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uki反应
Suzuki反应

文档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Suzuki 反应编者:刘德军、武伟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化学合成部目录1 前言 (3)1.1 Suzuki反应的通式 (3)1.2 Suzuki反应的机理 (3)1.3 Suzuki反应的特点及研究方向 (4)2 有机硼试剂的合成 (4)2.1 通过金属有机试剂制备单取代芳基硼酸 (4)2.1.1 通过Grinard试剂制备单取代芳基硼酸示例 (4)2.1.2 通过有机锂试剂制备单取代芳基硼酸示例 (6)2.2 通过二硼烷频哪酯制备芳基硼酸酯 (6)2.2.1 通过二硼烷频哪酯制备芳基硼酸酯示例(一) (10)2.2.2 通过二硼烷频哪酯制备芳基硼酸酯示例(二) (10)2.2.3 通过芳基硼酸转化为芳基硼酸酯 (10)2.3 烯基硼酸酯的制备 (10)2.4 烷基硼酸酯的制备 (11)3 催化剂的制备 (11)3.1 Pd(PPh3)4的制备 (11)3.2 Pd(PPh3)2Cl2的制备 (12)3.3 Pd(dppf)Cl2的制备 (13)4Suzuki偶联的应用 (13)4.1 普通的芳卤和芳基硼酸的Suzuki偶联 (14)4.1.1 Pd(PPh3)4-Na2CO3-DME-H2O 体系Suzuki偶联反应示例 (14)4.2 大位阻芳基硼酸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5)4.3 含敏感功能团的芳基硼酸(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6)4.3.1 芳基硼酸频哪酯和芳基卤代物的Suzuki偶联 (16)4.3.2 带着酯基底物的Suzuki偶联反应示例(一) (17)4.3.3 带着酯基底物的Suzuki偶联反应示例(二) (17)4.4 杂环芳基硼酸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8)4.5烷基硼酸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9)4.6烯基硼酸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20)4.7 Triflate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20)4.7.1芳基的三氟甲基磺酸酯与芳基硼酸偶联示例 (21)4.7.2 芳基的Triflate与芳基硼酸偶联示例 (21)4.8 芳基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22)4.8.1钯催化下芳基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示例(一) (22)4.8.2钯催化下芳基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示例(二) (23)4.9 镍催化体系用于Suzuki偶联反应 (23)(dppf)和n-BuLi催化下芳基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示例 (23)4.9.1 NiCl24.10 其他方法 (24)4.10.1 直接Pd/C用于 Suzuki偶联反应示例 (24)用于 Suzuki偶联反应示例 (24)4.10.2 直接Pd(OAc)21 前言1.1 Suzuki 反应的通式在钯催化下,有机硼化合物与有机卤素化合物进行偶联反应,这就提供了一类常用和有效的合成碳-碳键化合物的方法,我们称之为Suzuki 偶联反应,或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
Suzuki反应铃木反应修订版

S u z u k i反应铃木反应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Suzuki反应(铃木反应)铃木反应 - 简介Suzuki反应(铃木反应),也称作Suzuki偶联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反应),是一个较新的有机偶联反应,是在钯配合物催化下,芳基或烯基的硼酸或硼酸酯与氯、溴、碘代芳烃或烯烃发生交叉偶联。
通式:铃木反应 - 概述Suzuki反应对官能团的耐受性非常好,反应物可以带着-CHO、-COCH3、-COOC2H5、-OCH3、-CN、-NO2、-F等官能团进行反应而不受影响。
反应有选择性,不同卤素、以及不同位置的相同卤素进行反应的活性可能有差别,三氟甲磺酸酯、重氮盐、碘鎓盐或芳基锍盐和芳基硼酸也可以进行反应,活性顺序如下:R2-I > R2-OTf > R2-Br >> R2-Cl 另一个底物一般是芳基硼酸,由芳基锂或格氏试剂与烷基硼酸酯反应制备。
