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异同

合集下载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

写在前面:洛可可
在欧陆,洛可可风格以抽象的火焰形、叶形或贝壳形的花纹、 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展现整齐而生动的、神奇的、雕琢 的形式。洛可可风格设计,不论使用在室内设计方面或者家 饰品设计,甚至建筑外观设计上,都令人无法忽视。框缘的 建筑的部份中如画的、细致的、形状独特地表现于塑造性物 料如木雕和雕塑 中墙、天花、家具、金属和瓷器制的摆设展 现一种统一风格的和谐。相比起巴洛克品味带着丰富强烈的 原色和暗沈色调,洛可可崇尚柔和的浅色和粉色调。
以浪漫主义精神为设计出发点,赋予亲切柔和的抒情情调,追求跃动型
装饰样式,以烘托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
巴洛克古典主义与洛可可
写在前面
巴洛克艺术诞生是16世纪末的文化现象,在17世纪初期 开始兴盛起来,直到17世纪开始兴盛起来,直到18世纪 “巴洛克”这一称呼才开始流行。它在艺术上被称为一 个时代的标志,是指1630-1750年间的欧洲文化,其主 要流行区是意大利。巴洛克艺术抛弃了严谨和谐的古典 风范,致力于创造出富丽堂皇、丰满写生、富于强烈的 动感和饱和色调的艺术境界。
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
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 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 来被广泛仿效。
典型人物:波罗米尼
成熟风格的代表, 堪称巴洛克建筑之 父。他以设计的圣 卡尔罗教堂而得名。 他充分运用了正玄 狐反玄狐构成的曲 线,外形和天顶上 天使的装饰建筑充 满了动感。
巴洛克风格家具(二)

巴洛克风格家具更加适合
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
巴洛克设计从哥特式简单机械

服装史 洛可可时期简介

服装史  洛可可时期简介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洛可可(ROCOCO)艺术是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来源于法语rocaille,原意是'贝壳式',引申含义指“像贝壳表面一样闪烁”它最初是指建筑的某些样式以及室内陈设和装饰的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洛可可强调了曲线和繁缛,这就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对称模式和厚重风格,摒弃了巴洛克艺术中的怪诞而追求纤细与轻巧,从繁缛的纹样中表现出流动和华丽。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的艺术风格的代表。

洛可可服装风格保留了巴洛克式样在表面上的华丽色彩以及漂亮的外观和动荡的旋律,同时又增加了许多纤柔的形象和琐细的造型,惯用C形、S形的漩涡曲线及清淡柔和的配色,呈现出女性的娇柔气息,使服装更加向女性化发向发展,而男装中的女性化特征也日渐突出。

18世纪中叶,可可时期服饰达到了鼎盛时期,纤细与柔美更加洗练,女装更加性感,裙撑又一次出现,胸部袒露,美肩外现,大量花边、缎带及人造花用作装饰。

到了洛可可末期,头饰更趋华丽,裙长缩短,前直后鼓。

男子的背心前面出现精美的刺绣,假发更加精巧,帽边的波浪形曲线充满情趣。

服装面料质地轻柔,图案精巧,鲜花、海草、贝壳及S形、C型、漩涡形曲线成为装饰图案的主题,色调淡雅明快。

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饰则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一、女装(图1)初期当时流一种称为“响亮的长袍”的室内服,背部有褶皱,呈又宽又长的托裙形式,又叫罗布●吾奥朗特(robe volante)。

历史文化:世界各个时期的时尚风潮

历史文化:世界各个时期的时尚风潮

历史文化:世界各个时期的时尚风潮
1. 古代时期(公元前)
1.1 古埃及时尚风潮
介绍古埃及的服饰和美容习俗,例如法老王和贵族的服装、珠宝和化妆品等。

1.2 古希腊罗马时尚风潮
讨论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包括长袍、头环和战士盔甲等流行趋势。

1.3 古印度时尚风潮
探讨古印度文化中独特的服装,例如萨里、库尔塔和珠宝等。

2. 中世纪(5世纪-15世纪)
2.1 欧洲中世纪时尚风潮
描述中世纪欧洲贵族和平民的服装,如紧身裙、武士盔甲和十字军标志等。

2.2 北非伊斯兰时尚风潮
讨论北非地区穆斯林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穿着方式,如迪拉、卡夫塔和哈吉布等。

2.3 东亚古代时尚风潮
介绍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区的古代服饰和造型,如长袍、和服和高贵的龙袍等。

