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行》教学大纲(本科)

《无机化学实行》教学大纲(本科)
《无机化学实行》教学大纲(本科)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一、课程目标

无机化学实验是师范本科学院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

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见后);

2、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学会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图和撰写实验报告,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以及处理实验室一般事故等的能力。

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后续实验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教材、参考书

教材: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

1、《化学实验规范》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

2、《实验无机化学》王致勇,连祥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

3、《实验无机化学》沈君朴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4、《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中山大学等校,高等教育出版社

5、《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陈寿椿,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82年。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本课程共108学时,可如下分配

综合设计实验8个24学时

考试6学时

其中:

基本操作实验10个29.5 %

基本理论方面实验8个23.5%

无机制备及性质实验8个23.5%

综合设计实验8个23.5%

四、大纲内容

实验一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安全教育

1、明确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认领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

使用注意事项。

3、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4、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二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1、了解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初步练习玻璃管、棒的截、拉、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三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1、了解台秤和分析天平的基本结构,学习正确的称量方法。

2、掌握使用天平的规则。

1、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四溶液的配制

1、掌握一般的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

2、学习比重计、吸管、容量瓶的使用。

3、巩固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五镁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1、了解置换法测定镁原子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气态方程和分压定理的有关计算。

3、巩固分析天平的称量技能,学习正确使用气压计、定

量测定实验报告的规范撰写和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六氢气的制备和铜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1、通过制取纯净的氢气学习、练习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及干燥的基本操作。

1、通过氢气的还原性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实验七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学习气体相对密度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阿拂加德罗定律。

3、巩固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气体的净化、干燥、收集和

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八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试剂氯化钠的提纯

1、学习由粗氯化钠制备试剂氯化钠的方法。

2、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3、

实验九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1、学习温差法和复分解法制备无机盐。

2、掌握物质的溶解度的有关计算。

3、初步掌握重结晶提纯的原理和操作。

4、巩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实验十水的净化

——离子交换法

1、了解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质的检验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度和活化能

1、测定过二硫酸铵氧化碘化钾的反应速度并计算反应级

数,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

2、加深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练习恒温水浴操作,掌握温度计、秒表的正确使用方

法。

4、初步掌握数据处理和作图方法。

实验十二过氧化氢分解热的测定

1、测定过氧化氢稀溶液的分解热,了解测定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学习温度计、秒表的使用和简单的作图方法。

实验十三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

1、标定醋酸溶液的浓度并测定不同浓度醋酸的pH值。

2、计算电离常数以加深对电离常数的理解。

3、巩固滴定操作并练习pH计使用。

实验十四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

1、加深理解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2、巩固pH值概念,掌握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

3、了解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实

验其性质。

4、观察盐类水解作用,了解影响水解的主要因素。

5、掌握沉淀平衡、同离子效应和溶度积规则。

6、实验沉淀的生成、溶解、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7、学习电动离心机的使用和离心分离操作。

I- + I2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五I-

I- + I2的平衡常数。

1、测定I-

2、加强对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理解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

3、巩固滴定操作。

实验十六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1、实验阴极射线的产生和性质,理解电子的微粒性。

2、从光的衍射实验理解电子衍射原理,理解电子的波动

性。

3、实验原子光谱的产生和性质,理解电子能级的不连续

性。

4、实验分子的电性和磁性

实验十七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1、熟悉典型的无机物分之(离子)的空间结构;

2、熟悉金属晶体三种密堆积的排列方式,复习晶胞、配位

数等概念;

3、熟悉四种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了解正负离子的堆积情

况,配位情况以及晶胞中离子的个数比;

4、了解金刚石、石墨和干冰的结构;比较四类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力的异同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实验十八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1、掌握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关系以及介质、

反应物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加深物质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的理解。

3、了解盐桥的制作方法。

实验十九P区非金属元素(一)

(卤素、氧、硫)

1、学习氯气、次氯酸盐、氯酸钾的制备方法和主要性质。

2、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懂得强氧化性的区别。

3、掌握双氧水的某些重要性质。

4、掌握不同氧化态硫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5、了解氯、溴、氯酸钾的安全操作。

实验二十P区非金属元素(二)

