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地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黑腾线
【高中地理】2021备战高考:考试中常出现的重要地理界线

【高中地理】2021备战高考:考试中常出现的重要地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中国人口分界线

中国人口分界线
中国人口以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腾冲线为分界线。
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
以此线为界,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2.9%,人口占94.4%,西北半壁占57.1%,而人口仅占5.6%。
扩展资料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的'划分依据:黑河腾冲线以西大多都是干旱荒漠,山地高原,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的农牧,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人口密度小。
黑河腾冲线以东大多都是沿海、沿河、沿湖,平原、盆地,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城镇密集、工业发达,以及汉族地区,所以人口密度大。
黑河腾冲线以西的面积约为全国的53%,但人口只占全国的6%。
黑河腾冲线以东的面积约为全国的47%,但人口占了全国的94%。
所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也称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
中国人应该要知道的重要地理界线(一)

中国人应该要知道的重要地理界线(一)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国,东南西北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地理差异,因而也就存在很多地理界线,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中国的重要地理界线,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
1、黑河——腾冲线黑河腾冲人口分布线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在这条线以东,由于气候湿润、地形相对平坦、交通便利、对外交流方便、农业生产条件好等条件,是的人口分布密集,而以西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
2、秦岭——淮河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的一条分界线,这条线划分出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内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秦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具体来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4500℃年等积温线经过秦岭淮河、冬季最冷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农业生产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3、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界线中国的三级阶梯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所以我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分布。
其中第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主要地形单元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单元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等。
中国山脉分布图其中一二级阶梯的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组成,二三级阶梯的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组成,使得我国地形从西往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在阶梯交界处,由于落差巨大,如果有河流流经这一地区,通常蕴含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中国地理重要分界线

目录
•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人口分布界线 •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01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界线
总结词
昆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东缘
详细描述
这是中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西起昆仑山,向东经过祁连山,再 向东南至青藏高原东缘。这条界线是地形和地势的重要分界,西侧是高原、山 地,地势高耸,而东侧则是平原、低地,地势较低。
西部高山地区
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文化独特, 交通不便。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西部地区
多为高原、山地和荒漠地带,地势复杂、气候条件差,交通 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04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东部季风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 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包括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 、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区
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 马拉雅山以北,长城以西的地 区,包括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 。
西部高山地区
位于喜马拉雅山以西、昆仑山 以北的地区,包括帕米尔高原
和新疆高原。
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
01
02
03
04
东部季风区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以平原 和丘陵为主,农业发达。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气候干燥,降水较少,以沙漠 和草原为主,畜牧业发达。
详细描述
这些山脉是中国地势阶梯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昆仑山是中国西部的主要山脉,祁连山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秦岭 则横贯中国中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则分别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中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这些 山脉不仅是中国地势的重要分界线,还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态系统的关键区域。
中国地理界线汇总

中国地理界线汇总学习步骤:在地图上熟悉、落实----在空白图上绘制界线---比较---记忆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中国中国地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黑腾线

中国中国地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人口特征:以黑河——腾冲为界,东边密集,西边稀疏若从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划一直线(以下简称黑腾线),该线东西两块面积大致相等(西部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全境、滇西北、川西、甘肃和内蒙大部、陕北大部、山西和黑龙江的一部)。
但是,大约90%以上的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集中在该线以东地区,而一半以上的资源(如林地、草原、荒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稀土、镍、钾等),则分布在该线以西地区。
400毫米降水多数在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的东南部地区,水、土、光、热诸条件配合较为协调,为我国最重要的农区和林区,也是我国畜牧业所占比重大的地区,产肉量占全国的90%以上。
西北部地区干旱少水,土地资源差,资源配合不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低,耕地、林地少,但全国大部分天然草场分布在这里。
从承载的人口看,全国人口的95%集中在东南半壁,每平方公里约有225人,而西北半壁则仅为12人。
东西的经济差异,关键还是东部土地平坦肥沃,多丘陵,平原,耕地比重大,气候条件好,适合人生存,所以人口多往东迁移,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中国地理界线小结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昆祁横、大太巫雪峰。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界线汇总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界线汇总中国地理界线汇总学习步骤:在地图上熟悉.落实----在空白图上绘制界线---比较---记忆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2. 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 地形区界线(1)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 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 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 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8) 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 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11)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4. 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5. 河流界线(1) 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6. 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7. 自然地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①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②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③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2)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 农业活动界线(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鄂尔多斯高原东缘—祁连山—青藏高原东缘(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9. 行政区界线(1) 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2) 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3) 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4) 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5) 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6) 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7) 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10.综合地理界线(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中国中国地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黑腾线

中国中国地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人口特征:以黑河——腾冲为界,东边密集,西边稀疏若从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划一直线(以下简称黑腾线),该线东西两块面积大致相等(西部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全境、滇西北、川西、甘肃和内蒙大部、陕北大部、山西和黑龙江的一部)。
但是,大约90%以上的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集中在该线以东地区,而一半以上的资源(如林地、草原、荒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稀土、镍、钾等),则分布在该线以西地区。
400毫米降水多数在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的东南部地区,水、土、光、热诸条件配合较为协调,为我国最重要的农区和林区,也是我国畜牧业所占比重大的地区,产肉量占全国的90%以上。
西北部地区干旱少水,土地资源差,资源配合不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低,耕地、林地少,但全国大部分天然草场分布在这里。
从承载的人口看,全国人口的95%集中在东南半壁,每平方公里约有225人,而西北半壁则仅为12人。
东西的经济差异,关键还是东部土地平坦肥沃,多丘陵,平原,耕地比重大,气候条件好,适合人生存,所以人口多往东迁移,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中国地理界线小结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昆祁横、大太巫雪峰。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河北省与山西省的界线:太行山
10.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但是,大约90%以上的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集中在该线以东地区,而一半以上的资源(如林地、草原、荒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稀土、镍、钾等),则分布在该线以西地区。
400毫米降水多数在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的东南部地区,水、土、光、热诸条件配合较为协调,为我国最重要的农区和林区,也是我国畜牧业所占比重大的地区,产肉量占全国的90%以上。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3)、长城
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④年降水量400mm线
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中国地理界线小结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昆祁横、大太巫雪峰。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中国中国地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黑腾线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国中国地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
人口特征:以黑河——腾冲为界,东边密集,西边稀疏
若从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划一直线(以下简称黑腾线),该线东西两块面积大致相等(西部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全境、滇西北、川西、甘肃和内蒙大部、陕北大部、山西和黑龙江的一部)。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西北部地区干旱少水,土地资源差,资源配合不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低,耕地、林地少,但全国大部分天然草场分布在这里。
从承载的人口看,全国人口的95%集中在东南半壁,每平方公里约有225人,而西北半壁则仅为12人。
东西的经济差异,关键还是东部土地平坦肥沃,多丘陵,平原,耕地比重大,气候条件好,适合人生存,所以人口多往东迁移,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