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作文 于无声处
于无声处作文--作文

于无声处作文篇一:于无声处作文姥爷老了,已经年过八旬。
他的世界在渐渐趋于沉默,耳朵渐渐听不清了,说话也越来越不利索了,周围的世界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部彩色的无声电影。
表哥前几日从杭州回来,意气风发,大包小包的带着礼品,其中有不少是买给姥爷的,姥爷讪讪地接过礼品,转过头看着我,终于,在他断断续续的表达中,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个人谁啊?我鼻头一酸,姥爷的记忆也老了。
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大家半年没见表哥,自然有许多话讲,酒席上一时嘈杂无比,再热闹的谈话传入姥爷的耳中,也不过是一些无序的杂音。
姥爷渐渐被忽略了,他低着头,安静地吃着饭,周围的吵闹都与他无关。
姥爷早早地吃完饭,离开了饭桌,他或许感受到了自己的格格不入,便没有多待,向沙发走去。
我似乎能够感受到他的孤独,在这种大团圆的背景下,这种感觉会变得尤其的深刻,我掉过头看看他,却碰上了他含笑的目光,目光里带着暖意,温暖得有些发烫,那个眼神里再没有孤独。
原来,在姥爷离开饭桌后,一直在看着我们,微笑着看着我们,即使这热闹的饭桌不小心忽视了他,他眼中的快乐也不曾减少。
看到我的目光,他尴尬地把目光投向别处,但不一会,他的目光又飘了过来。
声音更大了,姥爷一直沉默着,无声的世界带来的巨大的沉默是可怕的,可他的表情却是淡淡的幸福,姥爷从头到尾一直在注视着我们,轻轻地扫过我们每一个人,看我们吃完饭,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我们中间,笑眯眯盯着我们每一个人,似乎要把我们每一个人都映入他的脑海,然后在翻出对应的记忆。
姥爷额头上的皱纹层层叠叠地挤到一起,像荡漾开去的水波纹,每一个波纹里都挤满了阳光。
我一直以为,姥爷的无声世界一定是孤独和寂寞的,现在才发现,他的心里藏着另一个热闹的小世界。
于无声处,我们的热闹就是他的热闹,我们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
爱到深处是无声。
篇二:于无声处作文那些无数个我与父亲独处的时光,那些无数个让我感到沉闷无聊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心中竟然充盈着温馨,只怪当时不懂:沉默也是温馨。
高二作文:于无声处_650字

于无声处_650字很多时候,一个真诚的拥抱就能给人以安慰;一个信任的眼神就能给人以鼓励;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给人以快乐。
天天空尽管阴霾,终究还是会蔚蓝,云依然会潇。
曾经那样清晰的痕迹也可以消失不见。
所以,很多的事情,与很多年后的今天,会变得面目全非也是不足为奇的吧。
我们都是别人生活里的过客,就像两条相交线,一旦相交之后就会越走越远,越分越开。
但是在相交那一刻,我们可以留下美好,这样才不会空虚,遗憾。
用最温暖的拥抱,给人以安慰。
出狱的人都会被人们用怀疑的眼光包裹着。
或许这会促成他再一次犯罪。
但是假若你学会用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不需要多做些什么,说些安慰的话还不如于他一个信任的眼神。
无声会比有声来得更妙些,那是无法比拟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中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哀伤的精魂。
我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一天一天的观望,我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的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微笑,灿若桃花。
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
微笑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给人以快乐和欢快。
电影中有“隐形人”的出现,总感觉那样好似很寂寞般。
殊不知他们以乐于助人为主,看到被人快乐,他们也就快乐。
他们不需要为自己寻求快乐,他们以助人为乐。
