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大纲

中药化学大纲

《药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本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数:课程学分数:适用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药用化学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必修课,职业基础课。

为适应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发展的需要,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四个模块与药学类各专业的实际应用融合在一起,形成药用化学。

本课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让学生从基础课就与专业相联系、掌握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药用化学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等的关系,理解药用化学对学好其它专业课的重要性,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为学生学习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得以提升技能,拓宽视野,为学生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用化学的基本理论素质。

学生应熟悉药用物质的名称、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并能利用物质的理化性质做物质鉴定;能够掌握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及其在药物鉴定、检验中的实际应用;熟练计算试样含量,学会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价。

(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实验技能。

学生应学会溶液配制、物质鉴定、含量测定、化合物的合成等技能;具备化学物质分析、提取、分离、纯化操作和相关设备使用的能力。

(三)态度目标在培养学生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学以做人、学以致知、学以致用、学会合作。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从而较快适应医药行业第一线岗位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溶液教学内容:1、溶液浓度2、分散系3、表面活性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列举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正确计算溶液浓度;正确描述分散系,比较并区别各类分散系;说出表面活性物质的性质,列举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化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化学原理、化学方法和化学技术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中的应用。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是制定医用化学课程的基本指导文件,它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医用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医学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医学中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掌握相关的化学概念和术语。

2. 掌握医学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能够进行常见的化学实验。

3. 熟悉医学中的化学药物和药物分析方法,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

4. 掌握医学中的生物化学知识,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医学化学实验和科研项目。

二、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在医学中的应用,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配位反应等。

2. 化学分析方法:介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以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3. 化学药物和药物分析:介绍医学中常用的化学药物和药物分析方法,包括药物的合成、纯化和分析。

4. 生物化学:介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5. 化学实验技术:介绍医学中常用的化学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医用化学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和研究等。

其中,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详情)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详情)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详情)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时长:18周授课学期:大三上学期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授课内容:主题1:有机化学基础内容1.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2:官能团与反应性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合成主题2:无机化学基础内容2.1:溶液与电解质溶液2.2:酸碱平衡与缓冲溶液2.3: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主题3:分析化学基础内容3.1: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3.2:滴定分析法与称量分析法3.3:分光光度法与色谱法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课、习题课等。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室等。

评估方法:作业、实验报告、考试、课堂表现等。

建议教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教材。

课程评估:课程评估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等方面。

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验操作,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医文化学教学大纲中医文化学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名称中医文化学2.所属学科医学类——中医学、中国文化、世界文化3.课程类型必修课(48学时,2学分)4.学科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教育部的教育精神和要求,结合中医学专业的教学要求,以中医文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并能在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和健康领域从事与中医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5.授课学期与学时分配第1-2周:导论(4学时);学科前沿(4学时)第3-8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医(8学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8学时)第9-16周:中医药学发展简史(8学时);中医药典籍选读(8学时)第17-20周:中医药文化案例分析(8学时);中医药文化应用(8学时)6.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学生7.适用对象中医学专业学生8.学分要求本课程2学分,共48学时。

《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教材为全国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健康与疾病、药品行业与职业、药品基础知识、药品质量四部分内容。