(氮族、硅、硼)

1、]实验并掌握氮的不同氧化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实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掌握硅酸盐、硼酸、以及硼砂的主要性质。

4、练习硼砂珠的有关操作。

实验二十一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1、学习和掌握常见阴离子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2、学习和掌握离子检出的基本方法。

实验二十二主族金属元素

(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1、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

2、实验并比较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

物和盐类的溶解性。

3、练习焰色反应并熟悉使用金属钾、钠的安全操作。

实验二十三dS区金属

(铜、银、锌、镉、汞)

1、了解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

2、掌握Cu(Ⅰ)、Cu(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3、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

4、熟悉Hg2+和Hg22+的转化。

实验二十四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1、巩固和进一步掌握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和检出的方法。

3、巩固检出离子的操作。

4、

实验二十五铬、锰

1、了解铬、锰常见氧化态化合物的生成、性质及相互转

化条件。

2、掌握铬(Ⅲ)还原性和铬(Ⅵ)的氧化性。

3、掌握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及介质对其氧化还原产物的影

响。

4、以MnO2为原料制备KmnO4,练习碱熔操作。

实验二十六铁、钴、镊

1、了解铁、钴、镊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掌握二价铁、

钴、镊的还原性及三价铁、钴、镊的氧化性递变规律。

2、掌握铁盐的氧化还原性。

3、了解铁、钴、镊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并掌握

Fe2+、Fe3+、Co2+Ni2+鉴定方法。

实验二十七高锰酸钾的制备

——固体碱熔氧化法

1、学习碱熔法由二氧化锰制备高锰酸钾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2、熟悉熔融、浸取,巩固过滤、结晶和重结晶等基本操

作。

3、掌握锰的各种氧化态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实验二十八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1、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水溶液中取代

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2、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3、巩固电导仪的使用。

实验二十九醋酸铬(Ⅱ)水合物的制备

——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

1、学习在无氧条件下制备易氧化的不稳定化合物的原理

和方法。

2、巩固沉淀过滤、洗涤等基本操作。

3、

实验三十离子的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

1运用所学习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未知物的鉴定和鉴别,进一步巩固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

.[要求]:

1、学生在全面复习基础上制定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进行全面的训练和检查。

实验三十一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1、学习溶剂法提纯工业硫化钠和用提纯硫化钠制备硫代硫酸钠的方法;

2、练习冷凝管的安装和回流操作;

3、练习抽滤、气体发生、器皿连接操作。

实验三十二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三十三硫酸亚铁按的制备

1、根据有关原理及数据设计制备复盐;

2、进一步掌握水浴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

操作;

3、了解检验产品中杂质含量的一种方法——目视比色法。

实验三十四环境化学实验——水中溶解氧及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本实验选择两个环境监测中的实际课题,要求运用学过的

化学知识与实验方法、步骤,进行定量测定,以提高学生

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内容也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拟,如:离子的鉴

定和未知物鉴别、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利用废弃物制备无机物、无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等。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题目,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

出具体方案,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独立完成。

一般时间可安排在期中或期末。

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书育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

教学方法,阐明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及化合物的变化规律,逐

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验中应教育学生重视安全;

爱护仪器;节约药品、水电;注意整洁;保护环境;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2、切实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基本操作是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基础,规范的基本操作更是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可采用观看录象、讲解操作要领、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并通过抽查、讲评等逐个落实。实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除加强巡视解决一般问题外,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几位学生的操作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实验结束后,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做到绘图规范、文理通顺、字体端正、无错别字。

3、加强因素化合物性质和制备实验,通过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个别离子及混合离子的检出实验,掌握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性、水解及配位等性能。这是师范院校化学实验的重点。选择实验内容时注意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中学化学实验中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尽可能在本课程中得到练习。无机制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

4、实验后可紧扣教材安排一些实验作业,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选择仪器、药品,当堂完成,以培养学生具有自己学习无机化学书刊和查阅手册、独立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初步能力。

