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答案(最全版本)

科学三年级上答案(最全版本)
科学三年级上答案(最全版本)

第一单元

第一课科学是…

2、一位可以发明很多很多关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家。

第二课做一名小科学家

地球有吸引力。降低重心,保持平衡。

单元测试

一、1、好奇心2、暂时记忆能力3、琴纳

二、√√×√三、答:居里夫人、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诺贝尔。

四、答: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实验证明、试验成功获得结论

五、答:我查过蚂蚁搬粮食、我拆过玩具六、答:我想做航天探索方面的研究。我想做海洋探索方面的研究。

我想做军事探索方面的研究。

我想做环境探索方面的研究。

我想做气候探索方面的研究。

第二单元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日期:9.24

1

2、

第二课校园里的植物

2

我认为,植物的共同特征是:有茎、叶、种子、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能长大、要呼吸、能进行光合作用。第三课校园里的小动物

我观察的小动物:蝴蝶

我认为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能够繁殖、生长、呼吸、吃东西、运动等。

3

第四课动物植物和人

1、兔子、萝卜

兔子会长大,萝卜

运动需要水不会运动

吃土壤

呼吸……

……

4

2、

3、

单元测试

1、珍古德

2、能长大、会死亡、需要营养、会繁殖

3、

5

三、1、动物:牛、兔子、鸡、鸭、鱼。

植物:小草、花、松树、柳树、杨树。

2、需要水、阳光、会繁殖。

3、天上飞:家鸽、鸟、蜻蜓。

地上跑:斑马、螳螂、象、熊猫。

水里游:蛇、乌龟、鱼、青蛙。

第三单元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

1、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2、小草喝水实验

原水面高度 10 厘米

水面下降说明:水分被小草吸收了,说明生命需要水。

第二课观察水

我观察到的水的特点

6

水是透明的,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我们小组在运水比赛中所用的方法:

把装水的桶放在高处,高桶放在低处,将管子的一端放在水桶,另一端先用嘴吸一下,当看到水流出管子后,将其放入空桶中。第三课神奇的水

7

我关于其他溶解问题的研究。

猜测:与水的流动和温度有关

实验设计:1、用玻璃棒搅动水

2、用酒精灯给水杯加热

记录表

8

我的结论:溶解与水的温度和水的流动有关。

4、我概括的水的特点。

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水具有表面张力、压力和浮力,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四课地球上的水

我家乡饮用水的来源:地下水

我家乡饮用水的质量:一般

水源是否被污染了:轻微污染

污染来自:生活垃圾、工业污染等

我对保护家乡水源的建议:不乱扔垃圾、少用农药化肥、节约每一滴从我做起。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一、??√?√

二、BCDAA

三、1、鱼虾死亡2、人类3、节约用水

9

四、编写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语

1、为了你,山清水秀;有了你,地久天长!

2、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3、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4、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5、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

6、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7.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8.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9.水是生命之源,浪费水就是扼杀自己的生命。

10.别让孩子知道的鱼类只有泥鳅。

11.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

1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4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1、常见材料

1.我所知道的天然材料及用途。

10

11

我所知道的人造材料及其用途

我观察的物品所用材料的记录

石油是怎么做成塑料的?沙粒如何做成玻璃?羊毛如何加工成毛衣?人们如何开发铁矿?木材还可以运用于哪些行业?石材如何加工和制造?

第二课纸

4、金属

1、我认为金属的主要性质有:

12

2、我选用金属材料的理由

5、塑料我认为塑料具备的优点:

13

单元检测P16

一、填空

1、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2、木材废纸稻草旧棉布

3、尼龙石油

4、加热敲打砂纸磨

14

表面有光泽传热好易变形

5、不易变形

二、排序

2 4 5 7 1

3 6

15

四、问答

1、木材、石料、羊毛、棉花、麻纸、铁、沙粒、石油、尼龙

2、牢固程度、毛边、吸水性、透明度

3、书法、绘画、装饰、保存重要文件

17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

第一课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1、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2、冬虫夏草真的是冬天变成虫?夏天变成草吗?

