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活的有心人(邓小容)
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活的有⼼⼈⽣活中,我们会常常被街头或路边的花草夺去眼球,有时刚好带着相机就随⼿拍了下来。
但因不知其名、不识其庐⼭真⾯⽬,多少让⼈有点遗憾。
做⽣活的有⼼⼈,就会发现⽣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
留意⾝边,发现美好,甜蜜⽣活,快意向前。
昨下午,送⼥⼉上了课外补习班后,我⾛在街头,接近地铁站的⼀出⼝时,忽有⼀阵⾹⽓扑⾯⽽来,寻⾹⼀看,原来是墙边⼀丛花⽊发出的。
近前⼀看,是⼀种⼩⼩的粉⽩红的⼩花束,凑近⼀闻,果然⾹⽓浓郁,这是⼀种什么花卉呢?先拍下来,再去查资料。
好在今天出门时,记着随⾝带了相机。
今天的收获吧!接着就去了不远处的书店,希望能查到这种花卉的名字。
欣喜,正好有⼀种新的花卉书出来。
于是站了⼀个多钟头翻看这本厚厚的图⽚和名称都详细的花卉书。
终于看到了这种花卉的图⽚,但还是不知道它的真相。
好在有了花名,就可以回家在⽹上查了。
喜欢这本花卉书,⼲脆⼜翻看起⾃⼰⼀年四季在路边、⼈家⼩院⾥常见的却不知花名的图⽚,⼜是拍、⼜是笔记,终于引起了店员的注意。
故意来这边收拾书架,是想看个究竟吧?现在书店⾥,顺⼿牵⽺的⼩偷还是有的。
真可以买下来的,可买下后,不仅给家⾥的书柜增加负担,⽽且因为拥有,⽽失去了热情。
最有收获的是知道了元旦前⼣拍的那种形似彼岸花的带有叶⼦的花卉的名字,只有回家⽹上⼀查就清楚了。
但,原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
因为弄措了假名所以上午上⽹查了半天,还是没有能弄清她的汉语名。
后来经⼈指出,才知道她就是沈丁花。
常出现在⽇语散⽂中的⼀种⾹味花。
于是⽇⽂⽹上显⽰她:原产中国的南部,室町时代传来⽇本。
花期是2⽉末到3⽉,所以作为“春的季语”,常被⽤来讴歌。
花蕾为红⾊,开花后为淡红⾊,花蕊为黄⾊。
她的学名根据希腊⼥神的名字⽽来,就因为她的⾹味,所以学名有芳⾹的意思。
花语是:欢乐、荣光和永远、不灭。
是2⽉23⽇的⽣⽇花。
那么别名钻⽯花这种在11⽉28⽇的博⽂《就带着这种⽓候迎新年》⾥出现的形如彼岸花的美丽花卉,⼜叫什么名字呢?还是没有查到,但它的别名可以翻译成钻⽯花。
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

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3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1我们不能浑浑噩噩的活着,而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为什么要这样?试想:你独处深宅,孤陋寡闻,信息从何而来?你没有朋友,孤家寡人,遇到困难谁来帮助你?你不懂社会,不懂市场,项目怎么确定?你没有金融界和其他有钱的朋友,想做事如何融资?你没有实业界的关系,你从哪儿进货?你没有新闻界的知己,就没有人为你的事业鸣锣开道。
你没有司法界的支持,就会失去利益的保护。
你没有权力机构的爱护,碰到天灾人祸,事业的小舟就会在沙滩上搁浅。
你没有几个知心的.朋友,你的苦恼无处倾诉,也没有人为你出谋划策。
一句话:我们几乎想不出来有什么社会关系是没用的。
所以我们首先得有一个清醒的意识,有意识的清理自己现有的社会关系,看看他们到底对自己有哪一方面的生存价值,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请注意,一是清理,二是建立。
我们要建立一个足够的交际圈,以使自己需要帮忙时,可以得到帮助。
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要掌握好度,不能只沉迷于拉关系,而忘了自己最重要的目标。
总而言之,为了生存,不能认为建立社会关系是俗气的事。
应该看到,只要是为了生存目标而建立的社会关系,那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是为了关系而拉的关系,那就不是俗气的问题了,而是混世。
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2你有过踩到香蕉皮的经历吗?你是骂骂咧咧地走开,还是尴尬地一笑了之?今天我读到了一篇文章,文章里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工程师,他走路的时候,没有注意,踩到了别人丢在地上的香蕉皮,他不顾别人的哄堂大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香蕉皮那么滑呢?为什么其他的水果皮,如:梨子皮、苹果皮就不这样呢?他是个喜欢寻根究底的人,也是一个喜欢实践的人,于是他开始对香蕉皮进行研究。
做生活的有心人(邓小容)精品

【关键字】活动、作文、语文、方法、传统、认识、问题、难点、有效、健康、发展、发现、掌握、特点、本领、局面、氛围、环境、途径、资源、重点、能力、方式、特色、标准、结构、反映、增强、逐步、拓宽、丰富、开展、监督、坚持、引导、鼓励、指导、教育、加强、改革、提高、爱心、用心有心生活,积累素材高县逸夫小学校邓小容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尴尬局面。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因很简单,由于写作素材的缺乏,学生在写作时“欲说还休”——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孩子写作文时常感到头脑空空,即使搜肠刮肚,也无从下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素材。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写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具有丰富情感的好作文呢?答案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随时随地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写作素材从何而来?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是啊,“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
”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在生活这源源不断的源泉中积累写作泉源,丰富写作素材呢?一、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积累素材1、从家务活入手,让学生在做家务活中积累素材。
家庭生活方面,如洗衣做饭、布置房间、打扫卫生、叠被子,让孩子当一天家,体验爸爸妈妈在家庭中的角色等。
学生在家里学做家务,掌握了家庭生活的技能技巧,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也体验了爸爸妈妈的辛苦。
针对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每周都给学生布置这些特殊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让他们享受劳动的乐趣,并且在学会劳动本领的过程中获取作文的素材。
然后指导学生开展体验交流会,让他们在浓厚的氛围中汇报交流各自的生活体验。
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体验是多的性,经过交流,学生在无形中收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
通过这样的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做生活的有心人演讲

