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 推荐

合集下载

22地球表面形态1PPT课件

22地球表面形态1PPT课件
2.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3. 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此。
4.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思考: 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 2)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图片
地质构造的实际指导意义
c 研究地质构造有何实践意义?

a
b
(1) 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哪一处?找地下水呢?
b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和储气构造。a处,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2) 欲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 (提示:从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
2.2 地球表面形态
高喜马山拉冰雅雪山脉
长江峡谷
冲积平原
风侵地貌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力量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 低地,使地 表高低不平
为谷地
向斜
中间岩层 中间新 向下凹陷 两翼老
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挤 压岩性坚硬不 易被侵蚀,成
为山岭。
未侵蚀的地貌 侵蚀后的地貌
地二、质断构层造与地表形态—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 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 着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注意: 1.岩石受力破裂 2.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断层
安第斯山脉( 美洲 板块与 南极洲 板块相撞)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共62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共62张PPT)
耕地减少,海岸带的植被和湿地资源减少,生 物多样性减少。
临澧一中高一地理新授课件
探究点二 质疑探究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探究材料】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 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一场因 国际旅游岛概念而催生的饕餮盛宴,正在引发海南第二 次房地产投资开发热潮,逾百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驻海 南“跑马圈地”。 2、人类活动也能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因而也属于地质 作用,这种认识正确吗?
(云43贵流)高流水原水的溶化化蚀学作学侵用蚀侵—地蚀—貌喀作—斯—用特崎地岖貌不平的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天坑
2、流水沉积地貌
(1)冲积扇
洪积-冲 积平原
形态:扇状 分布:发育 于山前(山麓)
成因: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 在出山口堆积形成洪积扇冲积扇,多个连成冲 积平原
右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1、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
(2)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卫片:芜湖地区
河漫滩平原
形态: 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成因: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 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 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 河漫滩平原
临澧一中高一地理新授课件
【巧学速记】景观示意图记忆常见的侵蚀与 堆积地貌 (1) 常见的侵蚀地貌
临澧一中高一地理新授课件
(3)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4)河口三角洲
(5)河流的弯流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沟谷、
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风蚀雅 丹、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许多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地区 位于平原地貌,支持着丰富的 生态系统。
河流和水边生物
平原地貌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河 流和河口地区,提供了丰富的 水边生物和生物多样性。
山地地貌
特点 陡峭的山脉和峡谷 丰富的矿产资源 保护了生态系统
意义 提供了壮丽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为矿业开发和能源需求提供了机会 山地地区常常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地球科学的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地球的演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地球表面形态的魅力
地球表面形态以其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和壮观的海滩吸引着人们。探索地球的奇迹和美丽,享受大 自然的魅力。
平原地貌
农田和农业
平原地貌提供了广阔的耕地, 适合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
草原和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 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包括平原地貌、山地地貌、高原地貌、盆地地貌和丘陵地貌。 了解这些地貌对我们理解地球的表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表面形态的定义
1 平原地貌
广阔平坦的地形,主要 由河流和海洋沉积物形 成。
2 山地地貌
高高的山脉和陡峭的斜 坡,形成于地壳运动和 岩石抬升的过程中。
高原地貌
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 大的高原地区
• 阿尔蒂金山脉:欧洲 的高原地貌
• 不丹高原:亚洲的高 原地貌
地形特点
• 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 草原、森林和湖泊等
多样的生态系统 • 重要的水源和水资源
人类活动
• 交通、农牧业和旅游 等经济活动
• 独特的文化和民俗传统 • 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
3
能源开发
高原地貌和盆地地貌中的地下资源, 如煤炭和石油,对能源开发具有重要 意义。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和地貌特征。

2.了解海岸地貌的成因、分类和特征。

3.了解冰川地貌的分类、地貌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称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________和喀斯特________。

前者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后者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3.特征:(1)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____ 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________。

________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2)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________,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________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3)溶斗又称喀斯特________,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

