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考试法理学复习材料

党校研究生考试法理学复习材料
党校研究生考试法理学复习材料

法理学

第二章

1、法的含义和特征 P29 P38-41容易出论述题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也可以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2)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则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第四章

1、法的规范作用 P59-62

考点:对作用的概念出选择题

(1)指引作用。是指法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的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所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社会活动的功用和效能。

(2)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能够衡量、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功用和效用。

(3)预测作用。是指由于法律的存在,且对人们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或他人将如何安排自己的行为,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取舍和方向的一种功用和效能。

(4)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积极依法行为的功用和效能。

(5)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

2、法的局限性 P66 易出论述题

第一,在社会的调控模式中,法律只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

第二,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第三,法律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第四,法律的实施要受到人与物质条件的制约。

第五章

1、法与社会的关系 P70-72

法以社会为基础,法作用于社会

2、法与政党政策的区别 P80-81 比较名词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政党政策是政党为实现一定政治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作出的政治决策。

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

(1)意志属性不同。(2)规范形式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

(4)调整范围不尽相同。(5)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

3、法与道德的区别 P81-82 (出比较名词或论述或案例)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一般是指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

法与道德的区别是:

(1)形成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的,道德是自然演进生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以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出来,道德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3)存在形态不同。法律存在形态是一元化,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道德是多元化,自由的,多层次的。

(4)强制的侧重点不同,法律强制外在行为,道德强制内在行为,社会舆论、谴责。

(5)内容不完全相同,道德比法律调整的领域更宽。

(6)实施的方式和手段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是靠人们的觉悟,社会舆论、谴责人们的行为实施的。

第六章

1、法的分类(选择题)P95-98

(1)依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依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法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3)依法的地位、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4)依法的适用范围不同,法可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5)依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分为国内法、国际法与超国家法。

第七章

1、法律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P102-103(选择题)

所谓法律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或术语。

根据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概念可分为:

(1)主体概念。如公民、法人、代理人、原告人、诉讼第三人

(2)客体概念。如物、动产、标的、作品等

(3)内容概念。表现法律关系内容即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一部分是表现权利的,如所有权、专利权、立法权、请求权等,另一部分是表现义务的,如债、赔偿责任等。

(4)事实概念。表现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即法律事实的概念。如出生、死亡、违约、侵权等概念。

例题:下列属于法律关系主体概念的是(A B C D)

A合伙人 B 中止犯 C 代理人 D诉讼第三人

2、法律规则的含义、结构和种类 P103-106

法律规则是指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的规范。

法律规则的要素区分为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种。

法律规则种类:(1)按照法律规则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复合型规则。

(2)按照法律规则的效力强弱或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区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3)按照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直接地被明确规定下来,可以把法律规则区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3、法律原则的含义、种类和作用 P107-109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本源性、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的分类:

(1)按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的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

(2)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可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3)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法律原则的作用:

(一)对法律创制的作用

(1)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倾向。

(2)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

(3)法律原则对法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二)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作用

(1)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2)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

(3)限定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范围。

4、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 P107(比较名词)

法律规则是指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的规范。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本源性、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整方式不同。

第二,适用范围不同。

第三,适用方式不同。

第八章

1、法律部门的概念和划分标准 P112-114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一个区域(国家或地区)现行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两个标准。2、法律体系的概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P115-117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国家或者地区)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区别: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国家或者地区)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立法体系,是指拥有不同的等级的立法权限的立法主体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所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区别:第一,构成、分类依据不同。第二,构建的主体与对象不同。第三,侧重点不同。第四,调整对象和方法不同。

3、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P117-120

结合(第十章)立法和立法权,(第十七章)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一起看

第十章

1、立法、立法体制的含义和我国立法权的划分 P136 P138-139

法的制定,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通常也简称为“立法”。

立法体制就是关于行使立法权的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哪些国家机关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我国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可以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对某项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拟订有关条例,以草案的形式发布试行。

