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12摄影构图)
比较全的摄影构图法则(十四种)

⽐较全的摄影构图法则(⼗四种)三分法构图这种构图法则⼀直以来被各种风格的摄影师⼴泛地使⽤,当然,如果所有的摄影都采⽤这样的构图⽅法也就没有趣味可⾔了。
倘若适时地破坏三等分的原则,灵活地使⽤不平衡的构图,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画⾯。
下⾯就为⼤家介绍风光摄影中⼏种⽐较常⽤的构图⽅法。
摄影师在构图时,将地平线与三分线重叠,⽽画⾯中起伏的沙丘与三分线重叠的同时,突破了地平线的束缚,增强了画⾯的视觉冲击⼒。
⽔平线构图⽔平线构图⼜称⼆等分构图,就是把画⾯分成相等的两半。
这种分法可以为画⾯营造出⼴阔和横向延伸的氛围,同时也会因⽔平线位置的不同,表达出不⼀样的画⾯情趣。
⽔平线放在画⾯⼆分之⼀处,将画幅留给河⽔和天空。
这样的⽔平线位置充分地表现了天空的绚丽,同时也增强了画⾯的延伸性。
垂直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是利⽤垂直线的延伸感使画⾯更加紧凑,⽽且合理地利⽤这种构图⽅式,可以使画⾯富有节奏感。
利⽤横构图表现⾼低不⼀的树⽊,画⾯中的树⽊线条感⼗⾜,使画⾯显得紧凑⽽富有节奏感。
斜线构图斜线构图有助于为画⾯营造出富有活⼒和节奏的动感,是存在画⾯中的⼀条斜线。
当然,如果还想表现⼭峦远近的空间感也是可以选⽤此构图⽅法的。
图中的对⾓线将画⾯分成了两部分,强烈的对⽐使画⾯充满了视觉冲击⼒,⽽天空中冷暖⾊调的对⽐,让画⾯显得更有⽓氛。
留⽩处树与动物的剪影处于对⾓线上,使画⾯显得宁静⽽和谐。
曲线构图曲线能给风景增添圆润与柔滑的感觉,使画⾯充满动感和趣味性。
曲线的线条感让⼈从画⾯中得到优美与稳定的感觉。
流畅的线条给平稳的⼭峰带来了灵动感和韵律,让⼈们觉得它们仿佛是在演奏着⽓势雄伟的交响乐。
放射性构图这种构图⽅式主要通过向上下左右延伸开来的对象形态来表现⼀种开放性和⼒量感。
三⾓形构图从⼏何学中我们知道,三⾓形是最稳定的结构,运⽤到摄影的构图中,同样如此。
三⾓形构图是指画⾯上的拍摄对象所呈现的形态类似于三⾓形,或者⼏个拍摄对象的关系正好组成⼀个三⾓形。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摄影构图是摄影艺术的基础,是指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对画面元素进行合理布局和组织的过程。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使照片更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摄影构图有五个基本要素,即线条、形状、色彩、空间和节奏,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五个要素的意义和在构图中的运用。
第一个要素是线条。
线条在构图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画面的作用,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和曲线。
水平线会令画面产生宁静、稳定的感觉,垂直线则会给人一种高大、挺拔的感觉,对角线能够在画面中产生动态的张力,而曲线则会给人产生柔和、流畅的感觉。
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主题的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线条来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构图效果。
第二个要素是形状。
形状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可以是固定的、有规律的几何形状,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曲线、波浪等无规律的形状。
在构图中,合理运用形状能够营造出对称、平衡、动态、丰富变化等不同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第三个要素是色彩。
色彩在构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传达照片主题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氛围,还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
色彩的鲜明对比和色彩的深浅变化也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摄影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合理运用色彩的搭配和变化来丰富照片的表现形式。
第四个要素是空间。
空间是构图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它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产生远近、高低、大小等视觉错觉。
在构图中,摄影师需要合理利用前景、中景和远景来塑造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有立体感和自然感。
最后一个要素是节奏。
节奏在构图中是指画面中元素之间的关联和联系的规律,可以是大小、形态、颜色或者布局的对比和重复。
合理的节奏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有序,增加照片的观赏性和挑战性。
以上就是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线条、形状、色彩、空间和节奏。