3、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18

第二课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19

单元测试P18

一、填空题

1、起点

2、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3、①在仔细观察活动中

②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怀疑

③在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

4、你为吹泡泡配制的溶液配方:水加洗洁精,比例是4:1

二、画图题

20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1课《定位置》 (2) 第2课《辨方向》 (6) 第3课《看地图》 (11) 第4课《物体的特征》 (15) 第5课《物体的分类》 (18) 第6课《材料的性质》 (25) 第7课《身边的材料》 (29) 第8课《蜻蜓与麻雀》 (32) 第9课《鲫鱼与青蛙》 (38) 第10课《壁虎与小猫》 (41) 第11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45) 第12课《海洋生物》 (48)

第1课《定位置》 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位置的感性都能够可观,但不能够表述位置,所以,本节课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动物情境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出示一排小动物) 老师最喜欢的排在第3个,是谁呢?(两种答案) 你是怎样数的? (课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我是从左往右数的,我最喜欢

(小青蛙) 对了,像这样一排小动物,只要告诉你是从左往右数第3个,马上就知道是小青蛙了! 2、小动物们知道我们今天在这儿上课,又跑来了好多。(出示)一排、两排、三排,多整齐呀! 现在第3个还是小青蛙吗?(只有小青蛙吗?) 那小青蛙的位置应该怎么说呢?同桌商量商量。①学生说位置,多种。(卡片出示)我越听越糊涂了,小青蛙只有一个呀,怎么有这么多的说 法呢?(方向不同) ②哦!那第2排第3个(出示卡片)是怎么看的呢? (2-3生说,师领、同桌、完整地说)所以小青蛙排在第2排第3个。 ③我们按照这样的观察方法来看看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师说生答3个,你是怎么看的) ④你喜欢的小动物排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3名学生) 3、我们知道了第2排第3个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的,那这些(指其他的说法)又是怎样看的呢?(生说) 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 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4、小朋友看,当只有一排小动物的时候,我们只要说从左往右第几个就可以了,让出现几排动物的时候,就要用第几排第几个(板书)来表 示小动物的位置。 活动2【活动】教室里的位置 1、小朋友在教室里也有自己的位置。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板书)谁来介绍一下?(第4组3名学生回答) 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呀?(生说)所以他就在第4组第1个,他是第4组第2个,他是第4组第3个, 那后面呢?(4.4;4.5)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集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打开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列举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简单分类。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作用。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与标本,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提问:图片中您瞧到什么?想到什么? 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 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 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 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 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 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您能把它们找出来不?

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瞧瞧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 三、这就是什么? 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就是什么? 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 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就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就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与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与范围。 四、“白雾”从哪里来? 导入:出示冰棍。 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您有什么发现? 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您认为这些“白雾”就是从哪里来? 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就是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就是以学生们经常能够见得到的冰棍周围的白雾现象作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测。从而引出要想知道自己猜测就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的结论。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您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您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归纳:您的猜想正确不?讲讲您的理由。 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就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五、纸锅也能烧水不?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您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您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 知识点

粤教粤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点 第一课身边的土壤 1、土壤存在于田野里、马路底下、房子底下、小河边等 地方. 2、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 土壤,土壤土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的生存的基本。 4、不仅植物的生长在土壤中,还有很多的其它生物存在于 土壤中。 5、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虫子的卵、冬眠的虫子、昆虫的 尸体等. 6、土壤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物质。 拓展知识: 1、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土壤,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土壤。 2、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3、土壤中生活着狐狸、蜘蛛、蜈蚣、野兔、田鼠等动物,也生活着月季、玫瑰、大豆、番茄等植物。

