者,可选用鲁米那钠1~3mg/kg或非那根1mg/kg;1岁以上者,可选用吗啡0.5~1mg/kg镇静止痛。
⒐补液治疗⑴轻度烧伤者,不需补液。
⑵中度以上烧伤,即使暂无休克表现,也需按照烧伤补液公式计算进行补液。
⑶已有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者,立即行休克复苏(见“烧伤休克急救指南”)。
上述⑵、⑶步骤应在判断伤情后立即实施。
⒑轻度烧伤或病情稳定者,行创面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操作规范”);否则,待病情稳定后清创。
清洗(创)前均应常规取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⒒全身抗感染⑴轻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
⑵轻度烧伤伴轻度感染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感染较重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⑶中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⑷中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⑸重度或特重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⑹重度或特重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或特殊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烧伤诊疗方案

烧伤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病史: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
主要症状: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疱、表皮松解或剥脱。
次要症状:受伤重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
具备上述病因及主要症状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0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三度四分法与手掌法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的诊断。
⑴病史: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
⑵主要症状:受伤轻时一般无明显全身表现,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疱、表皮松解或剥脱;受伤重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
⑶主要体征:按三度四级分类法,判定烧伤面积及深度。
Ⅰ度烧伤(红斑型):皮肤伤处红、肿、热、痛,表面干燥,局部感觉过敏,不起水泡,常有烧灼感。
2~3天后脱痂痊愈,无瘢痕。
Ⅱ度烧伤(水疱型):根据伤及皮肤深度,Ⅱ度烧伤分为浅Ⅱ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
①浅Ⅱ度烧伤: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
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②深Ⅱ度烧伤: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水肿明显。
3~4周愈合,可遗留少量瘢痕。
Ⅲ度烧伤(焦痂型):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
干后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
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二)证候诊断1.热毒袭表证:创面表皮松解、水疱形成、基底红或红白相间,发热、口干喜饮、烦躁、尿黄,舌质偏红,苔白或黄白相兼,脉略数或细数。
2.火毒伤津证:创面红肿疼痛,水疱形成,基底红、红白相间或苍白,壮热烦躁,口干喜饮,呼吸短促,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或舌光无苔,弦细数。
3.热毒炽盛证:壮热、烦躁、口干唇燥、便秘、小便短赤、创面肿胀疼痛,功能受限,舌质红或红绛而干或见紫色瘀块,苔黄或黄白相间,脉滑数或弦数。
烧伤诊疗及护理常规

烧伤诊疗及护理常规