(3)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备案。

(4)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实行;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5)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按“一国两制”的原则,除外交事务和国防事务外,其立法权按宪法的规定相对独立。

2、立法的原则和程序 P140-144(理解)

立法的原则:

(一)以宪法为依据,遵循法制统一原则

(二)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

(三)充分体现民主、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原则

(四)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五)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及时的立、改、废相结合原则

(六)总结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原则

立法的基本程序:

(一)立法议案的提出

(二)法律草案的审议

(三)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四)法律的公布

第十二章

1、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P158-160 (理论分析题)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的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社会关系主体意志相结合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种类:

(1)按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不同,分为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

(2)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定程度不同,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3)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分为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4)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多少以及其权利、义务内容,分为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

例题:甲向乙借了5万元做买卖,结果赔了,甲无力偿还。乙起诉至法院要求甲赔偿借款,甲败诉。法院判决生效后甲不但不还钱,还跑去外地打工了,在打工期间甲又实施了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判决为盗窃罪。

问:上述案例有几种法律关系每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甲向乙借钱属于借贷合同的法律关系,主体:甲和乙;客体:给付行为

甲将乙诉至法院属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甲去外地打工属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

甲实施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属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P161-163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一定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1)公民(自然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3)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2)人身(3)精神产品(智力成果)(4)行为结果。第十四章

1、司法的含义、特征和原则 P178-183

狭义的法的适用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处理案件作出判断的专门活动,通常简称“司法”。

特征:(1)程序启动的个案性和被动性

(2)裁判立场的中立性和非服务性

(3)评价标准的过程性和程序性

(4)权力运作的交涉性和参与性

(5)权力主体的专属性和职业性

(6)裁判过程的亲历性和集中性

(7)科层关系的非服从性和独立性

(8)裁判效力的终结性和终极性

(9)价值取向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法的适用原则(论述题)

(一)司法法治原则

(1)以法律上的事实作为司法裁判的根据

(2)依法定职权、程序进行司法裁判

(3)按法定标准和技术要求认定事实、作出裁判

(4)根据权责统一的法治原则承担司法责任

(二)司法公正原则

(1)裁判结论公正

(2)裁判程序正当

第十五章

1、违法的构成要件、种类 P190-191(选择题)

违法的构成,是指法律规定的构成违法行为所具备的各种要件。违法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的主体要件、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四个方面。(一)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法人、国家。

(二)违法的客体是指违法行为侵犯的由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三)违法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主观上的过错。

(四)违法的客观要件是指违法必须是客观行为。

根据各种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类别或性质不同。可以把违法划分为违宪行为、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第十六章

1、法律监督的体系 P202-206

我国法律监督体系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体系

(一)国家监督是指国家机关对法律活动的监督

(1)权利机关的法律监督

(2)行政监督

(3)审判监督

(4)检察监督

(二)社会监督是社会力量对法的制定和实施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所进行的

监督。

(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人民政协的监督

(3)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4)社会团体的监督

(5)新闻舆论的监督

(6)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第十七章

1、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P222-224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定

(4)军事法规与军事规章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6)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8)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例题:下列属于我国法的渊源的是(A D)

A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禁止国家工作人员公款旅游的通知

D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商标印制管理办法

第十八章

1、形式推理与辩证推理 P231-234 (案例)

(一)形式推理就是解决法律问题时依照形式逻辑的规则或方法所进行的推理,其中包括运用演绎、归纳或类推的方法所进行的推理。

(1)演绎推理(重点把握)

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其特点是结论寓于前提之中,即结论与前提之间具有蕴涵关系,因此是必然性的推理。

(2)归纳推理

是指运用归纳的方法从特殊中推导出一般原则或规则的推理。

(3)类比推理

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相同属性,推导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存在相同点的推理,简称类推。

(二)辩证推理,指的是当作为推理的前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辩证思维从中选出最佳命题已解决法律问题的那种法律推理。

例题:某司机为救病人闯红灯,甲乙两个警察处理意见不一致,甲认为应该给予处理,乙认为不该处理。问:两位警察分别运用了哪种法律推理?

