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培养标本采集 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间及频率

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间及频率

呼吸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一、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间及频率是什么?1、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2、最好在清晨采集痰标本。

多数患者在清晨痰较多,且含菌量也多,尤其是对平时痰量少的患者,清晨采痰相对容易。

3、对于肺炎,如果能采集到比较理想的痰液时,建议一个检验周期(4天)内只送1次痰标本,不必连续送检,更不建议24小时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突然改变。

4、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二、痰标本的采集方法有哪些?1、自然咳痰法:留取前刷牙,用清水漱口3次(或硼酸漱口),以除去口腔内大部分杂菌,之后先深吸气,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吐至一次性无菌痰怀(痰培养适用)或专用蜡浸小纸盒(抗酸杆菌涂片适用)内,盖好盖子。

如果患者痰液较深,或者黏稠难于咳出时,可采用3%~5%的Nacl溶液(气道刺激高反应的患者如哮喘,不宜使用)、氯化铵溶液、N-乙酰-L-半胱氨酸溶液进行雾化吸入,以帮助排痰,最佳痰液采集量为2~10m1,最低不能少于1ml。

2、特殊取痰法:由临床医生采集,根据方法的不同,主要有:纤支镜抽吸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获取支气管分泌物,操作较为安全。

用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防污染保护套下采集的样本具有较大价值,常用的采集方法有: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或用防污染样本毛刷采集!在欧美已将该方法采抜的标本作为替代金标准力法(肺穿抽吸或活检)用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经人气道吸引分泌物(ETA):经人气道吸引是目前临床对不能自然咳痰的患者较为常用的力法。

但由于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原有的天然屏障防御机制受到损害,以及长期平卧后气道分泌物的坠积损伤气管局部黏膜造成黏膜的自洁能力丧失,环境微生物。

口腔菌群常下行定植下气管中而不再保持无菌状态,所以此方法采集的标本同样会受到定植菌群的污染,也应该在培养前先做合格性筛查。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器内,加盖容器后送检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洗手
(二)评分标准
所在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老师考核成绩
项目
标准分值
扣分内容
扣分
得分
操作准备
操作者
5
着装不规范-3
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2
查对
3
未查对医嘱、检验项目-3
评估
10
未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排痰情况、有无特殊需要各-2
·患者咳嗽、咳痰情况
·患者心理状态
·患者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容器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检验项目等
·患者能自行留取痰液,嘱患者清晨醒来未进食前用温开水漱口,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置于痰杯中,加盖后及时送检
·无法咳痰的患者,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由下向上叩击患者背部,戴好无菌手套,将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无菌吸痰管,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器内,加盖送检
未解释需要注意事项-2
用物
14
未根据评估准备用物-4
少一件各-2
摆放乱-2
未贴检查标签-4
操作步骤
床旁查对
6
未查对患者、腕带各-2
安全舒适
4
未注意患者安全-2
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
留取痰标本
28
未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留取方法-8
未保护患者隐私-6
未留取足够的量-6
污染标本-8
送检
5
未及时送检-5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操作方法
准备
评估解释
痰标本采集
整理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适应症1.咳嗽、脓痰,伴有发热,影像学检查出现新的或扩大的浸润影,考虑肺部感染时。

2.气道开放患者出现脓痰或血性痰,考虑肺部感染时。

3.其他考虑肺部感染的情形。

二、痰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注:a:宜在医护人员直视下留取合格痰标本;自然咳痰标本必须为深部咳痰,不能留取唾液和鼻咽腔分泌物。

b:诱导痰只适用于检测卡氏肺抱子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病原菌检出效果差。

C.有气道高反应者慎用高渗NaCl诱导。

d.仅当气管插管的患者出现肺炎症状时,可采集气管导管吸出物标本(气管在插管24小时后即有定植菌,若未有肺部感染指征时送检气管吸出物,可导致结果与疾病不符)。

e.室温下应在2小时内送至微生物室,如不能及时送检,可将标本放置2〜8°C 环境保存2〜24小时;延迟送检将导致非苛养的口咽部定植菌过度生长,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数量相对减少,低温保存会使肺炎链球菌等苛养菌的分离机会和数量减少;故若标本延迟送检,应在报告中予以说明并指出可能对培养结果的影响。

三、标本拒收标准1.显微镜下细胞学检查发现标本受口咽部菌群污染,合格痰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

