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污染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治理方法综述

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治理方法综述

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治理方法综述作者:李婧周艳文陈森高小杰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24期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壤镉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该文对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镉污染的来源以及镉污染对农业生产和人群健康产生的危害,以及治理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我国镉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土壤;镉污染;来源;危害;治理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104-04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soil cadmium pollution have caused more and more concern.In this thesis,the pollution actualities,source,damage and management of soil cadmium pollution were briefly introducted,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il cadmium pollution management was discussed.Key words:Soil;Cadmium pollution;Source;Damage;Managment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其中,镉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达到7.0%,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是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

镉是众所周知的重金属“五毒”元素之一,具有分解周期长(半衰期超过20a)、移动性大、毒性高、难降解等特点,在生产活动中容易被作物吸收富集,不仅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的积累危害人体健康[2],例如,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出现的“骨痛病”事件。

镉污染及其治理概论

镉污染及其治理概论

2、对人体的危害
镉进入人体,形成镉硫蛋白,通 过血液到达全身,蓄积于肾、肝 中。肾脏是镉中毒的靶器官。
长期食用镉污染食品, 会导致慢性镉中毒,身 体积聚过量镉损坏肾小 管功能,造成体内蛋白 质从尿中流失,形成软 骨症(痛痛病)和自发 性骨折。
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镉污染事件
1930——1960年,日本富山县神通 川流域部分镉污染,事源炼锌厂排 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周围的耕地和 水源。
2005年12月15日广东省环保部门检 测发现,从孟洲坝站断面到高桥 断面全部超过标准,高桥断面镉超 标近10倍。
2009年8月6日上午,湖南省浏阳市 镇头镇双桥村。以湘和化工厂为圆 心向外500米延伸,周围田野里的庄 稼渐次呈现出深黄色、黄绿色、绿 色三种不同颜色,晒在水泥地上的 稻谷谷壳透着黄褐色,专家的调查 意见是,已经确认了湘和化工厂是 造成镉污染的直接来源。 ………………
2012年,广西龙江河宜州拉浪码 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随 后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使得沿 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 。事情已经过去差不多3年了,但却 给当地村民带来很多危害。这些村民 被重金属污染,手脚畸形,甚至没有 了劳动能力,十分可怜。
前段时间的镉大米事件
2013年5月23日,据中新网报道,广 东省食安办公开了31批次镉超标大米 名单。专家表示,土壤镉污染是造成 农产品(7.31,-0.36,-4.69%)镉超标的主 要原因。采矿、冶炼、农业投入品滥 用都可能造成土壤镉污染。由此,事 件的焦点完全从问题大米转移到环境 污染上,湖南取代了广东,成为镉超 标大米事件的主角。 23日晚,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继续 公布调查结果,在2013年的抽检中, 发现了120批次镉超标大米,其中由湖 南厂家生产的多达68批次,涉事厂家 来自湖南14个市州中的8个。

2024年镉污染的调研报告7篇

2024年镉污染的调研报告7篇
2024年镉污染的调研报告7篇
调研报告是调研任务的书面表达,是落实一项举措的文字参照,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是随意捏造出来的,是需要在客观事实的调研分析中产生的,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镉污染的调研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镉污染的调研报告篇1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现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做如下报告:
随后,我们到达下游。同样采集水样,也作了初步检测其酸碱度、氯离子同样超标,并且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有正六价铬离子,48号铬,80号汞,82号铅等离子。其中汞离子超标较多,这些重金属物质更是大大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如果人误食了镉离子便会在人肾脏内蓄积。大家知道,镉是毒性很大的离子,被人吸入,就会引起泌尿系统功能变化。汞是相对原子量为200.6的重金属,剧毒亦能蓄积人体导致体内新陈代谢不正常,最后中毒引发尿毒症等病状。而这些离子来源于采矿、冶炼、燃料。电池和化学工业废水,还有工厂和贵重金属加工的工废液。只要到过下游的市民不难发现每隔三、四米远处河岸内就有两根大的排水管,滚滚而来的"黄河"就从那里源源不断的用处,有的还是乳白色。河岸两旁,白色垃圾成堆,一片片难分解的塑料泡沫在河上"飘荡"着,这还是那条干净清澈的小车河吗?
(注:共发放400份问卷,实际收回380份,有效问卷350份)
3、 调查地点:__市__镇及__镇
三、调查分析
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们实践队共发出400分调查问卷,收回380份,有效问卷350份。目前__镇及__镇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集中在秸秆焚烧、固体垃圾、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针对以上环境问题,我们继续分析,并通过网络、书籍得出其危害。针对此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对村民进行宣讲,希望引起领导的关注,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镉诘锅匀挣

