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与现代建筑
建筑风格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演变

建筑风格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演变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建筑风格的演变,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从古典到现代,建筑风格经历了许多的变革,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概念。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探讨建筑风格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演变。
1.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古罗马时期,并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复兴。
这种风格强调对古代希腊与罗马建筑的模仿和借鉴,注重对称、比例和经典立面的运用。
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帕台农神庙和罗马竞技场,这些建筑体现了宏伟、庄严和对称的特点。
2.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对古典主义建筑的再次复兴,具有更加独立、自由的特点。
该时期的建筑师通过对古代罗马建筑的研究,将对称与比例注入了更多的个性化元素。
文艺复兴建筑追求独特的设计,比如在建筑立面中加入了许多雕塑和浮雕,使建筑更加生动和富有艺术感。
3. 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欧洲17世纪,它与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相比,更加华丽、复杂和戏剧性。
巴洛克建筑在立面设计中注重运用曲线和对称,通过大规模的装饰和繁杂的雕刻来表现富丽堂皇的气势。
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黎凡尔赛宫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这些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和奢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4.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出现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它是对巴洛克风格的反思和回归。
新古典主义建筑强调对古典希腊与罗马建筑的再次模仿,追求简洁、对称和经典的理念。
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经常采用希腊神殿式的立面设计,注重使用大理石和白色的外墙装饰,体现了对古代建筑的尊重与把握。
5.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对传统建筑风格的一种革新和突破。
现代主义建筑摒弃了装饰与繁复的元素,追求简洁、功能性和材料的实用性。
建筑师们开始注重内在结构和布局的合理性,通过大量使用玻璃和钢等新型材料,使建筑呈现出轻盈、透明和开放的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威廉·勒·柯布西耶的“机器住宅”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法恩斯沃思小屋”,这些建筑标志着建筑风格的一次巨大变革。
中国近现代建筑中的“巴洛克”

A RT EDUCAT1 oN R E SE A R C H
中国近现 代建筑 中 的“ 巴洛克”
口孟 彦汝
摘
方 向。
要: 文章通过 对 巴洛克 艺术起 源和发展 的探 索, 研 究巴洛克艺术对 中国近现代 建筑设计 的影 响, 并 以此规 划今后 的研 究
关键 词 : 巴洛 克 欧式 源起 均衡 宗教 感 启迪
传统 建筑 中 , 所 谓 的均衡法 已被 巴洛 克摒 弃。不规 则 的三角形 、 视 和 关 注 的 问题 。
圆形 、 半 圆形或 者随意 的曲线、 波纹在 山墙 中随处 可见 ; 窗户上的
装饰纹样 绝大部分是 椭圆形或 由不 规则 的曲线构 成; 弧 线的应用 在视 觉上使墙 面流动起 来。
当下 的 巴洛 克艺术逐 渐褪 去 了扭 曲 、 怪 诞 的表 象 , 出现 在我
二、 巴洛 克式 建筑 的 艺术 变迁
1 . 巴洛克建筑 的艺术表现
们面前 的是简 约、 精炼 的形象 。与此 同时 , 我们 的周 围有很 多盲
这是 当前 的研究者和专 业人 士应 当重 大 多 数 的 巴洛 克 建 筑 体 现 出 随 处 可 见 的韵 律 感 。 在 中 国 的 目使用和使 用不 当的现象 ,
夸张 的纹饰 以及线脚 可 以看 出。 以哈 尔滨为例 , 1 9 世 纪 教 时期 的意大 利, 教会 要求教 堂、 祭坛 内部 需要作 画, 画家要 画一 的壁柱 、
资本 的注入使这 个城 市发展 的极 为 些和教会相 关的东西 , 首先想到 的是 具有神秘色 彩的宗教神话类 末 的哈尔滨还是 沙俄 殖 民地 ,
[ 2 ] 许丽雯 , 刘绮 文. 你 不可不知道 的欧洲艺术. 中国旅游 出版 社 , 2 0 0 5 [ 3 ] 梁玮. 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奇 葩——“ 中华 巴洛克” 建筑. 哈尔滨建筑大 [ 4 ] 陈秀珍. 巴洛克建筑在 中国的发展. 广东建材 , 2 0 1 0 ( 4 ) . (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 编辑 章 韬
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演变

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演变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的需求,同时也承载着社会历史、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等多重功能。
巴洛克和现代主义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建筑风格,二者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艺术理念的演变。
本文将从巴洛克建筑的诞生、特点及其演变到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和主要特征,探讨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