2.送检标本为唾液、口咽分泌物或鼻咽部窦内引流物等。

3.痰液中含有食物残渣。

4.无标签或标签贴错;标识信息不明,未提供釆集时间及送检目的等。

5.送检时间超过2小时且未正确保存的标本。

6.收集容器有渗漏或容器存在其他不合格情况。

四、注意事项1.24小时内不要重复采集痰标本。

2.咳痰、诱导痰、气管吸出痰标本不适合做厌氧菌培养。

3.尽量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更换抗菌药物前釆集标本。

只要有可能得到合格的痰标本,应马上釆集、送检。

4.当肺部感染患者伴有发热(≥38°C)或低体温(≤36°C)、白细胞增多或粒细胞减少等血培养送检指征时,应同时釆集血标本送检。

5.申请单应注明患者的临床诊断、症状、是否使用了抗菌药物、检测目的、标本釆集时间,并标识是普通培养、抗酸杆菌培养还是真菌培养。

微生物痰液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微生物痰液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微生物痰液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一)目的有效地指导痰液细菌及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培养结果尽量不受干扰因素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痰液细菌、真菌、结核杆菌培养及痰液涂片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三)工作程序1.患者准备及原始标本识别(1)应在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留取痰液做细菌、真菌或结核杆菌培养。

留取痰液前用清水漱口3次后,用力咯出深部痰液。

(2)由临床医护人员向临床患者讲解痰液标本留取的方法、标本量及注意事项,由患者自行咯出深部痰液,并将患者一般信息的条码标识写在(贴于)痰杯上。

原始标本以"电子申请单的条码号"为唯一标识。

2.痰液细菌及真菌培养标本采集的方法、容器、类型和量(1)痰液标本采集方法:自然咳痰,要求患者清晨留取,在抗菌药物应用前留取标本。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加温至45℃左右的10%NaCI水溶液雾化吸入,使痰液易于排出。

对咳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使其咳嗽。

对不能深咳的儿童及重症患者,医生应用吸引法获取标本。

经气管穿刺吸痰法:用针从环甲膜处穿刺,将痰液吸出。

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法:将气管镜插入气道,吸引出深部的痰液。

后两种方法准确性好但难度高。

(2)采集容器:密封30毫升的无菌痰杯,装有无菌拭子的密封试管。

(3)送检时间:原则上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常温运输应在2小时内。

(4)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在痰液留取、运送、接种等过程均应注意无菌操作。

严格防止标本次序混乱,按一杯一个条码。

一般痰液培养连续做3天,以提高阳性率,排除污染。

3. 痰液标本的运送(1)门诊患者的痰液标本由患者本人或家属运送及物流传输装置自动传送;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由护士、临床专职外送卫生员运送。

(2)送检地点:按规定。

(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一般要求痰液标本传输不超过2小时。

如情况特殊不能运送,需要4℃冷藏并少于24小时。

(4)痰液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溢出。

痰标本采集方法及流程

痰标本采集方法及流程

痰标本采集方法及流程
痰标本采集是一项为了明确病因和病情轻重的辅助性检查。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痰标本采集方法及流程,欢迎阅读。

痰标本分类:
1.常规痰标本:检查痰中细菌、虫卵、癌细胞等
2.痰标本培养:检查痰中致病菌,为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3.24小时痰标本:检查24小时的痰量,并观察诊断或做浓集结核杆菌检查
采集时间地点:
-- 请在清晨痰量多(含菌量大)时留取
-- 在自己病房完成
需要我怎么做:
1、常规标本
-- 晨起后请用清水漱口
去除口腔中杂质
-- 深呼吸数次后
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
置于标本盒内
2、痰培养标本
-- 晨起后请先用漱口液漱口
再用清水漱口
-- 深呼吸数次后
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
置于无菌标本盒内
-- 如果痰多
可轻咳出最初的部分弃去
然后再用力咳出深部痰液
3、24小时痰标本
晨起漱口后(07:00)第1口痰起
至次晨漱口后(07:00)第1口痰止
全部留在标本盒中送检
温馨提示
-- 留取痰标本时
请不要将漱口液、唾液、鼻涕等混入
如查癌细胞,应用10%甲醛溶液或95%乙醇溶液固定痰液后立即送检
如作24小时痰量和分层检查时,需要时可加少许石炭酸以防腐
-- 请将留好的标本及时放置在病区标本收集处(病区污洗间,大小便放置处)
早晨08:00点前留取可直接放置
其余时间放置时,请告知护士,以便于护士通知及时送检。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鹤壁京立医院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SOP)(试行)一、目的正确采集、运送痰标本。