镉诘锅匀挣

镉诘锅匀挣
近年来,镉污染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镉作为一种重金属元素,其在环境中的污染已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镉污染的现状、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是镉污染的现状。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镉污染事件频发。

在我国,南方的某些地区由于历史遗留原因,镉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镉污染也呈上升趋势。

二是镉污染的主要原因。

镉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炼,使得镉元素释放到环境中;二是镉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如电池、颜料等产业;三是农业污染,如化肥、农药的使用。

三是镉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肾脏疾病、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

长期接触镉污染的人群,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四是防治镉污染的措施。

要有效防治镉污染,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环保法规,加大对镉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无镉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三是加大科研投入,研究镉污染治理技术,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镉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总之,镉污染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全球性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立法、监管、科研、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防治镉污染,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攸县农田镉污染流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攸县农田镉污染流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攸县农田镉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一、中科院对攸县农田镉污染来源的初步结论我县的“镉大米”事件出现之后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就治镉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农业部门迅速行动,及时安排技术力量,对我县不同区域、不同水系农田的土壤、灌溉水、底泥、煤、铁矿石、水泥、肥料、秸秆、稻谷取样送至中科院检测,并进行治镉试验,通过检测、试验,中科院对我县农田镉污染来源和预期治理效果作出了初步结论。

1、攸县农田土壤镉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大部分农田土壤的镉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业排放,即主要来源于煤矸石、水泥和部分煤碳。

2、部分地区农田土壤镉污染来源于成土母质,如黄丰桥。

3、农田土壤镉污染输入的主要途径为灌溉水和大气沉降。

4、农田土壤镉污染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方法得当,治理效果十分明显。

二、2013年农田土壤镉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1、积极开展技术合作。

我县“镉米”问题被暴之后,农业局及时将有关情况向省农业厅、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湖南师大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汇报和咨询,得到了相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农业部门的穿针引线之下,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攸县农田重金属(镉)污染治理技术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全面开展取样检测。

为了彻底查明农田镉污染的原因,在中科院的指导下,农业局在全县对9大水系和7大成土母质的土壤、肥料、水源、大气、稻谷、秸秆以及铁矿石、煤矸石、煤碳、水泥分别进行实地取样,共计抽取样品516个送至中科院和省农科院进行检测分析。

3、广泛开展治镉试验。

为了尽快探索最佳的治镉技术途径,农业部门一手抓镉污染成因普查,一手抓治镉试验,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制订了《攸县“镉大米”污染治理试验方案》,在不同区域分10个子项目进行了针对性试验。

一是跟踪观察试验;二是农艺措施对比试验;三是有机复合肥对比试验;四是冬垡对比试验;五是大量元素复合肥对比试验;六是硅钾元素调节对比试验;七是土壤调节剂对比试验;八是品种对比试验;九是植株吸镉试验;十是控水技术试验。

土壤镉污染与防治综述

土壤镉污染与防治综述

土壤镉污染与防治综述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电解锌生产的发展,镉的产量开始有明显的增加,同时由镉产生的污染随之而来,特别是自从60年代在日本的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现“骨痛病”从而确认土壤中的镉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并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以来,有关镉污染和毒害问题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一、土壤的镉污染镉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平均为0.15×10-6(mg/kg)。

地球上没有单独的镉矿,常与锌共生,一般以Cds和CdCO3的形式存在于锌矿中。

正常土壤含镉ω(Cd)(即土壤镉的质量分数)0.03×10-6(mg/kg),通常不超过1.0×10-6。

土壤镉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将镉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镉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北景值含量,造成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恶化。

外源镉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1)冶炼、电渡、染料等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土壤。

即此工业废水直接进入江、河、湖泊后,随地下水运动进入土壤,和人类农业生产上污灌进入土壤。

(2)固体废弃物(污泥、垃圾等)直接排入土壤。

即作为基肥施用进入土壤。

(3)高含镉的农药和肥料的施用。

(4)大气沉降物等。

根据1995年7月,我国公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如下:那么,镉造成土壤污染的临界值为W(cd)〉1.0×10-6mg/kg。

