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第十四章营养强化剂(终稿)
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

香精香料
总结词
香精香料用于赋予食品香气和味道,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 常见的香精香料有天然香精和人工合成香精。
详细描述
香精香料是用于赋予食品香气和味道的添加剂,能够改善食 品的感官品质,增加食品的吸引力。常见的香精香料包括天 然香精和人工合成香精,这些香精香料广泛应用于糖果、饮 料、调味品等食品加工中。
详细描述
乳化剂是用于改善乳浊液稳定性的添加剂,能够使油和水不易分离,保持乳浊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常见的乳化 剂包括卵磷脂、蔗糖酯等,这些乳化剂广泛应用于冰淇淋、人造奶油、蛋黄酱等乳浊液食品加工中。
03
营养强化剂的主要种类
维生素强化剂
01
02
03
04
维生素A
有助于维持皮肤、骨骼和视力 的健康。
维生素D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具有特定健康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如抗氧化剂、益 生菌等,将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
纳米技术应用于食品添加 剂
纳米技术可以提高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和生 物利用度,为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带来新的突 破。
新型营养强化剂的开发与研究
新型维生素和矿物质
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开发新型维生素和矿物质,如 维生素D、铁、锌等。
避免过量摄入
02
应避免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以免对身体造成负
担。
选择天然食品
03
尽量选择天然、未加工或少加工的食品,以减少食品添加剂和
营养强化剂的摄入。
05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 的未来发展添加剂
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开 发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成为趋势,如植物 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物等。
安全性评估流程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是一个严格的流程,包括急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以确保添加剂对人体无害。
食品营养强化剂课件

1
PPT学习交流
2
意义: (一)弥补天然食物的营养缺陷
除母乳以外,自然界中没有一种天然食品能满足人体的各种营 养素需要。例如,以长、面为主食的地区,除了可能有维生素 缺乏外,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偏低可能衫响食物的营养 价值。新鲜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其蛋白质和能源物质 欠缺。至于那些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质的乳、肉、禽、蛋等食物 ,其维生素含量则多不能满足人类向需要,尤其缺乏维生素C 。对于居住地区不同的人,由于地球化学的关系,食物可能央碘,或者缺硒。从此,有针对性地进行食品强化、增补天然 食物缺少的营养素,可大 k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人们的 营养和健康水平。
PPT学习交流
13
合成方法
• 1.赖氨酸的工业生产以直接发酵法为主,其次是酶法。直
接发酵法是利用微生物突变株,以淀粉水解糖、糖蜜、
乙酸、乙醇等为原料发酵生产L-赖氨酸。发酵培养基消
PPT学习交流
3
(二)补充食品在加工、储存及运输过程中
营养素的损失
•
多数食品在消费之前需要储存、运输、加工、烹调,
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在这一景列过程中,机械的、
化学的、生物的因素均会引起食晶部分营养素的损
失,有时甚至苣成某种或某些营养素的大量损失。
例如在碾米和小麦磨粉时有多种维生素的损失,而
且加工精度愈高,损失愈大,有的维生素损失高达
70%以上。又如在水果、蔬菜的加工过程中,很多
水溶性和热敏性维生素均被损失50%以上。因此,
为了弥补营养素在食品加工、储存等过程中的损失,
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在上述食品中适当增补一些
营养素是很有意义的。 PPT学习交流
4
(三)简化膳食处理,方便摄食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营养强化剂电子教材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电子教材项目六其他食品添加剂任务一营养强化剂食物为人类提供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但是营养物质未能全部被吸收,人体因缺少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导致身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健康。
在食物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营养流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视,强调合理膳食,同时也采取了在食品中添加强化缺少的营养物质来实现营养的全面均衡。
