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合集下载

宁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宁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宁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摘要:茶艺是以饮茶为主体的聚会艺术技能,是人们为了追求某种精神享受而创造出来的饮茶方式,是品茶艺术的程序化。

宁红茶产生于我国清代道光元年,闻名于远东、欧美、东南亚各国,是世界红茶类中的一个著名品种,享有崇高的声誉。

此文以宁红茶作为主体,通过展示解说的方式给大家表演一下宁红茶中的太子茶、礼品茶的茶艺。

关键词:太子茶;宁红茶;茶艺中国宁红茶是红茶类中的著名品种,产生于中国清代道光元年,早在19世纪中期,宁红茶就闻名于日本、加拿大、美国、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宁红茶也形成了极具特色茶文化及茶道,在此,将为大家奉献的是宁红茶道的太子茶、礼宾茶。

一、太子茶首先,呈现给大家的是太子茶。

太子茶,又称宫廷茶,这种茶最早产于中国宋代的修水(修水是宁红茶的故乡),它是一种红茶,由于茶种优良,堪称绝品,因此,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因此又被称为贡茶。

在1891年,俄国太子游历汉口,对该茶大为赞赏,并赐奖匾“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并以高价购买此茶,并用于宫廷饮品,于是就宁红茶精品又称为太子茶,为太子献茶的程序演变成为了一种茶道。

太子茶道分为七道程序,分别是:焚香净室、超尘脱俗、摆盏净杯、明珠入宫、玉泉催花、云腴献主、指点江山。

第一道:焚香净室。

在品茶之前,先要清除室内浊气,净化室内空气,使其变得清新,营造一种高雅清新的品茶氛围;另一层意思是,茶乃神农所赐,有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蕴意品茶时心怀恭敬虔诚之心。

第二道:超尘脱俗。

中国古代有“万念皆空,意守丹田”之说,意思就是心境进入到另外一种境界,脱离尘俗,品茶品的不仅是茶本身,更是品茶所给人的那种清新沁人心脾,享受的是茶带给人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

第三道:摆盏净杯。

煮茶品茶对茶具也有着特殊要求,这里我们选用的是一套盖碗,盖碗又称“三才碗”,蕴含天、地、人也,意指古代哲理——天改之,地承之,人育之的道理,体现了茶艺文化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精髓。

茶艺表演主持解说词

茶艺表演主持解说词

茶艺表演主持解说词茶艺表演主持解说词1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孕育出不一样风格的茶艺文化。

今日我们为大家表演的是功夫茶艺,请大家静下心来,品茗赏艺,和我们共享茶艺的温馨和怡悦。

1展示茶具1茶船主泡小姐端起的底盘部分叫做茶船,是用来盛放茶具和方便接水的。

茶船上的是一套造型古朴别致的紫砂茶具。

(1)茶壶是用来冲泡茶叶的。

(2)茶盅(公道杯)是用来传递茶汤和均匀茶汤浓淡的公用器具,意为启发做人公正,随遇而安。

(3)闻香杯杯体细长,便于笼住香气,是用来闻香的。

(4)品茗杯用来品茶汤和观色之用。

2随手泡用来保温或增温,因冲泡不一样的茶对水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3茶具组合(1)茶则撮取干茶和观赏茶叶之用。

(2)茶匙用来轻轻拨取干茶的。

(3)茶针是疏通壶口的备用品。

(4)茶漏放在壶口上以免茶叶外漏的。

(5)茶筷用来夹洗杯子的。

所有这一切,放在茶盒里就是一套茶具组合。

最终是茶巾,用来擦干茶汁。

2鉴赏佳茗茶小姐用茶则从茶盒里取出干茶,置于赏茶盘中。

有请茶艺小组以示各位来宾观赏干茶。

我国茶叶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

今日茶艺表演所选用的茶叶是乌龙茶的一种--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茶条卷曲、沉重匀整、色泽油亮,有沙绿带白霜的特征。