甲运用的是演绎推理,

乙运用的是辩证推理第十九章

1、我国法律解释体制 P240-241(会选择哪种是什么法律解释)

立法解释

主要包括:(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全国人大以及其本身所制定的法律所进行的解释。

(2)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其自己所制定或订立的行政法规或规章的解释。(3)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地方人民政府对其所制定或订立的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所进行的解释等。

行政解释

主要包括:(1)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有关地方性法规的具体运用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司法解释

第二十一章

1、法形成的基本标志及其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P268-271(比较名词)

(了解)人类法律正式形成的标志,包括:(1)法律概念的产生。

(2)刑罚体系的发达和以刑罚为主要内容的规则。

(3)专门裁判机关的出现。

(4)诉讼程序的形成。

(5)监狱的建立。

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氏族习惯是指原始社会各个氏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且氏族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区别:(1)法与氏族习惯的形成方式和表现方式不完全相同。

(2)法与氏族习惯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不尽相同。

(4)法与氏族习惯所承担的职能不同。

(5)法与氏族习惯的根本目的不同。

(6)法与氏族习惯的适用范围和保证力量不同。

第二十二章

1、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P287 (选择题)

(1)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的统一。

(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一国与两制的统一。

(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国情与公理的统一。

第二十三章

1、西方两大法系的含义与区别 P297-299

两大法系是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是指以古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普通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普通法为基础和传统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区别:第一,从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方面,民法法系属于演绎型思维,而普通法系属于归纳式思维和类比推理。

第二,在法的渊源方面,民法法系中法的正式渊源主要是制定法,而在普通法系中制定法、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更愿意用判例法。

第三,在法律的分类方面,民法法系国家一般都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作为法律分类的基础,而普通法系则是以普通法与衡平法为法的基本分类。

第四,在诉讼程序方面,民法法系与教会法程序接近,属于纠问制诉讼,普通法系则采用对抗制诉讼程序

第五,在法典编篡方面,民法法系的主要发展阶段都有代表性的法典,普通法系在都铎王朝时期曾进行较大规模的立法活动。近代以来制定法的数量也在增加,但从总体上看,不倾向进行系统的法典编纂。

第二十五章

1、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P318-319

法制是指国家制定的用来调整人们行为的法律和制度。

法治是指用法律统治治理国家的思想、原则和动态活动的过程。

区别:(1)属性不同。法制作为法律制度,是相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制度而言的,是横向的制度性的社会上层建筑结构的要素之一。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纵向的,动态的社会调整过程。

(2)在治国中的地位不同。法制作为单纯的治国工具而存在,也即“以法治国”。法治则是“法的统治”或“依法治国”。

(3)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不同。法制与民主政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需要法制,实行专制的国家也需要法制。法治是“良法”的统治。

(4)经济条件不同。

2、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P326-327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体现和保障。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条件 P329-331(选择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原则主要包含下述内容:

(1)主权在民原则或者说人民主权原则。

(2)法律至上原则。(3)平等原则

(4)权力制衡原则

(5)司法独立与公正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条件:

首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完备的法律和系统的法律体系。

其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具有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的符合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的权力运行的法律机制。

再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权威的司法系统和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

最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律师制度。

党校考试题库(完整版)

组织部整理,非官方, 如与正式考试试题有出入,请勿抱怨。 单单 选选 题题 ((共共115500题题))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_______。 A .全面协调可持续 B .统筹兼顾 C .以人为本 D .发展经济 2、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___________算起。 A .填写入党志愿 B .入党宣誓 C .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 D .党组织找他谈话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__________。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央委员会 C .党组 D .中央政治局 4、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___________的开放战略。 A .互惠互利 B .改革进取 C .共建共享 D .互利共赢 5、党的十七大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___________名委员组成。 A .6 B .7 C .8 D .9 6、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___________年举行一次。 A .2年 B .3年 C .5年 D .10年 7、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___________。 A .战斗堡垒 B .战斗集体 C .先锋队

