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机械能

合集下载

11.4人教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1.4人教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3. 分析皮球在下落过程中,物体动能、势 能的转化。
(1)皮球下落:
重力势能减小
高 度 减 小
速 度 增 大
动能增大
转 化
(2)皮球接触地面: 开始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向下的速度变小,动能减小。这时是动能转化 为弹性势能。
动能减小
速 度 减 小
形 变 增 大
弹性势能增大
转 化
(3)皮球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 弹性形变程度变小,向上的速度变大。
7.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到近地点:高度减小,速度变大,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从近地点到远地点:高度增加,速度减小,动能转化为 重力势能。
8.过山车从“山头”到“山谷”:
高度减小,速度变大。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从“山谷”到“山头”:
高度增加,速度变小。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反馈练习
练习一 • 1.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 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重 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 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 为 .
反馈练习
练习一 • 2.如图滚摆,当它在最高处时,重力 势能 ,动能 ;当它由 上而下滚动时,重力势能 ,动 能 ;当它到达最低处时,重力 势能 ,动能 ;当它由 下而上滚动时,重力势能 ,动 能 .
反馈练习
练习一 • 3.如左下图所示,在弹簧上放一砝码,发生 的现象是 ,这时弹簧具有 能; 如果继续向下用手压木板上的砝码,弹簧会 变 ,它的 能增大;放手后, 发现砝码被弹开了,这说明被压缩的弹簧 能 .
过山车在高低起伏的“山路”上纵横驰骋时,并不需要 引擎来推动,在惊心动魄的尖叫后,你思考过这个问题 吗?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学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4机械能及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4机械能及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4机械能及转化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在设计本节课“机械能及转化”的教学活动时,我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其转化过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游戏和生活场景,引导他们体验和理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机械能转化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小车、斜面、钢尺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滑轮组、小车、斜面等教具,亲身体验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机械能的变化。

2. 理论讲解: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并尝试用纸和笔绘制出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4. 解决问题: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机械能转化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机械能转化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计划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组织孩子们进行机械能转化的小比赛,或者让他们回家后,自己设计一个机械能转化的实验,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机械能转化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

人造地球卫星
1、卫星绕地运行时,同时具有动 能和重力势能。
2、运行轨道是椭圆,存在近地点 和远地点。
3、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 恒。
4、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动能最小;在近地点时,重力势 能最小,动能最大。
课后作业: 《中考总复习》 P.39——P42。
2、举重运动员把质量为1200牛的杠铃在2 秒内举高2米后在空中停留10秒,则在这12 秒内的功率是(B )
A、0W
B、1200W
C、200W
D、240W
3、2018年长沙体育中考,男生新设引体向上项目.如图 是引体向上的示意图,小云同学在半分钟内做了12个规 范的引体向上.已知小云的质量为60 kg,每次引体向上 他能将自身重心提高0.4 m,则小云每做一次引体向上所
机械能的转化及守恒:
1.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
保持不变
势能 + 动能
2.当只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时,机械能总量不变。 3.若有其他的能参与转化,则机械能不守恒。
1、下列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能量?
(1)、被压弯的跳板
弹性势能
(2)、天花板上的吊灯
重力势能
(3)、匀速上升的电梯 动能和重力势能
(4)、被举高的重锤
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B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2、起重机的吊绳把800N的物体竖直提高 10m,此过程中,拉力做功8000 J,然 后又水平匀速移动15m,此过程中拉力做 功 0 J。
3、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 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学案例: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学案例: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3.阐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4.通过实例讲解生活中机械能转化的现象,如滑梯、跳伞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组讨论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机械能转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开展弹性势能转化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弹性势能在弹簧振子运动中的转化过程。
3.能够运用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转化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的内涵及其转化规律。
2.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思维创新等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总结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及其转化规律。
3.强调机械能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现象,并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学案例: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及相互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机械能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不仅在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生通过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学课件)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学课件)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④单摆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摆球向下摆动(A→B) 高度 的过程中,摆球的运动速
度和高度的变化情况。
减小
重力势能 减小
运动速度 增大
动能 增大
A C
B h
摆球向下摆动(A→B)的过程 中,摆球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 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地球上,海水潮汐涨落,江河日夜奔腾;有时微风拂面,有 时狂风劲吹。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具有大量 机械能的天然来源。
1. 水能的利用
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①古代对水能的利用
早在19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制造了木质水轮,让流 水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碾谷。
水磨(摘自《天工开物》)
动手动脑学物理
3. 2011年蹦床世锦赛中我国运动员以优异成绩夺得金牌和奖 牌总数第一。设想有一个重物从蹦床上方某点下落,经蹦床反 弹后上升。请你说说这个过程中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物体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重物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 转化为动能;重物与蹦床接触使蹦床发生形变时,动能转化为 弹性势能;蹦床恢复原状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重物离开 蹦床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⑤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实例
人从滑梯下滑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拉弓射箭
人从滑梯下滑时,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拉开的弓把箭射出去的过程中, 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撑杆跳高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② ③
动能 ① 弹性势能(跳杆) ② 重力势能 ③ 动能
3. 机械能守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节功教学目标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做功的实例。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的“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能、机械效率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单。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教学器材实验小车、书本等。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物理学中的功》、《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功的计算》、《功》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播放图片】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功”这个字,在“有功之臣”、“劳苦功高”这些词语中,功表示功劳;在“事半功倍”、“大功告成”这些词语中,功表示成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动能和势能》功和机械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动能和势能》功和机械能
答案
解析
关闭
B
4
三、势能 4.下图中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
答案
答案
关闭
C
5
5.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纸,将皮球表面涂黑,使皮球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如图所示。球从较高处下落形成的圆斑是图中 (选填“A”或“B”),由此可知重力势能大小与 有关。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一、能量 1.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明物体具有能量。 2.国际单位:焦耳,符号:J。 3.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3.决定因素:速度、质量。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答案
解析
关闭
D
2
二、动能 2.如图所示,把不同的实心小铁球放在相同的实验装置的斜面上自由滚下,撞击静止于水平面上的小木块。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能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要研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必须控制物体的速度不变,即必须是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来推动木块,故选B。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对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理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化的弹性势能大,弹性势能是由皮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由此可知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有关,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答案
解析
关闭
B 高度
答案
解析
关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功、功率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功、功率知识点