一、巴洛克建筑的诞生与特点1.1 巴洛克建筑的起源巴洛克建筑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是以哥特式建筑为基础,并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的典型代表是意大利的圣伯多禄大殿和法国的凡尔赛宫,巴洛克建筑在欧洲大陆迅速传播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巴洛克建筑注重对称感和动态感的表现,追求视觉效果上的震撼和夸张。
其特点包括:(1)曲线和弧线的应用:巴洛克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曲线和弧线,使建筑形式更加流畅优美。
(2)浮雕和雕塑的运用:在建筑表面广泛运用浮雕和雕塑,丰富了建筑的装饰效果,营造出雄伟壮观的氛围。
(3)壮丽的装饰细节:巴洛克建筑以富丽堂皇的装饰细节闻名,使用大量的石雕、壁画、壁柱等,给人一种华丽、富贵的感觉。
二、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演变2.1 巴洛克建筑在欧洲的传播与变化随着巴洛克风格的快速传播,不同地区的建筑师纷纷加入到巴洛克建筑的创作中,使其在各地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变化。
比如在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更加注重景观效果,如圣伯多禄大殿的巨大圆顶和宏伟的广场;而在法国,巴洛克风格则更加侧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如凡尔赛宫的庄严和谐。
2.2 巴洛克风格在殖民地建筑中的演绎巴洛克建筑也在殖民地地区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比如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受到土地、气候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巴洛克建筑在此地形成了与欧洲巴洛克不同的风格,兼容了土著文化的元素。
三、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特点3.1 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反叛和革新。
建筑风格和代表作.

洛可可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
罗曼建筑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功能建筑19世纪后期出现于欧美。
1、巴洛克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600-1760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其代表作:意大利的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罗马波罗广场、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时期,在法国出现。
其特点: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其代表作: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巴黎伤兵院新教堂、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
3、哥特式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特点: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代表作: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
4、古典复兴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
其特点: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其代表作: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巴黎的万神庙、巴黎的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英国爱丁堡中学、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和阿尔塔斯博物馆5、古罗马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生于古罗马。
外国建筑风格介绍

代表建筑
巴塞罗那的米罗公园
由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设计,以其独特的曲 线和自然元素而闻名以其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平 滑的表面而著称。
法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塔楼
由奥古斯特·佩雷设计,以其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开放式平面而知名。
历史背景
20世纪初的欧洲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 对于建筑的需求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
隐喻和象征
地域特色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 手法,通过建筑的形式、空间和装饰来表 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或情感。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也注重地域特色,强 调与当地文化和传统的结合,以创造出具 有地方特色的建筑。
代表建筑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艺术基金会
01
该建筑混合使用了多种历史建筑元素,包括哥特式、文艺复兴
建筑材料
古希腊建筑主要使用石材,如 大理石、石灰石等,这些材料 坚固耐用,能够经受住时间的 考验。
装饰与雕刻
古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和装饰精 致细腻,常常讲述神话故事或
展现日常生活场景。
代表建筑
帕特农神庙
位于希腊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 筑的杰出代表,以其完美的比例 和卓越的雕刻艺术而闻名。
埃皮道鲁斯剧场
位于希腊埃皮道鲁斯城,是古希 腊剧场建筑的典范,其半圆形剧 场布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空间与光影的运用
巴洛克建筑注重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采光设计,营造出 神秘和庄严的氛围。
代表建筑
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