(一)镉在土壤中的行为及其影响镉在土壤中的形势包括:离子态、可交换态、吸附态、化学沉淀态和难溶络合态(或残留态)等,它们随环境条件的变动而互相转化,对植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水溶态和交换态。

镉在土壤中的活性受土壤水份状况、温度、PH、CEC、DH及土壤中陪补阳离子的影响。

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土水系统中的PH 的变化,可分为3个区域即PH<ZPC(ZPC为电荷零点)的低吸附量区,ZPC<PH<6.0的中等吸附区。

在此区域内,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PH的升高而增加。

PH>6.0的强吸附与沉淀区,PH>6以上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升高而降低,水溶态镉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急剧减少,PH>7.5时94%以上的水溶态进入土壤,且PH>7.5时镉主要以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形式存在,其是导致镉毒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一、引言土壤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土壤镉污染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污染类型,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土壤镉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土壤镉污染的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综述,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土壤镉污染的形成原因和现状分析1. 形成原因土壤镉污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和肥料的施用、燃煤和燃油燃烧排放等。

这些活动通常会导致镉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且长期存在。

2. 现状分析目前,全球土壤镉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普遍存在。

镉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镉污染土壤主要分布在工、矿区周边、农田区和城市建设用地。

特别是农田区,由于农药和肥料的长期施用,镉的含量普遍超过安全阈值,严重威胁着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土壤镉污染的危害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土壤镉被吸收后,会积聚在人体内,对肝脏、肾脏和骨骼等重要器官产生毒性影响,引起多种疾病,如骨质疏松、肾病、癌症等。