健康与疾病部分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介绍疾病常识,力图将生活经验升华为专业知识;行业与职业部分介绍药品行业中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药品基本知识和质量部分则介绍了药品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并设计了相关实验与实训。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药物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绪论(了解)第二节药物的制剂(掌握)第三节药理学知识(掌握)第四节药物分析检验知识(掌握)第五节药物化学知识(掌握)第六节药品说明书(了解)第七节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了解)第八节药品管理知识(了解)(二)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应用第一节概述(了解)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掌握)第三节大环内酯类(掌握)第四节氨基糖苷类及多肽类(掌握)第五节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掌握)第六节其他抗生素(了解)第七节磺胺类(掌握)第八节喹诺酮类(掌握)第九节硝基呋喃类(掌握)第十节抗结核病药(掌握)第十一节抗麻风病药(掌握)第十二节抗真菌药(掌握)第十三节抗病毒药(掌握)(三)抗寄生虫病药物应用第一节抗疟药(掌握)第二节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了解)第三节抗血吸虫病药(了解)第四节驱肠虫药(掌握)第五节抗利什曼原虫病药(了解)(四)抗肿瘤药物应用第一节烷化剂抗肿瘤药(掌握)第二节抗代谢类抗肿瘤药(掌握)第三节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掌握)第四节天然来源抗肿瘤药(掌握)(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了解)第二节拟肾上腺素药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了解)第三节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掌握)课堂互动(六)局部麻醉药物应用(了解)(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药(了解)第三节治疗精神障碍药(了解)(八) 心血管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解)第二节抗心绞痛药(理解)第三节抗高血压药(理解)第四节抗心律失常药(理解)第五节抗心力衰竭药(理解)第九章抗过敏药物应用(十) 消化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抗消化性溃疡药(掌握)第二节助消化药(掌握)第三节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掌握)第四节泻药及止泻药(掌握)第五节肝胆疾病用药(掌握)第六节其他药物(了解)(十一) 呼吸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祛痰药(掌握)第二节镇咳药(掌握)第三节平喘药(掌握)(十二) 泌尿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利尿药(掌握)第二节脱水药(掌握)第三节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掌握)(十三)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抗贫血药(掌握)第二节抗血小板药(掌握)第三节促凝血药(掌握)第四节抗凝血药及溶栓药(掌握)第五节血容量扩充剂(掌握)(十四) 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类药物应用第一节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掌握)第二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掌握)第三节胰岛素和其他影响血糖药物(掌握)第四节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掌握)第五节雄激素及同化激素(掌握)第六节雌激素及孕激素(掌握)(十五) 维生素类与矿物质类药物应用第一节水溶性维生素(掌握)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掌握)第三节矿物质类药物(掌握)第四节肠外营养药(掌握)(十六) 糖类、盐类与酸碱平衡调节药物应用第一节糖类(掌握)第二节盐类(掌握)第三节酸碱平衡调节药(掌握)第四节其他(了解)(十七) 专科药物应用第一节皮肤科用药(掌握)第二节眼科用药(掌握)第三节五官科用药(掌握)第四节妇产科用药(掌握)第五节计划生育用药(了解)(十八) 解毒药应用第一节氰化物中毒解毒药(掌握)第二节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掌握)第三节亚硝酸盐中毒解毒药(掌握)第四节阿片类中毒解毒药(掌握)第五节鼠药解毒药(掌握)(十九) 生物制品应用一、预防类生物制品(掌握)二、治疗类生物制品(掌握)(二十)特殊管理的药物一、麻醉药品(掌握)二、精神药品(掌握)三、医疗用毒性药品(了解)四、放射性药品(了解)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二)教学建议1. 本课程通过具体的药物实例,讲解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体内转化、稳定性、药效等关系,药物品种繁多,新药层出不穷,各类典型药物的选择应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成熟的、久用不衰的代表药。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背景药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药品生产、流通、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课程是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我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工学结合为导向,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特色的要求,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包括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的教学计划(草稿)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编写好课程标准,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召开了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征求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的意见;组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在学习、调研、讨论和总结我校多年药学专业教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建设的共识:1(课程理念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得原则。

,(课程体系人性化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平台支撑多个就业岗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结合个人兴趣与潜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提供可能。

,(课程结构模块化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从分析专业岗位能力,分解岗位任务入手,明确岗位课程,设计适合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模块。

,(课程标准综合化课程标准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多个岗位需求,体现课程整合的特色,以便及时适应药学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和高新技术转化迅速的特点。

要体现高等、突出职业、强化技能,在素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二、课程性质药用化学基础是研究化学的基本结构、性质及应用的科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药用化学基础》(二)教学大纲.doc

《药用化学基础》(二)教学大纲.doc

《药用化学基础》(二)教学大纲〈药学〉专业(中专)课程性质与目的:药用化学基础(二)的内容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原有的课程体系上,按新的课程体系编排教学内容,根据初中毕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与初中化学衔接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的知识,讲求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木课程是医药类各专业统设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木课程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医药有关的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用途,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科学。

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及要求:全书分为有机化学、分析技术基础两大单元,分别介绍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仪器分析简介,炷,醇、酚、醒,醛、酮、醍,竣酸、段酸衍生物、取代蔑酸,有机含氮、含磷化合物,脂类、站类、岱族化合物,医药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学生实验指导。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脂肪炷、芳香烷、卤代慌、醇、醛、酮及其衍生物,取代梭酸,包括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糖类、类脂和祜类、氛基酸、蛋白质、核酸、含氮、硫、磷、诂类和笛族化合物等各类基本有机化合物,旋光异构现象。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能根据要求正确书写名称和结构式。

2、掌握简单的结构理论,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理解与医药有关的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及用途。