这座教堂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其动态的外观、丰富的装饰和光影效果都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法国的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的宏伟和奢华展现了巴洛克建筑的壮丽,其复杂的细节和华丽的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华丽与夸张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华丽与夸张巴洛克建筑风格是欧洲建筑史上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以其华丽的装饰和夸张的造型而著称。
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随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介绍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华丽与夸张,以及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和发展。
一、华丽与夸张的外观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外观华丽而夸张,它强调建筑物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
巴洛克建筑通常采用大量的雕刻、壁画、玻璃窗等装饰元素,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豪华和生动。
建筑的造型也十分夸张,常常采用曲线、弧形、螺旋形等非对称的造型,给人一种动态和活力的感觉。
巴洛克建筑的外观通常非常华丽,它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对比。
建筑物通常采用大量的彩色玻璃、彩色瓷砖、彩色涂料等材料,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巴洛克建筑也注重光影的运用,通过窗户、门洞、壁画等手段,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光影效果,使建筑物更加生动和神秘。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和发展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应用和发展。
在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是最为著名的,它成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代表之一。
在法国,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著名的作品有凡尔赛宫等。
在西班牙,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得到了发展,著名的作品有马德里皇宫等。
除了欧洲国家,巴洛克建筑风格还传播到了其他地区。
在美洲,巴洛克建筑风格被广泛应用于教堂、宫殿等建筑物中,如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国会大厦等。
在亚洲,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得到了应用,如日本的东京皇居等。
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现代影响虽然巴洛克建筑风格已经成为了历史上的建筑风格之一,但它对现代建筑设计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代建筑师在设计中仍然会借鉴巴洛克建筑的元素和理念,如曲线、弧形、色彩对比等,来创造出更加生动、豪华、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物。
此外,巴洛克建筑风格对现代艺术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创作中也会借鉴巴洛克建筑的造型和装饰元素,来创造出更加生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南北特色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南北特色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作者:王鑫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6期[摘要]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定的发展,并且带动了整个潮流。
巴洛克建筑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从阿尔贝斯山南部意大利和北部德国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发展来阐述巴洛克建筑的发展和影响。
[关键词]文艺复兴阿尔卑斯山巴洛克建筑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306-01第一章巴洛克建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一、巴洛克建筑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巴洛克“Baroque”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co”指很大形状不匀称、畸形的珍珠。
亦指16世纪一些意大利的主流的“经典”以及国际矫饰主义,17世纪并列流行于意大利周边独有的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在18世纪早期的德国,发生了文化和艺术的转变。
今天“巴洛克”单纯指十七世纪的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
二、巴洛克建筑样式的发展罗马是巴洛克艺术的诞生地,从这中心向外散布到整个欧洲,以及美洲地区。
表现华丽多彩且富变化的风格。
从广义上讲,巴洛克建筑又可细分为三类: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和晚期的洛可可建筑。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其它地区逐渐衰落。
第二章阿尔卑斯山南、北部区域巴洛克建筑的特色一、南部巴洛克建筑的风格特色。
巴洛克风格浮现于文艺复兴盛期,由伟大的文艺复兴大师们自发采取的。
罗马始终处于艺术发展的前沿1。
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有三个艺术流派在相互斗争中产生。
巴洛克艺术对当时的建筑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它沿袭了16世纪文艺复兴盛期演变而来的手法注意,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改进。