也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美吧。
看得见对方有时会发生矛盾也说不定。
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遇到这种那种,各种不同的人,有些擦身而过,留下一张模糊的脸,存活3秒钟的记忆。
有些人,却像是尘埃般朝着生命里聚拢,沙雕般的聚合成一座雕塑,站立在生命的广场上。
此时我们的脑袋里都放映着一部“无声”电影。
于无声处作文700字

于无声处作文700字
好嘞,这次我会尝试用更口语化的方式来表达:
嘿,你记得小时候在老家那棵大槐树下玩捉迷藏吗?那时候阳
光透过树叶洒下来,感觉整个世界都亮堂堂的。
我们一群小孩就在
那儿嬉笑打闹,无忧无虑的。
说到夏天,我就想起午后坐在窗边看书的日子。
阳光斜斜地照
进来,书页都被晒得暖洋洋的。
外面的蝉鸣不断,好像也跟着书里
的故事一起唱和。
那时候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好像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城市晚上真的挺热闹的,到处都是灯光和车流。
人们都在忙忙
碌碌地走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儿。
但我有时候就喜欢站在路边,看着这一切,心里啥也不想,就看看星星,感觉特别舒服。
说到冬天,我就想起那场大雪。
整个世界都被雪覆盖了,白茫
茫的一片。
我在雪地里踩啊踩,还堆了个大雪人。
那时候的心情就
像那雪花一样,飘飘洒洒的。
说到稻田,我就想起我爷爷。
他每次去田里干活都带着我,我就坐在田埂上,看他割稻子。
那时候的阳光、风还有稻田的香味,都让我觉得特别亲切。
说到海边,我就想起那个黄昏。
我站在那儿,看着夕阳慢慢落下,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那一刻,我好像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也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就这样,生活里有好多好多的瞬间,有时候它们就像电影里的镜头一样,一闪而过。
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这些瞬间其实都特别美好。
托物言志作文 于无声处_高三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于无声处_高三作文于无声处文/吴莹婕[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去年暑假,为寻求避暑之处,便去了留园。
于是,在亭台楼榭间、粉墙黛瓦下,邂逅了那株白紫藤。
那日,骄阳似火,我的心也似火一般焦灼着。
太阳似乎不把地面烤起层皮来不罢休。
空气闷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我四下寻觅着歇脚处,无意间瞥见那株古藤。
她就静静地站在那儿,无声无息,不骄不躁,仿佛一点儿也不担心游客会将她遗忘。
已逾花期,她只留下单薄的枝干承受着日光的腐蚀。
我伸手抚上那屈曲盘旋的虬枝,粗糙的质感犹如外祖父干农活留下老茧的手。
岁月毫不留情地在上面刻下深深浅浅的痕迹,斑驳的历史无声地从我的指缝中流走。
我想到了《渔父》中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想,若是多年来一直如此低调,必定会无人间津,她怎能不心生倦怠?疑虑间,无意抬眼望去,不禁一怔。
古藤的根分明没在石缝中,看不清是藤还是石。
是要怎样的不幸才会落入石中?是要怎样的坚忍才能耐住寂寞?又是要怎样的魄力才可破土而出?忽然觉得自己刚才的担心真是可笑。
她必是从无懈怠,一直无声地与自然、与命运做着超越极限的角力,只为迎接冲破黑暗的那一刻的阳光。
但凡有一秒的放弃,她便只是一粒尘埃,无人知晓,湮没无闻。
纷繁嘈杂的人群中,她安静得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而我却敬畏地看着她,像是看一个遗世而独立的老者,听她讲述生命的轮回。
我的心也随之牵动,沉人周边的池水,一片静谧清凉。
那一刻,我突然强烈地希望看到古藤开花的样子,那将是怎样的壮阔美丽啊?我心中静静期待。
不知是我的希冀过分虔诚,还是古藤过分执著地想要证明生命的力量,终于,花开无声。
今年四月,故地重游。
我一进园,便急急穿过回廊,绕过山石,仿佛有一股力量召唤着我。