5、尽量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提

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下,可因地制宜另选其他类似实验,实验前后顺序也可以根据条件由教师调整。设计实验分量可视

条件适当加大。

7、在实验课中,应该使学生掌握废液的处理方法,注意节约,回收有用物质,防止污染环境。

8、考核内容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运用理论解

释实验现象,实验仪器组装和使用能力,实验技能、技巧,实

验态度以及安全、卫生、药品的节约等。考核方式可采用口试、笔试或学生实际操作等方式。

要求掌握的基本操作

一、仪器和使用技能

1、掌握

试管、试管夹、烧杯、锥型瓶、量筒、滴管、烧瓶、蒸发皿、表面皿、漏斗、研钵、离心管、、洗瓶、酒精灯、酒精喷灯、台秤、打孔器、锉刀、圆锉、燃烧勺、铁架台、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

2、学会

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坩埚、坩埚钳、气压计、比重

计、秒表、布氏漏斗、吸滤瓶、水浴锅、离心机、恒温槽、低压电源、U型管、启普发生器、泥三角。

3、练习

干燥管、离子交换柱、pH计(酸度计)、电光分析天平、比色管、烘箱。

二、操作技能

1、掌握

玻璃管(棒)熔断、塞子钻孔、导管的选择和连接、仪器的装配和拆卸、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溶解、吸收、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纯度检查、混合爆鸣、固体物质的称量、(直接法)、及估量、液体试剂的量取及估量、溶液的配制、稀释、溶解、搅拌、震荡、固体物质的粉碎、加热(直接、石棉网、水浴、蒸汽浴)烘干、冷却、常压过滤、倾析分离、蒸发、浓缩、结晶、试纸的选择、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

2、学会

干燥、玻璃管的弯曲、拉细、沉淀的洗涤、离心、常见事故的处理。

3练习

热滤、抽滤、重结晶、减量法称量、干燥剂的选择、滴定操作、简单分子模型或晶体模型的制作。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营销渠道管理教学大纲.docx

《营销渠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2120202301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分: 2 课时: 36 开课学期: 4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一、课程简介 《营销渠道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营销渠道体系, 阐述管理框架中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渠道参与者、渠道任务、营销渠道的环境以及行为过程;营销渠道开发,包括营销渠道战略、渠道成员的选择与激励;营销渠道的管理,包括如 何对分销商和终端进行管理,如何进行品牌管理和储运管理。这些内容的教授将有助于学生 掌握新产品铺市的战略框架和推行技巧。先修课程是管理学、市场营销,后续课程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企业对消费者、企业对企业领域的营销渠 道,初步掌握主流营销渠道战略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学会将其灵活运用到营销渠道开发、建设和维护实务中的技能,为参与实际的营销管理与市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和渠道的层次、广度和渠道的系统类型; 理解渠道价格体系的构建方法;评估渠道成员并进行选择; 掌握营销渠道的设计方法以及渠道成员选择的标准体系和成员的激励方法,串货的原因和掌握串货的控制方法; 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该企业的营销渠道、能用控制串货的方法去控制串货,能使用激励方法激励渠道成员。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营销渠道管理概述 主要内容:营销渠道定义;营销渠道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营销渠道概念;理解渠道的功能和其在营销地 位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在于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基本业务和基本职能、中间商的经济学意义;难点在于营销渠道在营销地位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课堂授课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传统与多媒体相融合的手段。 (二)第二章渠道参与者与渠道环境 主要内容:如何界定渠道参与者;批发商类型与分销任务;零售商类型与分销任务;促销代理机构的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ENGLISH 执笔者:吴勇 审核人:易强 编写日期:2017年10月 二、课程简述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开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第一学期修读《大学英语1》,第二学期修读《大学英语2》,第三学期修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第四学期修读《大学英语(学术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48学时,3学分,两学期合计96学时,6学分,四学期合计192学时,12学分。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

