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人生
孙子兵法虚实篇对人生的启示

孙子兵法虚实篇对人生的启示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孙子兵法》里的虚实篇,看看这古老的智慧怎么能在咱们这现代人的日子里头,也能闪闪发光,给咱们的人生来点不一样的启示。
首先啊,你得明白,《孙子兵法》可不是光用来打仗的,它里头藏着的道理,深着呢,跟咱们过日子那是一样一样的。
咱们先说“虚”和“实”,听起来玄乎,其实简单得很。
你想象一下,生活里,有时候你是不是觉得手头紧巴巴的,压力大得跟山似的,那就是“实”的时候;可有时候呢,你又觉得轻松自在,好像啥事儿都难不倒你,那就是“虚”的时候。
但这里的“虚”可不是说你没本事,而是说你懂得给自己留余地,懂得放松,懂得灵活应对。
一、虚实相间,生活更精彩1.1 灵活应变,别硬碰硬就像兵法里说的,别老是跟难题死磕,有时候退一步,或者换个角度看看,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工作上遇到瓶颈,别急着加班熬夜,出去跑跑步,跟朋友聊聊天,说不定灵感就来了。
1.2 学会隐藏,别太张扬“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有时候你得学会藏点锋芒,别啥事都往外头显摆。
这样人家摸不清你的底细,反而不敢轻易动你。
就像你手里有张好牌,别急着亮出来,关键时刻再使,那才叫绝。
二、虚实结合,人生更顺畅2.1 设定目标,但别死心眼人生得有个目标,这样才有奔头。
但目标也得灵活点,别一根筋走到底。
就像爬山,你得看天气,看路况,有时候绕个弯,反而能更快到达山顶。
2.2 懂得借力,别孤军奋战“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懂得利用别人的力量,自己才能轻松点。
朋友、家人、同事,甚至是陌生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助力。
关键是你得会看人,会用人。
2.3 保持警觉,别掉以轻心“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有时候你得故意露点破绽,让别人放松警惕。
但自己心里可得跟明镜似的,别真被别人给忽悠了。
生活中也是一样,时刻保持警觉,才能少走弯路。
三、虚实相生,活出真自我3.1 真实面对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首先你得“知己”。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样才能活得更自在。
孙子兵法十大人生启示

孙子兵法十大人生启示摘要:一、孙子兵法的背景及重要性二、孙子兵法的人生启示概述三、人生启示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四、人生启示2:善于谋划,战略取胜五、人生启示3:抓住机遇,迅速决策六、人生启示4:灵活应变,适应环境七、人生启示5:善于用人,发挥团队力量八、人生启示6:诚信为本,赢得信任九、人生启示7:善于沟通,协调各方十、人生启示8:注重修养,内心强大十一、人生启示9:勇于承担责任十二、人生启示10:保持谨慎,稳中求胜正文:《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兵书,被誉为“兵家圣典”。
该书以战争为背景,阐述了战争的规律和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孙子兵法》的智慧并不仅限于军事领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和处世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概括《孙子兵法》的十大人生启示,以供读者借鉴。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启示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首先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特点和优劣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策略,取得成功。
2.善于谋划,战略取胜启示我们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从而确保方向的正确性,提高成功的概率。
3.抓住机遇,迅速决策启示我们要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机遇,当机立断,及时作出决策,以免错失良机。
4.灵活应变,适应环境启示我们要学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心态,以求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5.善于用人,发挥团队力量启示我们要学会调动和发挥他人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任务。
6.诚信为本,赢得信任启示我们要以诚信为原则,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7.善于沟通,协调各方启示我们要重视沟通和协调,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团队协作的顺畅。
8.注重修养,内心强大启示我们要重视个人修养,培养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内心,才能在逆境中坚持,最终取得成功。
9.勇于承担责任启示我们要有责任心,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面对挑战。
10.保持谨慎,稳中求胜启示我们要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求稳求实,避免盲目冒进,确保在稳定中取得成功。
孙子兵法中的人生感悟(精选3篇)