熟悉的角落,熟悉的静谧,迎接我的,是一片雪色。
青黑的虬枝似受过春雨的滋养,比上回更显刚劲有力。
那满目的雪白啊,铺天盖地地洒下来,像是对旧友的热情拥抱,又像是获得满分的孩童迫切地向父母邀功。
一串一串好似贝壳制成的铃铛,紧紧相依,静静盛开。
于无声处听惊雷作文

于无声处听惊雷作文篇一: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声处,好似困顿与山重水复,被关闭在阴暗的匣子里,难见前方柳暗花明。
拥有的,只是内心微弱的光亮,艰难地指向前方。
这样的时候,让我想到凡高。
生前被世人遗弃的他用一头红发燃烧心中的未来,他渴盼着热烈的向日葵,沉浸在幽静的星空中,活在自己闪耀着灼灼光华的世界里,却不被人所知。
他经受着高更的冷嘲热讽,苦涩地只卖出了一幅画。
他画了一座桥,希望有人能穿过桥同他一起欣赏桥那头的世界,可除了他的画商哥哥外无人响应。
于无声处,他用一声巨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穿过黑暗,惊醒世人。
余光中笑言:凡高的画生前没人看得起,死后没人买得起。
可言语中无不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一代天之骄子,于无声处,黯然离世。
可兴许,是无声处让他拥有了更纯粹,更完整的个人空间,是无声让他听不见周遭的繁杂混乱,从而造就了他和他们。
你说,要不是于无声处,何来贝多芬晚年更澎湃更深刻的《命运》?你说,要不是于无声处,哪来气势恢弘的断臂巴尔扎克?雕刻了十六座巴尔扎克像的罗丹要是耳中浸满了纷扰,怎么会诞生不朽的艺术形象?由此可见,于无声处的人多半能养在窗户上,心向着海洋,小心翼翼地呵护心中的光亮,坚定自己的方向,不被外在的不利因素绊住前进之路。
电视里,媒体把姚明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而鲜有人知,他左耳听力的衰弱。
因为左耳的限制,使他可能在球场上不能听见队友的呼唤,进攻中反应慢半拍。
可这一切,都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巨人,而不是一个傻大个。
于无声处,他完全认清了自己的长处和弱项,而后把自己放在刀刃上磨,磨出一个完美的自己。
海子说:我要在大地上画满眼睛,让习惯了黑暗的人都习惯光明。
他没能做到,没能春暖花开。
但是,有千千万万的人做到了。
他们不因无声而颓然,不因无声而放弃。
他们不是成为无声的奴隶,而是驾驭了它,战胜了他。
他们用自己的辉煌铸成一声巨响轰动世界。
这一声巨响的轰鸣,从古至今,长久的,响彻于耳畔。
很难断言,是无声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肯定了无声的珍贵。
于无声处记叙文800字

于无声处记叙文于无声处记叙文800字于无声处记叙文800字1我们俩一直话很少。
从小住在爷爷奶奶家里的我,很是“独性”。
父母很少回家,尤其是母亲,除非过年,否则很少能见到她的身影。
她不苟言笑,在我的记忆中,她只会因自己又获得了公司业绩第一而笑笑,她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工作。
终年不化的雪山把母子二人阻隔,我甚至一度认为,她不爱我。
上了初中,她带我来到城里,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噩耗,我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时光。
还记得屋前那棵丁香树,可曾再度绽放?还记得房后花园,我的小蜜蜂、小蝴蝶、花儿草儿,它们都哪去了?我爬过的大榆树,当年还是爷爷把两股颤颤的我从树上抱下来的。
村口的小伙伴呢?巷子里青苔都成了我思念的对象。
当时只道是寻常,往事不可追,终于体会到迅哥儿上书塾时,不得已离开百草园的感受。
心中不免同情的同时,对于夺走我快乐的她,也是充满了怨恨。
初四到来,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因为一件琐事,我和她又吵架了,被同事称作“女强人”的她说话天生带着一种命令感,与她的多年冷战终于爆发,扔下一句“你天天就知道工作,你有爱过我吗?”就砰地一声关上房门,一扇门,分割两个世界。
一夜无话。
与往常一样,一个人收拾文具,一个人背上书包,却遇见平日总是早出晚归的她,显然昨夜她也没有睡好。
她对我说把工作辞了,我用冷漠掩饰住内心的惊愕,她不会在骗我吧?她像变了一个人,开始笨拙地学习做菜,笨拙地我为削苹果,那个在职场上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不见了,现在的她,只是一个笨笨的妈妈。