做生活的有心人演讲生活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主角。
而成为一个有心人,意味着要在生活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坚持有所放弃,同时也要懂得珍惜、感恩和奉献。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生活的有心人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做生活的有心人意味着要懂得珍惜和感恩。
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我们不仅要学会用心去体验生活的美好,还要懂得感恩,感恩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
无论是快乐还是苦难,都是生活赋予我们的财富,都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而珍惜和感恩,需要我们从内心去体会和表达,用心去关爱身边的人,用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美好。
其次,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选择和抉择。
而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心人懂得分辨,懂得权衡利弊,懂得把握时机。
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懂得为此而努力。
有心人懂得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放下一些过去的包袱,让自己更轻松地向前迈进。
同时,有心人也懂得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眼前的利益而妥协,不随波逐流。
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不受外界的影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最后,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懂得奉献。
奉献与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相对立,它是一种无私和关爱的表现。
有心人懂得为他人着想,愿意帮助别人,乐于分享和付出。
他们懂得给予的力量,懂得付出的价值。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有心人都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奉献。
有心人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懂得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心人的奉献不仅能给予他人希望和力量,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的。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可以用心去面对和应对。
懂得珍惜和感恩,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奉献和分享,这些都是我们成为有心人的基本素养。
高二诗歌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生活的有心人
颤抖的双手翻阅着试卷
焦急的双眼快速地搜寻
几则关于“发现”的材料
撞开我诗情荡漾的闸门
人生的意义重在实践的历程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生活的有心人
崇高的人格彰显伟大的精神
他,站在汩罗江畔
遥望首都,念念不忘楚国人民
漫漫长江上下而求索
洁白清忠,铸就不朽的灵魂
他,泛舟亦壁岩下
回忆往事,眼前翻滚着历史的烟云
大浪淘尽风流,早生华发算得了什么
人生苦短啊,处世但求无愧于心
问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它的沉浮
以天下为己任,开天辟地重造乾坤
贫穷落后的中国啊该何去何从
要拨乱反正,特色的中国迎来了勃勃的新春
热爱生命、关注现实、驾驶生污人生的沃土,重在努力地耕耘只有用心灵的血液真诚地浇灌才能催绽出理想的娇艳和温馨。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生活中的有心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有心人,他们用自己的善意和关怀,让我们感受
到温暖和安慰。
有心人不一定是家人或朋友,他们可能是我们在街头遇到的陌生人,也可能是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同事。
他们总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和关心。
有心人会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帮助,会在我们遇到挫折时给予我们鼓励,会在我们失落时给予我们安慰。
他们总是能够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给予我们最真诚的帮助和支持。
有心人不计较回报,他们的付出是出自内心的善意,是出自对他人的真挚关怀。
他们总是默默地为他人着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关爱和友情。
有心人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和互助。
他们让我们明白了善良和友爱的力量,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成为有心人,用自己的善意和关怀去影响他人,让更多
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只有当每个人都成为有心人,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让我们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让我们用自己的善意和关怀,去温暖他人的心,
让世界充满爱与温馨。
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生活的有心人作者:姜华昌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61期在小学习作指导中,老师们都普遍遇到学生无事可叙、无话可写的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是生活的有心人,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
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
这也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
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帮助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形成生活积淀。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宝库。
