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物监测_环境监测讲解

合集下载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地面监测中获得:降雨量、土壤湿度、小型动物、动 物残余物(粪便、尿和残余食物)等。
第四节
生物污染监测
• 生物污染监测: 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内 的有害物质,以便及时掌握被污染的程度。 • 生物污染监测的步骤:
生物样品的采集 生物样品制备
预处理
污染物的测定
一、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
(1)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生态系统或动植物区系位移; (2) 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的分布及其栖息地; (3) 水土流失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对环境影响; (4) 沙漠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对环境影响; (5) 草场沙化退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对环境影响; (6) 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农田、荒漠 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7) 水环境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湖泊、水库、河流和海 洋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8) 主要环境污染物(农药、化肥、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在土壤-植物-水体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 (9) 水土流失地、沙漠化地及草原退化地优化治理模式的 生态平衡恢复过程; (10) 各生态系统中微量气体的释放通量与吸收情况。
第一节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
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项目

目的:了解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状况,判别和测定 水体污染的类型和程度,为制定控制污染措施,使水 环境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提供依据。 样品采集:尽可能与化学监测断面一致,采样点数使 视具体情况而定。见表。 监测项目:见表(P292)


二、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生物指数(BI)= 2A+B
A类—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 B类—耐污底栖动物种类数 BI=10-40,清洁水域;BI=1-6,中等污染水域;BI=0,严重 污染区域。
2、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生物监测-精品课件.ppt

生物监测-精品课件.ppt
三、个体因素:就生物的个体而言的 1、种属、品系和个体的差别: 2、年龄和发育: 3、性别与激素:在动物中,一般,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敏感。 4、遗传因素:(“有百毒不侵的”) 5、健康状况与营养:二者影响代谢水平和酶活性。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 第四节 生态监测
生物指数(BI)=2A+B
式中:A、B——分别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和耐污底栖动物 种类数。
贝克生物指数: 从采样点采到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当BI>10时,为清洁水域;BI为1~6时,为中 等污染水域;BI=0时,为严重污染水域。
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所有拟评价或监测的河段各种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当BI≥20,为清洁水区;10<BI<20,为轻度 污染水区;6<BI≤10,为中等污染水区;0<BI≤6, 为严重污染水区 。
最大的<200μg/ mg;
2、镉
天然水中,本底值为0.1μg/ ml 现在,汞的排放量:????
主要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毒理学效应
污染物与毒物及毒作用。
(二)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效应
什么是重金属?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威胁生物和生态系统。 生物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分解,而且,生物能在体内富集重金属, 并能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几乎不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生物体内)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环境监测中理化监测的不足:
目前在环境监测中,一般采用各种仪器和化学分析手 段.对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可以比较快速而灵敏地分析测 定出来,其中某些常规检验已经能够连续监测。但大部分 测定项目或参数还需定期采样。因而只反映采样瞬时的污 染物浓度,不能反映环境已经发生的变化。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生物监测: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

环境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二次污染物: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表水:汇集在地球表面的水。

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和沟渠等地的水。

水质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性质和组织,影响水的使用价值或危害人类健康,称为水污染.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由于水体自身发生一系列反应(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从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细菌总数:评定水体等污染程度指标之一。

指1ml水(或1g样品),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群总数。

污泥体积指数:污泥体积指数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

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 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时间混合水样: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

瞬时水样: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混合水样: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

生物环境监测

生物环境监测

生物环境监测生物环境监测是一种通过对生物群落和生物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估,得出生物环境质量的方法。

它是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评估自然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一、概述生物环境监测是在自然条件下对生物环境进行观测、检测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特征,评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生物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动植物群落、微生物群体、动物群体、生态系统等。

通过对这些生物体的密度、生物量、物种组成、功能特征以及生态学指标的观测和测量,可以了解到生物环境的真实状态。

二、监测方法1. 野外观测法野外观测法是在自然环境下直接观测和记录生物体的信息。

通过采集样品、观察行为、记录生境特征等手段,获取生物群落的信息。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生物环境的情况。

2. 实验室分析法实验室分析法是通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化学、生化、分子等分析,得出生物环境的质量和污染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更精确地评估生物环境的变化,并获取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指标。

3. 环境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或卫星等远距离感应设备获取地面生物环境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分析,可以获得大范围的、连续的生物环境数据,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评估。