D.基础阵地 8、___________不是党选拔干部的方针。 A.革命化 B.知识化 C.专业化 D.信息化 9、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享有___________项权利。 A.六项 B.七项 C.八项 D.九项 10、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___________,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A.党的支部 B.党的书记 C.党的培训 D.党的组织 11、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年满___________岁。 A.16 B.17 C.18 D.20 12、党的十七大对军队提出的“三化”是___________。 A.革命化、国际化、现代化 B.国际化、现代化、正规化 C.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13、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最长为___________。 A.一年 B.一年半 C.二年 D.三年 14、马克思主义具有___________的理论品质。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持续稳定 15、民主集中的基础是___________。 A.集体领导 B.分工领导 C.调查研究 D.群众路线 16、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___________。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

【原创】法理学案例分析

本文我就一则我所闻所见的劳动争议案例中的法理学问题进行阐述。 案例如下: 2012年6月1日,赵某签署某媒体公司的《员工登记表》后于6月14日起开始工作,主要从事人事管理工作。合同中约定,其每月基本工资为5000元,另有根据绩效支付的绩效工资。6月20日,公司法定代表人将劳动合同文本在邮件上传送给赵某,让其办理为新员工订立劳动合同的事项。2012年12月1日,劳动监察机构来公司核查用工资料,公司让赵某整理相关资料用于检查,发现资料中没有赵某自己的劳动合同。公司要求尽快与赵某订立劳动合同,否则将无法继续与其维持用工关系。同日,赵某离职。赵某诉至仲裁,请求判令公司按照其离职前的平均工资每月8000元,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等。 分析: 本案属劳动合同纠纷。本案争议焦点是公司是否应当支付赵某二倍工资。但是归根结底,裁判的依据在于法理学上的分析。本案涉及到法律规则和法律规定的运用,合法性原则的运用,本案是一则利用法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纠纷的典型表现, 首先,我们来看下《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

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从以上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似乎,只要用工单位没有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就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那本案也是这样处理吗?我们必须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案例中做出评价 我们看本案中,公司未与赵某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赵某进入工作,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其工作职责之一是代表公司一方与员工及时办理签订劳动合同,理应知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国家关于劳动和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公司除赵某外均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可见赵某既未向公司提出自己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身份冲突事宜,也未履行自己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责,造成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客观事实,赵某有重大失职。 劳动合同法设置二倍工资的目的在于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事实上,《劳动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了其立法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所以,劳动者要取得上述法律条文规定的二倍工资首先必须具有合法性。如果采取欺诈手

西南大学《法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法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法律责任以行为人有过错为前提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审判采取辩论式程序。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不合法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法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法总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错误

1:[判断题]公安局是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证据要求不同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法律不能惩罚人的思想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司法局是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民事责任重在补偿性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我国国家主席是政府首脑 参考答案:错误 8:[判断题]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民事责任重在惩罚性 参考答案:错误

1:[判断题]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犯罪的主体不可能是单位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法治就是法制 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法治与民主人权相联系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法制与民主相联系 参考答案:错误 7:[单选题]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文化传统 D:公民素质

2020年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试复习资料(珍贵版)

2020年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试复习资 料(珍贵版) 重要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意志、主张的充分表达,也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地体现。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就是要按照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并把它确定为工人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原则和制度,形成了毛泽东

建党的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党的建设中来。江泽民同志提出,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于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在吃透上级精神,摸清下面情况的基础上,对各种意见和复杂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和鉴别,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把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意见方案和措施。作为我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如何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

