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

合集下载

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精选课件
23
——苏州古城河道与民居的构成分析 水道的分类(水道与街巷以及民居的关系): 2、一河一街之滨河街巷: 街(或巷)与河一行,街侧临河也砌筑石驳岸,有的还有石栏保护,民居布置在街河两 侧,形成了水陆交通两便的滨河街巷。
2 街-河-人:街河之间有码头、踏步联系街、河、人。
民居-河:面水布置的民居开门就见河,同时出门踏街巷,兼得水陆之便。 街-河:街河驳岸边种植行道树,设置石拦,装点了这滨河街巷的环境空间。
苏州风貌构成分析图
精选课件
6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苏州市在制定古城传统街区 规划时,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保持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街道景观; 保持三横三竖加一环的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巷特色; 保护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及古建筑; 继承发扬古城环境空间处理手法和传统建筑艺术特色; 继承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传统; 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前提下,改造古城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 境,提高居住质量。
形成的各种功能。对苏州古城街区的真
实性的分析,同样是分析以上这些元素,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精选课件
17
——苏州古城街巷
街巷一般由石块构成筑路
2
面和排水沟道。分为青石 板、弹石路等,当然也有
一些是砖铺砌的道路为了
延续古城风貌,有必要在
新修的街巷路面中采用石
材来铺筑。
精选课件
18
——苏州古城街巷
苏州古城主要南北向,街是略偏东,这与城市南北主轴略偏东 吻合。东西向街与南北向街基本垂直,形成了街的格网,巷是 格网里的步行道,东西向巷居多,形成了扁方格形的城市街巷
精保选护课件苏州古城传统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9 意义
1、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业活动被吸引到旧城中来。增加了旧城的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一、保护背景1.1区位背景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是苏州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地段之一。

平江路街区与苏州古城的关系(参考资料1)1.2时代背景平江路街区卫星图(goolg earth截图)平江历史街区可谓苏州古城的缩影,至今仍遗存着自宋代起,到明代成熟的河街格局。

大量的路名、桥名与桥位与宋《平江图》相一致。

不过,平江路虽古貌犹存,却和许多城市旧区一样面临衰败。

大多数房屋建于清末民初,年久失修,蚁害水患,蛛网式的线网密布,现代化生活设施缺失。

另外,一些盲目建设的工厂、垃圾站和监狱对整体风貌破坏严重。

平江路的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

二、保护规划与实践的效果与评价平江路项目得到了世界级最高褒奖—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是阮仪三教授的得意之作,他说:“历史街区作为传承城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应对其进行合理的修缮和利用,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不仅留存了历史的特色和城市的记忆,也留住老百姓的感情。

”2009年国庆前夕,平江路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三、保护规划与实践3.1 指导思想与理论3.1.1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平江路具有极高的历史风貌价值,街区内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都是研究水乡 文化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所以,“整旧如故”,延续平江路风貌、文脉自 然而然的成为保护指导思想图1、图2 :保护规划与实践后的平江路街区江南风貌(参考资料3)风貌完全保护下来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历史街区的采用“人房分离” 的做法,这样历史街区的房子好像是保留下来了,但是人没了,它的文化氛围就 变了。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咱今儿个就来说说北京的南锣鼓巷。

这地儿啊,那可是相当有名气的历史街区。

一、保护的方面1. 建筑外观南锣鼓巷保留了大量的四合院建筑。

这些四合院可是老北京的宝贝啊。

你看那灰墙青瓦,古色古香的。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护的时候,可没少下功夫。

那些老墙要是有了破损,都是按照传统的工艺来修复的。

比如说补砖,用的砖都得是那种和原来风格一致的老砖,可不能随便拿个现代的砖头就往上糊。

而且,四合院的门脸儿,什么雕花啊,门墩儿啊,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

就像守护着老北京的记忆之门一样。

2. 历史文化元素这里面的胡同名字那都是有故事的。

像雨儿胡同,当年齐白石老爷子就在这儿住过。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元素,在胡同里就有各种小牌子,上面写着这些胡同的历史典故。

游客们一边走,一边看这些牌子,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还有那些传统的老北京手艺,像捏面人儿的、吹糖人儿的,也都保留了下来。

你走在巷子里,就能看到老师傅们熟练地摆弄着手里的材料,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来了。