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大部分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怪不得学生,因为我们老师没有刻意地引导和训练。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细腻。
具体的做法如下:一、引导学生做到“暮想”新教育强调学生每天要进行“晨诵、午读和暮想”,此“暮想”不是“吾日三省吾身”,而是对当天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人或事触动了自己,可以成为作文素材。
对“暮想”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的经历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把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
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暮想”,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或比赛,看看谁说的数量多,质量高。
比赛时,老师总是以身作则,先带头说一说今天或昨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的。
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讨论,争相举手发言。
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
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
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比如:因为“我上课和周围同学讲话,开小差,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他使‘我’认识到我做错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
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生活的有心人
甘洁如
【期刊名称】《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半命题作文“我发现——”中的“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
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实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引导得好,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甘洁如
【作者单位】福州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r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r——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3.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4.做生活的有心人
5.多做生活有心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心生活,积累素材
高县逸夫小学校邓小容
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尴尬局面。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因很简单,由于写作素材的缺乏,学生在写作时“欲说还休”——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孩子写作文时常感到头脑空空,即使搜肠刮肚,也无从下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素材。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写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具有丰富情感的好作文呢?答案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随时随地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写作素材从何而来?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是啊,“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
”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在生活这源源不断的源泉中积累写作泉源,丰富写作素材呢?
一、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积累素材
1、从家务活入手,让学生在做家务活中积累素材。
家庭生活方面,如洗衣做饭、布置房间、打扫卫生、叠被子,让孩子当一天家,体验爸爸妈妈在家庭中的角色等。
学生在家里学做家务,掌握了家庭生活的技能技巧,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也体验了爸爸妈妈的辛苦。
针对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每周都给学生布置这些特殊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让他们享受劳动的乐趣,并且在学会劳动本领的过程中获取作文的素材。
然后指导学生开展体验交流会,让他们在浓厚的氛围中汇报交流各自的生活体验。
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体验是多的性,经过交流,学生在无形中收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
通过这样的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于是一篇篇充满童稚的、反映学生真实生活的小文章就写成了,如《我会洗手绢了》《我叠的被子最好看》《第一次拖地》等。
2、在家庭中开展娱乐活动,丰富了家庭生活,加强了孩子同父母的感情。
如:下棋、体育活动、走亲访友、接待客人,在父母生日时写一张生日贺卡,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写祝寿词……把学生引入浓浓的亲情中,既受到传统礼仪的熏陶,体验了亲情和友情,同时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对生活产生新的认识,从而进行愉快写作。
二、丰富校园生活,积累素材
1、积极参加校园活动,享受多彩的校园生活。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如周一升旗仪式上的才艺展示、广播操比赛、清明节扫墓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元旦的阳光体育运动会,及各种节日开展的“献爱心”等活动,在活动中不断观察、思考,积累素材;春天,组织全班学生春游,留心周围事物,用心记下所见;科技活动开展的科技制作竞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诗歌朗诵或讲故事、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写字课开展的书法比赛等,在各种活动中将所获得的素材储藏在自己的脑海。
活动结束过后,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回忆活动过程,请参加活动的孩子谈谈对活动的感受,学生们都特别兴奋,语言也较流畅。