这些化合物对空气和水蒸气比较稳定,容易储存。
Suzuki反应靠一个四配位的钯催化剂催化,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0),其他的配体还有:AsPh3、n-Bu3P、(MeO)3P,以及双齿配体Ph2P(CH2)2PPh2(dppe)、Ph2P(CH2)3PPh2(dppp)等。
Suzuki反应中的碱也有很多选择,最常用的是碳酸钠。
碱金属碳酸盐中,活性顺序为:Cs2CO3 > K2CO3 > Na2CO3 > Li2CO3 而且,加入氟离子(F?)会与芳基硼酸形成氟硼酸盐负离子,可以促进硼酸盐中间体与钯中心的反应。
因此,氟化四丁基铵、氟化铯、氟化钾等化合物都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甚至可以代替反应中使用的碱。
铃木反应 - 机理铃木反应示意图首先卤代烃2与零价钯进行氧化加成,与碱作用生成强亲电性的有机钯中间体4。
suzuki反应脱硼副产物

suzuki反应脱硼副产物摘要:一、引言二、Suzuki 反应的简介三、Suzuki 反应中的脱硼副产物四、脱硼副产物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五、结论正文:一、引言Suzuki 反应是一种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偶联反应,由日本化学家Akira Suzuki 教授在1979 年首次报道。
该反应以其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反应中可能产生的脱硼副产物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Suzuki 反应的简介Suzuki 反应是一种钯催化的偶联反应,通过使用钯催化剂和卤代芳烃与有机硼化合物进行反应,生成新的化学键。
该反应的特点是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产率高,并且具有很好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
这使得Suzuki 反应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Suzuki 反应中的脱硼副产物在Suzuki 反应过程中,虽然钯催化剂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仍然可能产生脱硼副产物。
脱硼副产物通常是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机硼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而产生的,这可能影响反应的产率和立体选择性。
脱硼副产物的生成与有机硼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种类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脱硼副产物的影响和应对策略脱硼副产物的生成可能对反应产率和立体选择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Suzuki 反应的效果,研究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减少脱硼副产物的生成,如优化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有机硼化合物、使用高活性的钯催化剂等。
此外,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脱硼副产物进行及时监测和处理,也有助于提高反应的效果。
五、结论Suzuki 反应是一种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偶联反应,然而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脱硼副产物对其产率和立体选择性产生影响。
