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
(完整word版)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区别

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区别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之比较-精选资料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之比较一、时代背景巴洛克(Baroque)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17世纪盛行整个欧洲,18世纪初期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仍有较大的影响。
17世纪的欧洲在历史上是一个变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加强,开始在政治上与封建统治阶级抗衡,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欧洲带了新的生机。
另一方面,由于始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在欧洲的影响,传统宗教的地位逐渐动摇,各地反宗教浪潮的此起彼伏,使得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都有了动摇和改变。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巴洛克形式的艺术。
巴洛克艺术形式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
关于巴洛克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意大利B·克罗齐等人认为源于Baroco,指逻辑学中三段论式的一个专门术语;更普遍的则是认为源于葡萄牙语Ba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思是“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不规则有瑕疵的珍珠,也就是“不圆的珠”,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
原本是十八世纪的学者指责这一时代的艺术中衰颓、浮夸和过分雕饰。
最初意大利人用它来表示建筑中奇特不寻常的样式,特点是装饰性强、辉煌华丽,注重光的效果,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在结构上富于动势,因此整个风格显得高贵豪华、很有生气。
这个艺术风格后来由建筑影响到雕塑、绘画、音乐、文学、染织、服装等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
“洛可可”( Rococo)一词来源于法文,它的原意是指“贝壳”,后来演绎成为用小石头和贝壳作装饰图案的一种装饰样式,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怎样区别洛可可和巴洛克

怎样区别洛可可和巴洛克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特征是繁琐堆砌,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雕刻风气盛行,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室内则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巴洛克风格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立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罗赫尔修道院教堂洛可可风格建筑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喜欢用弧线和 S形的装饰风格,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卷草舒花,线脚大多用金色;洛可可风格装饰有: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服装的区别:巴洛克可参考电影温莎情史,洛可可可参考电影绝代艳后;也有书籍巴洛克与洛可可作者:美米奈路易十四时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团花装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则图案较小,至路易十六已经进入洛可可时期,时兴小碎花;巴洛克服装分为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1650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是十七世纪的欧洲艺术上最重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蕾丝的使用;左图: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奥尔良公爵夫人&法国路易十五图右图:十八世纪法国1780年荷兰式巴洛克的特色为3LLace,leather,long locks荷兰时期主要特征是领子,直到现在荷兰民族服装业可以看到;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紧绷的裤子延长到膝盖,下面是长袜;男装历史上最华丽最妩媚的男装在巴洛克时期; 最大的特点是大袖子蕾丝、带马刺的靴子、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流行短小马甲,有点像西装背心;这个时候的内衣非常华丽,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长外套开始出现,一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装饰华丽的排扣,此时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鞋上装饰花朵或是缎带,巴洛克晚期出现鞋扣以代替装饰;女装巴洛克时期的服装除了西班牙其他女人这个时候开始不用穿裙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袒胸露乳,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袖子镶着大量蕾丝,有时候袖子被打成很多段,一节一节的,每段都镶嵌蕾丝;裙子时兴蓬松造型,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衩向外翻,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像窗帘系起来,有时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洛可可男装:是现代西装的原型,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同时也出现了领子的设计,袖子也有原来的大开口变成了贴合手臂的款式.1715年以后,裤子多用亮色,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修饰,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上衣称作夫拉克这是燕尾服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女装:在大花大果图案逐渐缩小的巴洛克后期,开始产生小碎花洛可可文化;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这个时期女装的特点是颜色淡雅柔和,追求服装面料的质地柔软,丝绸面料,各种绸带、花边、褶折的运用,花纹图案小巧,繁琐的假发、头纱、面具、扇子等小巧精致的饰品;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 Empire of Flora;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装的修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面.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斯塔玛卡;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绘画的区别: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盖兹、凡·戴克、贝尼尼和卡拉瓦乔等;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对比变化,富有戏剧性,宗教题材气息浓厚,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这个时期的艺术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极力强调运动,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圣母之死卡拉瓦乔洛可可风格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描述上流社会男女享乐生活,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一些画像体现当时的美学开始脱离宗教、国家等思想方向;不再表现人物的端庄神圣,开始表现得有点不纯洁和不道德;洛可可的风景画是田园诗式的,多数描写贵族男男女女在悠闲地游山玩水;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布歇、法戈纳等;发舟西地岛华托蓬帕杜夫人布歇文学:巴洛克文学17世纪意大利唯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风华丽浮夸,强调运动和变化,侧重表现幻想,因而特别有装饰美和形式美;巴洛克作家致力于描绘一种“乌托邦”式的世界,其作品中充满了天主教的思想;文学主题是“人生如梦”,提出了“人生舞台”的概念,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根本没有现实,人也不可能认识现实;巴洛克文学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等;洛可可文学以轻松的文体大量出现,并着力于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爱情的魅力;经常将现实世界扩大或缩小后加以描写,或者以镜中像的方式折射现实;比如伏尔泰的小大人、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这个时期的作家还酷爱写游记式作品,让主人公在游历中学习人生、了解世界; 洛可可文学产生了强烈刺激人们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写与现实相悖的事物,以反讽手法引入革新观念,打破现存秩序和规范,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巴洛克与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区别

