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及古地理分析

合集下载

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湾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分析

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湾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分析

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湾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分析摘要:南缘西部第三系的油气勘探由来已久, 而且几经波折。

丰富的地面和井下油气显示以及非常发育的构造圈闭都预示着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但复杂的工程和地质条件一直制约着勘探进展。

沙湾组是该地区重要的勘探层系,其砂体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分析是该地区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南缘;准噶尔盆地;沙湾组;沉积环境;沉积相1、前言准噶尔盆地南缘以其丰富的地面油气显示和众多的构造圈闭而著称。

一直是勘探工作者关注和寄予厚望的含油气区带。

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和研究可追溯至本世纪初。

1909年,俄国地质学家B·A·奥布鲁切夫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了地质调查并记叙了独山子油气苗。

1937年发现独山子油田。

50年代在独山子背斜上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至50年代未,仅在背斜东部探明含油面积1.18km2,探明原油地质储量239×104t。

俄国学者M·H·沙依道夫及我国地质学家黄汲清、宋汉良在五十年代对独山子背斜进行了研究。

1964年,曾繁善对独山子油田的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

同年宋国初等完成了“准噶尔盆地中西部第三系岩相古地理总结报告”,这是第一本也是截止目前论述第三系沉积相发育特征最详尽和系统的论著,为本区第三系岩相古地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0年代至70年代,南缘的勘探基本属于停顿状态。

1979年在西湖背斜上钻西参2井。

80年代曾繁善、况军、尤绮妹等及魏景明等对南缘地层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

周经才等在研究南缘侏罗系沉积成岩作用时对沙湾组进行了一些研究。

2、区域地质特征盆地南缘属于乌鲁木齐山前坳陷,该区受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尤其是强烈的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对该区影响巨大。

使山前表层的中新生界发育了成排成带的背斜构造及与之伴生的断裂以及断鼻。

同时还形成了一些大型的重力滑脱构造(如霍玛吐滑片)。

南缘西部地区的局部构造和断裂十分发育,其延伸方向大多与北天山的走向近于平行,呈近东西向。

沉积地质与构造古地理

沉积地质与构造古地理

沉积建造泛指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 到某一构造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 合的沉积岩系。 沉积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洋区、洋与陆块之 间的陆缘区(活动和被动陆缘)形成演变过程中, 在各个演化阶段及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 的沉积盆地及其充填序列,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 块在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动力学过程中形 成的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及其综合产物,具有恢复 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化的功能。
沉积地质学:是研究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形成作用以及 和地质背景、大地构造环境及其它各种地质作用之关 系的科学,它比沉积学的涉及范围更加广阔。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及其形成作用的科学, 包括沉积物及沉积岩的描述、分类、成因及解释(包 括来源、搬运、沉积和后期改造),即:沉积环境-沉积作用--沉积物。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中各时期自然地理景观、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轮廓及其变化的科学。决定古地理 轮廓演变的主导因素是构造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化, 所以对某一地区古地理轮廓演变过程的分析研究,也 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对大地构造学(构造轮廓)的研究, 故常将两者结合起来,称为构造古地理。
二、地层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组合 1、沉积类型 2、沉积组合 3、几种重要的沉积组合
2、 沉积组合
1)定义: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能够 反映其沉积过程中主要构造环境的沉积岩共 生综合体,即指在不同构造部位上,一定时 期内形成的沉积物。 2)沉积组合及分布:王鸿祯先生对沉积类型 组合进行过详细划分,并在《中国古地理图 集》(1985)中表示了我国各地史时期的沉 积类型和沉积组合分布。
沉积地质与构造古地理分析
一、概述 二、地层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组合 三、主要盆地类型及沉积作用 四、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分析
第三章