概述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它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正确的烧伤诊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烧伤诊疗及护
理的常规方法和步骤。
诊疗过程
1. 评估烧伤程度:根据烧伤的程度,包括一度、二度和三度烧伤,来确定诊疗方案。
2. 预防感染:清洁和消毒受伤部位,以预防伤口感染。
3. 创面处理:根据烧伤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包括冷水洗净、覆盖无菌敷料等。
4. 疼痛管理: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以缓解病人的疼痛。
5. 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烧伤,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进行治疗。
6. 营养支持: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
康复。
护理常规
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无菌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控制伤口温度:避免暴露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保持伤口的适宜温度。
3. 注意饮食:提供丰富营养的饮食,包括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以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
4. 心理护理:给予病人情感支持,帮助其积极应对病情,缓解心理压力。
5.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伤口,监测伤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本文档提供了烧伤诊疗及护理的常规方法和步骤,但请注意,具体的诊疗和护理方案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急诊烧伤诊疗方案

急诊烧伤诊疗方案烧伤分类烧伤可分为三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一度烧伤。
一度烧伤:表皮烧伤,皮肤呈红色,局部疼痛。
二度烧伤:真皮烧伤,皮肤表面呈现水泡,破裂后会有创面,严重时深达皮下组织,局部疼痛。
三度烧伤:化死性烧伤,烧伤部位无痛感,炭化,不能自行恢复,需手术或药物治疗。
急诊处理1. 确认烧伤区域首先确定烧伤区域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在查看烧伤区域时要注意,烧伤部位的白色痂皮不可以轻易撕掉或者强行刮除,以免破坏烧伤后残留的少许皮肤组织。
2. 对伤口进行清洗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去掉烧伤部位的异物,避免细菌感染。
清洗时要注意,用不锈钢钳子或手套轻轻掀动水泡,将水尽可能流出,以免破裂后受到细菌感染。
3. 处理烧伤创面清洗后,对烧伤部位进行杀菌处理,撒上适当药物或者涂上适当的抗菌药膏,以保护烧伤创面不受细菌侵袭。
在涂上药膏的时候要注意长度和宽度以及层数。
如果涂药面积过小,用量过少,也会影响到疗效。
4. 医护人员要即刻出现及时引导患者进行处理,安抚情绪并赶快送出急救中心。
医护人员应立即到位,安排对病人的护理,对病情进一步了解,加至药物治疗。
烧伤处理须知1. 去医院如果烧伤面积很小,可以自己清理消毒。
如果烧伤面积有一定的范围,建议就医。
特别是对于三度烧伤,一定要寻找专业医院及时处理,以避免被感染。
2. 不乱用纱布等物理来压缩伤口受到烧伤之后,局部渲染肿胀等异常现象,大家可能会使用手纸、毛巾或者纱布等物理自行来进行压缩,但是,这样做容易刺激伤口,不易透气,还有可能促进感染的产生。
如果要进行紧急止血处理,可以用救生毯或大件毛巾进行包扎,但是最好不要将最外面的毛巾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免毛巾细菌直接感染伤口。
3. 不吃疑似过期药物如果药物疑似过期或超过最佳的存放时间,一定要慎重使用。
因为烧伤患者需要的是有效的治疗,而不是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建议将疑似过期药物藏在药物柜中,避免不必要的误用。
4. 饮食注意烧伤后要注意补充水分,以便加速伤口的恢复。
临床诊疗指南--整形烧伤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诊疗指南整形烧伤科(2013年版)目录1、先天性唇裂2、先天性腭裂3、唇裂术后鼻畸形4、先天性小耳症5、上睑下垂6、疤痕性秃发7、烧(烫)伤8、手外伤9、褥疮10、下肢慢性溃疡11、下颌角肥大12、基底细胞癌13、鼻缺损先天性唇裂先天性唇裂,俗称兔唇,是由于胚胎发育早期口腔唇部及鳄部的中胚叶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先天性疾病。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1、临床表现唇裂患者由于上唇裂开,皮肤、粘膜以及口轮匝肌的分离移位,有的甚至消失,两侧极不对称,形成畸形。