第一节:功知识点一:功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不做功的情况内容实例分析有力无距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

搬而未起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s=0)有距离无力物体运动,但没有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足球离脚后由于惯性在地面上滚动球滚动的过程中,脚对球没有力的作用(F=0)力与距离垂直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

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拉力竖直向上,移动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二者垂直,书包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要点解读:1: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①判断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否同时存在。

②看是否符合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即有距离无力,有力无距离,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

2.力对物体做功,并非物体一定要沿力的方向运动,只要物体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垂直即可。

例一:下列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向上堆积物体B:推车推物体C:抽出中间的物体D:背着物体前进解析:A、向上堆积物体,对物体有向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物体做了功,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推车推物体,对物体有向前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物体做了功,故B不符合题意;C、抽出中间的物体,对物体有向后的拉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物体做了功,故C不符合题意;D、背着物体前进,对物体有向上的力,但沿水平方向前进,在对物体施加力的方向没有通过距离,没有对物体做功。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二: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32号)●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意识。

●教具:单摆、滚摆、悠悠球、铁锁、细线、铁架台。

●教法:实验法、归纳法
●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播放蹦床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

板书: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二、复习提问:
1.什么叫动能?其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学生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其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决定。

2.什么叫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学生回答: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其大小由物体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决定。

3.什么叫弹性势能?其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学生回答: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其大小由物体的弹性形变大小和弹性材料决定。

三、学生阅读:教材71页第二段并板书: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探究一: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学生分组)
实验1单摆实验:先将摆球置于某一高度,然后释放摆球。

实验2滚摆实验:将滚摆卷起后释放。

在探究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下降时,它的高度、势能,速度、动能如何变化,哪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分析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再分析上升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的转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学生分析单摆实验
学生总结下降过程:重力势能转化动能,上升过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多媒体课件展示二学生分析滚摆实验
学生总结下降过程:重力势能转化动能,上升过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悠悠球小比赛,为什么悠悠球在松手后能够上下运动呢?
得出结论: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探究二: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并板书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弯弓射箭,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四、加强巩固多媒体课件展示四:皮球落地实验
要求学生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学生独立回答师生总结
①皮球下落学生回答: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皮球接触地面学生回答: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③皮球恢复原状学生回答: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④皮球上升学生回答: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分析整个过程,皮球能量的转化是: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学生列举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

如下坡时自行车运动得越来越快、打夯、机械钟表、坐滑梯、荡秋千、过山车、跳板跳水、蹦床等等。

概括结论并板书: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五、拓展知识: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实验:教材72页“想想做做”多媒体课件展示五
1.铁锁摆回时会碰到你的鼻子吗?这其中是否有其他能量的转化?
2.假设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呢?
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并板书: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六、学以致用:
阅读教材73页“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六,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高度、势能,速度、动能如何变化,哪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高度、势能,速度、动能又如何变化,哪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
2、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______,势能最______,在远地点的动能最______,势能最______。

3、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是______的。

七、阅读教材72页: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并板书,然后多媒体课件展示七学生讨论水能发电(水电站)及风能发电(风车田)的优点。

八、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八(板书设计)
1.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4、水能和风能的应用
九、巩固:多媒体课件展示九
1.运动员撑杆跳高时,它助跑时的______能转化成杆的________能,杆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_______能又将其转化成运动员的_______能,这时,运动员被举高过杆。

2、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从能的转化来说明这一过程。

3、如图是某城市地铁的设计方案图,进站和出站的轨道都与站台构成一个缓坡,为了充分利用能量,火车进站上坡前关闭发动机,由于惯性冲上缓坡,则上坡时火车的动能逐渐______ ,重力势能逐渐____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骑自行车上坡前为什么要加紧蹬几下,而后就容易上坡?
十、布置作业:课本7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多媒体课件展示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