塔里木盆地至黑海一带晚第三纪沉积特征及古地理环境

塔里木盆地至黑海一带晚第三纪沉积特征及古地理环境

1 塔 里 木盆地 西 缘 喀什地 区 1
f H a皿 H KⅡc. , ⅡH H ca B ) 以不整合 关系覆盖在成海组 之上, 由红褐 色 薄层灰 质 粘土 岩组成 , 夹泥灰 岩结核
及 小 石膏 晶簇 , 哺乳类 犀 牛和爬 行 类 陆 生龟 等动 产 物 化 石 , 多 种 盐 生植 物 化 石 , 约 5m, 及 厚 0 时代 属 中 新 世 至 中 上 新 世 。 部 比 帖 克 伊 组 (H ee a 上 B TKn Ⅱ c. 。 中 至晚 上新世 沉 积 , B )为 与下 伏 日兰金组之 间有 沉积间断, 由砂 岩 及砂 砾 岩组 成 , 含淡 水 蚌 类化 石 ,
中 图 分 类 号 :P 3 51 文 献 标 识 码 :A
从 中国 塔 里 木 盆 地 至 西亚 黑 海 一 带 ( 1… , 图 ) 广泛 分 布 着 晚第 三 纪 地 层 , 中蕴含 着 丰 富 的能 源 其 和盐类 矿 产 , 受到 各 国地质 学 家普遍 关注 。 近 笔者 最 有 幸 接触 到 这方 面 资 料 , 亲 自参 加 了由黑 海 沿岸 并 至北 高加 索 山脉 , 以及 塔 里 木盆 地 西 部等 地 段 晚 第 三纪 地层野 外 考察 。 通过 对 比研 究 , 点 就该 区晚第 重 三纪 地层沉 积 特征 、 古地 理 环境 等 问题 , 出一些 初 提 步看 法与读 者 讨论 。
维普资讯
第 1 4卷 I 期
2 0 年 3月 02
文 章 编 号 :O4—97 20 ) 一 0 7— 4 lO I7(0 2 叭 0 0 0






COAL GEOLOG Y OF CHI NA
V0 _ 4 No I 1 .1 M . 2 2 oo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沉积背景与沉积古地理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沉积背景与沉积古地理演化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沉积背景与
沉积古地理演化
王 军鹏 ( 神 华地质 勘查 有 限责任公 司 , 中国 北 京 1 0 0 0 1 1 )
【 摘 要】 大牛地 气田是 以上古生界石炭一二 叠系为主要 目的层开发 致密砂岩 气的 大型气 田, 为典型的低压 、 低渗一特低渗储层 , 以岩性 圈 闭发育为主的隐蔽性致 密气藏 鉴于大牛地 气田 目的层 系多. 储层连续性差等特 点, 对 大牛地气 田沉积背景、 沉积 古地理 演化的分析对精确预 测 目的层的展 布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盆地 ; 大牛地气田 ; 沉积背景
t y p i c a l l o w p r e s s u r e 、 l o w— u l t r a l o w p e r me a b i l i t y c o mp a c t e d h i d d e n r e s e r v o i r ma i n l y l i t h o l o g i c l a t r a p . I n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o f m u l t i p l e e x p l o r e d o b j e c t i v e
s e ie r s nd a r e s e r v o i r p o o r c o n t i n u o u s l a t e r a l l y , i t i s s i g n i ic f a n t t o a na l y z e t h e s e d i me n t a r y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 d e p o s i t i o n l a p a l e o g e o g r a p h i c e v o l u t i o n f o r a c c u r a c y p i e d i c t t he d i s t ib r u t e d s h a p e o f t rg a e t s t r a t u m。

(重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古近系孔店组沉积时期构造古地理演化_杨桥

(重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古近系孔店组沉积时期构造古地理演化_杨桥

第11卷 第3期2009年 6月古地理学报JOURNAL OF P ALAE OGE OGRAPHYV ol 111 N o 13Jun .2009 文章编号:1671-1505(2009)03-0306-08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古近系孔店组沉积时期构造古地理演化3杨 桥1 漆家福1 常德双2 李明刚1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大港分院,天津300280摘 要 黄骅坳陷南部的古近系孔店组是渤海湾裂陷盆地古近纪最早的沉积地层。