三、意义与应用生物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

1. 生态系统健康评估通过监测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可以及时预警生物多样性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识别生态系统中的问题点,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 环境污染监测生物在环境中处于食物链的上层,对环境污染非常敏感。

通过监测生物群落中生物体的状况,可以评估环境中污染物的累积程度和毒性效应,为环境污染防控和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3. 自然资源管理生物环境监测可以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通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变化,可以制定合理的资源保护和管理策略,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生物技术:第六章 环境生物监测

环境生物技术:第六章 环境生物监测

分析方法 物理方法 比重法 pH法 比色法 溶解氧
微生物学方法 微生物生长快,适合于监测污染; 通过计数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形态、 结构来分析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变化,从而分析 被测区域的污染程度。 显微镜计数; 流式细胞仪; 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生理学检测
检测微生物的有关生理、理化特征来判断污染程度。
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有毒有害物质分析
可进行水、土壤、食品等样品中有机磷 和氨基甲酸酯等杀虫剂的灵敏检测。
原理
将生物发光的底物--D-Luciferin衍生物渗 透至昆虫脑提取物中,昆虫脑提取物能使DLuciferin衍生物水解为D-Luciferin,添加 ATP和FL,即可发生生物发光;
昆虫脑提取物中有杀虫剂攻击的受体或酶 结合位点;
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2001年: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于它!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中国主题: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 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光反应中心中的苯醌结合位点是光系统II类除草剂 的特异作用位点,是该类除草剂的特异性受体。

环境监测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环境监测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动物吸收污染物质后,主要通过血液和淋
巴系统传输到全身各组织发生危害。污染物 性质和进入动物组织的类型不同,分布规律
(三)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
6.2.1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植物样品的采集 2、植物样品的制备 (1)平均样的获得 (2)四分法、切成块的1/4-1/8混合 (3)分析试样的制备 a.鲜样 b.风干样:60-70摄氏度低温真空干燥箱中 烘干(匀浆、小片)
可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示踪模拟试验。用中子活 化法测定含汞,锌,铜等农药残留物及某些有害金 属污染物,具有灵敏,特效,不破坏试样等优点。 (五)联合检测技术
T1/2长的,中毒危险性大于T1/2小的;不 同器官可以不同。例如:Hg在脑中T1/2长。
6.1.3生物污染的特点 1.污染物在体内浓度>环境浓度 2.污染物在体内毒性>环境中毒性(生物 转化的增毒)
3.污染物在体内度>环境中浓度 4.污染物在体内毒性<环境中毒性(生物 转化的减毒)
5.污染物被生物降解或净化(同时可造 成生物浓缩,积累)
6.4.2 生物污染监测的方法 (一)利用生物受污染后伤害症状
(二)取生物材料检测
需要了解:
1.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3.选择生物材料的依据
大气污染时:大气中极微量F在植 物叶子中可达40-50ppm
6.4-2氨指示生物--木芙蓉
6.4-3 SO2监测植物--矮牵牛
常用的消解试剂体系有:硝酸-高氯
酸、硝酸-硫酸、硫酸-过氧化氢、硫 酸-高锰酸钾、硝酸-硫酸-五氧化二 钒等。
(二)灰化法 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化学试剂
,并可处理较大称量的样品, 有利于提高测定微量元素的准 确度,但是因为灰化温度一般 为450-550摄氏度,不宜处理 测定易挥发组分的样品。此外 ,灰化所用的时间也较长。

