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试题评析

合集下载

2021全国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

2021全国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

2021全国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刚刚,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出炉,名师和著名作家进行解读。

下面是2021全国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欢迎阅读。

名师解读全国卷I全国Ⅰ卷(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山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21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21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21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21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2021高考作文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情理之中是因为和往年一样,今年的高考作文也是一篇带有明确任务指令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即任务指令里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与挑战。

同时也要求考生发挥想象,给2035年的十八岁青年人写篇文章。

意料之外是因为作文材料给了7则材料,这七个材料的融合性没有2021年那么强。

梳理这七则材料,既有联系当今考生实际的:“千禧年宝宝”,又涉及到社会时代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还有科技与社会发展:天宫一号,精准扶贫,村村通。

又涉及到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如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

今年的全国卷一,考查学生的思维的综合能力,聚焦性,多材料组合的逻辑与思辨,考生可以扣住材料的两三个点,提取核心关键词即可,如时代追求与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与精神的提升。

2021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

2021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

2021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考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儿……针对这种说法,同窗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剽窃,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命题解读】四川卷所给材料短小且没有太多的叙事成分,没有明确的态度和褒贬,旨在引导考生思考个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看待自己与周围的关系及结合社会现象来如何对待个人价值实现方式及自我追求过程中心态的保持问题。

此题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解读空间,考生只需采用抓关键词和化大为小的方法即可审题立意,试题难度不大。

材料中的关键句是“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其中的关键词是“平衡”。

何谓“平衡”,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不剑走偏锋。

平衡既为一种人生追求又为一种人生境界和态度。

所以考生可化大为小,从实和虚等方面来立意。

一、实写:1.人类与自然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考生的选材重点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雅安地震,北京暴雨,雾霾天气,黄浦江死猪事件,西南大旱……2.人与人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此处的“平衡”则可理解为人与人在社会眼前的“公平”。

如“中国好声音”让平民一举成名,靠的是公平选拔;河南“90后”青年程帅帅送给北大新校牌“北京人大学”,意指北大招录本地学生过量,成为“北京人的大学”;2021年两会代表,农人工代表由5年前的3个到13年的31个,农人工在国家最高权利机关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3.人与社会的平衡。

选材小贴士:从此角度,此处的“平衡”可理解为个人应该遵循社会规则或社会应该为个人提供人性的生活环境等人与社会的一种和谐关系。

如“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个人对社会规则意识的淡薄;2021年高考上海一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致使迟到,而被工作人员依照相关规定拒之门外引发全社会对规则与人情的思考……4.社会与社会的平衡。

2021年四川省高考作文解读及范文

2021年四川省高考作文解读及范文

2021年四川省高考作文解读及范文【原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写作指导】理解命题内涵,首先就要依据命题,对“聪明和老实”做分别解读:一是从正向角度解读:聪明的人就是不老老实实地等待命运,而是主动出击,扼住命运的咽喉,真正的聪明就是内敛于心的细腻和大脑的精明;聪明是遭遇困境时候懂得转弯和变通;老实是在人世间不改的初心和底线,老实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内核,是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保障。

二是从反向角度解读:只有老实之心,容易被社会洪流湮没,被无情的现实摧毁;仅仅有聪明,就会造成利欲熏心,不被道义所容。

然后依据命题人提供的三个角度,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当时能够掌握的素材等信息,在上面的解读中选取自己既能够驾驭,又便于自己发挥的两个方面进行组合写作。

如“老实是人世间不改的初心和底线”,而“聪明是遭遇困境时候懂得转弯和变通”。

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去立意构思:1.聪明老实兼有,丢掉聪明的老实是守旧、死板、不知变通等,丢掉老实的聪明是愚蠢、狡猾等,如“老实做人,聪明做事”。

2.肯定老实是一种聪明、智慧、大智若愚、坚守、奉献等,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3.从德才兼备的角度谈老实与聪明。

老实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品性和道德,聪明是人的才华外露。

一个人有才也要有德。

致邦儿四川一考生我儿刘邦啊,你如今已经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但是有些话,为父还不得不说。

你可别嫌老人家唠叨。

回首过去,你整日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结交些狐朋狗友,这着实让我感到失望。

父亲那时候最怕你这一生就这样碌碌无为,所以经常告诫你,要做老实人,要做忠厚人。

202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文学与历史密不可分。

现今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一切文献资料都可以视为史料,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例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等,都是史料的一部分。

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例如,从《三言二拍》中,我们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常识。

___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知。

但在“五四”运动之前,史料的范围并不像现在这样广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中也不是史料。

而对于一些文献,究竟是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统一的看法。

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山海经》则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

神话和传说本身就是文学作品,而在史前时代,由于没有文字记录,只有口头传说,所以暂时只能把它们当作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被证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但是能否成为史实却是值得怀疑的。