公司党支部党校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

公司党支部党校考试试题A卷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考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必须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__________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党的领导主要是_____、_____ 和 _____领导。 4、党必须在__________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5、发展包括促进人的__________。 6、党章规定,党_____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7、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_______次。 8、党章规定,必须充分发扬__________,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9、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 、_____、 _____、 _____和_____ 。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______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党员的先进性是()。

A.具体的历史的 B. 抽象的 C. 一成不变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它的曲作者是()。 A.吕骥 B.田汉 C.马思聪 D.聂耳 3、共产党员具有()基本权利。 A.六项 B.七项 C.八项 D.九项 4、以下描述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5、党章规定,()是党内纪律的最高处分。 A.开除党籍 B.警告 C.记过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 A.社会和谐 B.共同富裕

法理学历年真题(2012-2000)

法理学历年真题(2012-2000)

法理学简述题 ◆{2012}(非法学)64.简述执法的基本原则。 ◆{2012}(法学)31.简述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2011}(非法学)64.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 ◆{2011}(法学)3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010}(非法学)64.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2010}(法学)31.简述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 ◆{2009}(非法学)64.简述法律事实的含义和特征。 ◆{2008}(非法学)64.简述资本主义法律的基 本特征 ◆{2007}(非法学) 64.简述我国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 ◆{2006}64、简述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8分) ◆{2005}65.简述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内国家监督的内容。8分

◆{2004}64、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 规范? ◆{2003}50、简述法律责任的分类。10分 ◆{2002}41.简述法的指引作用的种类。5分 ◆{2002}42.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5分 ◆{2002}43.简述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及其要素。5分 ◆{2001}简述法的社会作用与规范作用之间 的区别。5分 法理分析题 ◆{2012}(非法学)67.2008年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50元罚款。 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

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 ◆{2012}(法学)34.(15分)某高校新生小张在自学法理学知识后,对我国《物权法》进行了分析,并写了如下四点学习体会: ①物权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文件,从法律渊源角度分析,该法应属于我国的根本法。 ②物权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因此物权法属于民商法部门。 ③物权法第10条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法律归责的角度理解,该条规定属于准同性法律规则(规范)。

(完整word版)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不定项) 1、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41) 客观实在性。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3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哪种原理的要求?(51) 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根本要求。 4、意识形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8) 阶级性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里?(5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什么?(56) 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7、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63)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部分;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管理等构成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要素。 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63) 生产力 9、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什么观点?(69) 10、商品的二重性指什么?(76)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劳动的二重性指什么?(7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79)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13、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什么?(9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14、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96) 市场联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资源调节功能、利益激励功能、奖优罚劣功能。(即:ABCD) 15、在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99)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自从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第三,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四,公有制经济要

党校入学考试题库(带答案)

党校入学考试题库 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是在(A)上通过的。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七大 2、党的(A)大明确把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A.一大 B.二大 C.四大 D.七大 3、党员有(D),选举权,被选举权。 A、参与权; B、建议权; C、否决权; D、表决权 4、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B)的原则。 A、集中吸收; B、个别吸收; C、广泛吸收; D、统一吸收 5、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直接提交(B)讨论。 A、上级党委; B、党支部大会; C、支部委员会; D、支部书记 6、预备党员必须面向(B)进行入党宣誓。 A、党支部所有成员; B、党旗; C、党徽; D、支部书记 7、党员预备期满,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期转正,但是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B)。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8、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A)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 B、成员服从领导; C、下级服从上级; D、

个人服从集体 9、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A)选举产生。 A、中央委员会全体;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10、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D)组成的图案 A、斧头; B、火炬; C、五星; D、锤头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早是江泽民同志(C)年3月21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重要讲话中提出的。 A、 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 12、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介绍信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B)。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半年; D、一年 13、2004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共5章,即总则、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则,共()条。(C) A《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40 B《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45 C《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47 D《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50 14、2004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遵照执

法理学-主观题

案例分析题: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一、(本题20分) 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凝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指引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向深入,形成了以“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精神实质和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问题: 请结合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的认识。 答题要求:

党校研究生考试法理学复习材料

法理学 第二章 1、法的含义和特征 P29 P38-41容易出论述题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也可以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2)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则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第四章 1、法的规范作用 P59-62 考点:对作用的概念出选择题 (1)指引作用。是指法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的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所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社会活动的功用和效能。 (2)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能够衡量、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功用和效用。 (3)预测作用。是指由于法律的存在,且对人们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或他人将如何安排自己的行为,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取舍和方向的一种功用和效能。 (4)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积极依法行为的功用和效能。 (5)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 2、法的局限性 P66 易出论述题 第一,在社会的调控模式中,法律只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 第二,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第三,法律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第四,法律的实施要受到人与物质条件的制约。 第五章 1、法与社会的关系 P70-72 法以社会为基础,法作用于社会 2、法与政党政策的区别 P80-81 比较名词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政党政策是政党为实现一定政治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作出的政治决策。 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 (1)意志属性不同。(2)规范形式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 (4)调整范围不尽相同。(5)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 3、法与道德的区别 P81-82 (出比较名词或论述或案例) 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一般是指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 法与道德的区别是: (1)形成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的,道德是自然演进生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以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出来,道德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3)存在形态不同。法律存在形态是一元化,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道德是多元化,自由的,多层次的。 (4)强制的侧重点不同,法律强制外在行为,道德强制内在行为,社会舆论、谴责。 (5)内容不完全相同,道德比法律调整的领域更宽。 (6)实施的方式和手段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是靠人们的觉悟,社会舆论、谴责人们的行为实施的。 第六章 1、法的分类(选择题)P95-98 (1)依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依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法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3)依法的地位、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4)依法的适用范围不同,法可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5)依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分为国内法、国际法与超国家法。 第七章 1、法律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P102-103(选择题) 所谓法律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或术语。 根据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概念可分为: (1)主体概念。如公民、法人、代理人、原告人、诉讼第三人 (2)客体概念。如物、动产、标的、作品等 (3)内容概念。表现法律关系内容即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一部分是表现权利的,如所有权、专利权、立法权、请求权等,另一部分是表现义务的,如债、赔偿责任等。 (4)事实概念。表现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即法律事实的概念。如出生、死亡、违约、侵权等概念。 例题:下列属于法律关系主体概念的是(A B C D) A合伙人 B 中止犯 C 代理人 D诉讼第三人

党校结业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四、简答 1.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 入党主要履行的手续是什么? (1)自愿提交入党申请书。 (2)党支部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在广泛地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具备党员条件的,必须填写志愿书。 (3)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4)接收新党员必须经党支部大会讨论,并作出决定。 (5)上级党组织派专人同发展对象谈话,进一步考察。召开党委会集体讨论审批。 (6)发展对象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入党宣誓。 (7)预备党员预备期为一年,在预备期满的前一个月,要向党支部提交“申请转正书”,上级党委审批合格后方可转为正式党员。 (第一,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 第二,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与考察。 第三,发展对象的确定与培养。 第四,入党志愿书的填写与支部大会讨论。 第五,上级党组织的审批与参加入党宣誓仪式。 第六,预备党员的考察与转正。) 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第二,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第三,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5. 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是什么? (1) 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2) 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3) 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4) 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5) 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6) 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

《法理学》历年真题 主观题

2002-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 案例分析题: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法理学作业答案

法理学作业答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章法理学绪论 1、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 (一)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 (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三)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四)法律的创制和实现 (五)法律的价值 2、法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 答:法理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3个:法律是什么法律应该是什么如何认识法律前2个问题是法律的本体论问题,后1个问题则是法律的认识论问题。 3、法理学在法学体系的地位 答: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即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1)法学的一般理论。法理学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所谓“一般法”,首先指法的整个领域或者说整个法律现实,即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其次指古今中外一切法。 (2)法学的基础理论。法理学的对象是一般法,但它的内容不是一般法的全部,而仅仅是包含在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属于法学知识体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最高原理,为各个部门法学和法史学提供理论根据和思想指导的任务。 (3)法学的方法论。除作为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学基础理论之外,法理学还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通过研究法学的方法,建立起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为整个法学研究提供方法论 4、法理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一般的科学方法;具体的科学方法;法学特有的研究方法。

