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产学研联盟助推针刀临床技术创新
针刀医学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针刀医学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近年来,针刀医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技术,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针刀医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针刀医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针刀医学,也被称为针灸手术,是将针刀技术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一种独特医学模式。
其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针刀医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针刀医学的现状分析1. 应用领域扩展针刀医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针刺与手术。
目前,它已经渗透到皮肤科、妇产科、骨科等多个临床领域,并将继续拓展到更多的专科领域。
2. 疗效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刀医学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例如,在疤痕修复、面部整形等方面,针刀医学的应用已经成为主流治疗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3.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针刀医学技术不断涌现。
比如,激光针刀、微创手术等,为针刀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针刀医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三、针刀医学的未来展望1. 临床应用的拓宽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针刀医学将不断在临床应用中拓宽其应用范围。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它在神经外科、心血管科等更为复杂的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
2. 精确医疗的新方向针刀医学作为一种精确医疗手段,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通过对患者的个体化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针刀医学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3. 国际合作的加强针刀医学的发展需要全球医学界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未来,我们可以预期国际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共同推动针刀医学的发展。
通过分享经验、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高针刀医学的水平,实现更好的临床效果。
总之,针刀医学作为一种融合传统医学与现代技术的医疗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
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分析及未来展望,我们可以看到针刀医学在不断发展壮大,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效果和体验。
针刀医学诊疗理念的创新价值和实用性的探讨

针刀医学病生学
针刀医学还认识到机体必须维持平衡状 态,才干健康.假如在任何一种方面失去 平衡,就会生病甚至死亡,所以医生治 病旳目旳是纠正人旳机体在某一方面旳 不平衡原因,使之到达平衡,使疾病痊 愈。人体内旳平衡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 样旳,如体液平衡、力学平衡、代谢平 衡、营养平衡、温度平衡、电解质平衡 等等。
针刀医学旳病理生理学
针刀医学以为人体具有强大自我修复 能力,所以治疗时不必千方百计, 到达所谓“除恶务尽”旳程度,而 明确地提出医生旳治疗任务就是将 人体旳多种病理变化调整到人体旳 自我修复能力以内,以免施加过分 旳治疗手段而带来并发症和后遗症, 这一生理特征旳认识对指导临床具 有十分主要旳意义。
根据腰三横突旳生理学特点,它是在人体腰部 中段,起着一种平衡和支点旳作用。解剖学上 它位于骶棘肌旳深面。根据生物力学,在人弯 腰时,腰三横突在骶棘肌深面上升,在人体直 腰和后伸时,腰三横突在骶棘肌深面下降。其 病理学变化是骶棘肌旳深面因为损伤制动,在 修复过程中,腰三横突旳骨膜与骶棘肌深面旳 粘连而造成。
调整力平衡
当某种原因使某些软组织受到损伤,引 起变性,即产生挛缩、瘢痕、粘连等后, 关节旳力学平衡系统就会被破坏,致使 关节内部旳力平衡失调,造成骨关节疾 病,如骨质增生、骨刺、创伤性关节炎 等,我们用针刀松解剥离这些变性旳软 组织,再配合合适旳针刀医学特有旳手 法,即可使关节内旳力平衡系统得以恢 复,疾病得到根治。
针刀医学旳影像学
根据针刀医学旳有关基础理论,尤其是 微观解剖学旳理论,采用临床和人体骨 架及尸体相对照旳方法,发觉许多被过 去影像学所忽视旳影像信息,对疾病旳 诊疗有极为主要旳意义。
举例阐明
颈椎正位片对棘突长短旳变化没有引起注重. 棘突变短或成一种点状,是颈椎旳椎体向前下
针刀医学概述课件

06
针刀医学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针刀医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针刀医学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 论文数量逐年上升,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目前 ,针刀医学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针刀治疗机制、临床 疗效对比研究、针刀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等。
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针刀医学研 究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疗效评估,进一步探讨针刀 治疗的机制和原理,加强针刀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并拓展针刀医学在疼痛管理、康复治疗和预防医学 等领域的应用。
