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标本采集技术

合集下载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痰标本采集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采集患者的痰液样本,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

正确的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 检查仪器和材料是否齐全,包括痰杯、痰杯盖、标本袋等。

2. 患者是否已经了解检查目的和方法,并同意配合。

3. 医务人员应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保证操作无菌。

二、操作步骤1. 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或采取其他合适的姿势,保持舒适。

2. 让患者先咳嗽几次,以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然后深呼吸几次,以增加痰液的产生。

3. 使用无菌的痰杯,让患者深呼气,然后用力咳嗽,将咳出的痰液直接吐入痰杯中,注意避免掉落到地面或其他污染物上。

4. 收集的痰液应达到痰杯的1/3至1/2,避免过少或过多。

5. 立即将痰杯盖盖紧,并在标本袋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相关信息。

6. 将痰杯和标本袋交给实验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三、注意事项1. 痰液样本应尽早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样本的变质。

2. 采集痰标本时应确保操作无菌,避免交叉感染。

3. 在采集痰液之前,患者应该避免食用含有颜色的食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4. 如果患者无法主动咳嗽,可以采用人工刺激咳嗽的方法,如轻拍患者的背部等。

5. 对于无法咳嗽的患者,可以采用吸痰器等辅助工具进行痰液的采集。

四、痰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1. 虽然痰标本采集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但是采集到的痰液样本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因此,在临床上对于疑似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如果初次采集的痰液标本结果为阴性,仍然需要重新采集痰液进行检查。

2. 痰液标本采集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误差,采集时要确保无菌操作,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入。

3. 痰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标本的变质和结果的误差。

4. 痰液标本采集时,应确保患者清楚操作流程,并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避免采集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导致结果不准确。

痰标本的采集实训报告

痰标本的采集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掌握痰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临床检验技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检验科四、实训内容1. 痰标本采集的方法(1)自然咳痰法:嘱患者早晨起床后,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咳嗽,直至从呼吸道深部咯出一到两口痰液,收集于一次性干净的痰盒内。

(2)雾化吸入法: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使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的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

(3)吸痰法:对于昏迷、重症、难治,或伴免疫抑制的患者,可采用无菌吸痰管抽取气管深部分泌物。

2. 痰标本的运送(1)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小时内送达检验科。

(2)若不能及时送检,可暂存于4℃冰箱,但不得超过24小时。

(3)疑似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的标本,室温下放置不超过1小时。

3. 痰标本的保存(1)常规痰标本:检查痰中细菌、虫卵、癌细胞等。

(2)痰标本培养:检查痰中致病菌,为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3)24小时痰标本:检查24小时的痰量,并观察诊断或做浓集结核杆菌检查。

五、实训过程1. 晨起,患者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咳嗽,直至从呼吸道深部咯出一到两口痰液。

2. 将痰液收集于一次性干净的痰盒内。

3. 将痰盒交给护士,护士将痰液送至检验科。

4. 检验科工作人员对痰液进行检验。

六、实训结果1. 患者的痰液标本采集成功,送检及时。

2. 检验科工作人员对痰液进行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七、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痰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临床检验技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痰标本采集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八、实训建议1. 加强对痰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

2. 完善痰标本采集流程,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

3.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高痰标本采集的效率。

4. 定期对痰标本采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持续改进痰标本采集工作。

痰标本采集技术评分标准

痰标本采集技术评分标准
操作过程65分
评估:20分
1.确认医嘱;(5分)
2.根据检查目的选择正确的标本容器;(5分)
3、核对住院号、姓名,向患者解释;(5分)
4、指导或帮助患者按要求排痰, 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5分)
4.指导或帮助患者按要求排痰,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5分)
4、指导或帮助患者按要求排痰,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5分)
痰常规及痰培养: 15分
1.正确方法漱口, 观察患者口腔粘膜有无异常和咽部情况;(5分)
2.采集方法、采集时间正确:
①清醒者晨起后漱口, 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晨起第一口痰)盛于容器中痰量不少于1ml;
②机械通气者需吸痰留取痰标本;无法咳嗽或不配合者, 经肺部叩击后戴无菌手套, 将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吸痰管, 按吸痰法将痰吸入集痰器内, 加盖, 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污染标本, 痰量2-5ml;(10分)
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
告知患者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5分)
提问
痰标本采集注意事项;(10分)
考核时间: 监考者: 得分
②机械通气者需吸痰留取痰标本;无法咳嗽或不配合者,经肺部叩击后戴无菌手套,将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吸痰管,按吸痰法将痰吸入集痰器内,加盖,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标本,痰量2-5ml;(10分)
24h痰标本: 20分
1.注明留痰起止时间;(5分)
2、采集方法、采集时间正确:从晨起(7点)漱口后第一口痰开始留取, 至次日晨起(7点)漱口后第一口痰结束, 将24h的痰液全部吐入痰杯中;(10分)
痰标本采集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
操 作 要 求、分值