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需要对这五个要素有所了解,根据照片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要素来构图,使照片更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摄影构图基础知识

摄影构图基础知识摄影构图是拍摄者创造美丽摄影的可靠工具,它可以使照片更有语言性,更有表现力,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即使在数码技术与视觉效果发展迅速的当下,摄影构图仍然是摄影师提升作品品质的根本知识。
什么是摄影构图?构图可以定义为将拍摄者拍摄的景象采用特定方式组合,以达到最大美感成效的过程。
在摄影中它可以指影像中的大体框架,如果拍摄者用好构图,能把现实的景物转化为有深度的照片,层次分明、蓝点引人入胜。
其中基本的构图方法有:一、视角。
拍摄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拍摄,比如正面、侧面、俯视和仰视,去发现不同的风景。
二、比例。
对对象的比例有着重要的作用,大的对象显得更具示意性,拍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比例,让作品更美观。
三、构图技巧。
构图技巧分为直线、弧线构图、对称构图、倒影构图、拾联构图等,拍摄者可以根据拍摄对象,创造有创意的作品。
四、空间元素。
空间元素有近、远、浅、深,这些空间元素影响拍摄者创作作品的美感,拍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拍摄方法,让作品更有深度。
五、光影。
光影是拍摄者创作的重要元素,阳光的强烈可以让作品更加美丽,月光柔和可以营造梦幻氛围。
六、色彩。
色彩是构图中重要的元素,有时色彩可以为作品增加很多情感,拍摄者可以根据现实场景,分析色彩的运用,创作出美丽而生动的作品。
摄影不仅仅是把事物拍下来,更要把景物安排的优美,结构的完美,以及色彩的运用,将事物表现得美妙到极致。
多种组合,让拍摄者在遵循摄影构图原则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掘出更多的可能性,创作出更多绚丽多彩的作品。
因此,掌握摄影构图基础知识,是摄影师提升作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拍摄者创作高质量摄影作品的基础。
摄影构图的法则

摄影构图的法则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3、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5、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小品式构图: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
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
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0、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
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新手必学的20个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

新手必学的20个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0.构图的定义《辞海》:“造型艺术”术语。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了解完了何为构图之后,马上进图正题吧。
1. 三分割法(英: Rule of Thirds)摄影的基本技巧之一,国也把它称之为“九宫格构图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将画面九等分,将主题元素置于线的交点之上,既突出主题,又能使画面更为舒适。
三分割法-例图1三分割法-例图22. 对称法(英: Centered position and Symmetry)对称是构图的基础手法之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左右对称适用于道路、建筑摄影。
上下对称适用于反射、倒影等情况。
上图可谓是三分割法和对称法的完美结合之作。
3. 突出前景营造深入感。
(英: Foreground Interest and Depth)将感兴趣的主体置于前景中,有效追加深入感,可以营造立体氛围。
例图1-1例图1-2上例的下图将石头作为前景,更突显出石头的质感。
例图2-1例图2-2上面的例子,仔细对比一下,下图的主题元素是不是更有立体感呢?4. 框中框构图法(英: Frame within the Frame)框中框构图法-例图1上图利用拱形门作为里面的教堂的图框,给人一种向里面延伸的立体感。
框中框构图法-例图2框中框不一定是人工的拱形建筑或者窗户,像上图就是有效利用了树干作为非完全封闭的Frame,带给人一种立体感。
5. 引导线构图法(英: Leading Lines)引导线有助于将看图的人的视线集中在最重要的元素上。
可以利用道路、墙壁、规则图形等作为引导线。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1上图有效利用地板图案上的线条作为引导线,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照片的主题元素--埃菲尔铁塔。