尤其是对于长期接触土壤镉污染的农民和农民工,健康风险更高。

2.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镉污染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产生毒害效应,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土壤镉也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造成生物富集,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土壤镉污染的治理策略1. 预防措施预防是土壤镉污染治理的首要环节,包括严格控制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限制工业废弃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等。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土壤镉污染的发生,减少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2. 修复技术土壤镉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物理修复主要是采用土壤剥离、堆肥等方式,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化学修复主要是通过添加吸附剂或化学还原剂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生物修复则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修复能力来降解和分解土壤中的镉污染。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镉Cadmium,Cd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和植物非必需元素;Cd由于其在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迁移转化特性及对人体的高度危害性而被列为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5大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孙聪,2014;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及血液系统等产生损伤,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癌变;镉过量会抑制植物的生长;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约有65%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安全品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目前水稻生产正受到镉污染土壤的严重威胁孟桂元,2015;与其它重金属元素相比,镉Cd对水稻显示出更大的毒性,镉的活性较强,容易被水稻吸收和富集,可以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积累较高含量的镉,重金属Cd通过灌溉在土壤中累积,且主要累积在0-20cm表层土壤姜国辉,2012,经过根、茎、叶的吸收,最终迁移到稻米中,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受镉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万hm2,每年生产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达亿kg杨双,2015,由于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每年减产1000多万t,受污染粮食多达1200多万t,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如在湖南安化县境内的某铀矿区,每年因污灌带入农田的镉达2-3kg/hm2,使近40km2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贺慧,2014;目前土壤镉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李启权,2014;国内、外关于土壤Cd污染对水稻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Cd 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及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等;1、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水稻对镉的吸收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水稻的不同类型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品种之间;李坤权等研究表明,水稻糙米中的镉浓度与水稻类型有关,即籼型>新株型>粳型李坤权,2003;李正文等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目前栽种的57个水稻品种,揭示了杂交稻Cd吸收极显著高于常规稻李正文,2003;徐燕玲等认为,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徐燕玲,2009;孙聪研究发现,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Cd毒性胁迫有显著性差异,虽然Cd属于非必需元素,但不同水稻品种对低剂量Cd表现出不同的刺激效应;经过Burr-III模型的计算得到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50%抑制浓度值HC550%为·kg-1孙聪,2014;孟桂元以湘中地区主要栽培的2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L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对种子活力指数及根芽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镉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芽的抑制;不同品种对镉胁迫的耐性存在较大差异孟桂元,2015;刘侯俊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Cd 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Cd后,多数水稻籽粒产量和植株总生物量下降,只有少数品种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有所上升;Cd在水稻植株中的含量遵循根系>茎叶>颖壳>籽粒的规律刘侯俊,2011;张锡洲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cultivars,CSCs的培育提供遗传材料张锡洲,2013;2、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土壤中的重金属镉首先被根系吸收,再经木质部装载向地上部转运,并在各组织中沉积;籽粒的大部分镉来自于此,还有少部分则经剑叶的“再活化”后由韧皮部运至颖果;水稻籽粒富集镉的基本过程是:1根系吸收和在木质部进行加载,完成根系对镉的吸收和由根系到地上部的转运;2茎节中微管间的定向转运分配,完成镉在地上部运输的定向转运;3叶片中的镉通过韧皮部的再转移王凯,2014;肖美秀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镉在水稻体内的分配规律,发现Cd 在水稻体内各器官的分配规律是:根>>茎>鞘>叶>稻米;水稻品种的镉耐性与其吸收镉相对较少或向地上部运输比例较低有关肖美秀,2006;相对于根系对镉的活化和吸收过程,木质部的装载和运输作用被认为是水稻根系、茎鞘和籽粒镉积累量的决定因素,而韧皮部的输入则对糙米中镉含量起到支配作用;水稻对镉吸收、转运和积累的特殊生理模式,决定了水稻各部位中镉含量的基本分布规律是根系>茎叶>籽粒,其中根系中的镉含量是茎叶中的100倍,糙米中的1000倍朱智伟,2014;王晓娟揭示了Cd2+转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Cd2+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穿过根部皮层进入木质部的过程中,大部分在皮层细胞间沉积,少部分抵达中柱后转移到地上部分王晓娟,2015;李彬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铁盐处理均能影响土壤砷锑镉的形态转化李彬,2014;张红振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基于土壤镉含量和土壤pH预测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富集系数中位值;回归模型95%预测上限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保守预测优于富集系数90分位值,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张红振,2010;于辉的研究中发现,水稻对镉的积累具有基因型依赖,随着营养液中镉浓度的升高,水稻根和叶亚细胞镉含量显著上升,大部分镉积累在细胞壁FⅠ和细胞可溶部分FⅢ.