第二课土壤的组成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沃土,土壤里有大有小的颗位,把 一些水倒入装有土壤的杯子,可以把大大小小的颗粒 分开。 2、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别是沙砾、黏土、沙、 空气、水、腐殖质等。(土壤是由土壤颗粒(矿物质〉、 动植物残体(腐殖物)、水、空气等组成〉 3、把小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 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沙砾等。4、在烧杯中加半杯水,放入一些土壤进行观察,然后充分 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上面的是黏土层,秘滑、细腻;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石于沉积,上沙砾层, 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5、另取一个烧杯,放入一些土壤,盖上盖子,将其放在 阳光下晒一晒,发现烧杯盖上有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6、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 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7、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 多的是壤土;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 8、在种花生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大树底下的地里找到 了黏土;在种玉米的地里找到了壤土。 第三课土壤与植物 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 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 等。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 表面有纹路 不太重 能削得动 锯了以后有锯末 能浮在水上…… 二、哪种材料硬 4、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材料的硬度越大 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 就表示它比较硬 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 7、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 8、金属的特性 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三、比较韧性 10、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 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1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塑料的柔韧性最好。 12、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 塑料条的韧性最好 弯曲程度最大。 13、塑料的特性具有 不易分解、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质轻、重复利用性、防湿、等特点。 四、它们吸水吗 14、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由于材料组织结构间的空隙形成毛细现象造成,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5、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6、世界上第一张纸是我们中国的蔡伦制造的。所有的纸都有纸纤维。 17、古代造纸过程:割草伐木、烹煮、浸沤制浆、舂捣打浆、纸模抄纸、晒干成纸。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18、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 纤维长短不同 光滑程度不同 等。 五、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 沉浮 是不同的 20、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 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无关。 21、木头的特性 质轻 、比较坚硬 、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 、能浮在水上 、具有承重力等。 22、木头的特性究竟有哪些:木头可以做家具和筷子 说明它是比较坚硬的 能够做梁柱 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 用木头造船 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 用树的枝条编筐 说明它有一定的柔韧性。木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具备质轻、有较高强度、容易加工之优点且某些树种纹理美观 24、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 标准是这种材料能否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同种材料间一般不能划出痕迹。、 六、砖瓦和陶器、瓷器 26、砖的主要用途是 砌房子 陶瓷的主要用途是 做生活用品 。 27、砖是用 黏土 烧制而成的。 28、陶瓷是用一种 特殊的黏土 制造的 也必须经过烧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它是(一年生植物)。 21、动物、植物都是(生物)。 2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24、拓印树皮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25,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26.(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27.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知识点

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2、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蚂蚱、蟋蟀、蚯蚓)等。 4、土壤中有(水、空气、大小不同的颗粒、腐殖质)等。 5、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城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6、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7、(沙质土)更适合种花生,因为它更疏松。 8、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9、粘质土宜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 10、壤土土质松细适中,春季升温校慢,保水保肥较好,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11、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等。 12、最适合做陶器的是(黏质土),除了陶瓷,生活中还有许多工艺品是以土为原料制成的 13、因为红砖的制作原料是(黏质土),使用红砖就避免不了大量地消耗土地。粘土属于耕地,为了保护珍稀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我国很多地方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 14、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土壤颜色也很(丰富)。 15、黑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红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紫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四川盆地是紫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16、(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表层,就像地球的“皮肤”,但这层“皮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据估算,形成1米厚的土壤,要上万年的时间。 17、土壤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来源。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土壤对于人类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18、食物为人的身体生长和发育(提供营养),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19、饺子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饺子由(皮)和(馅)组成。 20、不同食物里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等,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等。 21、(糖类)既是生物体重要的机构物质,也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食物:馒头、红薯、土豆等。 22、(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食物:肉类、鱼类等。 23、(脂肪)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4、(维生素)也是一种有机物。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食物:蔬菜、水果等。 25、用(碘液)可以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黄褐色的碘液遇到淀粉会变成蓝紫色。 26、食物进人人体后,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经过(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才会被人体吸收。2、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系列消化器官。 27、(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28、(胃)通过蠕动,使食物与胃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 29、(小肠)通过蠕动,促进大部分食物的消化,并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6、大肠通过蠕动,吸收一部分水和无机盐。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30、从出生的一刻起,我们就离不开(呼吸)。人体通过(呼吸)过程来获取活动所需的空气。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新编复习提纲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1定位置 1、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就要知道它在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方位,距离有多远。 2、我的位置:(1)第几排第几列(2)前边是?(3)左边是?(4)右边是?(5)后边是? 3、位置“接力”活动方法:在教室内先确定一名同学,再通过方位词的描述来确 定另一名同学的位置。 4、达利船长是怎样知道船的位置的? (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确定方向,再利用航海图上小岛的位置就可以确定船的位置了。) 2 辨方向 1、人们用“东”、“南”、“西”、“北”来表示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2、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背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西,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3、一天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8时,太阳在东;10时,太阳在东南;12时,太阳在南;14时,太阳在西南;16时,太阳在西。 4、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如:太阳在东,影子就在西;太阳在东南,影子就会在西北。 5、太阳越高,影子就越短,太阳越低,影子就越长。12时,物体的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时物体的影子长些。 6、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哪些?(看太阳辨方向;利用指南针辨方向;利用北极星辨方向等) 3 看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地图名称、方位、图例和比例尺。 (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人们用符号表示建筑、道路、河 流等,这叫做图例,图例一般放在地图的边角上。) 2、为什么一幅小小的地图能表示很大的一个地方? (因为地图是根据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的图形,所以能表示很大的一个地方。)3、地图有什么用途? (地图广泛地应用于军事、旅游、探险、交通等方面。利用地图可以找到最合理的 行动路线。) 4、古代地图较简易,不够准确;现代地图更加准确!掌上电脑的电子地图,是最先进的电子地图,地球仪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图。