Suzuki反应-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Suzuki 反应目录1 前言 (3)1.1 Suzuki反应的通式 (3)1.2 Suzuki反应的机理 (3)1.3 Suzuki反应的特点及研究方向 (4)2 有机硼试剂的合成 (4)2.1 通过金属有机试剂制备单取代芳基硼酸 (4)2.1.1 通过Grinard试剂制备单取代芳基硼酸示例 (4)2.1.2 通过有机锂试剂制备单取代芳基硼酸示例 (5)2.2 通过二硼烷频哪酯制备芳基硼酸酯 (6)2.2.1 通过二硼烷频哪酯制备芳基硼酸酯示例(一) (9)2.2.2 通过二硼烷频哪酯制备芳基硼酸酯示例(二) (10)2.2.3 通过芳基硼酸转化为芳基硼酸酯 (10)2.3 烯基硼酸酯的制备 (10)2.4 烷基硼酸酯的制备 (10)3 催化剂的制备 (11)3.1 Pd(PPh3)4的制备 (11)3.2 Pd(PPh3)2Cl2的制备 (12)3.3 Pd(dppf)Cl2的制备 (12)4Suzuki偶联的应用 (12)4.1 普通的芳卤和芳基硼酸的Suzuki偶联 (13)4.1.1 Pd(PPh3)4-Na2CO3-DME-H2O 体系Suzuki偶联反应示例 (14)4.2 大位阻芳基硼酸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4)4.3 含敏感功能团的芳基硼酸(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5)4.3.1 芳基硼酸频哪酯和芳基卤代物的Suzuki偶联 (16)4.3.2 带着酯基底物的Suzuki偶联反应示例(一) (16)4.3.3 带着酯基底物的Suzuki偶联反应示例(二) (17)4.4 杂环芳基硼酸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7)4.5烷基硼酸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8)4.6烯基硼酸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9)4.7 Triflate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19)4.7.1芳基的三氟甲基磺酸酯与芳基硼酸偶联示例 (20)4.7.2 芳基的Triflate与芳基硼酸偶联示例 (20)4.8 芳基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 (21)4.8.1钯催化下芳基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示例(一) (21)4.8.2钯催化下芳基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示例(二) (22)4.9 镍催化体系用于Suzuki偶联反应 (22)4.9.1 NiCl2(dppf)和n-BuLi催化下芳基氯参与Suzuki偶联反应示例 (22)4.10 其他方法 (23)4.10.1 直接Pd/C用于Suzuki偶联反应示例 (23)4.10.2 直接Pd(OAc)2用于Suzuki偶联反应示例 (23)1 前言1.1 Suzuki反应的通式在钯催化下,有机硼化合物与有机卤素化合物进行偶联反应,这就提供了一类常用和有效的合成碳-碳键化合物的方法,我们称之为Suzuki 偶联反应,或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
水相中的Suzuki反应

水相中的Suzuki反应实验表明很多把催化的反应可以在水中进行。
目前DMF一水、丙酮一水、乙醇一水体系等都被先后被用做反应溶剂。
下面仅就在水相中进行的Suzuki反应进行综述。
2.1 纯水中的Suzuki反应suzuki反应可以在纯水中进行。
Beletskaya等以钯(11)盐[Pd(oAc)2或者PdC12为催化剂,以NaOH、Na2CO3、K Z CO3等做为碱,在室温下顺利实现了suzuki反应(Scheme1.2)。
Scheme1.2在水中进行的Suzuki偶联反应,有机硼试剂不仅可以是苯硼酸化合物,还可以是NaBPh4和PhBF3K等硼酸盐 (Scheme1.3),其中NaBPh4场中的四个苯基都可以参与反应。
当用PhBF3K与卤苯发生偶联反应时,所用催化剂的量可在0.2一0.5mol%范围内。
Scheme1.3然而,纯水做为反应溶剂,底物一般局限为水溶性的溟苯和碘苯,如带-OH、-COOH等取代基的卤苯,对于溶解性较差的底物反应情况不理想。
2.2 水-有机溶剂体系中的Suzuki反应为了扩大应用范围,增加底物的溶解度,常常在水中加入有机溶剂做助溶剂,形成水一有机溶剂体系,如H2O-DMF、水-乙醇、水-乙睛及水-丙酮体系等。
如在水-丙酮溶液中用Pd(OAc)2为催化剂可以顺利实现碘苯和苯硼酸的反应。
若将催化剂改为PdCl2,在水-丙酮(3:l)体系中还可以实现卞基卤与苯硼酸的偶联反应(Schemml.4)Schemml.4除了改变水溶液的组成以扩大应用范围和改善反应条件外,更有效的方法是探索新的催化剂和配体。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有三种:含有配体的Pd(II)络合物、纳米钯以及Pd/C。
pd(oAc)2、pdCl2等钯(Ⅱ)盐是suzuki反应常用的催化剂,但是一般需要配体来稳定、活化,最常用的是膦配体。
为了使配体在极性介质(特别是水)中具有足够的溶解性能,通常在膦配体上引入水溶性无机基团。
suzuki偶联反应j机理

suzuki偶联反应j机理
1.Suzuki偶联反应
