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8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周末培优一、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二、“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三、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
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
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A.不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B.有利于中国更好融入世界C.标志着我国外交的重大转折D.表明美国冷战思维的结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材料二 1998年年末,克林顿曾说:“啊,我想念冷战。
”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1)阅读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美苏是如何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却“充满了火药味”的。
(2)依据材料二的思路,分析美苏“冷战”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但是,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我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必须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每日一题.docx

专题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2018年辽宁大连髙三第一次双基测试)如图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支持屮国及追随美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
分析该图可知A.联合国始终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C.笫三世界力量崛起逐渐改变联合国面貌D.中国彻底改变建国初期外交孤立的局面【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支持中国的票数在逐年增多,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相继独立,故选C;材料与国际政治新秩序无关,排除心B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解题必备】20世纪70年代屮国的外交1.背景(1)国际背景①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两极格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不结盟运动兴起,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大大加强。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居于守势。
(2)国内背景中国在内政和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2・外交陇就m 1旳1年,中国恢菱在联合国的合进席位"C2) W72年,实现中黄关系正當化*C3) 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牝 类两国正式建立悽彗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 对屮国而言,促进了屮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与屮国建交,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屮国建交的热 潮,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2) 对国际而言,有利于亚人地区的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新秩序起到积 极作用。
国情咨文,把只是针对亚洲的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 “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
这说明美国A. 放弃了与苏联争霸B. 对外战略由亚洲转向全球C. 力图维护世界和平D. 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0 1978年,美国总统与口本首相举行会谈,明确了主要通过发展美屮口三国的双边关系来维持亚洲和 平稳定的构想。
这一构想A. 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B. 推动日本成为政治大国C. 冲击了中苏的同盟关系D. 目的是封锁和孤立中国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 1970年,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 “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019高二历史暑假作业及答案

2019 高二历史暑期作业及答案1.魏源在 19 世纪 50 年月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该当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月的很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月这些著作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应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渐深入B.中国人由敌视西方到崇敬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抗衡到和解分析资猜中魏源对西方人的评论,以及对西方人称号由“夷”到“洋”的变化,反应了中国人对西方人态度的转变,这源于对西方认识的连续增加和深入。
答案 A2. 鸦片战争中萌生的新思想,其本质反应了中国知识分子()A.主张向西方学习B.发展资本主义的梦想C.拥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D.追求强国御侮之道分析 A 项是指新思想萌生这一历史现象之“新”,表现了新思想要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本质 ;B 项大大超越了新思想所包括内容的高度,作为封建士医生也不行能提起程展资本主义的梦想 ;C 项是新思想萌生的历史原由,正是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使祖国历史积厚流光,亘古连绵,从未中断;D 项是新思想发生的目的和中心,是其本质。
正确答案 D项。
答案 D3.以下当人某一著述的:一,“百年喜樽先兆,万里惊看国外文。
” 二,“其列甚之国,指掌形,可奇。
” 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实用之。
”据上述推测此是 ()A. 《海国志》B. 《政新篇》C.《孔子改制考》D.《天演》分析“国外文”“ 列甚之国” 了然此内容是介外国状况的著作 ; “制夷患”“筹夷情”“ 实用之” 明此的目的是“ 夷技以制夷”。
所以判断此《海国志》。
答案 A4.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里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企业,朝廷企业之事所⋯⋯朝廷由正式建立者,朝廷国家之代表,朝廷即所以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建立者,朝廷国家之蟊,正朝廷乃所以国家也。
” 种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 宣立保皇思想B. 启发了公民悟C.反民主革命D.主救亡存分析梁启超主要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划分了国家和政府的不一样,是盲目忠君思想的责备,所以起到了启公民悟的作用。
2019-2020年高一暑假作业(二)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暑假作业(二)历史含答案1.某场革命被认为是“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
以下是对这一说法的判断,其中合理的是()A.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描述B.是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夸张追亿C.是对法国大革命的高度赞誉与肯定D.是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准确观察2.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3.“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它说明()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C.国王的权力大于议会的权力 D.责任内阁制已经建立4.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6.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剪刀、石头、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此种说法你认为()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C.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带着他已宣布的战后和平计划出席了巴黎和会,但他带回美国的包括国联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遭到了参议员否决,威尔逊试图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这说明在美国()①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②国会对于总统的行为有制约作用③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需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④总统没有权力与外国缔结条约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8.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9.“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高一历史假期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假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设立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B.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C. 增加了社会流动性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A. 郑和下西洋B. 永乐大典的编纂C. 张居正改革D. 太平天国运动答案:D4.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是什么?A. 列强的侵略B. 内部的腐败C. 自然灾害频发D. 以上都是答案:A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 国内经济危机答案:A6.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条约?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尼布楚条约D. 望厦条约答案:C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 国共两党的矛盾B.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C.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 以上都是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合作化C.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文化大革命答案:D9.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哪项基本国策?A. 计划生育B. 科教兴国C. 一国两制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李渊2. 明朝的都城是______。
答案:北京3. 清朝的末代皇帝是______。
答案:溥仪4. 五四运动发生于______年。
答案:19195. 新中国成立于______年。
答案:1949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高一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试题答案及解析1.亲善四邻,安定友邦,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加强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我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下列不属于上述努力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日建交D.上海合作组织【答案】B【解析】A项是1950年签署的条约,是建立的同盟关系,是加强与邻邦关系的重要的手段;B项错误,美国并非中国的近邻,与材料无关;C项正确,中日建交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D项也是中国同周边国家建立的合作组织。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活动。
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国际中发生的事件的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策略,并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注重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维护世界的和平,越来越发挥着大国的国际地位。
2.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D【解析】从时间70年代和内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故选D。
A项是在1955年;B项是在1954年;C项是在2001年,和材料中给的1971年时间不符。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点评: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说明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除此之外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取得的其它的外交的突破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也需要掌握。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业达标训练:7.24开创外交新局面(解析版)