粤教粤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土壤》知识点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土壤》 第一课身边的土壤 1、土壤存在于田野里、马路底下、房子底下、小河边等地方. 2、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土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的生存的基本。 4、不仅植物的生长在土壤中,还有很多的其它生物存在于土壤中。 5、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虫子的卵、冬眠的虫子、昆虫的尸体等. 6、土壤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物质。 拓展知识: 1、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土壤,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土壤。 2、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3、土壤中生活着狐狸、蜘蛛、蜈蚣、野兔、田鼠等动物,也生活着月季、玫瑰、大豆、番茄等植物。 第二课土壤的组成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沃土,土壤里有大有小的颗位,把一些水倒入 装有土壤的杯子,可以把大大小小的颗粒分开。

2、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别是沙砾、黏土、沙、空气、水、腐殖质等。(土壤是由土壤颗粒(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殖物)、水、空气等组成〉 3、把小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沙砾等。 4、在烧杯中加半杯水,放入一些土壤进行观察,然后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上面的是黏土层,秘滑、细腻;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石于沉积,上沙砾层,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5、另取一个烧杯,放入一些土壤,盖上盖子,将其放在阳光下晒一晒,发现烧杯盖上有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6、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7、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壤土;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 8、在种花生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大树底下的地里找到了黏土;在种玉米的地里找到了壤土。 第三课土壤与植物 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2、沙质土非常疏松,最适合种植花生。 3、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 性也不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

课题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2.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3.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猜猜看里面都有什么?(生边摸边说)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既平凡又神奇的物体,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目标。 二、新授 1.自学:我们知道的材料一部分 找出六种最常见的材料,你们知道它们的特性吗?试着分别用适当地词语描述它们。 (师分组。一组汇报一种材料) 汇报后,教师总结归纳其特性 2.小调查: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讨论后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 校服扣子 拉链发夹 钥匙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三、当堂训练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观察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三年级上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科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水在温度下,会慢慢变成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3、空气有一定的,但是很轻。 4、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较。 5、风其实是由空气形成的。 6、当阳光明媚,天空只有少量的云时,是天,当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时,是天。 7、实验室里用来给水加热的仪器叫作,它的火焰温度最高。 8、用“蜡烛”和“塑料袋”来研究热气球的试验中,“塑料袋”是用来的,“蜡烛”是用来的。 9、天气的冷热程度可以用的高低来表示,需要用来测量。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20分) 1、“四季如春”指的是一个地方的气候概况。() 2、同一个地方一天中的气温是不会有变化的。() 3、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 4、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地下降。() 5、热气球能飞起来,是因为里面装的是热空气。() 6、溶解到水中的物质,就不可能再从水中分离出来了。() 7、空气流动的越快,风就越大。() 8、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 9、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也可以用来测量开水的温度。()