Suzuki偶联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碳-碳键建立反应,由日本科学家本部顺三于1979年完成,目前已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加强了有机合成化学家们的竞争地位。
2.Suzuki反应的类型
Suzuki偶联反应可分为三种:有机-金属-有机(OMO)反应、有机-有机(OO)反应、
有机-金属-金属(OMM)反应。
3.Suzuki反应的反应物
Suzuki反应中有三种基本反应物:第一种为迁移原子供体,如泛烃卤素,第二种就是钯催化剂,第三标是有机保护基团,如酰禄基。
4.Suzuki反应机理
Suzuki偶联反应的基本机理大致如下:首先,迁移原子供体经受钯催化剂催化作用,与接枝芳基或反应中的芳基进行叠氮异构,形成两个新的键,其中一个是非内振体键;之后,梭型钯催化剂催化破坏最后一个键,最终形成稳定和交联体。
5.Suzuki反应改善措施
(1)提高活性催化剂的高活性:活性催化剂主要是低活性钯催化剂或Pd(II)配体,可以采取装配活性催化剂的方法,比如用精确的添加剂,避免催化剂的腐蚀;
以上就是Suzuki偶联反应的机理介绍,以及改善Suzuki反应的措施。
其本质
原理是通过叠氮异构和钯催化剂的配合,使四元环的稳定性有了有效的提升,从而实现有机分子的碳碳键建立和胺基芳基的合成。
是一种优秀的有机合成化学反应。
suzuki反应

Pd(OAc)2 THF K2CO3 rt2h
C8H7O OH
b b + I
O Br
NaH DMF 40oC 4h
C8H7O O O I
联苯类液晶单元的合成路线
董万荣,具有潜在液晶性能的光学活性双螺旋衍生物的设计 与合成[D],湖南大学,有机化学,2009.
有机偏振发光材料
Br N R Br OH CnH2n+1Br K2CO3/acetone R Pd(PPh3)4/K2CO3 toluene, ethanol H2n+1CnO N OCnH2n+1 Br OH CnH2n+1Br NaH DMF Br N
铃木章凭借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 叉偶联”与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 学家根岸英一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反应方程式
•
R1,R2=芳基,乙烯基,炔基
反应物
• Suzuki反应对官能团的耐受性非常好,反应物可以 带着-CHO、-COCH3、-COOC2H5、-OCH3、-CN、-NO2、 -F等官能团进行反应而不受影响。反应有选择性, 不同卤素、以及不同位置的相同卤素进行反应的活 性可能有差别,三氟甲磺酸酯、重氮盐、碘鎓盐或 芳基锍盐和芳基硼酸也可以进行反应。 • 另一个底物一般是芳基硼酸,由芳基锂或格氏试剂 与烷基硼酸酯反应制备。
反应背景
• 1979年,铃木研究组在两篇文章中报导了有机硼化 合物在碱的作用下,能与乙烯基或芳基卤化物在钯 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碱活化了有机硼试剂, 形成的中间体促进了R从硼迁移到钯,这个反应后 来被扩展到烷基的反应。另外一个重大的发现,就 是芳基硼酸也能发生这个反应,在后来的例子中发 现活性更高或更弱的碱也能参与反应。 • 稳定而亲核性较弱的硼试剂能使这个反应更实用, 它无毒,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使它在制药 工业中广为流行。
Suzuki反应

Suzuki反应(铃木反应)铃木反应 - 简介Suzuki反应(铃木反应),也称作Suzuki偶联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反应),是一个较新的有机偶联反应,是在钯配合物催化下,芳基或烯基的硼酸或硼酸酯与氯、溴、碘代芳烃或烯烃发生交叉偶联。
通式:铃木反应 - 概述Suzuki反应对官能团的耐受性非常好,反应物可以带着-CHO、-COCH3、-COOC2H5、-OCH3、-CN、-NO2、-F等官能团进行反应而不受影响。
反应有选择性,不同卤素、以及不同位置的相同卤素进行反应的活性可能有差别,三氟甲磺酸酯、重氮盐、碘鎓盐或芳基锍盐和芳基硼酸也可以进行反应,活性顺序如下:R2-I > R2-OTf > R2-Br >> R2-Cl 另一个底物一般是芳基硼酸,由芳基锂或格氏试剂与烷基硼酸酯反应制备。
这些化合物对空气和水蒸气比较稳定,容易储存。
Suzuki反应靠一个四配位的钯催化剂催化,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0),其他的配体还有:AsPh3、n-Bu3P、(MeO)3P,以及双齿配体Ph2P(CH2)2PPh2(dppe)、Ph2P(CH2)3PPh2(dppp)等。
Suzuki反应中的碱也有很多选择,最常用的是碳酸钠。
碱金属碳酸盐中,活性顺序为:Cs2CO3 > K2CO3 > Na2CO3 > Li2CO3 而且,加入氟离子(F−)会与芳基硼酸形成氟硼酸盐负离子,可以促进硼酸盐中间体与钯中心的反应。