食品当中添加某些种类的营养物质,目前是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一、营养强化剂概述营养强化剂是指可以增加食品当中的营养成分而在食品当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物质。
营养素指的是具有特定生理作用,可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物质。
在食物中添加营养强化剂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食物在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造成的营养物质的流失;改变营养素的缺乏状况,在我国某些地区范围内,居民呈现出了营养素摄入水平低严重的甚至匮乏,通过强化可以适当的改善这种现象;补充和调整特殊膳食食品中营养素和其他成分的含量。
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不应该出现导致人群食用后营养素及其他成分摄入过量或不平衡。
二、常见的营养强化剂维生素类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物质,虽然微量但却是人体机能所必须的。
维生素的种类繁多,化学结构各不相同。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的脂质中,主要有维生素A/D/E/K四种,水溶性维生素包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矿物质类食品强化剂。
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胜利工程、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与其他营养素相比矿物质不能在体内生成,不能在体内消失。
不同种类的无机盐在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每日都有一定量的排出,此时,必须通过膳食补充,根据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分布、吸收及人体的特点,在我国范围内容易出现的钙铁锌的缺乏。
在某些特殊地区出现了碘硒等物质的缺乏。
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类营养强化剂。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
Page 2
营养强化食品何其多
盐:锌营养强化盐、钙营养强化盐、铁营养强化盐等 营养品、保健品:强化钙燕麦片、维他型中老年豆奶、高
钙营养米粉、高钙芝麻糊、高钙藕粉 大米是富硒的,色拉油有维生素A强化的 营养强化面包:包含3种维生素、4种矿物质
Page 3
第一节 概述
食品强化要符合营养学原理 营养强化剂的量要适当,应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 致于因摄取过量而引起中毒。一般强化量为人体每日推荐 膳食供给量的1/2-1/3为宜。
Page 12
使用营养强化剂的注意事项
营养强化剂应有较好的稳定性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加工、保存等过程中,应不易分解、破 坏或转变为其他物质,并且不影响该食品中其他营养成分 的含量及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Page 11
使用营养强化剂的注意事项
强化的营养素及强化的食品 所强化的营养素应该是在大多数人膳食中其含量低于所需 量的营养素,被强化食品应该是人们大量消费的食品。 例如: 美国强化的营养素主要是VA、VD、Fe、Ca、B族维生素等, 强化的食品主要是奶制品、面制品等; 我国碘的强化食品主要是食盐。
Page 8
第一节 概述
营养强化食品问题:
营养素是不是多多益善呢?
专家否定
安全问题?
不是太安全
Page 9
营养强化剂的作用
复原:补充食品加工中损失的营养素。如向精白米、面粉 中加入VB1、尼克酸,向水果罐头中加入VC。
强化:向食品中添加原来含量不足的营养素。 赖氨酸:面粉及小米中含量少,甘薯及马铃薯则含较多, 可向面粉中强化赖氨酸。 色氨酸:玉米中缺,而小米及马铃薯中较丰富,可向玉米 种强化色氨酸。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件——营养强化剂

先使生物吸收利用强化剂,然后再使生物生产富含该种强 化剂的产品
如:碘蛋、锌乳、硒米/茶
二、营养强化的意义
载体食物的消费覆盖面越大越好; 载体消费量稳定; 各种营养素的平衡;
`
在加工烹调中不发生明显变化; 保持食品的原有色、香、味; 成本低、技术简单。
五、营养强化的方法
生产前
生产中
生产后 生物学 强化
在原料中添加, 如:NaCl、面粉、大米 优点:覆盖面大、可接受性高 缺点:食品加工时,强化剂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一、什么是食用香精?
符合营养学原理,不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至于因摄取过量引起中毒。 一般地,强化量以人体每日推荐膳食中供给量的1/3~1/2为宜。
`
七、营养强化剂的分类
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类营养强化剂
强化剂的分类
维生素类营养强化剂
`
无机盐类营养强化剂
脂肪酸类营养强化剂
八、总结
营养强化剂的发展速度很快,在现实生产中不仅要根据各种营养强 化剂的性质和被添加食品的性质来选择合理的营养强化剂,而且添加时 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 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
二、营养强化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营养强化