2、分类及诊断(1) 单侧唇裂: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裂隙未裂至鼻底)单侧完全性唇裂(整个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2) 双侧唇裂:双侧不完全性唇裂(双侧裂隙均未裂至鼻底)双侧完全性唇裂(双侧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双侧混合性唇裂(一侧完全裂,另一侧不完全裂) 此外,临床上还可见到隐性唇裂,即皮肤和粘膜无裂开,但其下方的肌层未能联合,致裂侧出现浅沟状凹陷及唇峰分离等畸形。
二、治疗及方案外科手术修复是唇裂治疗的主要方法。
手术应达到以下要求:精确的皮肤、肌肉和粘膜连接;唇红缘对称连续;上唇轻度外翻;鼻孔、鼻底对称;恢复人中外形;瘫痕轻微。
早期行唇粘连术可促进唇肌发育,使裂隙变窄。
(一)、单侧唇裂修复术1、适应证(1)单侧I、Ⅱ、Ⅲ度及隐性唇裂。
(2)出生后3~6个月手术为宜,血红蛋白达100g/L以上。
2、禁忌证(1)营养状况差,血红蛋白100g/L以下,体重不足5kg 者。
(2)同时患有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者。
(3)口鼻周围有炎症及皮肤疾病者。
3、手术方法(1)手术常在全麻下进行;成人可采用局麻。
(2)按裂隙的闭合方式,手术方法可分为旋转推进、三角瓣、矩形瓣和直线法等。
(3)按设计切开皮肤和粘膜,分离口轮匝肌。
必要时在唇龈沟做松弛切口,使裂隙对合的张力减少。
(4)调整裂隙两侧白唇对合方式,使患侧白唇高度达到健侧标准,将皮肤、肌肉和粘膜分层缝合。
(5)调整两侧红唇粘膜瓣,使两侧唇形对称后,缝合粘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整形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烧伤【入院处置】⒈了解伤因、伤情;全面体检,特别是注意生命体征(>5岁且创面>10%者需测血压)、神智反应、末梢血循环情况,以及有无复合伤。
⒉诊断按照伦勃氏法、“三度四分法”、烧伤严重度分类法明确具体的伤情诊断:⑴轻度烧伤:Ⅱ0<5%TBSA;本类型烧伤可在门诊治疗。
⑵中度烧伤:Ⅱ0≥5%TBSA,Ⅲ0<5%TBSA;⑶重度烧伤:Ⅱ0≥15%TBSA,Ⅲ0≥5%TBSA;⑷特重度烧伤:Ⅱ0≥25%TBSA,Ⅲ0≥10%TBSA。
⒊同时安排适宜的病床或急送诊疗室抢救。
⒋常规检查项目:血分析及C反应蛋白,小便常规,大便常规,主要病毒感染的免疫标志物,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X光片,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⒌有吸入性损伤表现者,按《吸入性损伤诊疗指南》治疗。
⒍电烧伤者,特别注意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变化,并急行相应检查。
⒎化学烧伤者,特别注意肾脏情况,急查小便,观察有无异常⒏烦躁、哭闹者,可选用鲁米那钠1~3mg/kg或非那根1mg/kg;1岁以上者,可选用吗啡0.5~1mg/kg镇静止痛。
⒐补液治疗⑴轻度烧伤者,不需补液。
⑵中度以上烧伤,即使暂无休克表现,也需按照烧伤补液公式计算进行补液。
⑶已有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者,立即行休克复苏(见“烧伤休克急救指南”)。
上述⑵、⑶步骤应在判断伤情后立即实施。
⒑轻度烧伤或病情稳定者,行创面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操作规范”);否则,待病情稳定后清创。
清洗(创)前均应常规取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⒒全身抗感染⑴轻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
⑵轻度烧伤伴轻度感染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感染较重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⑶中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⑷中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⑸重度或特重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⑹重度或特重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或特殊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⒓外用药物⑴防治感染—百多邦或阿米卡星,严重感染可选用磺胺嘧啶银、磺胺米隆;⑵浅度创面—喷尔舒,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金因肽);⑶深度创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