3. 近现代(16世纪至今)
3.1 文艺复兴时尚风潮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流行的艺术与时尚,如华丽的浮雕装饰、宽松的袖子和贵族风范等。

3.2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尚风潮
介绍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对服饰风格产生的影响,包括华丽的蕾丝、精美的假发和大胸脯束缚等特点。

3.3 现代时尚风潮
描述20世纪以来不同年代全球主要城市中流行趋势的变化,如摇滚乐舞台上的皮革服装、嬉皮士服饰以及当代设计师品牌等。

结论
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在全球范围内盛行的时尚风潮对当今流行趋势的影响,强调每个时期独特的文化和审美价值。

洛可可时代——精选推荐

洛可可时代——精选推荐

洛可可时代洛可可时代服装服装史洛可可时期简介篇一:洛可可时代洛可可时期的服装洛可可(ROCOCO)艺术是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来源于法语rocaille,原意是'贝壳式',引申含义指“像贝壳表面一样闪烁”它最初是指建筑的某些样式以及室内陈设和装饰的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洛可可强调了曲线和繁缛,这就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对称模式和厚重风格,摒弃了巴洛克艺术中的怪诞而追求纤细与轻巧,从繁缛的纹样中表现出流动和华丽。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的艺术风格的代表。

洛可可服装风格保留了巴洛克式样在表面上的华丽色彩以及漂亮的外观和动荡的旋律,同时又增加了许多纤柔的形象和琐细的造型,惯用C形、S形的漩涡曲线及清淡柔和的配色,呈现出女性的娇柔气息,使服装更加向女性化发向发展,而男装中的女性化特征也日渐突出。

18世纪中叶,可可时期服饰达到了鼎盛时期,纤细与柔美更加洗练,女装更加性感,裙撑又一次出现,胸部袒露,美肩外现,大量花边、缎带及人造花用作装饰。

到了洛可可末期,头饰更趋华丽,裙长缩短,前直后鼓。

男子的背心前面出现精美的刺绣,假发更加精巧,帽边的波浪形曲线充满情趣。

服装面料质地轻柔,图案精巧,鲜花、海草、贝壳及S形、C型、漩涡形曲线成为装饰图案的主题,色调淡雅明快。

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饰则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一、女装(图1)初期当时流一种称为“响亮的长袍”的室内服,背部有褶皱,呈又宽又长的托裙形式,又叫罗布●吾奥朗特(robe volante)。

近世纪服饰文化特征(考试专用)

近世纪服饰文化特征(考试专用)

古埃及服装特点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

最显著的特点:“褶皱”。

不同的褶皱代表了不同的性别、身份和地位.丘尼克:指紧身合体的连体衣。

由胸至脚踝。

古希腊服饰特征:1.爱琴海文明:造型完美,适度夸张,人体与衣服高度协调裁制服装。

2.荷马时代到希腊古风:几何样式,束细腰身夸张臀部,金宝在身上筒形服装,略显生硬。

3.古典时期:一块布的艺术,披挂缠裹在身上,自然垂褶。

古希腊服装特点:披挂,缠裹式宽松无缝合的基同,多皱褶为美,有口针。

多利亚式与爱奥尼亚式希顿区别:①多利亚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怔。

②多利亚式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亚式没有。

③多利亚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

④多利亚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的侧缝必须缝合。

⑤多利亚式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亚式有袖子的构成。

希顿:古希腊语中意为“麻布的贴身衣”,男女皆穿的一种衣服,像古希腊建筑柱式一样,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亚式。

希玛纯:是指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广义上也泛指矩形布料。

以一块极大的长方形毛织物,缠绕在身上露出单肩,为男女皆可穿的包缠式长外衣。

古罗马服饰的特性:1.最先在服装上明确阶级差别。

2.前100年受东方和西欧影响,垂褶逐渐去掉向合体化演化。

3.腋下缝合的丘尼卡和斯托拉。

4.普遍使用化妆品。

托加:是罗马男女都普遍穿着的一种外袍,与丘尼卡或罗印、克罗斯一同穿着,半圆形或椭圆形。

长度大约是身长的三倍,宽为身长的两倍,后来面积越来越大。

中世纪服装文化的特征:1.宗教文化的强烈影响 2.服装上镶嵌珠宝 3.高贵典雅4.东方刺绣 5.服装织物豪华拜占庭时期服特:造型呆板僵硬,色彩变得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级宝石装饰变得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表现在衣服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否定人存在的绝对宗教性,人们穿衣是为了遮掩身体。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色[资料]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色[资料]