高镉积累品种“珍桂矮”根和叶中可溶部分镉含量显著高于低镉积累品种“广源占“于辉,2008;胡林飞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水稻根际分泌物对供铁水平的响应差异与植株对镉的吸收有一定关系;在缺铁处理中,水稻根系有机酸分泌的量较供铁处理都有显著的增加,植株对重金属镉的积累量也较供铁处理有显著的增加,但地上部分和根部干重较供铁处理有所下降胡林飞,2012;日本冈山大学使得存在于水稻根的外皮以及植株中心部位的“Nramp5”基因不发挥作用,然后把水稻种植到受镉污染的土壤中;收获的稻谷中镉的含量不到普通水稻的十分之一刘艳芳,2012;3、Cd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姜国辉通过桶栽土培水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Cd主要累积在5-20cm土层,灌溉水中的重金属Cd的浓度应该控制在0.20mg/L以下姜国辉,2012;张国君揭示了水稻钙调蛋白调控镉耐性的分子机制,发现水稻的互作蛋白在镉胁迫下能够使钙调蛋白保持活性且表达量上调,从而表现出对镉的耐性张国君,2013;熊维亮发现高浓度的镉对根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镉对水稻根的平均直径也有较大的影响熊维亮,2010;在镉胁迫下水稻品种汕优63和日本晴表现出不同的耐受能力,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镉积累量均表现降低的趋势;镉胁迫影响水稻根系能量代谢类蛋白质、物质合成和运输蛋白质及抗逆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从而将细胞的重金属镉排除张文凤,2012;肖清铁探讨水稻根系对镉胁迫的分子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水稻PI312777和IR24根系有18个蛋白质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的12个得到MALDI-TOF/MS鉴定肖清铁,2015;龙小林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籼稻CG132R和粳稻粳925在不同生育期对重金属镉的吸收和积累及其镉的分布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镉由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移能力表现为分蘖期>成熟期;镉在植株内分配表现为根>茎>叶>糙米>谷壳,根是水稻吸收和积累镉的主要器官龙小林,2014;江巧君以镇稻88和Ⅱ优107两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材料,采用两年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对水稻镉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镉胁迫·kg-1下,水稻各器官的镉含量以及根系镉分配比例增加,穗的镉分配比例减少;有机肥对不加镉处理的营养器官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籽粒镉含量略降低,但影响不显著江巧君,2013;4、Cd污染土壤的修复手段戴佰林研究发现采用新工艺对重金属污染稻谷中Cd含量具有良好的减量效果,普遍可使稻谷中重金属Cd含量降低50%左右,其中最高值可达%戴佰林,2015;杨双研究发现10%NaOH预处理对稻秆中的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AA预处理后稻秆残渣中镉含量降低了80%以上,说明PAA具有去除稻秆中镉的作用杨双,2015;贾乐研究了秸秆还田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2种镉污染土壤的pH值;镉污染水稻土上还田玉米和菜豆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醋酸铵提取态镉和DTPA提取态镉含量贾乐,2010;李剑睿发现与常规管理、湿润灌溉处理相比,长期淹水处理的稻米镉含量分别降低了%和%;不同施加剂量的坡缕石、腐殖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稻谷生物量不同程度增加,稻米镉含量显著下降,合理的农艺调控技术措施联合土壤钝化处理,可使稻米镉含量降至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kg-1以下李剑睿,2015;为了解决镉超标精米的利用问题,傅亚平研究得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大米粉中镉的脱除率达%,在发酵后的大米粉中,镉的残留量为kg,低于国家限量标准kg傅亚平,2015;张振宇发现生物炭施用于土壤后,不但可以通过抑制镉的运输量来涫减水稻镉库器官糙米对镉的积累,还可以通过相对增加水稻籽粒镉库的容量进而使籽粒中镉含量下降张振宇,2013;代允超发现在对镉污染的酸性土壤改良上,石灰好于有机质,而对镉污染的中性和碱性土壤改良上,有机质则好于石灰代允超,2014;为获得稻田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微生物,周丽英采用培养基加镉平板法,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耐镉细菌;分离得到的3株菌株具有较强镉耐性和镉吸收能力,将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提供重要微生物资源周丽英,2012;于玲玲通过田间试验,利用不同吸镉特性的油菜与水稻轮作,研究表明:在镉污染农田土壤上,2个不同吸镉特性的油菜品种籽粒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品种筛选可以实现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作物安全生产于玲玲,2014;另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土壤中镉对人体的影响,如崔岩山研究发现通过口部无意摄入土壤中镉的对人体并没有很高的风险.但当土壤中镉含量较高,同时其具有很高的生物可给性,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风险崔岩山,2010;一些学者研究了镉的来源和分布特征,如李启权对成都平原崇州市平原区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镉含量在~·kg-1之间,平均为·kg-1,高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10%;研究区土壤镉总体上处于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对人体的致癌风险尚处于可接受的范围李启权,2014;赵晓军通过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镉标准限值和我国土壤镉背景值的研究,给出了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土壤表层镉背景含量范围值和部分土壤类型镉背景含量范围值赵晓军,2014;在镉污染的历史重建上,赵传冬采用河漫滩沉积物分层采样技术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初步恢复了研究区Cd等重金属元素沉积和污染的地球化学历史,对研究区Cd等重金属元素异常的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预警预测赵传冬,2008;参考文献1孙聪, 陈世宝, 宋文恩,等. 