际情况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词汇及语法知识,书面和口语表达具备一定的语篇组织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近或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8级水平,少数学生超过8级以上水平。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所谓工具性,就是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通用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及专门用途英语能力(学习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为此,在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和外语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语言能力和个人发展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注意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诊断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口腔、法医、预防、医检、妇幼、医技、营养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二O一五年九月 目录

前言………………………………………………………………………………………………绪论………………………………………………………………………………………………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疼痛……………………………………………………………………………………… 三、呼吸困难……………………………………………………………………………… 四、咳嗽、咳痰、咯血…………………………………………………………………… 五、水肿、心悸、紫绀…………………………………………………… 六、腹泻、腹痛…………………………………………………………………………… 七、消化道出血……………………………………………………………………………… 八、黄疽………………………………………………………………………………………问诊、书写病历………………………………………………………………………………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颈部检查………………………………………………………………………… 三、胸廓、肺部检查……………………………………………………………………… 四、心、血管的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七、神经系统检查………………………………………………………………………… 八、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超声波检查…………………………………………………………………………… 三、实验诊断学(检验系)、血常规检查(讲、习)………………………………… 前言

分销渠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分销渠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代码:060642 课程名称:分销渠道治理 英文名称:Marketing Channel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5 学分:2.5 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三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治理学 二、课程简介 营销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转移所通过的路径,由参与产品或服务转移获得以使产品或服务便于使用或消费的所有组织构成。关于营销渠道的治理,是企业营销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地将产品打入市场、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扩大产品销售、猎取可连续的竞争优势。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随着猎取可连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中间商的权力日益强大和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营销渠道治理在企业营销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它越来越被看成是企业猎取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要素。 The term marketing channel is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sales channel” or “distribution channel”, i.e. any individual o r company used in making the subject company’s products and/or services available to its customers. More specifically, a marketing channel would be an organized network of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which in combination perform all the functions required to link producers with end customers to accomplish the marketing task. The marketing chann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concerns if the company can transfer its products to end consumers successfully,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arget market, enlarge the sales and obtain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on advantages. In today’s market environments, obtaining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s is getting more difficult, the middlemen is more powerful, so the role of marketing channel manage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marketing, and is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 课程学时: 开设学期:第一至第四学期 适用对象:非英语专业大专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是高校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应用技能为先,融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一体,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国际化、大众化、人本化”,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特别是国际交流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教学模式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为主转变为以听懂为主、以实用为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使教学对象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水平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具有较高的听、说、写、译能力和较强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使英语成为学生交流专业信息、发挥专业特长的有力工具,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用英语作为工具直接开展工作。大学英语教学应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提供除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外的各种应用性课程和文化交际性课程,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2.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

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绿色化学(Ⅱ)教学大纲 (非化学类专业用)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绿色化学课程组 2004.1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绿色化学(Ⅱ)-1(Green Chemistry(Ⅱ)-1) 课程号(代码):20318620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绿色化学(Ⅱ)”是非化学类(文管等类)本科生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总学时数36学时,一学期完成。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如何节约资源、开发新资源和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在大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基本知识,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普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本课程面对全校非化学类学生开出,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了解如何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节约使用和循环使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延长现有资源的使用时间;了解如何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课程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线,通过绿色化学发展的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和课程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讲授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0学时) 第一节化学是中心的、适用的、创造性的学科 化学是中心的、适用的、创造性的学科;化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猿到人――火(燃烧化学反应的利用);铜器时代(还原反应的利用);铁器时代(还原反应、合金技术的利用);聚合物时代(聚合反应的发明与使用);可持续发展时代(绿色化学)。 英国的发达与化学,德国的发达与化学,美国的发达与化学,日本战后的发展与化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疾病的防治,基因工程;化学与信息科学,硅革命与计算机的发展,分子器件,量子计算机; 第二节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危机与化学 造成目前人类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核冬天的威胁;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本质;光化学烟雾的化学本质;大气污染的化学本质及其危害;酸雨及其危害;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破坏;荒漠化。 第三节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与化学 能源问题,能源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石油、煤和天然气的有效使用与化学,生物质资源与化学。 其他资源问题,矿产资源,土地资源。 第四节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与化学 现代医药的发展与化学,手性分子的概念,治疗目前不治之症的新药的开发与化学,分子修饰的概念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减少药