然而,以神话和传说来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一直是一个难题,它到底是文学还是史学的作品,曾经是一个死结。

___在《古史新证》中说:“虽然怀疑古代历史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对史料的处理上,还是应该更加充分。

”这些古代史料包括《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中,《山海经》被列为数术类,但是在之后的几次目录学的角色转换中,它被列为史部地理类,也就是被看作一部史书。

历史是讲真实的,而《山海经》一般被认为是荒唐的,连___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中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该归为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与史实相悖。

因此,清人编《四库全书》时,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并称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用它来证实或补充历史。

2021年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解析版1

2021年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解析版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吉.祥(jí)棱.角(líng)狡黠.(xiá)长吁.短叹(xū)B.浸.润(jìn)蓦.然(mò)腈.纶(qíng)残碑断碣.(jié)C.喟.叹(kuì)愤慨.(kǎi)盥.洗(guàn)呱.呱坠地(guā)D.阻挠.(náo)女娲.(wā)咯.血(kǎ)戛.然而止(jiá)答案:D解析:A.棱léng;B.腈jīng;C.呱g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胳膊挖墙脚墨守成规卑躬屈膝B.骨骼莫须有囤积居奇以逸代劳C.彗星座右铭鸠占雀巢在所不惜D.慧眼吓马威星罗棋布面面俱到答案:A解析:B.代-待;C.雀-鹊;D.吓-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答案:B解析: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A.征订:征求订购;用错方向。

C.“的”导致歧义应删除;D.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用错对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2021年全国卷三高考作文试题分析及满分作文

2021年全国卷三高考作文试题分析及满分作文

2021年全国卷三高考作文试题分析及满分作文李召峰四川省(国家第三卷)小羽的创业故事(适用地区:重庆、四川、广西、云南)★考场真题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整合材料的内容和意义,选择角度,确定意图,澄清风格,自己起草标题;不要假装,不要模仿。

★ 评分细则:一级(25-21分)和二级(20-16分)类别内容25分符合主题意义中心,突出内容,丰富情感,真诚,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型发展层次简洁深刻10分通过现象和深层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符合主题意义中心,内容清晰,情感丰富,真实,总体符合文体要求,语言完整,字体流畅,材料工整丰富,论据丰富,形象丰富,丰满,意境深远等(15-11分),与主题意义中心基本一致,内容基本清晰,情感基本真实,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文笔清晰,文采四级(10-0分)偏离主题意义中心,意图不清或不当,无内容,情感虚假,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清,语言疾病多,字迹难辨,创新基本评分表,50分,25分,观点新颖,材料新鲜,字眼恰当,句型灵活,思路新颖巧妙。

他们善于运用修辞手段、推理和想象力。

它们是独特的,句子是表达和个性化的★名师解题《国家新课标》第2022卷第三卷的构成属于命题形式的新教材的构成。

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对题目和意图的考查仍然是写一篇好作文的关键。

考生应整体把握材料,寻找写作角度。

小雨在物质上无疑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2021年四川高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点评

2021年四川高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点评

2021年四川高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点评·【真题在线】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题目很情绪化,很能波动人心,很够勾起考生心中的无限回忆与遐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命题人是煞费苦心,也颇显命题水准。

特别是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食品问题的频现、国际争端的频出,这道作文题目的产生,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但据了解,仍有部分考生感觉下笔较难,主要原因是苦于难写出新意,不能夺得高分。

这除了要在立意上狠下功夫外,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选材的新颖独特,能够散发新鲜的时代气息。

一、审视命题在这个命题中,“期待”是写作的重心。

“期待”有“期望”、“盼望”、“希望”、“等待”等意思。

在写作中必须表达出自己或他人的这样的期待。

注意“期待”之前有两个限制:一是“一种”,你就不能在作文中写出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期待;二是“总有”,你就不能写出不常有的、偶然有的那种期待。

这就说明,那种期待是考生思虑已久的,而且期望值很高的,热情高涨的。

二、拔高立意到底要在文中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期待,才能吸引阅卷教师的目光呢?期待父爱、期待母爱、期待友谊、期待高考胜利等未尝不可,只是流于一般。

如果一篇作文的主题平常而普遍,加之阅卷教师的审美疲劳因素,这样的考场作文如何脱颖而出、如何夺得高分呢?但跳出狭窄的个人生活圈子,从广阔的社会天地着手立意,自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期待自然灾害不再发生、期待食品安全得到保障、期待房价停止飙升、期待贪污受贿不要出现、期待贫富悬殊不断缩小、期待世界和平等等,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范畴,足以拔高文章的立意,为考生争得高分创设有利的条件。