孙子兵法中的人生感悟(精选3篇)【孙子兵法中的人生感悟第1篇】《孙子兵法》不应该被只看做兵法,而是一部教人解决问题的书籍。
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孙子兵法》解决。
我读《孙子兵法》也不是很久,暂时只理解了一部分“知”《孙子兵法》很强调“知”,而且其理论也都是围绕“知”而展开的,有了“知”,才能有“谋”,而有了“谋”才能有“行”。
如果没有“知”,就不能“谋”,不能“谋”谈何“行”。
《孙子兵法》里的“知”有几个意思:第一是知道事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知道了事情的各个方面情况,你才能根据这些情况针对性的采取行动。
第二是知道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件事情,普通人只能看表面,聪敏人看第二层,智慧的人看第三层,境界越高,看的越深,就越能见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都是胜利的根本。
(一支股票涨了一块钱,一般的人只看到这股票涨,就跑去跟买,老股民知道这股票上涨的空间很小了,到了卖的时候。
资深股民知道这股票脱离了市场本质,已经被人操纵了。
别的庄家知道这股票被人操纵了,还知道操纵的手法,知道什么时候跌什么时候涨,如果没有足够深刻的见地认识,你能赢吗?)第三是知道事情发展的规律,很多事情虽然很复杂,但很多事情都有其大致的规律的,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孙子说,知道事情的发展规律,能避免,能提前应对,能正确的处理,所以,对事情的发展要有足够预见力。
第四是知道自己,无论你处理事情,你和别人对弈,无论你做什么,这里面都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自己”,在这些里面,“自己”始终都是一分子,所以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缺点什么,才能正确的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
除去这些外,《孙子兵法》还有一些很深刻的理论,都是很有意思的话,也有很深邃的智慧,如果你不能将整本书都仔细研究的话,也可以根据你的情况,挑出这些话,有空的时候琢磨一两句,也是很有益处的。
列举几句“庙算多者胜。
读孙子兵法品起强人生的意思

读孙子兵法品起强人生的意思孙子兵法是一部被誉为兵学经典的书籍,虽然其内容以战争为主题,但其中所阐述的思想理念却能够运用于人生中的各个领域。
通过读孙子兵法,我们可以品出起强人生的意思,从而找到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第一,制定明确的目标。
孙子兵法中讲到“胜之不易,而反求诸己”。
在人生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追求过程中避免迷茫,而且还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策略。
第二,善于把握时机。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兵者,诡道也。
”这意味着在战争中,需要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寻找机会取胜。
同样地,在人生中,我们也需要善于抓住机遇,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注重策略与计划。
孙子兵法中强调了“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这说明,制定一份明晰的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在人生中,我们也需要注重策略与计划,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第四,学会合纵连横。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这说明,在战争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有利因素,形成合力,从而战胜敌人。
同样地,在人生中,我们也需要学会合纵连横,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携手共进。
第五,坚持不懈,不断进取。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说明,在战争中,必须要坚持不懈,不停地进取,才能够取得胜利。
同样地,在人生中,我们也需要坚持不懈,不断进取,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总之,读孙子兵法品起强人生的意思,是要从中汲取智慧,挖掘出正确的人生方向。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孙子兵法的思想理念,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从而走向成功的人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人生攻守进退有节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人生攻守进退有节人生攻守进退有节【原文】《孙子兵法·虚实篇》有云:“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精译】进攻而使敌人不能防御的是冲击他虚弱的地方;退却而使敌人不能追上是迅速地逃走使其追之不及。
【分析】其意主要是讲“进”与“退”都要牢牢掌握主动权。
更提出“退”要快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没有办法攻击。
同样,处理人际关系也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如果树立一种坦荡的胸怀,去尊重别人、宽容待事,便会倍受人们尊敬。
“退一步”会使堵塞得以疏通,使矛盾得以解决,不但保持了人际关系的平衡,维护了社会生活的安定团结,同时,也正反映了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我们提倡的退让,并不是不讲原则的一概迁就。
对于重大的问题,是需要分清是非的。
但如果不分事情的大小,老是斤斤计较,或者是以牙还牙,最后,既妨碍了自己,妨碍了他人,也妨碍了群体的和谐。
因此,对于一些非原则问题,退一步,会有一种不同的结果。
要重视自己品格的培养。
只有具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良好品格的人,才会正确地估计自己与对待别人,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把别人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这种品格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就像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被人误解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甚至别人做了对你不利的事,这时候,你的情绪会很不稳定,缺乏心理准备的人,往往就会一时冲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与他人争吵,互不相让。
其实,生活中的得失往往是能够辨证的,在一些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让步,从表面上看去,似乎是“吃亏”了。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却使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可以更集中时间、精力于自己的事业上,同时也会为你赢得很大的人格尊严。
人生在世,拌嘴、闹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重要的一点需要彼此间的理解和体谅。
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便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你便拥有了成功。
公元前288年,秦武王自称西帝,为了拉拢齐国,派遣使者往齐国尊齐涽王为东帝,并相约共伐赵国。
《孙子兵法》30句经典名句,讲的不仅仅是权谋,还是人生!