《销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销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64学时(讲授 40 课时, 实践24课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销售管理》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理论为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从销售经理的角度,介绍了企业销售管理所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务,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是为毕业生在将来晋升为销售主管、渠道主管、区域经理、销售经理等高级职位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销售经理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销售经理的中心工作完成销售计划的制订、销售组织的构建、销售额的分析、销售成本的控制、销售人员的招聘与培训、销售人员的激励与绩效考评、客户档案的建立、客户投诉的处理等工作任务的学习。 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内容紧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实用性较强; (2)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必须同时具备; (3)是一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销售职业,认识销售、销售管理和销售伦理 (2)掌握销售过程,认识销售准备,理解关系销售,会处理顾客异议 (3)能够进行销售规划与设计,制定销售计划、销售预测、销售配额和销售预算 (4)掌握销售区域管理技能,进行销售区域划分和设计、业务管理和管理销售网络成员 (5)能够进行销售组织建设,设计销售组织、带领团队高效运作 (6)能够甄选销售人员、对其培训、以及设计相应的薪酬制度 (7)掌握销售人员的行为和动机、对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并进行绩效考评 (8)能够进行销售货品管理,掌握订发货退货的管理、终端管理和窜货管理 (9)能够分析客户商业价值,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 (10)能够掌握销售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1)能够利用销售额、销售费用、销售效率等分析工具进行销售分析与评估 (12)能够把握销售管理的新趋势,学会利用网络进行销售管理 2、能力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具有销售组织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2)重点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奉献社会、忠诚企业的职业操守;在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教学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品格,具备从事销售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走进销售职业 教学内容: 1、如何成为专业销售人员 认识销售、选择销售职业、认识销售管理 2、面对销售中的伦理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与市场营销、销售管理面临的伦理问题 3、竞争销售管理岗位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和使用工作的规定 (2013-2014学年校政字1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现行《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规范》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所有本科课程都应制定并使用教学大纲。各学院(系)、部(处)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大纲制定及修订 第三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自觉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经所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后,报学院(系)人才培养(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由主管院长签字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条同一门课程若开设多个课堂,原则上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内容基本统一的教学大纲。若确为教学需要,经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同课堂的任课教师可对大纲部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第五条学院(系)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每隔3-4个学年,应自觉组织研究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并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作相应调整;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每学年均应对相关教师的全部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完善。 第六条体育部和其他教学单位组织开设的相关课程,亦需制定和定期修订教学大纲,经相关领域专家审核通过、主管领导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大纲基本内容 第七条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课程性质、授课对象、先修课程要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和学习要求等。 (二)任课教师及助教(如有配备)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姓名、职称、办公时间及地点、办公电话、邮箱地址;助教姓名、联系方式、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 (三)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及掌握程度、教学进度、每节课研究性学习要求(包括课前预习、课程