孔店组分布在相向倾斜的沧东断层与徐西断层构成的地堑之中。

综合分析盆地剖面构造特征、残留地层厚度分布及层序结构、断层生长指数等,认为黄骅坳陷南部孔店组沉积时期经历了从伸展拗陷(或拗断)盆地向伸展断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演化。

孔三段、孔二段沉积时期,黄骅坳陷南部发育大量规模小的正断层,断层分布均匀、活动强度较弱,且彼此间的差异性较小,同沉积期的活动断层基本上不影响沉积区的沉降—沉积作用,充填的沉积层总体上表现为平行、亚平行或凹叠状的层序结构,沧东断层和徐西断层上盘残留地层缺失边缘相。

这些特征说明沧东断层和徐西断层可能并没有构成控制孔三段、孔二段沉积时期的边界,孔三段、孔二段沉积时期沉积区可能总体上表现为伸展“拗陷”或“拗断”的构造古地理面貌。

孔一段沉积时期,正断层活动明显增强,且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性明显,地壳伸展变形主要集中在沉积区内部的几条规模较大的主干基底断层和沧东断层、徐西断层上,沧东断层、徐西断层成为对沉积区有约束的边界断层,充填的沉积层总体上表现为楔状层序结构,沉积区可能总体上表现为伸展“断陷”的构造古地理面貌,并破坏了孔三段、孔二段沉积时期的盆地原型。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断层活动 伸展盆地 盆地原型 构造古地理第一作者简介 杨桥,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盆地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沉积及古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沉积及古地理特征
于桑塔 木组 ) 顺 托 果勒 、 ; 唐古 巴斯 和满 加 尔一 塔 东
运动体 制下而形 成的大 型叠加 复合盆 地 。寒 武纪一 中奥 陶世 , 塔里 木盆 地 的古 地理 面 貌呈 现 中西 部 为
浅 水台地 、 东部 为 深水 槽 盆 的格 局 。中西 部沉 积 了
巨厚 的浅水碳 酸 盐岩 , 部满 加 尔一库 鲁 克塔 格 地 东
深坳地 区发育却 尔却克组 混积外陆棚深水盆地浊积沉积( 混积陆棚东部) 和混积外陆棚深水盆地静水泥岩 沉积( 柯坪 、 沙西、 阿瓦
提 一带 ) 水 体 较 浅 、 底坡 度较 缓 的 巴楚 断 隆 地 区则 为 混 积 内 陆 棚 沉 积 东 部 深 海 槽 盆 为 超 补 偿 深 海 浊 积 沉 积 , 中西 部 陆 棚 海 与 之 间 仍保 持着 地 形 陡 变 的 坡 折 带 , 与外 陆棚 沉 积 比较 , 浊 积 层 序 更 发 育 , 碎 屑 也 明显 增 多 。 其 粗 关 键 词 : 积 ; 地理 ; 奥 陶统 ; 里 木 盆 地 沉 古 上 塔
2 上 奥 陶统 沉 积 特 征
晚奥 陶世 , 里木 盆地仍 继 承 了寒武一 早 中奥 塔 陶世 西 浅 东 深 的 构 造 特 征 。在 此 基 础 上 , 由于 塔 中一 巴楚 及 塔 北 隆 升 , 者 之 间 形 成 了 阿 瓦 提 坳 两 陷, 与满加 尔坳 陷相 连 ; 中 隆起 南 侧 形 成 了 塘 古 塔 孜 巴斯坳 陷 , 构成 了 中西 部 混 积 陆 棚沉 积 体 系 ( 包 括 塘古孜 巴斯地 区) 东部 的深 海 槽 盆 沉 积体 系 。 和 两 大沉积 体 系 中发育 了不 同 的沉积 相类 型 。
阿瓦提 断陷一 满 加 尔 坳 陷 和塔 北 隆起 [ 。上 奥 陶 3 ] 统 岩相 古地理 特 征 充 分 反映 了塔 里 木 盆 地这 一 时 期 沉积一 构造 的重 要 组 ( 岩和 粉砂 岩互层 的 泥 浊 积沉 积 )4 。地层 对 比见表 1 [ ] 。