第六章 生物与生态监测

第六章 生物与生态监测

三、其它高新技术
中国技术创新信息网上发布了用于远距离生态监测的俄罗斯高新技术可调节的 高功率激光器,在距离 300m 的范围内,可以发现和测量甲烷以及其它系列(乙 烷、丙烷、m-丁烷、异丁烷等)的碳氢化合物的浓度,浓度范围为 0.0003-0.1%, 该项技术正在推广。其它高新技术如俄罗斯已有的军用无人机技术,可用于生态 监测。 环境不断恶化,要求监测技术不断完善,而利用生态监测、生物监测能真实地反 映环境质量状况。目前,生态监测与生物监测的方法正不断更新。某些方法能够 对特定某种或某几种污染物质的存在做出响应,可以实现传统监测方法无法实现 的某种物质的定性检测。但由于现有的监测技术仍然难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组成 和含量,有时不能定性和定量地测定污染,检测的灵敏性和专一性方面不如理化 检测,某些检测需时较长,资金短缺、监测点及设备不够,指标、相关立法不完 善。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监测,以确保 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1概述
6.1.1 生物监测 6.1.2 生态监测 6.1.3 监测与评价
6.1.1 生物监测
一、指示生物法 二、现场调查法 三、现场盆栽定点监测法 四、群落和生态系统监测法 五、毒性与毒理试验 六、生物标志物检测法 七、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法
一、指示生物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类就懂得用植物的特征来指示土壤的肥瘠、地下水的深浅、气候变化和地下有无矿 藏等;在水枯井或矿井前,先用绳子缚一只鸡于井中,以鸡的死活来探查井中是否存有毒气。国外有人 在矿井坑道或可能产生毒气的地方喂养金丝鸟,经常观察鸟有无异常反应,以此来指示井中有无毒性发 生。与上述古代方法相比,现代的指示生物法则向着更细致、确切和定量化的方向发展。 指示生物法是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所谓指示生物,就是对环境中某些物质,包括 污染物的作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生物,通过其所作的反应可了解环境 的现状和变化。该方法具有灵敏性、代表性、小的差异性和多功能性等特点。 指示生物法常用的指示方式和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指示指标 指示生物的这类指标主要是通过肉眼或其他宏观方式可观察到的形态变化。如大气污染监测中指示植物 叶片表面出现的受害症状和由此建立的评价系统(表 6—5),重金属污染水体中水生生物和鱼类的致畸现 象等均属这类指标。 2.生长指标 生长指标包括生长势和产量评价指标。 3.生理生化指标 这类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监测中,它比症状指标和生长指标更敏感和迅速,常在生物未出现可见症 状之前就已有了生理生化方面的明显改变。 4.行为学指标 在污染水域的监测中,水生生物和鱼类的回避反应也是监测水质的一种比较灵敏、简便的方法。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引言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尽管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环境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环境污染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监测是一种有效的环境污染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物种在污染环境中的生活指标和生物指标变化,可以评估环境污染对生物体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原理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原理基于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可以进入生物体内,影响其生活指标和生物指标。

生物体对环境污染的反应可以作为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的指示器。

在监测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选择一种或多种具有生态重要性的生物物种作为监测指标。

这些生物物种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其选取取决于所研究的污染物种类和环境条件。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生物物种的生活指标和生物指标,可以了解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程度。

生活指标常用来描述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生境利用、种群大小和分布等。

生物指标则反映了生物体自身的状态和过程,如生长速率、繁殖能力和免疫功能等。

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环境污染对生物体的影响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方法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方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种类和监测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监测和分析。

1.生物指标调查法:通过采集生物体样本,分析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和代谢产物的变化。

常见的方法包括采集鳃鳞和血样分析,以及测定体内的酶活性和代谢物浓度。

2.生物土壤指数法:通过采集土壤样本,测定其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土壤的健康状况和环境污染程度。

3.生态地理信息系统(GeoEcoGIS):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以空间分析的方式进行生物监测。