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arketing Management 先修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管理 适用类型、层次、专业:本科、全日制、函授、夜大、经济管理、贸易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市场营销管理》是一门研究企业营销基本规律的学科,是经济管理、贸易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理解营销基本概念,掌握营销管理的一般方法,具有营销环境分析、营销组合分析、营销调研、市场细分以及SWOT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企业营销策划、参与营销管理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市场营销理论及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市场营销管理基本理论;营销环境与顾客购买行为研究;市场营销组合以及目标市场定位研究;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基本理论。 2、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的内涵及其测度、顾客赢利率分析的基本方法、营销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营销调研的方法等。 3、基本掌握营销环境的基本内容、市场细分方法。 4、具有市场营销策划的初步能力,能用细分方法确定目标市场和进行产品服务和定位。 三、主要内容: 第1章绪论 1.1 引言 1.2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1.3 市场营销学的性质 1.4 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1.5市场营销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1.6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 1.7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1.8 市场营销观念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 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 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重要理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other disciplines (2h); 2.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h); 3.Contrast analysis and error analysis (2h); 4.Major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world (2h); 5.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h); 6.ELT and mental development (2h); 7.English teaching syllabus and textbook in middle schools (2h); 8.Principles of ELT in middle schools (2h); 9.Classroom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0.Teach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2h); 11.Practice methods of English linguistic competence (2h); 12.Electr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3.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English (2h); 14.Artistic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5.English test and evaluation (2h); 16. Research of ELT (2h).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日语-1 Basic Japanese(1) 课程号:1050188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128 学分:8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为零起点的本科日语专业学生而设置。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达到使学生对日语的发音、文字、书写、语法、词汇等日语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及掌握的目的,为其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掌握初级语法知识,100个左右的日语汉字,1000个左右单词,能进行简单对话,读写简单句子及文章,即达到日语能力水平考试的4级水平。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拟用一个月时间(32个学时)教授日语语音知识并进行系统的语音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日语标准音的发音、声调及语调的基本规律。其余部分即二、三、四单元基本按教学大纲及教材编排,阶梯式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日语的四大基本句式,十大格助词,部分助动词、提示助词、副助词及初级句型。每课包括正文、对话文、功能用语、语法词法解释,练习及阅读文。 四、教材 《新编日语》第一册,周平,陈小芬编,上海外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 《新编日语习题集》第一册,陆静华编,上海外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五、主要参考资料 六、成绩评定 本教材附有相应的练习册,平时对每一课的练习进行抽检,并以十分制打出分数,各单元作相应的测试,并以百分制打分,二者作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百分之十计算。 另外,平时的语音语调操练、背诵、朗读、写作等都将作为考核项目供期末参考。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日语-2 Basic Japanese(2) 课程号:1050198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128 学分:8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该课程的设计对象为日语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本科学生,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第一学期约150个学时,掌握基本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语法知识,增加词汇量(400个汉字,1,500个单词),熟练日常会话,具备初级写作能力。总课时在150小时以上。最终水平达到日语能力测试3级。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教材编排为主要依据,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有五课,每单元最后一课为复习总结。每课仍包括正文、会话文、功能用语、语法、句法、词法、阅读、练习等部分,题材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诸方面,并兼有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法、句法的讲解上,使学生基本掌握日语所有的格助词、助动词及大部分提示助词、副助词、形式体言、掌握几十种惯用句型。教学进度为每课8学时,单元复习课4学时。 四、教材 《新编日语》第二册周平陈小芬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新编日语习题集》第二册陈静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五、主要参考资料 六、成绩评定 本教材附有相应的练习册,平时对每一课的练习进行抽检,并以十分制打分,各项各单元作相应的测试,并以百分制打分,二者作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十计算。 另外,平时的朗读、背诵、写作、情景对话等都将作为考核项目供期末参考。