10、我们可以借助空气中轻小物体的飘动状态来间接知道空气的流动情况。 () 三、选择(共20分) 1、在玻璃杯里装一些水,几天后玻璃杯的水变少了,这是由于()的缘故。 A、水蒸发 B、杯子吸收了水 2、冰块在()的环境里会融化。 A、0℃以上 B、0℃以下 C、0℃ 3、温度计的正确观察方法是()。 A、平视 B、仰视 C、俯视 4、装有()的气球不能上升。 A、热空气 B、空气 C、氢气 5、把纸揉皱后,放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中,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B、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C、空气能流动 6、空气流动会形成()。 A、风 B、气泡 C、火光 7、玻璃中装满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还有(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8、在“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试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是()。 A、开始溶解的快,后来溶解的越来越慢 B、开始溶解的慢,后来溶解的越来越快 C、从开始到最后,溶解的快慢一样 9、通常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A、0℃ B、37℃ C、100℃ 10、在研究水结冰的试验中,给水位做上标记,是为了观察()。 A、水什么时候变成冰 B、水变成冰后,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C、水变成冰的温度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在哪里 第一课定位置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重点:准确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置身情境,研究位置。 (一)小动物情境。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出示一排小动物) 徐老师最喜欢的排在第3个,是谁呢?(两种答案) 你是怎样数的?(课件演示) ④你喜欢的小动物排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3名学生) 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4、小朋友看,当只有一排小动物的时候,我们只要说从左往右第几个就可以了,让出现几排动物的时候,就要用第几排第几个(板书)来表示小动物的位置。 (二)教室里的位置。 1、小朋友在教室里也有自己的位置。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板书) 谁来介绍一下?(第4组3名学生回答) 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呀?(生说) 3、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了,他在第X组第X个,是谁呀?(生说)向他学习!

4、说说你的位置;你呢;你说;……(指第2横行一个一个说)一个一个说下去,会说的轻轻地跟着说。(生说)怎么说得这么快呀?(生说规律) 哦,教师里的位置还有这样的规律呢!小朋友真了不起。 5、再找找你好朋友的位置,在哪里?(生介绍) 6、我们知道了“第几组第几个”也可以确定位置。 三、生活中的位置。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确定位置,一起去我家找找,好吗?(出示楼房)瞧!这是我住的那幢楼房,我家住在602(出示) 那这些邻居家的位置你知道吗?(生说) 真聪明,几零几也能确定位置,刚才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呀?(生说) 小朋友也可以去观察一下自己家的门牌号是怎样确定的!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确定位置,我们可以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几零几等等这样的话来确定位置。 五、拓展,电影院里的位置。 教学反思: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新的环境,新的课堂。只有创设宽松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成为创造者。教学一开始,用一个神奇的游戏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名研究的主题,这就使教学研究有了目的性。在辨认物体的环节,由于没有教师的过多限制,学生的自行探究更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和理解科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 第2课辨方向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中认识八个方向的正确位置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

粤教版《科学》三上期中测试卷 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表面皮肤();幼体生活在(),长大后生活在()。 2.壁虎与猫都生活在(),都能用()行走。 3.我国是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等多项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4.溶解的特点是()、()、()。 5. 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和()分离。 $ 6.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食盐大多数来自于()。 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但是壁虎就不常见。() 2.翠鸟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但是它不属于鸟类。() 3.壁虎的皮肤上有许多小鳞片。() 4.松鼠、猕猴都生活在森林里。() 5.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6.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紫色的。() ( 7.如果把冰糖研磨得像白砂糖一样,溶解在水中的速度就慢了。() 8.太阳下暴晒能分离浓盐水中溶解的盐。() 9. 分离沙和盐的方法就是晒。() 10.加热不一定能使溶解的盐分离出来。( ) 三、选择(每题3分,共24分) 1.青蛙生活在()动物。 A.水中和陆地 B.树干 C.树枝 2.老鼠属于()动物。 ^ A.哺乳类 B.爬行类 3.蛇生活在()中。 A.草丛 B.泥土 C.树干 4.海豚是()动物。 A. 爬行 B. 哺乳 C.软甲 5.李辉口渴了要喝糖水,爸爸讲蔗糖放入开水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是()。 A.使开水凉的更快 B.使糖水更甜 C.使蔗糖溶解得更快 6.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