【儿童故事】山里来的小老虎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小明,他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里。

小明非常喜欢在山里玩耍,他常常会带着他的小狗小白一起去山里探险。

小白是一只调皮的小狗,它总是跑来跑去,陪伴着小明在山野间尽情玩耍。

有一天,小明和小白正欢快地在山里玩耍,突然听到了一个很大的吼声。

他们循着声音走去,发现了一个小老虎。

小老虎浑身是雾,身上还挂满了枯枝败叶,一副可怜的模样。

小老虎看到小明和小白,也吓得躲到了树后,一双大大的眼睛里透着害怕。

小明走了过去,轻声问道:“小老虎,你怎么会在这里呢?难道你迷路了吗?”小老虎点了点头,小白也跑了过来,好奇地闻了闻小老虎。

小老虎看到它们并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渐渐地放下了警惕。

看着小老虎的样子,小明心生怜悯之心,便说道:“小老虎,你先跟我回家吧,我给你准备些吃的。

”小老虎离开树后,小心翼翼地跟着小明往山下走去。

小白也紧紧地跟在它们身后。

到了家门口,小明把小老虎带进了家里。

妈妈见到小老虎之后,惊讶地说:“小明,你怎么把一个小老虎带回来了?”小明笑着说:“妈妈,它很可怜,迷路了。

我想带它在家里住一段时间,好吗?”妈妈见儿子这么关心小动物,便点了点头。

小明和妈妈给小老虎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让它吃饱喝足。

小老虎吃饱喝足之后,显得精神了许多。

它看着小明和妈妈,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小明见小老虎的情况好转了,便和妈妈商量着把小老虎带回山里去。

妈妈想了一下,便说:“那我们先把它养好了,等它身体好了再送回山里去吧。

”小明点了点头,知道妈妈说的很有道理。

于是,小明和妈妈便开始精心照料小老虎。

每天,他们给小老虎准备好吃的,还给它洗澡,梳理毛发,让它舒适起来。

小老虎渐渐地从一个可怜的小老虎变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小老虎。

它在家里变得越来越精神,在院子里到处乱跑,把整个院子都弄得一团乱。

妈妈见到小老虎这么活泼,担心它会把家里搞得一团乱,便和小明商量,打算把它送回山里去。

小明知道小老虎是不适合在家里生活的,便同意了妈妈的提议。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秦汉时代——内衣外穿
• 社会背景:秦统一中国,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 立了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对後世影响很大。 • 特点:当时的男子多以袍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 都有花边。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领长衫, 窄袖。
秦代的袍服是 一种有絮棉的 夹层内衣,穿 着时在袍服的 外面要罩一件 外衣。

中国服饰文化
• 1.了解中国服饰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涵,以及这种文化如何在历史变迁 中得以传承发展并得以稳定形成。 • 2.了解西方服饰文化的演变与特有意义。 • 3.最后通过中西方服饰的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点,相同点,深 入理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为我们未来跨文 化交际打下基础。
唐朝服饰的特点:华丽开放,等级制度
唐代女服中有一种 在贵妇间流行的款 式:高腰襦裙。它 将裙带高高系在腰 线以上,比如胸下, 甚至系在胸线上方, 准确地说应称为齐 胸襦裙。这种款式 无论身材丰腴还是 瘦削都能达到别样 的飘逸效果,尤其 是在以丰腴为流行 的圈子中更受欢迎
明朝重拾汉唐服制
•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後,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 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 • 这一时期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图腾文化的鲜明特点。
四.哥特式服饰
• 影响因素及特点:受哥特式建筑风格影响,哥特服装风格 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 齿等锐角的感觉。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光泽和鲜 明的色调是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效果一脉相通的。 真正的哥特时尚体现为:黑色的东西,或其他暗色,如海 军蓝、深红。
五.文艺复兴时期
西方服饰特点中国服饰特点早期服饰初具模型商周时期等级制度宗教拜占庭时期宗教影响大春秋战国对应天时节令十字军东征时期战争影响骑士风秦代衣冠服制哥特式服饰教堂色彩汉代不分级别性别文艺复兴时期形体美风格奢华魏晋南北朝享乐主义受老庄佛道影响巴洛克时期男装女性化隋唐时期文明开化中西结合洛可可时期夸张大胆明代图腾文化近代后期工业革命衣料改革创新清代庞杂繁荣现代个性化服装品牌林立近代社会革命现代受西方影响不同点衣料