注:金因肽、贝复济因作用机制基本相似,可以互换使用。
⑷陈旧性、难愈创面—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金扶林)。
【住院期间的诊疗】⒈常规监测项目:生命体征(>5岁且创面>10%者需监测血压),体温,神智反应,进食、有无呕吐与腹部情况,末梢血循环情况,血液分析及C反应蛋白,小便常规、比重及量,大便常规与隐血,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X光片,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⒉住院病人环境要求:洁净,通风良好,室温、湿度分别控制在22~26℃,40%~50%。
重度、特重度患者入住特殊烧伤病房时,要求洁净度100%,室温、湿度分别控制在30~35℃,55%。
⒊补液治疗⑴休克尚未纠正者,按照《烧伤休克急救指南》处理;⑵休克已纠正,进食未恢复正常者,根据监测指标,补充需要的质和量;⑶除上述情况外,鼓励患者进食,轻度烧伤者不补液。
⒋感染或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疗⑴全身感染或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血培养阳性;②血液炎症介质检查如CRP、内毒素、TNF、NO等阳性;③全身中毒反应明显。
⑵创面感染的诊断标准:①肉芽组织黄、黑色、霉菌斑,糜烂或老化,创周红肿,疼痛;②脓液多、味奇臭或异臭;③创面细菌指数大于105。
⑶抗生素的应用:①根据“11”点的原则选用抗生素;②根据血培养、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的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和调整抗生素;③局部治疗,参见“创面处理”部分。
⑷抗炎治疗:①选用抗炎症介质的药物,如:丙种球蛋白、抗TNF-α单抗(类克);②激素治疗,可选用地塞米松等;③呼吸支持;④血液净化。
⒌营养、支持治疗⑴指征:①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营养指标低下;②中重度烧伤中期(负氮平衡期)及创面愈合期(营养需求期)。
③全身感染或炎症反应综合征;④创面血供不良、肉芽老化、愈合速度慢。
⑵方法:①胃肠内营养。
经计算所需营养成分和量后,经口或鼻饲补充。
可选用我院配制的营养膳食、营养液或要素饮食,如肠内营养粉剂、肠内乳剂等。
②静脉营养:小儿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
③其他:各种维生素制剂、重组人生长激素等。
⒍住院创面处理创面处理可根据面积、深度、有无感染、是否住院、烧伤伤情进展等情况,选择包扎、暴露、半暴露、湿敷、浸浴、手术等方式(详见“烧伤创面常用治疗操作技术规范”)。
(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处理,参照本部分实施。
)⑴休克期①创面暴露,抬高肢端,远红外烧伤治疗机或TDP照射;面积不大者,可外敷湿性敷料;②视部位和渗液情况,每日用1~5%聚维酮碘消毒创面;③以生理盐水清洗后,视创面面积、深度、有无感染,选用上述外用药物;④如系大面积、深度烧伤(含电烧伤),在有效抗休克治疗、病情稳定,以及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行创面坏死组织清除(含削痂、磨痂术)、减张、VSD安置术、皮肤(自体、异体、生物皮)或皮瓣移植术。
⑵创面回吸收期①创面暴露,抬高头部(肢端),每4小时翻身,远红外烧伤治疗机或TDP照射;面积不大者,可外敷湿性敷料;②视部位和渗出情况,每日用1~5%聚维酮碘消毒创面;③以生理盐水清洗后,视创面面积、深度、有无感染,选用上述外用药物;④如系大面积、深度烧伤(含电烧伤),在病情稳定、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行创面坏死组织清除(含削痂、切痂、截肢术)、减张、VSD安置术、皮肤(自体、异体、生物皮)或皮瓣移植术。
⑶溶痂脱痂期①创面暴露,每4小时翻身,视创面大小以远红外烧伤治疗机或TDP照射;面积不大者,可外敷湿性敷料;②视部位和渗出情况,每日用1~5%聚维酮碘消毒创面;③以生理盐水清洗后,视创面面积、深度、有无感染,选用上述外用药物;④痂壳松动、积液(脓),或拟行手术修复,准备创面时,行半暴露或湿敷、浸浴疗法;⑤如系大面积、深度烧伤(含电烧伤),在病情稳定、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行创面坏死组织清除(含切痂、剥痂、截肢术)、VSD安置术、皮肤(自体、异体、生物皮)或皮瓣移植术。
