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 2。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对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对气体制取和性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化学知识,但对于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愿意动手操作,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2)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等基础知识。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改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讲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讲义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这一性质使得它在灭火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二氧化碳还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主要是因为该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且原料易得。
三、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通常采用“固液不加热型”。
这是因为反应不需要加热,且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
常见的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1)简易装置:由长颈漏斗、锥形瓶和双孔橡皮塞组成。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启普发生器:这是一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装置。
当打开导气管上的活塞时,酸液与固体接触,反应发生;当关闭活塞时,产生的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将酸液压回长颈漏斗,使酸液与固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2、收集装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收集装置一般由集气瓶和玻璃片组成。
收集时,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以保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较为纯净。
四、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装入药品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入药品先在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大理石(或石灰石),然后通过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
3、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知识总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制取与收集二氧化碳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3)实验装置:类似于制氢气的装置,因为实验室制取CO2是常温下用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得的。
(4)收集方法:因为CO2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检验方法:验证:把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这种无色气体是CO2。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CO2。
(6)注意: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原因是反应速率太快,不宜收集;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使收集的CO2气体中混有较多氯化氢气体;也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222CO H CO O H ===+,碳酸能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232CO O H CO H
③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O H CaCO OH Ca CO 2322)(+↓===+,利用此反应可以鉴定CO 2的存在。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作者:项鑫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19期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备受关注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具象化,从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习需要具备的思维有所了解。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明确此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对实验的运用进行研究,同时思考实验开展的具体改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有显著价值。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一)实验原理与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试管、烧杯、塑料膜、橡皮筋、温度计、蜡烛、二氧化碳发生装置、pH试纸等。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与设备:(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
(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现场。
2.实验操作:(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此时会看到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产生剧烈反应。
反应结束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气体泄漏,同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加热过程中,注意调整蜡烛的位置和火焰大小,保持试管内的液体均匀受热。
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并记录下pH。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一、实验内容的设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的内容,实验活动课中安排有大量的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以及性质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验活动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药品,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实验方法设计: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实验过程设计:(一)导入我准备一瓶碳酸饮料,打开饮料瓶盖,会有气泡出现,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气泡里气体的成分是什么?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应用这种气体?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
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因此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4、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5、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或者失败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4、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制取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书写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的化学方程式二、说教法1、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讲义及解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讲义及解析)知识点睛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二氧化碳为白色雪花状固体,俗称,常用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2〕化学性质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此反应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3〕用途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二氧化碳的制取〔1〕工业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拓展】CaO 易与水发生反应,大量的热,可用作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①药品:和反应原理:A、不选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导致收集到的 CO2不纯。
B、不选用稀硫酸,因为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C、不选用碳酸钠粉末,因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不方便收集。
〔Na2CO3+2HCl 2NaCl+H2O+CO2↑〕②实验装置实验室制取的 CO2 中常混有 HCl 和水蒸气,可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净化。
饱和 NaHCO3 溶液可除去 HCl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拓展】万能瓶的应用图 A :收集气体〔根据气体密度选择合适的进气口〕;图 B 〔短进长出〕:收集气体〔液体被挤入烧杯〕;图 C 〔长进短出〕:除去杂质〔气体充分接触液体〕;图 D 〔长进长出〕:既能除杂质,又能收集气体。
③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 A 、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精讲精练以下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 D、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 浓度是否过大的正确方法是〔〕A、带入一杯水B、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C、带入一支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D、带入一盏点燃的油灯如下图,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用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分级实验报告 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单 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学习CO 2的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性质实验仪器:锥形瓶、双孔橡胶塞、长颈漏斗、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
实验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内容与操作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⑴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加药品⑶收集几瓶二氧化碳气体⑷检验及验满大理石是_色的_体 稀盐酸是_色_体。
反应现象: 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可以用 检验时看到的现象: 验满时看到的现象: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步骤和方法(可用图示)现 象 结论或原理 1、 收集一满瓶500ml 的CO 2,然后再倒入一个内放燃着的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
_____蜡烛先熄灭,______蜡烛后熄灭。
CO 2密度比空气______, ____燃烧,____支持燃烧。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将其中一支试管静置。
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并与静置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进行对比。
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1、2ML 蒸馏水中滴入1——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为 。
2、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是 。
3、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是 。
1、石蕊溶液的颜色是 。
2、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第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取一支小试管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通入..CO ..2.气体..。
观察现象 石灰水_______ CO 2和Ca(OH)2反应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研习教材重难点▲教材知识研习知识点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