当然,这也是对考生关注时事热点、思考社会人生的一种检验,是对考生热心积累素材、娴熟运用素材的一种检验。

三、精选材料随着视野的开阔,立意的拔高,鲜活的素材也就信手拈来。

作文题解析及优秀范文3篇2021年高考成都一诊

作文题解析及优秀范文3篇2021年高考成都一诊

作文题解析及优秀范文3篇2021年高考成都一诊新考纲(样书节选图戳这里>>>)新考纲2021年高考语文分类练习专辑征订:语文月刊2021年12期,只是1本书,96页,8元,12月1日出版。

包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四、古诗文阅读五、语言知识与运用六、作文七、模拟试题八、参考答案及解释说明咨询电话:020********,微信136********2021年成都一诊作文题解析四、写作(6 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00字的文章。

(6 0分)①2021年8月13日,在北京,3岁男孩明明在京旺建材城门口踢球时,不幸坠入一口深95米、直径4 2厘米的空调井中。

明明最终没有救上来,因打捞难度巨大,孩子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井下。

②2021年1 1月6日,保定6岁男童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跌落4 0米深的枯井中。

消息传出后,当地各方力量一直不间断实施救援,热心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并送来物资、现金等物品,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

2021年11月10日夜间,坠井男童被发现,奇迹却没有发生,孩子不幸已无生命体征。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唐焱――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成都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作文试题,以两则新闻为作文材料,要求学生就材料谈谈自己的思考。

其作文材料的选用充分体现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关心社会、思考现实的命题思想,作文题型则保持了全国高考作文意在突出学生分析问题,理性思辨能力考查的命题形式。

对于本届高三学生来讲,“一诊”作文的难度应该不大。

“一诊”作文提供了两则材料,分别简述了2021年8月、2021年11月2个幼小的孩子不幸坠入深井,虽经大力营救但最终遇难的事件,要求学生就“材料引发的思考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试题评析
试题评析
命题者在去年以“问”为话题检验学生的作文能力之后,没有连续过往,而是猛然变脸,毅然回到了传统作文命题的轨道,拿起了全命题宝剑,让学生以“一步与一生”为题进行写作。

深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试题仍是独具特色的,她能让考生的思想在哲理摸索中得到彰显和升华。

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今年除了重庆、浙江、广东、山东四个省市仍旧在坚守话题作文的阵地外,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湖北均改为了给材料作文,在上海始终坚持命题作文的阵营中,相继有天津、江苏、江西、安徽、湖南、福建、辽宁以及四川在今年也欣然加入其中。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发,平常的作文训练,切忌跟风逐潮,切忌猜题押题,切忌倚轻倚重,必须全面训练,打牢基础,防患于未然,以不变应万变。

才能在高考考场上稳操胜券。

二、合理限制,适当放宽。

认真分析,今年的作文试题十分简洁明了,命题者采纳“题目﹢要求”的简单形式来命题。

文题既有合理限制,又适当给予放宽。

合理限制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定题目,二是限定字数,考生是不能另拟题目,不顾字数,超越雷池的;适当放宽则要紧表达在“文体自选”上,也确实是说,不管从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来讲,依旧从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来讲,只要考生选取自己善于驾驭的体裁来写作,不管哪类,均无不可。

三、辨明题旨,准确立意。

纵观多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不难看出,高考作文试题差不多上差不多上关系型的。

今年的作文试题要求考生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不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也具有专门好的区分度,如此不仅便于拉开档次,而且更利于选拔人才。

“一步与一生”,文题凝练而平易,颇具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

有关“一步与一生”的名言警句可谓举不胜举。

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名言警句无不在揭示一个真理: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有时,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能够成就人的一生;做错一件事,走错一步路,能够毁掉人的一生。

古今中外,与“一步与一生”有关的人和事也能够说是数不胜数。

四、合理选材,务必出彩。

审准题目以后,就要选择题材,运思行文了。

选材时,能够选自己,也能够选他人;能够选古人,也能够选今人;能够选国人,也能够选外族。

只要与“一步与一生”有关的人和事即可。

因此,我们能够将题材锁定在亲人、友人,乃至古人、今人上,从正面立意,写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黎民百姓因“一步”而阻碍“一生”的情结,表达自己的景仰敬意、歌颂颂扬;也能够从反面着笔,写历史现实中的败类小丑因“一步”而铸就“一生”的遗憾,乃至遗臭万年的罪责,表达自己的憎恶仇恨或鞭挞愤慨。

因此,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选材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一定要阐释清晰“一步”与“一生”的辩证关系。

而出彩的关键则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突出主题的技巧。

能够或单向思维,或双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或深入一步,别具匠心,写出与众不同的华章。

由于要求中规定“文体自选”,因此,我们能够选取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情文并茂的散文、辩证思辨的议论文、波澜起伏的小说,或者人物鲜活的剧本等等。

然而,不管如何说,形式只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假如我们对自己写作的主题和题材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就只会搬弄套话空话,无病呻吟,不管如何也写不出考场美文来。

只要我们有真情实感,有对“一步”与“一生”的深刻认知和专门摸索,再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写作功夫,就一定能
够写出令人击节的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