(一)罗马巴洛克建筑17世纪的时候,意大利整个建筑业萧条,但在罗马却掀起了一个新的建筑高潮,大量兴建中小型教堂、城市广场和花园别墅。
现代建筑的写作者们(一)

现代建筑的写作者们(一) (2009-12-16 22:11:46)转载标签:现代建筑现代主义历史现代建筑的第一代理论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1888-1968)。
他的《空间、时间与建筑》出版于1940年,是对现代建筑实践的总结,对现代建筑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著作。
这本书先后增补和修订了五次,仅到60年代初就再版13次。
在那时很多建筑院校把《空间、时间与建筑》当做现代建筑史的教材。
吉迪恩先是学习工程学后研究艺术史,在三十五岁才对现代建筑发生兴趣。
他的艺术史研究方向是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的复杂性,因此吉迪恩对现代建筑的总结也是从空间入手。
吉迪恩相信在剧烈变化和混乱无序的现实世界以及纷繁复杂的当代文化和艺术潮流中蕴含着一种时代精神,建筑师的任务就是揭示这种一致性和时代施加于所有人的共同的感受,这是他写《空间、时间与建筑》的出发点。
这一点显然来自于启蒙运动的进步的历史观和黑格尔关于时代精神的论断。
吉迪恩认为现代建筑区别于以往建筑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的通透性(interpenetration),这个特征同时表现在十九世纪的工程技术和新结构形式之中。
他把现代建筑的空间观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联系起来,把现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向量构成的所谓“四维”空间。
在吉迪恩看来这是现代建筑有别于其他时代的根本特性。
吉迪恩的这个观点应该说相当地牵强附会,受到很多人质疑。
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 )在《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一书中对此做出了颇有说服力的剖析。
吉迪恩只比柯布西耶小一岁,但他是柯布忠实的追随者。
据说他转向现代建筑理论的研究和结识柯布有直接的关系。
在他的《时间、空间与建筑》中吉迪恩有意识地排除了与柯布西耶持不同见解的德国表现主义建筑师如门德尔松等的作品。
吉迪恩后来成为现代建筑国际会议(CIAM)的主要发言人,他和柯布一起把像雨果·哈林(Hugo Haring)这样的持北欧浪漫主义立场的建筑师排斥在外,这也是现代建筑会议中的一桩公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风格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马俊言 12009243015
摘要:介绍了巴洛克时代城市设计的特征,并从巴洛克的包容性,巴洛克的实
现手段,巴洛克风格与生态化、人性化的关系等方面对巴洛克风格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巴洛克风格在中国城市中的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以期对城市设计有所启示。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roque era urban design, and from the baroque inclusiveness, baroque means of realization, baroque style and ecology and human relations of baroque style in modern urban design the application paper analyzes the baroque style in the Chinese cit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s it faces,
关键词:巴洛克风格,现代城市设计,生态化,建筑设计
近年来,一股强劲的古典“欧式”之风吹遍各地,到处涌现出一大批披着西洋古典建筑外衣的新建筑。
它们已成为影响城市景观风貌的因素之一。
“欧风”的盛行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需求而被淘汰,而现代建筑由于教育体制的局限,与中国人传统审美相冲突,建筑从业者在形式方面创造力的限制等,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更重要的是,大规模、快速的城市建设,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设计者发挥其创造力。
而“欧风”作为一种程式化的设计手法,多快好省,既暗含了中国人的崇洋精神,又能够保证其复杂、繁琐的效果(至少在外行人眼里) ,因此得到了快速的推广。
巴洛克风格是“欧风”一个突出的代表,鉴于其的盛行,而在盛行时出现了一些概念混乱、使用不当的现象。
下面就对巴洛克风格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作用及运用进行诠释。
1 巴洛克时代城市设计的特征
1) 注于纪念性和表面文章,将建筑或城市空间作为权力的符号,与此同时几乎全然不考虑规划所应达到的更广泛的社会目标;2) 为展示而规划,将建筑和城市空间作为表演的舞台,设计的目的是令观众激动,让参观者惊叹。
只是在不同时代和国家里,观众有所不同罢了,他们或是向往贵族生活的中产者,或是那些在寻机挥霍和寻求刺激的暴发户,或是卑怯的殖民地臣民,也或是涌入城市的
农民。
在此之前,受西方二元论影响下的建筑往往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的,建筑
本身是孤立于环境完整的实体,即便是广场,也往往是由建筑实体围合的封闭
空间,建筑与空间是完全的图底关系。
虽然巴洛克建筑仍然可以用严格的图底关系来定义,但其断裂形体所围合的空间(有时甚至只是格式塔完形产生的心
理空间) 无疑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是西方人在视觉研究上的巨大进步和在建筑以及城市规划上运用所产生的结果。
2 巴洛克风格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巴洛克城市是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是一种城市设计,但从动机上而言,其仍然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雄心,是“人定胜天”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反映,具体表现就是用人造景观代替自然景观,用人造的雄伟代替自然的雄伟。
巴洛克的确把空间视觉关系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而且以局部的不完整换取了整体的完整,这是巴洛克在城市设计上的重要贡献。
巴洛克有其独特的特征。