早晚古生代古地理及板块特征

早晚古生代古地理及板块特征

早古生代1.中国东部早古生代沉积古地理华北板块—∈13—O1滨浅海沉积; O2-C1缺失,其南、北为大洋环境。

扬子板块—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北缘:南秦岭裂谷盆地东南缘: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华夏板块。

(1)Cambrian,寒武纪1)扬子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华南裂谷盆地。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标准剖面: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详见图集。

扬子板块及其东南大陆边缘横向古地理变化2)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

寒武纪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

标准剖面:山东张夏剖面华北板块南缘主动大陆边缘—商丹(商州-丹凤)缝合线以北,蛇绿岩套及丹凤群的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的弧后火山岩,由于秦岭洋向北俯冲,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

华北板块北缘和西南缘北缘推测寒武纪在白云鄂博一带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状态,逐渐向活动型过渡,西南侧与柴达木古陆之间为古祁连洋,早寒武世时未接受沉积,中寒武世起祁连山南北坡都张裂成裂陷海槽。

北祁连海槽中发育较深海含放射虫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砂泥质复理石。

(2)Ordovician,奥陶纪早期基本承袭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特征,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南盆地规模的收缩加剧。

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中奥陶世后萎缩加剧,导致O3的古地理格局明显变化。

1)扬子板块奥陶纪古地理典型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

青海囊谦古近纪盆地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青海囊谦古近纪盆地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隆升 的 速 率 ( un r e a , 9 3 Mo a P e a , T re t 1 19 ; l r t 1 . n .
等 , 9 8 潘 裕 生 等 , 9 8 莫 宣 学 等 , 0 3 张 克 信 19 ; 19 ; 20 ;
等 ,0 7 。地 处 于班 公 湖一 江 缝 合 带 与 金 沙 江 缝 20 ) 怒 合带 之 间 , 地构 造位 置属 羌塘 微板 块东 部 , 沧 江 大 澜 断裂 带从 区 内穿 过 。盆 地 沿 Nw—E 向展 布 , 基 S 其
底 向东倾 斜 呈 不 对称 条 状 , 约 5 k 东 西 宽 8 长 5 m, ~
1 9 )青 藏高原形成 演化 与发 展 ( 桂 棠等 , 90 孙 93 , 潘 19 ;
鸿 烈 ,9 8 LuT Se a ,9 6 等方 面对青 藏高原新 19 ; i 1 1 9 ) t .
作 用 的基本 特 点和 环境 变化信 息 ( 朱利 东 等 ,0 4 。 2 0 ) 2 世纪 9 O 0年代 以来 , 国内外 学者先 后 从不 同角
度 就青藏高 原隆升 与气候 环境效应 、 气候 与青 藏高原
隆升 的耦合 关系 ( 吉均 等 ,9 8 王 世峰 等 ,9 9 顾 李 19 ; 19 ; 延 生等 ,0 0 郑度 等 ,0 6 陈诗越 ,0 8 , 20 ; 20 ; 2 0 ) 青藏 高原
础上 , 通过 区域划 分 对 比、 沉积 充 填及 沉 积 特征 的研 究, 对囊谦 盆地 的古 气候特征 、 盆地充 填序列 、 物源 和 沉积环境做 进一步探讨 。
桂 棠 等 , 9 0 姜勇彪 等 ,0 9 。囊 谦 盆地是 藏 东北 19 ; 20 )
缘 第 三纪拉 分 盆地 的典 型 代 表 , 伴 有 大规 模 的高 并 钾 质 火 山岩 ( 万 明 等 , 0 1 朱 丽等 , 0 6 。拉 分 邓 20 ; 20 ) 盆 地是 沉积 作用 有 利 场 所 , 积 反应 为造 山带 发 展 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沉积盆地及古地理分析塔里木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地球表面三度空间内,容纳沉积物堆积的场所。

沉积盆地分析:运用多学科(沉积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钻孔、露头观察、地球物理)对沉积盆地的形成、沉积充填、古地理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进行综合研究的过程。

古地理学:研究地史中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海陆分布、海平面变化、沉积介质性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物分布等)特征及其发展历史的学科。