唯一不变的可能是沉默。
就在这样的沉默中,不知不觉,我开始习惯她做的菜,习惯她递来的牛奶,习惯她那笨笨的爱。
父亲偷偷告诉我,母亲因辞掉工作,曾哭泣很久,母亲有多么多么不容易,那道我最爱吃的菜,她学了多久,所有失败品都被她一人咽下……或许全天下的母亲都不会炫耀与自我标榜,她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地站在孩子背后,付出而不求回报。
她们了解我们一切的习惯,无论是好是坏,或大或小。
我猜,那就是血浓于水的最好诠释,那就是:无声的爱。
于无声处作文

于无声处作文于无声处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于无声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于无声处作文1已经好久了,可我,依然放不下。
总是会不经意的就浮现在脑海里,心便也因此而疼痛。
我试图将它忘记,了无痕迹,可是,却发现,很难!是的,写了很久很久了,那不仅仅是几万个文字,而是我每天一点一滴的心血,是我的一个希望,是我在这段艰难日子里唯一觉得自己没有成为“废人”的心灵安慰。
对它,我寄予了好多情感啊。
在我创造的那个世界里,似乎我就是那个主人公。
每次,在写它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里面,已经进入到那个世界里面了。
似乎,也只有在那个世界里,我才觉得自己是快乐的,是活的充实的。
也许,是注定的吧。
记得那天,我的眼皮一直在跳,总感觉要发生什么,可我怎么也预料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啊。
当时我哭了,虽然只是躺在床上没有发声的流泪。
但是,就像你说的,能哭,是一件好事。
其实,一直都羡慕那些一不开心就能大哭出来的,但是,从小到大,我的眼泪都是那么的珍贵,至少,自懂事起,我就没在人前哭过,即使,很痛、很苦!也只是,独自在某个角落,某个无人的地方黯然神伤。
就算是最伤心最难熬的时候也只是躲在被子里,暗暗无声的落泪。
是我太坚强了吗?但,和你相比,我还是略逊一筹。
在我的记忆里,你从没哭过吧!连悄悄的无声的落泪也没有过。
也许,你还是哭过的,只是,你从不会让我们看到!又或许,你已经坚强到没了眼泪!于是,从小就对你有一份崇敬之感,不仅因为你的令人羡慕的成绩,更是因为你内心的那份坚强、那份勇敢、那份执着!有些时候,甚至觉得,你的坚强慢慢演变成了倔强,不管发生多大的事,不管你有多伤心难过,你都执拗的不让自己哭泣,不让自己脆弱。
是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吗?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已经不被允许脆弱吗?还是因为我们都经历了太多的无奈、体验了太多的凄酸苦楚,以至于我们对待苦难已经慢慢变得麻木?记得那次,我们一起走着在回来的路上时,前面一个女生在不停的对他的男朋友撒娇,那娇滴滴的我认为是无理取闹的声音,真的有把我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于独身处明己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作文

于独身处明己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作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于独身处明己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作文1于平淡中见波澜,于细微处见真章。
——题记人生于世,不甘平庸是常态,向往轰轰烈烈是自然。
总有人希望一生跌宕起伏,享尽大起大落的荡气回肠,惟其如此,方可不枉于世间行一遭。
殊不知,平平淡淡是生活的常态。
开疆拓土、战功赫赫的霍去病,远没有于敌营直取敌首的惊险刺激,更无战局危难之际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豪情满怀,他终日凝望黄沙漫漫,心中考量着军需供给,做下每一一念之差即满盘皆输的决定,想来,追慕之人难免感到失望,毕竟他也不曾想到大将的生活竟然不是日日刀光剑影。
此外,再苦涩难忍的苦难折磨,人若受住,其实也不过平平淡淡。
阳明先生怒斥刘瑾为权奸,被贬龙场。
身处蛮荒未开化之地,瘴气笼罩,也曾有京官来此失足坠崖却无人敛尸。
但是再苦再难,生活也要继续。
阳明先生躬耕于田,以当地风俗教化百姓,并得悟大道。