洛可可时期服饰特征

洛可可时期服饰特征

• 裙撑作为洛可可女装的重要部分,和紧身胸衣 一起把女人塑造成完美的 X 型。初期“帕尼埃” 为钟形(如图 ),后来“帕尼埃”越变越大, 逐渐变成椭圆形,前后扁平、左右宽大。 “帕
尼埃”外层面积的增大给表层的装饰创造了更 多的机会。 前部敞开的罩裙以及裙子层次繁多 是西方近代女装的重点。 在外裙下通常有内裙、 衬裙和底裙。 层层叠叠的裙子以它细腻精致、 变化丰富的装饰形成着层叠的视觉效果,成为 18 世纪追求娇柔矫饰和官能享乐的象征。这种 立体饰褶、服装面料的缝缀再造增加了服装在 视觉上浮雕感、立体感。
• 花朵这个主题在洛可可服 装领域主要表现在面料和 装饰两个方面。 漩涡状的 藤蔓、淡雅的花卉时常得 以运用和展示。 刺绣工艺 增添了贵族气质和浪漫气 息。 花朵在洛可可服饰上 的运用除了表现在面料的 图案上,还表现在大量运 用天然或人造花朵对服装 进行装饰(如图 3)。

褶边、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女装在装饰手法上另一重要特色。 褶边是指
• 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 为 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 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
来自大自然的装饰题材的运用,使洛可 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女性惬意的轻松感, 处处体现着新兴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强调 满足自身感官愉悦的审美趣味。 自然
形态在服饰上的体现就是大量自然花卉 为主题的染织面料。 这个时期法国的 印花织物就好似花的帝国——曼妙而唯 美。 当时主要采用的花卉是蔷薇和兰 花, 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家政2班 石曼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洛可可服饰整体造型的特点
• 18 世纪中后期以后, 洛可可女装造型上最醒目的特征是 由裙撑托起的向两侧突出膨大的臀部,腰部以下呈长方形; 由紧身胸衣将躯干在腰部以上束裹成平挺的圆锥体,正视 呈倒三角形,有丰富装饰的肚兜强化了倒三角型的轮廓。 这种视觉上像圆弧形穹顶一样的整体造型就是洛可可时期 人们相互追捧的夸张的造型。 蓬巴杜夫人是洛可可女装最 华丽的代表。 其服装特别注重额外的装饰,以无数花边、 缎带花结、人造花饰物和繁琐复杂的褶皱缀满全身,内裙 和外裙上、下都装饰着弯弯曲曲的飞边、 蕾丝, 整个服 装上上下下如花似锦,美丽富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往往被称为宏伟、奢侈、享乐和纵欲的时期,她们所带来的艺术影响是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替代的。

谈到服饰就不得不提起这两个时期,她们和后世人们对他们的时尚的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巴洛克时期17世纪的欧洲极为动荡,历史进入一个重要的变革期。

荷兰、英国先后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

在这种社会变革、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环境下,那些王公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有权势的男士们玩弄权术,搞政治阴谋,或者追求时髦的贵夫人。

在这样一个男性大显身手的时代,必然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baroque)特指外形有瑕疵的珍珠,后来代表西方艺术史上一个时代,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

美术、建筑样式显得装饰过多。

服装史上也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出现的装饰过剩的奇异装束称为巴罗克样式。

巴罗克时期服装大体上分为荷兰风时代和法国风时代。

荷兰风时代也被称为“3L”时代,即长发longlook、蕾丝lace、皮革leather 三者流行的时代。

男装填充物取掉,造型宽松了,Ruff领变成了翻领或披肩领。

男服胸前、袖子上仍有裂缝装饰,袖克夫越来越宽,出现长裤。

女装裙撑取掉了,造型变得柔和,高腰身,出现大胆袒胸样式,三条裙子叠穿。

法国风时代出现时装杂志,男装变化最为显著。

上衣极度短缩,衣长及腰或更短,袖子变成短袖或无袖,小立领.前开,门襟上密密麻麻一排扣子,下摆处常接一窄条垂布,白有肩料向下挂着缓带表示身份。

下半身出现裙裤。

缎带是巴罗克样式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装饰。

60年代以后,男装出现了紧身长外衣、室内服、裤子的组合。

女服重新出现紧身胸衣、臀垫。

二、洛可可时期每一种文化发挥到了极至就总会刺激另一种文化的产生,后者往往是前者的传承,是在前者基础上的修改和发展。

于是,在巴洛克后期,洛可可文化应运而生,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

Rococo 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的,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

