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课练课时练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课练课时练习3 热空气和冷空气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1、填空题。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______。

(2)如图,把一条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纸蛇就会转动,这是因为烛焰上方的空气______后,体积______,质量变轻,就会上升。

上升的热空气使纸蛇______。

(3)孔明灯和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4)地球表面___________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2、判断题。

(1)只有热空气才会上升。

节日里常看到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彩球,里面装的一定是热空气。

()(2)夏天的天气很热,气温很高,因此不需要加热孔明灯或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它们也能升上天空。

()(3)风是由于不同位置的空气冷热不同而形成的。

()(4)冷空气向下流动,所以空调要放在房间较高的位置。

()3、选择题。

(1)下列对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可以抓得住B.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C.风就是空中飘动的烟(2)受热后的空气比冷的空气()。

A.重B.一样C.轻(3)空气流动会形成()。

A.气泡B.风C.云(4)烧水时,水壶中冒出的“白气”会()。

A.向上升B.向下沉C.向左右运动(5)将塑料瓶去底,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蜡烛持续燃烧,抽去垫片,火焰熄灭,这是因为()。

A.抽去垫片后空气不能流动,缺少支持燃烧的氧气B.蜡烛被风吹灭C.蜡烛火焰被冷空气压灭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4.综合应用。

(能力指数★★★)解释地热管是怎样使室内变热的,并标出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

5、实验分析。

(能力指数★★★)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将装有冷空气的集气瓶放在装有热空气和烟的集气瓶上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烟雾能充满两个瓶子吗?为什么?(2)如图2所示,将冷集气瓶和热集气瓶上下对调,抽掉中间的玻璃板,会发生什现象?为什么?(3)分析发现,热空气会________,流动。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课练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课练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课练课时练习3 热空气和冷空气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1、填空题。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______。

(2)如图,把一条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纸蛇就会转动,这是因为烛焰上方的空气______后,体积______,质量变轻,就会上升。

上升的热空气使纸蛇______。

(3)孔明灯和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4)地球表面___________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2、判断题。

(1)只有热空气才会上升。

节日里常看到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彩球,里面装的一定是热空气。

()(2)夏天的天气很热,气温很高,因此不需要加热孔明灯或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它们也能升上天空。

()(3)风是由于不同位置的空气冷热不同而形成的。

()(4)冷空气向下流动,所以空调要放在房间较高的位置。

()3、选择题。

(1)下列对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可以抓得住B.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C.风就是空中飘动的烟(2)受热后的空气比冷的空气()。

A.重B.一样C.轻(3)空气流动会形成()。

A.气泡B.风C.云(4)烧水时,水壶中冒出的“白气”会()。

A.向上升B.向下沉C.向左右运动(5)将塑料瓶去底,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蜡烛持续燃烧,抽去垫片,火焰熄灭,这是因为()。

A.抽去垫片后空气不能流动,缺少支持燃烧的氧气B.蜡烛被风吹灭C.蜡烛火焰被冷空气压灭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4.综合应用。

(能力指数★★★)解释地热管是怎样使室内变热的,并标出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

5、实验分析。

(能力指数★★★)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将装有冷空气的集气瓶放在装有热空气和烟的集气瓶上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烟雾能充满两个瓶子吗?为什么?(2)如图2所示,将冷集气瓶和热集气瓶上下对调,抽掉中间的玻璃板,会发生什现象?为什么?(3)分析发现,热空气会________,流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性质和作用。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4.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5.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实验和观察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一练_3热空气和冷空气(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一练_3热空气和冷空气(含答案)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3.热空气和冷空气一、填空题1.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

2.暖气片安放在墙壁的下方的科学原理。

3.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冷空气。

4.用“蜡烛”和“塑料袋”来研究热气球的试验中,“塑料袋”是用来的,“蜡烛”是用来的。

5.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后会,周围的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6.热空气是会向的。

7.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放在门缝的上部和底部,你会发现底部的纸片向飘,上部的纸片往飘。

二、判断题1.暖气片安装得比较低,是为了安装方便。

()2.热气球能飞起来,是因为里面装的是热空气。

()3.热气球能飞上天空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更轻。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5.冷热空气的对流能形成风,主要是因为热空气能够上升。

()6.红旗在飘扬,说明空气在流动。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当屋内比屋外温度低时,门缝底部的纸片会()A.向屋外飘B.向屋内飘C.不确定2.教室里的花开了,全班同学都可以闻到香味,是因为()A.空气可以被压缩B.空气无色无味C.空气会流动3.风车的转动和空气的哪个特点有关?()A.没有颜色B.没有气味C.能流动4.装有的气球不能上升。

()A.热空气B.空气C.氢气5.中国古代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了()A.火箭B.风筝C.孔明灯6.冬天暖气四周的空气变热并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变热,使房间温度升高。