看似酸涩苦楚的浓烈背后是平平淡淡的日常琐屑。
想来,向往之人难免泄气,毕竟阳明先生的日常必然是琐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是,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着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
一切平平淡淡的背后,却有着历久弥新的轰轰烈烈,只不过此等浓烈不再是生活状态上,而是心灵层面的丰富自足。
哪怕在看似索然无味的千篇一律生活中也能看出大人格、大光辉。
从胡适先生深夜里不愿惊扰他人而少洗一次热水澡,到沈从文在下放期间给表侄的信中写道的“风雨中水淹了屋,我在屋里打个伞,很好玩啊”,这寻常中却让人感到了不寻常之处。
诚如是,一个怀有赤子之心的'人,即使生活波澜不惊,也能活得别有韵味。
生活是无声静默的,但是人心是其殷如雷、自有回音的。
于无声处听惊雷,是两颗心的挨近,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
在如今嘈杂纷扰的信息爆炸时代,具有导向性的节奏指引,容易让人迷失在言论的漩涡中。
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学着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
不过,不是用于倾听生活的浅层杂音,诸如追求刺激的极限运动、为求新奇的解压大法,不是反对什么,而是这些远远不能填补你内心因失语而起的空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无声处文/吴莹婕[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 去年暑假,为寻求避暑之处,便去了留园。
于是,在亭台楼榭间、粉墙黛瓦下,邂逅了那株白紫藤。
那日,骄阳似火,我的心也似火一般焦灼着。
太阳似乎不把地面烤起层皮来不罢休。
空气闷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我四下寻觅着歇脚处,无意间瞥见那株古藤。
她就静静地站在那儿,无声无息,不骄不躁,仿佛一点儿也不担心游客会将她遗忘。
已逾花期,她只留下单薄的枝干承受着日光的腐蚀。
我伸手抚上那屈曲盘旋的虬枝,粗糙的质感犹如外祖父干农活留下老茧的手。
岁月毫不留情地在上面刻下深深浅浅的痕迹,斑驳的历史无声地从我的指缝中流走。
我想到了《渔父》中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想,若是多年来一直如此低调,必定会无人间津,她怎能不心生倦怠?疑虑间,无意抬眼望去,不禁一怔。
古藤的根分明没在石缝中,看不清是藤还是石。
是要怎样的不幸才会落入石中?是要怎样的坚忍才能耐住寂寞?又是要怎样的魄力才可破土而出?忽然觉得自己刚才的担心真是可笑。
她必是从无懈怠,一直无声地与自然、与命运做着超越极限的角力,只为迎接冲破黑暗的那一刻的阳光。
但凡有一秒的放弃,她便只是一粒尘埃,无人知晓,湮没无闻。
纷繁嘈杂的人群中,她安静得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而我却敬畏地看着她,像是看一个遗世而独立的老者,听她讲述生命的轮回。
我的心也随之牵动,沉人周边的池水,一片静谧清凉。
那一刻,我突然强烈地希望看到古藤开花的样子,那将是怎样的壮阔美丽啊?我心中静静期待。
不知是我的希冀过分虔诚,还是古藤过分执著地想要证明生命的力量,终于,花开无声。
今年四月,故地重游。
我一进园,便急急穿过回廊,绕过山石,仿佛有一股力量召唤着我。
熟悉的角落,熟悉的静谧,迎接我的,是一片雪色。
青黑的虬枝似受过春雨的滋养,比上回更显刚劲有力。
那满目的雪白啊,铺天盖地地洒下来,像是对旧友的热情拥抱,又像是获得满分的孩童迫切地向父母邀功。
一串一串好似贝壳制成的铃铛,紧紧相依,静静盛开。
闭上眼,仿佛能听到清风拂过,丁零作响。
淡淡的藤萝香萦绕鼻端,如婴儿的笑脸般纯洁、香甜。
这一刻,我忽觉“此时无声胜有声”。
春风轻拂,她微微低头,仍是无声地站在那里,端庄又不失活泼,静静地等待故人的归来。
幽香浮动,我似是听到有人在浅吟低唱“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我一如昔日,抚上古藤,抬首仰望那如练的瀑布微微出神,继而,莞尔而笑。
感谢你,白紫藤,让我有幸,于无声处,听到生命绽放的一声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