2.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吸收。
3.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图2-3-1所示:图2-3-1典例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2-3-2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A .发展和和利用太阳能B.植物的呼吸作用C.人和动物的呼吸D.含碳燃料的燃烧【解析】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对循环的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
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A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1.物理性质⑴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77g/L,比空气大。
⑶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大气压会溶解得更多。
升高温度,二氧化碳会溶解得少一些。
①打开“可乐”等饮料瓶时看到许多气泡从饮料中逸岀,就是因为压强减小了,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②喝“可乐”等饮料时会打嗝,就是因为喝下去的饮料温度升高,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
2•化学性质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②二氧化碳不供给人呼吸,所以要进入一些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应谨防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使人窒息,可先进行灯火实验,如灯火燃烧不旺或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人就不宜进入【领悟•整合】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⑵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且H2CO3不稳定,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H20和C02。
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由于石蕊遇到生成的碳酸而变红;加热时,由于碳酸的分解,红色试液又恢复紫色。
文字表达式如下:加热二氧化碳+水T碳酸碳酸二氧化碳+水CO2 H2O H2CO3 H2CO3 CO2 H2O【辨析•比较】①这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我们不能说成“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当然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③这里的“变红”是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是石蕊试液使碳酸变红。
⑶二氧化碳可以与石灰水反应(这也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 。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T碳酸钙+水CO2 Ca(0H)2 CaCO3 H2O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引申:①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白色物质是CaCO3,因为石灰水与空气接触,吸收其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 2+ CO2 ---------------------- * CaCO3 J+ H20因此,我们做完实验后,不能将盛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否则,石灰水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交流•研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 2,抹墙一段时间后会变硬变白,为什么?要使白灰浆抹的墙迅速变硬,通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为什么墙壁反而会“冒汗”呢?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 2,可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固体物质并且较坚硬。
炭火燃烧时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可以促进反应迅速进行,但同时又生成大量的水,所以看起来“冒汗”。
典例2小红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做了如下实验: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再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为了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小红同学作了大胆猜想,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图2-3-3)<E)蹴怖騎強I叮呜水〔口)Ff抿和人軋化琢屮图2-3-3n紫色小花不变色猜想错误可能是CQ和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猜想正确⑵小红同学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此对实验方案是(填上图中的实验方案序号)【解析】实验I和H对比,说明稀醋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而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山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1和W对比,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的性质。
【答案】⑴猜想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猜想错误可能是水使石蕊试液变红紫色小花变色⑵I。
知识点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难点)1 •反应原理:⑴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
⑵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aCO a HCl CaCl2 H2O CO2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用,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不能用浓盐酸。
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CQ不纯。
②不能用硫酸。
虽然硫酸也能跟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SQ+CaCO-------- 抖CaSQ+HO+CE ;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形成的沉淀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都选用稀盐酸。
③不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固体,虽然N&CO+2HCI2NaCI+H2O+COf,但此反应激烈,不便于控制。
2 •实验装置:见图2-3-4所示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如图2-3-5所示)3.实验步骤:⑴组: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装:装药品;先加固体大理石或石灰石,再加稀盐酸(或从长颈漏斗中加稀盐酸)⑶收:收集气体。
⑷检:用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中检验是否是CO2,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验满图2-3-44•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若火焰熄灭,说明已满【方法探究】⑴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⑵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岀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岀;⑶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便于排净空气。
典例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正确的是(匸)/厂\A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B •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能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析】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C典例4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有如图2-3-6所示的仪器可供选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⑴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药品是;⑵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⑶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用仪器的序号回答);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
【解析】这是一道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基础题,考查了学生组合装置的能力。
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我们很容易得到答案。
【答案】⑴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⑵向上排空气法;⑶ ACDE ;⑷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⑸碳酸钙+盐酸T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探究解题新思路▲综合思维探究典例1 (学科内综合题)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图2-3-10 图2-3-11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仪器④的名称是。
⑵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
⑶选用图2-3-10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填编号)。
⑷图2-3-11为某同学设计并进行的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过程简图。
请回答:①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②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Z。
【解析】这是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及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一道综合题。
解题时,我们首先要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选择仪器组装装置,然后根据图2-3-11得该实验的目的和结论。
【答案】⑴锥形瓶长颈漏斗⑵碳酸钙+盐酸T氯化钙+水+二氧化碳⑶①④⑤(或③⑥或①⑥或③④⑤)⑷①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典例2 (学科间渗透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如图2-3-13所示)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实验过程如下:图2-3-13⑴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
⑵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⑶查阅资料: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水T有机物+氧气(条件:光、叶绿体)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气T二氧化碳+水(条件:酶存在)⑷实验:①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如果该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
请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可能的两个原因。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A、B两个装置主要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的作用,才能保证本实验的正确性。
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开放性,从实验的角度综合分析。
【答案】⑷①除尽空气中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③保证绿色植物只发生呼吸作用或避免绿色植物发生光合作用④岀现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⑤变浑浊⑸①B中不出现浑浊D中出现浑浊②鼓入空气时间不够D中石灰水太少(C中绿色植物太少,C装置中的玻璃罩漏光;合理答案均可)变式•拓展1 •聪聪同学收集了一些家庭装修时废弃的大理石碎片,并设 计了如图2-3-14所示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能随时控制反 应的发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大理石放在 ____________ 中,装置(a )中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用装置(b )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选填字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