同时该图还采用了上述的左右对称法。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2如同上面的例图一样,引导线可以不必是直线,有时候曲线更有魅力。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摄影构图三要素一、摄影构图的三要素即:线条、形状、明暗(色调)。
1、线条“线条”是客观存在的视觉现象,线条是构成一幅画面形态的基本视觉要素,线条包含人或物可呈现形态的被摄体,它在构图中可以分割画面,体现面积,产生节奏,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线条的多种象征性的功能:粗线强劲,细线纤弱;曲线柔情,直线刚直;浓线重,淡线轻;实线静,虚线动。
垂直的线条,给我们的感觉是坚强、庄严、高大;横线却给人以宁静、宽广、博大;斜线预示着动感和一种纵深效果;曲线则象征着温柔、浪漫、优雅,会给我们一种非常优美的感觉。
2、形状在构图三要素中,形状是最基本的要素。
很多摄影佳作之所以获得成功,或是凭它单个被摄体的形状具有戏剧性效果,或是依靠几个被摄体的形状相互对比、衬映而引人瞩目。
但也有部分优秀作品中,物体的形状却又无关紧要。
所以艺无定法,无固定标准。
不管怎么说,对于摄影师来说,形状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值得花一番功夫去学习。
连续的点聚集成线条,而线条又能构成矩形、三角形、圆形,等不规则的形状。
⑴、直角矩形直角矩形在形态上与照片的框架近似,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包含其中,很多人为加工形成。
直角矩形放在照片框架中,有重复画面构成,给人以不自然、单调的感觉,所以构图形态中较少使用。
但也有很多作品使用,如拍摄窗户、电视屏幕等。
⑵、三角形相对直角矩形构图来说,三角形构图使用较多,三角形的线条少,是所有形状的基础,三角上窄下宽的形状使画面更具稳定感。
它也包含了对角线和棱角,因而具有动感效果。
⑶、圆形圆形在矩形画框中能突出主体,更强调视觉中心感,圆形因自身特点,使人们感觉有旋转运动的动态效果。
一幅作品中有圆形形状,很快可以成为视觉焦点,但画框中放一圆形构图又出现呆板现象。
摄影新手小白入门必懂的8点知识1、焦距越短,视角则会越广。
2、F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F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
3、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4、快门速度数值小,进光量越少。
《摄影构图》教案-培训课件演示 (一)

《摄影构图》教案-培训课件演示 (一)《摄影构图》教案-培训课件演示摄影构图是指通过摄影画面中元素之间的大小、位置、形状、颜色等关系,来表达摄影师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摄影构图技巧是摄影师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为了帮助摄影师学习掌握摄影构图技巧,我们特别准备了《摄影构图》教案-培训课件演示,以下是详细介绍: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常用的摄影构图技巧;3.学会运用摄影构图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4.能够通过构图的角度、比例和对焦等技巧来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基本概念和原则讲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色彩、光影、构图、线条、形状、质地和意境等;2.常用的构图技巧介绍10种常见的摄影构图技巧,如对称构图、三分法、黄金分割、大空间构图等,同时给出具体的案例;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员了解如何在实际拍摄中运用所学的摄影构图技巧,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培训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实际案例演示,让学员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掌握摄影构图的技巧和运用。
四、课程优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以下几个优势:1.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学员能够更快速地掌握摄影构图技巧和运用;2.以实例为主,让学员更真实地感受每种摄影构图技巧的差异和表现效果;3.教案结构合理,分点分布排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结论:《摄影构图》教案-培训课件演示对于提高学员的摄影构图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我们也将不断完善这一培训课程,让更多的学员掌握摄影构图技巧,取得更好的摄影作品。
构图之远、中、近景及特写

5
(一)远景:
从远处拍摄,着重表现整体环境和气氛 为目的的画面,人物和景物只起到点缀作 用。
6
7
8
9
10
远取其势,远景通常用于: *表现广阔气势; *强调整体,忽略细节; *表现大自然。
11
远景的特点:
(1).易于表现整个环境和总体气势,不利 于交代具体情节和细部。
(2).适合表现自然景观和群众活动场面。
23
中景侧重于表现: 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
的关系;
26
中景
27
中景
28
29
30
31
32
33
中景的特点:
1.集中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2.这是最常用的拍摄距离,既可以使人物 交流得到充分展现,又可以把不必要的环 境排除在画外。 3.它最大的优点是长于表现情节。