还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

在泡茶之前,我们的茶艺小姐要先净手,以示尊敬和圣洁之意。

3烫壶温杯因冲泡乌龙茶需100℃高温,所以在泡茶前先用开水烫壶,提高壶温,将壶水倒入茶盅内,再依次倒入闻香杯和品茗杯内。

4乌龙入宫5乌龙初展这是初泡也叫温润泡。

用开水浸泡茶叶使茶叶舒展,并提高壶温,然后迅速将茶水倒入茶盅内,又叫洗茶。

6高山流水用悬壶高冲法激荡茶叶,使茶叶上下翻滚,茶汤浓淡均匀,味道纯正。

7抽眉推泡用壶盖将壶口泡沫推掉,雅称--春风拂面。

8重洗仙颜用刚才的茶汤再次淋壶,既能够将茶渣茶沫冲掉又能够提高壶温。

9清洁茶具(此程序约3分钟)此刻开始清洗杯子,要用茶筷来夹洗。

最新整理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茶艺表演解说词.docx

最新整理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茶艺表演解说词.docx

最新整理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茶艺表演解说词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各位嘉宾,大家好!下面您将欣赏到的是来自中国茉莉花之乡xxx茉莉花茶茶道表演:茉莉花茶是再加工茶类,以绿茶茶作茶坯,用新鲜茉莉花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增茶味,茶香与花香相得益彰,因茉莉花香气为广大饮者喜爱,被列为窨制花茶的四大名花之首,宋代诗人江奎在《茉莉》诗中赞日: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xxx横县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这次为你表演的是以大佛龙井为原料,通过传统的窨花工艺窨制而成的茉莉龙井,请欣赏。

1、洁具净心清泉可清心,用开水把所有的茶具清洗一次,既有洁净茶具的作用,也利于茶具的升温,对于泡茶器来说,更有激发茶香,醒茶的作用。

同时通过细心的清洁茶具,也利于我们把在这个尘俗世界流浪的心收回来。

2、玉洁冰清素手仙颜重出世,一片冰心在玉壶。

经过精心的清洁,所有的茶具都洁净无比,仿若刚刚出山的仙子一样,一尘不染。

3、佳期有约与每一个人的相遇是一种缘分,与每一杯茶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

茉莉龙井作为花茶中的极品,具有龙井茶的王者之气,经过窨制之后,更添一种温柔之香,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啜,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与茉莉龙井展开美丽的约会吧。

4、飞天神韵飞天是佛教中的天乐神,是主管奏乐歌舞的神。

她给人总是带来愉悦和快乐。

现在,美丽和快乐的飞天即将开始给我们一段美丽的视觉和精神之旅。

茉莉龙井讲究香醇,我们投茶3克。

该茶香气浓郁,外形秀美,滋味醇和,爽口宜人,一面世,就深受爱茶人的热爱。

(多了一点)5、春光乍现仙子降临人间,带来了人间最美丽的季节——春天。

以回转手法将少量的水注入杯中,使茶叶充分浸润,轻柔温暖的水象春风使茶芽舒展,宛如人间绿色渐染,给我们无限的遐思。

春天已来,期待我们与满目春色与灿烂春光的亲密接触吧。

(多了一点)6、碧波生风用摇香手法令茶叶充分被水浸润,此时杯中的花茶散发出阵阵香味。

茶艺表演解说词(最终定稿)

茶艺表演解说词(最终定稿)

茶艺表演解说词(最终定稿)第一篇:茶艺表演解说词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60度鞠躬)欢迎大家来到成佳学校茶人礼仪室。

茶人礼仪室是我们学校实施茶人教育沁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编写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茶人教育,通过学生影响家庭,通过家庭影响社区,推动企业发展。

学生通过唱茶歌、跳茶舞、学习茶艺茶道,传承、传播中国茶文化,从而培养文明礼貌、热爱生活、精行修德的好学生。

学校近期先后开展了中外茶文化交流,中新沁润工程交流,中韩茶文化交流,开展了地区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20多次,带动了社区教育,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1、下面,请各位观看我们学校老师上的茶礼课。

2、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奉上绿茶茶艺表演,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茶的韵味。

]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茶具:茶盘——用来摆放茶具1、盖碗——又称“三才杯”,盖为天,杯为人,托为地,只有将三才合一才能化育茶的精华。

2、公道杯——均分茶汤所用。

3、闻香杯——杯体细长,便于笼住香气,用以闻取茶香。

4、品茗杯——用来品茶汤和观茶色。

5、茶漏——用于过滤茶渣茶道组——又称“茶艺六君子”1、茶针——用来疏通壶嘴2、茶则——用来量取干茶3、茶匙——用来引茶入杯4、茶隔——置茶时,防止茶叶外漏5、茶夹——夹取茶渣或烫洗杯用6、茶荷——用来鉴赏佳茗茶托——茶杯的垫底用具茶巾——清洁用具电茶壶——也称“随手泡”,用来烧制泡茶用水茶具介绍完毕,接下来为大家进行茶艺展示。