于是,再顺势引导:你们
想不想把这些难忘的活动写下来与别人分享呢?写作时,孩子们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毋庸置疑,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洞,成为了孩子们写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2、善于捕捉校园生活中的“生成”。
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这些偶然生成的时间,也会成为学生作文的好素材。
作为老师就要仅仅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值日生放学不扫地,致使班上流动红旗丢失;某学生因小事大打出手;乱扔垃圾被红领巾卫生监督员抓个正着;午餐时不安静休息,大吵大闹被扣分等。
这些“生成”,学生非常感兴趣,只要我们好好引导,都可以称为学生习作的大餐。
3、培养特长,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法也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一股主流。
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不但要博学,而且要有专长,要敢于在学习、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专长。
在这些活动中,往往会使学生获取许多作文素材,而且有些素材别具一格,印象格外深刻,写出的文章也就丰富多采。
看一看这些题目,就会让你心动的:《学绘画的苦与乐》《我会用电脑了》《我是小小歌唱家》……
三、亲近大自然,积累素材
1、留心观察大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我们可以适当地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多看、多听、多思。
如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等生机勃勃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仔细观察狂风暴雨,雨后彩虹,观察高温下人们的活动;秋高气爽的时节,寒风凛冽的冬日,留意周围万物的变化;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的安闲、游戈……最有特色的是田野风光,农村的田野风光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这是学生写景题材的好资源。
田野里的农作物(水稻、青菜、豆角、青瓜……),它们形状、颜色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瓜藤攀岩图、雨后春笋图、金秋丰收图……作为乡村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捕捉写作素材,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
2、及时记录,把观察中所见、所闻、所想,及时地记录在本子上,也可以写成日记、随笔等形式,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四、走进社会,积累素材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它折射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谱写了一个个传奇动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捕捉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剪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1、留意各式各样的社会见闻。
比如:街道两旁默默无闻的清洁工、尽职尽责的交通警察等,他们是如何工作的;热闹的菜市场,捕捉小商小贩买卖时讨价还价的镜头;早晨步履匆匆的上班族人物特写;发生公共汽车上的感人故事等社会现象。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中触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展开想象,直抒胸臆,用笔记录下每一个动人的画面。
2、关注各种社会现状。
比如:家乡的环境问题、水泥厂为何关闭、天气越来越暖、南广河不再清澈等。
这类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由观察到联想,然后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变成我们的写作素材。
“干涸的江河里裸露着鱼儿的尸体、发出臭味的河水、一片片裸露的土地、水龙头在流泪”这些公益广告画面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从这一幅幅画面中想到什么?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补救?这样不断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后就算遇到类似的现象,他们都会灵活地展开想象,从而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
五、坚持课外阅读,积累素材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无疑,课外阅读作为获取间接经验的主要方式,也是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
坚持多读书,在读书中不断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不断积累,一个好词、一个优美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抄笔记,以摘记的形式积累素材,日积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选”。
并定期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课外阅读大比拼、佳句精彩片断背诵等竞赛活动。
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外阅读有效地使学生体验了生活,也为学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写作材。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各种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等,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指导。
总之,多读书,写文章便有“源头活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段话强调了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
是啊,只要我们教师敢于跳出课堂,把语文还原于生活本身。
教会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孩子们开辟“源头活水”,积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泉源,我想,“无米之炊”就不再是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