因此,氟化四丁基铵、氟化铯、氟化钾等化合物都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甚至可以代替反应中使用的碱。
铃木反应 - 机理铃木反应示意图首先卤代烃2与零价钯进行氧化加成,与碱作用生成强亲电性的有机钯中间体4。
同时芳基硼酸与碱作用生成酸根型配合物四价硼酸盐中间体6,具亲核性,与4作用生成8。
最后8经还原消除,得到目标产物9以及催化剂1。
氧化加成一步,用乙烯基卤反应时生成构型保持的产物,但用烯丙基和苄基卤反应则生成构型翻转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铃木反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Suzuki反应)
Suzuki反应(铃木反应),也称作Suzuki偶联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反应),是一个较新的有机偶联反应,是在钯配合物催化下,芳基或烯基的硼酸或硼酸酯与氯、溴、碘代芳烃或烯烃发生交叉偶联。
[1][2]
该反应由铃木章在1979年首先报道,在有机合成中的用途很广,具有很强的底物适应性及官能团耐受性,常用于合成多烯烃、苯乙烯和联苯的衍生物,从而应用于众多天然产物、有机材料的合成中。
[3][4][5]。
铃木章也凭借此贡献与理查德·赫克、根岸英一共同获
得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6]
目录
[隐藏]
∙ 1 概述
∙ 2 机理
∙ 3 讨论
∙ 4 展望
∙ 5 参见
∙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链接
[编辑]概述
Suzuki反应对官能团的耐受性非常好,反应物可以带着-CHO、-COCH3、-COOC2H5、-OCH3、-CN、-NO2、-F等官能团进行反应而不受影响。
反应有选择性,不同卤素、以
及不同位置的相同卤素进行反应的活性可能有差别,三氟甲磺酸酯、重氮盐、碘鎓盐或芳基锍盐和芳基硼酸也可以进行反应,活性顺序如下:
R2-I > R2-OTf > R2-Br >> R2-Cl
另一个广泛应用的底物是芳基硼酸,由芳基锂或格氏试剂与烷基硼酸酯反应制备(见Miyaura硼酸化反应,Miyaura反应)。
这些化合物对空气和水蒸气比较稳定,容易储存。
Suzuki反应靠一个四配位的钯催化剂催化,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0)Pd(PPh3)4与PdCl2(dppf),其他的配体还有:AsPh3、n-Bu3P、(MeO)3P,以及双齿配体Ph2P(CH2)2PPh2(dppe)、Ph2P(CH2)3PPh2(dppp)等。
(以上的所有Pd配体都是厌氧的,因此反应必须在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下反应)。
[7]
Suzuki反应中的碱也有很多选择,最常用的是碳酸钠,碳酸铯,醋酸钾,磷酸钾等。
碱金属碳酸盐中,活性顺序为:
Cs2CO3 > K2CO3 > Na2CO3 > Li2CO3
而且,加入氟离子(F−)会与芳基硼酸形成氟硼酸盐负离子,可以促进硼酸盐中间体与
钯中心的反应。
因此,氟化四丁基铵、氟化铯、氟化钾等化合物都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甚至可以代替反应中使用的碱。
[编辑]机理
反应机理见下图。
首先卤代烃2与零价钯进行氧化加成,与碱作用生成强亲电性的有机钯中间体4。
[8]同时芳基硼酸与碱作用生成酸根型配合物四价硼酸盐中间体6,具亲核性,与4作用生成8。
最后8经还原消除,得到目标产物9以及催化剂1。
氧化加成一步,用乙烯基卤反应时生成构型保持的产物,但用烯丙基和苄基卤反应则生成构型翻转的产物。
[9]这一步首先生成的是顺式的钯配合物,而后立即转变为反式的异构体。
[10]
还原消除得到的是构型保持的产物[11]。
[编辑]讨论
对于一些SP3杂化的烷基硼或者硼酸化合物,同样可以发生反应称为硼-烷基Suzuki-Miyaura交叉耦联反应。
与Suzuki偶联相比它有若干缺点:1.反应进程慢;2.自身耦联副产物较多;3.和磷配体耦联的副产物多;4.可能会造成手性消旋或者羟醛缩和反应。
[12][13][14][15][16]
[编辑]展望
Suzuki–Miyaura交叉耦联在有机合成当中的最新应用已经被Kotha和同事归纳。
[17]当参与了有机膦配体(SPhos), 被报道其催化剂的用量可以降低至0.001 mol%。
[18]
[编辑]参见
∙Heck反应
∙Hiyama偶联反应
∙Kumada偶联反应
∙Negishi偶联反应
∙Petasis反应
∙Stille反应
∙Sonogashira偶联反应
[编辑]参考文献
1^ Miyaura, N. et al.Tetrahedron Lett.1979, 3437.