56
运用特写应注意的事项:
1.抓取最能揭示内心活动的部分: 眼睛 和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手是人的第二张脸” 2.要注重表现拍摄对象的特征及质感。
57
小结
“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你要想以“势”感人,就用远景或者全景; 你要想以“神”感人,就用近景或者特写; 你要想以“情节”感人,就用中景。
58
34
(四)近景:
近景是以表现人物的神态或物体的特征 为目的的画面。环境只是作为背景存在,突 出的是画面主体。
35
36
37
38
近景
39
近景
40
41
近景表现:
★表现对象的主要部分、面貌; ★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
面貌作细腻的刻画;
42
近景的特点:
1.表现人物的神情和精神风貌,表现人 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支点
当拍摄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 气势为主的大景别画面时,往往需
要在拍摄场景当中寻找一个事物或
者一个点,以起到统帅全局、结构
画面的作用,这个事物或者这个点
就是画面的支点。
•《长江万里图》 陈复礼摄
•《火焰山》 陈复礼摄
《沧海一粟》 郭艳民摄
•《人间》 徐力群摄
《霜叶红于二月花》 陈复礼摄
《Santa Monica Beach》 郭艳民摄
第六节 动
感
一、画面内部运动 二、画面外部运动 三、画内画外综合运动
一、画面内部运动
(1)利用快门速度的控制;
(高速快门,凝固运动瞬间;)
( 慢速快门,动体形成虚线条)
•《蛟 龙》
•《超人》 方树生摄
•《雪山冲浪》 罗更前摄
<Autumn in Central Park>
二、前景的作用
影视运动摄影中,加用前景加强动 感;
二、前景的作用
前景景物与主体、背景景物形成联 系或对比,表达主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二、前景的作用
填 补 画 面 中 过 多 的 空 白;
•《江雾》
•《清华园的历史》
<Ducks in Central Park>
•《水乡美如画 》 陶建秋摄
《Oxford in Spring》
•《河道弯弯》 郭勇坚摄
•《国魂》 鲍昆、凌飞、李川摄
•《饥饿的女孩》
•《过马路》 柯夏、王一波摄
•《对角线构图图例》
•《裸跑者》
对称式构图(4)
•《秋塘清趣》 钟大年摄
•《水乡怀想》 林森摄
序 言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
二、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当 中进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组 织成一个整体,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画面
形式,以求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
摄影构图的初级目的:最佳的画面形式
摄影构图的最终目的: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归
来》
二、画面外部运动
(3)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爆炸式画面”。
•《雏燕于飞》
三、画内画外综合运动
影视摄影中,体现为推、拉、摇、移; 图片摄影中,可形成“追随拍摄”的 效果。
•《幸福路上》
白植槟摄
/overseas/kb/kp.htm
•《战士之死》 罗伯特。卡帕摄
《赶鸭》
99摄影 杨威摄
•《发球》
郭艳民摄
<Little Bear>
<Little Bear>
《飞鸟》 郭艳民摄
•《巴特兹压倒罗纳尔多》
•《原子的达利》
哈尔斯曼摄
•/jcsy/symj-K1.htm
戴力群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4)光圈:大 光 圈;
•《路边的问候》 北京广播学院83摄影 韦大军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5)追随拍摄:
主体实,前后景成为虚线条;
•《瞧闺女》 詹耀福摄
•《出诊》 北京广播学院77摄影 岑传理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6)天气条件:
风、霜、雨、雪、雾等。
•《雾》
•《回娘家》 刘广辉摄
二、前景的作用
交代主观视点,拍摄主观镜头。
马克•吕布摄
三、框架性前景
加强画面的图案美; 突出主体; 遮挡后景中多余的事物。
《苏州东山启园一景》
•《伴儿》
•《秋荷朝雾隐白塔》
•《琉璃厂》
马克。吕布摄
•《构图》
梁国太 摄
<Howard Blanning>
《林肯纪念堂》
•《千秋业绩》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明暗对比
•《窗 前》
•《静夜的窗口》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色彩对比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线条引导人的视线
•《搅麦场》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框架性前景
•《竹乡》 段晓明摄
•《红棉帆影》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动静对比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运动对比