《本科教学大纲》要求

XXXXXX学院 关于制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若干规定 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纲要形式制订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组织课程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开展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我校为全面规范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保证教学的严肃性、科学性,特制订本规定。 一、制订教学大纲的原则 根据我校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要求,参照《XXXXXX学院关于制订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应遵循如下原则: 1.坚持适应社会需要,注重能力培养原则。制定教学大纲要把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注重突出独立学院教育特色,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教学直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成为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多种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把握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首先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内在逻辑结构应遵循教学原则,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配合得当,学时分配合理,教学大纲整体上必须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且具有可操作性。 3.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改革创新原则。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现代化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注意把握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对教学内容的现代化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引进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引进和创建有利于体现独立学院办学特点的教学新模式,体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 4.坚持个性培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大纲的制订可参照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以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课程教学大纲的特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正确定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层次,明确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其中,应着重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教学,强化课程中与行业能力、与后续课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打好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思想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升本)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思想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进而掌握推动管理思想发展的因素、条件和动力,认清管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 2.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为学生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从事教育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高借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思想史》属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应在《教育管理》等相关课程前开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面讲述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及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通过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精要讲解,使学生对管理思想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逻辑严谨、阐述清晰、分析深刻、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主要讲授本学科的重点和要点,教材的制作力求准确、生动。 3.学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技能,善于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学习媒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将利用电视直播课堂,网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除主教材《管理思想史》外,录象教材《管理学名著提要》、IP课程《<管理思想史>复习指导》作为文字主教材的辅助教材,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拓宽教学渠道,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复习思考题和5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8.本课程课内学时及配套音像教材分配: 章节名称课内学时录像I P 备 注 绪 论 2 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4 1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 3 1 1 三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 展 3 1 1 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4 1 1 五古典组织理论 5 1 1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职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生三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外管理理念的比较、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的类型与方法以及管理创新等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未来服务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的基本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 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及官僚制组织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几种主要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四川大学华西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影像医学专业用) 前言 神经病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它课程的学习。神经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首先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等基础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其次又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而其它系统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因此,神经病学与基础、临床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法和神经科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原则,熟悉神经病学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贾建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6版配套使用,适用于临床、影像等专业的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本大纲指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普通熟悉及一般了解的内容。理论课总学时为30学时。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各章的参考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数 第一章绪论0.5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损的定位诊断自学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4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1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0.5 第七章头痛 1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6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1 第十二章运动障碍疾病 1.5 第十三章癫痫 1.5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2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2 第十六章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自学 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 第十八章神经系统遗传性病自学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自学 第二十章睡眠障碍 1 第二十一章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1 合计30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分几何 课程代码 英文 类别代号 MATH 授课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适用年级2017级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课型理论课 总学分总学时授课讨论实验/上机实践其他 3 6 4 64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数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几何类课程之一。经典微分几何的研究对象是三维空间中的曲线和曲面,现代微分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微分流形。本课程介绍经典的微分几何,主要内容包括:曲线的局部理论、曲面的局部理论、标架与曲面论基本定理、曲面的内蕴几何学。同时,本课程将介绍一些整体微分几何的内容,如平面曲线的旋转指标定理、曲面的整体Gauss-Bonnet公式等。 二、培养目标 理解和掌握经典微分几何,即三维欧氏空间中曲线和曲面的微分几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图形想象能力,从具体到抽象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现代微分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微分流形,黎曼几何,以及其他数学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后作业,教学和练习相结合;以板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或节)主要内容学时安排 第一章欧氏空间1.微分几何的历史简介 2.向量空间 3.欧氏空间 2 第二章曲线的局部理论第六章平面曲线的整体 性质1.曲线的概念 2.空间曲线 4.曲线基本定理 5.平面曲线的整体性质 6. 习题课 8 第三章曲面的局部理论1. 曲面的概念 2.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4. 法曲率与Weingarten变 换 5. 主曲率与Gauss曲率 6. 曲面的一些例子 7. 习题课 12 第四章标架与曲面论的 基本定理1. 活动标架 2. 自然标架的运动方程 3. 曲面的结构方程、曲面的 存在唯一性定理 4. 正交活动标架 5. 曲面的结构方程(外微分 法) 6. 习题课 12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5220308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总144学时;4学时/周 学分:8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院(系):国际关系学院、翻译学院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一门训练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干课程,是语言学、文学、高级听力、高级写作的重要支撑。 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情感、中西文化、哲学、文学、社会、教育、经济、政治、语言、环境等不同话题文章和拓展阅读材料,系统地讲授和讨论各类文体和话题的英语佳作的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能较系统地掌握英文修辞知识、基本逻辑和谋篇布局方法,提高阅读赏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通识知识框架,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文体不同、话题广泛的英文文章和拓展材料,以期从把握语言特点、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深化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同时,通过不同话题的探讨,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通识知识框架,培养的概括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人文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以下各单元的Section A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Section B作为拓展课及讨论课的内容。 Unit 1 Emotion(1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富有生活趣味和人生哲理的散文,反思自己的人生及情感体验,提高对人生的感性认识。把握叙事和论辩的艺术和策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基本内容: Section A The Woman in the Kitch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