不同品种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特征及敏感性分布SSD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2:2384-2394.2孟桂元, 唐婷, 周静,等.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的耐镉性差异研究J. 杂交水稻, 2015, 305:65-69.3姜国辉, 周雪梅, 李玉清,等. 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品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5:264-267.4杨双, 张长波, 王景安,等. 富镉水稻秸秆纤维素酶解效率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56:28-31.5贺慧, 陈灿, 郑华斌,等. 不同基因型水稻镉吸收差异及镉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 20142:211-215.6李启权, 张少尧, 代天飞,等. 成都平原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5:898-906.7李坤权, 刘建国, 陆小龙, 等. 水稻不同品种对镉吸收及其分配的差异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25:529-532.8李正文, 张艳玲, 潘根兴, 等. 不同水稻品种籽粒Cd、Cu 和Se 的含量差异及其人类膳食摄取风险J. 环境科学, 2003, 243:112-115.9徐燕玲, 陈能场, 徐胜光, 等. 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的筛选方法研究: 品种与类型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7:1346-1352.10刘侯俊, 梁吉哲, 韩晓日,等. 东北地区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累积特性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2:220-227.11张锡洲, 张洪江, 李廷轩,等. 水稻镉耐性差异及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的筛选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11:1434-1440.12王凯, 徐世龙, 杨远柱. 水稻镉吸收与转运机理研究进展C2014:926-930.13朱智伟, 陈铭学, 牟仁祥,等. 水稻镉代谢与控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8:3633-3640.14肖美秀, 林文雄, 陈祥旭,等. 镉在水稻体内的分配规律与水稻镉耐性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2:379-381.15王晓娟, 王文斌, 杨龙,等. 重金属镉Cd在植物体内的转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J. 生态学报, 201523:7921-7929.16李彬. 铁盐影响水稻土砷锑镉形态及有效性的化学机制研究D. 广西大学, 2014.17张红振, 骆永明, 章海波,等. 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Ⅴ.镉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富集规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 土壤学报, 20104:628-638.18于辉, 杨中艺, 杨知建,等. 不同类型镉积累水稻细胞镉化学形态及亚细胞和分子分布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0:2221-2226.19胡林飞. 两种基因型水稻根际微域中重金属镉形态差异及其有效性研究 D. 浙江大学, 2012.20刘艳芳. 日本培育出几乎不吸收镉的水稻J. 福建农业, 20123:42-42.21姜国辉, 周雪梅, 李玉清,等. 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品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5:264-267.22张国君. 水稻钙调蛋白对镉胁迫的分子响应D. 福建农林大学, 2013.23熊维亮. 镉对水稻材料根边缘细胞的影响及其在根、芽细胞壁上的分布D. 四川农业大学,2010.24张文凤. 镉胁迫下水稻根系GST蛋白质互作及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分析D. 福建农林大学, 2012.25肖清铁, 王经源, 郑新宇,等. 水稻根系响应镉胁迫的蛋白质差异表达J. 生态学报, 2015, 3524:8276-8283.26龙小林, 向珣朝, 徐艳芳,等. 镉胁迫下籼稻和粳稻对镉的吸收、转移和分配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2:177-184.27江巧君, 周琴, 韩亮亮,等. 有机肥对镉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水稻镉吸收和分配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1:9-14.28戴佰林. 重金属污染水稻中镉的减量化控制技术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5.29杨双, 张长波, 王景安,等. 富镉水稻秸秆纤维素酶解效率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56:28-31.30贾乐, 朱俊艳, 苏德纯. 秸秆还田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10:1992-1998.31傅亚平, 廖卢艳, 刘阳,等. 乳酸菌发酵技术脱除大米粉中镉的工艺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6:319-326.32张振宇. 生物炭对稻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13.33代允超, 吕家珑, 曹莹菲,等. 石灰和有机质对不同性质镉污染土壤中镉有效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3:514-519.34周丽英, 叶仁杰, 林淑婷,等. 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5:597-603.35于玲玲, 朱俊艳, 黄青青,等. 油菜-水稻轮作对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1:1-6.36崔岩山, 陈晓晨. 土壤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J. 环境科学, 2010, 312:403-408.37李启权, 张少尧, 代天飞,等. 成都平原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5:898-906.38赵晓军, 陆泗进, 许人骥,等. 土壤重金属镉标准值差异比较研究与建议J. 环境科学, 2014, 354:1491-1497.39赵传冬, 陈富荣, 陈兴仁,等. 长江流域沿江镉异常源追踪与定量评估的方法技术研究:以长江流域安徽段为例J. 地学前缘, 2008, 155:179-1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镉污染事件综述一、事件追溯:1月15日,广西河池市辖区内宜州市的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殖的鱼出现少量死亡现象,拉开了此次广西镉污染事件的序幕。