这可不仅仅是手艺,更是老北京的文化传承呢。

3. 空间格局南锣鼓巷的胡同格局那是相当规整。

东西两面各有8条平行的胡同,就像鱼骨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

这种空间格局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没有被破坏。

政府通过规划,限制了一些大型建筑的建设,保证了胡同的宽度和四合院之间的间距。

这样一来,走在胡同里,你不会觉得拥挤,还能感受到那种老北京的宁静和悠闲。

二、更新的方面1. 功能转换以前啊,这些四合院就是普通居民住的地方。

现在呢,一部分四合院被改造成了特色小店。

比如说有的四合院变成了文艺范十足的咖啡馆。

你想啊,坐在四合院的院子里,喝着咖啡,晒着太阳,周围是老北京的建筑,这种感觉多棒啊。

还有的四合院变成了民俗博物馆,把老北京的生活用品、传统服饰都展示出来,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老北京的生活方式。

2. 商业活力注入南锣鼓巷的商业那是相当繁荣。

各种各样的小吃店、特色纪念品店琳琅满目。

不过呢,这商业也是有规划的。

浅析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未来的保护之路

浅析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未来的保护之路

浅析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未来的保护之路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在国内外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可,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曾被联合国专家誉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现代城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苏州城市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平江街区,它现阶段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平江街区今后的保护发展对策和实施道路。

关键字: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存在问题保护措施1.引言历史街区作为旧城的历史遗存,无论是未经干预自然形成的,还是由人工精心设计的,都是城市历史进程的产物,都能集中反映城市特色和传统。

它的保护与更新是对城市传统风貌最直接的保护和继承。

当然,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

苏州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水陆双棋盘的城市格局,粉墙黛瓦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都通过历史街区得以充分展示。

近几年,苏州发展迅速,城市的巨大变化对城市记忆的留存带来了威胁。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江南水乡文化独特的载体,浓缩了苏州历史文化的精华,它在构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的同时,为城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无形中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加速了苏州的发展。

但是,再次去平江街区,感受不到一年前去那里所蕴含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只是看到一些具有苏州古城风格的建筑、道路等。

所以,虽然对平江街区的保护从很早开始就被重视,也有序的进行。

但是,还是应该停下来反思,到现在这个阶段保护工作该注重什么。

是否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对其保护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和商业、旅游业功能的发展,而渐渐忽视平江街区具有的苏州古城传统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2.平江历史街区概况及保护现状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则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街区面积116.5ha,是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

街区至今保持了自唐宋以来水陆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

平江路,是平江历史街区的主要街道。

苏州平江路规划介绍 Pingjiang Road

苏州平江路规划介绍 Pingjiang Road

从宋《平江图》以来街区格局基本未变
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 范围为干将路至白塔东路1090米长的 平江路(河)两侧,占地约11万平方 米,涉及房屋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 先行实施范围:占地约3.2万平方米, 房屋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涉及动 迁475户。
修缮整街区
平江历史街区:东至外城河,西至平 江河西50米,北至白塔东路,南至干将路。 街区内有世界遗产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 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9处, 市控保建筑44处,另有名人故居10处,古 井、古牌坊15处,古桥梁10座。街区保持 了“一河一路”、“一河两路”和“前街 后河”的格局,是典型苏州地方风格的水 乡住宅区。面积116.5公顷。

平江历史街区

平江历史街区

平江历史街区(一)景区概况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护城河、西临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至今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园林1座—耦园,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展示区——中国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苏州评弹博物馆,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址。

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曾生活于此,至今,区域内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平江历史街区作为苏州古城历史街区的代表获得2005年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并被国家列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平江路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游览时间1.5小时。

(二)景点详细介绍[景观石处]请大家看我的右手边,这上面镶有两块中英文奖牌。

它是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给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是当年唯一一个获奖的历史街区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曾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做出这样的评价:“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碑亭]大家现在看到这座碑亭是我们在2007年为迎接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曁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而建造的,采用具有江南地域风格的建筑造型,内有我国最早的一副城市规划图《平江图》的复制品。

《平江图》是南宋绍定二年,苏州郡守李寿朋所制,因年代太久,图碑模糊,于民国六年(1917)再次深刻,现存苏州市碑刻博物馆(文庙)。

图碑高277厘米,宽142厘米。

该图刻绘了宋代平江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详绘城墙、护城河、吴县衙署和街坊、寺院、亭台楼塔、桥梁等各种建筑物,其中桥梁多达305座,庙宇、殿堂250余处。