二、内容(一)采集目的一般可用于普通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军团菌的涂片或培养检测,经气管穿刺吸引物可用于厌氧菌的检测。

(二)一般原则1 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 宜采集清晨第二口痰液。

3 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

不建议24h内多次采样送检,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4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三)采集方法1 自然咳痰法与雾化导痰法用物准备:无菌容器、生理盐水、化验单。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无痰或痰量极少者可用3%~5%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约5min后留取痰液。

如有可能,应在医护人员直视下留取清晨第二口痰。

嘱咐患者留取前摘取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后反复用生理盐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置无菌容器内。

应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

2 经人工气道吸引法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生理盐水、一次性吸痰管、无菌手套、无菌容器、化验单。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将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一侧。

进行手卫生后将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拆开,连接吸引器,调节吸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小儿:<)。

将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去除,戴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折叠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插入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一次性吸痰管退出,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后需吸入高浓度氧气1~2min)。

将痰液注入无菌容器内,如痰液黏稠可用一次性针筒向吸痰管末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将痰液冲入无菌容器内。

(四)运送与保存应在2h内送至实验室,否则应4℃冷藏,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4h。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痰液标本
痰培养仅用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部感染的诊断。

但它不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最佳标本。

血培养、肺泡灌洗液或经气管吸取物的培养结果更加准确。

痰标本不能进行厌氧菌培养。

痰标本采集前,要判断患者是否有能力配合完成深部咳痰。

要向患者充分说明口腔清洁、深咳、避免口咽部菌群污染的意义,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留取痰标本。

二、痰标本的采集时间
1.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宜采集清晨痰液。

三、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嘱咐患者先用温开水漱口数次,以减少长居菌的污染(有假牙的病人应先取下假牙),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吐入无菌痰杯中立即送检。

2.诱导咳痰:对无痰、少痰或痰浓不易咳出者,可用3%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5min后留取痰液;对于小儿可采取轻压胸骨柄的方法。

3.体位引流: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清晨起床后进行,可采集大量痰标本。

4.对咳嗽乏力或晕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抵达气管腔内取痰。

5.双侧肺部感染伴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可用吸痰管经人工气道插至支气管水平取痰。

6.对重症、难治或伴免疫或疑似厌氧菌引起的医院内肺部感染,可采用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TTB)、经胸壁毛刷(PSB)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PBBL)
90。

痰培养取法

痰培养取法

呼吸道标本的采集方法
一.咽拭采集方法
嘱病人在留取标本之前,用清水反复漱口以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

将拭子越过舌根到咽后壁,反复涂抹数次,注意避免拭子接触口腔和舌粘膜。

二.自然咳痰法
嘱病人清晨起床后,用清水反复漱口,然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当日第一口浓痰,置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

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取雾化吸入10%NaOH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

注意事项
1 痰液标本以晨痰为佳,咳前需充分漱口,减少口腔正常
菌群的污染。

2 采集的痰液标本必须是肺深部的痰液而不是唾液。

3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以防某些细菌在外环境中死
亡。

4 做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最好收集24小时痰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壁京立医院痰培养
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SOP)
(试行)
一、目的
正确采集、运送痰标本。

二、内容
(一)采集目的
一般可用于普通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军团菌的涂片或培养检测,经气管穿刺吸引物可用于厌氧菌的检测。

(二)一般原则
1 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 宜采集清晨第二口痰液。

3 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

不建议24h内多次采样送检,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4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三)采集方法
1 自然咳痰法与雾化导痰法
1.1 用物准备:无菌容器、生理盐水、化验单。

1.2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1.3 无痰或痰量极少者可用3%~5%氯化钠溶液5ml 雾化吸入约5min后留取痰液。

1.4 如有可能,应在医护人员直视下留取清晨第二口痰。

嘱咐患者留取前摘取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后反复用生理盐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置无菌容器内。

应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

2 经人工气道吸引法
2.1 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生理盐水、一次性吸痰管、无菌手套、无菌容器、化验单。

2.2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2.3 将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一侧。

2.4 进行手卫生后将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拆开,连接吸引器,调节吸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40.0~5
3.3kPa;小儿:<40.0kPa)。

2.5 将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去除,戴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2.6 折叠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插入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一次性吸痰管退出,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后需吸入高浓度氧气1~2min)。

2.7 将痰液注入无菌容器内,如痰液黏稠可用一次性针筒向吸痰管末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将痰液冲入无菌容器内。

(四)运送与保存
应在2h内送至实验室,否则应4℃冷藏,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4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