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神经》教学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2.神经》教学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2.神经》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2、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1、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做出简单的解释。
●科学知识1、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
2、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层次2: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不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层次3: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探究能力:层次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不能进行解释。
层次2: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层次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学材料:人体神经图纸、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水杯、暗袋、漫画、大头针橡皮教学步骤:教学反思: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3.感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五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大脑》(区一等奖)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人体的“司令部”第一课神秘的大脑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第一课,从趣味性、适合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方面原则出发,再一次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健康生活”这个一级主题,“生理与健康”、“良好生活方式”两个二级主题,选取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这部分知识作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作用,构建了本单元的内容,它既符合生命科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脑的左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2、知道大脑是^人体最高的指挥中心。
3、知道保护大脑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记录观察的结果。
2、能够通过看、摸、掂等方法观察了解大脑的形状和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大脑的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2、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到大脑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指挥中心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课件、豆腐、核桃仁、七巧板、报纸、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做各有趣的游戏。
师:1分别用左,右画一个苹果,2同时,用左,右手画一个苹果。
师:为什么第二次没有第一次画的好?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第二次绘画时,大脑同时控制两只手,没有同时控制一只手的效果好,画一个苹果专心,所以画不好)师:刚才画画时,是什么器官在指挥同学们的行动呀?生: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人类神秘的大脑。
板书:神秘的大脑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脑的哪些知识吗?生:让学生去说。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大脑的大小,形状,结构,功能。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科学 微课 苏教版五下五、1《大脑》-教学设计

《大脑》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课一、教材分析本课《大脑》是神经系统单元的第一课,定位在“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上,引领学生认识大脑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认识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从趣味性、适合性、探究性等几方面入手,将人体器官大脑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摸物品的游戏和记忆力的测试,让学生体会到大脑的功能,进而通过阅读活动,向学生介绍左脑与右脑的差别,最后指导学生科学用脑,合理保护大脑。
二、学情分析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这部分内容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们对大脑已经有一些模糊的初步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游戏和动手活动,提高学生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也从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记忆和已有经验、常识,并通过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整理,获取对大脑的初步认识。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中心的作用。
2.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六个功能区。
3.了解大脑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大脑的图片、模型,观看介绍大脑的视频等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2.通过查阅书籍并与同伴开展交流,了解左脑和右脑不同的功能。
3.通过记忆力测试活动,了解大脑的记忆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认识到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正逐步加深。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难点:体验到大脑对人体各种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大脑的视频资料、大脑贴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游戏活动:大西瓜与小西瓜同学们,我们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游戏——大西瓜与小西瓜。
教师如说“大西瓜”,双手必须比作小西瓜的样子;如说“小西瓜”,双手必须比作大西瓜的样子。
学生听口令,做动作2.在游戏中,同学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谁在指挥着你?3.板书课题:大脑4.过渡:关于大脑,你们还想知道什么?5.学生回答问题6.不过我还想知道大脑长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摸摸你的前额,请你从前额一直向后摸到后脑勺,我们的大脑就在这坚硬的颅骨里。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经》教案

2、谈话: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大脑的知识。大脑作为人类的司令部,指挥着人体的各项活动。那你们知道大脑的各项指令是怎么传达到身体的各部位的吗?今天的课程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
学生通过小游戏,展开对课堂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
一、知道神经的结构
1、(展示大脑和脊髓的图片。)
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
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
3、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4、神经就像电话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接收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2、引入: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称为反射。
谈话:同学们来试一下这个小实验。
两人一组,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橡皮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注意观察小腿的反应。
反馈:可以看到小腿急速前踢。
这种反应就叫做膝跳反应。膝跳反应就是一种简单的反射。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5.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2神经
单元
五
学科
科学
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大脑》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大脑》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的内容。