1月18日,经调查,是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严重超标。

环保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在龙江河段三岔断面至西门涯断面共3个控制断面设置监测点,采样分析密切检测水质情况。

25日在龙江与融江汇合口下游4个断面以及饮用水源地预警断面柳州河西水厂上游3公里处新增5个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

1月26日,污染团还是进入到了柳江系统,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糯米滩水力发电厂,开始了一场“柳江保卫战”。

1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发出《关于启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的紧急通知》。

2月1日,龙江河镉污染高峰值已从80倍降到20倍左右。

2月2日下午,柳州市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副指挥长、柳州市环保局局长甘景林,向媒体通报了多个监测断面镉浓度的最新数据:三岔超标2.2倍,糯米滩超标6.4倍,西门崖超标3倍,龙农汇合口下3公里0.003mg/l,达标;露塘达标;新圩村达标;河西水厂达标;通过最新的监测数据表明,柳江的水质变化是在预评估中掌握的,柳江的水质是达标的。

2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张岚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说,柳州末梢水中尚未发现镉超标,根据检测数据,目前柳州饮用水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二、事件造成的污染及影响:1、广西镉泄露,称污染程度罕见根据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参与事故处置的专家估算,此次镉污染事件镉泄漏量约20吨。

此次镉泄漏量,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罕见,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将达到约300公里。

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1月31日说: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约300公里,“所谓波及,就是事发地往下游,一直到能监测到水体镉浓度明显上升、但不超标的水域。

”下图为广西镉污染水系示意图。

2、对柳州370万人的饮水造成威胁龙江是属于珠江上游水系的一条河流,主要流经广西河池地区,在柳州市的柳城附近与融江交汇,汇成柳江后流经广西重要工业城市柳州。

如果龙江的水体大面积污染,将对下流的柳州等诸多城市的用水安全造成影响。

龙江镉事件被披露后,在沿江地区以及下游等群众中引起不小的影响,24日晚间至25日,下游广西柳州市的多个超市发生抢购瓶装饮用水事件。

27日,记者在较早遭受镉污染事件影响的宜州市德胜镇拉林村看到,村民家门口贴着告示,题型大家不要直接饮用龙江水,即便煮沸后也不能饮用,也不要用于清洗食物。

村民兰武装家的门前贴着“德胜镇供水点”字样,155桶桶装水拜访在他家里。

兰武装说:“我们家是光下屯河拉仁屯临时供水点,现在大家都不再用河水,而是使用政府提供的桶装水洗菜、煮饭。

”柳江沿岸不少居民生活用水是直接取用柳江水,为保障大家用水安全,柳州市近日发布通知,要求柳江露塘断面以上河段作为饮用水,解除危险通知后方取用。

柳州市柳城县马山乡龙田村田村屯部分群众一直将龙江水作为饮用水源。

村民张鼎勋说,1月19日以后,政府就下发通知严禁取用江水,“连我们的牛都不给喝江水了!”现在,张鼎勋的家里用水都是从邻居家的水井里挑来的。

为了应对此次镉污染对柳州饮水的影响,柳州还启动了日供3.5万吨地下水源的潜能,并已将原柳州铁路局的供水系统和柳州市民供水系统联系起来。

3、鱼类污染,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污染发生后,来自河池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由于河水镉超标已经导致大量养殖户的鱼类死亡。

来自河池市政府的通报说,截至2月2日统计,此次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共致龙江河宜州拉浪到三岔河段共有不同规格鱼类鱼苗133万尾,4万多公斤成鱼死亡,涉及养殖户237户,网箱758箱。

河池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介绍,事件发生后,河池迅速成立龙江河段网箱养殖鱼类死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经解剖并采集样品检验,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此次龙江河网箱死鱼的原因是水质镉超标所致。

目前,没有发现死亡鱼类以及受污染鱼类上市流通的现象。

与此同时,柳州市水产畜牧部门表示,已经禁止柳江、柳城两县受污染江段网箱鱼类上市销售,也禁止渔民在江上捕鱼。

养户两年辛苦全白费镉污染事故不但成为公众网上热议的话题,在当地更是人心惶惶。

宜州县城,原本对重金属污染知之甚少的人们开始流传“当地河鱼不能吃”的说法。

以前在当地畅销的龙江河鱼,如今生意惨淡,市场里不少鱼贩春节前就已歇业。

渡口、林场、码头,龙江河沿岸的醒目位置都张贴出公告:龙江河宜州段养殖和捕捞鱼类一律不准上市、售卖和食用。

对已经死亡的鱼,必须做深埋等无公害化处理。

南宁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河池片区销售经理吴杰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当地渔民主要使用网箱养殖大规格草鱼、竹鱼、银鱼和罗非鱼,养殖周期长达三年。

很多渔民养殖的竹鱼是两年前投苗,此次可谓损失惨重。

如果算上投放的饲料、鱼苗成本,至少要亏十几万元。

他所知道的十几户网箱养殖户的鱼已经死了10万条左右,损失上百万元。

“鱼的死亡率约七成,但是没死的鱼也不许上市,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参与此次镉污染调查的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中心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介绍,通过在宜州怀远镇罗山村的龙江河段初步调查,当地40多户养殖户,保守估计直接损失大概在400-500万元之间。