溶斗下部常有________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

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________。

(4)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________。

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________、____ ____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助学助记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CaCO3+CO2+H2O===Ca(HCO3)2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地貌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________、_______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丰富多样的表面形态组成。

地球表面形态的了解对于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分类地球表面形态可以根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和地质构造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1. 海拔高度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地球表面可以分为高山地带、平原地带和海洋地带三个主要区域。

1.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大陆之间,由众多山脉和高原组成。

这些高山地带在地球上形成了壮丽的自然风景,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等。

高山区域气候严寒,植被稀疏,但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1.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大陆上,以其平坦广阔的特点而闻名。

平原地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因为具备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典型的平原地带有亚马逊河流域、恒河流域等。

1.3 海洋地带海洋地带是指地球表面被海洋覆盖的区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地带包含了五大洋和无数的海湾、海峡和海岛。

海洋地带的气候影响全球,并且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2.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是根据地表的形状和特征进行划分的。

2.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

山地通常由山峰、山脉、峡谷和山坡等地形组成。

山地对于水资源、林木资源以及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2.2 高原高原是相对平坦的地貌类型,通常位于山地之间。

高原以其海拔高度较高、气候凉爽、土壤肥沃等特点而受到重视。

例如,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

2.3 平原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

平原通常由河流或冰川沉积物形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农业发展。

2.4 河流和湖泊河流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貌特征,它们通过长期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

湖泊也是地球表面形态的一部分,是由蓄水而形成的。

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下岩石和地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地质构造会产生不同的地貌特征,例如断层、火山和地震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要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要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知识要点二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新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一、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1)分布地区:湿润或半湿润山区。

(2)形成: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

(3)形态特点: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1)概念: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2)特点:河流阶地地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二、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1)位置: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

(2)成因:①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

②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1)位置: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

(2)成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3)分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1)位置和成因: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2)典例: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三、滑坡和泥石流1.发生条件(1)地区: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

(2)条件: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

2.滑坡(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泥石流(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难点突破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两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

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示意图难点突破3.流水作用的差异(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球的表面形态(共63张PPT)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球的表面形态(共63张PPT)

。 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在一
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
分类
能量 来源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热能)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 起伏
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 坦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 巨大的山脉 板印块度相洋撞)
板块非相洲撞)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或。海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板亚块欧与 板亚块欧与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巨大的山脉
板块印相度撞洋) 板块相非撞洲)
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
形成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或。海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板亚块欧与 板亚块欧与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等)
冰碛地貌
挪威峡湾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1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1 湘教版必修1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类型的判读及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
义。 (1)从形态上看,中间岩层向上隆起的为背斜,向下凹陷的为向斜。(2) 向斜槽部由于长期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背斜 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 造,向斜构造易于储水。(4)由于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较为牢固、稳定, 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典例2】读下面的景观图片和某地区的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1)、 (2)题。
(1)甲图地貌景观的形成构造与乙图中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事物与乙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喜马拉雅山脉 D.雅鲁藏布大峡谷
答案:(1)D (2)山岭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 (3)D C (4)C C为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
二、断层构造的判断
1.断层构造的判断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断裂,二是看 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断层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2.举例 例如,下图中①②③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所以①②③都是断层;而④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明显位移,故不是断层, 而仅仅是断裂。
(1)岩层受压力或张力过大,达到一定强度都能形成断层;压力过 大时,一般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断层。 (2)断层是岩层的非连续性变形; (3)断层线上经构造运动后,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沟谷、河谷。
(3)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如红海;位于板 块消亡边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小,如地中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边界类型与地表形态
板块边 大陆与大陆 大陆与大 大洋与大
界类型


消亡边 高大的山系 海沟、海 海沟、岛
界(相 (喜马拉雅 岸山脉或 弧链
撞) 山脉)
岛弧链
生长边 裂谷或海洋 界(分 (东非大裂 离) 谷、红海、
大西洋)
海岭(大 洋中脊)
平移
海岭断层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
地质 作用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 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 是太阳能
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 浆活动、变质 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六大板块示意图
板块运动基本原理
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构造层
板块相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板块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