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影子

合集下载

_太阳和影子

_太阳和影子

应用1:
人们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 可以做什么?
(1)
(2)
下图中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 请将它们按 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 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议一议
(1 )
(2 )
( 3 )
总结:
•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位置相反。 • 长度:早 中 晚 • 长 短 长
猜谜语:
1、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2、我跑它也跑,我跳它也跳。 没光找不到,有光和你闹。
板书设计
• • • • 光 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 产生影子的条件 物体的影子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 不透明的物体 辨别方向 推断时间
产生影子的条件: 有两个
•光 • 不透明的物体
继续探究:
• 古代人们是怎样利用影子来计时的?
日晷
板 • 产生影子的条件 • • •
光源


计 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
不透明的物体
物体的影子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 辨别方向 推断时间
中午
• 早晨 • • 影子长 • 温度低
影子短 温度高
傍晚
影子长 温度低
关于影子你还有什么认识?
11
太阳与影子
一 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一 天
西


太阳与影子
• 一天中,太阳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 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 小组合作画图。
早上
西


中午
西


傍晚
西


Hale Waihona Puke 一 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教学设计 (10)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教学设计 (10)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教学设计 (10)一. 教材分析《太阳与影子》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和活动,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形成对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深刻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太阳和影子的现象,但对于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关系,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变化,通过观察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探讨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和影子的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太阳和影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影子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太阳与影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太阳和影子之间是一种相
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太阳是给我们提供能量和光照的天然源泉,而影子则是由其产生
的幻影,成为太阳的共同陪伴者。

太阳的光线是聚焦的,光线的冲击力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影子,
而影子就是投射出来的影子。

影子是太阳投射出来的,在被太阳的光
照射后,会造成投影的一个景观,可以把太阳的影子划分成黑色、灰
色和白色三部分,比如白日晒太阳直射地面,会形成黑色的影子;明
月下,通常会形成灰色的影子;光强稍弱时,会形成飘忽不定的白色
影子。

影子不仅是实际存在的,更是折射太阳光线所产生的一种虚拟现实,是一种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二维幻影,也称作光散射拓展性维度,它可以把太阳的真实性和存在性延伸到空间中,帮助人们更好地感受
到太阳之美。

太阳的影子不仅存在于实体物体上,还能够遍布空间,把太阳的
光线当作线路,从此形成了一连串的光束来投射出太阳的影子,从古
至今,影子也影响着人们的想象,它是实实在在的,有形可见,它会
根据太阳的位置及其强度在表面实现变化,也能够带给人们无穷的美
丽和梦想,就像太阳是无尽给人们带来温暖,而它的影子也会给人们
带来想象的天际。

太阳和影子 实验报告

太阳和影子 实验报告

太阳和影子实验报告
《太阳和影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探究光线的传播规律。

实验材料:太阳、物体、地面
实验步骤:
1. 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放置一个物体,例如一个小球或者一个玩具。

2. 观察物体在不同时间的影子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在太阳充足的情况下,我们观察到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位置而变化。

当太阳处于较低的位置时,影子会变得较长;而当太阳处于较高的位置时,影子会变得较短。

当太阳直射地面时,影子最短;而当太阳处于较低的位置时,影子最长。

实验分析: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光线传播的规律。

当太阳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阻挡光线,形成影子。

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光线的入射角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影子的长度发生变化。

这表明光线传播的路径是直线,而且光线的入射角和出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太阳和影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太阳的位置会影响影子的长度。

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光线传播的规律,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太阳和影子之间的微妙关系。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光线传播的规律,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太阳和影子》课文反思(四篇)

《太阳和影子》课文反思(四篇)

《太阳和影子》课文反思带领孩子们再次观察物体的影子发生了变化没有,与自己的预测相不相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安排学生讨论。

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少的发现,让他们用语言把观察到的叙述出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最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从而找出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让学生信心百倍,极力去探究,努力做一个成功者!总的来说,这节课我并没有完全按编者的意图去设计,而是巧妙灵活的把第一环节设计成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猜、画,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预测对不对之后再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中间的教学过程也是围绕“提出问题、进行预测、想办法解决问题、交流汇报”等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太阳和影子》课文反思(二)这节课我让学生从观测太阳的位置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的视运动和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探究得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太平常的一件事了。

但正是这日复一日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学生忽视。

当我把学生带到操场观察时,我蒙了,我发现五年级学生还对方向非常模糊,只知道东南西北,但却不知道怎么具体确认,因此在观察影子与太阳方向之间的关系时,学生乱作一团笑话百出,最后只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影子和太阳方向是相反的,没必要弄清具体是哪个方向。

然后让学生踩影子,画物体的影子,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真切感觉到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地有规律运动和变化,下课了还津津有味地交流分享自己同他人的发现。

我想科学课以后有机会就挪到室外来上,也许科学课会更精彩些吧。

《太阳和影子》课文反思(三)由于温度变化受课时的影响,不能直接感受,在教学中,我设计收看天气预报,并将天气预报的气温时段变化打印成表格,让学生通过阅读表格发现太阳运动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与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一天中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一天中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一天中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描述:
太阳在不同时间的高度角不同
太阳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高度角,因为地球自转的轴与公转的轨道倾斜。

