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说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
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2)“瓮”与“缸”。
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
“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课文中的人都有美好的品质。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
教学时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本课重在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课时】:1课时【教法】:情境创设法、读书释义法,教师示范法。
【学法】:自主学习、自主体验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每日一诗,背诵司马光《梧桐》。
一、导入1.课前我们背诵的《梧桐》的作者是?(板书:司马光)2.“司马”是复姓,历史上有写《史记》的司马迁,有三国大将司马懿,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读题:司马光)3.司马光的父亲在光州做官,司马光又出生在光州光山,因此其父为他起名为“光”。
(读题:司马光)4.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先看单元导读,看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美好品质)那司马光身上又有什么美好品质呢?(板书“?”)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了解单元主题,了解“司马”姓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司马光

提示:我们还可以根据语境,把一些词语换成现 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
一群 游戏 庭院
淹没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孩子 在
爬上
脚
你知道“瓮”和“缸”有什么区别吗 ?
瓮:收口
缸:敞口
如果掉进 去,就更 不容易出
来了。
提示: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语句通 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二、判断对错。
1.“一儿登瓮”的 “瓮”读wènɡ,不读 wēnɡ。( √)
2.“众皆弃去”的“皆 ”读jié,不读 jiē。(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的体裁是文言文 ,课文主要讲了
司马光砸缸救人 的故事。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听完音频中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再结合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学习,你能 感受到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区别了吗?这节 课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篇文言文的魅力吧 !
我来讲一讲: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 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瓮,有个顽 皮的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 到了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孩子就要 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 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 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 破了,瓮里的水“哗”的一下子流了出 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识字方法
加一加:足+失=跌 人+人+人=众
字理识字 持 :
会意字。表示用手拿住,本义是握、执 。
易写错
tínɡ yán
庭延
庭院 法庭
延长 延安
整个字呈倒三角结构
zhònɡ
这一笔要变捺为点
众
巧记:两人顶一人。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带着感情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展示课文的插图。
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精品教学课件

五
文言文语言精练简洁。 文言文的概括能力强。 文言文读起来动听。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 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研讨
感谢各位同仁的积极参 与,望批评指正,提出您 的宝贵意见!
司马光自幼嗜学,天 资聪颖,二十岁时就高中 进士。司马光的主要成就 反映在学术上。最大的贡 献是主持编写《资治通 鉴》。
二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庭:庭院。
思考:
同伴失足落水,其他孩子是怎样的 表现,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
其他的孩子:吓得都跑开了。 (惊慌失措) 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大水缸。(非常冷静)
三
四、你能讲讲吗?
1
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 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 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今欲以 先王之政,治当 世之民,皆守株 之类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
一、
文言文
人之初,性本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言文语言凝练、意义深远、形象生动,读起 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司 马光》就是这样一篇文言文。让我们一起来领略 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吧!
资料宝库
司马光(1019~1086),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 学家、散文家。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精品课件

活动二
根据老师所教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小组学习课文第二句话。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
咬文嚼字
抛弃
பைடு நூலகம்
众人
司马光 打击 指瓮 涌出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都 离开 拿着
打破
得救
经过 持石击瓮
结果 小儿得救
咬文嚼字
读一读课文,试着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大缸 (上玩耍),一失足就掉到了缸中,并没入水中。其 他小孩(见出了事情)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 头把瓮打破,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子便得救了。
课堂练习
生字填空
群儿戏于 ,一儿____瓮,足 没 水中。 皆 去,光 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
1.揭题: 认识“司”,学习复姓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 文《司马光》。(板书:司 马光)。学生齐读课题。板 书:司{音节si,部首乙,组 词{司机,司令}师指导书写
活动一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提示:1.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 流识字。
学习文言 文的方法。
嬉戏 庭院
失足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群小孩 在
登上
淹没
起因 儿童落水
学生自 学
根据老师所教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小组学习课文第二句话。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优质课件

进入课文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 / 登瓮,足 跌 / 没水中。 众 / 皆弃去, 光 / 持石 / 击瓮 / 破之,水 迸,儿 / 得活。
读完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
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同伴
口小肚大的陶器。
字词理解关
戏
游戏,玩耍
庭
庭院
登
爬上
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脚
没
淹没
皆
全,都
迸
涌出
理解句意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司马光》
空白演示
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 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
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 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 史》里面,也叫作司马光救友。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
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 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 文素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言 文课文《司马光》,去看看 司马光的故事。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 玩耍, 一个孩子爬 到水缸上去玩,失足 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 都吓得逃跑了,司马光 急中生智,从地上抱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 砸去,水缸被砸破了, 缸里的水一下子喷涌而 出,掉缸里的小孩得救 了。
下面一起来探究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
一听就懂。
理解文言文小妙招
看注释 看插图 组组词 换换词(换成现代文中常见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语境 联系生活经验
课堂提升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好吗?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说说你的 想法。
教学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7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7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一佚名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四、教学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
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划后丝圆掉流使爬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2、自读第1节。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一:明句读(dòu) 活动任务:思考“怎样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思考 问题。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再说一说读这 篇课文的方法。
3、展示分享: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先展示朗读,再 交流读课文的方法。)并组织其他小组交流意见 (补充、质疑、评价)。
吾乃杨氏之女,名曰(yuē) 金从,以读书为乐。
司马光:北宋政 治家、史学家、 文学家。主持编 纂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编年体通 史《资治通鉴》。
抢读生字:
sῑ diē jiē qì chí tíng dēng 司跌 皆弃持 庭 登
zhòng bèng wèng méi(没有) 众 迸 瓮 没 mò(淹没)
破 之
问题: 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共141字
共30个字
活动二:通古文 活动任务:讨论“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注释用自己 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推选出故 事大王。
3、展示分享: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 交流意见(补充、质疑、评价)。
24、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朗读课文:
24、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众 足 一 群司 迸 持皆 跌 儿 儿马 儿 石弃 没 登 戏光 得 击去 水 瓮 于 活瓮 中 庭
理解课文:
24、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人多 群
头脑风暴: 交流“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尝 试 背 诵 课 文
好书推荐:《幼学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