就本课的设计,在这里我主要从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设计特色简述、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十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目前的科学教育正趋向于基于事实的探究,毕竟科学是一门求真的艺术,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直观体验,没有必要的活动来作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载体的话,科学探究活动就会陷于肤浅化,无法给学生深刻的探究体验,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无法达成课标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基于事实,就要学会引领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科学问题中筛选出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探究价值作出理性的判断才行。
如何实现基于事实的数据探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探究情景,授人与鱼更要授人于渔场,也就是说必须为学生获取事实提供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
基于事实的数据探究,对探究情景的创设要求比较高,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这个是探究的起点与初始高度,也是底线与基本要求,如果不是基于事实,就无法让我们的科学探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对接,无法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是悉心地指导学生的观察过程,并给予有效的示范性指导。
对于不易在课堂上现场观察的可以在课前录制,或是在课前观察。
可以采用替代法,用模拟实验的形式来呈现研究场景。
三是基于事实的数据探究要求我们做到获取数据的方式多元化,记录表的设计与使用,电脑现场做柱状图来分析数据,可以小组合力为之获取信息,可以个体获取信息。
基于事实的数据探究,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来获取信息,比如借助观察与测量工具。
四是对信息的处理,要规避偶然性,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及时剔除无效信息。
数据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反复实验,不要追求一次成功,失败的体验中往往富有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神经》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2.神经)教学设计2.神经(教学目标)1.了解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了解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3.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响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4.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响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
(教学难点)了解脊髓的功能、作用。
(教学打算)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铅笔2支、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正反游戏,导入新课1.教师:正反〞游戏:依据教师指令和动作,做出相反的动作。
2.刚刚你们在接糖块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了这个活动?〔耳朵、眼睛、大脑、手、脚〕3.他们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耳朵、眼睛——接收信号;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含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言语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
推断并指令;手、脚——作出反响〕4.那我们的信号是怎样从耳朵、眼睛传递到大脑的?大脑又是怎样指挥我们的肢体的呢?它们之间是怎么传递的,你能把它的路线画出来吗?〔给学生人体轮廓图〕5.学生画。
6.汇报,怎么连接的?〔用这些线连接起来的。
〕〔师小结:脊髓——让学生摸一摸脊柱,讲解脊髓位于脊椎管内,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与大脑合称为神经中枢。
〕7.小结:我们的身体里面有着像电缆一样的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这就是神经。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神经〞的问题。
二、认识神经中枢1.〔示幻灯片,看人体轮廓图,画好了的神经〕你能给这样的两条神经起个名字吗?〔传入神经也叫感觉神经,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2.你能用言语描述一下刚刚接糖块时神经传递的过程吗?3.是不是我们全部的活动都需要大脑去指挥操纵呢?我们来做个实验观察观察。
4.膝跳反射实验。
〔1〕让一个小孩坐在桌子上,翘起二郎腿。
用拳头敲击膝盖骨下面,两块骨头之间凹进去的地方。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2 神经10-苏教版

《神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中的第2课,它在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神经系统在接受外界刺激时的工作过程。
神经它上承神经中枢,下连感应器和效应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
本课重点在于介绍神经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神经的分布、作用及神经工作的基本原理,因此在实验中应该围绕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来进行,让学生理解人体对外界刺激信息的感受、传递、判断、发出指令和作出反应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感觉”“反应”等相关生活经验,但那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对于外界信息如何传递给大脑,而大脑又如何做出指令的传递过程还不明确。
再加上他们喜欢探究、凡事乐于亲身经历,特别对神经是如何工作的具有新奇感。
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感性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认识,并且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从一些亲身体会中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神经的分布及作用。
2、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大脑、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3、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2、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做出简单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
四、教学重点: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传递路线。
五、教学难点: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四、教学准备:棉签、酒精、铁圈、皮绳、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你们刚刚都像他们急匆匆跑进教室了呢?2、谈话:是啊,当我们耳朵听到铃声时,大脑就会做出进教室的反应。
那耳朵听到的信号是通过什么传递给大脑的呢?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神经。
(板书课题)二、知识新授(一)、神经的分布与种类1、提问:关于神经,你想知道些什么?2、谈话:想知道神经分布在哪?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用棉签蘸取酒精涂抹手部不同位置的皮肤,体会有什么感受?3、学生实验并汇报。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后记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后记I. 前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设计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兴趣。
下面将分三个部分介绍课程的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和教学后记。
II. 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将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程分为14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流程如下:A. 准备工作学生知识和技能预备情况- 了解上一个单元研究内容。
- 掌握本单元研究目标和要求。
教师知识和技能预备情况- 熟悉本单元教材和教学大纲。
- 根据本单元研究目标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
B.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研究主题:第1单元小手拉大手- 研究内容:了解全身的感受细胞和味觉细胞。
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探究生命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研究目标:- 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 分析味觉的生理过程;- 感受与观察用宝宝湿巾清洗手的效果。
- 研究重点:理解生命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研究难点:分析味觉的生理过程。
-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 教学手段:PPT、实物展示等。
- 教学评价:小测验。
第2课时- 研究主题:第1单元小手拉大手- 研究内容: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常见的日常生活问题、科学去除手上油污和研究正确洗手方法。
- 研究目标:- 手部卫生的重要性;- 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常见的日常生活问题。
- 研究重点: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 研究难点: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常见的日常生活问题。