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区别巴洛克风格以大小不一,剧烈运动的弧线和无穷的,大量反复的群曲线,以及交叉,对比的线条为主要图案语言,构图复杂,运动感强。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好象梵蒂岗的教堂或者歌剧院,富丽堂皇,外面有弯曲的弧面。
例如大圆顶,上头有好多雕塑,看起来整个就像个大雕塑,叫它巴洛克风格多半没错。
洛可可是巴洛克的延续,是巴洛克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结果,其起源于法国宫廷。
具有纤巧秀美,繁絮和精致的女性化特点,极具装饰性,常采用短小,具有圆润转折的C形,S形,和漩涡形的丰富变化的弯曲的曲线。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就是好娘,里头充满了镜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闪闪的,墙上也要捆金边,还带点粉红色和薄荷绿,什么东西都卷来卷去的,绝对是洛可可风格。
设计分享--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区别2013-11-19 艺思设计艺思饰品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好象梵蒂岗的教堂或者歌剧院,富丽堂皇,外面有弯曲的弧面(例如大圆顶,上头有好多雕塑,看起来整个就象个大雕塑,叫它巴洛克风格多半没错。
(巴洛克风格是一个广义词,意大利巴洛克,法国古典,洛可可都算)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就是好娘,里头充满了镜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闪闪的,墙上也要捆金边,还带点粉红色和薄荷绿,什么东西都卷来卷去的,绝对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主要是室内设计)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哈利波特的霍格华兹,城堡又粗又圆又高又破时,那叫做中世纪建筑风格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巴黎圣母院,又瘦又高又尖时,感觉还有很多刺的,那叫做哥特式风格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克里姆林宫,是个洋葱头,或者不是纯洋葱头,但是上面有个明显十字架,而且很柱子形状的时候,那多半是拜占庭风格。
(巴洛克或罗马式的圆顶个人感觉不象柱子,没那么瘦高)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很象美国的帝国大厦,又感觉象上海的外滩,方方的很对称外头又没什么花巧,那叫做ART DECO风格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
论欧洲建筑中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审美区别与影响

论欧洲建筑中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审美区别与影响摘要:巴洛克其艺术特点就是怪诞、扭曲不规整。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
而洛可可风格是在反对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逻辑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现的柔媚、细腻和纤巧的建筑风格。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进行赏析,探索其艺术特点、审美区别以及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欧洲建筑特色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正文:一、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艺术特点巴洛克艺术是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建筑方面,它还包括绘画、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领域。
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炫耀财富、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充满欢乐的气氛、标新立异,追求新奇。
它常常大量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而洛可可洛可可式建筑风格是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切围绕柔媚顺和来构图,特别喜爱使用曲线和圆形,尽可能避免方角。
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用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
以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
墙面上不再出现古典程式,而代之以线脚繁复的镶板和数量特多的玻璃镜面。
喜用娇嫩的色彩,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
总而言之,洛可可在巴洛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形成于巴洛克晚期;巴洛克所指的对象是建筑主体,洛可可的对象是室内装饰;巴洛克讲究的是运动、变化,还加入了对光影的应用,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洛可可则是奢靡,繁琐,更多地用于皇室建筑。
巴洛克是大众艺术,洛可可倾向于皇室艺术。
二、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审美区别“巴洛克”与“洛可可”是两个模糊而且情绪化的术语。
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的异同