每户损失少则三四万,多则十几万元。

当地养殖户的竹鱼鱼苗绝大部分都是去年购置的,也就是说去年和今年属于纯投入期,没有收益。

三、镉知识之窗1、什么是镉污染镉(Cd)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含量很低,大气中含镉量一般不超过0.003μg/m3,水中不超过10μg/L,每千克土壤中不超过0.5mg。

这样低的浓度,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镉常与锌、铅等共生。

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2、镉污染从哪来?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

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

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做原料或触媒的工厂。

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

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

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可使土壤中的镉浓度达到40ppm。

污染范围有的可达数千米。

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3、镉的危害镉是当前主要环境污染物之一,2005年广东北江的镉污染和2006年湖南湘江的镉污染,都给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国科技工作者针对水体镉污染进行了有效处理方法的研究,包括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吸附、絮凝等应急处理措施。

镉在水中通常以Cd2+形式存在,在高浓度镉污染情况下活性炭吸附清除效果有限,单纯提高混凝剂投放剂量并不能相应提高对镉的去除效果。

有关研究证实,镉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形成难溶的氢氧化镉沉淀物,因此可用碱性沉淀法加以去除,降低水中镉含量。

我国科技工作者曾报道,在模拟遭受突发性镉污染的水体,观察化学沉淀技术对镉污染水的应急处理。

结果表明,当分别采用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时,分别将滤后水pH值控制在8.69和8.58以上时,可有效去除超标50倍的镉污染物,且对镉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提高而提高。

根据有关部门报道,本次龙江镉污染超过国家有关卫生标准1-5倍,因此,当地环保部门关于保障饮用水符合国家相应卫生标准的承诺存在客观的技术依据。

在一个庞大的水体中以化学沉淀技术处理镉污染,和实验研究的微小环境有所不同。

一方面,水体中化学沉淀镉的效能与水的pH值密切相关,如何将污染水体的pH值保持在8.5以上,需要技术人员的实时监控。

另一方面,当污染水体pH值大于9.5时,有可能导致滤过水中铝超标,带来次生的饮水卫生问题。

镉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体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是环境中常见的化学毒物,由于人类的不规范生产活动,镉已经广泛地分布并存于自然界中,容易造成环境及食品的污染。

有研究报道,我国部分地区存在以原始无序方式掠夺性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既浪费资源又使污染物排放量大,每年仅随工业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的镉就超过680吨。

镉在常温条件下为银白色或略带蓝色光泽的软质金属,1817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化学和医药学教授斯特罗迈尔从不纯的氧化锌中分离出褐色粉末样物质,将其与木炭共同加热,制得镉。

自20世纪初以来,镉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制造镍镉电池、颜料、合金,也可以用于电镀及塑料制品中的稳定剂。

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30000吨左右,其中80%以上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

1931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痛痛病”,是镉环境污染进而导致人体慢性镉中毒的典型案例。

镉及其化合物可以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

长期接触一定剂量的镉主要导致肾脏损害,表现为尿中含大量低分子量蛋白,由于肾小管功能受损,造成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障碍,进而造成骨质软化和疏松,严重者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还提示慢性镉中毒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损害,以及肿瘤的高发。

镉污染的现实危害,在于土壤一旦被污染,恢复到去污染状态需要很长时间。

镉污染的现实危害,在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可供使用,而进入到人体的镉,生物学半衰期长达10~30年。

所以,应对环境镉污染的有效手段,依然是预防为主,有效控制了污染源,人们才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4、镉污染是如何危害健康的?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

肾脏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镉中毒的靶器官。

此外,在脾、胰、甲状腺、睾丸和毛发也有一定的蓄积。

镉的排泄途径主要通过粪便,也有少量从尿中排出。

在正常人的血中,镉含量很低,接触镉后会升高,但停止接触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镉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能使许多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

镉还会损伤肾小管,使人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等症状,并使尿钙和尿酸的排出量增加。

肾功能不全又会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碍,从而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

慢性镉中毒主要影响肾脏,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著名的公害病——痛痛病。

慢性镉中毒还可引起贫血。

急性镉中毒,大多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一次吸入或摄入大量镉化物引起。

大剂量的镉是一种强的局部刺激剂。

含镉气体通过呼吸道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等。

镉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则会出现呕吐、胃肠痉挛、腹疼、腹泻等症状,甚至可因肝肾综合症死亡。

5、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柳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镉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对肾脏造成损害,晚期病例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变;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镉会引起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