临床痰标本采集指引

临床痰标本采集指引

临床痰标本采集指引
一、痰标本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早晨刷牙后用清水漱口3次,用力咳出深部的痰液至无菌痰杯中,盖紧盖子后尽快送检;患者痰液不易咳出时,可捶背协助排痰,采集痰液不应少于1ml。

2.经支气管镜抽吸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获取支气管分泌物,立即送检。

3.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伸入咽部,小儿因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从而取得标本。

4.雾化蒸汽吸入法:无痰或痰量极少时可用3%-5%的NACL溶液5ml先雾化吸入5分钟,进行导痰。

5.痰涂片找结核菌的标本留取方法:采取自然咳痰法,清晨起床后用清水漱口3次,留取第一口痰,连续送检三天。

二、痰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最好在清晨采集痰标本。

2.痰标本采集前应进行口腔清洁。

3.对于可疑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明显
改变,一般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

南三院检验科
2013-10版。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痰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微生物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呼吸道感染和炎症。

正确的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最好在早上醒来后采集,因为此时痰液最为稀释,有助于提取有效的细菌。

此外,最好在患者开始吐痰前清理口腔,以避免口腔细菌的污染。

2. 采集工具:使用无菌的标本杯或容器进行采集。

标本杯上应该标明患者的姓名、住院号、采集日期和时间。

3. 采集方法:患者应该坐起或保持半坐位,头部稍微倾斜向前。

深呼吸几次,然后用力咳嗽将痰咳出,咳出的痰直接吐入标本杯中。

为了获得更好的病原体,可以多次采集痰液,每次采集约5-10毫升。

4. 注意事项:- 患者在进行痰培养之前应该进行嘴巴的清洁,并漱口,以避免口腔细菌的污染。

- 采集痰液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大量的唾液进入标本杯中,因为唾液中的细菌可能会干扰痰培养的结果。

- 保持标本杯的干净和无菌,避免外界污染,比如灰尘、纸屑等。

- 在采集痰液之后,及时将标本杯封闭,并在标本杯上标明清晰的标签,包括患者的姓名、住院号、采集日期和时间。

- 采集完痰液后,要将标本送到临床检验科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痰培养检测。

5. 特殊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无法咳嗽,可以通过气管刺激或气管插管等方法进行痰液采集。

- 对于一些支气管扩张或多发性感染的患者,需要通过支气管镜等方法进行痰液的采集。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规范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同时,注意标本的处理和运输,以确保痰培养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痰标本采集法操作要点

痰标本采集法操作要点

痰标本采集法操作要点
痰标本采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操作,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和
治疗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以下是痰标本采集法的操作
要点:
1. 痰标本采集时间,最好在早晨醒来后进行采集,因为这时痰
液比较容易咳出,而且痰液中的细菌和病毒含量较高。

2. 采集前准备,在采集前,要先清洁口腔,以减少口腔细菌的
干扰。

可以用温盐水漱口,然后深呼吸几次,以帮助咳出痰液。

3. 采集容器,使用无菌的干净容器来收集痰液,通常是一个干燥、干净的容器,最好是带有盖子的容器,以避免痰液被外界污染。

4. 采集方法,深呼吸几次以增加痰液的分泌,然后用力咳嗽将
痰液咳出并直接咳入收集容器中。

避免将口水混入痰液中,以免影
响后续的检验结果。

5. 采集后处理,将盖子盖紧,确保容器密封,避免痰液外溢或
被外界污染。

标注好患者姓名、采集时间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检验
和分析。

6. 送检保存,尽快将采集好的痰标本送到临床检验科或医院实验室进行检验,或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保存和运送。

以上是痰标本采集法的操作要点,正确的痰标本采集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痰培养标本采集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也是很多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其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采集前准备:
1.采集前一天禁止病患饮酒,抽烟,也不应长时间受寒,以免影响痰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病患口腔应彻底清洁,痰应抽掉,以免异物污染标本;。