所以暖气应装在房间的()A.上部B.下部C.中部四、连线题把与之相对应的连接起来。

空调制冷时,应让出风口向下空调制热时,应让出风口向上面打开冰箱门,“白汽”上用冰块冷却食物,冰块应该放在食物向下沉五、实验探究题1.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1)用空纸杯和蜡烛做下面图1实验,用→分别标出两个纸杯的方向变化。

(2)选择:做上面图2的实验,发现蛇形纸带会。

A.向上B.旋转C.不动(3)我们发现,空气受热后会。

2.中国古代著名的“孔明灯”就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 空气的性质 课时练(同步练习)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 空气的性质 课时练(同步练习)

第3课时《热空气和冷空气》练习题一.填空题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热空气会(),冷空气会()。

2.在同等体积的状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

3. 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了(),就利用()的性质。

4. 1783年,法国蒙哥菲埃尔兄弟俩利用()首先发明了( ),并实现了第一次载人飞行.5.地球表面空气的()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

6.制冷空调的冷空气会()运动。

二.选择题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热空气上升的是()A.点燃蜡烛,用手感觉蜡烛上方和下面的冷热B.纸蛇实验C.将同等体积的空气装在同等大小的纸杯内,使其平衡在木棍上,然后燃烧2.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飘出,白气会向()运动A.向上B.向下C.不动3.在冷热空气对流的实验里,关于冷热空气的流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冷空气在上,冷空气会向下运动,热空气上升B.如果热空气在上,热空气会向下运动,冷空气会向上运动C.不确定三.判断题1.大自然中的空气是不流动的。

()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3.法国人利用冷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了热气球。

()4.冷热空气的对流能形成风,主要是因为热空气上升的性质。

()5.点燃蜡烛,手靠近蜡烛,蜡烛上面是热的,下面是冷的。

()6.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就是风。

()四.实验题1.观察图中的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的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观察下面的实验,完成下面的题目。

(1)根据图示,描述实验的步骤(2)请写出实验的结论是。

五.知识分析题: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的上方还是冰块下方?答案:一.1.上升下降2.轻3. 孔明灯、热空气上升4.热空气上升热气球5.不在平衡空气有质量6.向下二.1.C 2.B 3.A三.1.×2. ×3. ×4. √5. √6. √四.1.实验的目的把纸蛇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实验现象纸蛇会转动实验结论热空气在上升2.(1)实验步骤(1)把两只大小相同的纸杯挂在细木棍两端,使木棍保持平衡;(2)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3)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发生的现象。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热空气和冷空气》是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

3.探究活动2: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4.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5.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空气和冷空气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出示蜡烛,打火机点燃。放于热气球旁边。
提问:蜡烛点燃了,为什么热气球还是没有飞?要怎样才起来的?
学生观察后交流:塑料袋热气球先鼓起来,然后上升。
追问:垃圾袋为什么会鼓起来了?(里面充满了空气)
演示,垃圾袋兜满空气,提问:我这个热气球也充满空气了,它怎么没有飞起来?
二、探索
(二)实验观察热空气向上、冷空气向下。
1.出示“热气球”、“纸蛇”图片。
提问:热空气向上流动,那冷空气会向哪个方向流动呢?
追问:空气透明、无色、无味、无形,我们有什么办法能“看到”空气流动呢?
2.出示线香,点燃。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两个保温杯(用一桶热水和半塑料泡沫箱冰袋替代也可),一杯保温杯内装有热水、一杯保温杯内装有冰水,两个贴着标签“热空气”“冷空气”的集气瓶、两片玻璃片。
10.从刚才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实验探究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特点。
1.图示空气流动实验装置。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冷空气、热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当空气流动起来,热空气流到上方,那原来热空气占据的空间呢?
老师这里有一个专门研究空气流动的装置,你能说一说,蜡烛点燃后,哪里的空气会变成热空气,哪里的空气是冷空气?
学生领取2瓶热空气,线香“染色”,再领取2瓶冷空气,然后按照交流的实验步骤展开研究,强调等气体不再流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再调换两瓶空气的位置。
7.学生活动时,教师另外备2瓶热空气、2瓶冷空气,做下热上冷、上热下冷一直静置的实验,实验初拍照传入课件,以便交流时使用。
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热空气总是向上流动,冷空气总是向下流动。
提问:利用这两杯水,你能制造热空气和冷空气吗?
4.出示1瓶热空气(玻璃片盖好)、1瓶冷空气(玻璃片盖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课练课时练

3 热空气和冷空气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______。

(2)如图,把一条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纸蛇就
会转动,这是因为烛焰上方的空气______后,体积______,
质量变轻,就会上升。

上升的热空气使纸蛇______。

(3)孔明灯和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4)地球表面___________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2、判断题。

(1)只有热空气才会上升。

节日里常看到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彩球,里面装的一定是热空气。

()
(2)夏天的天气很热,气温很高,因此不需要加热孔明灯或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它们也能升上天空。