针刀医学概念
针刀医学以软组织损伤理论为基础,以针刀微创手术为治疗 手段,通过松解病变软组织、修复受损器官功能来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针刀医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针刀医学起源于中医的针 灸技术,最初使用针灸治 疗慢性疾病。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 们开始探索使用更小的针 具来代替传统的针灸针, 从而形成了针刀。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恶心、呕吐等。
呼吸系统
小针刀能松解颈椎、胸椎病变,从 而解除因颈椎病引起的呼吸系统症 状,如:咳嗽、气喘等。
循环系统
小针刀能松解颈椎、胸椎病变,从 而解除因颈椎病引起的心血管症状 ,如:心悸、胸闷等。
外科疾病的治疗
颈椎病
小针刀能有效的松解颈椎病变的 软组织,从而解除颈椎病变对神 经、血管的压迫,使症状得以缓
要点二
针刀准备
确保针刀锋利、清洁、完好无损,并进行消毒处理。
针刀的操作流程
定位
确定治疗部位,并使用体表标志或影像技术 进行定位。
操作
在进针后进行针刀操作,如切割、剥离、疏 通等。
针刀技术新突破 针刀斜刺的研究报告

肌 肉损伤 的病因与针刀斜刺 ; 急性损伤 ; 慢性积累性损伤 ; 超过正常肌 肉的负荷 、 力平衡失调 ; 肌 肉亚细胞结构的延迟性改变 ; 收缩 蛋白结构的改变 ; 其他结构 的改变 ; ( 包括 z线 、 中线 、 粗丝 、 细丝等 ) ; ( 包括细胞膜 、 细胞核 、 线粒体 、 溶酶体等) ; 收缩 蛋白结构改变对肌 肉功能产生影响; 肌肉酸胀 、 、 痛 僵硬 , 收缩和伸展 功能下降 ;
_7 _ 2 0
维普资讯
科 之 学 友
Fn fieme dd e a m e cc t o nA u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7 4国 0 ̄0J 0 , E
针刀快速穿过皮肤加大力量 ,又可以保证 针刀沿纵 轴方 向即前
进方向受力不 至于变弯 ) 。③力量控制 : 皮时针体 基本 上是 垂 进 直于皮肤( 进针后采用针刀斜刺技术 )两手要同时用力 , 方 , 并且 向 一致 。 要 一般情况下右手 占6% 0 左右力量 , 左手注意控制针体 不摇摆 , 持双手共同方 向直线前进 。要学会控 制突刺即快速突 保 破皮肤的力量 , 既能保证穿过皮肤层的速度快 , 这样 又不 致于突
摘 要: 目的 : 运用斜刺技术减轻针 刀施术进针 时患者的痛苦 , 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
针 刀 斜刺 软 组 织 损伤 机 理 , 开创使 用针 刀斜 刺技 术 。 结 果 : 疗 1万 多例软 组 织 损 伤 疾病 治 患者 , 针刀斜刺使患者痛苦极小 , 疗效提 高。结论 : 针刀斜 刺技术相对于传统针 刀施术方
针 刀临床主要用于松解软组织 ,而大多数疼痛或酸胀及 功 能障碍也是发生在软组织之 中。在鉴别诊断后 , 医生根据患者主 诉 、 动障碍和触诊结果 , 运 能快 速确定受损 最痛点 的位 置 , 受损 肌肉的名称 、 层次、 深浅和肌 肉的长轴。根据最痛点的位置 , 施术 者选择离最痛点有适当距离 的一点为进针点 , 进行标记 。通常情 况是 : 浅层 损伤的肌 肉进针点离最痛点 比较近 , 深层肌 肉的进针 点离最痛点 的距离就稍远些 。这样 能保证针刀在斜刺 时达到最
第二届中国可视化针刀技术沙龙在重庆市忠县设主会场进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第二届中国可视化针刀技术沙龙在重庆市忠县设主会场进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石良教授发起的“中国可视化针刀技术沙龙”,第二届学术活动在重庆市忠县三峡风大酒店4楼重庆厅成功举行。
会议的主题为“从基层临床需要看腱鞘炎针刀治疗可视化的必要性”。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
线上参会的专家有: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委员会(CUGA)主任委员李石良教授。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马兰存、宁煜、刘星、杨永晖、杜文平、李瑞国、修忠标、姜益常等教授;全国知名超声针刀领域专家宓士军、田雪梅、李辉、葛恒清、唐占英以及全国各地的针刀专家学者共4.48万人。
由于疫情原因,严格控制线下参会人数,来自北京、重庆等地30余专家学者到忠县主会场参加线下会议。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李延萍教授代表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在线上致辞。
李石良教授做了主旨发言。
会议进行了学术讲座和研讨交流。
高巍巍副主任中医师、周强副主任中医师、陈永亮主任中医师分别以《小针刀,大作为--可视化针刀技术治疗腱鞘炎的价值》、《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技术要点》、《可视化针刀的技术优势》为题展开学术讲座。
在学术研讨中,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副书记/副院长李翔主任医师、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党委委员冉涛声副主任中医师、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针灸科主任黄宗菊主任医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副院长刁鹏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秘书陶静医师,以及众网友踊跃发言、提问;李石良教授、修忠标教授、宓士军教授、高巍巍老师等就大家提出的学术问题、超声收费纳入医保报销问题等进行了详细解答;北京密云社区医生徐博交流了学习运用可视化针刀的体会。
会议由张宇杰、陈永亮担任大会主持。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委员会(CUGA)张宇杰副秘书长致闭幕辞。
针刀疗法在临床被广泛推广的原因探究

23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4月 C 第 6 卷第 12 期Apr. C 2018 Vol. 6 No. 12促使高校形成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的校园环境,推动医学的发展。
5 展 望现代医学发展历史表明,未来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转化医学理念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主流理念。