古地理分析:通过沉积学、古生态、古构造、地球化学等方法,再造地质历史时期中的自然地理景观的过程,也就是再造沉积区和侵蚀区的古景观的过程。

古地理研究包括:(1)沉积古地理:反映海陆分布、各种古环境及沉积产物;(2)生物古地理:通过生物相、生物分区研究,确定古代环境(海陆,水深)的分布及其对古板块构造的指示意义。

(3)构造古地理:着眼于构造地貌标志,表示各种沉积类型、组合的分布,表示构造—地貌单元,如大陆边缘、岛弧、边缘海、裂陷槽等。

古地理分析的内容包括:确定侵蚀区位置、盆地边界、古地貌、母岩性质、介质类型、水动力条件、化学性质、古气候等。

古地理分析不仅可以确定当时的自然地理景观,还可查明沉积矿产生成与分布规律,阐明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史,作出矿产的预测。

一、陆源区的分析1. 判断古陆或侵蚀区的存在2. 查明古地形的起伏特征3. 物源区母岩性质的确定(1) 砾岩的成分;(2) 砂岩的成分;(3) 碎屑重矿物组合判断古陆或侵蚀区的存在古陆或侵蚀区的概念:侵蚀区相对于沉积区,在一定时期内,以风化侵蚀作用为主的地区。

如在一定时期内堆积了沉积物,则可以认为是沉积区。

侵蚀区是向沉积区供给陆源碎屑的剥蚀区。

判断侵蚀区存在的6个标志:(1)地层的缺与失,某些地层可能是在沉积之后被侵蚀掉的。

(2)地层的尖灭和较新地层的超覆。

(3)地层顶部有古风化壳存在,不整合接触。

地层的缺和失(4) 根据沉积相变化:从侵蚀区到沉积区的相变化有规律,海侵相序或海退相序。

靠近陆源区陆相沉积多,追索侵蚀区。

(5)根据古流向分析,区分古剥蚀区和后期隆起剥蚀区,确定古剥蚀区存在的方位。

(6) 根据陆源碎屑的含量和粒度变化确定古陆的存在。

愈靠近侵蚀区,源碎屑矿物含量愈高,粒度愈大。

粘土矿物组分的规律变化为近陆地以高岭石为主,远离剥蚀区则蒙脱石和伊利石增多。

古地形的起伏程度与大地构造性质、剥蚀强度、沉积作用强度有关。

在构造稳定区,构造运动缓慢,风化作用强,古陆地形较平坦,其上覆有风化壳;在构造活动区,升降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均很大,具有切割强度大的地形。

粗碎屑和砾岩为侵蚀区地形切割的标志。

细粒碎屑和酸盐反映剥蚀区较平坦。

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反映古地形特征,残积相与坡积相为正地形;湖泊相、沼泽相和河流相是负地形;冲积扇分布在地形起伏剧减缓的山麓;三角洲相是平坦地形;海相指示海盆。

3. 物源区母岩性质的确定物源区(古陆)是提供陆源碎屑的源区。

(1) 砾岩的成分据砾石的粒度、成分及百分含量确定母岩的性质及物源方向。

砾岩分布在盆地边缘,接近于物源区;砾石成分直接反映物源区的母岩成分;统计各种砾石成分及比例,可得知母岩的成分特征。

砾岩的成分(2)砂岩的成分岩屑成分直接反映母岩性质。

直接反映母岩性质。

颗粒矿物类型反映母岩性质的良好标志。

主要矿物是石英和长石。

石英中的包裹体、石英消光类型、形状以及多晶现象被用来判别不同源岩的石英:★中、酸性岩浆岩的石英为镶嵌的多晶石英;★火山岩的石英是单晶、透明、颜色呈烟灰色、无波状消光、呈短的双锥体、并有裂纹和熔蚀现象。

