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循环系统

合集下载

幼儿卫生学循环系统

幼儿卫生学循环系统
幼儿卫生学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 教学目旳: ❖ 掌握成人循环系统旳特点 ❖ 掌握婴幼儿循环系统旳特点 ❖ 掌握婴幼儿循环系统旳保健要点 ❖ 教学要点: ❖ 血液各成份旳机能 ❖ 瓣膜旳作用 ❖ 血液循环旳过程 ❖ 婴幼儿循环系统旳特点
一、循环系统概述
❖ 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构成。
❖ 血液循环:血液
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 淋巴液会进入静脉,加入血液循环。
❖ (2)淋巴管
❖ (3) 淋巴结 ❖ 淋巴管道上有许多大小不一旳扁圆形小体,
叫淋巴结。
❖ (4)扁桃体:人体最大旳淋巴结 ❖ (5)脾:人体最大旳淋巴器官
❖ 2. 婴幼儿淋巴系统旳特点: ❖ (1)婴幼儿淋巴系统发育快,淋巴结防御保
护机能明显。
淋巴细胞
❖ B数量:每立方毫米6000-7000个
❖ C机能:防御、保护
❖ (3)血小板: ❖ 机能:增进止血,加速凝血
❖ 4.婴幼儿血液旳特点:
❖ 血浆水分多,凝血物质少,所以,血液凝 固慢
❖ 血红蛋白较多,吸氧性强,有利于新陈代 谢
❖ 5.心脏 ❖ 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旳

白细胞

血小板
3.血细胞:
❖ (1)红细胞 ❖ 外形 ❖ 数量:每立方毫米450万个 ❖ 功能: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 血红蛋白: ❖ A、含铁旳蛋白质 ❖ B特征:亲和与离解氧气和二氧化碳。 ❖ 更亲和一氧化碳
❖ (2)白细胞:
❖ A种类:嗜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单核细胞❖❖
一般指动脉压。
❖ 脉搏: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舒张时,会引起主动脉旳
搏动,并沿着动脉管壁传播,是身体其他部位旳动 脉管壁也跟着搏动,称为脉搏。

学前儿童卫生学(第四节 循环系统)

学前儿童卫生学(第四节 循环系统)
脉搏:
脉搏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 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
二、淋巴循环
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由 淋巴管、淋巴结、脾和扁桃体组成。它的主 要功能是运输全身淋巴液进入静脉,淋巴结、 脾和扁桃体还具有生成淋巴细胞、清除体内 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产生抗体等作用。是血 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一、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式的管 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 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使血液在体内不断地循环,以保证机 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和新陈代谢的正 常进行。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一)、血液
正常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一8%
1、血浆
血浆中含有90%一92%的水分,8%一10%的溶质。在 溶质中以血浆蛋白质含量最多,还有少量葡萄塘、无机
学前儿童因心肌力量弱而致心脏收缩射出的血量少,加上血管口径较粗,所以血压低 于成人。幼儿的年龄越小,血压就越低。
(二)学前儿童淋巴系统的特点。
淋巴系统在出生时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屏障作用较差,感染容易扩散,局部轻 微感染就可导致淋巴结发炎、肿大。甚至化脓。2岁以后,扁桃体增大较快,在4~ 10岁发育达到高峰,14~15岁时之间退化。
思考与练习:
1、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2、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3、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是什么? 4、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循环系统?
表4一2、不同年龄的心率
年龄
新生儿 1一2岁 3一4岁 5一6岁 7一8岁
成人
平均心率 140
110

