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人口分布
四川绵阳简介概况

四川绵阳简介概况
绵阳,别称绵州、绵阳城,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唯一一座以科技教育命名的城市,被誉为“中国科技城”。
绵阳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嘉陵江上游。
地处东经107°11′~108°54′、北纬31°33′~32°12′之间。
东接绵阳市涪城区、
游仙区,南连绵阳市江油市、三台,西邻广元市苍溪县、剑阁县,北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阿坝县。
绵阳市全境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为564万人(2011年),其中城区人口约32万人。
境内有著名的全国唯一一座以军工命名的科技城——绵阳科技城,有风景秀丽的江油望江楼和世界最大的人造月亮——江油月亮湾等景点。
绵阳市地处中国第三大平原——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
绵阳地处长江上游,属长江上游干支流的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生态走廊和水源涵养区。
—— 1 —1 —。
四川省各县市区人口统计

20.897 21.7295 111.6569 4,891,484 625,227 477,707 336,032 1,065,693 875,601 688,234 822,990 3,853,136 649,685 1,420,803 244,623 593,673 430,773 513,579 5,379,483 656,971 532,462 100,000
838,156 1,004,953
353,618 5468092
478276 1111159 1006826
430878 876884 1156476 407593 340,000 260,000 140,000 350,000 120,000 150,000 120,000 60,000 1,540,000 873,825 105,436 45,054 109,361 71,960 63,619 71,071 79,982 58,972 54,390 35,021 66,526 71,850 40,583 954,628 109,590 82,158 59,055 58,610 44,731 49,634 42,331
羌族自治
州
九寨沟县 金川县 小金县 黑水县
马尔康县
壤塘县
阿坝县
若尔盖县
红原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
康定县
泸定县
丹巴县
九龙县
雅江县Βιβλιοθήκη 道孚县炉霍县18
甘孜藏族 自治州
1,002,663 412,575 542,916 438,434 516,375 417,958 399,850 448,901 299,032
绵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绵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现将绵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2]分地区、城乡及自然变动情况公布如下:一、分地区常住人地区人口数比重[3](%)人口密度[4](人)2000年2010年(人/平方公里)绵阳市4613873 100.00 100.00 227.9涪城区866727 13.15 18.79 1451.8游仙区488604 9.62 10.59 502.2三台县1042064 27.33 22.59 391.6盐亭县417221 11.09 9.04 253.6安县366802 9.48 7.95 308.5梓潼县302246 7.10 6.55 209.6 北川羌族自治县197108 3.14 4.27 63.9 平武县170959 3.68 3.71 28.6江油市762142 16.64 16.52 280.2二、城乡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为 1838628人,占39.8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75245人,占60.1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53919人,乡村人口减少647187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86个百分点。
三、常住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单位:人%0地区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绵阳市4613873 38425 34471 8.33 7.47 0.86 涪城区866727 5604 2973 6.47 3.43 3.04 游仙区488604 3684 2945 7.54 6.03 1.51 三台县1042064 10063 10641 9.66 10.21 -0.55 盐亭县417221 3066 3992 7.35 9.57 -2.22 安县366802 3990 2874 10.88 7.84 3.04 梓潼县302246 2534 3038 8.38 10.05 -1.67 北川197108 1981 1438 10.05 7.30 2.75 平武县170959 1358 1377 7.94 8.05 -0.11 江油市762142 6146 5193 8.06 6.81 1.25注释:[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四川省有哪些城市?哪座城市人口最多、最少、最密和地广人稀?