1、几乎没有一种天然食品能满足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2、食品在烹调、加工和贮存等过程中往往有部分营养素损失;
产品 谷物
表1 食品加工处理后` 硫氨素(VB1)的保留率 加工处理方法 挤压烹调
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类:维生素A、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硫胺素盐酸盐、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
维生素a:常用于食品强化的维生素a有粉末和油剂两类,一般以视黄醇、视黄脂、棕榈酸视黄醇的形式添加。
β-胡萝卜素是在许多植物性食品中均含有的色素物质,既具有维生素a的功效,又可作为食用天然色素使用,是一比较理想的食品添加剂。
b族维生素:通常用于强化的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等。
1)硫胺素盐酸盐:通常多用于强化面粉(面包、饼干等制品)及牛乳和豆腐等。
本品添加后稳定性较差,损失较大,贮藏应置于遮光容器中,密封保存。
硝酸硫胺素稳定性比盐酸硫胺素高,添加于面包等食品中效果较好。
2)维生素b2:即核黄素,目前多用亲油性的核黄素丁酸脂,其用量1.75g相当于1g维生素b2;液体食品强化剂型为核黄素磷酸钠,其用量1.37g相当于1g 维生素b2。
本品对碱,特别是对光不稳定,使用时应予注意。
3)烟酸:亦称尼克酸、维生素pp或抗癞皮病因子。
可用于面包、饼干、糕点及乳制品等的强化。
维生素c:维生素c是常用的强化剂。
L-抗坏血酸除用于多种食品的维生素c强化外,还广泛用于防止氧化、保持鲜度及作为肉的发色助剂等使用。
主要用于强化果汁、而包、饼干、糖果等。
在桔汁中添加O.2~0.6g/kg,还具有提高制品风味的作用。
维生素E、卵磷脂、维生素C既是食品中主要的强化剂,又是良好的抗氧化剂。
人类的天然食物,几乎没有一种单纯食物可以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要,由于各国人民的膳食习惯,地区的食物收获品种及生产、生活水平等等的限制,很少能使日常的膳食中包含所有的营养素,往往会出现某些营养上的缺陷。
根据营养调查,各地普遍缺少维生素B2,食用精白米、精白面的地区缺少维生素B1,果蔬缺乏的地区常有维生素C缺乏,而内地往往缺碘。
这些问题如能在当地的基础膳食中有的放矢地通过营养强化来解决,就能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增强人体体质。
营养强化剂

强化剂的强化方法
1、在原料和必要食物中添加 2、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 3、在成品中添加 4、用生物学方法添加
5、用物理、化学方法添加
强化剂的添加形式
1、干式混合,添加片剂、粉剂。
2、制成溶液、乳剂或分散悬浮液后添加。
3、加入饮食器具中或加入食用的动、植物生长环境、条件中。
影响强化剂有效性的因素
例如:人乳化婴幼儿配方奶粉、宇航食品等的生产,即是使营养素达到某 一标准。
4、维生素化:向原来不含有某种维生素的食品中添加该种维生素 对钢铁厂高温作业的人,应在食品中强化VA、VB2、VC,可减轻疲劳、增强工作 能力; 对于接触铅的工作人员,由于铅可由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体内引起慢性或急性中 毒,应在食品中强化VC,可显著减少铅中毒。
总结
营养强化剂发展很快,在现实生产中不仅要根据各种营养强化剂的性
质和被添加食品的性质来选择合理的营养强化剂,而且添加时也要严格遵 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谢谢
THANKS
1、食品成分 2、强化剂的性质及添加方法 3、食品加工的工艺条件
4、食品消费前的贮运条件
5、食品的食用方法
保证强化剂有效性的的措施
1、强化剂的改进 2、添加各种稳定剂 3、食品的使用指导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 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2、强化营养素应该是人们膳食中或大众食品 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 3、应易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4、强化剂不应破坏必要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关 系。 5、添加的强化剂在正常的加工过程中和贮存 条件下性质稳定。 6、强化对象最好是大众化的、日常食用的食 品,如奶粉、主副食、调味品等。 7、没有必要将食物中缺乏的和在加工过程中 损失的营养素都进行强化补充, 8、以“缺啥补啥”方式使用强化剂,不如以 “平衡补充”方式使用强化剂效果好。
食品添加剂第十四章营养强化剂(终稿)

用于乳制品、婴幼儿食品、谷类支配、强化饮料、儿童口服液;
代谢特点
特点:
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会在新陈代谢中消失或转变成其它物质
人体每天都有一定排出量,故需每天从摄取足够量来补充 在体内不产生热量,属无热量食品成分 在食物中分布很广,一般均能满足机体需要,只是某些种类较 易于缺乏
缺乏原因
二、无机盐缺乏的原因
饮食传统
对于摄入植物性食物较多的人群 Ca、Fe等
+ -
OOC-CHCH2COONH3
+
白色粉末,无臭或稍有臭气,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乙醚;不
吸潮,不结块。
主要作为赖氨酸强化剂使用,也可用于清凉饮料及面包的调味
。故,可兼具强化和调味两种作用。
本品1.91g相当于L-Lys一克,或本品1.529克相当于L-赖氨酸盐 酸盐一克。
二、牛磺酸
二、牛磺酸
NH2-CH2-CH2-SO3H( -氨基乙磺酸),别名牛胆碱、牛胆素。
(三)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 (四)提高运输、携带和摄食的方便性;