第一道:冰心去凡尘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具也必须至清至洁。

“冰心去凡尘”即用开水冲洗本来就干净的茶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二道:赏茶——叶嘉酬宾今天我们给大家选用的是蒲江雀舌。

蒲江雀舌色泽翠绿、嫩如莲心是绿茶中的上品。

第三道:清宫迎佳人苏轼有诗言:“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清宫迎佳人”即用茶匙把茶叶分三次投入到茶杯中。

第四道:甘露润心莲乾隆皇帝曾把绿茶称之为“润心莲”。

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盖碗

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盖碗

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盖碗篇一:盖碗茶茶艺1表演解说词盖碗茶茶艺表演解说词音乐《春江花月夜》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看,仙人岭上,茶林相间,春色满园吐芬芳。

毛峰翠芽,香珠玉叶,锌硒香茗迎四方。

下面就请大家欣赏锌硒绿宝石盖碗茶茶艺。

一、涤净尘缘(洗杯):茶乃圣洁之物,茶人自然要有一颗圣洁之心,茶道器具也必须至清至洁。

所以泡茶之前,要先用热水烫洗茶杯,使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今天我们采用盖碗来冲泡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

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

起源于成都,相传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

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崔宁之女在艺茶的时候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

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盖碗托,于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即盖碗茶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佳人入宫(投茶):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品亦如人品,佳茗好似佳人。

将锌硒绿宝石缓缓投入杯中,如同邀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

三、芳草回春(润茶):即用“回旋注水法”向杯中注入少许开水,润泽茶叶。

温润的目的是使茶叶吸水舒展,以便在冲泡时促使茶叶内含物迅速析出。

茶叶在水的冲泡下徐徐展开,好比春天刚刚发芽的小草,这道程序我们称之为“芳草回春”。

四、祥龙行雨(注水) 现在我们用“祥龙五式”手法冲水泡茶。

第一式:蛟龙出海。

这套茶艺将武术与茶道融于一体,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更是精准与难度的对接。

第二式:祥龙献瑞。

金针几叶含神韵,碧露一盏飘祥云。

千年国珍流芳远,神龙献瑞福满门。

第三式:惊龙回首。

这要手眼一气呵成,形神一脉相通,表演者以形影相随为第一境界;以得心应手为第二境界;以得意忘形为第三境界。

第四式:飞龙在天。

观看者需心平气和、意无杂念、屏声静气、调和呼吸,才能于一招一式中体悟行云流水的杯中谒语。

宁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宁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宁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作者:滕翼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年第02期摘 ; 要:茶艺是以饮茶为主体的聚会艺术技能,是人们为了追求某种精神享受而创造出来的饮茶方式,是品茶艺术的程序化。

宁红茶产生于我国清代道光元年,闻名于远东、欧美、东南亚各国,是世界红茶类中的一个著名品种,享有崇高的声誉。

此文以宁红茶作为主体,通过展示解说的方式给大家表演一下宁红茶中的太子茶、礼品茶的茶艺。

关键词:太子茶;宁红茶;茶艺中图分类号:TS971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034-01中国宁红茶是红茶类中的著名品种,产生于中国清代道光元年,早在19世纪中期,宁红茶就闻名于日本、加拿大、美国、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宁红茶也形成了极具特色茶文化及茶道,在此,将为大家奉献的是宁红茶道的太子茶、礼宾茶。

一、太子茶首先,呈现给大家的是太子茶。

太子茶,又称宫廷茶,这种茶最早产于中国宋代的修水(修水是宁红茶的故乡),它是一种红茶,由于茶种优良,堪称绝品,因此,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因此又被称为贡茶。

在1891年,俄国太子游历汉口,对该茶大为赞赏,并赐奖匾“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并以高价购买此茶,并用于宫廷饮品,于是就宁红茶精品又称为太子茶,为太子献茶的程序演变成为了一种茶道。