四川省有哪些城市?哪座城市⼈⼝最多、最少、最密和地⼴⼈稀?四川省,⾯积为48万KM²,仅次于166万KM²的新疆维吾尔⾃治区,122万KM²的西藏⾃治区,118万KM²的内蒙古⾃治区, 72万KM²的青海省;四川省,常住⼈⼝8375万⼈,仅次于11521万⼈的⼴东省,10070.21万⼈的⼭东省,9640万⼈的河南省。
并且,四川省还包括21个市或⾃治州,分别为成都市、南充市、达州市、凉⼭彝族⾃治州、绵阳市、宜宾市、泸州市、内江市、德阳市、巴中市、乐⼭市、⼴安市、遂宁市、眉⼭市、⾃贡市、⼴元市、资阳市、雅安市、攀枝花市、⽢孜藏族⾃治州、阿坝藏族羌族⾃治州。
四川省21市或⾃治州分布那么,上述21个市或⾃治州,哪⼀座城市⼈⼝最多?哪⼀座城市⼈⼝最稠密?哪⼀座城市⼜地⼴⼈稀呢?⼀、四川省21市⼟地⾯积分布四川省21市⼟地⾯积分布(KM²)从四川省21市⼟地⾯积分布来看,⼟地⾯积分布最⼤的市或⾃治州为⽢孜藏族⾃治州,⼟地⾯积152629KM²,其次为阿坝藏族羌族⾃治州,⾯积85131KM²,随后依次为凉⼭彝族⾃治州,60423KM²,绵阳市,20257KM²,达州市,16605KM²,⼴元市,16310KM²,雅安市,15303KM²,成都市,14312KM²,宜宾市,13271KM²,乐⼭市,12759KM²,等。
⼟地⾯积分布最⼩的市或⾃治州为⾃贡市,⼟地⾯积4382KM²,其次为遂宁市,5326KM²,随后依次为内江市,5386KM²,资阳市,5757KM²,德阳市,5911KM²,⼴安市,6339KM²,眉⼭市,7134KM²,攀枝花市,7440KM²,泸州市,12232KM²,巴中市,12292KM²,南充市,12514KM²,等。
绵阳市流动人口分析

绵阳市流动人口分析作者:向前莹来源:《商情》2013年第52期【摘要】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深入,人口迁移活动趋于活跃,其规模逐年增长。
目前,绵阳市的人口流动量呈不断增长趋势,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于人口的流动是一个涉及面较广,且较复杂的问题,它给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全面了解和认识流动人口的影响,找出完善和协调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本论文基于绵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12年绵阳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描述了流动人口的现状,分析了绵阳市流动人口的特征,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绵阳市;流动人口;现状;特征;对策一、绵阳市流动人口的现状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最新发布,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省内流动人口占65.99%,达到995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占34.01%,达到4779万人。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作为四川省第二大市,绵阳市由于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相对缺乏,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在比较利益的推拉作用下,近年来的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论文主要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12年绵阳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当前绵阳市流动人口现状及特征。
(一)绵阳市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绵阳市共登记流入人口(即外来半年以上人口)70.3375万人。
其中,省内流入64.6977万人,省外流入5.6398万人。
流出人口(即外出半年以上人口)141.7303万人。
其中,省内流动62.7359万人,占比为44.26%,向省外流出78.9944万人,占比为55.74%(见图1)。
总的来说,绵阳市流入人口来源以省内为主,占比为91.98%,,而省外流入人口仅占总流入人口的8.02%。
绵阳社区现状分析报告

绵阳社区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绵阳市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活力的民营经济发展城市,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社区建设成为绵阳市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绵阳社区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善社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2. 社区规模和人口结构绵阳市共有xx个社区,总人口约为xx万人。
社区规模大小不一,以大型住宅小区为主。
人口结构方面,年轻人群体占比较高,但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3. 基础设施建设绵阳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道路网络覆盖全市各社区,交通便捷。
水、电、气等公共设施供应稳定,基本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同时,医院、学校、购物中心等重要设施也较为齐全。
4. 绿化环境绵阳社区大力推进绿化环境建设,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
社区内有广场、公园、休闲场所等供居民活动的场所,并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
但仍有少数社区存在绿化面积不足和绿化质量较差的问题。
5. 社区治理绵阳社区注重社区治理,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成立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并通过居民代表会议、居民活动中心等形式,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与互动。
在部分社区,社区志愿者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6. 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包括文化、体育、健康等多方面内容。
绵阳社区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增加居民的文化娱乐选择。
同时,社区设立了多功能健身房、健康讲座等,提供健康服务。
7. 社会问题及政府响应绵阳社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停车位不足、噪音扰民、居民安全等。
政府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停车位建设、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加强社区安保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8. 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改善绵阳社区的生活质量,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提升绿化质量;- 完善社区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加强社区治理,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深化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强化社会问题解决,保障居民权益。
9. 结论绵阳社区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绵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盆地的中部。
绵阳市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内较大的特钢生产基地和航天工业基地。
绵阳市的人口约为700万,是四川省的第三大城市。
为了了解绵阳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我查阅了最新的《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经济总体情况绵阳市的GDP总量在近年来稳步增长,从2012年的633.5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36.46亿元,增长了94.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1.6亿元,占GDP的9.0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1.3亿元,占GDP的47.8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33.6亿元,占GDP的43.11%。
这说明绵阳市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
在第二产业中,绵阳市的钢铁产业是最为突出的。
绵阳市的钢铁企业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也较好。
2019年,绵阳市的钢铁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41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9.36%。
在第三产业中,绵阳市的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绵阳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019年,绵阳市共接待游客2609.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6.7亿元。
绵阳市的现代服务业也在不断壮大,吸引了大量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高端人才前来就业。
二、人口与社会发展情况绵阳市的人口总数为696.51万人,城镇人口为390.47万人,农村人口为306.04万人。
人口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逐步下降。
教育和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绵阳市拥有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如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为绵阳市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医疗卫生设备完备,在医疗服务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贡献。
2019年,绵阳市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教育和卫生事业投资共计54.03亿元。
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绵阳市的财政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2019年,绵阳市的财政总收入为168.05亿元,增长了14.1%。
绵阳市情简介