平江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_图文

平江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_图文
苏州古城传统街区意象的构成及其分析
街巷空间分析
城市肌理与路河并置格局
遗产与紫线
年代
高度 现状
质量
高度 控制
3.保护前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20 世纪80 年代,平江历史街区面临“四差”状况: 一是居住条件差,人口过密,房屋破旧; 二是基础设施差,用地不合理,功能不配套; 三是生活环境差,河道受污,环境脏乱; 四是建筑风貌差,不协调建筑多,文物古迹损毁严重。
平江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_图文.ppt
1.苏州古城与平江历史街区背景介绍
2.文化价值、古城肌理、街巷格局、民居意向
保护苏州古城传统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意义
u首先,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浓厚的人文风俗与文化资源。 u其次,苏州古城民居街坊的传统空间是苏州文化特色的载体。 u另外,传统街区的历史空间能为新时期的建筑文化发展创造条件。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业活动被吸引到旧城中来。增 加了旧城的人口压力,加剧了苏州古城的居住拥挤状况。
4.保护的历史进程
吴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阖闾大城,建城至今2500多年没有变迁。 宋1113年,建平江府,我国现存最早的碑刻城市地图绘制于1229年 元 1276 平江路成为行政中心 明1542设苏州府,至今250年
建筑分类
规划首先以保护级别 为标准把历史街区建 筑分为文物建筑、历 史建筑、一般建筑和 新建建筑4类,每一 类都具有各自不同的 保护要求,从而对应 着不同的整治措施, 以此保证街区的整体 风貌和空间格局在能 维持历史上原真状态 。
文物建筑(全晋会馆)
一般建筑
历史建筑(董氏义庄) 新建建筑
对症下药
旁边工厂旧址新建建筑
汪氏诵芬义庄牌楼
功能置换

《苏州平江路城市分析》

《苏州平江路城市分析》

《苏州平江路城市分析》1995年版《苏州市志》的“城巷河桥”记载:“平江路南起干将路东段花桥,北接华阳桥过东北街和百家巷相通。

全长1606.8米,路宽3.2米。

原石子路面,1985年改小方石人字形路面。

宋代称苏州为平江府,取名。

”其实在宋代以前,此路并非叫平江路,而是叫十泉里。

据《吴门表隐》记载:“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北各一,徐家衖北一,魏家桥南北各一,朱马高桥北一,混堂巷口一(今无),张家桥南一,苑桥北一。

”也就是说,今天在苏州赫赫有名的平江路,并不是自古就叫平江路的,它的来历源于此路沿线的十口井,故称为十泉里。

那么,啥时候才有“平江路”之称的呢?我们从弘治年间的《吴江志》卷二“沿革”找到一段文字记载,很有信息量。

说吴江县境:五代梁太祖开平元年,属苏州。

三年,吴越王钱镠奏割吴县松陵镇,置吴江县,县之建始此。

吴越始命司马福立南、北二城。

唐庄宗同光二年,属中吴军。

宋太祖开宝八年,属平江军,县仍其旧。

徽宗政和二年,属平江府。

高宗建炎二年,车驾次长桥,命张俊以兵八千守吴江。

四年二月,遭金人兵难。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中书右丞相伯颜伐宋至平江,命千户宁玉守长桥。

十八年,属平江路。

成宗元贞二年,以户口计,升为州,秩正五品。

顺帝至正十六年,淮东张士诚据之,筑城五里,属隆平府。

说明在“宋太祖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已经有了“平江”之称,从行文上看,平江军是个行政建制,是吴江县管辖者。

在“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改称平江府了。

到了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改称为平江路。

平江路原来并不是一条路名《吴江志》还收录了莫旦撰《苏州赋》云:“郡县于秦汉,军州于陏唐。

宋元兮平江,我朝兮苏州”,并在“宋元兮平江”之后自注云:“政和三年,升平江府;至元十八年,升平江路。

”显然,《吴江志》在何时改称平江府的时间上,前后不一致,前者称“政和二年”,后者说“政和三年”。

查《乾隆苏州府志》“建置沿革”,可知也作“政和三年”,因此,这个年份应该是正确的,1995年版《苏州市志》的“建置”卷正是采用了此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传统民居保护关注的增加,历史名城、历史街区以及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利用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结合苏州历史古城保护和当地历史文化,以平江路历史街区为例来探讨一下历史建筑保护的问题。

关键字: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

曾有不计其数的学者及有识之士呼吁要保护苏州这座古城。

然而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历史遗存在我们眼前轰然倒塌、悄然消失了。

以至于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功夫,千年古城就完全改变了模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多少人叶落归根,回到家乡寻寻觅觅,却再也找不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故里。