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的异同(一)巴洛克与洛可可的相同点两个时期的建筑都是在经典时期之后出现的。
巴洛克建筑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的风格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都已经是教科书般的存在。
而洛可可首先从法国发展起来,古典主义在那里已经成为一个由艺术原则构成的严谨系统所建构成的指导原则。
两个时期的建筑在都是企图从经典的束缚与“规则”中解放,是非理性的建筑形式,因此他们的名称都带有一定的贬义。
“巴洛克”原意为“畸形的珍珠”,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造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被那时的批评家用以贬低巴洛克时期的艺术。
“洛可可”一种由贝壳与贝壳类似的图形制成的小巧甜食,并被当做企图满足上流社会放浪奇想的产物而遭鄙视。
理论家从它与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相悖的观点批评洛可可这种艺术形式。
两个时期的建筑都对后来的建筑形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巴洛克建筑极富有想象力,创造了许多出奇入幻的新形式,开拓了建筑造型的领域,活跃了形象构思能力,开拓了室内空间布局崭新的观念,积累了大量独创性手法。
因此,在古典主义建筑实力强大,拒斥巴洛克式建筑的新教国家,如法国,巴洛克式建筑的影响,还是突破政治和宗教的屏障,渗透了过去。
直到19、20世纪,欧洲和美洲的建筑不论风行着什么样的潮流,其中多多少少都有巴洛克的形式和手法,证明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洛可可时期的建筑师和装饰家,是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法国古典主义的的伟大成就哺育出来的,他们并不缺乏创造的才能,因此,他们虽然只能在时代的潮流之中从事洛可可的装饰,却为它创造了许多新颖别致的、精细工巧的作品,它扩大了装饰题材,更富于生活气息,更加自然化。
一些洛可可风格的客厅和我是,非常亲切温雅,宜于日常起居。
所以洛可可的装饰影响是相当久远的。
两个时期的建筑都趋向自然化。
巴洛克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
在城市里建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
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
洛可可的装饰题材中有自然主义的倾向,造园艺术也倾向自然化而摒弃几何化。
巴洛克洛可可家具的特点和风格