幼儿卫生学3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幼儿卫生学3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呼吸,因而婴幼儿应少去公共场所。
4、婴幼儿耳咽管较粗短,位置平直,鼻咽部感染易引起 。
5、人在平静状态,吸气动作的发生是: 收缩时,肋骨上提,
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 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 收
缩时,膈的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
大, 随着扩张, 的容积增大, 的气压下降,外界
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肺。
() 4、幼儿的呼吸浅而快,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 )
CXL
课堂练习答案
填空:1.呼吸道 肺 呼吸道 消化道 呼吸通道 发音器官 肺
2.呼吸运动 3.短小 狭窄 丰富 4.中耳炎 5.肋间外肌 胸廓 膈肌 肺 肺 肺泡内
单选:1. C 2.B 3.A 4.C 5.C 6.D 7.C 8.C
多选: 9. ABD 10. BCE 11. BCD 12、CD
有呼吸和吞咽的功能, 也可辅助发音
3.喉——呼吸的通道,也是
发音器官
会厌软骨掌管着喉口开放与关闭
声带振动而发音
4、气管和支气管——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
功能:
粘膜分泌粘液,可粘住灰尘和细菌 纤毛不断摆动可清除尘埃和异物 粘液中含有抑菌和抗病毒的免疫球蛋白;
(二)肺
肺主要由支气管反复分支及其 末端形成的肺泡共同构成
正确的方法:先轻轻按住一侧鼻孔,擤 完一侧,再擤另一侧。擤时不要太用力, 不要把鼻孔全捂上使劲地擤。
(四)打喷嚏时要遮挡
打喷嚏虽是日常生活小事,但却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
正确的做法:用手帕或纸巾轻捂口鼻打喷嚏,如果一 时找不到遮挡物,可用手代替,完事后立即洗手。千 万不能面向别人打喷嚏。
(五)用手挖鼻孔要禁止
2.肺 肺位于胸腔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一)防止贫血
(二)服装宽松适度
(三)一日活动要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四)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1、活动量要适当
2、活动程序要符合生理要求
3、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喝大量的开水。
4、多在阳光下活动或睡眠



分:
总结:总之,学前儿童他具有与年龄相符的生理特点,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这些特点,才能科学对待幼儿身体发生的各种生理现象。
德育目标
教会关心、操心、细心。
教学手段
课堂
课堂方法与学习方式
引导法、鼓励法、提问法、谈话法、讲解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教学难点
保育要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构成、特点等内容,那么怎样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工作呢?今天我们学习这个问题。
基础部分
板书: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和保育要点
本节课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教师把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板书:学前儿童循环系统有什么特点?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有哪些?
2、教师范读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3、指名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教师边纠正和补充学生回答,边进行板书。
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
1)心脏相对大与承认。
2)心排血量较少。
3)心率快
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
1)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2)血管比承认短。
3)血管的管壁薄,弹性小。
4)血压低(少儿的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学前儿童卫生学循环系统

学前儿童卫生学循环系统

VS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的主要功 能是运输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 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带回心脏,通过肺和肾脏排出体 外。此外,循环系统还具有调节体温、维 持酸碱平衡等功能。
循环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总结词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中血管分为动 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感谢观看
有氧运动
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 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呼吸训练
通过深呼吸、憋气等呼吸训练,改善心肺功 能,提高氧气供应能力。
心理康复
针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家庭护理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关爱。
05
2
03
加强早期筛查
未来将更加重视对学前儿 童的早期筛查,以便及时 发现潜在的循环系统疾病 风险。
创新预防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将出现 更多新型的预防手段和技 术,如基因检测、新型疫 苗等。
强化健康教育
未来将更加注重对家长和 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提 高其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THANKS
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要点一
总结词
循环系统对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具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各组织和器官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排 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的必要通道。同时,循环系统还具有调 节体温、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如果循环系统出现问 题,会导致组织缺氧、营养不良和代谢障碍,严重时甚至 危及生命。因此,保持循环系统的健康对于学前儿童的生 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循环系统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循环系统
謝廢物
• ●對機體的保護和防禦
血細胞
紅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 (1)血漿 • 血漿的組成:水分和溶質 • 水分:90%—92% • 溶質:8%-10%(含有無機鹽、葡萄糖等)
• 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輸血細胞、營養物質
和代謝產生的廢物。
• (2)紅細胞
• 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因此呈
紅色。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血紅蛋白為機體 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如圖)
其心室壁較薄,心臟的收縮力差,每博輸 出量少,負荷力較差。因此,學前兒童不 宜時間較長或劇烈的活動。
• 紅細胞在骨髓裏生成,發育成熟後進入血
液迴圈。平均壽命為120天。
•貧血
• 每天死亡的紅細胞與骨髓中生成的紅細胞
數量基本相等。
• 在某種病理下,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或血紅
蛋白含量顯著減少,即為貧血。貧血時一 般表現為皮膚蒼白、無力、心慌、氣急、 頭暈等現象,這是由於血液運輸氧氣能力 降低,機體缺氧所致。
• (3)白細胞 • 白細胞分為五類,即中性粒細胞、淋巴細
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 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具有吞噬作 用,能吞噬侵入人體的微生物和機體本身 各種壞死、衰老和受損的細胞;淋巴細胞 具有免疫功能;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 細胞得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 (4)血小板
• 無色無核,形狀不規則,平均壽命為3—5
天。主要功能是促進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
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示意圖
2、心臟
• 心臟是一個肌性器官。它是血液迴圈的動
力。在生命過程中,它始終不停地、有節 律地搏動,推動血液不斷地迴圈,心的形 狀、大小和位置受年齡、性別、體型和體 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隨著生理功能狀態 的不同而變化。