太子茶道分为七道程序,分别是:焚香净室、超尘脱俗、摆盏净杯、明珠入宫、玉泉催花、云腴献主、指点江山。

第一道:焚香净室。

在品茶之前,先要清除室内浊气,净化室内空气,使其变得清新,营造一种高雅清新的品茶氛围;另一层意思是,茶乃神农所赐,有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蕴意品茶时心怀恭敬虔诚之心。

第二道:超尘脱俗。

中国古代有“万念皆空,意守丹田”之说,意思就是心境进入到另外一种境界,脱离尘俗,品茶品的不仅是茶本身,更是品茶所给人的那种清新沁人心脾,享受的是茶带给人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

江西宁红工夫纪录片解说词

江西宁红工夫纪录片解说词

江西宁红工夫纪录片解说词按照中国茶史的考证结果,在宋元时期,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红茶。

中国红茶的正式定型是在清朝年间,而宁红便是这一时间段诞生的红茶代表。

清人叶瑞延所著的《纯蒲随笔》中记载,宁红起源于道光年间(1850),江西商人教导当地的少数民族制作了这款红茶。

当地人更认为宁红是红茶最早的支系,诞生早于祁红九十年,所以有“先有宁红,后有祁红”的说法。

宁红的名称来源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宁红发源于江西修水县的漫江乡宁红村,所以因村名而得了茶名。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宁红产自于分宁,分宁主产区在修水,而修水和武宁隶属于同一个县辖,所以得名宁红。

在中国茶叶史上,宁红曾经演绎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清朝时期,宁红是备受俄罗斯商人青睐的茶品,大量出口到俄罗斯之后,受到了贵族们的追捧,被誉为“茶盖中华,价高天下”。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宁红都保持在出口巅峰,有超过千万吨的宁红进入市场,占据了江西省农业产业的一半。

在中国红茶外销转港的香港口岸,甚至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说法,可见宁红的火爆程度。

与其他红茶类似,宁红也曾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落期,一直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逐渐复兴,恢复出口。

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所著《茶叶全书》中,对宁红大加赞美,他描述宁红为: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在拼和茶之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除了常见的条形茶,宁红还有一种龙须茶,被称之为“杯底菊花掌上枪”,这是描述龙须茶的外形呈现出的束形,就好像身缠彩线似龙须。

早年间出口的宁红茶都要在箱子上放一把龙须茶,作为一个彩头和标记。

优异的品质离不开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宁红的主要产区修水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北有幕阜山脉,南有九岭水脉,这里山林苍翠、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

高品级的宁红外形条索均匀、修长,色泽乌润。

内在品质方面香气香甜高长,汤色明亮,滋味甜醇,叶底明亮。

品一杯上好的宁红,在回味之中感受中华红茶的魅力,定能透过它感触到岁月的味道。

茶艺表演解说词(精选16篇)

茶艺表演解说词(精选16篇)

茶艺表演解说词(精选16篇)一、什么是茶艺茶艺是一种文化。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二、茶艺表演解说词(精选16篇)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精选16篇),欢迎大家分享。

茶艺表演解说词1各位嘉宾:你们好!(行礼)欢迎来到沁和会馆品茗赏艺,我是沁和会馆的茶艺员XXX,今日由我和我的助泡为大家演艺绿茶茶艺,今日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吴县的碧螺春。

一、巧布器皿1、茶道组:茶匙,用于量取茶叶;茶夹,用于洗杯洁具;茶拨,用于把茶叶导入壶中;茶针,用于疏通壶嘴,使出水通畅;茶漏,放置茶壶上,避免投茶时茶叶外漏。

2、茶样罐:用于盛装茶叶;3、赏茶荷:控制投茶量的器皿,观看干茶样和掷茶分样用;4、茶巾:用于擦洗抹拭茶具、抹干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5、玻璃杯:冲泡高档绿茶要用透明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和碧绿的汤色;6、水盂:用于盛装废弃水、茶渣等;7、提梁壶:烧水器皿。

二、叶嘉酬宾请大家鉴赏干茶的外观形状:碧螺春外观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

三、冰心去凡尘(洗杯)茶,至清至洁,是天函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是至清至洁。

“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烫洗一遍洁净的玻璃杯,做到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以表示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指古代 哲理— —天改之 , 地承之 , 人育之 的道理 , 体 现 了茶 艺
加 入少 量温水 , 然后 提壶J 『 顶 着一个方 向摇晃荡漾 , 这就是洗涤茶 涓、 淙 淙孱孱 的声 响引人遐想 。 第 四道 : 明珠入宫 。“ 明珠 ” 指的是太子茶 , “ 人宫 ” 指的茶叶 叶 , 这种 方法 叫做 “ 荡秋千” , 洗好后筛 掉洗茶 的水 , 再往壶 里添