2^ Miyaura, N.; Suzuki, A. Chem. Commun.1979, 866.
3^反应综述参见:Suzuki, A. Pure Appl. Chem.1991, 63, 419-422. (Review)
4^ Miyaura, N.; Suzuki, A. Chem. Rev.1995, 95, 2457-2483. doi:10.1021/cr00039a007 5^ Suzuki, A. J. Organometallic Chem.1999, 576, 147–168.
6^Akira Suzuki - Biographical. . 2010-10-06.
7^邢其毅等。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ISBN 978-7-04-017755-8.
8^ Matos, K.; Soderquist, J. A. J. Org. Chem.1998, 63, 461–470. doi:10.1021/jo971681s
9^ Stille, J. K.; Lau, K. S. Y. Acc. Chem. Res.1977, 10, 434–442. doi:10.1021/ar50120a002 10^ Casado, A. L.; Espinet, P. Organometallics1998, 17, 954–959.
11^ Ridgway, B. H.; Woerpel, K. A. J. Org. Chem.1998, 63, 458–460. doi:10.1021/jo970803d 12^Littke, A. F., Fu, G. C. A convenient and general method for Pd-catalyzed Suzuki cross-couplings of aryl chlorides and arylboronic acids.Angew. Chem., Int. Ed. Engl.1999, 37, 3387-3388.
13^Wolfe, J. P., Singer, R. A., Yang, B. H., Buchwald, S. L. Highly Active Palladium Catalysts for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s.J. Am. Chem. Soc.1999, 121, 9550-9561.
14^Netherton, M. R., Dai, C., Neuschuetz, K., Fu, G. C. Room-Temperature Alkyl-Alkyl Suzuki Cross-Coupling of Alkyl Bromides that Possessβ Hydrogens. J. Am. Chem. Soc.2001, 123, 10099-10100.
15^ Kirchhoff, J. H., Dai, C., Fu, G. C. A method for palladium-catalyzed cross-couplings of simple alkyl chlorides: Suzuki reactions catalyzed by[Pd2(dba)3]/PCy3. Angew. Chem., Int. Ed. Engl.2002, 41, 1945-1947.
16^ Molander, G. A., Bernardi, C. R.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of Potassium Alkenyltrifluoroborates.J. Org. Chem.2002, 67, 8424-8429.
17^Recent applications of the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 Sambasivarao Kotha, Kakali Lahiri and Dhurke Kashinath Tetrahedron2002, 48, 9633-9695
doi:10.1016/S0040-4020(02)01188-2
^Catalysts for Suzuki-Miyaura Coupling Processes: Scope and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Ligand Structure Timothy E. Barder, Shawn D. Walker, Joseph R. Martinelli, and Stephen L. Buchwald J. AM. CHEM. SOC.2005, 127, 4685-4696 doi:10.1021/ja04249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