()
(3)风是由于不同位置的空气冷热不同而形成的。

()
(4)冷空气向下流动,所以空调要放在房间较高的位置。

()
3、选择题。

(1)下列对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可以抓得住
B.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C.风就是空中飘动的烟
(2)受热后的空气比冷的空气()。

A.重
B.一样
C.轻
(3)空气流动会形成()。

A.气泡
B.风
C.云
(4)烧水时,水壶中冒出的“白气”会()。

A.向上升
B.向下沉
C.向左右运动
(5)将塑料瓶去底,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蜡烛持续燃烧,抽去垫片,火焰熄灭,这是因为()。

A.抽去垫片后空气不能流动,缺少支持燃烧的氧气
B.蜡烛被风吹灭
C.蜡烛火焰被冷空气压灭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4.综合应用。

(能力指数★★★)
解释地热管是怎样使室内变热的,并标出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

5、实验分析。

(能力指数★★★)
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将装有冷空气的集气瓶放在装有热空气和烟的集气瓶上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烟雾能充满两个瓶子吗?为什么?
(2)如图2所示,将冷集气瓶和热集气瓶上下对调,抽掉中间的玻璃板,会发生什现象?为什么?
(3)分析发现,热空气会________,流动。

冷空气会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瓶内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

3.热空气和冷空气
1.(1)轻(2)受热膨胀转动(3)上升解析:中国人发明的孔明灯,法国人制造的热气球,都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4)空气的冷热不均解析:由于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冷热程度不一样,热空气总往上升,使得冷空气就要向热的地方流动,空气的循环流动就形成了风。

2.(1)×(2)×(3)√(4)√
3.(1)B(2)C(3)B(4)A(5)A
4.地热管将地面附近的空气加热,热空气向上流动,上方的冷空气向下填充,继续被地热管加热,房间内空气就这样不断循环流动,整个房间就变暖和了。

5.(1)能。

将冷集气瓶倒放在有烟的热集气瓶上,抽掉玻璃板后,热集气瓶中的烟上升流动到冷集气瓶中,并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集气瓶,接着再上升,如此循环,使冷集气瓶和热集气瓶都充满了烟雾。

(2)将冷集气瓶和热集气瓶上下对调,烟雾不能充满冷集气瓶。

因为热空气不能向下流动。

(3)上升下降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2 空气有质量吗课课练课时练习
2 空气有质量吗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1)右面是小丽自制的天平,此时天平左右两端处
于平衡状态,把右侧气球中的气体放掉,天平会向
_______一端倾斜[填“气球”或“物体”],这是因为
空气____________。

(2)用电子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首先按“______________”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_______克,相当于_______枚回形针的质量。

2、判断题。

(1)用电子天平可以测出一个气球内空气的质量。

()
(2)空气被压缩后,质量变小。

()
(3)用实验室的天平做实验,把气球换成篮球,也能证明空气有质量。

()
(4)电子天平和实验室的天平用法完全相同。

()
3、选择题。

(1)()最先发现空气有质量。

A.伽利略
B.牛顿C亚里士多德
(2)下列不能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A.皮球充气前后在电子天平上的示数不一样
B.在平衡尺一端挂上空气球,另一端挂上相同的充气气球,平衡尺不平衡
C.将气球充满气后,放在水面上,气球能浮在水面上。

(3)把空气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进行比较,()。

A.石头最轻
B.水最轻
C.空气最轻
4、简答题。

简述一下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5、综合应用。

(能力指数★★★)
亦涵看到家里饮水机的水桶上标着20L的字样。

当水桶中的水喝光后,亦涵称了水桶的质量是0.8千克,如果将水桶内的空气抽净,那么水桶的质量是多少?
6、实验探究。

(能力指数★★★★)
赵一鸣同学想通过比较充气篮球和踩瘪的篮球的重量来验证空气是有重量的。

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_______、篮球、_______、气针等。

实验步骤:(1)用气针和打气筒给篮球打满气,然后用电子天平称出其________。

(2)把气针插进篮球的气孔中,用脚将篮球踩瘪,把篮球里面的________尽量排净。

(3)把________________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出质量。

(4)观察两次称量的数值是否发生变化,重复实验几次。

实验现象:两次称量的数值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实验分析:重复实验几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影响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有质量吗
1.(1)物体有一定的质量解析:天平左右两端处于平衡状态时,说明左右两端质量相同,把气球中的气体放掉,气球一端变轻了,天平会向物体一端倾斜。

(2)归零 0(3)1.29 3
2.(1)√(2)×(3)√(4)×
3.(1)A(2)C(3)C
4.(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5.0.8千克=800克 800-20×0.29=774.2(克)
6.实验材料:打气筒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1)质量(2)空气(3)踩瘪的篮球
实验现象:不同
实验结论: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