一般来说洛可可时期主要是指在法王路易十五时代(1715 年以后)到路易十六时代(1789年截止)内的这段时期。

她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有的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

洛可可风格的服装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这个时代女性为了获得男性的青睐,挖空心思装扮自己,这种努力主要表现在用紧胸衣勒细腰部以及用裙撑增大下半身体积,以及众多的装饰和淡雅的着色。

这个时期的服饰美的本质,就是用这种夸张的外形强调女性肉体的吸引力和美感。

其形态分为三个阶段: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这个时期是巴洛克向洛可可的过度期,出现了穿着方便的“华托服”,它一种宽松长袍,很少用琐碎装饰,面料选用图案华美的织锦或素色绸缎。

“巴尼尔”,一百多来裙撑的又一次出现,用鲸须、金属丝、藤条或较轻的木料和亚麻布制作而成。

2、路易十五时期洛可可风在这时期达到鼎盛,女装的最大特征是裙撑越来越大。

出现了“双巴尼尔”裙撑,下摆更为夸张。

在一时期紧身胸衣和裙撑的制作技术更加进步。

在不同程度上,使得当时的女性更有吸引力和美感。

十八世纪中期以后洛可可女服日益华丽,注重额外的装饰,以无数花边、蕾丝。

缎带花结、花状饰物和繁复的褶皱缀满全身,整件衣服如花似锦,充分体现了洛可可的艺术特色。

当时的蓬巴杜夫人的衣服多是此类,这种衣服也被称为“蓬巴杜夫人式”,是洛可可女装最华丽的代表。

3、路易十六时期这时期的裙子的体积逐渐变小,出现了“阿拉波罗内”罗布,它是下垂式的,并可露衬裙的长袍或晚礼服,裙子后侧分两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这种垂到脚踝的布裙,相对来说较实用,通常配有带跟的鞋子。

这种样式的裙子逐渐取代了“巴尼尔”。

在这时期就要提起这位路易十六的玛丽皇后,她成18世纪的时尚传奇,一手继承了路易十五最著名的情妇蓬帕杜夫人的时尚衣钵,洛可可艺术用精致的蔓藤花纹、贝壳等来装饰建筑、生活物品以及艺术作品,使其体现出轻快柔美、漂亮精致的特色,多带有一种迷幻、罗曼蒂克的色彩。

说到洛可可女子服装,更不能少的还有女子服饰和形象。

在极其奢华的洛可可时期,人们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美,引导出极为夸张的风气。

在18世纪60年代后半期,女子发型出现了高发髻,最高可达到三英尺左右,但仅仅把头发做高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装饰欲,在这高高的发髻上又做出了许多特制的装饰物,如小鸟,帆船,山水盆景等。

洛可可时期的女子帽子样式也是非常多,包括头巾帽、带檐帽和三角帽。

女子在出门骑马或运动时可带三角帽,帽上经常装饰羽毛、绸带及其他饰物,显得十分时髦。

三、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的区别和联系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

从巴洛克时期到洛可可时期,中间并无明显过渡,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同时洛可可风格开始在法国产生。

巴洛克风格后期和洛可可风格前期是同时并存,相互影响的。

1、女装方面巴洛克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无数的花饰。

上衣流行紧身胸衣,外面套无袖的短外衣,在腰部是成“V”字形收紧的。

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几乎露出胸部以上全部空间。

领口边缘用花边镶嵌,或是系上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

衬衫肥大,袖子有长有短,都镶着大量花边,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镶嵌花边,非常华丽。

外出时穿外套,披着暗色的斗篷,或是男人样式的长大衣。

裙子仍然时兴蓬松的,不过不是用支架撑起来的而是用多穿裙子的方法。

因为在腰间打褶所以显得膨大起来。

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和里面的衬裙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照,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系起来,好像窗帘那样的。

有时甚至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

外裙一般颜色比衬裙深,衬裙有大量刺绣图案。

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是过度时期,图案较小。

而路易十六时期已经转到了洛可可时期,时兴的花纹都是小碎花。

这个时期女人的帽子和男人差不多,而且也流行戴假发。

后期最为流行的是芳丹发型。

头上用纱制成多重褶皱,高高耸起。

头巾也是普遍要戴的。

常见的就是电影中女仆那种白色带花边的包头巾。

洛可可时期女装的修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女装的特点就是,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