[VIP专享]党校研究生法理学作业

复习题 一、简答题 1、法律文化的概念和结构 所谓法律文化,狭义上来说,具体指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从广义来说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体,它包括 法律规范、法律意识、法律组织、法律实施和运作过程、法学研究等。 法律文化的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其中表层结构包括 法律规范、制度、组织机构及设施。深层结构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 2、大陆法系的主要特征 、1、在法律的历史渊源上,继承了罗马法成文法典的传统 、2、在法律形式上,主要是成文性的法典 、3、在法官的作用上,强调严格依法审判 、4、大陆法系一般采取法院系统的双轨制 、5、在法律推理形式和方法上,采取演绎法 3、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 、1、在法律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上,英美法系运用的是区别技术。、2、在法律的形式上,判例法占有重要地位。 、3、在法律的分类方面,英美法系没有严格的部门法概念。 、4、在法学教育方面,英美法系主要是美国将法学教育定位于职业 教育。

、5、在法律职业方面,职业流动性大。 4、法律规则的分类 、1、从法律规则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 、2、从法律规则形式特征上看,可将它分为客观性规则和裁量性规则。前者内容明确、肯定和具体。 、3、从法律规则的功能上看,可将它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前者多逻辑上来讲其指定的行为先于规则本身而后者依赖规则本身。 5、现代法治的基础 、1、发达的市民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基础 、2、自由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基础 、3、崇尚法律的理念是法治的文化基础 、4、为维护规则而设置的政治与法律结构是法治的制度基础 6、法治政府的含义和内涵 、1、广义:指全部国家机关都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律的统治、管理和规范之下。 、2、狭义:是指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机力的各级政府及其组成单位根据宪法和法律产生和建立,其职权和职责由法律来规定,其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程序由法律来确定,其是否越权和滥用权力由法律评价,其权力的行使过程及结果受到法律的监督和控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式特征 、1、一元、两级、多层次。

2020年整合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管理学原理范文名师精品资料

第一章 1、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我国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桎梏,管理能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2.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合理的组织人员协调各种关系、调动各种积极性需要管理。4.管理能将组织成员的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从而形成合力。4.管理能通过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服务和生活质量。 2、什么是管理?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包含四个内涵:第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第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第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P6) 答: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完成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的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简答: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的定义及逻辑关系?/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7-P10) 答:管理成效是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是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组织成效的高低,除了受管理成效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同时,各个组织的组织成效会影响(形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而这种环境因素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目标的确定。所以,在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并没有存在必然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即高的管理成效并不一定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反之,低的管理成效并不一定必然导致低的组织成效。 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了解在实践中的“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各自的不足和偏颇之处,从而正确评价管理者与组织成效的关系。 5、管理者的类别和技能结构。(P14-P17) (1)类别: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技能结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思想技能。 辨析:6、思想技能与管理者的组织层次成正比关系。(P17)答:正确的。 由于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不同,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就不同。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下降,而思想技能和人际技能则相反。 7、美国学者弗雷德?卢森斯的有效管理者理论。(P19) (1)管理者分类:平均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以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为标志)、有效的管理者(以工作成绩的数量、质量以及下级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为标志)。 (2)工作活动分类: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 (3)管理者类别与工作活动的关系:平均的管理者的主要时间投入在传统管理;成功的管

党校结业考试试题(附答案)