通过收集地理空间数据和生物数据,可以构建生态环境评估模型,并定量评估环境污染对生物体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污染水体
敏感生物消亡 抗性生物旺盛 群落结构单一
污染水体
12
水污染指示生物
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原生 动物、轮虫、枝 角类和桡足类 ) 浮游植物-藻类
着生生物(附着于长期浸没水中
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群落)
底栖动物(栖息在水体底部淤泥内、
石块或砾石表面及其间隙中的肉眼 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鱼类
微生物
3
生物监测的特点
长期性
环境污染物的含量和其它环境条件改变的强度 大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因污染 物的排放量不稳定而造成的。理化监测只能代 表取样期间的概况。而生活于一定区域内的生 物,能把一定时问内环境变化情况反映出来。
4
综合性
人类生产、生活所抛弃的废物,成份极其复杂。 理化监测只能获得各种成份的类别和含量,但 不能确切说明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而生物是 接受综合影想,不仅仅是个别离子的作用。生 物监测能反映环境多因子、多成份综合作用的 结果,能阐明整个环境的情况。符合排放标准 的废物,其长期影响环境的后果,更需要用生 物监测来评价。
29
半数忍受限度(TLm),即半数存活浓度。求TLm值 的简便方法是将试验鱼存活半数以上和半数以下的数 据与相应试验液毒物(或污水)浓度绘于半对数坐标 纸上(对数坐标表示毒物浓度,算术坐标表示存活 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
毒物浓度 (mg/L)
10.0 7.5 5.6 4.2 3.2 2.4 对照组
36
(一)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以指示和反映大气污染 状况的植物,称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空气污染物一般通过叶面上的气孔或孔隙进入植 物体内,侵袭细胞组织,并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 从而使植物组织遭受破坏,呈现受害症状。这些 症状虽然随污染物的种类、浓度以及受害植物的 品种、曝露时间不同而有差异,但具有某些共同 特点,如叶绿素被破坏、细胞组织脱水,进而发 生叶面失去光泽,出现不同颜色(黄色、褐色或 灰白色)的斑点,叶片脱落,甚至全株枯死等异 常现象。
BI>10时,为清洁水域 BI为1-6时,为中等污染水域 BI=0时,为严重污染水域
15
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所有拟评价或监测的河段各种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BI≥20,为清洁水区 10<BI<20,为轻度污染水区 6<BI≤10,为中等污染水区 0<BI≤6,为严重污染水区
16
水生生物耐污值的确定
对我国和北美地区共有的属,引用Lenat (1993) 的数据;
5
富集性
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通过各种方式
从环境中富集某些元素。如水中DDT农药:
水中浓度为3 ng/L→浮游生物(富集7.3万倍) →
小鱼 (富集14.3万倍) → 大鱼
(富集
858万倍)
人食用这些水中生物后→ 富集1000万倍
以上过程,只有通过生物监测手段,通过食物 链放大了的各营养级进行分析,才能对水体进行 全面评价。
亲缘关系最近或较近的属的耐污值; 同一生境中其它属的耐污值; 分布范围; 采集经验和感觉。
耐污值粗分为5档:很低 (耐污值大概为0-1.0)
低(1.0-3.0), 中等(3.0-5.0),
高(5.0-7.0)和很高 (7.0-10.0).
17
2. 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式中: d —— 种类多样性指数; N —— 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的各类动物的
表6.2 某毒物实验结果
每组鱼数 (尾)
试验鱼成活数 24(h) 48(h)
96(h)
10
0
0
0
10
3
0
0
10
8
2
1
10
9
7
2
10
10
9
7
10
10
10
9Leabharlann 101010
10
30
图6.2 用直线内插法求TLm
48TLm 0.3 安全浓度= (24TLm/48TLm)2 安全浓度= 48 TLm×0.1
24
二、生物测试法
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危害或毒害后所产生的反应 或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确定毒 物安全浓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测试法。
按水流方式:静水式和流水式


按测试时间分类:急性试验和慢性试验
按受试活体分类:水生生物和发光细菌等
25
(一)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可用: 鱼类、溞类、藻类等,
硅藻指数 0~50为多污带
50~100为α-中污带
100~150为β-中污带
150~200为轻污带
19
(二)污水生物系统法
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流按照污染程度和自 净过程,自上游向下游划分为四个相互连续的 河段,即多污带段、α-中污带段、β-中污带段 和寡污带段,每个带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学和 生物学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总个数; ni —— 单位面积样品中第i种动物的个数; S —— 收集到的动物种类数。
d 值<1.0: 严重污染; d 值>3.0: 清洁
d 值1.0~3.0:中等污染;
18
3. 硅藻生物指数
硅藻指数=
2A B 2C 100 A B C
式中:A——不耐污染藻类的种类数; B——广谱性藻类的种类数; C——仅在污染水域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
2. 利用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检测废水毒性:
利用细菌的活动能力 利用用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利用细菌的呼吸代谢检测
34
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存在于大气中 的污染物的反应,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 以确定大气的环境质量水平。
35
一、利用植物监测
在生物体系中,植物更易遭受大气污染的伤害, 其原因为:植物能以庞大的叶面积与空气接触,进 行活跃的气体交换;植物缺乏动物的循环系统来缓 冲外界的影响;植物固定生长的特点使其无法避开 污染物的伤害。正因为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敏 感性强,加上本身位置的固定,便于监测与管理,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植物进行监测。
其中鱼类毒性试验应用较广泛。
褐藻
金鱼
蝴蝶鱼
绿藻
图6.1 可用于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的部分鱼类和藻类
26
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供试鱼的选择和驯养
要选择无病、行动活泼、鱼鳍 完整舒展、食欲和逆水性强、 体长(不包括尾部)约3cm的 同种和同龄的金鱼。
选出的鱼必须先在与试验条件 相似的生活条件(温度、水质 等)下驯养7天以上;试验前 一天停止喂食;如果在试验前 四天内发生死亡现象或发病的 鱼高于10%,则不能使用。
32
(三)其他生物测试法
1. 水生植物生产力的测定
水生植物中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固氮 能力等指标的变化 2. 致诱变物质监测 其检测方法有:
微核测定 艾姆斯(Ames)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33
三、细菌学检验法
1. 卫生学质量的判断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以检验细菌总数,特别是 检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细菌,如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粪链球菌、肠道病毒等,来间接 判断水的卫生学质量。
20
表6.1 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
项目
多污带
α-中污带
β-中污带
寡污带
化学 还原和分解作用明 水和底泥里出现氧化 氧化作用更
过程 显开始
作用
强烈
溶解氧 没有或极微量
少量
较多
因氧化使无机 化达到矿化阶 段
很多
BOD 很高