幼儿卫生保健之循环系统

幼儿卫生保健之循环系统

预防感染与幼儿循环系统保健
保持个人卫生
教育幼儿勤洗手、洗脸、洗澡等 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感染源
家长应留意周围环境中的感染源, 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携带者,尽
量避免幼儿接触。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时 为幼儿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其免
疫力,预防感染。
04 常见幼儿循环系统疾病的 预防与护理
3
定期复查
定期带宝宝去医院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与护理
孕期保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早发现 并处理胎儿先天异常。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孕妇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 、化学物质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与护理
密切观察
对于先心病患儿,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活动耐 力。
及时就医
食欲和体重变化
精神状态
观察幼儿食欲是否减退, 体重是否增长缓慢或下
降。
留意幼儿是否精神萎靡、 嗜睡或烦躁不安等,以
及注意力是否集中。
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一旦发现幼儿循环系统有异常表 现,应及时带幼儿就医,向医生 详细描述症状,并遵医嘱进行治
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幼儿服 药,并按照医嘱定期回诊复查。
如发现宝宝有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配合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宝宝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5 幼儿循环系统保健的注意 事项
注意观察幼儿循环系统的异常表现
肤色变化
观察幼儿面色是否苍白、 发黄、发紫等,以及手 掌和脚掌的颜色是否正
常。
体温变化
留意幼儿体温是否持续 高热或异常偏低,以及 有无反复发热的情况。

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循环系统

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循环系统

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循环系统第二节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一)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1.血浆——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2.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3.白细胞——吞噬入侵身体的微生物和人体本身坏死衰老的细胞,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4.血小板——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二)心脏的结构及主要功能(三)血管的分类: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四)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二、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液、淋巴结、扁桃体、脾脏。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1.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1)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

(2)血浆含水分多,含凝血物质少。

(3)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

(4)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小,肌体抵抗能力差。

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1)心脏相对大于成人。

(2)心排血量较小。

(3)心率快。

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1)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2)血管比成人短。

(3)血管管壁薄,弹性小。

(4)血压低。

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一)防治贫血(二)服装宽松适度(三)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四)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五)合理营养(六)预防疾病【作业指导】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答:血液借助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这是总血液循环。