★变质岩的石英,为缝合接触的多晶石英,具有波状消光,石英中有矽线石、电气石、蓝晶石等矿物包裹体。

(3) 碎屑重矿物组合二、古海岸位置的确定由于海岸地区主要遭受潮汐、波浪及河流的作用,海岸线的位置不断的改变,现代是按平均海平面作为海岸线位置。

从地质图上分析海陆交互的地带,图上的地层界线不完全代表古海岸线。

从残留的露头标志确定海岸线,如海滩、潮汐、泻湖等滨岸带的分布,包括介壳滩、砾石滩、海岸萨布哈沉积、藻类叠层石、图上的地层界线不完全代表古海岸线。

三、水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分析水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包括:水深、温度、盐度、氧化还原电位(Eh)及酸碱度(pH)等。

这些因素直接控制水体溶解的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及沉积矿产的形成、生物的繁殖等状况。

1、pH值和Eh值的推断pH值:沉积物对氧化还原极为敏感的是变价元素的化合物(如Fe、Mn等)。

常用的标志是含铁的自生矿物,由氧化至还原出褐铁矿->赤铁矿->海绿石->鳞绿泥石->菱铁矿->白铁矿和黄铁矿(氧化环境)(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还原环境)(强还原环境)颜色判断:黑色、绿色代表还原环境;紫红色、红色是氧化环境。

注意:红色沉积物在埋藏后,可以还原成为绿灰、灰黑等还原色。

酸碱度(pH值)的标志:酸性介质pH<7, 中性介质pH=7, 碱性介质pH>7。

pH值的直接矿物标志有:碳酸盐矿物、含铁矿物和粘土矿物。

含煤沼泽环境形成于强酸性水介质,常与白铁矿相伴生,海相页岩中常伴生黄铁矿,属中性或弱碱性的水介质条件。

2.确定古盐度的标志海水正常盐度为3.5%,半封闭盆地盐度变化范围很大,可以淡化也可以咸化。

利用自生矿物和古生物推断沉积水介质的含盐(1)古生物标志生物对不同盐度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分为窄盐性生物及广盐性生物。

窄盐性生物有钙质红藻、钙质绿藻、钙质有孔虫、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虫、腕足类、棘皮类、掘足类、头足类等;广盐性生物有蓝藻、硅藻、普通海绵、钙质蠕虫管、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等。

半咸水生物有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锶足类、硅藻、蠕虫管及蓝藻等超咸水生物:与半咸水生物群没有多大差别。

淡水生物有蓝藻、硅藻、轮藻、有壳变形虫、普通海绵、蠕虫管等以及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等。

(2) 沉积标志随着盆地内水介质含盐度的增加,而形成一系列自生化学成因矿物,其沉积顺序为:含天青石、萤石、重晶石的白云岩:反映盆地内水体的盐度较高。

正玉髓为超盐度的指示物。

海绿石、胶磷矿物形成于正常沉积岩的某些结构与构造与盐度有关:在超咸水或清水环境中形成的鲕粒是呈放射状,而不是同心状。

在浅水中,蒸发速率高,盐度增高,当超过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盐度时,形成收缩裂从超盐度的萨勃哈到正常海洋,随着盐度的降低,而脱水裂隙减少。

藻席指示正常盐度或盐度偏增高(潜穴及食草生物减少时藻类生长繁盛,藻席发育3.古水深分析古水深分析对再造沉积盆地的古环境和盆地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确定绝对水深较困难,经常是确定相对深度。

确定古水深的生物学标志和沉积学标志等。

(1)自生矿物标志一些沉积期或同生期形成的自生矿物说明古水深。

海绿石形成于远离大河口的陆棚区,介质条件为弱咸性(Ph=7-8)和弱氧化—弱还原(Eh=0)的正常海水,水温10o-15oC,形成。

鲕绿泥石形成于较温暖的浅海,水温大于20oC,深度小于60m。

盐类矿物则多形成于干旱暴露的环境。

(2) 地球化学标志元素的聚集与分散与水深度和离岸距离有一定关系。

元素在沉积作用中发生化学分异作用和生物化学分异作用。

由滨岸向深海,Fe、Mn、P、Co、Ni、Ca、Zn、Y、Pb、Ba增加(Mn、Ni、Co、Cu升高趋势更显著)。

海洋中Mn的分布受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控制。

一般随pH值增大,Eh值降低,Mn+2矿物逐渐从海水中沉淀出来。

此外沉积速率也影响着Mn的分布,沉积速率低,从海水中沉淀出来的Mn被陆源和生物成因的沉积物的稀释程度降低,故沉积(3)生物学标志0-50m:藻类、底栖有孔虫、双壳类、腹足类、造礁珊瑚、灰质海绵、无铰纲腕足动物。