较低

硫化氢 具有强烈的硫化氢 没有强烈硫化氢臭味 无

的生成 臭味
河流:根据长度,至少设上(对照)、中(污
染)、下游(观察)三个断面;采样点数视 水面宽、水深、生物分布特点等确定。 湖泊(水库):入湖(库)区、中心区、出口区、 最深水区、清洁区等处设监测断面
10
生物监测主要方法
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二、生物测试法 三、细菌学检验法
11
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多种水生生物 生态系统平衡
23
污染较轻的情况下,随着污染加重,集群速度G、 平衡时的物种数Seq都会增大,达到90%Seq的时间 T90%将缩短。从生态学观点看,此时营养水平适合 大多数原生动物的生长,因此种类多,丰度也大;
随着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平衡时物种数Seq会减小, 达到90%Seq所需时间T90%将延长,集群速度G也减 小。从生态学观点看,重污染和严重污染已超出大 多数原生动物的耐受限度,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大 多数种类不能耐受而消失。
万个以下
有机物全分解
大部分氧化
数量少,每毫 升在100个以下
21
(三)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PFU)作为人工基质
沉入水体,达到平衡 (两周-四周)
将PFU水分挤至烧杯、显微镜观察
结果表达
22
3个功能参数: 平衡时的物种数量Seq; 群集曲线的斜率(或称群集常数)G; 达到90%Seq所需要的时间T90%。 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影响,原来的平衡遭到破坏,这3 个参数将发生改变。因此,利用微型生物在PFU上的 群集过程中3个参数的变化,可以评价水质和监测水 污染。
37
1. 二氧化硫指示植物
堇菜
白杨
云杉
地衣
苔藓
白蜡树
图6.3 部分二氧化硫指示植物
31
(二)发光细菌法
发光细菌是一类能自发发光的细菌,其发光机制是由 于 菌生体物内发有光一法种是荧结光合素生酶命,有通机过体酶的催生化物不物饱理和和脂生肪物酸 反应化,学而过向程外,界检辐测射的蓝是绿处色于的环荧境光中,的发生光物光,谱提范供围的在 4它3是是更5~生迅一6物速个3自0,综n身直合m的接的,正反整有常映体单生环指一理境标最代污,大谢染因发过对此射程生比峰.物传由(λ的统于ma影的发x=响检光47。验细5方菌nm法有). 易 培当养发、光增细殖菌速与度水快样、毒发性光组易分受接外触界时环,境可的影影响响或且干反 应迅扰速细、菌灵的敏新等陈特代点谢。,近使年细来菌国的内发外光较强多度地下将降发或光熄细 菌应灭用。于在环一境定监毒测物,浓B度e范ck围m内an,公有司毒依物据质发浓光度细与菌发的 发光光原强理度,呈已负推相出关用线于性环关境系监,测因的而生可物使毒用性生检物测发仪光 Mi光的cr度浓ot计 度ox测 。。定水样的相对发光强度来监测有毒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