交代画面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渲染气氛; 与主体和前景中的事物构成特定主题。
三、背景的处理
(1)对于主题表现有意义;
<Father and Son>
•《冯巩》
牛群摄
•《咱们那时候》 北京广播学院 田广摄
《深圳。1985》
马克。吕布摄
《喜庆佳节》
伯伟摄 00函授
三、背景的处理
(2)在明暗和色彩方面要和主体有对比;
•《花卉素描》
黎照芳摄
《风•草》Linusyin摄
三、背景的处理
(3)背 景 要 简 化;
(画面简洁与否主要取决于背景简化的程度)
《Santa Monica Beach》郭艳民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角度:仰 拍 和 俯 拍;
光线:逆 光 照 明; 镜头焦距:长焦距镜头; 光圈:大 光 圈; 追随拍摄:主体实,前后景成为 虚线条; 天气条件:风、霜、雨、雪、雾 等。
(长焦距镜头,强化横向运动动感)
•《飞行抢救》
一、画面内部运动
(3)采用斜构图;
一、画面内部运动
(4)表现运动轨迹或运动附属物。
•《上学》
北京广播学院 仇绍强摄
二、画面外部运动
(1)影视摄影中,为推、拉、摇、移、升降;
二、画面外部运动
(2)图片摄影中,可晃动相机拍摄;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北京广播学院83摄影韦大军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1)角度:仰 拍 和 俯 拍;
《东校园教堂》郭艳民摄
•《牲畜交易》
王世龙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2)光线:逆 光 照 明;
•《逆光人像》
简化背景的方法
(3)镜头焦距:长焦距镜头;
•《性格赞》 张桐胜摄
《蜻蜓》
杨秋玲摄 00函授
《小女孩》
杨秋玲摄 00函授
•《友情》
•《红舞》
宋海晖摄
•《洪流滚滚》
刘春英摄
《穿梭》
孔艳铭摄 00美术
《打 铁》
肖扬摄 函授
《车流》
王琎摄 01电编续本
•《星雨》
卢振光摄
•《旱冰鞋》
•《夜行烛光》
•《网球被击》
•《毕加索》 哈尔斯曼摄
•《女芭蕾舞演员》
一、画面内部运动
(2)选用不同焦距的镜头;
(短焦距镜头,强化纵向运动动感)
画面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世界性语言 “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千言”
《悼亡灵》
鹿启海摄
•《乞丐》
三、画面要简洁
简洁可以突出主体 简洁可以带来视觉快感 绘画是加法 摄影是减法
•《第一乐章》 北京广播学院 王生摄
•《岁月》
薛国庆摄
四、画面的形式美
画框内的事物都是经过了我们重新组织 的事物 画面形式美感的强弱,完全不是“观念 问题”,而应是“条件、时间是否允许” 的问题 观察力、想象力是摄影师的必备能力
•《射 箭》
•《美国模范监狱》
布列松摄
第三节 前
景
一、前景的定义 二、前景的作用 三、框架性前景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前景的定义
前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 镜头最近的景物。
二、前景的作用
加 强 画 面 的 空 间 感;
《西校园七桥之一》郭艳民摄
《路边的问候》 郭艳民摄《西校园的教堂》郭艳民摄威尔斯摄二、陪体的作用
(3)陪体有时可以同时做前景。
•《讨价还价》 王新华摄
三、陪体的处理
直接处理陪体
间接处理陪体
直接处理陪体
陪体在画面内,偏重于“写实”; 位置:往往处在四边、四角等非优越性 位置; 色调、影调:明暗和色彩方面不会压过 主体;
形象完整性:往往不完整,只是保留足 以说明问题的局部。
摄影构图的两个规律
根据被摄事物的骨架结构 根据拍摄者的主观创作意图
•《伍迪.艾伦》
主体的面积
直接突出主体 间接突出主体
直接突出主体
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大 采用近距离拍摄或者长焦距镜头拍摄
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实”
间接突出主体
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小 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意”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为前景而前景”; 一般忌讳过大、过亮、过虚; 注意前景和主体的配合。
第四节 背
景
一、背景的定义 二、背景的作用 三、背景的处理
一、背景的定义
背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 衬和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
**背景运用的常见问题
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
二、背景的作用
《路旁偶拾》郭艳民摄
第一章 画面构成诸元素及其处理
第一节 主
体
一、主体的定义
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
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画面存在的基
本条件,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
通俗地讲,主要的被摄对象,想给观众
观看的主要事物,就是画面的主体。
二、主体的作用
表达内容的中心 结构画面的中心
一、画面要具有普遍性的主题 二、画面的形象表现力要强 三、画面要简洁 四、画面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