在中午时分,太阳在最高点,此时太阳直射到地面,人的影子最短;而在早上或傍晚,太阳在较低的位置,因此人的影子较长。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当太阳在地平线上方时,人的影子会投向地面的反方向,即太阳所在的方向;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人的影子会投向太阳所在的方向。

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影子的长度与太阳的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低,影子越长;太阳高度角越高,影子越短。

因此,在一天中,太阳和影子的位置、方向和长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这也是我们可以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一种方法。

《太阳和影子》课文反思(2篇)

《太阳和影子》课文反思(2篇)

《太阳和影子》课文反思带领孩子们再次观察物体的影子发生了变化没有,与自己的预测相不相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安排学生讨论。

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少的发现,让他们用语言把观察到的叙述出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最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从而找出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让学生信心百倍,极力去探究,努力做一个成功者!总的来说,这节课我并没有完全按编者的意图去设计,而是巧妙灵活的把第一环节设计成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猜、画,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预测对不对之后再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中间的教学过程也是围绕“提出问题、进行预测、想办法解决问题、交流汇报”等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太阳和影子》课文反思(2)《太阳和影子》是刘瑜的一篇家庭散文,通过描写作者和母亲的关系,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产生了一些深思。

以下是我对《太阳和影子》的课文反思。

首先,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在文章中,作者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学读书,不惜卖掉自己唯一的贵重物品——一串黑珍珠项链,使作者感受到了无尽的爱和感动。

这种母爱不求回报,只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未来,让人感受到了母亲的坚强和无私。

母亲的爱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在文章中,无论作者遇到什么困难,母亲总是默默地支持和鼓励他。

即使作者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不太理想的成绩,也没有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而是得到了母亲的理解和鼓励。

这种家庭的温暖和力量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对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这篇文章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的母亲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却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

她明白只有通过教育,孩子们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贫困和困苦的生活。

第2课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第2课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科学思维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和测量,能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探究实践目标:能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同一固定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

态度责任目标: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观察和测量,能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同一固定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文字、视频材料、手表、长卷尺、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不同时间段拍的旗杆的照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照片,看看两张图有什么不同?生:旗杆影子的位置不一样。

师:你能具体说说有什么不一样吗?生:方向不一样,第一张旗杆的影子在西边,第二张旗杆的影子在东边。

师:大家猜猜这是为什么?生:可能与太阳的位置有关系。

师:这两张照片,一张是早晨拍的,一张是傍晚拍的,因为时间不同,所以影子的位置就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解开这个秘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师:大家根据刚才的照片,想一想。

生交流讨论。

师:这是课前小组做的观察记录。

大家看看,有什么发现?出示记录表,学生观察思考。

得出结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正当头顶时),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活动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模拟实验,看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和影子(三年级)
【观察主题】太阳和影子
【观察目的】观察太阳在同一天中的位置变化规律,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研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观察内容】一根10厘米的小棍在一天中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影子长短、方向变化情况。

【观察步骤】
1、早上将小棍立在院子中太阳能照着的地方。

2、早、中、晚不定时的测量小棍影子的长度,观察小棍影子的方向。

【观察所需条件】
1、必须有太阳的天气。

2、小棍立在太阳一天始终能照着的地方不动。

3、表、测量尺。

【观察过程记录】
2011年4月2日7时星期六地点:院子里
早上,吃过早饭,我看太阳出来了,就拿着一根小木棍埋在院子里太阳能照着的地方,量了一量,地上小木棍的长度是10厘米,这时小木棍的影子长14.8厘米,影子向西。

2011年4月2日9时星期六地点:院子里
做完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后,正好是9时,我又到院子里,量了一量小木棍的影子,长度是12厘米,这时小木棍的影子向西偏北。

2011年4月2日11时10分星期六地点:院子里
和同伴玩了会儿游戏,我赶快看了一表11时10分,赶快测了一下小棍的影子,长度是8.5厘米,这时小木棍的影子向西北,快朝正北了。

2011年4月2日12时星期六地点:院子里
12时,我又测了一下小棍的影子,长度是8厘米,这时小木棍的影子向正北。

2011年4月2日13时星期六地点:院子里
吃过午饭后,我和弟弟共同测了一下小棍的影子,长度是8。

5厘米,这时小木棍的影子向北稍偏东了。

2011年4月2日15时星期六地点:院子里
辅导完弟弟的数学后,我俩又共同测了一下小棍的影子,长度是11.5厘米,这时小木棍的影子向东北了。

2011年4月2日19时 20分星期六地点:院子里
19时20分,我又测了一下小棍的影子,长度是15厘米,这时小木棍的影子向东方了。

2011年4月2日20时 20分星期六地点:院子里
晚上爸爸用手电筒当太阳,和我做太阳和影子的探究,真好玩。

【观察总结报告】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发现:同一天中,同一物体上午和下午的影子比较长,中午的影子最短,总之,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日出、日落时最长。

我还发现:上午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却向西,下午太阳向西方落下,影子向东,中午太阳当头照,影子向正北,影子的方向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上下午关于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的影子长度基本相等。

指导教师评价:你观察太阳在同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非常细致,
同时也发现了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可喜的是还进一步发现上下午关于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的影子长度关系,同时你的家长也非常支持你,和你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非常棒,加油!
(昌乐县鄌郚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三班卞晓玮指导教师:刘春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