50-100m:底栖、浮游的高级生物繁盛、珊瑚、腕足类、头足类、棘皮类等,且保存较好。

因阳光难透入,故藻类少。

100-200m:生物逐渐减少,有苔藓虫、具铰纲腕足动物、海绵、海胆。

>200m:远洋底栖生物主要是海百合、硅质海绵,少数薄壳腕足类及细枝状的苔藓动物。

遗迹化石对古水深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4) 沉积学标志从浅水到深水,沉积物粒度从粗到细;深海浊流可出现粗粒沉积。

蒸发岩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局限的滨岸水体及附近的潮坪环境中形成,水深不超过几米;鲕粒灰岩常形成于搅动的温暖浅水环境,水深不超过10-15m;珊瑚、苔藓虫、层孔虫、海绵等造礁生物在波浪带生长,形成的礁灰岩水深不超过10-50m;深水环境中多软泥沉积及硅质沉积,碳酸盐沉积少,并常出现浊流沉积。

沉积构造是指示水深的良好标志:雨痕、干裂及盐晶痕等层面构造及鸟眼构造反映沉积物露出水面的标志。

交错层理、波痕、水平层理等存在与否,结合沉积物的特点,区分出浪基面以上的动水环境或浪基面以下的静水环境。

交错层理的层系厚度是平均水深的一种函数,层系组愈厚,水也愈深。

丘状交错层理出现在陆棚,形成的深度在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水深为几十米。

水深和层系厚度间的关系实点为海和河口湾;空心圈为河流。

四、古气候分析气候是气候要素(如降水量、气温、风力和风向等)的综合现象;古气候分析是研究地史时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在古地理研究中,古气候分析占有重要地位。

古气候条件影响到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物、沉积矿产的形成。

古气候的再造有助于发现和评价煤、铁、锰、铝土矿、盐类等矿产。

确定古气候的标志:1. 古植物标志 2. 矿物岩石标志 3. 沉积学标志1.古植物标志★古生代植物群是耐阴植物群;★中生代的植物群需要较强阳光;★新生代植物群需要强阳光;★潮湿的热带气候使植物繁茂地生长,形成巨大木本植物群;★过度潮湿地区的植物,一般具有巨大的树干,宽阔的叶片,弱而浅的根部系统,通气组织高度发育以及有强烈蒸发性能,而干旱植物的生长则相反。

2.矿物岩石标志鲕状赤铁矿:多数在温暖、甚至是炎热条件下形成。

煤:含煤岩系是在炎热潮湿或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碳酸盐:大规模碳酸盐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南北纬20o左右,是温暖热带和亚热带的标志。

磷块岩:也是温暖或炎热气候的标志。

土状堆积: 分布于华北的黄土是寒冷(冰期)气候条件下的风成沉积,指示干、冷气候。

华南的红土,则反映温暖潮湿的气候。

蒸发岩:是在蒸发作用下形成的,指岩盐、石膏、硬石膏、钾盐等,代表炎热和干燥气候。

现代岩盐和石膏主要在10o-45o的纬度之间。

红层: 温暖或炎热、干旱或半干旱。

风成沙漠沉积:在现代南北纬30o地带,可以观察到两条沙漠带。

冰碛岩:极地冰川(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

3. 沉积学标志冲积扇:主要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河流沉积:干旱区河网稀疏,径流贫乏,多为季节性河流。

在潮湿气候区,河网密集,泾流量丰富。

湖泊沉积:寒带湖泊没有化学沉积及生物沉积。

温带湖泊有机物质产率低而使湖底保持氧化条件,底栖生物繁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