总血液循环又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排出→主动脉及各级动脉→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排出→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一)、淋巴结 淋巴结为一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大小不一,存在与淋巴管经过的地方。其主要功能是产生
淋巴细胞、抗体以及过滤淋巴液。主要分布在耳后、枕部、颌下、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 当身体出现如炎症时,相应器官处淋巴结就会肿大。因此,在学前儿童中观察淋巴结是否肿 大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参考依据。
(二)、扁桃体 扁桃体位于口腔后上壁,悬雍垂的两侧,能产生淋巴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5
1、活动置要适当
不要让学前儿童过度疲劳而影响健康,也不要因活动量不足而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2、活动程序要符合生理要求
组织学前儿童话动前应做准备活动,结束时应做整理运动,尤其在剧烈运动时不应 立即停止。因为活动时,心脏排出血量剧增,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必然会影响肌肉血 液流回心脏,此时,心脏排出血量减少,血压降低,由于重力影响,血液不容易到达 头部,可造成暂时性脑缺血,表现出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甚至晕倒等 症状。
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成 人安静状态每搏输出量约为70ml,如果心率按 每分钟75次计算,则每分输出旦约为5250ml。
上 腔 静 脉
肺静脉
三 尖 瓣
下 腔 静 脉
二尖瓣
心脏的结构图
9
(三)、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等处外。根据血管内血流方向及其管壁结构的特 点,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6
3、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唱大量的开水
大量饮水会影响横隔膜的运动,水分大量进人血液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但是, 因为运动时大量出汗,失去水和盐较多,会出现头晕、眼花、口渴等症状,严重时会 晕倒,所以最好喝少量淡盐水。
4、多在阳光下活动或唾眠
出生2周至1个月,就可以给小儿晒太阳。在日光照射下周围血管扩张,循环加快, 可促进心脏功能发育。所以应经常带小儿到户外进行活动和睡眠。
心率: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 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
脉搏:
脉搏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 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
15
二、淋巴循环
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由 淋巴管、淋巴结、脾和扁桃体组成。它的主 要功能是运输全身淋巴液进入静脉,淋巴结、 脾和扁桃体还具有生成淋巴细胞、清除体内 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产生抗体等作用。是血 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一、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式的管 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 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使血液在体内不断地循环,以保证机 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和新陈代谢的正 常进行。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1
(一)、血液
正常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一8%
1、血浆
血浆中含有90%一92%的水分,8%一10%的溶质。在 溶质中以血浆蛋白质含量最多,还有少量葡萄塘、无机
27
思考与练习:
1、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2、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3、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是什么? 4、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循环系统?
28
(二)、穿着要宽松适度
学前儿童的衣服和鞋袜不宜过小、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心脏的功能。
24
(三)、一日活动要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安排学前儿童一日生活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动静交替,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轻心脏负担。
(四)、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经常组织学前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使学前儿童的心肌粗壮结实,提 高心脏的工作能力和血管壁的收缩力,促进循环系统的发育。但是,如果组织不当, 会适得其反。所以,在组织学前儿童活动和锻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8
表4一1、不同年龄的血液量
19
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
(1)心脏的重量岁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新生儿心脏重约20~25g,5岁时为出生 时的4倍;9岁时为出生时的6倍;青春期后增加到12~14倍,达到成人水平。
(2)心排出量较少。学前儿童心肌纤维细嫩,弹性纤维少。因此,其心室壁较薄, 心脏收缩能力差,每搏输出量少,心脏负荷力较差。故不宜做时间较长或剧烈运动。
22
(二)学前儿童淋巴系统的特点。
淋巴系统在出生时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屏障作用较差,感染容易扩散,局部轻 微感染就可导致淋巴结发炎、肿大。甚至化脓。2岁以后,扁桃体增大较快,在4~ 10岁发育达到高峰,14~15岁时之间退化。
23