第**期发展对象培训考试题(党校结业考试) 班别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_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__、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__,_,_。4.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_同_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党章总纲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______,有利于_____,有利于_________,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6.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_,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四项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_。 7.中国共产党党徽_是我们党的象征和标志。 8.坚持________、_________,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________和__________,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9.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努力建 设,实行和相结合。 10.党一直以来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 。 11.党的三大法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中国共产党要领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加强和改进。 13.党的纪律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留党察看,撤销党内职务_,开除党籍;对党组的处分有_____或____。 14.党员个人服从党组织,少数服从多数,服从,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和其产生的委员会。15.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与党的组织活动,或不缴纳党费,或不执行党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16.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和上级党组织的批准。 二.单项选择。(10分) 1.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B 。()

法理学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1)张军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运营行为?为什么? (2)交通执法大队的处罚行为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张军系上海某区某公司市场经理。2009年9越8日下午1时左右,他驾驶福特私家车在路口等红灯,这时一名白衣男子过了敲他的车门。白衣男子说胃痛,因打不到车,请求带他一程去医院,还拿出10元钱当车费。张军先是拒绝,但看到对方“痛得弯下了腰”,心软了,就让他上了车。不料,车开出不远,白衣男子在车停下时候突然拔走车钥匙,七八名身穿制服的人随即出现,把张军从车上拖下来,反扣他的双手,卡住他的脖子,将他塞进一辆面包车,并拿走了驾驶证和行驶证。 “面包车上‘制服人员’拿出一份《某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调查处理通知书》,填写我的车牌,让我签字,理由‘非法营运’。”张军说,“‘制服人员’告诉他,交钱才能拿回车。张军想打电话报警,电话呗抢走。张军要求“制服人员”亮明身份,“制服人员”称是某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其中一人出示了工作证,却将姓名一栏遮住。在面包车上交涉了半小时后,张军被勒令下车,而他的福特车被“制服人员”开走。 张军队记者说:“我怎么可能开黑车?我不差那点钱。再说,自始至终我对那白衣男子说我不会收他的钱。“ 张军后到建交委要车,交通科的万科长说:“没有雇社会人士诱骗车辆,而很可能是一部分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配合执法”。 14日,按照行政执法大队的处罚流程,张军被“强制性要求”放弃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窗口工作人员透露,如果被处罚对象不“放弃上述权利”,就无法取回车辆。14日下午4点,张军向该执法大队缴纳了1万元“罚款”,拿到了被扣押一周的福特车。他说,缴罚款并非就是接受处罚,由于自己急着用车,并涉及拿车程序上的“强制”问题,无奈签了字。但自己肯定会提起诉讼,洗掉“非法运营”的罪名。 2、赵某和马某是夫妻。一日赵某在看报纸,看到报纸上说某两夫妻平日如何恩爱,结果离婚分割财产的时候还是闹得不可开交。平日素爱开玩笑的赵某便对马某说:“如果我们俩离婚,财产我一分也不要,全部归你。”马某政治削苹果,于是开玩笑地用水果刀指着赵某说:“口说无凭,你敢就写下来”。于是赵某便立书一字据,愿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将全部共有财产给马某。后来两人感情逐渐恶化,两人诉至法院要求离婚。两人均同意离婚,但在财产分割问题上发生争议,马某拿出赵某写的字据要求取得全部共有财产,但赵某声称当时是马某拿水果刀逼他写的,要求分得自己应得部分财产。主审林法官认为,赵某无法举证其主张的字据无效,所以认定字据显示的为他真实的意思表示。于是林法官判决马某和赵某离婚,马某取得全部共有财产。 试回答: (1)法官的判决合不合法? (2)法官的判决合不合理? (3)林法官的法律思维路径是什么?是否合适? (4)结合本案,请你谈谈对法治的理解。 3、2004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婚前检查自愿,夫妻双方只要签订声明,结婚登记不要单位证明,离婚登记当场办理,离婚登记不要单位证明,也不需要街道办事处证明。 问:(1)如果上述规定与其他法律规定相冲突的话,应如何处理? (2)上述规定体现了法的哪些价值? (3)上述规定有何利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