巴洛克,洛可可家具的特点和风格
xxxx
-
1
巴洛克家具的特点
2
洛可可家具的特点
3
比较巴洛克与洛可可家具的特点
巴洛克,洛可可家具的特点和风格
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巴 洛克艺术时期的两种 重要的艺术风格,这 两种风格在家具设计 上也表现出独特的特 色
1
巴洛克家具的特点
巴洛克家具的特点
巴洛克家具设计风格 独特,特点鲜明
4
强调情感和动态:巴洛克家具的设计常常强调情感表达和动态感,这反映了巴洛克艺术中强 烈的情感和戏剧性。例如,沙发背上的曲线形状可以显示出一个拥抱的动态
巴洛克家具的特点
总的来说,巴洛克家 具设计是一种豪华、 复杂、曲线化和装饰 化的风格,充满了情
感和动态
2
洛可可家具的特点
洛可可家具的特点
洛可可家具是巴洛克艺术时期晚期的风格,相比巴洛克家具,洛可可家具更加精细和轻盈
巴洛克家具的设计常常表现 出强烈的情感和戏剧性;而 洛可可家具则更注重优雅和 自然美的表现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巴洛克家具的特点
曲线和对称:巴洛克家具设计常常使用曲线和对称,以展示出动态和豪华的感觉。例如,椅
1
子、桌子和床的腿通常设计成弯曲的形状,而沙发和扶手椅则常常有优雅的曲线和对称的形
状
2
材料选择:巴洛克家具通常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如黄铜、象牙、金和深色木材。这些材料 增加了家具的豪华感和重量感
3
装饰元素:巴洛克家具上常常装饰有复杂的雕刻、镀金和嵌套,以及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这些装饰强调了家具的华丽和重要性
细腻的装饰:洛可可家具上装饰有精细的雕刻、嵌套和镀金,以及复杂的图案。这些 装饰通常比巴洛克家具更精细,更注重细节 轻盈的曲线:洛可可家具的设计常常使用轻盈的曲线,如沙发背和椅子腿的S形曲线。 这些曲线使家具看起来更轻巧,更优雅 使用天然材料:洛可可家具通常使用天然的材料,如木材、金属和石材,以增加其自 然和优雅的感觉 强调流畅的线条:洛可可家具的设计强调流畅的线条,这反映了洛可可艺术中对优雅 和自然美的追求。例如,沙发和扶手椅的线条流畅,没有巴洛克家具那样的尖锐和突 出
洛可可巴洛克区别

巴洛克和洛可可珠宝首饰风格差异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皆源于法国,从时间上划分,在路易十四在位期间,盛行的风格称作为“巴洛克”;在路易十五在位期间,流行的风格称为“洛可可”。
从视觉上判断,巴洛克与洛可可则是刚与柔,阳与阴的区别。
路易十四与路易十五虽是前后继位却并非父子关系,而是曾祖曾孙。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罢免首相一职,圈养贵族,王权空前的中央固有集权。
路易十四一生历经四次大战,其中两次与整个欧洲为敌,无愧太阳王之称号。
而流行的巴洛克风格,恢弘壮丽,一派帝王气象。
路易十五毫无继承他曾祖父的雄图伟略,沉溺女色,他的情妇——蓬皮杜夫人,她几乎掌管了法国的大小事务,使得法国直接跌落欧洲二流国家,但却在艺术方面的造诣惊人,改变了当时的绘画,装饰艺术等流行风向,那就是颇具阴柔风格的洛可可。
在巴洛克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珠宝就是小型雕塑。
巴洛克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使珠宝变得抽象,对称。
跟巴洛克风格一致的使此时珠宝恢弘的气概和从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
巴洛克风格的珠宝工艺主要为:珐琅;钻石;和table cut钻石。
巴洛克风格的珠宝会运用大量的色彩浓重的珐琅来展现花卉,尤其在17世纪欧洲上流阶层疯狂崇尚郁金香,而大量珠宝饰品都以此为装饰形象,以彰显身份高贵。
而黄金镶嵌技艺是巴洛克的主流技艺,黄金镶嵌的往往是钻石,这些钻石大量采用table cut技术,一种原始的钻石琢型。
这种技艺的雕琢会使得钻石看上去偏黑,是因为刻面的少使光线无法反射。
到了洛可可时代,就与巴洛克时代截然相反,设计理念多以不对称为主,珠宝流行的线条流畅的不对称设计,处处彰显女性美。
洛可可风格的珠宝工艺主要为:金银混镶,玫瑰切钻石。
到了18世纪珐琅不再流行,此时珠宝背面多为錾刻或干脆毫不装饰的平面,而不再使用珐琅。
金银混镶自1760年代诞生后就成了镶嵌钻石的标准工艺。
采用这种工艺的珠宝正面是白银,背面是黄金。
这种工艺解决了黄金镶嵌钻石使白钻变黄钻的问题,直至维多利亚时期钻石珠宝大多用白影镶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巴洛克风格又分多种,主要是文艺复兴后为教皇建筑形成的一种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更偏重一点欧洲宫廷风格,多运用贝壳的曲线!
欧式风格分为几种,其中的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
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
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
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
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
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
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
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