《 孙子兵法》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 司马迁 《 史记 》有记载,( 孙武 )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 。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 勒兵 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孙子开明宗义地提出了“慎战论”,认为对待战争应该持谨慎的态度。
有道是:“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万世利。
”这和孙武的军事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国家的利益当为第一,战争的目的在于为国家争得利益,要以取得最大利益为目标,就必须慎重“算计”。
2、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译文:如果将领同意并执行我的作战思想,任用他领兵作战一定胜利,就留下来用;如果将领不同意和不执行我的作战思想,任用他领兵作战必定失败,就应该让他离去。
战略筹划确定并通过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势”的问题了,以便充分利用外部的条件。
所谓的“势”,就是在战争瞬息万变的情况中抓住有利的时机采取恰当的应变行动。
好的计划需要好的执行者,计划要想顺利实施,也要懂得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
3、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始计篇》译文:用兵打仗,实际上是一种诡异、欺诈的行动。
因此要做到:有能力,要装作没有能力;要行动,装作不会采取行动;在逼近对方的时候,要使对方感到很远,当离对方很远的时候,要使对方感已经临近了。
常言道:“兵不厌诈”。
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
《孙子兵法》十句名言,读透一句,人生顺达!

《孙子兵法》十句名言,读透一句,人生顺达!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孙子兵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春秋末期苏武所著,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的代表作品。
《孙子兵法》十句名言,读透一句,人生顺达。
1.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出自《孙子兵法·火攻篇》。
君王不可以因为一时的愤怒就去兴兵讨伐,将领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怒就去与敌军交战。
2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善于带兵作战的人们,能够充分的调动敌军而不会被敌军所调动。
3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善于进攻的将领,敌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够防守。
善于防守的将领,会使得敌人不知道如何进攻。
4. 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出自《孙子兵法·形篇》。
举得起毫毛算不上力气大,看得见日月算不上眼睛明亮,听得见雷鸣算不上耳朵灵敏。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5. 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出自《孙子兵法·势篇》。
大凡打仗,多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制胜。
6. 乱生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出自《孙子兵法·势篇》。
军政过分死板就会产生混乱,过分勇猛反而易生怯弱,过分强势反而易致衰弱。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7. 形人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要诱使敌情暴露而我方不露,这样我方就能知道如何集中力量,而敌方就会力量分散。
8. 终而复,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出自《孙子兵法·兵势篇》。
周而复始的运行,就像是天上的日月一样。
生死交替,就像是四季变化一样。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9. 以虞待不虞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自己有所准备,而敌人没有准备的能够取得胜利。
将领有才能,而君王不加以干涉,这样就能够取得胜利。
10.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兵法》中的十大人生启示