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合理营养
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必须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要供给富含蛋白质、铁 的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时也要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从幼儿开始就 要预防动脉硬化。
动脉血→失去氧气,携带二氧化碳→静脉血
2、肺循环
血液从右心室排出→肺动脉→肺泡壁毛细 血管(释放二氧化碳,携带氧气)→肺静脉→ 左心房。
静脉血→携带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动脉血
13
冠脉循环:
心脏本身由冠状动脉供给营养, 在主动脉根部左右两侧,发出两 条动脉,即冠状动脉,其分支形 成毛细血管网。冠状动脉病变时, 可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导致心 脏的病变。
盐等,主要功能是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
2、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血细胞来自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
血细胞的形状
3
(1)、红细胞
形状:无核的双面凹陷圆饼状,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
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
(2)、白细胞
无色有核,可变形,比红细胞稍大。血液中所含白细胞总数为(4—10)×109个/L,
1、动脉 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所经过的管道,
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管壁较厚, 富有弹性,血流速度快。
2、静脉 静脉是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的管道,管
壁较薄,管腔较大,管壁弹性小,血流速度较 慢。
3、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网状
结构,其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流速度极慢,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4、学前儿童血压的特点
血压的数字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成人正常收缩压为12.0kPa ~ 18.7kPa (90mmHg~140mmHg),舒张压为6.67kPa ~12.0kPa (50mmHg~ 90mmHg)。
学前儿童因心肌力量弱而致心脏收缩射出的血量少,加上血管口径较粗,所以血压低 于成人。幼儿的年龄越小,血压就越低。
正常人血红蛋白的浓度与红细胞的数目有密切关系,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多,血红蛋白的 浓度也高。贫血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常同时减少,但两者不一定平行下降。某些 情况下,红细胞数量可减少较多,而血红蛋白的浓度并不降低;反之,也有红细胞数量减少 不多,而血红蛋白浓度则降低比较显著。
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因性别、年龄、地域和机体状态而不同。正常成年人含有红细胞的数 量;男性为(4.0—5.5)×1012/L,血红蛋白为140g/L;女性为(3.5—5.0)X1012/L左右,血红 蛋白为120g/L。新生儿的红细胞较成人多;高原地区的人,红细胞数目较多;剧烈运动时 比安静时要多。
(3)心率快。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心脏容量小,心肌收缩力较弱,故每搏输 出量比成人少,因而只有增加搏动频率才能适应机体组织的需要,因此,年龄越小, 心率越快(表4一2)。一般到10岁后就基本稳定下来。
20
表4一2、不同年龄的心率
21
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
学前儿童血管内径相对比成人宽,毛细血管丰富,因此,血流量大,身体得到的营 养物质和氧气充足。同时,管壁薄,弹性小。
平均7×109个/L,平均寿命为几天到十几天。具有吞噬作用,能吞噬侵入体内的微生物和人体
本身坏死、衰老和受损的细胞。
(3)、血小板
血小板无色、无核,形状不规则,血液中含血小扳总数为(100一300)×109个/L,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血凝。它的平均寿命是3—5天。
4
血红蛋白的特点:既能与氧气结合又能与二氧化碳结合,而且还能与一氧化碳结合。由 于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与氧的亲和力约大200倍,空气中只要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体内就可能有较多的血红蛋白与之结合,这时能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将减少,从而出现缺氧 症状或窒息,例如煤气中毒的发生。
心脏
心房
左心房 右心房
心室
左心室 右心室
心脏外形图
8
心脏的结构
心脏是动力器官,由心肌组成,具有自律性。 心脏内部可分为四个腔,分别称之为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右心房、心 室是完全隔开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此 外,主动脉、肺动脉与心室之间也有瓣膜。瓣 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发生倒流。
14
血 压:
血 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血压是促进血液循环的重要因素。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动对血管壁的员高压力。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血液流动对血瞥壁的最低压力。
血压的数值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成人正常收缩压为12.0— 18.7kPa(90一140mmHg),舒张压为6.67—12.0kPa(50—90mmHg)。
10
11
(四)、血液循环
人体的血液借助于心脏的节律 性搏动,血液心脏出来,经过动 脉血管、毛细血管、静脉血管, 再返回心脏。根据其路径的不同, 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血液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12
1、体循环
血液从左心室排出→主动脉→各级动脉→ 全身各组织的毛细血管(实现物质气体交换)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