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面。

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

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斯塔玛卡,斯塔玛卡的中央与里面的紧身胸衣一样向下呈很尖的锐角,这不仅在视觉上使腰显得更细,风俗家认为这还把人的视线引向那“快乐的谷间”。

洛可可服装面料多采用质感温软的材料,浪漫而华贵。

面料多采用高雅而精致的面料,如具有优雅和透明感的缎子、绡纱和蕾丝花边等。

强化具有古典风格的局部特征设计,常饰以华丽花边,领部细褶和袖部装饰,精巧的刺绣工艺和诸如蝴蝶结、玫瑰花装饰等细部处理设计也非常普遍。

在秋冬季的材料中,多采用诸如马海毛、高比例兔毛及具有丝光感和柔软毛型感强的材料,并注重面料的表面凹凸感与浮雕感的表面处理。

服装设计题材喜好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

以轻柔的浅粉色调为中心,形成明亮、柔美而优雅的色彩倾向。

喜用娇艳的颜色,如嫩绿、粉红、猩红等,富丽堂皇.多采用夸张的假发、帽子、裙摆等烘托风格。

运用具有洛可可式特征的发型、化妆和具有优雅感觉的服饰品等。

服装细部处理十分精巧,多采用柔美精巧的花草纹样,加进金属的闪光提花织物或手工性强的手绘印花及刺绣面料。

整体地把握设计的基调,合理而有选择地运用并强化原型样式中的局部装饰特点,是洛可可整体设计的要点。

在洛可可时期,女式高跟鞋变得更为多样。

比起巴洛克时期,鞋跟变得更高更细,鞋头变成尖形,鞋舌上方往往有搭扣,几乎都是用丝绸、织锦、缎子或亚麻布做鞋面,也有少量使用柔软的小羊皮。

2、男装方面男装发展到洛可可时期,样式已经定型,是现代西装的原型,1760年后男装改变的重点为 :(1)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2)外套出现领子的设计(3)袖子变成贴合手臂(4)背心长度变短、无袖、及有翻领的设计1715年以后,裤子多用亮色,袜子基本没什么变化.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修饰,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衣称作夫拉克,这是燕尾服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

在十八世纪洛可可风,男性比起女性更显得朴素。

十八世纪的男人身穿马夹马裤。

马夹由缎子或丝绒面料做成,有口袋和长袖,并装饰有风景、花纹、动物图案的刺绣,用金银、瓷釉作扣子。

敞开的马夹只有上面几个扣子是扣着的,露出里面镶有花边领的衬衣,领子系成围巾形状。

马裤穿到膝盖,下面配有镶有花边的丝袜。

十八世纪末,马裤用支撑五吊住,并向下加长盖住膝盖,跟丝袜,再以后男性穿马裤时不再穿长筒丝袜。

3、总体方面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作造作的艺术,在服装上比巴洛克更显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艺术的延续。

巴洛克的褶皱风格和洛可可有很大的区别,巴洛克更规律一些,洛可可都是褶皱的渐变,更为唯美化。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

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

巴洛克风格宣扬的是视觉上的“混乱”。

就拿建筑物来说,每根柱子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墙上布满了装饰物,让人分不清楚哪里是墙哪里是天花板。

可以说巴洛克是继承了矫饰主义的艺术。

洛可可奢华和夸张的服饰,这是一个时装的黄金时代。

洛可可对于现代的时装有很大的影响。

在《绝代艳后》的发映之后,就立刻引起了时尚界的集体注目代,D&G、JeanPaulGaultier、Chanel、LouisVuitton、ChristianDior、AlexanderMcQueen,轮番贡献出毕生才华与18世纪的偶像比肩。

这场豪华筵席一直从2006年秋冬延续至2007年春夏。

谁没有洛可可,几乎会沦为当季罪证。

这种趋势在JohnGalliano的“Dior60周年纪念”达到了巅峰。

而Dolce&Gabbana 的08春夏秀,带着华托那样的诗情和细腻的感觉,也正是当时洛可可风格的灵感来源。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为服装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华丽奢侈,却是世界文化发展史和服装史上的璀璨的明珠,永远能带给我们启发和灵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