⑷创面愈合期①选用金因肽、贝复济、金扶林等促进愈合;面积不大者,可外敷湿性敷料;②紫草油等油剂保护创面;③止痒药物防止搔抓创面;④深度创面者,创面愈合后加用弹力套(衣)等预防瘢痕增生。
⑸烧伤植皮围术期①术前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胸片,近期创面渗液培养+药敏。
②术前准备:●全身准备—控制全身感染或重要脏器功能至相对正常,将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提升至满足手术要求。
●创面准备—半暴露或湿敷、浸浴疗法,金因肽、贝复济、金扶林等药物外用,VSD安置术。
●供皮区准备—包括头皮剃发、胸部、腹部剃毛,消毒,包扎等。
●医患沟通—术前谈话内容应充分、完备,且告知两种以上的治疗(手术)方案和手术并发症,使家长完全理解并选择所提供的治疗(手术)方案,继之由监护人签字。
⒎主要并发症的处理⑴诊断:根据生命体征、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内分泌代谢等异常表现确定。
⑵诊断明确后,与相关专业科室协同治疗;⑶做好医患沟通,使家长充分理解并发症的发生并配合治疗。
【出院诊疗与随访】⒈创面愈合或术后1~2周出院。
⒉残余创面未愈合者,继续门诊换药治疗至愈合。
⒊常规嘱患者出院后2~3周,专科门诊定期随访。
⒋随访内容:⑴创面愈合情况,是否需要继续换药,或再次入院行创面修复手术;⑵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情况,是否需要临床干预;⑶评估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后对患儿生理、心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干预。
⒌门诊查视患者,如⑴创面搔痒者,开具炉甘石、樟脑霜剂等止痒药物防止搔抓创面;⑵创面干燥者,开具紫草油等油剂保护创面;⑶瘢痕增生者,依据程度不同,选用弹力套(衣),康瑞保、丹芎瘢痕涂膜外敷,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微晶磨削,同位素敷贴等方法防治;⑷病理性瘢痕生长半年(头面部、关节部位3月)以上,经保守治疗如无缓解,致外貌、功能受损者,建议行整形手术治疗。
⑸色素异变者,建议择期予以激光治疗;特殊情况者,可予整形手术治疗。
⑹出现生理发育异常,建议在儿童保健科和或其他专科诊治。
⑺出现心理发育异常,协同心理科进行治疗。
注:主要参考文献:《黎鳌烧伤学》、《小儿外科学(第3、4版)》第二节先天性唇腭裂【入院处置】⒈询问病史及全面体检,特别是注意有无心脏等其他脏器畸形征象。
⒉安排适宜的病床入住。
⒊常规检查项目:血分析、凝血四项、大小便常规、主要病毒感染的免疫标志物、肝肾功能、胸部X光片、心电图、腹部B超、疑先天性心脏病者行心脏彩超检查。
腭裂患者行术前肺功能检查,3岁以上行术前语言评估。
【入院诊断】临床分型依据《小儿外科学(第四版)》。
⒈先天性唇裂⑴单侧唇裂:①隐性唇裂:皮肤完整,肌肉断裂。
②Ⅰ°唇裂: 唇红裂开。
③Ⅱ°唇裂:唇红至鼻孔前缘(鼻槛前缘)裂开。
④Ⅲ°唇裂:唇红至鼻底(可伴牙槽嵴裂)裂开。
⑵双侧唇裂:①双侧隐性唇裂:双侧皮肤完整,肌肉断裂。
②双侧不完全性唇裂:双侧唇红至鼻孔前缘(鼻槛前缘)裂开。
③双侧完全性唇裂:双侧唇红至鼻底(可伴牙槽嵴裂)裂开。
④双侧混合性唇裂:一侧为不完全性裂,一侧为完全性裂。
⑶正中唇裂:上唇正中部分裂开。
⒉先天性腭裂⑴隐性腭裂:软腭中线肌肉或硬腭部分骨质缺如。
⑵Ⅰ°腭裂:又称腭垂裂。
为悬雍垂裂开。
⑶Ⅱ°腭裂:软腭及部分硬腭(切牙孔后部)裂开。
①浅Ⅱ°腭裂:悬雍垂至软腭裂开。
②深Ⅱ°腭裂:悬雍垂至软腭、部分硬腭裂开。
⑷单侧Ⅲ°腭裂:悬雍垂至硬腭(切牙孔前部)以至单侧牙槽嵴裂开。
⑸双侧Ⅲ°腭裂:悬雍垂至硬腭(切牙孔前部)以至双侧牙槽嵴裂开。
⒊唇腭裂⑴单侧唇腭裂:可分完全性与不完全性。
⑵双侧唇腭裂:可分完全性与不完全性。
【术前准备】⒈指导用汤匙喂养患儿,使患儿习惯于此种喂饲方法。
⒉可制备金属唇弓,以便手术后使用,减少伤口张力。
⒊核查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确认有无手术禁忌证。
防止呼吸道感染。
⒋制定手术方案和替代治疗方案;⒌面部正位、左右侧位、仰位照相。
⒍术前谈话内容应充分、完备,并告知两种以上的治疗(手术)方案和手术并发症,使家长完全理解并选择所提供的治疗(手术)方案,继之由监护人签字。
【唇腭裂整复术】详见《唇腭裂整复术操作规范》。
【术后处理】⒈麻醉清醒、术区无活动性出血,无呼吸道梗阻征时,送回病房。
⒉密切观察术区有无活动性出血和呼吸情况,防止呼吸道梗阻;防止术区碰撞受伤。
⒊<1岁患儿在麻醉清醒过程中慎用镇静剂,尽量避免使用冬非等强力镇静剂。
⒋常规以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2~3次/天,减轻咽喉部水肿和分泌物;以麻黄素、洁霉素液清洗滴鼻2~3次/天,保持鼻腔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