- 教学方法:合作研究。
-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合作等。
- 教学评价:小组合作。
C. 教学总结本单元通过两次课时的研究,学生理解并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分析味觉的生理过程,研究正确洗手的方法,掌握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常见的日常生活问题。
III. 二次备课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有必要做好二次备课的工作,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的二次备课主要工作如下:A. 教材的整理教师需要检查教材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如果有必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介绍神经的分类及其作用,它上承神经中枢,下连感受器和效应器,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关联作用,并与两者一起构成完整的神经系统,本课在内容安排上与“大脑”一课和“感觉”一课存在密切联系,提示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大脑与感觉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人体的神经中枢。
课文以资料介绍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介绍大脑和脊髓合称为人体的神经中枢,其中大脑是高级的神经中枢,俗称为人体的“司令部”,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人体内的一些低级反射活动均由脊髓控制,如膝跳反射。
除此之外,脊髓还是大脑和躯干之间的联系通道。
第二部分,介绍神经。
课文首先介绍神经的分布情况和功能,说明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神经发出的部位来分,可以分成脑神经和脊神经;从神经传递信息的作用来分,又可以分成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接下来课文还通过“接力赛跑”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信号的传递过程:即感受器(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作出反应)。
第三部分,测试神经分布的密度差异和反应速度差异。
课文在此安排了三个活动:(1)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
让学生理解分布在全身各处的神经是不同的,有些地方分布多,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敏感;有些地方分布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
(2)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让学生了解大脑接受和传出信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三个测试活动是:橡皮砸在手背上,刺激的信号通过手臂上的传入神经送到脊髓传入大脑;橡皮砸在脚背上,刺激的信号通过腿部的传入神经送到脊髓传入大脑,后者信号通过的“线路”长,所以反射需要的时间也长。
因此,橡皮砸到脚背上的反应要比砸到手背上的反应慢一些。
(3)研究个体之间反应的快慢。
让学生了解个体之间大脑收到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是不同的。
所以,同桌同学在做“打手”活动时,有些学生反应快,有些学生反应慢。
第四部分,分析是如何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
课文给出了两幅图:行人在斑马线上见了“红灯停,绿灯行”和“闹钟太吵了,关小一些”,这两个信号均是由头部的视神经和听神经直接传入大脑,由大脑作出判断后通过脊髓下传到传出神经,再指挥腿部运动和手臂活动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入神经(视神经和听神经)直接将信号传给大脑,不经过脊髓。
让学生明白,人体不同的活动,其神经传导的线路是不同的,也为下一课《感觉》打下了伏笔。
学情分析
脑与神经虽然是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可是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平时是根本看不到的,但是通过一些现象的体验与研究,可以让大家从个体生理特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脑、脊髓、神经和各器官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与亲身体验中体会到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大脑与神经中枢的密切配合。
学习目标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3.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4.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
难点: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评价任务
1.认识神经的作用。
2.通过测量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活动,认识个体之间大脑收到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是不同的,并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教学准备
两支削好的铅笔,一块比较大的橡皮,人的神经系统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同桌同学之间先来做一个“打手”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5次。
(也可以做橡皮砸手、砸脚实验)
2.教师讲明白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3.学生之间互相测试。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
5.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
6.教师设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是怎么一回事?引导学生讨论,将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引入到即将进行的研究中去。
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
1.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知: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忙传向身体各处的?
2.学生讨论、汇报。
3.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不会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相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不一样。
5.小结: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
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送感知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
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
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的,指挥身体的运动,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
6.谈话: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7.学生实验: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
通过实验,学生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
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三、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1.谈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
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2.学生活动: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
(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眨眼反射等实验)
3.讨论: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从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
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
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眼传入神经大脑
(接受红、绿灯信号)(视神经)作出反应
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
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上传信号作出反应
手上感应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教学反思
《神经》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中第二节课的知识内容。
它的前一课是《大脑》,后一课是《感觉》,《神经》在中间。
它的作用就像它所在的位置一样,起着在大脑和感觉器官之间传递信息的作用。
我们的大脑要想实现对人体各种活动的控制,我们的各种感觉要想传递到大脑里,就靠着我们遍布全身的神经。
与《大脑》、《感觉》一样,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
神经更是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神经知道的很少,很模糊,没有科学的认识。
就连我们成人提起神经,了解的也并不多。
而我们这节课对神经的认识和学习,不能用仪器看,只能凭感觉来认识。
这节课讲的太深怕学生听不懂,所以我想把这节课设计得浅显一些,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拉近学生与神经这一课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