3.对重症病患或躯体虚弱的病患,不宜使用吸痰器或采用刷子等方式采集痰样本;
4.对普通病患可采用吸痰器和刷子双拰方式采集标本;
5.痰采集人员应戴一次性口罩,戴手套,根据有无明显痰菌感染,有无症状限定其是否需要带眼罩防护。

二、采集方法:
1.吸痰器采集:病患的口部张开,口漱完毕,鼻部勤抽鼻涕,双唇与吸痰器之间保持足够距离,使嘴角下的痰收入吸痰器。

2.刷子采集:利用一支干净的棉签,或塑料或金属刷子,病患口内清洁,痰及咽部粘膜表层痰液涂抹在棉签,或刷子上采集标本。

三、注意事项:
1.痰采集完毕后,取出采集容器将它盖好;
2.痰标本应及时送至实验室,以免发育状况受影响;
3.采集痰标本时,距口部保持较远距离,操作时避免咳嗽、呛咳,以免伤及身边的人;。

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

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

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1. 引言痰液标本是评估呼吸道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确的采集技术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标本质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本操作标准旨在规范痰液标本的采集过程,确保操作准确、安全、无菌,提高采集者的能力及质量。

2. 术语定义- 痰液标本:患者从呼吸道排出的分泌物。

- 采集者:痰液标本的采集工作人员。

3. 采集环境要求- 操作室保持清洁,通风良好。

- 采集工具和处于无菌状态。

- 采集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穿戴无菌手套。

4. 采集前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标本采集工具和。

- 检查采集工具和是否无菌。

- 关注采集者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洗手惯。

- 戴上无菌手套,确保采集过程无菌。

5. 采集步骤1. 通过告知患者痰液采集过程,获得患者的合作。

2. 提醒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以减少口腔细菌的干扰。

3. 患者刷牙后,嘴巴含漱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4. 患者取深呼吸,保持舌头平放。

5. 将无菌痰杯递给患者,提醒患者咳嗽或吐痰直接进入痰杯。

6. 确保患者在采集过程中顺利呼吸,避免吸入其它异物。

7. 采集足够的痰液量,确保标本的准确性。

8. 患者咳嗽或吐完痰液后,将盖子紧闭,确保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9. 采集完成后,将标本封存,填写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日期、采集者签名等。

6. 采集后处理- 采集者将标本送至指定的实验室或病理科室。

- 标本送达后,实验室或病理科室负责进一步处理和检测。

- 采集者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报告。

7. 检查和考核- 通过定期检查和考核,评估采集者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检查内容包括个人卫生、采集工具的无菌状态、痰液标本量的准确性等。