(五)有利于食品的加工处理,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 (六)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如适合糖代谢机能有障碍的人群,即糖尿病患者的以木糖醇为甜 味剂的特种食品。
本课程教学进度
C14. 营养强化剂
§1.概述 §2.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 §3.维生素 §4.无机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体特殊需要
处于生长发育的婴幼儿、青少年、
孕妇、乳母 Ca、Fe、Zn等
环境条件
山区或远离海边的地区:I 贫硒地区:Se
应用示例
硒化卡拉胶
亚硒酸钠(NaSeO3)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机体抗氧化
作用有关,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我国每日膳食中Se供给标准
型
OSeO2 CH2OH O
O O O O
平衡,更不至于因摄取过量引起中毒。
一般地,强化量以人体每日推荐膳
食中供给量的1/3~1/2为宜
见赖氨酸部分 强化剂类型
强化剂的类型
营养强化剂发展很快,现在一种营养素的强化剂
可有多种产品形式,如:
Aa ── 氨基酸及其盐类 钙 —— CaCO3、CaHPO4、乳酸钙、葡萄糖酸钙、
柠檬酸钙、乙酸钙、活性钙
大米,面包、饼干、面条等食品中。
一般,用量约为2‰。如此,可将面粉蛋白质利用率提高到
71%。
注意:
在还原糖存在下加热则被分解,故在加热生产中可能损失 15%左右。所以,用赖氨酸强化了的食品,尤其是面包在食用前 不宜再切片烘烤。
赖AA-天冬盐
[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
H3N+-CH2CH2CH2CH2CHCOONH3
§1.AA
§2.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素,在机体内表现在:
主要作用——构成和修补肌肉组织 次要作用——调节生理机能、提供热量(10~15%)
.AA是构成protein的基本单位,也是其它胺类物质的前身。 组成protein的AA.有20多种,其中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 供给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 Leu(亮)、Ile(异亮)、Lys(赖)、Met(蛋)、Phe( 苯丙)、Thr(苏)、Trp(Try色)、Val(缬)[His(组)为婴儿
该种维生素
强化原因
二、食品强化的原因
由于食品产地、种类的不同 其中营养素的构成和含量不同,使得某些营养素在人们饮食中 长期处于缺乏状态I2,如:Se(克山病)、Lys。
食品烹调、加工、保存等过程中,营养素可能受到损失
如,食品中Vc,如烹调不当,损失率可达100%。
满足某些特殊饮食的需要
使食品中的某些营养素含量超过食品的标准水平,如:运动员 、海员、井下矿工、老人、婴幼儿。
达到同样目的(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用强化剂的代价
经济原因
成本低:
大大低于使用天然食物
如,Lys每日需要量为0.8g,如用猪肉来提供需150g左右才能 满足,其费用是用Lys强化的50倍左右
09.11<20¥/KG
原则
三、强化的原则和方法、剂量
(一)原则
依 据
--------营养强化的理论基础:营养素平衡 ------------
如:婴儿食品、饮料、罐头、焙烤制品、糖果、糕点
在成品中添加,即,最后工序中加入的方法
生产后 生物学 强 化
可减少强化剂在加工前的原料处理过程和加工中的损失,如:奶 粉、军用食品(压缩食品类)
先使生物吸收利用强化剂,然后再使生物生产富含该种强化剂 的产品
如:碘蛋、锌乳、硒米/茶
(三)强化剂量
符合营养学原理,不破坏机体营养
宠物的粮食。
§3.维生素
§3.维生素
一、特点和作用
特点
许多食物中都普遍存在,但含量分布差异很大
不能在体内合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贮存,必须从外界不断摄入
作用
具有调节人体各种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和健康 膳食中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引起代谢失调,生长停 滞,甚至进入病理状态。 因此,维生素强化剂在食品强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强化存在问题
六、存在的问题
除了在克山病地区用硒盐预防克山病和某些大城市较普遍地 用维生素A和D强化鲜牛奶以及全国强制地推广碘盐以外,整个食 品强化工业处于初级阶段。 婴幼儿配方食品比较规范化和质量比较有保证外,其他强化 食品大都以赢利为目的达不到改善营养的效果
载体食品选择不当
赖氨酸与谷类食品同时才有效
在当地居民的膳食调查的基础上,以“人体每日推荐 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为标准,评价居民的营养状况,确 定大多数人摄入量都低于标准的营养素为需强化的营养素
当地居民或特定消费群体大量消费的食品 符合营养学原理,不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至于因摄取 过量而引起中毒。按每日推荐供给量1/3~1/2为强化量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加工、保存等过程中,应有较好的稳定 性,且不影响其它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食品的色、香、味等 感官性状 营养强化剂应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VB1 —— 的盐类和衍生物10多种
因此,须了解和掌握不同产品形式的强化剂的功
能、特性,以便有效合理地使用它们