将转化医学理念融入病理生理学,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将会为高校医学事业提供全新的发展理念,为高校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推动高校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1]刘慧萍,颜利晶,张国民,葛金文,王宏宝,彭胡战.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08):15-17.[2]刘 巍,胡业佳,石 磊,徐 芳.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01):19-21.本文编辑:吴宏艳针刀疗法在临床被广泛推广的原因探究张学真,王 杰(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摘要】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许多人误认为针刀疗法是一种西医治疗方法,殊不知类似于针刀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记载。
当代医生应用的针刀治疗法是由古代的九针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而来的。
针刀疗法近些年来成为针灸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一直为针灸学的丰富和发展做着贡献。
【关键词】针刀疗法;发展沿革;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2.23.02《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九针之名,各不同形。
一曰镵针,二曰员针,三曰螫针,四曰锋针,五曰铍针,六曰员利针,七曰毫针,八曰长针,九曰大针。
2010年9月10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举办小针刀培训班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培训中心北京世华针刀中医医院北京萃博针刀医学研究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关于举办‚小针刀治疗软组织疼痛临床研修班‛的通知针刀医学(原称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吸收现代医学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逐渐形成的医学新学科。
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法。
针刀疗法最早于1976年由朱汉章教授发明,1978年被江苏省卫生厅列入了重点科研课题,1984年通过专家鉴定。
1986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开始向全国推广;2003年9月6日,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组织举行了针刀疗法听证鉴定会,通过了将“针刀疗法”鉴定为一门新的医学学科——“针刀医学”;2005年12月推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系列规划教材《针刀医学》(共5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以朱汉章教授为负责人的《针刀松解法的基础研究》课题获2005年度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中医理论的专项资助。
2006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中,专门以“针刀医学的发展与中医现代化”为议题进行了高层次专家和学者的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认为针刀医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30年来,针刀医学以其崭新的理论和上千万临床验案,得到了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广泛推崇。
北京世华针刀中医医院、北京萃博针刀医学研究院是中国针刀医学发展的起源地,也是中国针刀医学专业培训机构。
本院汇集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权威针刀医学名家:董福慧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主任委员)、葛恒君教授(北京世华针刀医院长、中华中医学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庞继光教授(北京萃博针刀医学研究院教授、全国著名针刀医学教授)、刘洪强教授(山东洪强医院院长、中国知名疼痛专家)、任月林教授(中华中医学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秘书长)、王全贵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针刀科主任、北京市针刀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柳百智教授(全国著名针刀医学教授)等,师资阵容强大,临床带教条件国内领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针刀医学事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针刀医学事业
成树江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年(卷),期】2007(162)007
【摘要】@@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有关数据表明,慢性软组织损伤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疑难病症之一,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各国医学专家重点攻关的课题.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成树江
【作者单位】山西省针刀医学会,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自主创新引领针刀技术发展新潮流专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副主席、山西省针刀医学会会长成树江教授 [J], 杰然;
2.自主创新的中国针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用性的探讨 [J], 成树江
3.药刀靶向微创新技术推广与针刀、注射粘连点定位及疗效提高班 [J],
4.药刀靶向治疗新技术推广与针刀、注射粘连点定位及疗效提高班招生 [J],
5.药刀靶向治疗新技术推广与针刀、注射粘连点定位及疗效提高班招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