绵阳市情简介绵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川西平原的北端,是四川省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2024年,绵阳市的面积为7,406.29平方公里,下辖6个区、2个县和3个县级市,总人口超过400万。
绵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最多的城市之一、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绵阳市2024年的一些详情。
绵阳市地处成都平原和川北丘陵地带的过渡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024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全年无霜期平均为300天,降水量达到692.3毫米。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绵阳市农业发展良好,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料作物为主。
此外,绵阳市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如铁、煤、石膏等。
绵阳市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市,在全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绵阳市作为四川省的文化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绵阳市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2024年,绵阳市有15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扶风文庙、李白祠、文昌阁等。
此外,绵阳市还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如耍秧歌、川剧变脸等,这些文化遗产都是绵阳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绵阳市交通便捷,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绵阳港是四川省内唯一具有三级航道的内河港口,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是西部地区货物流通的重要通道。
此外,绵阳市还有绵兴铁路、成绵乌高速公路等交通线路贯穿市区。
绵阳市的交通网络为绵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2024年的绵阳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绵阳市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同时还保护和传承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可以预见,绵阳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壮大和提升综合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市人口分布
资料一:
绵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2号)
绵阳市统计局2011年7月19日
一、分地区常住人口
地区人口数比重[3](%)人口密度[4](人)2000年2010年(人/平方公里)
绵阳市4613873 100.00 100.00 227.9
涪城区866727 13.15 18.79 1451.8
游仙区488604 9.62 10.59 502.2
三台县1042064 27.33 22.59 391.6
盐亭县417221 11.09 9.04 253.6
安县366802 9.48 7.95 308.5
梓潼县302246 7.10 6.55 209.6 北川羌族自治县197108 3.14 4.27 63.9 平武县170959 3.68 3.71 28.6
江油市762142 16.64 16.52 280.2
二、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为 1838628人,占39.8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75245人,占60.1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53919人,乡村人口减少647187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86个百分点。
三、常住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单位:人‰
地区
常住
人口出生
人口
死亡
人口
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
增长率
绵阳市4613873 38425 34471 8.33 7.47 0.86 涪城区866727 5604 2973 6.47 3.43 3.04 游仙区488604 3684 2945 7.54 6.03 1.51 三台县1042064 10063 10641 9.66 10.21 -0.55 盐亭县417221 3066 3992 7.35 9.57 -2.22 安县366802 3990 2874 10.88 7.84 3.04
梓潼县302246 2534 3038 8.38 10.05 -1.67 北川197108 1981 1438 10.05 7.30 2.75 平武县170959 1358 1377 7.94 8.05 -0.11 江油市762142 6146 5193 8.06 6.81 1.25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各县(市、区)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 比重为各县(市、区)的人口占全市合计的比重。
[4] 计算人口密度使用的面积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5] 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6]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资料二:
全市2009年末总人口为544.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81.5万人,女性人口263.2万人;农业人口404万人,非农业人口140.7万人。
截止2010年6月,绵阳市区常住人口108万,流动人口50万,市区人口160万。
资料三:
市总人口520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占18.9%,农业人口占81.1%。
市区(含涪城区、游仙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办事处)总人口1017498人,全市暂住人口72138人,占总人口的14%,暂住人口中,来自省内的60660人,省外的11464人,港台地区及国外的14人。
资料四:
2011年,全市年末总户数195.3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3.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2.93万人,非农人口150.43万人。
常住人口462万人。
当年出生人口51251人,死亡人口310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