我国营养状况
四、我国人民的营养素摄入状况
由卫生部、农业部、公安部及国家统计局共同组 织的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人民 有如下营养素的摄入量没有达到要求:
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B2,Ca,Fe,Zn,Se。
赖氨酸盐酸盐
白色粉末,无臭或稍有特异臭,易溶于水(20℃时,0.4g /ml),几乎不溶于乙醇和乙醚;260℃左右熔化并分解,一般较 稳定,温度高时易结块。 碱性时在还原糖存在下加热则被分解,吸湿性强,且易吸收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盐,使用时难以处理。
使用范围
赖氨酸的使用范围、用量:
此类食品强化剂,作为粮谷类及其制品的强化剂,如面粉、
§4.无机盐
生长发育、视觉与上皮 细胞所必需,缺乏时生 长滞缓,发生夜盲症、 干眼病等疾病
仅存在于动物体内
§4.无机盐
一、作用、分类和特点
作用
构成机体骨骼支架的成分 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 参与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机体多种酶的组成成分
我国在05年提出,拟在2008 全面强化小麦粉
分类
常量(大量)元素(以%计): Ca、P、K、Na、S、Cl、Mg(7种) 微量(痕量)元素(以mg/kg计): Fe、Zn、Cu、I、Mn、Mo、Co、 Se、Cr、 Ni、 Ni、Sn、Si、F、V(14种)
,人体缺乏时可发生蛋白质代谢障碍和机能障碍。 在植物性蛋 白中一般含量较低,为小麦、大米等谷物蛋白中的第一LAA,此 类粮食作物因此而生物效价较低(见图表),故常作用粮谷类制 品的强化剂,成人每日安全需要量0.8g。 因赖氨酸含有二个氨基呈碱性,使用不便,生产中多使用赖 氨酸的盐酸盐
L-Lys盐酸盐
并非组成protein的AA,在人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 对促进婴幼儿、儿童的大脑、身高、视力等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 用。 成人机体,可由Met or Ile代谢的中间产物磺基丙氨酸脱羧形成, 但婴幼儿体内此种脱羧酶活性极低,合成有限。牛乳中几乎不含牛磺 酸,因此用牛乳喂养的婴幼儿,必须进行强化
用于乳制品、婴幼儿食品、谷类支配、强化饮料、儿童口服液;
§1.概述
一、定义、类别、目的
功能分类代码,16 位置 : GB14880 维生素
定
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天
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
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类
氨基酸
无机盐 脂肪酸
义
添 加 目 的
别
复原(restoration):补充食品加工中损失的营养素 强化(fortification):添加原来含量不足的营养素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将营养素提高到食品标准所规定的水平 维生素化(vitaminization):向原来不含某种维生素的食品 添加
+ -
OOC-CHCH2COONH3
+
白色粉末,无臭或稍有臭气,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乙醚;不
吸潮,不结块。
主要作为赖氨酸强化剂使用,也可用于清凉饮料及面包的调味
。故,可兼具强化和调味两种作用。
本品1.91g相当于L-Lys一克,或本品1.529克相当于L-赖氨酸盐 酸盐一克。
二、牛磺酸
二、牛磺酸
NH2-CH2-CH2-SO3H( -氨基乙磺酸),别名牛胆碱、牛胆素。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 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成分。
√ (一)改善食品及其原料的感官性状
增进色、香、味,改变质地──花色品种急剧增加。
√ (二)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防腐剂、抗氧化剂等,解决了加工与消费之间的时空差所带来的 污染、变质问题和资源的地域性问题。
强化工艺不合理 营养素的损失在热加工时被破坏
强化剂量不当
审批手续不严,市场管理不规,夸大宣传
强化与保健
强化剂与保健食品、营养补充剂的区别
以食物为对象和载体 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加入食物
── 前者:
食物和营养素品种的使用范围和剂量有特定限制 针对全民普遍存在的某些特定营养问题,如碘盐 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问题,如母乳化奶粉
强化状况
五、我国营养强化食品的市场情况
1986年11月14日,我国卫生部首次公布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 卫生标准(试行)》和《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可作强化营 养素仅11种。 1993年卫生部对原有的《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试行)》进行 修改,1994年6月8日发布实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94) 在1996年又进行了补充(GB2760—1996)。 至此,明确规定了可作为强化营养有31个(87种化合物),其中氨 基酸及含氮化合物有3个,维生素17个(24种化合物),微量元素10个 (59种化合物)以及γ-亚麻油酸,并进一步规定了使用范围、添加量及 卫生标准的实施细则。
1~3岁:20 g
3~6岁:40 g
OSeO3
OH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