8.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的指导书、视频等参考资料,以便采集者研究和参考。

以上为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的最新考核表,希望采集者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工作,确保痰液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标本的质量控制
下呼吸道分泌物(痰)的评分标准(评分1-3分为合格痰)
肺脓肿或脓胸向支气管破溃时,痰量可突然增 加并呈脓性,但如果引流不畅时则痰量可突然 减少
如何观察痰液的气味
正常人痰液无特殊气味 血性痰液呈血腥味,见于肺结核、肺癌等 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晚期肺癌的痰液可呈恶臭味
痰标本在运送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后需2h 内 送到实验室,不及时运送可 导致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由于 不适应外界环境和自溶现象而死亡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经支气管镜抽吸法 用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 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 ,所以一般不用此法。但对于不能咳出或诱导出 足够痰液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可作为获取标本 进行分支杆菌培养的一种方法,常用的采集方法 有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支气管直接吸引或 用防污染样本毛刷采集
痰标本采集技术
痰是如何产生的?
气管支气管的内壁黏膜由纤毛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 组成,黏膜下层含较多的黏液腺和浆液腺 。 正常情 况下,杯状细胞和腺体分泌少量黏液覆盖在黏膜层 表面,对黏膜起保护作用,可保持气管黏膜的湿润 以便把吸入气管支气管内的灰尘颗粒、细菌等粘附 住,阻挡其进入肺组织深处,然后,在借助于纤毛 柱状上皮的纤毛摆动,把它们排到气管上端的喉头 部位,经口腔咯出即为痰
经气管穿刺吸引物 由于采集到的下呼吸道标本不受上呼吸道正常 菌群的污染,曾较广泛推荐应用于下呼吸道细 菌 性感染的病原学的诊断。此法患者常不易接 受, 但这样的标本适用于厌氧培养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经胸壁针刺吸引物 对于感染性疾病,只是偶尔用来诊断一些原因 不明的肺炎和免疫缺陷患者的肺炎或贴近胸壁 的肿块病灶的标本采集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冰箱保存(疑 为肺链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不在此列), 以免杂菌生长,但保存的标本应在24h内处理
痰标本在运送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肺炭疽、肺 鼠疫等)的患者标本,在采集、运送或保存过 程中必须注意生物安全保护
痰标本的质量控制
制成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符合以下标准为合 格痰:白细胞>25/LP,鳞状上皮细胞<10/LP
如何观察痰液的颜色
红色或棕红色:鲜红色血丝痰常见于早期肺结 核或病灶播散时;粉红色泡沫样痰为急性肺水 肿的特征;铁锈色痰多由于血红蛋白变性所致, 见于肺炎、肺梗塞等
黄色或黄绿色:含有大量脓细胞所致,如慢性 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绿脓杆菌感染或干酪性 肺炎时常呈黄绿色
如何观察痰液的颜色
棕褐色:见于阿米巴脓肿 烂桃样灰黄色:由于肺的坏死组织分解所致,
痰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怀疑分枝Leabharlann 菌感染患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 痰送检
自然咳痰前,首先进行刷牙,用清水漱口3次 以去除口腔内的杂菌 , 特别是老年、重症或住 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定植菌更多,致使痰经口咽 部受到污染
痰标本内应避免混入唾液、漱口水或鼻涕等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自然咳痰法 患者清晨刷牙漱口之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 痰液,吐至无菌广口瓶内立即盖紧盖子送往微 生物实验室。如果患者痰液较深不易吐出时, 可在咳痰前捶背,协助排痰,采集痰量不少于 1ml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胃内采痰法 清晨空腹时,将胃管插入胃内,用注射器抽取 胃液。适用于无自觉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尤其 是婴幼儿不会咳痰,常将痰液吞入胃内,可通 过采集胃内容物作结核分支杆菌培养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小儿取痰法 用弯压舌板向下压舌,用棉试子伸入咽部,小 儿因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 物粘在棉试子上,从而获得标本
见于肺吸虫病 黑色:由于吸入大量尘埃或长期吸烟所致,见
于煤矿工人,锅炉工人或大量吸烟者的痰液
如何观察痰液的量
正常人一般不咯痰或仅有少量泡沫样或粘液样痰 呼吸道病变时痰量可增加,大量痰液常提示肺部
慢性炎症或空腔性化脓性病变,如支扩、肺脓肿、 肺结核等
如何观察痰液的量
在病程中如痰量逐渐减少表示病情好转,反之 表示病情加重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雾化蒸汽吸入法 无痰或痰量极少时可用3%-5%的NaCl溶液5ml先 雾化吸入5min,进行导痰。当NaCl浓度过高时 ,患者常常不能耐受,所以气道高反应的患者 如哮喘患者不宜用此法
如何观察痰液的性质
粘液性痰:粘液、无色透明或略呈灰色,见于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早期肺炎等
浆液性痰:稀薄而有泡沫,见于肺水肿,是由 于毛细血管内液体渗入肺泡所致
。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X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症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
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患者
痰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液 最好在清晨采集痰标本,多数患者在清晨痰较
多,且含菌量也多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一次,连续
2-3天,不建议24小时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 观性状出现改变 痰找瘤细胞检查时尽量送检含血的痰液
血性痰:痰中带血丝或大量鲜红色带泡沫样血 痰,由喉部以下呼吸器官出血所致,见于肺结 核、支扩、肺癌等
如何观察痰液的性质
脓性痰: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的脓状,可见 于各种化脓性感染。痰液静置后可分为三层: 上层为泡沫粘液,中层为浆液,下层为脓及坏 死组织。见于肺脓肿、支扩等
混合性痰:由上述两种或三种痰混合而成
痰液检查的目的
协助诊断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哮 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确诊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如:肺结核、肺癌、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吸虫病等
检查痰液中的致病菌,为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
痰的送检指征有哪些
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黏稠或血性并 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啰音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经人工气道吸引分泌物 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微生物标本。但由于这 些宿主的气管纤毛黏液防御机制受到损害,大 气 道 通常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定植而不再保 持无菌状态,所以有学者提出此法的标本应该 先做细胞学筛选。采集方法可通过导管吸痰, 防污染毛刷采集或防污染灌洗采集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