即便是住在当地的苏州人,只要一不留心,便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回忆。

只要社会在发展,城市就要建设,而建设自然就会有拆迁。

英国建筑学家迪克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充满活力的街区总是既有新建筑又有旧建筑,而如果全是某一时期的建筑,只能说明这个街区已经停止了生命。

”但是在古建筑进行拆迁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什么东西我们可以拆,什么东西我们不可以拆。

其实,历史文化名城,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它拥有多少很古老的建筑,而在于它还存在着多少可以追溯古老历史的东西。

但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不过好在最近这几年情况有了改变,随着山塘街、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美好的前景。

接下来,让我来介绍一下平江路历史街区的保护成果。

平江路,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

全长近两公里。

南连干将路,西邻临顿路,东近护城河,北连拙政园,与观前街垂直距离不足300米。

宋元时代苏州又名平江,所以以“平江”冠名。

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据说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

800年来,平江路依然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

所谓“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一条石板路贯通南北,路上商铺很少,颇有几分拙政园的俊秀淡雅。

平江路附近荟萃了很多文化遗迹,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和藕园,有假山冠绝天下的狮子林,有太平天国忠王府和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晋会馆,还有很多的名人故居和老宅。

在我看来,苏州平江路的改造是成功与失败参半的。

首先,她尽力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细节,使得历史文脉得以很好地传承。

在平江路保护者得眼里,老的、旧的才是最有韵味的,除了非拆不可的危房才尽量按照原有样式重造。

修缮的房屋努力做到修旧如旧,苏州古建筑的维修人员精心呵护下,原有的老宅大多保留下来了。

这一点,只要看到四处斑驳的砖墙和条石、青砖碎瓦铺就的路面,就可以感受到修缮者的良苦用心和匠心独运。

其次,疏散部分人口,每幢老宅留下了部分原住户,为老宅增添了神韵。

原来的老宅往往聚居好多家,生活拥挤不便,房子也越发破旧不堪。

通过拆迁补偿,部分居民迁出改善了居住条件。

愿意留住的居民支付一定的改造费用后继续生活在这里,保证了水巷居民的原真性。

政府还不断进行自来水、污水管道改造,今年,还由政府出资,分批为该街区的居民建造家庭简易卫生间,居民只需自行购买一只抽水马桶,即可告别马桶生活。

卫浴设备的安装可由社区的志愿者上门免费安装。

再次,历史街区的管理者合理安排商铺。

在街区改造过程中,沿平江路零星有一些维修和重建的房子,以保持平江路的恬静与疏朗。

历史街区的管理者严格挑选,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仔细挑选投资项目。

去年5月,我第一次拍平江路时,平江路早已改造完毕,整个平江路仅2家商店。

今年5月拍记时,仍有一些房子空关着。

是不是这儿缺乏人气以至招不来商铺?对我这个问题,陪同我们拍记的平江区政府工作人员笑笑解释,他们并不是把平江路当成赚钱的工具,保护历史街区才是主要目的。

冲着平江路的名头,想在平江路设商铺的商家纷至沓来,只是他们对商铺的用途有严格的限定,而且在商铺的装修风格、内部陈设均有严格的要求。

目前,这条路上仅有的几家商铺是建筑会所、酒吧、客栈、手工艺品商店等。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平江路成为苏州古城内体验旧时江南的最佳去处。

我常常不怕路途遥远,从城西到这里来,即便不摄影,水边坐坐、路上走走,也很惬意。

居民在岸边洗衣,外籍人士优雅地散步,学生在树荫下写生,老人坐在石凳上聊天,间或乘坐游客的木船摇荡在水巷,巷子上空隐约飘来昆曲或评弹雅韵,总在拨动自己的心弦,心头洋溢微醺的暖意。

6月9日那天,我沿平江路走向博物馆,一路竟有多个人像摄影活动,色影无忌、蜂鸟、poco三个摄影网站居然不约而同来到这里。

平江历史街区因其保护工作出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该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事务主任理查德·恩格哈德先生认为,平江历史街区之所以能获奖,原因在于其展现出来的成功的合作关系和强有力的规划方案,政府、居民以及技术专家通力合作,保证了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性,苏州市政府所做的投入,改善了古街区的基础设施。

平江历史街区的成功在很多方面可以为其他城市的历史建筑物提供借鉴。

眼下,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在经历大的改造,那些掌握古城命运的决策者们,能否借鉴一些苏州平江路的经验呢?
对于苏州这样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即使是再显赫的人物,都不过是匆匆过客,转眼便会烟消云散,而唯有古城永恒!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以一己之短见,便可以肆意摧毁那些经过了无数艰难岁月才积淀起来的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