学业达标训练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选择题1.在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
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幽默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这句话最能说明( )A.广阔开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力量壮大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参加联合国解析:选 A。
材料提到了“ 1971 年〞,这一年的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这次胜利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胜利。
毛泽东的话点明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关键,中国作为广阔开展中国家的一员,代表着开展中国家的利益。
因此此题选择A选项。
2、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
如图记录的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与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C.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解析:选 C。
1949 年 10 月 2 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成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中“70 年代〞不符,故A 项错误; 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与材料中“70 年代〞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的“ China 〞说明是国际会议,乔冠华著名的开怀大笑发生在第 26 届联大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中“ 70 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相符,故 C 项正确;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与材料中场景不符,故 D项错误。
3、“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说明( )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D.“从后门接纳中国的人〞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解析:选 B。
《暑期作业》第17天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日一题之2019快乐暑假高一历史人教版

第17天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9年4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
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答案】(1)成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
立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印两国关系”可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依据该外交原则对于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回答。
依据材料一“印度支那战争”可得出时候日内瓦会议,结合该会议的成果回答。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亚非国家”可知是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的信息和所学从按照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进行自由选择回答。
【解题必备】建国初期的外交1.三大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解决的问题内容影响“另起炉灶”如何对待国民党政府的外交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我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三大外交政策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外交政策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中历史-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8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天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8年河北省衡水中学调研卷)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誊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这主要表明
A.新时期我国外交呈现多元化特点
B.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尽的义务
C.在维和行动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D.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一、开创外交新局面
1.背景
(1)国际背景
①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两极格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不结盟运动兴起,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大大加强。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居于守势。
(2)国内背景:中国在内政和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2.外交成就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3)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4)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对中国而言,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2)对国际而言,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新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2.原因
(1)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
(4)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3.表现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
如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4.作用
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
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对抗与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
(1)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1)从美国方面看
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④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2)从中国方面看
①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
③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1)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
矛盾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
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争霸与反争霸,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
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易错辨析】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1)“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指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
(2)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这表明当今中国
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某一国际组织规定: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开展经贸、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A.北约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合作组织
1971年2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这表明尼克松政府
A.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B.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试图改善中美关系
D.谋求实现访问中国的既定目标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可知当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B 项正确。
A、D两项与材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不符,排除。
亚太经合组织奉行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C项“主导”说法错误,故C项排除。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尼克松政府在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上承认一个中国,A错误。
当时的美国并不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错误。
1971年4月,基辛格访华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目标,D错误。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同时中苏关系也已经恶化,材料中尼克松用“中华人民共利国”,是其想改善中美关系的体现,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