《孙子兵法》中的十大人生启示《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
今天择选其中最经典的十句,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二。
1、千难万难,判断最难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讲五个知胜之道,第一条就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动手之前,你要知道能不能赢。
判断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在判断中创造,才是真正的创造。
人性的弱点是一厢情愿。
西谚云:“我们相信一些事情,不过是因为我们希望他是真的。
”我们假定一厢情愿的因素在我们的判断里占三分,那么,当你认为有几分把握的时候,先自己减去三分一厢情愿分。
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
这个认识很重要,不要轻举妄动。
2、利害关系: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原文: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
先能避害,然后才可趋利。
因为利今天没有,明天还可以再图。
而害却可能让我输掉老本,彻底出局。
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
为什么我们的趋利意识总是百倍于避害意识呢?主要是因为侥幸心理,赌一把。
有人说,大不了重新来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史玉柱的命,出局了就没法重来了,因为那牌局里的人都不白给,你手里没牌了,拿什么入局?3、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是以成功为假设前提,因为我做一件事,是为了把它干成。
我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如何能成功。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则不是这样,他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孙子兵法与大学生学习工作能力提高
最早接触《孙子兵法》是在初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兵者,诡道也。
”以为只是一部兵书,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到其有幻化万象、通天彻地之功效。
兵者诡道,是讲奇,是做事的一种方法,兵法之奥妙亦在以正道为指南,“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一者首也,首在道也。
中华五千年之文明,能够穿越两千年岁月,今日仍能拥有广泛读者之书籍,岂非传世之经典乎!近年,通过思考教育儿子,觉对于中华经典,单只靠今日之学校教育,不足之处实多。
祖宗所用“满堂灌”之背诵之法,实乃育子之良方。
《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正从何来?答曰中华经典。
感于自身成长之体验,教儿读《论语》凡四年矣。
今年开始教其兵法时,怕儿糊涂,曾问他:做人要诚实,兵法讲诡道,矛盾吗?儿答:对待敌人就要骗。
好啊,一个十岁的孩子能认识到这点,我已经很欣慰了。
一《孙子兵法》——做人
《论语》对比《孙子兵法》,感觉《论语》重在教人做人,需内求诸己,《孙子兵法》更注重教人做事,乃是外示诸人。
学习《论语》,修心养性,可成谦谦君子。
学习兵法,用之于战争、工作,可获全胜之利。
《论语》、《孙子兵法》,亦非正奇相和之道哉。
经典,千百世不易之智慧宝典,据时代变化而能推演新知,须诵而熟极而流之,内化为己之思想,用于今世,庶几为成功之道也哉。
正如那句有名的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中华经典亦乃如此。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读,亦乃人生之不同阶段,不同之感悟,需用一生去体会。
书中老师引经据典,学贯中西,掩卷而思,感慨万千。
忆及初识老师之时,包内一部打印兵法,左为原文,右面一排方格,探问之,乃每读一遍,格内画一“√”,不知此兵法老师读过多少遍了,此亦非老师厚积薄发之作者乎!
自古“人事”互文,人者事也,事者人也,人是做事的,事是人做的,做人做事又岂可两拆。
又闻“经以载道,史以纪事,君子读经明理,读史明智,以道御物,无所不可。
”兵法,经也;事例,史也,读老师释经明理之原文,阅老师举例明智之实例,非下下之人,岂无二三心得乎!将兵法融入人生事业解读,阅后岂无二三行动乎!
二《孙子兵法》——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一书中,孙子还以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论述战场的胜负与主观、客观之间的关系。
孙子一方面指出,战场的胜负受客观规律的限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因此在《军形篇》中指出,想要立于不败之地。
先做到“先为不可胜”,因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
由此说明,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是双方胜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于是在认清双方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的创造取胜的机会,捕捉取胜之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运用简单的十几个字详细的阐明了战争中在总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同时,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战争中要遵守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不失时机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虚实篇》中提出:“致人而不致于认”,那么客观条件也会改变的。
“敌佚能劳
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我欲战,敌岁高壑深沟,不得不与我战”,“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
这里孙子指出,如果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也能化不利为,变被动为主动,就可以赢得战场的主动权,取得胜利。
其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思想也是其他军事著作中难得一见的。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对于战略,战术的运用也提出来了自己的观点。
它的主要战术有:避实就虚,致人而不致于认,先生而后求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正合奇、以奇制胜,识众寡之用者等军事战术。
在中外战争史上数见不鲜、比比皆是,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以他的避实击虚为例,他曾在《虚实篇》中写道:“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以流水之势来比喻用兵之道,说明战场作战要尽量避实击虚,专挑敌人的弱势进攻。
进而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其虚虚实实,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战术思想,更是被后人运用的炉火纯青了。
也真是这说明了其军事思想的宝贵之处,也是《孙子兵法》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著作的原因之一。
《孙子兵法》通篇以智慧为本质特征,孙子的每一句话都是智的凝聚,谋的浓缩,人们可以从《孙子兵法》的深邃哲理和智谋中,领略观察事物的辩证思维原理,树立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学到处理人事百端的策略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
在对积极人生的探索中,人们能从《孙子兵法》中得到激励和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
"物竞争天择,适者生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人生如同战场,要生存,
就要不停地战斗,不仅要同社会环境作战,同困难和挫折作战,同尚未认识的事物作战,同自己的思想观念作战,还要同命运作战。
在这些战斗中,移植和借鉴《孙子》的原理,对于我们把握人生的主动权,在"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计篇》)的人生之路上立于不败之地,争取美好的人生,将不无裨益。
不要总是觉得自己长得很丑,智商很低,生活穷困,没有本事,那样这些真的就是不可改变的现实。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利者,义之和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
”读书修身以广德,运用干事以成才,或是不能名垂于青史,乃可成就二三小事以慰心。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带兵打仗,老师此次开课兵法,欲将兵法引入当下,对兵法进行形象解读,通俗大众,薪火相传先贤之思想,将兵法思想融入现实人生,得开阅者之茅塞,思考兵法与人生之关联,两千年前的古董,读之不觉佶屈聱牙,轻松愉快,实乃无尚功德也。
《孙子兵法》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
遥思孙子当年,指挥千军万马,攻城拔寨,神往心醉;阅今日老师解读,纵横捭阖,引人入胜。
试问天下,谁主沉浮?!
近悟尽性知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得人和,缺憾还诸天地,此靠天时地利。
用《论语》学做人,用《兵法》学做事,自信、自强,得逢天时地利,就一定能人生璀璨,不枉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