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将其运用到现代城市设计中,就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下面对巴洛克的几个特征做一分析:
1)巴洛克的包容性。
2)折衷主义称巴洛克式建筑是把过去各种知名的建筑风格混用在一座建筑物中。
事实上,巴洛克从意大利传入欧美其他国家,已经出现很多变体,如德国、奥地利、法国和西班牙独特的巴洛克。
巴洛克在中国产生变体,并不应引起太多费解。
正如意大利学者孔蒂认为:巴洛克“每一个独立的作品都在这众多的特色之间创立了自己的平衡,每一个国家也以不同的方式发展了这些成分。
深刻理解每个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才是正确理解巴洛克艺术全貌的根本。
”这充分说明巴洛克是具有很大包容性的,而城市要有的包容性是众所周知的。
2) 巴洛克的实现手段。
巴洛克作为文艺复兴风格的补充,用人为手段整合建筑与周边环境关系。
通过断裂、扭曲等手段,把建筑打破,从而达到与环境的融合。
3) 巴洛克风格与生态化、人性化的关系。
巴洛克通过断裂、扭曲等手段,达到环境的融合,在这方面体现了巴洛克的生态性。
巴洛克以浪漫主义精神为设计出发点,赋予亲切柔和的抒情情调,表现的是一种个人欲望,在这方面体现了巴洛克的人性化。
把这种关系运用到现代城市设计中也是生态化、人性化这个大环境的需要。
3 巴洛克风格在中国城市中的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
3. 1 巴洛克风格在中国城市中的发展
中国建筑传统与近代建筑的冲突,很大程度在结构、材料和技术等方面,而巴洛克恰恰在这些方面有相当弹性,它可用中国工匠熟悉的砖木、砖石结构,解决近代转型过程中的这一矛盾。
巴洛克调和了中国近代建筑转型过程中若干矛盾冲突。
它能在国内广泛传播和发展并非偶然。
相比较而言,西方的城市设计发展过程中,有过几种风格的出现,现就这几种风格做一比较分析。
古典主义由于过分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节的集中、单一,往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而中世纪建筑的设计对象又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宗教建筑,而中国是一个宗教意识淡薄的国家。
现代主义设计对象比较广泛,但其设计语言较单调,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
因此中国城市自己选择了巴洛克风格,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1) 巴洛克的目的、动机与现代中国城市一致;2) 巴洛克形式
丰富多彩,设计手法不拘一格。
所谓现代主义、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是对西方而言,代表着其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变,但对于中国的城市以及市民而言,这些并没有历时性上的意义。
相反,在运用上,这三个时期的借鉴基本是处于同时代的。
特别是大规模的借鉴,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 年,这三种风格的城市设计同时影响着中国的城市面貌。
而整合不同时期风格正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目的。
正如16 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欧洲选择了巴洛克风格的城市设计。
其目的就是要使建筑成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种景观。
巴洛克的主要特点是将不同时期的风格整合、变形,这其中原因之一是巴洛克风格代表欧洲的反叛思想,但也是由于当时很多欧洲城市是由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组成的,要使这些
建筑相互协调,那么必须兼顾各种风格与造型。
文艺复兴的建筑过于自我标榜,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而巴洛克是将一些建筑语言“解构后重构”,这样从建筑单体或局部虽然不完整,但从整体环境而言,它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呼应与协调。
个体的解构是为了环境的整合。
作为整体而言,城市是不能被设计的,只能通过控制局部来达到这一目的,其他的就由自然、市民本身来完成。
3. 2 巴洛克城市面临的问题
虽然中国选择了巴洛克,但巴洛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
目前国内流行的欧陆风格是对受现代主义影响的、缺乏整体
观念以及环境观的城市的一种整合,当然也是现代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但决非必然阶段) ,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欧陆风格还不如说没有风格的折衷主义,对比例、尺度、色彩、材料等没有限制。
正如巴洛克风格一样,由于“过于舞台布景化,过于追求人工手段,过于发挥想象力,而没有考虑到造价的问题”,最终因为资金匮乏而成为“半成品”,对城市格局造成重大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改变。
巴洛克风格是为了填补文艺复兴建筑给城市带来的大片空白而兴起,其动机不可谓不好,但结果却不甚理想,其实原因很简单,人没有必要在城市建设中包办所有的事情,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
城市并不是装饰品,真实的生活绝对不是舞台剧,那些不真实的舞台布景,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剂而不是取代生活。
4 结语
任何一个时代,资金和技术都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却是无穷的。
而巴洛克表现的就是一种个人欲望,任何年代都有其存在的可能,不可能抹杀,可以加以利用,但也应加以控制,不能放纵其随意膨胀。
在现在提倡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大背景下,巴洛克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唐立强.“欧风”盛行现象的剖析反思[J ] . 安徽建筑,2002 (6) :21222.
[2 ]孙玉虎. 浅谈当前的“欧风”建筑[J ] . 安徽建筑,2002 (6) :30231.
[3 ]朱永春. 巴洛克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J ] . 建筑学报,2000(3) :58259.
[4 ]梁玮. 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奇葩———“中华巴洛克”建筑[J ]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 (5)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