4、能运用化合物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纯制方法。

5、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药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药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药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药用化学教学大纲很抱歉,我无法找到药用化学教学大纲,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药用化学教学的内容。

药用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与药物合成、代谢、作用机制等有关的化学。

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如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

在教授药用化学时,应该注重实用性,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中。

具体来说,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的合成和制备。

学生应该了解如何设计和制备药物,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药物合成路线。

2.药物的代谢和降解。

学生应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降解过程,以及如何通过代谢清除药物。

3.药物的相互作用。

学生应该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和效益。

4.药物的靶标和作用机制。

学生应该了解药物的作用靶标和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开发新型药物。

5.药物的生物等效性和生物转化。

学生应该了解药物的生物等效性和生物转化,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6.药物的注册和监管。

学生应该了解药物的注册和监管要求,以及如何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药用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实用性,让学生能够掌握药物研究和开发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医学化学教学大纲很抱歉,我无法找到有关医学化学教学大纲的相关信息。

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关医学教学大纲的信息。

医学教学大纲是医学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性文件,是医学院校教学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时数分配,反映了该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临床医学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很抱歉,我无法找到关于临床医学医用化学教学大纲的相关信息。

但是,我可以为您介绍临床医学教学大纲的内容。

临床医学教学大纲是指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规范高校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而由各高校自行制定的详细描述课堂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的教学文件。

《药用化学基础》(一)教学大纲.doc

《药用化学基础》(一)教学大纲.doc

《药用化学基础》(一)教学大纲.doc《药用化学基础》(一)教学大纲〈药学〉专业(中专)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药用化学基础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体系上,按新课程体系编排的, 是药学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是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组成。

理论课包括物质的分类与混合物的分离、认识物质、溶液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化学平衡与化学分析五个模块。

在讲授时要注意到内容上和初中化学的相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注意到必须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木概念的讲解。

对与药学各专业有关的和医药生产中有重要用途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作重要介绍、其余内容可作一般的叙述。

《药用化学基础》(一)实验课安排实验内容8个,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含,既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部分的认识和体会,又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一些化学基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术及掌握部分药品的保管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物质的类型,能针对不同的混合体系,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相应的操作技能。

2、要求学生了认识常见的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

熟悉工业上常用的试剂一“三酸二碱”、金属钠、非金属氯气,了解常用的无机药物的功效。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木特征,了解常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性质。

熟悉这些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它们在医药中的应用。

3、要求学生学会配制五种最常见的溶液(0.9%氯化钠溶液、0. Imol/L狙氧化钠溶液、 0.Imol/L盐酸溶液、3iwl/L硫酸溶液、75%消毒酒精溶液)。

4、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以及常见电解质盐酸、硫酸、硝酸、醋酸、氢氧化钠、醋酸钠、氯化铉、碳酸钠、氯化钠等溶液酸、碱性产生的原因。

熟悉缓冲溶液的组成及其应用。

5、要求学生掌握一般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着重熟悉有关经典分析方法。

了解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物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熟悉物质的分类——了解分散系的分类第二节物质的分离方法——掌握溶液的概念,熟悉有关的分离方法——熟悉粗分散系,熟悉有关的分离方法——掌握胶体分散系的概念及主要性质,了解有关的分离方法——了解渗透压以及等渗溶液在医药上的应用第二章认识物质——无机化合物第一节原子结构——掌握原子的组成、同位素的概念及应用,会计算构成原了(包括阴、阳离了)的各种微粒的数目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律,熟悉元素周期表第三节化学键——元素性质的避变规律——了解化学键,正确判断离了键和共价键——学会判断共价键的极性和分了的极性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纣键,了解狙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第三章认识物质——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概论——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类别——熟悉各类物质的官能团,其中包括烷类、醇、酚、醒、酮、肄酸、取代梭酸、孩酸衍生物、杂环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类等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基础化学
一、课程简介
《药用基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为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能、元素及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理论,培养解决无机与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强化了化学实验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铺平道路,为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更广泛职业技术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180学时,讲授108,实验72。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四大平衡等有关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以容量分析为重点,掌握有关四大滴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具备初步的实验技能。

3.熟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4.具有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简图和撰写实验报告,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以及处理实验一般事故等的能力。

说明: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自学﹑讨论﹑演示﹑实习等形式进行。

通过提问﹑作业﹑讨论﹑测验等进行评价。

本课程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总时数为108学时。

教学评价要求:
1﹑口头提问 2﹑书面提问 3﹑作业 4﹑实习报告 5﹑小组讨论
编写者:顾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