太子茶
然后再对准 茶叶冲下去 , 茶叶散 开 , 这 首先 , 呈现给大家的是太子茶 。 太子茶 , 又称宫廷茶 , 这种茶 地 围绕着 茶叶缓缓注入 , 催花 ” , 也 叫“ 游 龙戏珠 ” , 最后盖上碗盖 。 最早产于 中国宋 代的修水 ( 修水是宁红茶 的故乡 ) , 它是 一种红 就 叫“
声誉 。此文 以宁红茶作为主体 , 通过展 示解说 的方式给 大家表演一下宁红茶 中的太子茶 、 礼 品茶的茶艺。
关键词 : 太子茶 ; 宁红茶 ; 茶艺
中图分类 号 : T S 9 7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6 ) 0 5 — 0 0 3 4 — 0 1
太 子茶道分 为七道程序 , 分别是 : 焚香净室 、 超尘脱俗 、 摆盏 水和茶质 。
净杯 、 明珠入宫 、 玉泉催花 、 云腴献 主、 指点江山。 第一道 : 焚香净室。 在 品茶之前 , 先要清 除室 内浊气 , 净化室 内空气 , 使其变得 清新 , 营造一种高雅清新 的品茶氛 围; 另一层
第六道 : 云腴献主 。这道是给主人 献茶 的 , 揭开茶碗盖 , “ 明 茶, 由于茶种优 良 , 堪称绝 品 , 因此 , 每年都 要 向朝廷进贡 , 因此 —— 太子茶在开水 的汤泡下 犹如绽放 的花蕾 ,茶水 呈金红 又被称为贡茶 。在 1 8 9 1 年, 俄 国太 子游 历汉 口, 对该茶 大为赞 珠 ” 称之 为“ 金汤” , 朝着这 “ 金汤” 吹起 , 泛起 层层 “ 涟漪 ” , 犹如 片 赏, 并赐奖 匾“ 茶盖 中华 , 价甲天下 ” , 并 以高价购买此 茶 , 并用于 色 , 璀璨绚丽 。 宫廷饮 品 , 于是就宁红茶精品又称 为太 子茶 , 为太子献茶 的程序 片鱼鳞 , 第七道 : 指点江 山。 即是品茶 , “ 指点 ” 就是 品, “ 江 山” 指的是 演变成为了一种茶道 。
泡 出来 的茶水 ,汤色红亮 清澈 。这种茶 的来历还有这 么一个故
相传李 闯王兵败离开北京后 , 途径修水 漫江 , 采茶村姑见 有 第三道 : 摆盏净杯 。煮茶 品茶对茶具也有着特殊要求 , 这里 事 : 兵 马到来 以为是贼兵来抢劫 , 慌忙 中弃茶叶篮而逃 , 茶叶篮 中的
散落在地 面上 , 过 了一天后 , 茶 叶变红色 , 香气扑鼻 , 有人 就捡了 文化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 的精髓 。围绕在盖碗周 围的是一套 这茶 叶晒干泡成水饮用 ,竟然 发现 味道 醇香 ,后来 经过广泛流 纯手 工青瓷茶具 , 青瓷 薄如纸 、 明如镜 , 声 如馨 , 茶水 入青瓷茶 传 , 并进行加工精制后 , 就成了现在 的“ 宁红金毫” 。 具, 宛如泄人 心 田的春水 , 一湾清茶拂 去心 中凡尘 , 声声汩 汩涓 第 二道 : 荡尘 制娘 。将适量 的宁红金毫放入壶 中, 再往壶里
放人茶杯 中, 这“ 明珠” 是 由未 出嫁 的村姑娘采摘来 的带露茶 叶, 只采摘一芽一叶 , 也称为 “ 一枪 一芽” , “ 枪” 指芽, “ 旗” 指 叶, 宋代 诗人欧 阳修就 曾有诗句“ 十斤茶养一两芽 ” , 这种茶精 心烘制后 , 用红颜色丝线缠绕成毛笔笔头形状 , 黄庭坚称之为 “ 明珠” , 欧阳 修称之 为“ 红砂” , 在泡茶 时 , 解开“ 红纱 ” , 取 出明珠 , 犹如仙女卸 妆, 放入杯 中犹如“ 孔雀点头” , 因为宫女用手捏茶叶的时候是用 食 指和拇指捏着 的, 其 余手指呈张开状 , 所以形如开屏 的孔雀 。
艺 术 . y -角
文艺 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2 0 1 &_ 2
宁红茶茶 艺表演解说词
滕 翼
( 依 兰茶 文 化 工 作 室 , 吉林 松原 1 3 8 0 0 0 )
摘 要: 茶 艺是 以饮茶为主体的聚会 艺术技 能, 是人们 为了追求某种精神享受而创造 出来的饮茶方 式, 是品茶艺术的程 序化 。宁红茶产生于我国清代道光元年 , 闻名于远 东、 欧美、 东南亚各 国, 是世界红茶类 中的一个著名 品种 , 享有崇 高的
加泉水 , 用急火猛烧 至水 开 , 这种烧水 法叫“ 火烧赤壁 ” , 烧 开翻 滚的水 叫“ 哪吒 闹海 ” , 烧好水注入装有茶 叶的壶 中, 要以“ 飞瀑 泻潭” 之势 冲入 , 然后 , 盖住茶壶 , 闷泡“ 茶娘” 。 第三道 : 溶糖和茶。 根据个人 口味 , 在茶杯加入 白糖 , 但不宜
这就是太子茶茶道。
二、 礼宾茶
中国是礼仪之邦 , 素有 “ 以茶代酒 、 以茶敬人 、 以茶会 友” 的
煮水备器 、 荡尘制娘 、 溶糖 和茶 、 敬宾宴客四道程序组成 。 第一道 : 煮水备器 。 水和茶具要事先准备好 , 并清洗干净 , 备
意思是 , 茶乃神农所 赐 , 有 传说“ 神农 尝百草 , 日遇七十二毒 , 得 文化 , 礼宾茶就是用来接待宾客的一种茶道 。 宁红茶的茶道包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茶而解 之” , 蕴意品茶 时心怀恭敬虔诚之心。 第二道 : 超尘脱俗 。 中国古代有 “ 万念皆空 , 意守丹 田” 之说 ,
以及 白糖 。 宁红金 毫在红茶种类 中享有很高的 意思就是心境进 入到另外一种境界 , 脱 离尘俗 , 品茶 品的不仅是 好 宁红金毫茶叶 , 其茶形 秀丽 、 颜 色鲜艳 、 香 味醇厚 , 历久不散 , 用这种茶 叶 茶本身 , 更是品茶所给人的那种清新沁人 心脾 , 享受 的是茶带给 声誉 , 人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 。 我们选 用的是一套盖碗 , 盖碗 又称“ 三 才碗 ” , 蕴含天 、 地、 人也 ,
多, 多则伤味 , 西藏地 区的朋 友有 加酥油茶 的, 更有外 国朋友添 加牛奶 、 果汁 的 , 完 了再用 开水溶解 白糖 , 最后再用茶水 注入到 盛有这些 白糖的杯中 , 茶与 白糖溶 和 , 杯 中乾坤万千 , 气象万千。
宾茶。

第五道 : 玉泉催花 。“ 玉泉 ” 指的是 开水 , 古人有云 日 : “ 活水 还须活火 烹 , 活火 烹茶 易有香” , 这说 明了煮茶对火候 和用水 的 特殊要求 , 茶 因水 而有生机 , 水因茶而有灵性 , 这里用 的深 山处 的泉水 , 火候要注意二沸 : 一沸 “ 蟹 眼” , 二沸“ 鱼眼 ” , 切忌不要煮 到 三沸 “ 龙 眼” 的程度 , 这些命 名是黄庭坚煮茶 时根 据水泡大小 来定的 。“ 催花” , 就是泡开水的时候 , 水要从水杯 的四周 围均匀
中国宁红茶是红茶类 中的著名品种 ,产生于 中国清代道光 元年, 早在 1 9 世纪 中期 , 宁红茶就 闻名于 日本 、 加拿大 、 美 国、 俄 国等国家和地 区。 随着茶文化 的发展 , 宁红茶也形成 了极具特色 茶文化及茶道 , 在此 , 将为 大家奉献的是宁红茶 道的太子茶 、 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